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臘八節

臘八節手抄報資料

臘八節2.66W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小編精心爲你整理了臘八節手抄報,希望對你有所借鑑作用喲。

臘八節手抄報資料

臘八節手抄報資料 第2張

臘八節手抄報資料 第3張

臘八節手抄報資料 第4張

臘八節手抄報資料 第5張

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爲“佛成道節”。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1.中國喝臘八粥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從前有一個三口之家,老倆口和一個兒子。老倆口一年到頭勤勤懇懇,家裏不愁吃穿。那兒子卻又饞又懶,什麼活也不會幹,老倆口拿他也沒辦法。老頭得了重病,臨死前對兒子說:“兒啊,你要學幹活,要不早晚會受罪的。”

2.兒子沒把爹的話放在心上,靠着爹留下的房子、地、糧食,仍然天天吃喝玩樂。不久,他娶了個媳婦,碰巧這媳婦和男人一樣懶饞。老太婆看着這不成器的兒子和媳婦,沒多久就給氣死了。

3.從此,夫婦倆更是無所顧忌地吃喝揮霍,漸漸地把父母留下的東西都吃完花光了。冬天到了,寒風凜冽,大雪紛飛,倆人擠在牆角凍得直打顫,餓得眼發花。到臘月初八這天,他倆再也熬不住了,勉強掙扎起來,抖抖囤底,煮了半鍋五穀雜糧稀粥湯喝了。這時他倆纔想到爹媽的話,可是晚啦,喝口粥湯頂什麼事呀!兩人連凍帶餓不過半夜便死去了。

4.這事非常快傳開來,後來每到臘月初八這天,家家五更天起來,人們將紅米、紅棗、蓮子、花生等等和在一起,做成“臘八粥”,在吃粥時,老人們總愛對晚輩講這個故事。

臘八的傳說之一

漢代以前,臘祭雖都在十二月,然而日子並不固定,有時在月初,有時在月底。隋(suǐ)杜(dù)臺卿(qīng)《玉燭寶典》說:“漢以戌(shù)日爲臘,魏以辰(chén),晉(jìn)以醜。”後來,人們爲了好記,又因多數人訂在戌(shù)日,戌(shù)日又正好是臘月第八天,應上祭(jì)祀(sì)八神的臘八,到了六朝,就把行祭的日子定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了。

臘八的傳說之二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衆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一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一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臘八的'傳說之三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於這天成道。爲了紀念釋迦牟尼,北宋東京(開封)各大寺廟都在這天舉行浴佛會,做七寶五味粥,這種粥叫臘八粥,又叫佛粥。後來民間也做臘八粥,甚至朝廷也做臘八粥,以贈百官。

臘八的傳說之四

在中國古代,「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動。它的意義,有人認爲:「臘」是「合」的意思,臘祭就是合祭諸神;也有人認爲:「臘」是

獵」的意思,獵禽(qín)獸以便歲末祭(jì)祀(sì)祖先。從前的臘日,並沒有一定的日期,大約在冬至後的第十三到三十五天之間,最晚也不會到除夕,大多在二十四節氣的小寒節氣內,落在農曆的十二月,因此農曆的十二月就稱爲臘月。農曆的十二月八日,是所謂的「臘日」。

(三)全國各地臘八食俗

農曆十二月初八,民俗謂之臘八,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此後“年味”日漸濃郁起來。臘八吃臘八粥的食俗,在我國已有千年之久了,別有一番來歷。

相傳,在古印度

北部,即今天的尼泊爾南部,迦毗羅衛國有個淨飯王,他有個兒子叫喬答摩?悉達多,年輕時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發覺社會生活徒勞無益,並對婆羅門教的神權極爲不滿,於是,在他29歲那年,合棄王族的豪華生活,出家修道,學練瑜珈,苦行6年,大約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樹下,徹悟成道,並創立了佛教。史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曆十二月初八日,由於他是釋迦族人,後來佛教徒們尊稱他是釋迦牟尼,也即是釋迦族聖人的意思。佛教傳入我國後,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並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獻一種“乳糜”之物的傳說程式,煮粥敬佛。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宋朝

吳自牧撰《夢樑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此時,臘八煮粥已成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衆臣。元人孫國敕作《燕都遊覽志》雲:“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以米果雜成之。品多者爲勝,此蓋循宋時故事。”《永樂大典》記述“是月八日,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經糟粥以供佛飯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將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以東的府邸改爲雍和宮,每逢臘八日,在宮內萬福閣等處,用鍋煮臘八粥並請來喇嘛僧人誦經,然後將粥分給各王宮大臣,品嚐食用以度節日。

《光緒順天府志》又云:“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製,派大臣監視,蓋供上膳焉。”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裏則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頗有京城特色。

天津人

煮臘八粥,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雲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血等功效。

山西

的臘八粥,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爲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標籤:臘八節 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