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有關清明節日記模板集錦八篇

清明節1.36W

不知不覺中一天又要結束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穫吧,因此我們要寫好日記了。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日記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清明節日記模板集錦八篇

清明節日記 篇1

我的家鄉在風景優美的雲城村,我們清明節的風俗是吃五色糯米飯和兄弟姐妹們一起到山上掃墓祭拜祖先。

清明時節雨紛紛,那天雖然下着雨,但阻止不住人們對親人思念的腳步。在煙霧瀰漫的山野中,我們踏着泥濘的山路往山上走,路上也有很多攜老扶幼和我們一樣去掃墓的人。經過十幾分鐘的顛簸,我們終於來到了祖先墳前,墳墓長滿了雜草,大人們趕緊拿出鋤頭和鐮刀清理雜草和疏通排水溝,經過大家的努力,祖先的家變得乾乾淨淨了。我們拿出糯米飯、糖果等供品,點好香燭,把摺好的冥幣和紙衣服燒成灰燼給死去的親人,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過着好生活。然後全家人來到墳前默默地許願“希望祖先能保佑我讀書聰明,學習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許完願後我們向祖先深深的鞠躬,表達了對死去親人的思念和尊敬。行完所有禮節後鞭炮“劈劈啪啪”的響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好像告訴親人我們來看你了,最後全家人在墳前陪着死去的親人共同進餐,我聞到山上飄滿了糯米飯的香味,能和全家人在野外進餐,我的心情很高興。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吃五色糯米飯是我們的特色,它用上山掃墓把全家人聚集在了一起,表達了對死去親人的一種深深懷念。

清明節日記 篇2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爺爺、爸爸一起去上墳。我們帶了點水果和酒還有紙錢就出發了。到了上墳的地方,我們把水果擺在墓碑前,之後我分別把酒倒在墓碑前和把紙錢在墓碑前燒了,然後我們在墓碑前插了柳樹枝,行了禮後,我們就回家了。

清明節日記 篇3

在中國,清明又稱之爲“踏青節”。在這個假期,首先,我花費了很多時間做作業、做運動。然後,我還幫我父母做了很多家務。

在星期三,風很大,所以我和我的朋友去公園放風箏。風颳得很猛,我們的風箏飛得又高又好。在這一天,我們玩得很開心!

清明節日記 篇4

“又是一年芳草綠”,伴隨着春姑娘的腳步,清明時節很快就到了。星期五,我跟着爸爸媽媽到老家去掃墓。

我們整個家族的人都去給我的太太太公掃墓,在路上,我看見他們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太生前對我的寵愛,眼前浮現出她老人家那慈祥的臉龐,回想起太太幫編毛衣的情景,想到這時,我的鼻子一酸,眼淚也“溜”了出來。記得唐朝詩人杜牧說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雖然今天沒下雨,陽光照在我身上,我卻感覺不到一點暖意。太太的墳墓在小村的盡頭,一到那兒,爺爺就在太太的墳前擺上了蘋果、飯糰等供品,然後把買好的黃紙點燃,我們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墳前,爺爺讓我們一個個上前鞠躬。輪到我了,爺爺一邊叫我鞠躬,一邊請太太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學。我想在此長眠的太太一定能夠聽到我的心聲的。

等掃墓儀式結束,太陽已經西斜了。大家紛紛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輕鬆了許多的原因吧,他們表情不再嚴肅了,而是相互說說笑笑,我也擡頭欣賞四周的景色,田野裏麥苗綠油油的。油菜花金黃金黃的,一條大河從我們身邊伸向遠方,河水清澈見底,不時有幾隻小船駛過,船上的人,撐着篙,還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隨風飄蕩,姑姑隨手摺了一根柳條編成帽子戴在我的頭上,我一下子成了機靈的小紅軍。

清明掃墓是我國的傳統風俗,它表達了我們對先人的懷念,同時又是家人團聚,踏青賞春的絕好機會。

清明節日記 篇5

清明節咱們大地幼兒園的五個小朋友(蒙雨欣、黃文宣、袁睿澤、盧宸鈺和我)去烈士陵園紀念死去戰士們,我婆婆家樓上有一位老紅軍也去了,但是我當時沒有看見他。這時一位年輕的叔叔拿話筒向我走來,對我進行了認真的採訪。他問我:”小朋友,你長大想當什麼?“我回答他:”當軍人。“

因爲我看見了許多軍人在戰爭中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咱們現在幸福美麗的家園和生活,所以我希望長大後能當上軍人爲了保護家園。

清明節日記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錯的,每年清明是陰雨連綿,正好寄託人們的哀思。

每逢清明,父母會起早,燒鍋做飯,蒸上幾碗魚肉,然後帶上我們,去給地下的親人們掃墓。爺爺的墳很近,就在村外,到了墓前,父親會用上鐮刀,細細的將墳墓上的草除去,傳說這是親人的頭髮,要輕輕梳理剪去,可馬虎不得。除完草,母親擺上魚肉,燒上幾柱香,放上幾串鞭炮,啪啪聲傳得很遠,似乎在提醒爺爺,兒孫們來看你了。給爺爺掃完墓,其它親人按照親疏,依秩序祭拜,不能有所遺漏,在農村的習俗,遺漏代表着不孝順,誰也不敢擔當這樣的罪名。到了中午,我們祭完回家時,青山中,已是白幡點點,在風中飄揚。

下午,做清明果是一樣盛事。母親拿出前幾日採摘來的的清明草,在水中煮熟煮透,和上米粉,加入以蘿蔔爲主,蝦仁、豬肉爲輔的餡,捏成花狀,很是精緻。每當此時,我也會捲起袖子,上陣捏果,雖然不成樣子,但蒸熟後吃起自己做的清明果,味道更覺鮮美。

這清明果啊,也算是爲這哀傷的清明節,增添了一點生氣。

清明節日記 篇7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奶奶一個星期前就說要帶我去祭祖,我天盼地盼終於盼來了。

前年,是爺爺帶我去祭祖的,所以,這次是奶奶帶我去。在通往祭祖的路上,奶奶顯得格外嚴肅,平時那個幽默風趣的奶奶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淡藍色的小野花,純金色的油菜花,碧綠色的的小草兒,神氣十足的竹子``````給這幅通向祭祖的這幅“圖畫’’點綴上了一種別具風味的感覺,令人只可以表達出一種嚴肅的表情。

過了幾分鐘,我和奶奶到達了目的地,祭祖正式開始了。奶奶讓我先去把曾祖父的靈位兩旁點上蠟燭,奶奶說了,我去點可以表達我對曾祖父的尊敬。然後,奶奶把鮮花放在曾祖父靈位前,我和奶奶在靈位前磕頭,然後再說幾句保佑我們全家的話。之後,奶奶還把一些瞑幣在靈位前給燒了。然後,我們再在靈位前磕了幾個頭還用手把周圍的垃圾撿掉,並再去祭拜一下,再在墳頭插上三根點燃的香。這次祭祖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在回去的途中,奶奶還給我講了許多曾生前的事。回家後,我還對媽媽說了我們怎麼祭祖,和我曾祖父的事,下次祭祖,我一定要帶媽媽一起去。

清明節日記 篇8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與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日都要回老家掃墓。

爲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爲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說: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脫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裏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與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象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裏,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裏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象凝住了。整個世界象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爲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與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與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將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爲一日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