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作文

清明節3.03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起源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清明節的起源作文

今年的四月四日,我們度過了一個特別的清明節。這天,我們爲在疫情中犧牲的同胞們默哀,寄予了無限哀思。作爲最爲人們熟知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究竟有什麼來頭?

提及清明節的起源,我們就不得不說起,另外兩個今日已逐漸爲人們淡忘的節日——上巳節與寒食節。在宋朝之前,這三個同位於三月上旬的節日,是同時存在的。

上巳節一般在農曆三月九年級,相傳是爲紀念黃帝誕辰而設置,是中華最古老的節日之一。這一天人們通常會招魂辟邪,因傳說柳條可以招魂辟邪,故在上巳節這天,人們會編柳條,折柳枝並隨身攜帶。此外,上巳節能進行的傳統活動,還有許許多多,例如在巫師道士的指導下,進行一項稱作祓禊的活動。甚至,據說就連漢武帝都在上巳節當天求過子。正因習俗活動衆多,官方欽定的.上巳節,受到了衆多百姓的喜愛。

而寒食節的起源,則伴隨着一個傳說。傳說春秋時期,因晉國內亂,公子重耳,即後來的晉文公,流亡鄉野。與其同行者中,有一個人名叫介子推。一天,重耳病倒,但因錢財幾乎用盡,沒有食物可以供其養病,無奈之下,介子推一咬牙,割下了自己大腿上一塊肉,熬了一鍋肉湯,獻給重耳。重耳後來知道真相後,感動非常。後來重耳成功即位,稱晉文公,他賞賜了幾乎所有流亡時期的隨行者,卻偏偏忘記了介子推。後經人進諫後,晉文公忙去尋找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帶着老母親隱居山中,不願出山了。《異苑》中這樣記載:介子推不出,晉文公焚林求之,終抱木而死。公撫木哀嗟,伐樹制屐,每懷割股之恩視屐曰:‘悲乎足下!’晉文公放山火逼介子推出山,卻不幸燒死了介子推。晉文公後悔非常,爲紀念介子推,他下令,一段時間內,所有人不準用火,只可食冷飯,故稱寒食節。寒食節這天,人們通常掃墓上墳。

最初的清明,其實並非一個節日,而是一個節氣,出現在冬至後一百零八天。清明能成爲一個節日,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其緊隨在距冬至一百零五天的寒食節之後。在寒食節,人們進行了嚴肅的祭祖活動,恰好清明就爲人們提供了出門踏青郊遊的歡樂時光。

不過,雖然清明成了一個節日,但人們仍然偏愛活動豐富的上巳節。直到一個富足且百姓生活安定幸福的朝代——唐代誕生了。

在唐朝,清明這天踏青郊遊,成了幾乎爲所有百姓所熱愛的一項習俗。而且不但人們在這天加入了大量娛樂活動,朝廷還確立了一個爲期七天的小長假,這讓清明節爲百姓着喜愛的程度,甚至一舉趕上上巳節。

到了宋代,人們推崇理學,也就是存天理,滅人慾,朱熹就是一位著名的理學家。理學家們認爲,上巳節的一些習俗是傷風敗俗的,於是上巳節便漸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寒食與清明的組合,這時的清明,還沒有現在掃墓等習俗。

後來,因寒食節只有單一沉悶的祭祖功能,清明脫離了寒食,成爲了一個娛樂性節日,在宋代成爲了最受歡迎的節日。

到了明清時期,上巳節與寒食節基本消失,於是清明節融其自身的踏青,寒食節的掃墓,上巳節的插柳於一身,成爲了現在,我們所熟知的清明節的雛形。

而到了今天,清明節更演變出了新的民族色彩——緬懷先烈,紀念英雄。這是我們,對先輩們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的一次傳承與昇華。四月四日的默哀便是一個極佳的例子。它證明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見證了華夏人民對歷史精粹的發揚,更標誌着國人將一個個人的節日,上升到了民族集體的層面。這可以作爲我們傳承東方古典文化的一個楷模。

清明節這樣的傳統節日們,每一個都蘊藏着深厚的文化與時間的積澱。邁入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的我們,不僅要傳承祖輩們的優良文化,更要對其加以順應時勢的改良優化,讓古老的中華文明繼續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

標籤:清明節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