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清明節的作文15篇【優秀】

清明節3.1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的作文15篇【優秀】

清明節的作文1

每到清明節,按照家鄉的風俗,家裏人都要回老家祭祖墳,無論你在天涯海角。

家人聚在一起,大人們說說笑笑,我則和哥哥姐姐們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別提有多熱鬧了,而奶奶,就笑着看着我們。

祭完祖墳回來,每個人的肚子都餓得咕咕叫,我也不例外。這時,奶奶就會端出早已準備好的家鄉風俗美食——毛香粑。

毛香粑是我期待已久的食物,還沒等奶奶放下盆子,我總是第一個跑上去,用手抓一個。但毛香粑是剛剛出爐的,很燙!我也總是被燙得哇哇大叫,結果一口也沒吃到。這時,奶奶總會拿出一個碗和一雙筷子,笑眯眯地爲我夾好多毛香粑。我也總是狼吞虎嚥地吃下去,要知道,這可是我久違的美食呀!我吃過清蒸螃蟹,吃過紅酒燒肉,吃過可樂雞翅,可它們在毛香粑面前一比都黯然失色了。在我吃粑時,奶奶總是笑着看着我,臉上的皺紋都笑成一朵花了。

“奶奶,您怎麼不吃呀?”年幼的我問。“唉,年紀大了,牙齒掉了,吃不動了。再說吃東西又難消化,還是不吃的好。”“奶奶,這很香的,您就吃一個吧,沒事的。”我邊說邊往奶奶碗裏夾了一個大大的毛香粑。此刻,奶奶顯得非常高興,絲毫不顧自己的牙齒全掉光了。對於我夾的毛香粑,奶奶總會吃完的,不管有多大。

清明節,剛下過雨,奶奶就會帶我上山去採毛香。

山上的.小路很泥濘,奶奶牽着我的手,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腳上的布鞋早已沾滿了泥,奶奶卻滿不在乎。

到了個小山坡上,毛香遍地都是,奶奶便拿出來個小竹籃,在竹籃底下鋪張紙,就開始採毛香了。毛香剛從地底下爆出來,很嫩,嫩得可以掐出水來,嫩綠的葉片上點綴了幾顆小小的雨珠,更加顯得青翠欲滴,讓人看了就了食慾。有時,奶奶嫌彎腰太麻煩,索性跪在地上採毛香。破舊的褲子上總是沾滿泥,奶奶卻視而不見。爲了給心愛的小孫女做毛香粑,奶奶啥都不顧了。

有時,在一旁玩耍的我也會幫忙採毛香,奶奶看着我,滿臉慈愛,直誇我:“真懂事!”

毛香採回來了,磨成泥,把粉和在一起,就要開始做毛香粑了。

奶奶首先示範給我看:先取一團毛香粉團搓成球狀,拍扁,然後把皮兒捏得薄薄的,再舀一勺餡,放進去,最後搓圓,毛香粑就做成了。

奶奶做的毛香粑,又大又圓,讓我看得手癢癢。可我做的毛香粑,奇形怪狀:一會兒是棵大樹,一會兒又成了個茶杯。奶奶看着我的“傑作”,卻不住地誇讚:“呀,咱瑞瑞做的毛香粑可真漂亮!”聽着奶奶的誇獎,我心裏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似的。

今年清明,我首先去奶奶的墳頭拜了三拜,然後和媽媽上山去採毛香。毛香和往年一樣,青翠欲滴,但我卻沒有往常那樣說說笑笑。做毛香粑時,我把毛香粑搓得和奶奶做的一樣,又大又圓,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香噴噴的毛香粑出爐了,我並沒有狼吞虎嚥,而是細細地品嚐,眼淚落到嘴裏,又苦又鹹。

同樣的清明節,同樣的毛香粑,我的心裏爲何有如此大的變化呢?因爲少了那個陪我說、陪我笑,看着我吃毛香粑的奶奶!

清明節的作文2

今年的清明節又要到了,清明是春天的節日,過去的時候有寒食、有清明、有上巳節,後來只剩下清明瞭,清明也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代勞動人民就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但是,清明作爲節日,成爲祭掃祖先墳塋的日子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爲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人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爲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所以,清明節成了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所以說清明節與純粹的清明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清明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在我們家鄉,有關清明節祭祖和掃墓有許多規矩和說法,這也算是一種文化習俗吧,按照舊的習俗,我們家鄉的清明節上墳和掃墓的習俗也是有一些區別的,清明節前十天爲起清,清明起清那天,上年有過世人員的家庭就要過節上墳,這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這一天,上年清明後和當年清明前有過世人員的家庭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新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在墳頭把帶來的青蒸圓團等分給觀看者。而起清那天以後,一般從起清天以後二三天至清明後十天,農家都要陸續開始過節祭祖和掃墓,還有一種說法是清明前焚化的紙錢要值錢,清明後焚化的紙錢不太值錢,所以我的老家一般都在清明節前祭祖過節後再去掃墓。我們家鄉還有一種說法,清明掃墓,兒孫們給祖上掃墓焚化的紙錢是替過世的'老人繳地場費,這大概和我們城市居民小區繳物業管理費差不多。如果兒孫們一年不去祖上掃墓焚化紙錢繳地場費,那些祖先就因爲欠地場費要吃苦頭的。弄不好還要被驅趕出來,看來這陰間的宅基地也是出租的。而出門姑娘來掃墓焚化的紙錢是給父母及祖先化的,是真金白銀,但如果兒孫們沒有先去掃墓焚化紙錢繳地場費,出門姑娘來祖上掃墓焚化的紙錢就要被扣下來,所以在我們家鄉,一般兒孫們沒有去祖上掃墓焚化紙錢繳地場費,出門姑娘是不會先去祖上掃墓焚化的紙錢的。而出門姑娘去祖上掃墓焚化紙錢時還一定不能用自已帶的火柴點火,一定要用兄弟們帶來的火種點火焚化紙錢。當然這些都是一種傳統習俗的說法和做法,現在大家還是按這種說法和做法在做。

清明節的作文3

陽春三月,正是踏春出遊的好時光。俗話說的好:“清明時節前後,點瓜種豆”,說明清明時節時節,萬物更新,春意正濃,油城景象必定給力,不讓我們失望。我們一家人隨着春遊的熱潮,到各處踏春,油城無處不飛花,清明時節時節玉柳斜,讓我給大家一一道來。

長長的廣利河穿過東營,流淌在家門口,沒走幾步,就來到了第一處景點——新區會展中心公園。一進公園,便有了新發現,公園中出現了不少野餐隊伍,有的扛着帳篷,支在地上,往裏打氣;有的搭起燒烤架烤肉;還有的孩子做遊戲,放風箏……個個忙得不亦樂乎。

在廣利河邊,河水在陽光下銀光閃閃,微波中盪漾着黃色、綠色、紅色……讓人心曠神怡。湖面遊人蕩着小船劃來劃去;有的孩子乘着皮艇在河中游弋;還有的大人乘着木舟在水中行駛……別有一番景色。河邊的岩石十分奇特,有的幾塊堆砌在一起,彷彿一隻大烏龜在岸邊休憩;有的長條橫條搭成山洞;還有的像老虎下山、猴子撈月。石山上開放不少讓人叫不上名的野花,粉紅的、深紫色的,和路旁的大柳樹、松樹相伴,畫面更生動了!我小試身手,從一條蘆葦小道爬上假山,身邊荊棘盤繞,一不留神,碰上荊棘,就有好戲看了:褲子被它勾住,用手去拉,又被小刺劃傷,在爬山時,好幾次出現這樣的險況。不過,當我爬上終點的時候,那種痛苦便無影無蹤了。站在山頂,瞭望遠方,一幅現代版的《清明時節上河圖》展現眼前,美不勝收的清明時節時節。

我們又驅車來到了溼地公園,這裏雖沒有紅花綠草,只有一大片光禿禿的沙灘,可在這片沙地上,仍有在野餐、休閒的人羣。孩子們比公園中更多了,在沙地上堆地堡、挖河道、撈小魚……大人們有說有笑、一邊聽着音樂,一邊吃着水果,顯得十分愜意。

最終,我們來到了森林公園,呦!來這裏踏春的人們更舒適了,架起遮陽傘,鋪上帆布,支起帳篷,擺上收音機……真有一派休閒無事一身輕的景象。清明時節時節從古至今就有插柳的習俗,正當清明時節,柳條隨風舞動,柳芽、柳絮掉了一地,好像鋪了一層美麗的綠色地毯。我們各折了一根柳條,盤在頭上。我還多折了幾支,編成了各種形狀,套在頭上,掛在胸前,圈在腰上。哈哈,柳枝兒給我們帶來不少樂趣。

踏春不誤鍛鍊,最有趣的'還是拓展器材了,十米高的木梯、二米高的攀巖峭壁……當我試圖往上爬的時候,讓人膽戰心驚,腿直打顫,從小膽小的我,再加上恐高,經過父母一陣劈頭蓋臉的“訓斥”,可算爬上了一層梯子。嘿,別看我長得胖,可我動作相當迅速,蹭蹭幾下,便爬到了杆頂,望着層層森林,心裏美滋滋的,要是每週都能來這裏玩耍該多好啊。

清明時節踏春結束了,整個油城讓我們大開眼界,處處美景令遊人陶醉。那美麗的春天,正在我們身邊,迎春花先來報到,杏樹的白花漫天飛舞,蝴蝶成爲春之使者……我們踏着青草,感受着美好的春天,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要好好地播種希望。

清明節的作文4

上帝又在讀長篇悲劇了,哭的稀哩嘩啦。連日的陰雨,下得人都有些頹廢了,溼漉漉的街道被無以計數的行人踩的髒兮兮的,我走在上面,褲腳沾滿了泥巴星兒,心裏頭有着說不出的鬱悶。

街上的好些店面都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紙花,冷色調的,在屋檐下躲着細雨,隨着微風飄遙,我停下來看了些白的刺眼的花,旋轉着,寂寞着,刺得眼睛都痛了,想想,又是一年清明節來到了,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啊,每年都是這個時期,冷清與憂傷這對搭檔便聚合起來迎接這個節日。

依稀記得以前的清明節叫踏青節,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是讓沉寂了一個冬季的人們外出玩耍,享受春天清新氣息的日子,後來清明節與其日子相近的寒食節的習俗漸漸被大衆所融合,在隋唐年間就形成了一個掃墓祭主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並因此,它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我是一個正宗的炎黃子孫,對於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我只瞭解這麼點,似乎很悲哀,但是每年面對這個到來的節日,我都會感到莫名奇妙的.悲哀,一種很強烈的情感,不知道是對逝去的又一年歲月,還是掃墓重新喚起的對已逝去的親人的懷念,這些悲哀都讓我對這個節日在情感上或多或少有些牴觸……

01年的清明,在奶奶離我們而去的整整5年後,我的心裏還依然存留着無盡的痛苦,我曾以爲時間可以稀釋一切,包括痛苦,可是我錯了,5年了,時間越長,我對她的思念反而越濃,她的音容笑貌以及生平對我的好在我的腦海裏愈發的深刻,因爲想念,我買了一株小楊樹苗恭恭敬敬的栽在她墳前,我站在她墳前祈禱,希望這棵同樣孤單的樹可以陪着奶奶在荒涼裏過好在另一個天堂的生活,我渴望這棵綠色的植物能聽懂我的心語,望望四周遍野的蒼涼,沉默的佇立了片刻,我在不知是雨還是淚的寂寞裏離開了……

歲月如梭,又是六年,眨眼的工夫就過去了,07年的秋,我重返故鄉,重新立在奶奶的墳前,枯草放肆的吞噬了這一帶的山地,天是慘白的,地是乾枯的,只有絲絲的風像幽靈穿梭在荒涼裏,墳前的樹長大了,分了枝,悽悽涼涼的在風中搖曳,與周遭顯得是那麼的不協調,眼前的景不禁讓我潸然淚下,死寂的山,寂寞的墳冢在枯燥的年華里耗盡了熱情,太可憐了,或樹或人都在被遺忘的角落裏耗盡了所有。

已經逝去了的,只算12年,12年以來的生活是在適應沒有那親人陪伴左右的生活,我以爲我很孤單,但卻忽略了一種比孤單更爲可怕的東西。是的,她的孤單,在荒野裏,我的孤單,卻在喧囂裏,我把全身心的情感傾注到對她的思念裏,可是她在她的天堂裏卻無法預知我的思念,甚至我只是個陌生人了。

今年的清明又到了,我沒有回去,而是在離家千里的另一個陌生城市,在細雨霏霏的街道失魂落魄的行走,帶上早已襲上心頭的痛楚,逃避擺脫不掉的哀傷,走下去,漫不經心的淪落,是的,“清明千萬家,處處是年華”,同樣的清明,不同的情感,歲月輪迴裏的神祕,又有幾個人能猜得透呢?

清明節的作文5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

我迷迷糊糊的在有椅子上睡着了。

“喂,在幹嗎呢?”一位老頭說:“我終於見到你了,我還以爲在也見不到你了。”

“你是……我這是在哪呢?這裏是哪裏?”我問道:“老爺爺,你是誰,爲什麼你那麼想見我呢?”

“孩子,不知道我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現在能夠和你在一起聊天。孩子,你知道你爲什麼每年都要到我家嗎?你知不知道每次你和家人來的時候我有多開心;你知不知道每次你們在幫我處理家周圍的雜花是我又多感動嗎……孩子,謝謝你們。”老爺爺頓時滴下了淚水。

“啊!我又那麼好嗎?”我心想“老爺爺,你會不會記錯了,我好像沒有見過你啊。”

“哎,這小兔崽子”老爺爺微微笑道:“快回去吧,你很快就要到我家啦,我也該回去啦……”

“老爺爺,老爺爺……”“啊”眼前變亮了,哦,是夢。啊哈,我懂了,是太公(爺爺的爸爸)。

我晃過神後就跟着家人來到太公的墓前,空中飄着毛毛細雨,難道是太公被我們感動哭了嗎?墓前和往常一樣,長滿了雜草,我拿起鐮刀就上前去割,邊割還邊想着可能這雨要變大嘍,太公也要哭得更厲害了吧。

姑姑們也和往常一樣,在墓前燒紙錢,起火了,那毛毛細雨對這火併不起作用,淋不掉。在燒紙錢的同時我和大伯在墓碑前看了魚、肉等一些菜,爸爸在墓碑上的放了紅紙用石塊壓住,中間和兩側各放兩張,好像對聯一樣。爺爺和奶奶拿着一壺酒用三個小紅杯裝滿後放在墓碑前,奶奶在一旁嘀咕着:“孫兒,在你太公年輕時他很喜歡和酒,我們就在這多灑點吧,讓他一次和個夠。”

“難怪我剛纔聞到了太公身上散發着一股酒味,哎!”

“小兔崽子,”我回頭一看原來是爸爸啊,嚇我一身冷汗。“嘀咕什麼呢,還不快去幫忙做事。”老爸眼睛一看,我的汗珠都出來了,那眼神殺氣忒大了。

幹活嘍,紙錢還在燒,那火正在燃燒,我一把把那些紙錢都放了下去,呀!火差點給壓滅了,微風吹過,那火又燃了起來,變的更大了,差點沒把我的眉毛給燒了。太公,再見啦,你這我已經完成啦,我要去太奶奶那了。

雨呢,怎麼停了,難道太公哭完了?呵呵。我隨着家人來到太奶奶的`墓前,太奶奶的墓在山,而太公的在山腳,還要爬山哪,把哦給累的。不過祭祖累點怕什麼,沒有祖先的話,我從哪來到這世上呢?

我們照着老樣子把太奶奶安頓好了,紙錢也燒了。奶奶便叫我去把酒灑多點,奶奶說太奶奶在時酒量特好,沒事時就和太公兩人喝酒,太公可能還不是她對手呢。我照着奶奶的樣子灑了酒,酒的香味被風帶動,往墓碑吹向,神啦,看來臺奶奶還真的愛酒啊。

等我們拜祭完後已經是中午了,下山時大家還說着兩位老人的年青史,似乎還有點爭論呢!哎,老人就是弄不懂。

後記:清明要去掃墓,表示對已故人的尊敬與懷念。

清明節的作文6

清明節的到來帶有一點傷感、沉思。那老天爺好像懂得人們的心,也哭起來了,柳條也無精打采地垂着頭,小鳥也帶着一絲悲哀唱起歌兒……我們全家人帶着悲傷的心情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來到了外公的墳墓前,看着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雲,感受着那拂過山頭上青蔥的小草的微風,我就知道我的外公在這裏一定會開心。清明來到,有誰不思念自己已故的親人?每當這時,外公那親切和藹的笑容便浮現在我的眼前,令我的雙眼一片模糊。

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爲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快樂地生活着。此時,我們就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悽然淚下。我的外公生前曾是一位農民,十分吃苦耐勞。在我的印象中,他總是忙碌的,不僅給兒女們無私奉獻,而且時常熱心地幫助左右鄰居。每當雙休日,我和姐姐他們都要到外公家吃飯。外公總是笑呵呵地迎接我們,慈愛地撫摸着我和妹妹的頭,說我們又長高了。吃飯時一家人其樂融融,談笑風生,我和妹妹搶着爲外公斟酒……可當我聽到外公病倒時,一下怔住了。病牀上,我緊緊拉住外公的手,心中如刀絞一般又有無數蟲子在撕咬着。那還是外公嗎?外公的頭髮中多了幾根白絲,臉上血色全無,指骨分明,蒼白的好似一陣風隨時都能吹走,很難與平時健朗,活力十足的那個人相比,心又被再度揪了起來。 外公很堅強樂觀地接受每一次治療,儘管已竭力治療搶救,可外公還是安然地離我們而去。下葬的那一天,天下起了濛濛細雨。我的心就好比這天氣,沒有一絲陽光,一種欲絕的悲痛痛徹肺腑,令人窒息。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淚水如泉涌一般,我用力咬緊嘴脣,拼命把嗚咽聲壓下去,可無聲的淚仍然像斷了線的珠子滾滾滴落,眼前一片迷茫,寒風如利劍般扎入人心,臉上不知是雨還是淚。

種下一棵思念樹,只爲心中的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寄託哀思何處去,種下新報思念林。又到清明時,外公,您是否能在天堂聽到我內心深處的呼喚?是否能感應到我對您的思念?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您定會爲有這樣的孫女而自豪,我會努力地朝自己的奮鬥目標拼搏,一定! 外公走了,在無限的.思念中,我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爺爺卻再也回不來了,以後陪我度過的將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遠處春的景色漸入我的視線,鳥兒唱着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挑紅,遍地金燦燦的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又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又昭示着逝去的人新生命的開始,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開始。這是一個春的季節,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一個新的生命開始的季節。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

清明節的作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濛濛細雨而至,它總給人一種憂愁的感覺。

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隨着濛濛細雨來了。

星期六,一放完學爸爸媽媽就把我和弟弟接回了老家。一路上,細雨濛濛,路旁有很多的油菜。遠遠望去,一排排的油菜花就像一條美麗的“星河”。

我望着下着濛濛細雨的天空,一想到今天是清明節,我的腦海裏就閃過“婆婆”的這個名字。聽到“婆婆”這兩個字,我的眼淚就在眼眶裏打轉轉,心裏非常的心酸。心想:婆婆,你已經去世三個多月了,可是隻要一想到您的名字,我的腦海裏就會浮現你爲我做的一切。小時候,你爲我剝瓜子吃,我們一起照相、一起聊天……

以前那些失去婆婆的人,都說我好幸福還有一個這麼健健康康的老婆婆。但是過了一些日子,我的婆婆也走了,她不在我的身邊了。現在我也和那些失去婆婆的人一樣心酸。

第二天,又是下着濛濛細雨,雖然下着濛濛細雨但是阻擋不了我去祭拜祖先和公公婆婆的決心。我帶着雨帽,穿着雨鞋上了山。因爲公公婆婆的墳墓都葬在山坡上路很陡峭,所以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了山,來到公公婆婆的墓前(因爲公公婆婆的墳墓是葬到一起的)。

我看到了有叔叔阿姨拿着鐮刀把墳墓上面的雜草除乾淨,栽上了很多野菊花,還找來一根細細的木棍插在墳墓上,樹棍上面還插了一條掛墳的紙,我不解的'問爸爸:“爸爸,墳墓上爲什麼要插一根彩條呀?”爸爸微笑的對我說:“那不是彩條,那是掛墳的紙。意義嘛!就是代表我們來祭拜過了。”

有一個爺爺拿出兩個蠟燭,還擺了雞、豬肉、還燒了黃紙。還有一個叔叔拿着一卷鞭炮,拿煙點燃“碰、碰、…。”這猶如雷聲音,耳朵都震聾了。“該拜公公婆婆了”一位爺爺說。

我小心翼翼的來到墳前,心裏對在天上的公公婆婆說:公公婆婆我是你們的外孫女我叫禹佳懿。

今年10歲。你們在天上過的好嗎?有一次,我問奶奶我說:“奶奶,公公長的帥不帥?婆婆長的好不好看?”奶奶像一朵百合花一樣微笑着說:“公公長的很帥。婆婆長的可好看了。”我雖然沒有見過您們,但是我能從奶奶的笑容裏感受到了公公婆婆是兩位很慈祥的老人。

公公婆婆我現在在班上是擔任班長的職業,我們全家人都很健康平安,你在天上一定要保佑我們。我們明年的清明再來拜見您們二老。

就這樣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公公婆婆的墳墓。下山的過程中,我看到很多墳墓,我對着天空說:天空、白雲,有的人能活的到一百多歲,爲什麼有的人卻活不久呢?

有的人說:因爲老天爺只給了他(她)那幾年的幸福,甚至是幾天。

而我卻不這麼認爲我覺得一個人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自己不珍惜生命,死神就會來臨。生命在於運動,在於生活飲食是否有規律。

在煙霧瀰漫的山野中,我們踏着泥濘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攜幼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羣,或一兩個姍姍獨行,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

清明節的作文8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傷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清明節,讓人思念,讓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裏蘊含許多先輩們的事蹟,可是,他們卻入土爲安,給人們留下來的卻全是思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年的清明節到了,你現在在思念誰呢?

燕子飛到南方了,可有再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可有再發青的時候。可是,我親愛的爺爺,您一去不復返了。您在冰冷的墓地裏已經長眠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有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會不讓您的孫女在思念中一天天的痛苦,一天天的悲傷,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的清明節會讓我想起,我和爺爺,姐姐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了。記得在清明節的時候,爺爺經常會陪我和姐姐一起去盪鞦韆,而且爺爺經常會給我們講:"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才改之秋千。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爲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爲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爺的話使我和姐姐感到振奮,所以,從此以後我和姐姐便每天去培養精神。可是,現在沒有爺爺的清明節,看見那熟悉的景象,我和姐姐便思念了起來,便心痛起來。有時,我真的想大聲的喊出來,有誰能告訴我,那樣愛孫女的爺爺怎麼就再也回不來了。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很熟悉的小山坡,滿山長的都是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花朵。是啊,那一棵棵的樹,讓我感到了無比的.親切。是的,小樹就是爺爺帶我和姐姐去小山坡上栽的。因爲爺爺說過:"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了。有人還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到現在。所以,每到清明節人們就會提一棵棵小樹苗去栽。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景物依舊,爺爺卻早已不在,畫面再次出現,一個小女孩和姐姐在前面擡小樹苗歡快地跑,那個緊隨其後的老人不正是自己親愛的爺爺嗎?

小女孩和姐姐聽爺爺的嘮叨,知道了清明節的習俗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姐姐和小女孩卻不知道爺爺眼中的憂傷,爺爺是延長自己的生命在給小女孩和姐姐最後的快樂。

爺爺走了,在思念和悲傷中,我一天天的長大了。也如此明白,燕子能再回來,楊柳有發青的時候,可爺爺卻不再回來,陪我和姐姐度過的是長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

清明節的作文9

初次邂逅竹林,就是在清明的一場大霧裏。

曾祖父的墳墓在深山裏,要去祭拜需要走很長的山路。當天凌晨,大霧漫天,幾米外的景物已非常模糊。選擇在這樣的時候出門就是有道理的,因爲在今天得去好幾個山頭祭拜先人。只記得,當天早上,父親挑着祭品走在後邊,我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邊,如一隻脫籠的小鳥。嘴裏似乎還在哼着曲調吧,或許吧。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長到我的胸前。我們經過了田野,繞過了小溪,爬上了陡坡,又翻過幾個山頭,終於來到一條峽谷裏。父親輕輕喊了一聲:“別跑得太快,前邊就是一片竹林了。”我應了一聲,卻一個勁地往峽谷裏跑。父親在後邊搖了搖頭,微微地笑了。他明知道我非常喜歡竹子的。

近了,近了。山風中吹來一陣沙沙的輕響,然而在彎角處我終於看到了竹林的身影。綠色般的潮水,從此在我的人生裏紮了根,再也無法抹去。

竹林上方的葉子雀躍地隨風傾倒,發出寒戰的聲音,宛如一片綠色的急流,所有的葉子都朝着一個方向。那修長而青翠的葉子,恰如急流中的扁舟,朝前爭渡。我站在萬千的竹子當中,只覺得自己已被綠色所征服。高大的竹子直聳雲霄,一直長到了峽谷的頂端,遮沒了天空,嬉戲着白雲。細小的竹子,剛剛破土而出的竹子吧,就像我的手指大小,嫩綠地,也在枝頭潑灑出一簇簇細小的舟子,加入這霧中的爭流。綠色的震撼鋪天蓋地,萬千的翡翠招搖在我的面前,我撫摸着大大小小的竹子,在林間繞來繞去,只覺得一切都就是如此的美妙。

父親放下肩頭的祭品,站在林間,也有點出神。

林間傳來清脆的鳥鳴聲,那就是山雀吧,在綠色的枝頭上跳躍着,盡情地享受這天地的氣息。潺潺的聲響,那就是從巖縫裏滲下的清泉吧,如珠玉一般的晶瑩。寒霧在竹子身上滲出一顆顆的水珠,有的順着竹節輕滑而下,留下溪流走過的痕跡;然而有的從葉尖晃了幾晃,便頑皮地蕩了開去,如流星般向大地急墜而去。

後來,或許就是第一縷刺破林間霧氣的陽光喚醒了父親吧。他用一把小刀削下拇指大小的一根竹子,遞給了我。輕輕拍了拍我的小腦袋,喚道:“走吧,然而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或許就是年幼吧,也或許就是不對先祖們感情不夠深沉。荒山中的.孤冢總讓我感覺陰森,要就是沒有父親在身旁的話,我敢擔保我會嚇哭的。那年的清明沒有留下太多關於祖先的記憶,卻永遠銘記了那片竹林,那片綠色的,空靈的世界。也記得了父親削給我的那根竹子,那根在清明的夜裏削成了笛子的竹子,在父親脣邊吹響的竹子。那一縷悠揚而深邃的聲音,就這樣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也貫穿了我的整個人生。

就是的,後來我長大了。讀到了許多關於竹子的詩句,例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就是蘇軾的吧,又讀到了“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就是王維的吧。讀了很多很多,也見過許多人畫竹,如鄭板橋的畫,然而但卻總覺得失落。那片空靈的世界,沒有任何詩句,沒有任何畫筆可以替代的。就是的,至少在我心裏就是這樣的。

清明節的作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甫的這首《清明》千古傳唱。不過於我家鄉來說,我記憶中的清明節大多是涼爽天氣,並不下雨的。過了那一天,蜀地的天氣才擺脫了冬的影子,開始逐漸轉熱起來。

蜀地的清明節有許多講究。我的家鄉是個小城,四面環山。城裏的人大多是從山上下來住的,祖墳大都在山上,死了的人也陸續在山上掩埋。所以清明時節,大家都忙着往山上趕。那山不高,步行也是可以去的,但爲了圖方便,也有人坐車去。不過相同的是,你定可以看到大家都提拉着酒、水果或者一些已故之人生前喜愛的物品食物等。當然按照各地都有的習俗一樣,也用袋子裝了紙錢、花圈等祭奠已故之人的東西。

我母親做事常愛提前準備充足,她說那樣心裏才踏實。所以我們家去山上祭奠故人的瑣物想來都是清明前夜就已備好,第二天清晨趁着爽朗的天氣就上了山。

我家墳地在隔壁的小城裏,聽說我家以前住那兒。清晨坐車到了山前(那也算不得山,挺平緩的)的小壩,纔開始步行。土地很軟,瀰漫着各種混雜的營養物質的香氣,道路兩旁長着高其它地方很大截的油菜花秧子,一眼望去那種黃澄澄、翠幽幽的感覺,我的笨筆是描繪不出一二的,只得親自臨境,纔可知曉那讓人流連忘返的靜謐。

步行過一片稀疏的竹子叢,就到了外公的墳地。放下東西,母親就忙活開了,是不是還命令爸爸和我這倆風俗白癡也摻和進去。我人小,只用幫着把紙錢弄蓬鬆(以便用火點着)以及把那各種色彩都有的彩花圈插在墳頭,父親在一旁點火,紅的蠟燭上去。這些花花紅紅的定是爲了圖吉利。而爲什麼一定要把紙錢燒着呢?我問過母親,母親說那是爲了讓死去的人看着光能夠找到回來的路,還有就是燒掉的東西,死去的人才能夠收到。最後就從墳地四周過去十米的地方捧土堆到墳頭上,這麼做說是壘土。

一切準備就緒,大概要上個十幾分鍾。再就是作揖。這個可是講究中的.講究。通常先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幷包住右手,身體再向前彎曲,使上半身與下半身的夾角成90°。作揖時眼睛要閉上,心頭得有誠意,嘴上還得唸唸有詞地說些吉利話,等等。由於太麻煩,我們小孩兒大多趁大人們不注意就三下五除二地草草了事了。但大人們絕不如此,個個恭敬謙卑,頗有誠意,有時我望上他們這幾下子,還會出神。雖說並不全都很規範,但誠意是肯定足的。

祭拜外公過後,還有什麼近親、遠親的,只要是記得的,都得一一祭拜。這麼反覆下去,也不覺累。母親說只要心裏有誠意,儘想着“逝去故人安好”,這麼一來,花上半天時間也就不算得什麼了。

我不知道自己經歷過多少個這樣的清明節,只記得後來有一次聽父親講“靈魂值二十一克”的故事,說是當一個要死去的人往生時,他的體重會減輕二十一克,而人雖死,但靈魂卻會飄蕩在空氣中。也就是說,現在我們做的一切,先人都是看得到的,什麼都看得到的,他們好壞皆知。

清明節的作文11

雨淅淅瀝瀝地下着,看着父親那蒼老的背影,我這才明白,現在的我是多麼幸福……

  ——題記

今天是清明節。身爲00後的我對於這個節日並沒有過多的想法與感觸。似乎清明節對我們這些新生代來說就如往日一般,平淡無奇。在我們生命的過往中沒有絲毫意義可言。

清晨,我被父親從被窩裏拖起來,坐車趕去超山祭祖。這大清早的,可攪壞了我的好夢,我內心十分不滿,但奈與父親往日的威嚴,我也不敢有絲毫的抱怨。只得心不甘情不願地去超山祭祖。

父親和我來到爺爺墳前。父親擺好祭品,手裏拿着三炷香,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於是,我也依樣畫葫蘆,有模有樣地學着父親鞠了三個躬,祭拜祖先。父親看着我那調皮的樣子,很是生氣,也只得無奈地搖了搖頭。

太陽下山了,一抹與會出現在天的盡頭,時光就在我的嬉笑打鬧中溜走了。父親和我回到了家。累了一天的我早早地洗了個澡,睡覺了。也不知怎的,今夜,我竟失眠了,或許是因爲睡得比較早吧。我呆呆地坐在牀上,看着窗外清冷的月色,內心竟有一絲絲的傷感。耳畔傳來一句句喃喃的囈語。再仔細一聽,聲音竟是從餐廳傳來的,我懷着好奇走到餐廳。只見父親趴在桌子上,一隻只空了的酒瓶橫七豎八地倒在身旁。

耳邊傳來句句呢喃,我側耳細聽。“不要,不要離開我,爸爸!我——我還沒來得及報答您!您怎麼就這麼狠心地離開我了呢?爸爸……”一滴淚水從父親的眼眶流出,劃過那蒼老的臉龐,“滴嗒”一聲,流到那滿是老繭的手上,留下一道道晶瑩的痕跡。

爸爸怎麼會這樣呢?這時的他就如一個迷路的孩子一般迷茫,無助,哭着喊着要找爸爸。往日的爸爸不是最偉大最堅強的了嗎?爲什麼現在的他是這麼無助,這麼渺小?

“孩子。”母親的聲音從身後傳來,“不用奇怪,自從你爺爺去世後,每年的清明節,你爸爸都是這麼度過的……那年你爸爸在外地工作,已經很多年都沒有回家了。你爺爺十分想念他,於是千里迢迢地從老家感到這裏,結果出來車禍,因搶救無效而去世。而你爸爸最後一次見到爺爺是在五年前……”

我不敢置信地看向媽媽。媽媽又繼續說道:“當初,你爸爸因外出創業,生活十分艱辛。他並不希望你爺爺知道他的現狀,更沒有錢坐車回家。可是等他攢夠了錢,能夠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時候。你爺爺去世了,這無疑是對他最大的打擊,也是他人生永遠過不去的一道坎啊!你爸爸從小喪母,是你爺爺既當爹,又當娘,辛辛苦苦地把他養大的。可他卻沒有讓你爺爺過上一天的好日子,享享清福啊!更沒有見到你爺爺最後一面啊!”

我轉頭看向爸爸。趴在桌子上的他,是那麼蒼老。那根根銀絲,那道道皺紋,那龜裂的.雙手。曾幾何時,我也能在爸爸身上找到這些時光留下的痕跡。爸爸的背,曾是我兒時最好的遊樂場,在這裏,我可以盡情地玩;爸爸的背,也是我的避風港,替我遮風擋雨……可如今,爸爸的背也越來越駝了。我拿起爸爸的大衣蓋在他身上……

雨依舊下着,但今夜註定是一個無眠之夜……

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隨,蟲兒飛,蟲兒飛,你在思念誰?

  ——後記

清明節的作文12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正因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傷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清明節,讓人懷念,讓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裏蘊含着許多先輩們的事蹟,可是,他們卻入土爲安,給人們留下來的卻全是懷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年的清明節到了,你現在在懷念着誰呢?

燕子飛到南方了,可有再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可有再發青的時候。可是,我親愛的爺爺,您一去不復返了。您在冰冷的墓地裏已經長眠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有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會不讓您的孫女在懷念中一天天的痛苦,一天天的悲傷,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的清明節會讓我想起,我和爺爺,姐姐的愉快早已蕩然無存了。記得在清明節的時候,爺爺經常會陪我和姐姐一起去盪鞦韆,而且爺爺經常會給我們講:"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才改之秋千。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爲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爲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爺的話使我和姐姐感到振奮,所以,從此以後我和姐姐便每天去培養精神。可是,現在沒有爺爺的清明節,看見那熟悉的景象,我和姐姐便懷念了起來,便心痛起來。有時,我真的想大聲的喊出來,有誰能告訴我,那樣愛孫女的爺爺怎麼就再也回不來了。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很熟悉的小山坡,滿山長的都是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花朵。是啊,那一棵棵的樹,讓我感到了無比的'親切。是的,小樹就是爺爺帶着我和姐姐去小山坡上栽的。正因爺爺說過:"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了。有人還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到現在。所以,每到清明節人們就會提着一棵棵小樹苗去栽。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景物依舊,爺爺卻早已不在,畫面再次出現,一個小女孩和姐姐在前面擡着小樹苗歡快地跑着,那個緊隨其後的老人不正是自己親愛的爺爺嗎?

小女孩和姐姐聽着爺爺的嘮叨,知道了清明節的習俗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姐姐和小女孩卻不知道爺爺眼中的憂傷,爺爺是延長自己的生命在給小女孩和姐姐最後的愉快。

爺爺走了,在懷念和悲傷中,我一天天的長大了。也如此明白,燕子能再回來,楊柳有發青的時候,可爺爺卻不再回來,陪我和姐姐度過的是長長的懷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

清明節的作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緬懷先烈、祭奠親人是這個節日的主題。不知不覺間我已度過了四十多個清明節,並且在不同的年齡段對清明節的認識各不相同。

幼時的我對清明節的印象是模糊的,現在想來是因家庭條件還可以,不少吃少穿的。隨着年齡的增長,無憂無慮的童年隨着父親的去世而定格。清明節變得清晰起來,那時的我明顯感覺到生活的艱辛,還沒到清明節,就數着指頭盼,爲了吃上兩個平日吃不到的雞蛋。等到了那天,母親便早早的煮上爲數不多的雞蛋,我們姊妹四個便不分大小地搶那個大的雞蛋,往往會爭執不休,最後母親只好出面協調,我們這才高高興興地捧着兩顆熱雞蛋跑到小樹林裏盪鞦韆,霎時樹林上空便盪漾起孩童們的歡聲笑語。快到中午了,“回家吃飯了—”母親那悠長的聲音在村子裏迴盪,我們便隨着這聲音跑回家。午飯過後,母親便領着我們姐弟四人去上墳,路上十歲的我心情變得沉重起來,弟弟妹妹們還小,打打鬧鬧的。到了那裏,幫母親把雜草拔出一片空地,把要祭奠的碗碟擺上,倒酒和上香,過一會,燒紙錢,然後母親盤腿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哭起來,我們幾個也都哇哇地哭,那時候不知道勸說母親,直到喉嚨哭啞了才做吧,收拾好東西一步一回頭地回家。現在想起來都感覺好悽慘,經常淚流不止。

這樣過了四年,我慢慢地步入了少年時代,對清明的認識不僅僅是吊念親人,還要紀念給了我們和平生活的`先烈們。連着兩年清明節,學校都組織我們去朐山烈士陵園祭奠爲國捐軀的烈士,參觀烈士紀念館,他們的英雄事蹟深深地教育了我們,然後去電影院看戰鬥片,身臨其境感受艱苦的戰爭歲月,明白了和平日子來之不易,格外珍惜度過的每一天。以後上了高中,繁重的學習任務使清明節又淡化了,無非多吃幾個雞蛋而已,到了以後也僅是在新聞媒體上感受罷了。

彈指一揮間,我已進入中年,生活逐漸富足,清明節感覺就是爲了懷念親人而設,家人和孩子都不喜歡吃雞蛋,煮雞蛋這道程序也省去了,最近兩年,國家對民族的傳統節日重視起來,放小假幾天,清明節過得有滋有味了,老早就聯繫兩個較遠的妹妹,希望清明節那天歡聚孃家。到了清明節,我們姐妹幾個邊聊家常邊包水餃,四個孩子在周圍跑跑跳跳,母親更是高興地合不攏嘴。飯後我們一塊去上墳,一路上,麥苗青青,果樹發芽開花,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美不勝收。對親人的悼念不再那麼傷心,好希望父親九泉有知,能看到現在的好日子。回來的時候,順便挖些地裏的薺菜、苦菜、菊花芽之類的野菜,成爲晚上餐桌上的美食。孩子們更是像放飛的籠中鳥,歡呼雀躍,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寬廣和美麗。

以上就是我眼中的清明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經歷,清明節也過的不盡相同,但懷念親人,紀念先烈這一點是相同的。願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併發揚廣大。

清明節的作文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濛濛細雨而至,它總給人一種憂愁的感覺。

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隨着濛濛細雨來了。

星期六,一放完學爸爸媽媽就把自己和弟弟接回了老家。一路上,細雨濛濛,路旁有很多的油菜。遠遠望去,一排排的油菜花就像一條美麗的“星河”。

自己望着下着濛濛細雨的天空,一想到今天是清明節,自己的腦海裏就閃過“婆婆”的這個名字。聽到“婆婆”這兩個字,自己的眼淚就在眼眶裏打轉轉,心裏非常的心酸。心想:婆婆,你已經去世三個多月了,可是隻要一想到您的名字,自己的腦海裏就會浮現你爲自己做的一切。小時候,你爲自己剝瓜子吃,自己們一起照相、一起聊天…。。

以前那些失去婆婆的人,都說自己好幸福還有一個這麼健健康康的老婆婆。但是過了一些日子,自己的婆婆也走了,她不在自己的身邊了。現在自己也和那些失去婆婆的人一樣心酸。

第二天,又是下着濛濛細雨,雖然下着濛濛細雨但是阻擋不了自己去祭拜祖先和公公婆婆的決心。自己帶着雨帽,穿着雨鞋上了山。因爲公公婆婆的墳墓都葬在山坡上路很陡峭,所以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了山,來到公公婆婆的墓前(因爲公公婆婆的墳墓是葬到一起的)。自己看到了有叔叔阿姨拿着鐮刀把墳墓上面的雜草除乾淨,栽上了很多野菊花,還找來一根細細的木棍插在墳墓上,樹棍上面還插了一條掛墳的紙,自己不解的問爸爸:“爸爸,墳墓上爲什麼要插一根彩條呀?”爸爸微笑的對自己說:“那不是彩條,那是掛墳的紙。意義嘛!就是代表自己們來祭拜過了。”有一個爺爺拿出兩個蠟燭,還擺了雞、豬肉、還燒了黃紙。還有一個叔叔拿着一卷鞭炮,拿煙點燃“碰、碰、…。”這猶如雷聲音,耳朵都震聾了。“該拜公公婆婆了”一位爺爺說。自己小心翼翼的來到墳前,心裏對在天上的公公婆婆說:公公婆婆自己是你們的外孫女自己叫禹佳懿。今年10歲。你們在天上過的好嗎?有一次,自己問奶奶自己說:“奶奶,公公長的帥不帥?婆婆長的好不好看?”奶奶像一朵百合花一樣微笑着說:“公公長的很帥。婆婆長的可好看了。”自己雖然沒有見過您們,但是自己能從奶奶的笑容裏感受到了公公婆婆是兩位很慈祥的老人。公公婆婆自己現在在班上是擔任班長的'職業,自己們全家人都很健康平安,你在天上一定要保佑自己們。自己們明年的清明再來拜見您們二老。

就這樣自己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公公婆婆的墳墓。下山的過程中,自己看到很多墳墓,自己對着天空說:天空、白雲,有的人能活的到一百多歲,爲什麼有的人卻活不久呢?有的人說:因爲老天爺只給了他(她)那幾年的幸福,甚至是幾天。而自己卻不這麼認爲自己覺得一個人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自己不珍惜生命,死神就會來臨。生命在於運動,在於生活飲食是否有規律。

在煙霧瀰漫的山野中,自己們踏着泥濘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攜幼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羣,或一兩個姍姍獨行,不愧是自己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

清明節的作文15

思念久了,便能感動天,細雨紛紛,酒入愁腸思故人,行人慾斷魂。

——題記

春意正濃,又到一年清明時。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清明節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在全國各地還有踏青、插柳、放風箏等風俗。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清明有雨麥苗肥,穀雨有雨好種棉”等農諺。

公曆4月5日,即使不再是前些日子的煙雨迷濛,即使已是萬里無雲,炙熱的陽光烘烤着每一寸肌膚,但清明彷彿自古以來都給人一種淒涼、冷清的滋味。一談及清明,腦海裏便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祖墳上方飄着的清明旗,漫天飛舞的紙錢,縹緲的縷縷青煙,還有一座座墳包,以及碑文。

我手提着紙錢、青果,隨家人同去掃墓。四周的雜草枯枝已被清除,露出祖輩的墳冢,孤零零的,讓人心頭不由生出淒涼之情。

這是爺爺您去世的第二年。前兩年的清明,您帶着我們一起去掃墓時的情景,至今我還歷歷在目。可這時,您卻孤單地長眠在這個無人煙的田間地頭。如今又是一年清明到,您在那邊是否安好?面對命運的多舛,您也未曾忘記微笑,哪怕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哪怕快到了生命的終結,我們看到的仍是您的笑臉。如今陰陽兩隔,咫尺天涯,一座矮墳,您在裏頭,而我在外頭。

祭祀的火焰還在燃燒着,紙錢一張一張飛舞進去,我蹲在火堆旁,不知是煙迷了眼,還是悲上心頭,猛的眼淚盈眶,淚珠順着臉頰滑下。即將落下的淚花又被火舌的熱浪烤乾,我心中無比苦澀,只能將那思念寄託在紙錢上,讓它們跨過陰陽,跨越生死,希望天堂的爺爺您能收到。

一掃完墓,天空便下起了雨,細雨綿綿,籠罩心頭的愁雲遲遲未散。“慎終追遠,明德歸厚”,曾子這句話,告訴人們要真誠地緬懷先人,更是要感恩,珍惜當下。擡頭遠望,四處渺渺青煙似乎帶着我的思緒,隨着時間長河的`流逝,來到了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場景中……正是先烈們不惜生命的偉大精神,才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和平生活。是呀,我們祖國飄揚的旗幟爲什麼如此火紅?人們都說那是先烈們的鮮血染紅的,是無數中華兒女用滿腔的熱情鑄造的!

我低下頭,思緒萬千,雨點滴滴答答地擊打着雨傘,“吃水不忘挖井人”。懷念先人們的同時,我彷彿聽見先烈、先祖們在告誡我們:珍惜時光,活出精彩!以往我常仗着有大把時光,總是隨意揮霍,浪費青春,那時那樣的我就只是個被時間長河淹沒的庸碌的人。如今,我應該勇敢地擡起頭,不忘先烈、先祖們的付出,更要學習他們的拼搏精神,繼承他們的優秀品質,爲自己的人生增添絢麗重彩的筆畫。

歸家的路上,雨漸漸停了,天邊淡淡的出現了一抹彩虹。先人們,您看見了嗎?這彷彿正是我的決心,我定向着光亮繼續追尋前進。

又是一年清明時,這一刻不僅只是爲先人掃墓,更是希望我們在真誠祭奠先人的同時,感恩往日,珍惜當下,創造未來。

標籤: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