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必備】清明節活動方案四篇

清明節7.57K

爲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清明節活動方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清明節活動方案四篇

清明節活動方案 篇1

一、參加掃墓人員:各班班主任和課任教師、六、七年級學生、各班團支部書記

二、活動地點:餘橋烈士陵園、參觀部隊軍史陳列館

三、時間:XX年4月2日(星期四)。

四、活動程序:

1、下午2:00在學校教學樓前集合,老師指揮依次出發。

2、在餘橋烈士陵園門口集合,由團總支安排,按花圈、校旗、隊伍順序依次進入。向烈士敬獻花圈後,默哀1分鐘。

3、學生代表發言。

4、舉行新團員入團儀式。

5、宣誓完畢以後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紀念館。

6、參觀部隊軍史陳列館。

五、要求

1、活動結束後,所有學生返校。

2、學生統一穿校服。

3、掃墓期間,全體人員必須聽從指揮、嚴肅認真,不允許嬉戲,追逐打鬧,要注意文明禮貌,環境保護、飲食安全和交通安全。

六、準備工作

1、政教處和團總支負責聯繫入團宣誓地點和部隊。

2、團總支負責準備花圈、照相機。

3、全校師生胸前都要佩戴一個小白花。

4、各班隊列整齊、服裝統一、口號響亮,打好校旗、團旗。

七、安全措施

1、橫穿馬路時各班主任和負責人注意過往車輛。

2、不準在野外生火。

3、在活動時注意安全保護,遠離存在安全隱患的場所。

4、各班主任和跟班老師要密切配合,嚴格要求學生遵守紀律,不得私自半路回家,確保學生安全。

清明節活動方案 篇2

【清明的內涵】

幾千年來,人們在這個“氣清景明”的節氣中,進行“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爲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這神聖的生命交流儀式,一年年輪迴、一代代傳承,構成了人們頑強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動力,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續展開新的有機構成。而且,清明節等傳統節日法定化,更加增進了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

【活動背景】

清明節,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宗親節日,又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是中華兒女共同認祖歸宗的重要節日。它有着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民俗活動,爲廣大人民羣衆所普遍重視。而且它也是一條維繫海內外華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紐帶,有利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知識競賽,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瞭解。

2、情感目標:通過故事、寫文章知道要愛父母。通過錄象、朗誦等活動知道我們的愛要更遠大,我們要努力學習,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3、行爲目標:通過活動學會好好學習、愛父母、愛同學、愛老師、愛班級、愛社會。

【活動時間】年4月4日

【課前準備】

1、與清明相關的知識、圖片、歌曲、小品、故事。

2、清明節和父母一起去紀念自己的親人,寫下自己的感受。

3、錄象片段:解放戰爭

和同學們一起觀看有關解放戰爭 的電視劇。

4、小調查:家鄉的清明節

【活動過程】

(一)、瞭解清明節

1、引入欣賞《清明上河圖》,瞭解有關清明的知識。

清明節的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爲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

清明節的由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提起清明,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但在起初,清明並不具有這種意味,而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清明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氣候轉暖,萬物復甦,正是春耕春種的最佳時機,田間地頭到處是農民忙碌的.身影,民諺常說:“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

2、知識競賽:清明節簡介,清明節由來,清明節習俗,清明節食品,清明節紀念方式等等。

讓學生知道清明節的日期;清明節的別名;隨着網絡發展,清明節有了不同的紀念方式;我們家鄉清明節的食品和習俗。

(二)、學會去愛

1、故事《劉邦祭祖》

漢高祖劉邦在功成名就後想到誰?如果是你,你是怎麼想的?

漢高祖劉邦在功成名就後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祖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只有愛父母的人,纔會愛同學、愛老師、愛班級、愛社會。

2、交流作文:祭祖的感受

3、和同學們一起觀看解放戰爭 的錄像

爲新中國獻身的叔叔阿姨們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如果是你,你敢嗎?

國小清明節活動方案活動方案

體會: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的道路是先輩用鮮血鋪成的。是他們爲我們民族的解放,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不計個人得失,不畏艱難險阻。“東方紅,太陽升”,是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掀開了我們祖國嶄新的歷史篇章!他們把生存的權利留給了後代,用血肉築成了新的長城。認識到劉邦是小我,是小愛,他們纔是大我,是大愛。

4、詩朗誦:《站在烈士紀念碑前》

學生明理:我們會完成你們未完的遺願,努力學習,將來使我們祖國更富強。

清明節活動方案 篇3

一、商品活動

1、減價一條街

穿品業種組織商品出清,減價一條街,集中售賣。配合可以體現民風民俗的一條街裝飾裝潢,營造售賣氣氛,吸引客流。例如鞦韆、牌坊等。

2、超市推出“寒食節”,冷食商品集中展銷,因爲清明節又稱“寒食節”,民俗上在這一天不生火做飯,只食用提前做好的糕點等冷食物。加上“寒食節”由來的景點陳列,更融入了民俗的文化氛圍。

3、打出“清明踏青”的概念,運動休閒組織戶外裝備展賣,名品組織防曬、護膚等化妝展賣。

二、主題抽獎活動

活動期間,當日單票購物滿300元可參加電腦拍獎1次,滿1000元可參加2次,滿5000元可參加3次,單票最多參加3次,100%中獎。獎品待定。

三、文化活動

1、春暖四月天購物揚紙鳶

形式一:採購一批樣式新穎的風箏,顧客購物300元以上,即可加2元換購風箏1只,每人僅限換購1只,日限500只,換購完爲止。(此活動對年輕人及兒童會有很大的吸引力)

形式二:事前徵集手工風箏作品,在活動期間進行陳列展覽,由顧客投票,在活動結束時,根據票數評出獎項,獎勵風箏作者。此活動還可以爲後續放活動舉辦風箏比賽提供鋪墊。

2、感受自然從“心”呼吸——清明節徒步環湖賽。

從***出發——環***湖徒步。中途設立接待點,提供飲用水及蓋章。根據用時排出名次。(此活動主要是倡導環保、接近自然,體現公益性。也可鼓勵員工參加,提升士氣。)

清明節活動方案 篇4

  【活動背景】

清明節,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宗親節日,又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是中華兒女共同認祖歸宗的重要節日。它有着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民俗活動,爲廣大人民羣衆所普遍重視。而且它也是一條維繫海內外華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紐帶,有利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知識競賽,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瞭解。

2、情感目標:通過故事、寫文章知道要愛父母。通過錄象、朗誦等活動知道我們的愛要更遠大,我們要努力學習,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3、行爲目標:通過活動學會好好學習、愛父母、愛同學、愛老師、愛班級、愛社會。

【活動時間】20xx年4月1日

  【課前準備】

1、與清明相關的知識、圖片、歌曲、小品、故事。

2、清明節和父母一起去紀念自己的親人,寫下自己的感受。

3、錄象片段:解放戰爭

和同學們一起觀看有關解放戰爭的電視劇。

4、小調查:家鄉的清明節

  【活動過程】

清明節的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爲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