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精華】清明節見聞的作文集錦八篇

清明節1.5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清明節見聞的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清明節見聞的作文集錦八篇

清明節見聞的作文 篇1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節,因爲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風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907年)踏青掃墓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七年級寒衣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風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xx多年曆史。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風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借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時節的特殊氣氛。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風俗,如古代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視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已打鞦韆爲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即使到了現在,清明節祭祀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風俗仍很盛行。清明節的習慣是非常豐富有趣的,出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到了,我們全家人在一起,去祭祀祖先,祭祀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我們還買了一些祭祀祖先要用的東西,比如:紙錢、香、水果、酒.....我們從竹籃裏拿出祭品,把紙錢燒了,用火點燃香,把準備好的酒與水果放在旁邊,然後放聲說:“爺爺,奶奶,拿錢來吧!”一定保佑我們家和萬事興。燒了的紙錢像蝴蝶那樣飛起來。臨走時,我們在墳頂上培上幾鍬土,在墳旁邊栽上一棵樹,帶着輕鬆和慰藉離開了祖先的墓地。

現在,每逢清明節的時候,我們這裏的老百姓依然保持着這裏的民風民俗,掃墓,踏青,盪鞦韆這些活動還在繼續。清明節是個獨具特色的節日。它講永遠流傳於世。

清明節見聞的作文 篇2

清明節到了,我和母親、爸爸、爺爺、奶奶等一起去老家上墳。

經過了幾個小時的顛簸,終於到了老家,只見那的場景和詩人杜牧的《清明》裏寫的一樣。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們吃完飯了以後,一起去拜墳,因爲時間久了,經常沒有來清掃,有一些墳上面已經有很多雜草了。其中有一個我們老祖祖……的墳,雜草多得我都已經看不出那是墓了。爸爸叫我給他的爺爺奶奶燒了點紙錢,我問母親:“爲什麼要燒紙錢呢?”“他們在陰間要用這種錢。”爸爸說到。

在清明節不僅有掃墓的,而且還有踏青的習俗。我們掃完墓後,迎着春風,看着迷人的景色,坐在草地上吃着零食。

在這令人着迷的春光裏,我心情十分愉快。到了下午,我們才戀戀不捨的回家。

清明節見聞的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一大早,爸爸就開車帶着媽媽、我和弟弟去鄉下掃墓祭祖。

到了奶奶家,吃好早飯,我們做好準備就出發了。走在彎彎曲曲鄉間小路上,我發現這裏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還有一道小瀑布。那潔白的瀑布在紅花的映襯下,又帶着點桃紅色,美麗極了!到了山頂,開始掃墓了,爸爸剷土,媽媽拔草,我和弟弟也在一旁幫忙。忙活了一上午,掃墓祭祖活動結束了。

回到家時,奶奶正在和米粉做米餃。米粉和好後,奶奶先把米粉團搓成條狀,再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接着讓我放在磨具中。我把它壓得圓圓的,然後在餃子皮裏放上豆角餡,最後把它合起來,可餡老是往外露。媽媽看到了,笑着說:“餡放得太多了,沒辦法合起來。”媽媽用勺子把豆角挖了一點出來,我終於把餃子合了起來,還絞了個花邊。餃子包好後,奶奶放在蒸鍋裏蒸熟了。我吃着自己包的餃子,別提有多開心了!

這個清明節,過得真是不一樣。

清明節見聞的作文 篇4

清明節那天晚上5:00就起牀了,那時我問爸爸怎麼了,爸爸說:”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得早早回老家上墳呀!我聽了後恍然大悟,十分高興。“我們就上路了,到了老家我看見了我的兩個哥哥,和弟弟浩傑,還有三爸等等,那裏有一個規定是女的不許去,因此我的姐姐們都沒有去,我們上了好多墳,到第二個墳時,我還拿着鏟子給墳上添新土呢!

回到家奶奶讓我去她的院子裏玩呢,那裏草特別的綠,好像綠地毯一樣,我們躺在草地上不知不覺的睡着了。

下午我們離開了老家又回西安了,下午爸爸和姐姐還有媽媽阿姨帶我們一起去水上樂園玩,到了那裏,人山人海,我們迫不及待的跳進水裏那裏太好玩了!有水上滑梯、水上翹翹板等等,我看的眼花繚亂,我們一直玩到第二天早晨,但我們還是捨不得離開,便又玩了一會水上滑梯,這個滑梯特別好玩比一般的滑梯好玩多了,這個滑梯,是衝下來的時候有水一直通向水裏,玩到中午,我依依不捨得離開了水上樂園,我們又去了秦嶺山,一路上我們看見車十分的多就好像一條條巨龍緩慢地向前行駛,開往秦嶺山的路就好像迷宮一樣七拐八彎,最後終於到了目的地,這裏的山綠油油的而且高聳如雲,還聽見了小河潺潺流水的聲音,姐姐像小猴子一樣跳下去玩水,姐姐一會從刺刺球裏撿毛栗子、一會潑水玩,玩的可高興了。不一會爸爸媽媽叫我們吃飯,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們吃完蛋糕,天已經不早了,我們依依不捨得離開了這裏。

啊!這個假期玩得真高興呀!

清明節見聞的作文 篇5

清明節這天,有許多人在趕路,有的回老家、有的去烈士陵園,還有的……

在烈士陵園,許多學生們都組織着去悼念,大家胸前佩戴着小白花,在烈士的墓碑前默哀,在此時此刻,心中一定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別人都體會不到的心情。烈士陵園裏還有一座烈士紀念館,裏面有烈士的遺物,、對於烈士的介紹,還有烈士們的照片,看了可以使人深有感觸,使人不禁流下眼淚。

清明節不僅僅只是參觀紀念烈士陵園的,還要回老家呢!

清明時節,回老家悼念去世的老人是很正常的事。跟着大人們走到祖墳前,磕頭默哀,燒一些黃紙,來悼念逝世的長輩,使人有些鼻子酸酸的滋味

清明還有一處一一廟會。古代有一幅叫《清明上河圖》的名畫,畫的`就是清明時節廟會的繁華景象。實際上現在的廟會大多數都是買東西的,還有的耍雜技,多才多藝,有聲有色。

清明,哀思駐存;清明,溼潤眼珠;清明,繁華多樣。

清明節見聞的作文 篇6

我們吃完飯了以後,一起去拜墳,因爲時間久了,經常沒有來清掃,有一些墳上面已經有很多雜草了。其中有一個我們老祖祖……的墳,雜草多得我都已經看不出那就是墓了。爸爸叫我給他的爺爺奶奶燒了點紙錢,我問媽媽:“爲什麼要燒紙錢呢?”“他們在陰間要用這種錢。”爸爸說到。

在清明節不僅有掃墓的,而且還有踏青的習俗。我們掃完墓後,迎着春風,看着迷人的景色,坐在草地上吃着零食。

在這令人着迷的春光裏,我心情十分愉快。到了下午,我們才戀戀不捨的回家。

清明節見聞的作文 篇7

青青的、碧綠的大圓子,我每年清明節都要吃。你知道那是什麼嗎?對了!

那就是“綠圓子”——青團。青團,可是我最愛的小點心了!

青團是一種用草頭汁做成的綠色糕團,它用青艾的汁與糯米粉一起,將豆沙餡、芝麻餡等餡料包入,做成一個個可愛的“小拳頭”。不用我說,青團當然是青色的。那綠綠的皮兒,像碧玉一般,不甜不膩,卻帶有清淡而悠長的青草氣,那散發着微微光彩的青團,讓人吃了還想吃,簡直停不了口。那麼好吃的青團,當然也少不了裏面的餡哦!

青團的餡兒,花樣百出,常見的有芝麻和豆沙餡,碧綠的皮子裏包上香甜可口的豆沙,真是美味極了!

青團的餡還有鹹料的呢!

比如豬油玫瑰餡、黑洋酥餡、金針木耳鮮肉餡——是不是很有趣呢?吃起來也一樣爽口!

那包着各式各樣餡的青團吃起來像春天的味道!

去年清明節,我們一起吃飯,桌上擺着很多菜,當然也少不了青團。我們一邊聽奶奶講吃青團的故事,一邊吃着美味的青團,感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清明節見聞的作文 篇8

今天是清明小長假的第二天,我們全家人一起去袁家村,結果去袁家村的路上很堵車,到處都是人和車,車山車海的,因此我們立刻決定掉頭準備去三原縣。

路上我們停在路邊,我和爺爺奶奶挖了很多的薺薺菜和麻麻菜,奶奶說明天在家做野菜餃子。我們到了三原縣城以後,就先去吃了中午飯和下午飯,因爲路上太堵車,只好兩頓飯合成一頓飯一起吃,我們吃了三原大燴菜、千層鍋盔、豇豆角吵肉末,還在著名的三原老黃家吃了泡泡油糕,就是像一個大蘑菇吃起來脆脆的、疙瘩面有三種調料一種是醋碗、第二種是油潑辣子、第三種是肉哨子,先沾第一種調料再沾第二種調料然後再沾第三種調料、吃起來十分的香,金線油塔像一大堆金線堆在一起、千層油餅像一個一個麪糰油炸後是金黃色的,吃起來脆脆的特別好吃、貴妃珍珠餃像包着皮的小丸子,我吃了兩碗,真是太好吃了。

吃完飯我們準備去三原老城隍廟,結果不知在哪裏,媽媽正好碰到了一位老爺爺,哪位老爺爺說:“我用我的車把你們帶過去。”接着媽媽說:“太感謝了!”我們就坐上了爺爺的車,車是那種三輪電動拉貨的車,我們和貨物擠在一起,一路顛簸,卻十分好玩。 回家時奶奶還買了好多三原蓼花糖,雖然這次出行沒有按照計劃那樣順利,但我們都覺得不虛此行呀!還要十分感謝那位幫助我們的老爺爺,老爺爺謝謝您,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