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清明節隨筆14篇

清明節2.77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爲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節隨筆14篇

清明節隨筆1

清明時節,行走在祭奠親人的路上,假如能遇到杜牧的那場雨,穿過歲月的風塵,穿過塵世的燈紅酒綠,飄灑在紙灰飛揚的嫋嫋青煙裏,吟唱着淡淡憂傷,溼潤着深深思念,再好不過了。

其時,春暖大地,沉睡的萬物漸次復甦,一切都是那麼嬌嫩、脆弱。百草漸次轉綠,楊柳的新芽,嫩黃如雛鳥的喙。陽光也如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兒,照在身上,柔柔暖暖的.,沒有一點兒跋扈氣。世界嬌小脆弱得讓人情不自禁地去疼惜。曾經朝夕相處的親人,如今在另一個遙遠虛空的地方,再也觸碰不到,壓抑在心頭的潮溼和憂傷,愈來愈重,愈來愈濃,只有藉助清明的微雨,才能緩慢悠長地釋放出來。

清明的雨,細細綿綿,如煙,似霧,與自然界的新綠落紅,塵世衆生的淡淡哀愁,交融成一幅意境迷離的黑白寫意畫。清明雨,中國的雨,從古下到今。除了千古傳頌的杜牧《清明》一詩,歷代詩詞中,都不乏清明雨的身影。晚唐韓偓(wò)的《殘花》:“黃昏月下惆悵白,清明雨後寥梢紅。”溫庭筠《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南唐馮延巳《蝶戀花》:“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宋代蔡伸《菩薩蠻》:“杏花零落清明雨。”趙令畤《蝶戀花》:“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恨清明雨。”清代戲曲家洪昇的《長生殿》第三十九出《私祭》中的《鎖南枝》:“你看鶯亂飛,草正芳,恰好應清明雨飄蕩。”

清明,一詞千鈞!它連接生死,牽手陰陽。我們在煙雨濛濛中走向墓地陵園,走近長眠在另一個世界的親人。而遠在另一個世界的親人,希望現在的我們,可以笑對生活!我們不哭,但來場清明雨吧,讓鋪天蓋地、連天接地的雨,將我們心底悠長的追思和懷念,傾訴給遠在天堂的親人。

清明,楊柳淡如煙,細雨淡如煙,活着的親人對逝者的追思和懷念,也如煙霧般,綿綿長長地淡遠無邊……

清明節隨筆2

四月五日是清明節,這天上午八時我和爸爸、媽媽乖坐公共汽車回老家,給祖公、祖母、奶奶掃墓。

墓地座落在雷州市附城鎮樸札村西面的後山。走進後山墓地,彷彿進入了仙境,那裏林木鬱鬱蔥蔥、祖公墳頭上有幾棵竹筍在成長,我們爲墳鋤了草,清理了墳上的枯木,又祭奠了先人,便下了山,到祖母的墳地去了。祖母的墳在一座較高的山上,路很窄,雜草叢生,媽媽告訴我奶奶是一個很慈祥很和藹可親的老人,爸爸都是她拉扯大的,在十年前去世……,在祖母墓前我們把事先準備好的供品擺好,還放上了茶、酒,點燃了香火,掃墓儀式就這樣開始了。首先是大人們把隨身帶來的紙錢,紙做的電視機、手錶、衣服、收音機等,一一燒給祖公祖奶,然後,我們跪在墓前給祖公祖奶叩頭,告訴祖公祖奶,我們來看您們了,還給您們帶來了禮物和食品,請您們受用。最終還燒了鞭炮,把茶、酒灑在了墓前,看着祖公祖奶刻在墓碑裏和藹可親的照片,我們彷彿站在了祖公祖奶的跟前,看着他們慈愛的'目光,聽着他們對我們的教誨……祭奠完先人後,我們便下山了。

又是一個清明節,這是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掃墓儀式結了,我們--不捨的離開了後山墓地。祖公祖奶,每年的今日,我都會來看望您們的!

這是歡樂的一天,是有意義的一天。

清明節隨筆3

今天是清明節,天上下着小雨。跟往常一樣,我和外婆、爸爸、媽媽等一起去祭拜死去的外公。

我們在清明節前一天買好錢紙、蠟燭、鞭炮、香。準備在清明節時給外公送去。早上,吃過早餐後。我和爸爸、媽媽就把昨天買好的東西用袋子裝好。踏上了上山的`路。到了墳地裏。外婆把蠟燭和香點燃,把蠟燭插在墓碑前,然後把香分成三份,我一份,爸爸一份,外婆自己一份。然後對着外公的墳鞠了三個躬,嘴裏還念着:“保佑圓兒將來考上大學,保佑浩宇健康成長。”

爸爸隨後也對着外公墳前鞠了三躬。然後外婆把我拉到墳前,也鞠了三躬。然後叫我把袋子裏的錢紙全部燒完。我在燒錢紙的時候,一直在心裏唸叨:外公,我給您多燒點,但願您在下面過得舒適。燒完錢紙,爸爸把鞭炮擺在旁邊,點燃後,我們躲在另一邊。放完鞭炮後。我們幾個又把外公墳旁邊的雜草砍掉。

搞完了。我們三個又向家裏走去。在路上,我一直在想,外公這一生都在爲我們後代着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做個有出息的人,讓外公在下面替我高興。到家裏,阿姨在廚房忙着。到了晚上,吃晚飯的時候,阿姨擺好了碗筷,我準備去夾我的最愛,可是,外婆叫住了我,然後,把好菜夾到一個碗裏,把筷子插在飯裏,然後鞠了一躬,鞠躬後還留了一個空座。

吃完飯後,我望着天上的雨,讓我想起了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隨筆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那一首《清明》,寄託給我們以思念,相隔數千年,在那落雨的春日之中,寂寥無聲。——題記

我常想:清明,大概是個不太受歡迎的傳統節日——在這時,想起已逝的親人、朋友,許多人多會不禁潸然淚下——這情,這景,可有誰會開心高興呢?可至少我是爲他們高興的。

清明,掃墓,除盡那墓前的灰塵,放上作爲供品的水果,點心。焚上幾根香,嫋嫋煙霧升起,籠罩在墓碑前,寂寞而憂傷。也許,那是一座無名的墓,墓碑孤獨地矗立在野地上。然,那是,一個鮮活生命長眠的地方。那不是無主之地,那是他們的,庇佑親人的最終愛念;最後的篇章。

清明時節,細雨綿綿,清風瑟瑟拂過面頰,好像葬禮上的悲涼樂章。親人們,朋友們長眠於這廣袤的大地之中,也許數百年後,也許數千年後,他們終究會歸於塵土。而這裏,是他們最後的歸宿,他們人生路途的終點站。可人生沒有最終篇章,那清明中的一抹微笑,是親朋好友對他們最後的悼念……

在清明時節踏青,不知是誰提出的,我想,在清明時,走過那一片青翠的草地;走過那一片晨露中的草地;走過,那一片溫暖的草地。尋找着永遠離開的人,他們在這裏留下的痕跡;——帶着對已逝之人的思念,帶着他們對這世間的最後一絲眷戀……清明,掃墓,是對已逝之人的'悼念;清明,落雨,是自然對親人的勸慰;清明,踏青,是對已逝之人的懷念。

清明這一個節日,是我們對已逝的親人朋友在這世界上最後一點留存痕跡的證明——證明他們作爲一個鮮活的生命,曾活在這世界上。

試問:那“路上行人”爲何“欲斷魂”?因爲,他們,在懷念在思念,也在想念啊!一個人的生命能有多長?它也許很短,在不經意間逝去,可它同樣也很長。在即將逝去的那一刻,留在了在很多很多人的心裏,永不泯滅。

謹以此文,記清明。

清明節隨筆5

今天是清明節,讓我想起了這句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引起了我內心的愁悵,我彷彿看到了這悽悽慘慘、令人斷腸的情景。清明這一天是一個讓人悲傷的日子,一個讓人思念的時刻。

今年的清明節,我跟爸爸媽媽早早的就開車出發,在經過南山路的時候車就排起了長龍,交通也堵塞了,這樣停停開開,過了好久我們纔到了中村的山角下。爺爺奶奶已經在等我們了。

來到墳頭,只見周圍到處長滿雜草,爸爸和爺爺就一人拿一把鐮到,鏟去雜草。奶奶便拿出祭品,擺在墓前。我一看都是阿太最喜歡吃的菜,有紅燒帶魚,油悶蝦,豆腐乾,春筍,草莓還有酒。爺爺往杯子裏倒了滿滿的'三杯酒說:“媽媽今天大家都在,高興你就多喝點,喝醉也沒關係!”我正看的入神媽媽將一束白菊塞到我手上,說這是送給阿太的,你去放好。

讓阿太保佑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過我知道,靠祖先保佑是不可能的,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行。做完這些後,我們一行人就往回走,站在山上往下望,田裏的地裏泛着新綠,東一片麥田,西一片的油菜花,煞是好看。

清明節掃墓祭祖,我學到了許多人情常識,並且還知道了祭祀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之一。

清明節隨筆6

沉悶灰暗的天空,壓迫着世上的人們沉重傷感的心靈。連綿不斷的細雨,象是世人懷念悲傷的淚泉在清明節前後噴現。多少次撕心裂腑的呼喊,喚不回消亡的親人。滴答的鐘聲不停地向前運行,青春隨着消失後,接着聽到的是死亡跟隨的腳步聲越來越近。荒山野嶺的亡墳,是青春消失後的結局。竹杆上晃動的白旗彷彿是幽靈在向走完青春的人們招手示意。歷史的記憶中,留下了多少青春年華時寫下卓越的篇章;多少青春無知荒廢年華,白頭悲切。天空閃爍的星晨,是青春無悔的見證。捧一撮黃土祭奠青春。

時光不會倒移,但靈魂深處的記憶,還是留給了青春。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盛”。捫心自問,是否唱出了青春無悔?

談笑風聲,意氣風發一路拼過,雖然淡泊也無悔於追求過青春的人生。

平淡的生活,平靜的工作,溫暖了家庭,甜蜜了愛情,雖不瀟灑,卻也安心於青春。

一路走過,還記得,十七八歲的衝動,是上天攬月下海捉鱉的`鴻皓之志。二十幾歲是人生知識的積累與機遇巧合。三十幾的時光是人生的膽氣拼搏和財富的斂積。平凡的歲月裏,仍然是無數前赴後繼的青春在涌動。

譜一曲讚歌,獻給無悔的青春。

驀然回首,自己卻走過了青春,站在人生道上的中央,望着漸行漸遠的年青,心中一片愁悵。沒有激情的生命,總是惦念青春怕它遠行,擔心消失,嘆一聲無奈,灑一縷烏墨,祭奠平凡的青春,不想它埋沒,讓它留在自己的心海。

雨還在下着,那是愁思綿綿;淚仍在流,已是悲慼憂憂。沉痛的心裏嘆惜往事不堪回首。

奶奶三年搖籃前的煎熬,是用壯年生命的堅守,換回我瘦弱生命茁壯成長。怎是每年三柱香一紮草紙一個長跪所能報答的恩情?那是感恩淚的源泉。

淚水漠糊了雙眼,忘年的記憶中,暢開心懷,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激那些無私奉獻的青春永不消逝。

清明節隨筆7

淡藍的天幕上還掛着幾顆不肯消影的星,樓下已升起嫋嫋的炊煙,母親已起牀,忙着侍弄早餐。走出門外,細雨仍沙沙地輕打着綠葉的琴鍵,撥着竹枝的琴絃,叩着水面的鼓。

清晨,火紅的朝陽還未探出暗黑的山頭,然東方已經吐白。幾縷透過密織着的樹葉的白光,穿過桌前那面腐朽的木窗,射在那些零亂的書本上。只聽見窗外沙沙作響,也許是風,或者是雨。不禁想起:今日是沉重的清明節。

天空中飄零着紛紛的細雨,模糊了那塊嵌在窗上的玻璃。想起那“清明時節雨紛紛”,便想到了“欲斷魂”。淡墨色的遠山上竟閃着星星之火,還偶爾聽見爆竹爆炸的聲音在寂寥的道路上回響。心不覺得沉重了。

淡藍的天幕上還掛着幾顆不肯消影的星,樓下已升起嫋嫋的炊煙,母親已起牀,忙着侍弄早餐。走出門外,細雨仍沙沙地輕打着綠葉的琴鍵,撥着竹枝的琴絃,叩着水面的鼓。山上愈發地綠了,彷彿被洗去了一層膜色,呈現出本身的綠。翠綠,嫩綠,墨綠,青綠……交匯成一片。

下樓吃早飯,望着墨綠的清明餜,想到綠的'山頭,綠的平地,綠的春天。吃了一口,外面雖平淡無味,甚至有些苦,但清明餜中的甜蜜,卻觸動了我的心:喪去親人的悲痛後,必要將悲痛化爲力量!活着的人,該好好地活下去,不要使故去的人再看見他們不願看見的事發生!

由我經歷見證過故去的親人,忽地在眼前浮現了。我望着他們,在心中大聲地吶喊:我不會令你們失望,不會令你們失望!

窗外的雨愈來愈小,終究停了。鳥兒在雨後的潔淨中唱響了它們的歌兒。太陽也撥開了雲層,溫暖着大地。人生總會遇到陰雨天,甚至雷電交加,狂風暴雨,但我們,總會迎來溫暖的陽光。

清明節隨筆8

歲月的長河中,誰都沒有遺忘古老的誓言,於是每年的這時候,人們懷着絲絲虔誠的心緒,又一次漸漸地走近煙霧繚繞的山野,走向泥濘難行的羊腸小道,走到那片依舊安詳、寧靜的墓地前。

看着雜草蔓生的墳墓、殘缺不全的墓碑,本來低沉的人們,在這荒涼的曠野越發的`沉寂。透過已經模糊了的墓碑,想着躺在地下從未謀面的先人,假想着和他們有關的歲月,以及那些被深深的埋在黃土地的故事。曾經的曾經,他們也真實的存在於這片埋着他們骸骨的黃土的上面。而今,我們延續着他們的生命,承載着他們的希望,用一顆真誠的心在思念他們。

鮮豔的映山紅,怒放在這個寂寥的山野;沉重的步履,踏在這片本該歸於清淨的墳墓。每年的這個時候,爸爸都會領我們去祖墳掃墓,去緬懷我們的祖先,而今年的我這個時候,還在他鄉,還在爲生活而努力拼搏。不能回家鄉,不能像兒時那樣牽着父母的手去祖墳掃墓,但是我卻懂得,是我長大了、是我成熟了,能把父母對我的那一份責任、那一份辛勞漸漸減輕了。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一年一度的掃墓,一年一度的對故人的思念。季節隨在時間在變幻,歲月隨着季節在流逝,那條踏向祖墳的山路,在走了一遍又一遍後,我看見的是,爸爸已不再挺立的後背、媽媽已不再烏黑的頭髮。在夕陽下、在細雨中,他們的步伐不再矯健、背影不再清晰。清明的思念,不再僅僅是對先人的緬懷了,還增添了對父母思念與關心。於是,在這個清明之後,我的心裏多了一份責任,多了一份重量。

可是,可是總會有那麼一天,我也會拾起一生的腳印,轉頭或凝眸間,乾淨的走到這裏,就像祖先那樣。但是,那畢竟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所以我得趕緊,趕緊珍惜眼前的那些人、那些至親至愛的人、那些一生與你相伴的人。

清明節隨筆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那一首《清明》,寄託給我們以思念,相隔數千年,在那落雨的春日之中,寂寥無聲。——題記

我常想:清明,大概是一個不太受歡迎的傳統節日——在這時,想起已逝的親人、朋友,許多人多會不禁潸然淚下——這情,這景,可有誰會開心高興呢?

可至少我是爲他們高興的。

——清明,掃墓,除盡那墓前的灰塵,放上作爲供品的水果,點心。焚上幾根香,嫋嫋煙霧升起,籠罩在墓碑前,寂寞而憂傷。也許,那是一座無名的墓,墓碑孤獨地矗立在野地上。然,那是,一個鮮活生命長眠的地方。那不是無主之地,那是他們的,庇佑親人的最終愛念;最後的篇章。

清明時節,細雨綿綿,清風瑟瑟拂過面頰,像葬禮上的悲涼樂章。親人們,朋友們長眠於這廣袤的大地之中,也許數百年後,也許數千年後,他們終究會歸於塵土。而這裏,是他們最後的歸宿,他們人生路途的終點站。可人生沒有最終篇章,那清明中的一抹微笑,是親朋好友對他們最後的悼念……

在清明時節踏青,不知是誰提出的,我想,在清明時,走過那一片青翠的草地;走過那一片晨露中的草地;走過,那一片溫暖的'草地。尋找着永遠離開的人,他們在這裏留下的痕跡;——帶着對已逝之人的思念,帶着他們對這世間的最後一絲眷戀……

清明,掃墓,是對已逝之人的悼念;清明,落雨,是自然對親人的勸慰;清明,踏青,是對已逝之人的懷念。

清明這個節日,是我們對已逝的親人朋友在這世界上最後一點留存痕跡的證明——證明他們作爲一個鮮活的生命,曾活在這世界上。

試問:那“路上行人”爲何“欲斷魂”?因爲,他們,在懷念在思念,也在想念啊!一個人的生命能有多長?它也許很短,在不經意間逝去,可它同樣也很長。在即將逝去的那一刻,留在了在很多很多人的心裏,永不泯滅。

清明節隨筆10

哀傷的氣息一直沿着低矮的土坡向上爬,爬過五彩的河堤,爬過擁擠的羊圈。羊兒們不再咩咩叫,有所察覺地安靜了。空氣中絲絲的潮溼,增添了幾多哀愁,或許在哪個人的`臉頰,淚水已不可歇止地流下來。

那片鬆軟的古桐色土地,被雜草掩蓋着,若有若無。

外祖母拉着我的手,努力地往上爬,有時,外祖父會過來拉我們一把,外祖母的滿頭銀絲便拂過我的臉。我拿着一根竹竿,慢慢地撐着,聽他們講那過去的故事……

那矮矮的三個小土堆,可是我長眠在地下的曾祖先們?清煙嫋嫋,紙絮紛飛,和着人們的思念和愐懷。我輕輕捧起一把黃土,唯恐驚醒沉睡的他們。往事在外祖父的敘述中,緩緩展開,那是一段充滿硝煙的日子,這裏記載着他們傳奇而又平凡的一生。我靜肅在墓前,哀思如潮,恍惚間,彷彿聽到先人的聲音在耳旁響起。

荒涼的山上又起了悽清的雨,讓活着的人更加懷念那些離去的人。

清明節隨筆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今年的清明節沒有下雨,根據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一天假,於是我便隨媽媽回老家掃墓祭祖。

“滿街楊柳綠似陰,畫出清明二月天”,我們帶上鞭炮、紙錢,跟爺爺奶奶一起踏上了掃墓的路程。一路迎春花黃,楊柳樹綠。我們踏過一個個泥坑,踐過一條條小溪,走過長長的山路,終於來到了祖先的墓前。

祭過三婆之後,我們來到了姥姥墓前。我們點了幾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墳前,再把紙錢撕開點燃。燒完了的紙錢化作一片片白灰,隨着風飄向遠方,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也遠遠的傳開了,同時,我的思緒也被帶回了遙遠的過去。

姥姥生前一直過着艱苦的'生活,生下爺爺他們想必也非常痛苦。在爺爺讀書時糧食緊缺,每天上學都必須自己從家裏帶桌子凳子,自己扛着走幾公里的路到學校。有一次,姥姥送爺爺去學校的途中,一輛車子駛過,姥姥把爺爺一推,自己卻被車子撞了。從此,姥姥與我們陰陽兩隔,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深愛的孩子們。後來,失去母愛的爺爺通過努力當上了一名醫生。

姥姥,今天您的曾孫女來看您來了,您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的愛卻留下來了,您的愛可以永遠照耀着活的人。

這份親情讓我們心緊緊的相連,這是血濃於水的情感。無論時空怎麼轉變,親情不會變,感恩的心也不會變。不是嗎?

清明節隨筆12

今天是乙未年的清明節,又到祭奠先祖的時候了。因爲一些年來經常在外“打工”,以及其它原因,已有七、八年的清明節沒有回老家祭奠先祖了。今年早已做好了清明節無論如何也要回去的計劃,但因這幾天一直陰雨不斷,再加上一些特殊原因,只得放棄清明節的回家祭祖計劃。

之前的一些清明節,當沒有回老家的時候,我往往會在駐地附近找個高昂之處,面對家鄉的方向跪拜,再把幾張冥錢,連同寫的幾句寄託哀思的文字一起點燃,了結思親念祖的殷殷心事……如在福建、在陝北等地時,我都是這樣辦的。在渭南家中時,我多是上到渭南南塬之頂,站在塬邊的最高、最佳處,面對家鄉方向,跪拜在地,並點燃寫着哀思的文字紙張。

放棄了回家祭祖的計劃,那就按常規去渭南南塬吧。但天公不作美,雨不停地下了幾天。你看,前天和昨天,一會兒小雨,一會兒中雨,斷斷續續地下着,昨晚雨也沒有停歇。

今天早晨,我五點鐘就起牀了,電腦上顯示的天氣預報是“小雨”,我再拉開窗簾一看,天色陰沉沉的,樓下的地面溼漉漉的,窗口上方的遮雨篷不時地響着“嘀嗒—嘀嗒—”的聲音,空中好像還零零星星地飄着細細的雨絲。這樣的天氣,上渭南南塬的打算恐怕又得“泡湯”了。如果上不了南塬,那就站在我的北屋窗前,面對家鄉所在的方向祭奠吧。

不到七點鐘我開始準備早飯,邊做着早飯,沒有想到天色竟然慢慢地明亮起來。吃了早飯,到了八點半的時候,陰雲退去了不少,一時半會不會有雨來臨了。由於天還陰着,爲了以防萬一,我就拿起了一把雨傘,向着南塬的方向走去,準備仍按原計劃上渭南南塬祭奠先祖。

由於剛剛雨停,上塬路上有不少小的水坑,好在塬下的路面上鋪有碎石,並不泥濘;塬坡的路面上雖然很溼,但因坡面較陡,且黃土層透水性較好、雨水下滲很快,所以路面並不滑腳。九點多鐘,我就上到了塬頂。

雨後塬面上的樹木、小麥、油菜和草葉上都掛滿了水珠,我在附近走了一會兒,鞋子和褲腿也被水打溼了。

今天早晨聽陝西廣播電臺預告說,今天九點半要在黃帝陵舉行公祭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的'盛大典禮,我一看手錶,恰恰也到了九點半,於是也對着黃帝陵所在的西北方向,在心中祭拜祭拜我們的始祖黃帝……

我爲了響應文明祭祖的倡議,這次就免了點燃冥錢等的過往做法,只是虔誠地跪了下來,口中叨唸着一個個的親人。我先後叫着我最親最愛和對我一生影響最大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父親、母親、三舅、三妗子,說着對他們的思念之語,遙寄我的思念。我雖然盡力控制,不讓自己太過悲傷,但還是難以控制發自內心的感情勃發,仍遮不住眼角的淚花……我想着我那善良、好學的祖父,我那善良、樂觀的外祖父,我那善良、疼愛我的祖母,我那坎坷一生的父親,我那善良、勤勞、任勞任怨、苦病的母親,我那善良、勤勞、對我有無限恩情的三舅三妗子,我是多麼的感謝你們、思念你們呀!我沒有去擦拭這些飽含着親情、悲情的淚水,任它肆意地在我的兩頰流淌……我的親人吶,你的孫子、外孫、兒子、外甥在向你們磕頭了。我沒有向你們盡多少孝心,你們卻已分別離世六十年、五十年、二十二年、十六年、十四年和十三年了,我有愧呀!如果你們有人還在世的話,我一定要讓你們來分享我的快樂,也讓你們及時來解解我的煩心事……

太陽已經半遮半掩地露了出來,我站起身來,向着北北西方向的家鄉瞭望。我的眼光掠過塬邊的樹木,看着塬下渭南城區那一棟棟的高樓大廈,看着遠處那一條條飄動着的灰色雲朵,憶着我的鄉情、鄉愁,念着我的親人、親情,想着七旬過六的我的過往、現今和未來……

清明節隨筆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陰晦的天氣,綿綿的春雨,失魂落魄的行人。親人墳上添一捧新土,灑幾杯淡酒,燒一堆冥鈔,而後痛哭幾聲——一切按既定的程序進行。

然而,這一天的我卻猛然間憶起少年時代植樹的情景:每年清明時節,雨霧紛飛之際,老師總會領着學生,帶着水桶、鐵鍬、樹苗等到村南邊的公路旁植樹。孩子們總是興高采烈,以至每年這個時候都要伸長脖子,數着日子,盼着這天的到來。在濛濛細雨中,大家起勁地幹着,每種好一棵樹,總會有一陣子的歡喜雀躍、手舞足蹈,歌聲、笑聲、呼喊聲迴盪在嫩草茵茵的路上。在輕風微雨中搖曳的小樹也頻頻彎腰,微笑着向我們致意。

如今,那種純真的少年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學校裏也早已淡忘了這項活動,親手種活一棵樹的感覺早已灰飛煙滅,那份天真的欣喜亦蕩然無存,我已好久好久沒有觸摸過小樹苗那嫩嫩青青的`外衣了。

家鄉的公路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蔥蘢翠綠,入眼的是滿目的荒涼,焚燒後的焦黑痕跡觸目驚心,砍伐後的樹樁七零八落,似乎正孤獨地向路人傾訴他們的悲苦與渴望。

樹木被砍伐,成了蓋房的材料;樹林被焚燒,擴展成了一塊塊耕地。曾經安適的山村沒有了綠色屏障保護,正日趨憔悴;春季的狂風正肆無忌憚地吹打着她瘦弱的身軀。漫天的飛沙滾滾而來,掩蓋了她亮麗的容顏。天無語,地無話,我無言,我無力。我爲故鄉母親的苦難痛心,我爲她擁有一羣“弱智”的子女悲哀。

面對大自然無情的報復,鄉人們只是喃喃地說:“世道變了,咋刮這麼大的風呢?誰惹着風神爺爺了……”

面對純樸無知的鄉人,我不想說是你們毀了自己的家園,多麼滑稽;我也不想說環境遭破壞,多麼愚昧;我只是想說,請給後代子孫留一片生活的綠色吧!

行人淚雨紛飛,而我卻早已漠然。我只是懷念,懷念那春光明媚,綠樹婆娑的家鄉。那已經逝去的翠綠,難道只能在我的夢裏再現嗎?

清明節隨筆14

又到清明拜山時一年24個節氣,清明節應算得上有點名氣。

清明的出名,不只是因爲晚唐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清明之所以讓每一個炎黃子孫難以忘懷,恐怕緣於清明是一個特定的日子。

據說古人常把清明與寒食聯繫起來,而寒食又傳說是春秋時期晉文公爲紀念功臣介子推而定的,此日嚴禁煙火,以掃墓、踏青、插柳、寒食爲俗,故而清明那天,人們都紛紛上山或遠行,給自己逝去的親友送去一份濃濃的祝禱。

廣州從化人清明期間的祭祀叫拜山,這與內地的掃墓很有些不同,一是這裏的拜山時間長,一般說整個4月份都是拜山期;二是這裏拜山的規模大,他們往往是一個村、一個家族同時出動,那浩浩蕩蕩的`車隊和漫山遍野的人羣,讓那些內地人看了真有點不可思議。曾有在從化工作的內地朋友跟我探討過這種現象,其實當初我對這種現象一時也難以理解,後來,在從化生活久了,對這裏的人們及民風民俗有了一定的瞭解,因而也就漸漸地品味出了這種活動的意義。

清明是祭奠的日子。你看,漫山遍野的爆竹硝煙在春風的輕拂下,和微微冰涼的雨絲交融在一起,在墓冢間久久地飄蕩,它給祭掃的人融成一種思念,化成一種寄託,變成一種期待,生生把一個或雨或晴的日子變成了一個節日。

清明也是生者和死者共同的節日,是一條連接着人間和陰間兩個不同世界的繫帶,只憑着一柱香火,幾樣果品和“三牲”,就足以把出生、成長、死亡一起概括了。

在親友墓碑前祝禱已經不再單純是一種追思,更多的是對生活和生命的一份嚮往和祈願。不管是默然不語還是泣號連聲,都是一種情感的宣泄,昭示着生者和死者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清明時節,山上的杜鵑花都開了,奼紫嫣紅地瀰漫開來,放眼望去,那山好像燃燒着的火焰,點燃着拜山人的激情。相映之下,山那邊的小草也因此分外的綠,而且,都一律很鮮亮地掛着晶瑩的露珠或雨珠,彷彿在一夜之間被誰抹上了如此厚重的色彩。春天便因此豁然變得分外嬌豔,分明讓在城中蜷縮了一冬的人們格外的心驚眼熱。

拜山歸來,信手在漫山的花叢中折上幾枝,很誇張地舉着招搖過市,回到家後插人花瓶裏用水養着,花不香也不名貴,但也算把遲滯在山野裏的春天擷回了幾許,擺進自己的生活裏。

清明是季節裏一座光滑的橋樑,哪怕一年寒風呼號,開春時雷雨交加,無論那雨水多麼的肆虐,到了清明,那雨也變得不再那麼凜冽,何況再過十幾天,遍地的耕牛就拖着犁耙在田野裏來回地遊走了,一年中繁忙的春耕季節又來臨了。顧名思義,清明應該有清亮的天空,明淨清新的空氣,但清明的時候往往都是細雨綿綿。有時太陽不經意要從鉛灰色的雲層裏探出半張臉,只一下就把大地上那稚嫩的草芽充足了活力。

因此,每年的清明拜山期間總是裹攜着雨水和陽光。明白了這些,你就明白了從化人拜山的內涵。

標籤:清明節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