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實用】清明節國小生作文600字三篇

清明節3.24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清明節國小生作文600字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清明節國小生作文600字三篇

清明節國小生作文600字 篇1

又到了一年一次的清明節了,爸爸媽媽帶我回廣西老家去掃墓,我十分高興,因爲又可以看到幾年不見的表哥表姐了,心情是那樣地激動,又是那麼地緊張,多希望可以快點見到他們。

我家鄉的清明節是那麼的隆重了,家的祖墳分佈在風景秀麗的山上,清明節的時候,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長輩們準備了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着,我們這些小孩子有的拿着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後跟着,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處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乾淨了許多,接着還要把五顏六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並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大人們取出供品:燒豬、雞、鴨等擺在墳前,點燃了香燭,還燒了許多的'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這表示我們這些後輩對祖先的一片孝心。最後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祖先,有的口中還唸唸有詞呢。瞧,表哥念着:“祖先保佑啊,讓我考試高多幾分吧,不再被別的同學笑了!”你看看我表哥還是那麼可笑。還有更有趣的事呢,太爺爺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了筆就描了一下,慌得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哦,原來這行字是留着給太奶奶逝世後才能寫上的,我差點闖了大禍,趕緊在太爺爺的墳前磕了四個響頭,希望他能原諒我剛剛所犯的錯誤,長輩們樂得呵呵大笑起來。

掃完了墓後,可真是把我們給累壞了,但這一次的清明節我過得還真有意義,清明節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得敬意,也增進了我和表哥表姐的親情。

清明節國小生作文600字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清明》是大家從小就開始背的一首詩,相信大家已經對這首詩再熟悉不過了。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的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之一。

清明節也叫踏青節,並且大多數人都會在這一天回到家鄉去掃墓、祭祖。關於清明節的起源,還有一個傳說呢!據說清明節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也仿效,在那一天祭祖掃墓,慢慢的就成爲了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因爲時間關係,所以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爲了清明節。一般是在新曆的四月五日。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到現在已經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就升高,正是春耕播種的好時節,以前還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諺語。

清明節的習俗有很多,其中有掃墓:清明節的時候掃墓,就是對祖先的思敬。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以前,北京人大多數都在清明節掃墓,但祭掃儀式並不在清明節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傳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也有插柳:因爲有一句古話是這樣說的“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據說,插柳的風俗,是爲了紀念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可以預報天氣。除了這些習俗,清明節的習俗還有很多。

我們一家由於工作問題,所以就沒有回家鄉掃墓、祭祖,我就在網上祭奠了光榮犧牲的烈士們,閱讀有關他們的故事,學習他們的優良品德。

清明節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日,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活”文化遺產。“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國小生作文600字 篇3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將至。民俗專家說,清明節源遠流長,中國有20多個民族都過清明節,但過節習俗不盡相同。

中國民俗學會名譽理事長烏丙安教授指出,清明本是24節氣中一個普通的歲時節令,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說法,這個節氣萬物復甦,是適合耕種的時令,從此進入農事大忙的階段。

烏丙安說,清明節至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清明節起初並沒有祭祀先人的習俗,但後來它逐漸與前一、二天的寒食節交匯融合。寒食節本是古代的禁火忌日,後來與晉文公悼念恩人介之推的傳說相附會,寒食節掃墓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行爲。兩個民俗節日交融後,禁菸冷食的習俗日趨淡化,祭祀先人的習俗越發凸顯,清明節於是發展爲中國重要傳統節日。

西方節日多是感謝上帝恩賜的宗教節日,而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由於起源於農業文明,農耕技術、家庭事業、宗親宗族等都講究世代傳承,所以2000多年來,清明節追思先人成爲中國人傳承不息的特有風俗。

除了漢族,中國北方的滿族、赫哲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錫伯族,南方的壯族、侗族、彝族、白族、畲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土家族、納西族、布依族、普米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掃墓祭祖、踏青春遊是清明節基本內容,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民族的清明節也是各有特色:壯族對祭掃祖先陵墓十分看重,屆時要全家出動,帶上五色板、肉、香燭、紙幡等到祖墳去上供,行拜禮;土家族在清明節這一天要上墳掛青,家裏要吃豬頭肉,有“清明酒醉,豬腦殼有味”的說法;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保留古風,清明節要上山採艾蒿,洗淨切細後,與糯米、臘肉、蒜苗、五香、鹽等混合蒸熟,叫作“清明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