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精品】清明節一天作文彙編4篇

清明節2.45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清明節一天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清明節一天作文彙編4篇

清明節一天作文 篇1

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那裏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爲安之時,自我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節,又被稱爲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又一年清明節,你在緬懷着誰呢?

清明節一天作文 篇2

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明白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那裏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爲安之時,自我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這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明白啊!好像就你明白一樣。”

我和爺爺爸爸媽媽四個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着爸爸媽媽的樣貌,先鞠躬,再說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纔對的起父母“我明白我這樣只說說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裏,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着火嗎?”他們說:“當然怕啊!但只要留意點就行了。”

清明節一天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副溼潤的春天風景圖畫,這雨絲,這淡淡的綠色激起我們每個人心中一種由衷的思念,這一刻,我想到了我遠方的親人。

也是在細雨濛濛中,低飛的燕子呢喃着告訴我們:它在思念遙遠的南方的親人和朋友;也是在這淡淡春色中,小草不捨媽媽弓着背蜷縮着身子,臉上還掛着淚珠抽抽嗒嗒地探出頭來;柳樹把枝條掛的更長更長了,好像所有人的思緒它都懂了。油滑的小路通往姥姥的墓地,墓地的周圍已經有好多好多棵松樹了。聽爸爸說,姥姥生前喜愛讀書,很喜愛跟他講故事。而此刻這些松樹,它像是我們的精靈,陪伴着我們的愛講故事的姥姥,做姥姥最最好的聽衆!今年,爺爺爸爸和我跟去年的清明一樣,我們手上拿了鋤頭,松樹苗和香燭,一聲不吭地來到姥姥的墓地前,栽種一棵松樹……姥姥走後,每當清明我們都是這樣的!

姥姥,故事是您永遠講不完的,我們永遠聽不厭的。是您化作雨絲,化作柳條,化作淡淡的綠色來讓我們感覺您的娓娓道來!

清明節一天作文 篇4

每年的清明節,媽媽都要煎一鍋鍋貼,吃着香酥酥的鍋貼,老外婆的音容笑貌便清楚地浮此刻我的眼前。

老外婆是貴州人,生前最愛吃鍋貼了,不用說了,包鍋貼肯定就是俺老外婆的絕活,記得我7歲那年,一天老外婆在廚房裏忙活着摘菜,洗菜、切菜,一會兒一大鍋香噴噴的“匯菜”就出此刻我的`面前,我很好奇,便問老外婆:“老外婆,您不煮飯,光炒菜,而且還這麼大一鍋,我們怎樣吃得完?”老外婆笑咪咪的對我說:“小饞貓,別急,好東西在後頭,一會兒保準你饞得流口水。”老外婆像變戲法似的從櫥櫃下端出一盆早已揉好的麪糰,拿起趕麪杖開始忙了起來。哦,原先老外婆是要包鍋貼給我們吃。

原先只明白吃現成的,我還從來沒看過鍋貼是怎樣包出來的。看着老外婆忙碌的身影,我心裏癢癢的,總想去包幾個試試,嗨,這包鍋貼有啥難的,不就是麪皮裏包點菜,再把麪皮合攏,鍋貼不就完成了嗎!於是我就自告奮勇地對老外婆說:“老外婆我和您一齊包好嗎?”“好吧”老外婆慈詳地說,只見老外婆手裏拿着一張麪皮兒,簡單地打了一匙菜放在麪皮上兩手一合然後捏幾下“面嘴”一個鍋貼就包好了,像個吃飽了的小船,可再看我手上的,麪皮上放着一大坨菜,不是麪皮包不攏,就是菜跑到皮兒下邊去了怎樣包也包不攏,再看看老外婆,已經包了好幾個放在盤子裏了!急得我團團轉,真不想包了,可又要面子,只好硬着頭皮包!

老外婆似乎看到了我的心思說:“雯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不要急躁,否則一事無成!”我聽了,心裏愧疚極了,真想找地縫鑽進去。總結經驗,自我就特殊仔細地觀察老外婆包鍋貼的每一個動作,看了幾次以後,我學着老外婆的樣貌,拿一塊麪皮放在手心裏,從菜盆裏打一小匙菜放在麪皮上,然後雙手一合,把兩個半圓的麪皮捏緊,一個鼓鼓的小船就“遊”在了我的手上,老外婆表揚了我,我心裏比吃了蜜還甜呢!……

如今,老外婆去世也有幾年了,每當清明節,我就想起老外婆教我做鍋貼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