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有關清明節週記模板集合6篇

時間過得真快,一週又過去了,一週的時間,一定有不少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週記怎麼能落下!爲了讓您不再爲寫週記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週記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清明節週記模板集合6篇

清明節週記 篇1

星期六的時候,爸爸媽媽帶着我去掃墓,在爬山的時候我看見了很多的油菜花,它們開得金黃金黃的非常漂亮,到了我們掃墓的地方,爸爸就拿着鋤頭把墓旁邊的泥土和長草的地方,給弄了乾淨,被風吹下來的樹葉,我爺爺就把那些樹葉掃乾淨了,直到沒有一點點垃圾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燒紙錢了,在燒紙錢的時候我一直在把紙錢往火裏面放。

燒完紙錢,我們還要放鞭炮,我們在放鞭炮的時候草都被鞭炮炸爛了,放完鞭炮奶奶就抓住我的手來到墓前讓我說一些保佑我和爸爸媽媽的話,說了之後我們就下山了,下山之後我和媽媽又要到外婆那裏去,外婆也要去掃墓我和媽媽還有外婆和外公一起去太太太公的墓前掃墓,就這樣我和媽媽一天都在掃墓,根本沒有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

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在回柯橋的路上都很累,只好託我舅舅開車到柯橋的時候已經十一點多了舅舅回家之後,我爸爸就開車回家了,第二天在家裏我全身都有點痛,寫作業的時候還有點頭暈,那時候我才知道我生病了,後來吃了一點藥就好了,看來我的體質還不好連回老家一趟都要感冒。

我和爸爸媽媽在爺爺奶奶家看到了和我同歲的鐵樹,它非常大我都可以在它的根部乘涼了,而且爺爺奶奶家還多了好多的植物,吊蘭、鬱金香還有很多很多但有一些都枯萎了。

清明節週記 篇2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它有2500年的歷史,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

清明節又被稱爲掃墓節和踏青節。它在冬至後第106天,公立4月4或4月5日前後。

清明節是清新而明淨的節氣,這是氣溫回升,雨量也很多,是種地的好季節。清明節還是一個有風俗、活動,有紀念意義的節日,每當到清明節時,就會有很多人去掃墓,學校組織學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大家也來到死去親人的墓前燒點紙錢,放點酒食,上前祭拜。

清明節還有一個傳說。在春秋時,當時的晉文公受人陷害,過着逃亡的生活,他在路上碰見了一個人名叫介子推的,他爲了保護晉文公,用刀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來給晉文公吃,後來晉文公爲了報答介子推,到處找他,有人報告說介子推在山上,於是,他就想燒山讓介子推下山,沒想到燒死了介子推,晉文公他很後悔,他每年這一天都來紀念介子推,後來就流傳下來了如今的清明節祭拜的習俗。

清明節是一個極富特色,很特別的節日。

清明節週記 篇3

又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時節,細雨紛飛,擾人心。

時時期盼着在清明節裏,能回去爲母親掃墳,但就是這天,一股強大的力量,一下子打消的回家的念頭。可能就是孩兒的不孝,但還沒想起發生過的事,淚水就會和着心雨,伴着這些年來的酸楚一齊飄滿了我的天空!觀景而思,嘆流年如水。

駐足在人生大學階段,凝視着這樣一種快樂而完美的風景,憂嘆着失去與殘缺,靜思着擁有與夢想,驀然回首,慨嘆之餘,竟又欣逢着自己的童年時光。而一旦轉移視線,卻今非昔比。

當沐浴着那些飄來的淡淡雨滴,心好痛好痛,那清冷的雨啊,能沖刷掉我心中的苦澀的淚水嗎?二零零年裏,那年,那月,母親悄悄地走了,就這樣走了,時光匆匆,離別如夢。我告別的鄉土,背起了人生的行囊,於異鄉求學,當汽車開動的瞬間,我潸然淚下,那時我十四歲。

漸漸地,夢想中的童年,嘮叨、可親、可敬的記憶,已就是漸去漸遠了。

八年了,媽,你明白我多想你嗎?你明白我這一路上受了多少傷,流了多少血嗎?你明白,我一路走來,沒有人能真正明白我的感受嗎?

繁瑣的心事,無人問起,無人關心,也無人訴說;我一路上,迎着風、冒着雨,遍體磷傷,卻只能自己悄悄地收藏,靜靜地療傷!

如果您在我的身旁,我就不會如此的孤單、無助,不就是嗎?您就會細細地品讀着我的心事,就會靜靜地傾聽我的故事,和我一同分憂解悶,不就是嗎?如果您在的話……

我想了好多好多的如果,卻永遠也無法實現,仔細想想,我還就是多麼的天真、幼稚啊……

以前,也天真地想過,小時候,母親爲我擋風遮雨,長大了,我也要爲母親撐起一片藍天,只可惜,眼前的一切早已物就是人非了。

媽,我心中默默地祝福你,雖然這個清明節沒能回去看你,但我相信,你能明白孩兒的感受,我不想流淚,就是因爲我長大了,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我不能不想你,不能不悲哀。

這個清明節裏,雨好淒涼,風好冰寒……

清明節週記 篇4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一家要去爸爸的故鄉——石塘掃墓。我們在離曙光碑不遠處的一個停車場中停好車,朝山上奶奶家走去。

96、97、98。,我們爬上了最後一層臺階,那層臺階竟有99個!在奶奶家裏,我看見了裝的鼓鼓的一個黑塑料袋。裏邊裝了什麼呢?正當我想打開它時,媽媽說可以出發去掃墓了。奶奶拿上黑袋子,我們又開始爬山了。

路旁,一根根野草矗立。道中,一株株蘆葦直挺。這山中的美景,不愧是“芳草綠野恣行時,春如遙山碧四周。”我找了一根粗壯、堅固又結實的木棍,拿它當柺杖開路。

山上,一座座墳墓星星點點的坐落在綠色的樹木之中。有許多來得早的人已經掃好墓,正在往回走。幾個墓被他們裝扮的五彩斑斕,上面用石頭壓了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彩色玻璃紙。到了我們要“裝扮”的那座,已經有一些陌生的叔叔伯伯阿公們在用鐮刀、鋤頭等清理墓地的邊緣角落。(我還看到一位叔叔用他鋤頭的一邊來“掃”地呢!)奶奶從黑袋裏取出一些紙錢和金紙折的元寶放在火上燒。原來袋子裏裝的是給祖先的錢啊!

紙製品快燒完時,叔叔說:“要放鞭炮了,快準備好!”我們連忙塞住耳朵。果然,一陣煙霧擋住了我的視線。接下來,我們被一陣“噼裏啪啦,噼裏啪啦”的巨響包圍了。(真是的,那些大人爲什麼要一直放鞭炮呢?又沒什麼作用,只會污染空氣。現在PM2。5都已經變成PM2。6了,而且又很吵。)

奶奶又去她的袋子中翻找,我們完成了任務,繞下一條小路,去參觀千年曙光碑了。整整一天,我們到千年曙光園去玩樂,到碼頭邊去遊戲。接着在奶奶家吃了晚飯,纔回家休息。

這個清明雖然很累,但很快樂。用上“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這個詩句真的很好。

清明節週記 篇5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這是因爲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 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 日。

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改之爲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爲架,再栓 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爲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 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 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紮結起來,打球者頭戴襆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 球相擊。《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爲節日的傳統風俗,於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於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 行。《續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 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羣衆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 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節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 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的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爲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 星,被稱爲“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爲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 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纔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 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 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 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區號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 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籤,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關於包袱裏的冥錢,種類很多。

插柳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爲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清明節插柳

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爲期,戴柳爲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 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陰。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 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爲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爲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 響,人們認爲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爲“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衆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裏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 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裏,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爲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蠶花會

蠶花會“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 的蠶花會最爲精彩隆重。馬鳴廟位於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 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近幾年烏鎮香市活動中的蠶花會,僅有迎蠶神、踏白船、翹高竿等 幾個項目,大有潛力可挖。

清明節週記 篇6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節的習俗有很多:踏青、放風箏、植樹……。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今年我便和媽媽跟着旅行社一起去秋溝踏青。

景區三面環山,總面積14平方公里。景區內山高林密,峽谷壁垂,三步一潭、五步一瀑;怪石洞穴、古廟傳說,景觀奇麗,其中,我最喜歡的就要數桃花灣了。

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桃花灣終於出現在了眼前。桃花灣,猛一看,還以爲山上的覆蓋着積雪,一陣風吹來,再仔細的一看,那是一片會飄動的白雲,走在山路上,呼吸着芬芳的空氣,彷彿置身與仙境一般,又好像我們每個人都變成了花仙子。

坐在山路邊的小石凳上,扭過身去,仔細的觀看那桃花,一陣大風吹過,桃花花瓣飄飄灑灑,墜入山谷裏去,好像天上的女媧娘娘撒下的花瓣……。

桃花灣真美,秋溝,真美。我愛桃花灣,我愛秋溝,我更愛清明時節去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