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八篇

清明節1.07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習俗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八篇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1

在我國傳統的歷法中,“清明”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一般在公曆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農事重要節令。“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時至清明,春意漸濃,氣溫開始升高;“清明前後,點瓜種豆”萬物復甦,草木繁茂,進入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據《歲時百問》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與春節、端午、中秋同爲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是一年之中比較隆重的節日,主要是紀念先祖和迎接春天的到來。從這天起,人們忙着着手新一年的勞作,創造美好的生活,有溫故知新之意。

“清明不回厝無祖”,指的是清明節不回家掃墓的人就等於沒有祖先,即使在外生活窘困或事務繁忙,這一天也想方設法回家掃墓。在我們安丘,一般分爲“培土”和“上墳”兩種掃墓儀式。“培土”又叫掃墓、培墓、祭掃或修墓。冬至後105天謂之“一百五”,即清明節前二天,爲人們給故去的先輩修墓培土的日子,有“今日一百五,上林去培土”之說。早上,在太陽未出來之前,人們由一家的長輩率領,帶着钁頭,鐵杴到自己家烈祖烈宗的墳墓上掃墓。先把墳上的荒草清除一下,再到墳附近有結摟草的地方挖取墳頭,即挖一塊圓錐狀帶草皮的土塊作爲新的墳頭,這樣一年就不能再動墳上的土了,特別是墳頭。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許多家庭還爲故去的先輩選擇清明節立紀念碑。“上墳”又稱祭墓、祭拜或壓紙。大多選擇“大寒食”(清明節前一天)下午上墳。祭拜時,在墓前供奉餑餑、?餷(即餃子)、紙錢和燒酒壺,先在墳頭上壓燒紙,然後燒紙錢,最後在紙灰上灑酒(稱奠酒),跪地三叩首,點放幾個爆仗或放支鞭炮,禮畢回家。路上還要向遇到的孩子們分?餷,意爲先輩留下的吉食,象徵“祖德流芳”。記得剛加入少先隊時,我還是中隊的旗手,老師帶我們去烈士陵園掃墓,聽老前輩們講革命故事,也是選在清明節前。

“清明節”又稱“小寒食”,前兩天忙着敬先祖,今天輪到大家過節了。家家戶戶門口都要插青,即折一些新鮮的側柏樹枝和吐蕾的柳枝,在清明節早上,把這些側柏枝和柳枝每幾根組合在一起,插在大門口、屋門口和豬欄門口左右兩側的上方,一是避邪,二是預示春天到來了。在安丘農村,還有在室內插青的習俗,即用柳枝、側柏枝和老公花扎個花束,吊在鍋臺之上的屋笆上。兒童們還要戴柳帽,做柳哨。這些習俗損壞了大量的側柏和柳樹,很多側柏、柳樹在清明節被折騰的不成樣子。舊時,寒食節斷煙禁火,只吃涼的食品。到了清明這一天,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始生火做飯。宋代詩人王禹俏在《清明》一詩中就有“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的詩句。在我們安丘農村,清明節人們還有三項活動。

清明節第一個活動就是吃雞蛋(取吉誕之意)。記得小時候,在清明節前貨郎們走街串巷,用染料換廢品。每個家庭都換上幾小包,主要有紅的、綠的、紫的,用於染煮熟的雞蛋、鵝蛋,孩子們比誰的蛋大,誰的顏色好看。要好的小朋友還有互換彩蛋的禮儀。聽話的孩子,偏心的媽媽會多分一個,大都讓其躲到旮旯裏去吃,防止其他兄弟姊妹看見(當時農村生活比較拮据,多吃個雞蛋就比較奢望了)。清明節早上要喝酒,醬燒雞蛋是每家不可缺少的一個主菜,主食是吃白麪餅(日子不寬裕的戶,吃的是白麪包地瓜面餅),餅卷雞蛋再撒上一點點細鹽面,吃起來的確是別有風味。

清明節第二個活動就是盪鞦韆。清明節前,大人都給孩子們吊個鞦韆(又叫悠千),物料不夠大家湊,東家出檁條,西家出繩索,協作聯辦,供孩子們遊玩。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空場自費架個鞦韆,供鄰里的孩子共同遊玩,盪鞦韆的姿勢很多,有站着蕩的,也有坐着蕩的,還有些老年人都來過把鞦韆癮,那種和諧的場面叫人流連忘返,記憶猶新。記得大集體時,有些大隊或生產隊還架個轉鞦韆,青年們都參入這項活動,有些青年、姑娘還出莊盪鞦韆,甚是熱鬧。盪鞦韆活動一般持續10天左右的時間,期間還有拔河、踢毽子、放風箏等娛樂項目。 清明節第三個活動就是踏青。春風勁吹,大地吐綠,處處充滿生機和活力。年輕人成羣結隊,大都到附近的山上去踏青。家鄉的留山,是衆人嚮往的地方,清明節那天,四面八方的人們來相會,他們帶着煮熟的雞蛋、火腿腸、方便麪和啤酒之類,在山上選擇一塊平坦的地方,或臥或躺,邊吃邊聊,盡情的享受,飽覽大自然的美麗風光。還有的比賽登山頭,有的林中散步,有的穿越山洞,有的放喉歌唱,大家互相祝福,共度傳統佳節。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2

在我的老家安慶,有一個習俗,那就是“清明節祭祖”,別認爲這很普通,其實我們全家人對其是非常重視的。

在離老家幾十公里處,有一個小鎮——許嶺鎮,是我們每年都要去的地方,那有一座山—許嶺,安葬着我們徐氏幾十代先人們。

山上,數不清的樹木,荒草和荊棘,證實了他的古老。可是他也阻礙了我們前進的腳步,爲了祭拜祖先,我們也不會屈服,折斷多餘的樹枝,踩平多刺的荊棘,一步一步向前走。到了墳地,我們看見了大大小小的墳。爺爺帶路,先找到我們最親近的先人,然後爸爸和叔叔除去墳上的荒草,爸爸拿着三根香串上六張紙錢插在墳頭上,接着叔叔拿出一疊紙錢在墓碑前點燃,我當時親眼看見墓碑上玄孫一欄裏有我和兩個弟弟的名字,還有幾個沒見過面的堂兄弟的名字,當時我的心情很沉重,爲什麼他們沒有來祭祖呢?也許是他們在外地過年,沒有回來。然後就是放炮竹了,接着我們就要給祖先叩頭了,叩頭時,先要雙膝跪下,然後雙手觸地掌心向上,叩頭三次,這樣重複三遍纔是對祖先最恭敬的禮節——三拜九叩大禮。最後,我們要把祖先“請回家”。

回家後,要將祖先供奉在牌位上,在牌位前還要擺上供品,這供品也是有講究的,雞、魚、肉、豆腐、糕點、水果、酒、茶等一樣都不能少,而且雞和魚的頭要向着牌位。拜完祖先才能吃年夜飯,在吃年夜飯時,餐桌上也要空一個座位,那是留給祖先享用美食的。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之前,祖宗牌位前的香火是不能斷的,否則寓意香火不旺!

到初四的早上,我們就要送祖了,送祖時要將供品移到餐桌上,雞和魚的頭也要向着門外,我們要先向牌位拜三拜,再向門外拜三拜,以示將祖先送回到極樂世界。這樣整個清明節祭祖儀式纔算結束。

就像奶奶祈禱時說的那樣,祖先們時時刻刻在身邊保佑我們,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幸福吧,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讓我們也時時刻刻懷念他們吧!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3

俗話說得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可以踏青還可以做清明果,下面我就來說說清明果是怎樣做的吧。

奶奶先把青剪回來,接着把青選二遍,過濾一遍,然後用100度的高溫水把青煮成糊狀。等它完全冷卻下來,再煮一下,就可以開始做清明果了。

想要做好清明果,首先當然是餡料豆沙和菜要好。菜是奶奶當天就剁好的,豆沙是要煮過,把它煮成泥一樣時在加糖,這豆沙是算成餡料了。材料都準備好了,“開始做清明果嘍!”我激動萬分地叫着。

爸爸拿來一個大大的盆子,盆子的表面銀光閃閃,足有兩個籃球那麼大。爸爸吃力地把糊狀的青倒在盆子裏,好像那一盆子有4斤重。

爸爸又倒了入許多面粉,那麪粉,猶如天上的繁星那麼多。接着,我用上了喝奶的勁把盆子壓住,爸爸用手反覆揉捏清糊,清糊全黏在爸爸的手上。但一陣青草的香味撲鼻而來,爸爸把手往上一提,用力往下推,重複這種動作,那一開始淡淡的青草香,頓時便隨之而去,緊接着是一股春天的香味,那香味裏交雜着花和草的香味,讓人沉浸在這美妙的世界裏。

最後,就是包清明果了,我從青團上捏起一個小團,搓成一個圓,再把圓用大拇指從中間慢慢往下壓,邊壓下去還要往外慢慢延伸,最後成一個碗狀,就可以用來包餡料。我勺了一團豆沙放進裏面,用手封住口,“不好”我大叫起來,“我的餡料漏出來了”怎麼辦,媽媽對我說:“別小看做清明果,它是有方法的。”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又試了一下,這次成功了。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

媽媽把剛做好的清明果放進鍋裏蒸,吃着自己包的清明果,我心裏比吃蜜還甜。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4

清明節就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主要的傳統文化活動有:上墳、踏青、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即掃墓)之俗,就是很古老的。清明節,它作爲傳統文化,就是個佈滿神祕色彩的節日,在這個日子裏,路上的行人都在思念去世的人們,表達對他們的尊重與哀思!

過清明節,在海南的許多本地人中稱其爲做清明。中年人對清明節十分看重,即使不就是作爲法定假日,他們也會抽空回老家做清明。這說明清明節已經成爲了一種文化,成爲了一種後人對已故之親人表達思念的一種方式。

清明,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認可及尊重。清明就是古人傳統習俗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日,也就是最重要的祭奠節日,就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奠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就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非凡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而且越加受到人們的重視。

中國人受自身文化的影響,使清明成爲了國人追思先祖的節日。在清明人們紛紛回鄉祭拜祖先,這已就是一種文化,一種習慣。

踏青去,踏青去。

這就就是中國悠久的清明傳統文化。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5

清明節前一天爲什麼不能上墳

清明節即將到來,清明節上墳已經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清明節上墳有什麼講究呢?

從時間上講,民間流傳着前三後四的說法。也就是說,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到後四天上墳都是可以的。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這是工作事業較忙的人爲自己找的藉口。

傳說清明節陰間要開大會,沒有子孫的人不能參加。參加大會的人必須舉着子孫送的旗子才能入場。因此,現在清明上墳時,人們都在已故先祖的墳上插上紙剪的旗子。所以,清明節上墳的時間應該在清明節之前,而不應該在清明節之後。

清明節當天上墳可以麼?可以。但應該早一點,通常應該在早上8點鐘之前。不然就失去意義了。

清明節的前一天上墳還有一種說法。這一天有人稱寒食節。最好也不要在這一天上墳。

清明節上墳是一種祭奠先祖體現孝心的很好的形式。平時很少去祖先的墳上,借清明節去看一看,在墳頭上加點土,有漏洞或坍塌的地方補一補,的確是件好事情。

但是清明上墳可不要亂動,不能把那些東倒西歪看上去不整齊的石頭扔掉,換成漂亮整齊的石塊。總的原則是不要亂動,只加不減。就是不要輕易亂動祖墳,泥土和石頭只增加不要減掉。不好看不整齊的石頭可以在其外面再加一層將其包住。

還有一點,將祖墳修得金碧輝煌並不是件好事情。很多興旺的家庭因此敗落下來。

上墳是有禁忌的。

第一,下午之前去上墳,因爲那個時候還屬於六陽時,陽氣比較足,不容易在分地被一些陰性的東西騷擾到

第二,不要隨意吃肉、大蒜等味道大的食物,這些東西比較腥氣,傳統上都歸爲葷菜。一般祭祖的時候爲了表達對祖先的敬重,都應該戒食一日

第三,衣着不要太過鮮豔!一些女孩子穿着大紅、大紫的衣服去上墳,或者穿着太暴露。有一種可能是惹怒自己的祖先,還有一種就是撩起別人祖宗對你的興趣。我就曾經遇到過一名女孩子,因爲某年清明時候穿着大紅的風衣去拜山,最後出現很多不適症狀的情況。

第四,在墳地不要隨意亂走、亂跨。尤其是一些男同胞,表面上膽子比誰都大,也絲毫不講究尊敬與否,在別人的墳頭上跨來跨去。有一些人因爲這種亂跨,導致那一年好幾個月都觸黴頭,生意慘淡。這種例子很多,有機會可以單獨開個帖子來講。

第五,絕對不要在青壯年的墳前逗留、嘆息! 他們的早夭固然很可惜,但是他們由於似得太早,或多或少都帶着怨氣。而青年的死亡中,相當一部分直接或間接和感情有瓜葛,你如果在他們的墳前逗留、嘆息,他們對你產生的感情、怨恨乃至羨慕嫉妒恨,甚至半夜來敲你的門,都是你自己惹的。切忌不要隨意嘆息,有話留在心裏比說出來更好。

第六,吐痰、大小便,不可大意。一些人吐痰吐習慣了,一不小心就吐到了別人的墳前。和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個道理一樣,或許你只是一個習慣,但對方或許會覺得你這是在挑釁,尾隨你而行,那就大爲不妙。大小便則不用說,雖然很多農田、山林就是個天然廁所,但是沒有輪到你上,不該你拉的時候你就是得憋着。而且,在這裏我要說明一下,我們很多所謂被鬼上身的現象的入口,就是我們的陰竅。在清明節的時候,你膽敢菊花外露簡直是自尋死路,沒有鬼跟着你也有山精野怪跟着你,切忌切忌。

此外,可能有一些朋友對拜山的業務不瞭解,不清楚如何處理那些祭品。祭品是可以帶回家吃掉的,但僅限於自己家的人,傳統上是沒有把祭品分給別人的習慣。但所有的祭品,都應該在自家的竈臺上拜訪一個小時,以免吃下去對自己有害。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6

泱泱華夏,盛開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民族、各個地域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民俗。我們陝南清明節的習俗也很特別。

每年清明節前後,人們都要攜香表、火紙、菜餚供品和清明吊去培土掛清,焚紙禱告,祭奠逝去的親人。在掛清的時候,將紙條壓在墳頭上就行,壓得越多越好。

清明節到了,家家戶戶都要祭祖,我家也不例外。外婆買了火紙回家,然後用現行的大額人民幣來劃分、拍印。我十分好奇,想親手來試一試,可外婆卻百般阻攔。我十分不滿,問:“爲什麼弟弟能做,我就不能做!”禁不住我刨根問底,外婆終於鄭重地告訴我:“這是我們老祖宗立下的規矩,叫‘男尊女卑’,如果你來印錢,這紙錢就不能寄到陰間去了。”令我不解的還不止這個呢。劃分、拍印完紙錢後,我就回房去準備了一番。我以爲燒火紙一定要上山去,就往包裏裝了水、麪包、果凍……當我拿着這些東西出門時,外婆看看我,問:“你拿這些東西幹什麼呀?”“上墳啊!”外婆大笑:“不用帶這些東西的,我們就在院子裏燒火紙。”接着她又說:“祖墳太遠了,去不了,所以就在院子裏燒些紙錢,招呼祖人到我們這裏來領錢。”外婆用木棍在院子裏畫了一個圓圈,招呼我們圍着圓圈跪下燒火紙。大家一邊燒着火紙,外婆的嘴裏一邊唸叨着“保佑平安”之類的.話。她還對我們說:“一定要多說這些祈福的話……”

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有着自己獨具特色的民俗,你是否覺得我們這裏的清明風俗很具特色呢?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7

清明節快到了,今天,我們烈士陵園,沿着臺階向上走,兩邊高大的松樹丶柏樹都鬱郁蒼蒼掩映着臺階非常美麗。

很快,我們走到了革命烈士紀念碑前,革命烈士紀念碑莊嚴又肅穆,高高地聳立在烈士陵園中央。上面醒目地寫着“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等字樣。望着革命烈士紀念碑,我們肅然起敬。這時,大隊長宣佈”革命烈士紀念活動現在開始“!下面想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做完儀式後,我們圍着革命烈士的墓轉了一圈,大家個個神情嚴肅,紛紛向革命烈士的墓碑敬禮丶獻花。

儀式結束後,我們去革命烈士遺物陳列館參觀,剛進門,牆上掛着的革命英雄的相片映入我們的眼簾,正前方的牆上還掛着一塊大牌子,上面記載着革命烈士的名字,最引人注目的是陳列館中間的一個玻璃櫥窗,裏面陳列着革命烈士的遺物:有記事本,有獎狀,有日記,這些都記錄着革命烈士的生活和工作。

回家的路上,我心情非常感慨,久久不能平靜,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革命英雄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8

古代詩人杜牧曾經說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一次清明節的到來,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來表達我對古人的思念之情。

年年的4月份,都是萬物復甦、草長鶯飛的季節,在這個月裏,會有一個風和日麗、細雨霏霏、百感交集、心情鬱悶的日子,燕子傳言鶯送信,過了春風就是情牽意惹的清明瞭,說了這麼多,大家應該猜到了吧!這個日子就是清明節。在清明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出去掃墓、上墳,當然了,我家也不例外。

說了這麼多了,我想大家還不知道清明節的習俗吧!讓我告訴你,清明節除了講究禁火、吃生的食物、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傳說這是因爲清明節要禁火,爲了預防寒食冷餐傷着身子,才讓人們多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對了,清明節還有許多名字,例如:冥節、鬼節。按照清明節的習俗,在當天,人們掃墓時要帶一些食物、水果、紙錢、酒等物品到墓地,然後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等到目前的幾株香燭燃燒完後,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最後行禮祭拜……

在清明節還有一件事情,就是去到烈士陵園爲爲了人民的解放,爲了弘揚共產主義信仰和實現自己的理想,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的烈士們掃墓,他們真可謂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啊!他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他們的精神與江河共存!我尊敬他們,我敬仰他們。他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因爲有了他們這些無數的英雄們,有了他們的崇高,有了他們的無私,纔有了我們今天的和平環境,纔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青山綠水長留生前浩氣,蒼松翠柏堪慰逝後英靈。”如果沒有這些列士們,就不會有中國的繁榮昌盛!沒有這些烈士們,就不會有現在的美好生活!他們的輝煌業績,將永記史冊,青史留名。

我們是幸運的,不但沒有生在戰爭時代,而且還有還有蒸蒸日上的好日子,讓我們努力學習,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