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推薦】清明節日記7篇

清明節1.55W

不知不覺中一天又要結束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並且記錄在日記裏了。怎樣寫日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清明節日記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清明節日記7篇

清明節日記 篇1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日各紛然”(宋·高翥《清明》)。所有清明的詩都在表現一羣羣男女老少帶着一臉虔誠祭祖掃墓的情景。清明也是我國農事活動的重要節日。農諺說:“清明穀雨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它還是人在一生或一年之中立志和發奮讀書的大好時節。記得,十五歲那年清明節,我就曾端抄過宋代王禹翶的《清明》詩勵志:“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正是年少的立志,纔有我年長後的立人、立德、乃至於立業。

清明一詞,除專指一個節日外,其字面含義又常使人想到世道的清明。因此,清明還是一個理想社會的追求。閒時讀史,總忘不了春秋時期的介子推,他曾隨晉國公子重耳(後爲晉文公)流亡19年。在生活艱苦之時,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公子重耳充飢。後來,重耳即位,介子推陪老母盡孝隱住綿山,不願受封領賞,晉文公採取錯誤的焚山措施,介子推仍不出山而被焚。文公大哭,在山頂的樹洞裏發現一封介子推的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悔,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願政清明覆清明!據說,晉文公依照介子推的遺言,勤政清明,成了春秋一代霸主。如今咱們提出的“和諧社會”應該就是今人所追求的清明吧。一個民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當是現代人對清明的詮釋。

凝望窗外忽而飄落的雨絲,想起故鄉田野那些高高拱起的青冢,那些驟響的爆竹,清明這個特別的節日,它所揭示的生之倥傯與死之烏有,最容易使人感悟生死的不可逾越,以及生命的匆匆,世事的難料。咱們需懂得“視死如生”,學會在破中立,在亡中生。以淡泊澄明的心境,過好每一天。“滿街楊柳綠如煙,劃出清明三月天”。春色無邊之季節,咱們暫且卸下心靈和工作的羈絆,沐浴四月的薰風,去看看楊柳嫩色與溪水新綠。

清明節日記 篇2

今天是清明節,天氣陰沉灰暗,還不時飄一陣毛毛細雨,好像空氣中充滿了憂鬱和思念,給人們追思故人的情懷平添了幾許哀愁,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早晨,爸爸早早起牀,神情肅穆地把奶奶的遺像擦了又擦,然後輕輕的擺在臺子上,好像怕驚醒了沉睡的`奶奶。爸爸在奶奶的遺像前擺上水果等祭品,並燃上了三炷香,隨着嫋嫋升起的香菸,爸爸莊重的向遺像鞠躬行禮,然後媽媽和我也都行了禮;寄託思念的淸香漸漸的充滿房間,飄向遠方,帶着我們全家人對奶奶的思念飛向另一個時空,不知道奶奶能不能收到這份後人的情思。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用來祭祀祖先、祭奠英靈、懷念去世的親人,是一個哀傷和思念的日子。這一天,國家要爲民族的先人、英烈們舉行公祭,以繼承民族傳統,緬懷英烈們的豐功偉績,鼓舞世人努力工作、熱愛生活。家庭祭祀祖先主要是爲了發揚孝道,報父母養育之恩。祭思故去的親人,是爲了抒發綿綿的思念之情;這其實都是寄託精神的一種形式。

今年的清明節讓我們中國人多了一份哀思。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奪走了許許多多同胞的生命,在地震傷痛的記憶還未完全撫平之時第一個清明節到了,把我們的記憶帶到了地震的那一刻。好像又看到了廢墟下壓着的書桌、課本和一雙雙稚嫩的小手……

讓升騰飄散的煙雲帶去我對逝去的親人和災區小朋友的思念:願他們安息!

清明節日記 篇3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回老家去掃墓。在掃墓的路上,我們的開的汽車走過的全是平坦、寬敞的馬路。等我們到墓地,看到那裏人山人海,全都在發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掃墓。等我們走到我的祖墳上,我還以爲人們都在燒紙,但是我居然沒有聞到一丁兒點菸味。再一看,原來人們的是在墳墓上插上一朵美麗的鮮花。過一會兒,掃墓結束。我們和外公外婆告別後,就回到鹽城。回到家後的第一個感想就是:農村的變化實在太大!

以前,我爺爺那一代,走的都是泥巴路,騎着自行車,遇上下雨天就麻煩,跟本不是人騎車,而是“車騎人”。而且掃墓時燒紙燒的農煙滾滾,用我們現在的名詞就是:白色污染。而現在呢,開的是汽車,走的是平坦的大路,掃墓時插的是鮮花。而且到今天,人們還不忘我國優良傳統,人人都尊老愛幼。

今天,我們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但是要仍不忘我國的優良傳統。

清明節日記 篇4

今天上午,細雨濛濛,我們全家老少懷着沉痛的心情,一起去給已故的曾祖父、曾祖母掃墓。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曾學過的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我想:爲什麼每年的清明節期間都要給已故的親人掃墓呢?於是,帶着疑問,晚上回家後的我,便急忙上網查詢相關資料,知道了清明節的習俗。

原來,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始於周代,已有兩千多年曆史了!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是人們踏青郊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清明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按照習俗,人們通常在清明節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直到今天,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在墳前上香禱告,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已故親人的懷念。

我們一定要把這種傳統繼續發揚下去呀!

清明節日記 篇5

清明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去上墳。今天早上,我也被爸爸我的媽媽叫醒,去給爺爺上墳。

奶奶把摺好的紙錢拿出來,裝在準備好的錢袋裏,爸爸在錢袋上寫上了爺爺的名字,也就是說這些“錢”是給爺爺準備的。

不一會兒,大伯開車來接我們。到了墓地,已經有不少的人在掃墓了。墓地旁有賣上墳用的菊花和摺好的紙錢。奶奶拎着紙袋徑直地走向爺爺的墓地。爸爸拎來一個鐵桶(燒紙錢用的)。大伯拿着乾淨的抹布在爺爺的墓碑上一邊擦拭着,一邊在說着什麼,像是在跟爺爺敘家常。我看了很不瞭解,這樣說着爺爺能聽到嗎?爸爸打着了火機,這些紙錢就一股煙燻地飛向了爺爺的世界。我也曾跟爸爸我的媽媽說:“班級老師說過,清明掃墓不能燒紙錢,會污染環境。”可他們卻說:“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少燒一點吧。”

我們一一跟爺爺告別,回來的路上,大伯跟我說,爺爺是個很勤勞的人,是個好人。

清明節日記 篇6

20xx年的清明節,學校組織我們三年級去西霞院水利樞紐風景區集體春遊,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激動和開心。

爲了這次春遊,爸爸和媽媽給我買了好多好吃的,有蛋糕、酸奶、薯片、餅乾、巧克力、草莓、蘋果、聖女果,媽媽還特意給我做了好吃的三明治。

XX月XX日早上我們在學校集合後,大家徒步步行五公里到西霞院。我們在路上有說有笑,似乎沒有感覺到累,最終我們順利到達了目的地。我們到景區後,老師給我們買好票進入景區,景區非常漂亮,有山有水,有花有草,一片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老師帶我們去坐了小火車,還路過了小浪底大壩,景色非常壯觀。中午我們一起一個涼亭裏面聚餐,大家都拿出來每個人的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美味的食物。有些同學還表演了節目,大家一邊吃一邊玩耍,非常興奮和高興。讓人感動的是有幾個同學的爸爸和媽媽給我們每個人買了冰糕和純淨水,我們還照了集體照。

這次春遊非常有趣和開心,我會把這段美好的回憶永遠珍藏在我心裏。

清明節日記 篇7

今天是清明節,各家各戶都回家鄉去掃墓了。因爲下了一場雨,所以路很滑,但是我們還是上了山。

走了一陣山路,我們來到“太爺”墳墓前,父親與叔叔把墓上的雜草割掉,母親把上等美食擺放在墳墓前,奶奶點了幾根香在“太爺'的墓前不知說了什麼話,我也學着大人的樣子默默地在心中念着:“老太爺啊,您一定要保佑親愛的爺爺奶奶健康長壽!”之後,奶奶燒了一疊金黃金黃的紙,放了一串長長的鞭炮。我們把東西收好,高開心興地下了山,回家了。

雖然清明時節雨紛紛,但是我們大老遠回鄉下掃墓,一點兒也不覺得累。

標籤: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