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精品】清明節日記範文合集10篇

清明節1.53W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我們對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那如何寫一篇漂亮的日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日記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清明節日記範文合集10篇

清明節日記 篇1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清明”作爲一個節氣,在久遠的周朝就確定了,它變成祭祀節日的原因還要追溯到兩千年前的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爲避害,在國外到處流浪十幾年。有一天,他們一行走到一個很荒涼的地方,重耳累餓交加,疲憊不堪地想吃肉,坐下來休息時,發現隨從介子推不見了。

一會兒,只見介子推捧着一碗肉湯,一瘸一拐地獻給重耳食用。一問才知,是介子推自割了大腿的肉煲湯。重耳深爲感動,含淚對隨從們說:“有朝一日我即位,定要重賞大家,不忘今日之情。”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幫助下,回到晉國當上國君,稱晉文公。可是他即位後,介子推卻不辭而別了。於是,他急忙派人四下找尋,卻不見蹤影,後聽人說介子推攜老母隱入綿山,晉文公便親自到綿山去請。山高林密,遍尋不着介子推的藏身之處。這時有人出主意說介子推是個大孝子,如果放火焚山,他怕母親燒死,肯定會揹着老母逃出來。晉文公認爲言之有理,就差人放火燒山。熊熊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也不見其母子逃出來。火熄後,人們在一棵大柳樹下發現介子推母子相抱而死。晉文公十分悲痛和惋惜,他感念昔日之情,將其母子厚葬綿山。同時下令改棉山爲介山,把介子推燒死的那天定爲“清明節”。

晉國百姓懷念介子推母子,每年從清明的前一兩天就不忍舉火,寧願吃冷食,這就是“寒食節”。其後就是清明,晉國百姓家家門上插柳枝,有的還帶上食品到介子推墓前祭奠、掃墓。當時,晉國是春秋五霸之一,這一風俗很快傳到其他各國,從此清明變成節日。當然,在今天的“清明節”禁火寒食的人已不多見,但利用清明節悼亡祭祖,緬懷先烈,植樹造林,踏青旅遊,爲清明節融入新的內涵,已成爲與時俱進的新習俗。

清明節和寒食節區別

一 名稱不同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農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兩日。是日初爲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因時間上和清明節接近,並受其影響,因此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卵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被稱爲民間第一大祭日。

寒食節與古人對於自然的認識相關。在中國,寒食之後重生新火就是一種辭舊迎新的過渡儀式,透露的是季節交替的信息,象徵着新季節、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環的開始。後來則有了“感恩”意味,更強調對“過去”的懷念和感謝。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遊。

二 功能不同

在清明節到來之際,寒食節也相隨而至。現在,有些人把寒食與清明混爲一談,實際上是不對的。因爲兩者一個是農耕節氣,一個是民俗節日,本來就不是一碼事。清明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公曆四月四、五日前後。寒食是一個民俗節日,起源於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的大臣介之推寧被燒死山西介休的綿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兩者一是農耕節氣,一是典故民俗,本是兩碼事;但兩節時間相距一、二天,甚至重合於一日,故有清明、寒食並稱的說法。

三 文化內涵不同

唐代之前,寒食與清明是兩個前後相繼但主題不同的節日,前者懷舊悼亡,後者求新護生;一陰一陽,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關係。禁火是爲了出火,祭亡是爲了佑生,這就是寒食與清明的內在文化關聯。唐玄宗時,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將民間掃墓的風俗固定在清明節前的寒食節,由於寒食與清明在時間上緊密相連,寒食節俗很早就與清明發生關聯,掃墓也由寒食順延到了清明。

清明節日記 篇2

週六的早上,我一大早的拿着自己做的小白花,“清明時節雨紛紛”嘿,還真下起了小雨。

我們出發了,天空灰濛濛的,不時飄下一些小雨點,是不是老天爺也在悼念戰士們呢?到了那裏,到處青翠欲滴,尤其是那高聳的松樹,無論是嚴寒酷暑,也會永遠站立在這裏。就像是戰士們一樣流芳千古。而中間那座高高的烈士塔的門上,寫的正是這四個大字,這座八角寶塔就像一位母親,哺育着戰士們的英魂,我們站在烈士塔的前面,聽副校長講話,全體同學默哀三分鐘,我們默哀後,走進烈士塔爲勇敢犧牲的勇士們獻上我們自己做的小白花。

在回去的路上,我知道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戰士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長大後,一定要做一個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

清明節日記 篇3

今年清明節照例放三天假。高速公路也如同春節期間一樣,7座以下轎車、麪包車均不收過路費,意在方便出行,刺激消費。凡有車族利用春天的這一短假,省會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出遊,而我,由於提前回過老家上墳祭祖,所以,假日沒有和家人一起出行,而是宅在家中,盡情地上網網遊兩天,最後一天才走出家門,走向大自然,去享受春天的快樂,現銘記之。

4月6日,陽光明媚,萬里無雲。上午9點三刻,我騎着電摩,出小區南門向西,沿着東風西路—沙口路—農業西路—冉屯路—化工路,穿西三環高架橋、過西流湖公園、高新區一直往西,直至西四環而返程。這一路邊騎邊欣賞沿途美景:高高的樓宇、長長的車流、淺淺的湖水、寬寬的綠化帶、熙熙攘攘的俊男靚女、鬱鬱蔥蔥的田園風光,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啊!光—暖暖的,風—柔柔的,怪不得有人說“吹面不寒楊柳風”!陽春時節:百花盛開,奼紫嫣紅;垂柳依依,萬木爭榮;鶯歌燕舞,百鳥朝鳳;空氣清新,沁人心脾;水波瀲灩,遊人如織,真可謂“暖風吹得遊人醉,只把‘西流’當西湖”!

春天,是四季之首,古人云:“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播秋收,春華秋實。春天,是如詩如畫的季節 ,萬物復甦,生機盎然。春天播種着希望,春天寓意着美好未來。啊!我 喜愛大自然的春天!我擁抱美麗的春天!!我更願意在這令人陶醉的季節裏做個人生的好春夢:馳騁萬里、神遊世界!

清明節日記 篇4

今天是4月4日,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清明節,它大約起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這一天,除了傳統的掃墓,紀念先人的活動外,還有踏青、春遊等一系列風俗。

在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先人生死別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真是個富有特色的節日,就在這一天,我們小記者團全體師生在烈士公墓前,祭奠先烈。首先,我們脫帽,行注目禮、唱國歌,老師還給我們講述了清明節的由來,介紹了公墓的建造和結構,然後,我們集體朗誦詩歌,“說這個節日的春色,非常濃稠;說……”公墓前回蕩着我們深情的朗誦聲。接着,我們爲先烈們獻花,老師還帶我們去踏青了呢。

這是一個綠色的季節,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一個新的生命開始的'季節。我們堅信,稚嫩的對岸肯定是豐滿的成熟;我們堅信,青澀的前方無疑是飄香的豐收。牽着清明的手,我們情繫九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召喚,激勵着炎黃的骨肉。

讓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緬懷過去,展望未來,珍惜生命吧!

清明節日記 篇5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媽媽帶我去春遊,走着走着,突然看見前面有一片又一片黃色的草地,黃黃的,我好像進入了黃色的海洋,再往前走,哇,好美呀!一片片的油菜花,給大地增添了許多生機,這時媽媽說 :“我們來拍照吧!”我興奮的說:“好啊,好啊”,弟弟樂的像一朵花似的,可愛極了。

清明節日記 篇6

今天下午我們全家一起去同濟橋放風箏,一路上大家一直討論風箏到底該在哪裏放?奶奶說:“在同濟橋下面的小花園放。”媽媽和爸爸說:“在同濟橋上放。”我和爺爺也贊同媽媽,爸爸在橋上放。

不一會兒,我們到了橋上,我的爸爸,媽媽,爺爺開始準備放,而奶奶沒有發現繼續往前走。開始我負責拿風箏的線,爸爸負責拿着風箏。後來爸爸覺得我不太適合拿風箏線,就讓我拿風箏。最後,我們去橋下找奶奶。到了橋下,我們準備放起來,一陣大風吹來,我鬆手,風箏就飛起來了,我們的風箏越飛越高,我們手中的線也越來越少。突然,風小了,我們的風箏掉在了橋上了,這時我的心簡直就要蹦出來了。奶奶叫爸爸上橋去拿風箏,可以風箏的線斷了,風箏掉在了房子上。奶奶從賣花的商人那裏借來了梯子,把風箏拿了下來。

最後,我們決定還是去橋上放,爺爺想出一個辦法,把風箏放出河面,但是有了線,它一點都沒有掉入河裏,反而隨着風兒越飛越高。

放飛風箏,放飛我的好心情!

清明節日記 篇7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媽媽告訴我清明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人們在這天緬懷先人、悼念已故的親人。其實,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多彩的。除了掃墓,還有踏青、拔河、盪鞦韆、放風箏等體育活動。

今天的天氣晴朗,空氣清新。爸爸提議:我們去放風箏吧!於是,我們一家來到海軍廣場。一會兒,我們就把“笑臉”風箏放得很高很高,好像一直飄到雲彩上面。最後,媽媽用剪刀剪斷了風箏的線,讓風箏在天上隨風自由地翱翔。據說,這樣就會把疾病和災難帶走,並帶來好運。我希望風箏也能把我們的思念和祝福帶給故去的人們。

我想,清明節不應該只有悲傷的眼淚,也應該有快樂的歡笑聲。這纔是個有特色的清明節呀!

清明節日記 篇8

今天又到山上去掃墓了,不過與前天去的地方不相同,一起去的人也不同。今天來了好多人啊,不過大都是些大人,小孩沒幾個,這讓我感到有點寂寞。

與往年不一樣了,今天是乘客車去的,大人小孩都坐在客車上,車上一點兒也不擁擠,有些大人是自身騎摩托車或開小汽車去的。

好熱鬧啊,路過的很多地方都有人在掃墓,因爲今天是清明嘛,哈哈。可能是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一樣,人們的思想也有所不同,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中有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有些地方的人們在清明這天去掃墓總會爲親人的離去痛苦欲絕,而有些地方的人懂得“人老病死”的道理,這是人之常情的,便也不覺得什麼,反而因爲祖先曾度過一段美好的人生而高興。正如我們這個地方的人們就是,所以在大家臉上看到的只有虔誠和興奮。也如前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時節通常都會逢下雨時節,而我們這裏卻是烈日當空,曬得我臉發紅。

在車上,我和小如姐姐無話不談,她前天沒有來,於是我便跟她聊了很多關於前天去海門山掃墓所發生的事情,我講的認真,她聽得仔細,這樣的時光真是美好極了,她也聽的津津有味,多麼好的聽衆啊!

按照我們這裏的習俗,清明節這天是拜“果盒”。所謂“果盒”就是香蔥餅、餅乾、糖果這些屬於零食的東西。有些地方則是在這天祭拜祖先的時候獻上鮮花,但是我們這裏則是燒紙錢、放鞭炮,這種方式孩子們最喜歡,因爲在放鞭炮的時候,我們總會捂住耳朵,雖這麼做,但還是喜歡鞭炮那“噼裏啪啦”的聲音。

清明節日記 篇9

清明節到了,我不禁想起了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千古名句。我們小記者懷着悲痛而又沉重的心情,來到了萊蕪戰役紀念館,緬懷爲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英勇犧牲的戰士,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

首先,我們來到革命烈士紀念塔前三鞠躬,有小記者代表敬獻花圈。繞塔一週參觀時,我想了很多,是革命先烈們用自己的生命,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隨後,我們到了萊蕪戰役紀念館裏面,這裏有革命烈士的遺物,有日用品、圖片、模型等。在萊蕪戰役紀念館裏,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但我心裏有着另一種感情:敬愛的革命烈士們啊,我們爲你們感到驕傲,我們爲你們感到自豪!

通過這次掃墓,讓我知道並瞭解了許多革命烈士的故事,同時,我還懂得了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清明節日記 篇10

4月x日 晴 星期四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萬里無雲,陽光燦爛,真適合一家大小去掃墓。

一大早,我們全家就開車去花都金鐘墓園。在路上,隨着長長的車龍,我們經過花都市區,在紅棉大道兩旁,種滿了木棉花,朵朵爭奇鬥豔,美麗極了。

大約行駛了四十分鐘路程就來到金鐘墓園。一進墓園,就聽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把我嚇了一跳。來到墓碑前,我們先清理好雜草,四周打掃乾淨。我用紅色油漆把墓碑上的字仔細塗了一遍,然後開始拜祭。那濃濃的***香味,把我薰得流眼淚,流鼻涕,不停打噴嚏,狼狽不堪。我站在墓碑前,雙手合十,閉上眼睛,心裏默默唸着:“謝謝您,各位先人,給我們創造了今天美好的世界,我一定會努力學習,做一個有用的人,以報你們在天之靈。”

拜祭結束後,我們緩緩離開了花都,返回廣州。今天我學會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