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熱門】清明節日記範文彙總8篇

清明節1.34W

一天即將完結,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不如趁現在好好寫一篇日記。怎樣寫日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日記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清明節日記範文彙總8篇

清明節日記 篇1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我感慨萬分!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每年的清明節我的爸爸媽媽都要給爺爺、奶奶、外婆、外爺去掃墓,今年也照例會去掃墓的,我也放假了,準備和他們一起去祭祀!

清明節日記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讓我又想起了去世的二爺爺。聽媽媽說我的二爺爺是一位解放軍,還是一位軍官。是一次二爺爺生了一場小病,發生了意外,不幸去世了。我想:二爺爺還在的話,一定會對我格外關心。每年我們都會去山上,我想:二爺爺在墳墓裏一定很餓。我們就買了很多好吃的東西。我們又把墳墓前的草割掉,讓二爺爺出來吃個飽。我們大家都希望二爺爺在另外一個世界活的開開心心。

清明節日記 篇3

清明節是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到了那一天,人們手中就拿着祭品。拎着紙錢,到親人的墓前去掃墓。

清明節大約在每年的四月的上旬。一到清明這一天,遠在他鄉的親戚朋友就會趕到自己的家鄉,爲在家鄉死去的親人掃墓,紀念自己的親人。

清明那天,去掃墓的人準備了很多祭品,有米果。豬肉。雞鴨。目魚。米酒。茶。水果。。。。。。除了這些還要帶上紙錢。香燭。鞭炮。人門到了山上就用劈刀把親人墓前墓後的雜草劈掉,再用鋤頭把墓前墓後的小草清除乾淨,然後在墓前點上香燭,擺上祭品,敬供時,要向死去的親人鞠上幾躬,把祭供完的茶酒倒在地上,把帶來的紙錢燒掉。最後放上一串鞭炮,掃墓纔算完畢。

清明這一天,到山上掃墓的人非常多,而且這天山上開滿了杜鵑花,有大紅的。有粉紅的,非常美麗。人們掃完了墓,都要放鞭炮,這邊“噼噼啪啪”地響,那邊也“噼噼啪啪”地響。這天是山上最熱鬧的一天。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節日記 篇4

今天陽光明媚,是個好天氣,正好也是清明節,我就和哥哥、姑父、姑姑一起去志敏烈士墓。

去掃墓時,我看見:有老人帶着自己的孫子去的,就在那兒給他們的孫子們講志敏的故事;有父母帶自已的小孩子去的,就在那烈士墓走一圈,邊走邊說着什麼;有同學拿着花去祭拜的。

我們到了烈士墓,姑姑就給我講了一個志敏的故事,我聽完故事後,心裏默默地想:我也要向志敏學習,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清明節日記 篇5

清明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爲法定節日。

我國人民有“飲水思源”的傳統美德。據《夢粱錄》記載:在古代,每到清明節這一天,無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這一天,掃墓是最重要的活動。不過至今在我國一些地方,還保留着清明節吃冷飯的習俗。

相傳在春秋時代,晉國的君主晉獻公有一個年輕美貌的妃子驪姬。她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將來繼承皇位,就用毒計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爲了躲避驪姬的迫害逃離了晉國,一路上受盡屈辱。有一次,重耳因爲飢餓暈倒了,大臣介子推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後捧給重耳吃。就這樣,他們顛沛流離,歷盡艱辛,終於在19年後回到了晉國,重耳後來成爲歷很有名的晉文公。

晉文公做了國君之後,對那些和他一起流亡的臣子進行了封賞。也許是大意了,他唯獨忘了介子推。後來有人提起此事,晉文公猛然想起,內心十分不安,馬上派人去請介子推。可是去了幾趟,介子推都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來到介子推家,卻見家門緊鎖,一問鄰居才知道,介子推已揹着老母親躲進了綿山。於是,晉文公便讓士兵上山去找介子推,可找來找去也不見蹤影。這時,有人出了個餿主意:乾脆放火燒山吧,火着起來,介子推就會自己走出來。於是,晉文公便下令燒山。誰也沒想到,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也沒見介子推走出來。等火熄滅後,人們再次上山尋找,發現介子推和母親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名爲“介山”,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告知全國百姓,每年的這一天都要禁菸火,只吃冷飯。

第二年,晉文公和大臣們來到介山祭奠介子推,發現那棵燒焦的柳樹竟然復活了。晉文公爲柳樹賜名“清明柳”,並把這一天定爲清明節。

其實,“清明”在我國是有雙層意思的一天,它既是節日,又是節氣。民間有這樣的.諺語:“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清明穀雨緊相連,浸種春耕莫遲延”。就是說,一到清明春耕播種就要開始了。清明節日的寒食迎來的卻是清明節氣的播種。

清明節日記 篇6

清明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去上墳。今天早上,我也被爸爸媽媽叫醒,去給爺爺上墳。

奶奶把摺好的紙錢拿出來,裝在準備好的錢袋裏,爸爸在錢袋上寫上了爺爺的名字,也就是說這些“錢”是給爺爺準備的。

不一會兒,大伯開車來接我們。到了墓地,已經有不少的人在掃墓了。墓地旁有賣上墳用的菊花與摺好的紙錢。奶奶拎紙袋徑直地走向爺爺的墓地。爸爸拎來一個鐵桶(燒紙錢用的)。大伯拿乾淨的抹布在爺爺的墓碑上一邊擦拭,一邊在說什麼,像是在跟爺爺敘家常。我看了很不瞭解,這樣說爺爺能聽到嗎?爸爸打了火機,這些紙錢就一股煙燻地飛向了爺爺的世界。我也曾跟爸爸媽媽說:“老師說過,清明掃墓不能燒紙錢,會污染環境。”可他們卻說:“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少燒一點吧。”

我們一一跟爺爺告別,回來的路上,大伯跟我說,爺爺是個很勤勞的人,是個好人。

清明節日記 篇7

清明節到了,我跟媽媽都會到外婆的墳前給外婆掃墓。

當我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看着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雲,感受着那拂過山頭上青蔥的小草的微風;我知道我的外婆在這裏一定會開心。

外婆在我六歲的時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讓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禮是怎麼樣的;老老的房子裏,掛着一簾簾白白的帳子,到處都是哭聲,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卻安詳地躺在棺材裏。於是,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爲我並不知道外婆再也不會起來了。我躲在母親的身後,瞅着躺在棺材裏的外婆,哭鬧了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外婆總愛揹着我到處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們打着招呼,還不忘捎上一句:“這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了,滿臉的皺紋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間只點着一根發出微弱黃光的的蠟燭的小屋裏,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溫暖的體溫。一牀被子下,我聽着外婆講那遙遠的故事。我很喜歡聽外婆講故事,雖然那時的我並不清楚外婆講了什麼,但那親切的帶着濃重方音的話語和那緩緩的語速,總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於是外婆就對我說:“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的,會給你一塊糖吃!”我信以爲真,麻利地吃完飯後,真的在飯桌上發現了一塊糖。那時的我,單純地以爲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還說佛祖會關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捨給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的乞丐,儘管會屢屢招來父母的數落與不滿。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隨後又馬上爬起來。家裏的人都以爲沒事,我也以爲沒事。於是,我像往常一樣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飯,像往常一樣得到了一塊糖,也像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外婆安詳地躺在那張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還拿着那個伴隨她多年的扇子,我衝上前去,搖着她的手,以爲她能像往常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是,無論我怎麼去搖外婆那隻發冷的手,也搖不醒她。於是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了父母親,也引來了外婆的死訊。

每到清明節,當我登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藍天,享受着微風,我總覺得外婆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着我,直到永遠……

清明節啊,清明節,總是讓我們這麼的思念親人!

清明節日記 篇8

4月4日 晴 星期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轉眼又到清明節了。

今天上午姥姥教我折元寶。只見姥姥拿出10釐米左右的正方形金箔紙,不一會兒就折出一個金燦燦的元寶。我也跟着姥姥的步驟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折。不知不覺我倆的面前就擺滿了元寶,好像一隻只金色的小船正準備去遠航呢!姥姥告訴我:“這些是爲家中去世的親人準備的。”希望這些小船能把我們的心意帶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