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寒食節

寒食節的寓意有哪些 寒食節有什麼象徵意義

寒食節4.4K

寒食節的寓意有哪些

寒食節的寓意有哪些 寒食節有什麼象徵意義

寒食所代表的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讚許,是千年如一的。寒食節,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爲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爲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寒食節有什麼象徵意義

寒食節從春秋起,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的歷史。歷經各朝代延續至今,從未間斷。雖經東漢周舉、三國曹操、後趙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斷,卻屢禁屢興,蔓延全國,深入民心。

唐玄宗順應民意,頒詔將寒食節拜掃展墓編入《開元禮》中,並定爲全國法定長假。

寒食節蘊含的介之推憂國憂民、忠君愛國、清明廉潔的政治抱負和“功不言祿”、功成身退的奉獻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倫理準則,是社會安定、民族團結的紐帶。

介之推所追求的政治清明,是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羣衆的一致願望,至今依然有現實意義。寒食文化以忠孝爲核心的內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來的誠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礎,也是維繫民族、家庭團結的道德力量。

寒食節

當今,更是聚民心,凝國魂,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活動方式和精神理念。同時,寒食節2640多年的演變,是對我國古代社會多個階層意識形態的反映,是當代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學的重要線索之一。

四海通寒食,千古爲一人。寒食節爲紀念鄉賢介子推而設,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源於寒食節,作爲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僅是人類祭奠祖先、緬懷賢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寒食節是爲誰設立的

寒食節是春秋時晉文公爲紀念介之推而設的節日,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歷經各朝代延續至今,從未間斷。雖經東漢周舉、東漢末年曹操、後趙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斷,卻屢禁屢興,寒食習俗蔓延全國,深入民心。唐玄宗順應民意,頒詔將寒食節拜掃展墓編入《開元禮》中,並定爲全國法定長假,豐富多樣的寒食活動,充實了社會生活,增進了社會人際和諧關係,對緩解社會矛盾,推動社會不斷前進起了重要作用。

特別是北魏、遼、金、元和清代兄弟民族統治者對寒食節俗的認同和參與,通過寒食文化的交流、融合,對促進民族團結和政權鞏固具有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寒食節蘊含的介之推憂國憂民、忠君愛國、清明廉潔的政治抱負和“功不言祿”、功成身退的奉獻精神,是古代社會倫理準則,是社會安定、民族團結的紐帶,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寒食節

寒食文化以忠孝爲核心的內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來的誠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礎,也是維繫民族、家庭團結的道德力量。當今,更是聚民心,凝國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活動方式和精神理念。介之推所追求的政治清明,是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羣衆的一致願望,對於當代進行民主政治建設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此外,從唐代宮中寒食節放假七日踏青春遊,演變爲今天的“旅遊黃金週”;由寒食禁火,演變爲今天的護林防火;由寒食插柳,演變爲今天的全民植樹造林;由蹴鞠,演變爲今天風靡全球的足球運動,意義可謂深遠,不可低估。同時,寒食節2640年的演變,是對中國古代社會多個階層意識形態的反映,是當代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學的重要線索之一。

歷史上,寒食節活動由紀念介之推禁菸寒食爲主,逐步演變爲以拜掃祭祖爲主,其中蘊含的忠孝廉潔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國古代國家需要忠誠,家庭需要孝道的傳統道德核心,成爲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的重要載體。發展到現代,寒食節已成爲緬懷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同時,每逢寒食節,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人回鄉掃墓祭祖,成爲傳承中華民族根祖文化,體現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節日。 古代先民,對寒食節禁菸冷食的執着,表達了對千古先賢介之推忠貞不渝的懷念之情。寒食食品和飲料達數十種,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介休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有企盼國富民強之意;祭食麪燕,介休方言爲教育後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風亮節。寒食節插柳,意爲追求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