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演講稿(通用15篇)

端午節3.05W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你寫演講稿時總是沒有新意?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演講稿(通用15篇)

端午節演講稿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提到端午節,不得不說一說糉子,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而糉子則是爲了不讓河裏的魚把屈原給吃了,所以包糉子扔到河裏,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一說糉子,那各家包糉子是少不了的,我家就是這樣。

準備幾片竹葉,浸泡過的米,還有一些餡料,這個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了。

準備好後就可以開始了,用竹葉卷出一個角來,接着先放一些米,到一半就差不多了,然後再把什麼餡料,或者是醬料放進去,最後再鋪一層米就可以了。

不過這還不夠,包糉子當然是包的了,現在就要把竹葉包起來了,首先把上面的竹葉翻下來,接着捏成一個三角形,把三個角都捏出來後,還有多餘的一些竹葉就把這些順時針的翻過來就好了,最面把包好的糉子蒸一下就大功告成!

做好糉子當然要品嚐了,不然光看着也沒啥意思。將糉子領出來,一陣竹葉的清香散發出來,接着撥開開竹葉就是一層呈黃色的米,一股股糯米的味道,光是看着就流口水,咬下一口來就能看見藏在深處的“寶石”,如果有糖或調料,伴着這些吃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包糉子是如此的簡單,吃起來是如此的美味,如果大家想吃的話可以到我家來吃,在這裏祝大家端午快樂!

端午節演講稿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必不可少活動,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佩香囊,賽龍舟。今年的6月9日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也將迎來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那麼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據說,在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情繫百姓,心憂天下,當他得知楚國被秦軍攻破後,就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盡。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就有了後來賽龍舟的風俗。百姓們把用楝樹葉包裹,外纏彩絲的飯糰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就成了我們現在吃的糉子習俗。於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月就被定爲端午節。端午時節,千家品糉,萬戶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佩香囊、賽龍舟、辦詩會,來紀念屈原,慶祝節日。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越來越多的滲入了我們的生活,這曾經最熱鬧的活動,漸漸被人們所淡忘,我們似乎不再眷顧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將更多的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些西方節日。當我們還沉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xx年,韓國卻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爲本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聽了這些,我們又是什麼樣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的活動,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而如今,這個我們過了二千多年的傳統佳節眼瞅着成爲了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是怎樣的尷尬與無奈。

中國的傳統節日異彩紛呈,文化內涵豐厚,它們留存着先民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我們須懷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中華文明需要大家共同傳承,並且發揚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神州大地徹徹底底的輝煌起來!謝謝大家。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是有關端午節的題目。

端午節,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它又叫端陽節,是每年的農曆5月初五,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也是我們包糉子吃糉子、划龍舟的日子。這天馬上就要來臨了,相信大家都非常期待這個傳統節日了吧,那接下來我就跟大家大概講講關於端午節的事情吧。

我剛纔說端午節是祭奠屈原的日子,那同學們知道是什麼原因嗎?是的,屈原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是一個愛國的詩人,據說,春秋時期,秦國大肆侵略楚國,攻佔楚國都城的時候,屈原看着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寧死不屈直接投汨羅江自盡,屈原死後,楚國的百姓悲痛萬分,每一年的這天都去江邊祭奠他。所以在每年的農曆的五月初五纔有吃糉子化龍舟的習俗,成了一年一度紀念屈原的日子。

屈原的這種寧死不屈的愛國精神在當時振奮人心,值得楚國的百姓的愛戴,在20xx多年後的今天,也依然被尊崇和敬佩。我們敬佩他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血性,面對危機有着捨身成仁的氣魄和膽量,也體會到了他對國家人民的深重的感情,和對我們腳下這篇廣袤土地深沉的愛。所以纔會有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的祭奠流傳至今。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很多其他的風俗。最常見的風俗就是掛艾草吃糉子。我記得小時候,一到端午節,家裏的門口都會掛艾草,風輕輕的吹過來,我好像還能聞到艾草上淡淡的草屑香,這一整天我都非常的開心。我家從一大早就開始包糉子,白白的米飯裏面夾點肉,再放點紅棗,就是我最喜歡吃的紅棗味的肉糉,現在想想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嗯,我好像也看到了下面有同學咽口水呢。別急,再過兩天,我們就都能吃到了哈。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着傳承了中國20xx多年曆史的節日,也是中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門。我們作爲當今的新生代的一員,我們要主動的弘揚這種帶着中國歷史氣息的傳統文化,也要弘揚屈原的那種愛國主義情懷。我們的祖國日漸繁榮昌盛,哺育我們一代代人的成長,我就想在這裏當着所有老師和同學的面,大聲的向我們的祖國表白:我愛你,中國!也希望我們能珍惜現在的生活,彼此勉勵,努力學習,長大後做一個愛國愛人民,對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人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端午節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八年級x班的xxx,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瞭解端午節來歷,弘揚傳統文化。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爲“端陽節”。它是一個充滿人倫關懷的節日,我們的先民很早就將它過成充滿人間溫情的節日。“端陽節”“天中節”“天醫節”“龍舟節”“詩人節”“糉子節”“衛生節”“女兒節”,衆多節日名稱讓我們感受到端午的節日溫度。

它是一個彰顯家國情懷的節日。一個民族需要有靈魂,端午正是追念與崇拜高尚靈魂的節日。“哀民生之多艱,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愛國詩人屈原,因其人格高潔,成爲端午節中國人普遍追念的精神偶像。宋代蘇軾在三峽地區親見屈原家鄉人在端午水上競渡追念屈原的情景,寫下“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的詩句,爲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節日畫面。屈原等歷史先賢的精魂依然傳承於家鄉的江河大地。時至今日,每到端午,人們在江上拋糉子賽龍舟吟唱招魂與安魂曲。“有也回,無也回,莫待江邊冷風吹”的古老歌謠,依然迴盪在屈子家鄉人的心頭。秭歸人以糉子象徵屈原的經歷與人格,當地流傳着這樣的[糉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潔白,半世熬煎。”原本是夏至時節象徵陰陽二氣互相包裹的時令食品糉子,成爲屈原人格象徵的紀念物。節日的自然屬性向歷史人文屬性的昇華,在漢魏六朝時代已經發生,它賦予端午節日以靈魂,將其從一般節日提升爲重大民族節日。

20xx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爲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當代中國是開放的中國,端午節作爲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面向未來的節日。端午節傳遞家庭溫情衛護個體生命追念歷史先賢激揚民族精神,是我們民族卓越的文化創新。作爲中華兒女,我們要繼續傳承發展民族節俗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向世界奉獻我們優秀的節日文化遺產。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中華民族文明的凝結和沉澱。宣揚偉大愛國精神,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從端午節開始。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端午節演講稿5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轉眼間,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今年是我國把端午節首次例爲國家法定假日,以此來發揚傳承此節日,端午節一是紀念屈原,二是通過通過包糉子,插艾葉來驅毒消災,此刻商家也打算打一場“糉子戰”。

端午,一開始是爲了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投江的事。那時因爲君主昏庸。屈原一身正義卻遭排擠流放,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擔憂,但是自己又不能分擔,所以在江邊,憤然抱起大石頭跳江了,江邊的漁夫們看見了,立即划着船去打撈,爲了防止魚兒吃屈原的屍體,將包着竹葉的米團拋入江中,所以演變到今天有划龍舟,吃糉子的習俗。

吃糉子,大家一定也不生疏吧,它是用青竹了包上泡好的糯米,把它綁成一個近三角的形狀,餡有許多,如蜜棗綠豆紅豆豆沙,也可放入肉,你要你想吃什麼,都可以包,可以說“一包天下”。糉子好吃不好包,當你想到你吃到口味不同的糉子時,你又沒有想到怎樣包糉子嗎,此刻我就給你介紹一下吧,先要把上好的糯米泡上幾個小時,用二張青綠的葉子疊加在一起折成一個錐形,把泡好的糯米放在裏面,不能放的太多,以免煮熟簡單脹開,然後把上面的口用青葉合攏折成一個三角形,然後有細繩綁緊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可此刻大家工作都忙了,端午節也沒有時間去包,還有一些年青人都不知道包,所以商家利用這個節日,推出了許多品牌品種的糉子,如現煮現買的糉,也有可以放着慢慢吃的冷凍糉,真是應有盡有,它們比味道比品種比價格,誰都想乘這個傳統節日賺一把。好了不說了,吃糉子去了。

端午節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相信很多同學對這一天四非常熟悉了,關於端午節的故事跟傳說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在端午節當天我們應該到家跟家人們度過美好的一天,這一天大家一般都會吃糉子,我非常的高興能夠在這裏講話,關於我們的傳統節日大家又瞭解多少呢。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我想大家都是不陌生的,關於端午節故事其實也是代代的相傳,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這名字大家都是不陌生的,在課本上面都是學過的,大家紀念這個偉大的詩人,後來我們就有了這一節日,關於現在的賽龍舟也是端午節有關係,是當時的楚國人,捨不得屈原離去,而划船救他,後面慢慢的就產生了賽龍舟這麼一個傳統,再有就是吃糉子我們也是非常的熟悉,爲了不讓屈原的身體被魚吃掉,人們就往江裏面投食,後面也就有了在端午節這一天吃糉子。

我們在這一天可以在家裏面和家長一起相處,但是我們也是應該清楚這一天的意義,端午節是我們國家非常重要的節日,我們國家的歷史悠久,有很可歌可泣的故事是能夠給我們啓發的,應該要好好的去發揚這種精神,就像屈原一樣,做一個正直的人,熱愛自己的國家,古人給我們留下來的東西是非常寶貴的,這種精神也是我們要去提倡的,很多節日的背後都是有一個個的故事,古人給我留下來的是精神上的財富,這種東西永遠不會消散,影響我們後代非常深遠,我們一定要發揚這種傳統的高尚精神。

同學們面對這些精神上的財富,我們作爲炎黃子孫應該發揚廣大,端午節這一天對於我們來講雖然是簡單的一個節日,在這個時代變化迅速的今天,還是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學習,對於這種傳統節日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發揚,有很多時候我們應好好對這一點重視起來,其實有很多東西都是值得我們去推崇的,我們身邊會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雖然我說的這些很多同學都是知道的,但是我們還是應該要有這麼一種精神,還是應該進一步的瞭解,所以說關於這些精神我們一定要時刻記住,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的去延續這種精神,關於端午節的由來,還有一些故事,在這一天或許我們大家會想起來,但是這種精神我們時刻都應該記住纔是啊。

端午節演講稿7

端午節頭一天,見一同學拿一束艾葉,說明天過端午節,剛在路邊買的。我開玩笑說告訴我,我上山爲你採去。

但只是說說而已,既沒有買艾葉,也沒有做糉子,實際上根本就不會做,並不內疚。因爲我對兒子說,明天過端午節,他在電腦前打着遊戲,漫不經心地說過唄,有什麼不一樣的。不僅僅是兒子,就是我自己,似乎早已不把端午節當回事了。

記得小時候,端午節是鄉村很隆重的節日。我們不知端午節和屈原有關的那些傳說,只知端午節是個快樂的可以吃雞蛋的節日。

往往離端午節還有好幾天,就想象着穿新衣、戴鮮花、吃雞蛋的情景,高興地睡不着覺。頭天就在爲端午節做準備了,去山上採艾葉、折桃枝,插在門框上,是辟邪的,預示着一年的好光景。去鄰人家要篙木、月季花,放在盆子裏,用水泡着。端午節早晨,母親早早醒了,做糉子,煮雞蛋。天還沒亮,母親就把我們從睡夢中叫醒,於是眼還未睜開,就吃了母親遞過來的雞蛋。母親說,趁着太陽出來前吃雞蛋,一年都不生病,不胃疼。儘管知道太陽不會霎時就跳出來,但還是急急地吃雞蛋,很有點莊重神祕的感覺,生怕吃晚了,肚子疼。

顧不得再睡了,就起牀,用篙木、月季花浸泡的水洗臉,清香、潔淨,說是這樣百毒不侵,蚊子不敢近身。還要在頭上彆着月季花、篙木,滿頭的五彩繽紛,趴在水缸邊上,在水裏留影,俊得不得了。然後是吃米糉子,甜絲絲的。然後是分雞蛋了。平日很少吃到雞蛋,早早地盼端午節,也是爲了吃雞蛋。母親一般分給我們每個姊妹6個雞蛋,2個鴨蛋,2個鵝蛋。我尤其喜歡鴨蛋鵝蛋,鴨蛋是鹹的,蛋黃流油,香極了。鵝蛋大,蛋清玲瓏剔透,吃起來軟軟的,都不捨得吞下。現在吃雞蛋、鴨蛋、鵝蛋怎麼也沒有小時候的感覺了。

我們分到這些寶貝後,都會各自找個隱祕的地方藏起來,留着慢慢食用,哪能像豬八戒一樣吞了人蔘果還不知滋味。我們也時常嚇唬對方,說知道雞蛋的藏身之處,嚇得各自都用小眼睛趁對方不注意時掃描一下自己寶貝的方位,生怕被發現了,寶貝不翼而飛。這招用的最好的是我哥,他畢竟大我們幾歲,詐我們的技術高明。他常常突然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作勢向某個地方奔去,嚇得我們趕快撲向我們的雞蛋。他一次次地詐我們,我們一次次地上當,一次次地絞盡腦汁地換地方。其實他並不打算搶我們的寶貝,他就是覺得好玩,老是嚇唬我們,我媽說他了,他還是不聽。天天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後來我也學會了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他穩如泰山,笑眯眯地不當回事,使得我沒了興致。我說你也假裝怕一次,他說這都是我用的招,我纔不上當了,還有就是我的雞蛋、鴨蛋、鵝蛋都吃了。你們快吃,不然就粘了,壞了,不好吃了。真讓他說中了。

每每第二天上學時,同學間一定會談論吃雞蛋的事,相互問分了幾個雞蛋鴨蛋鵝蛋,一般都是10個,成了約定俗成的數字了。有的家庭標新立異,讓孩子用手抓兩次,能抓幾個是幾個,同學說自己的手太小了,有如來的手那樣大就好了。那時候我們不知別的故事,但對孫悟空大鬧天宮的事卻熟爛於心。我說你的手若有如來的大,全村的雞蛋也不夠你抓的。大家笑。

那個時候我們只知自己吃雞蛋,很少問母親吃過沒有。那個時候真讓人懷念,雖然物質生活貧乏,但這些節日給了我們多少的歡樂呀。

今年的端午節,我吃了一個雞蛋,先生和兒子拒吃,說天天吃,不稀罕。買來的糉子,他們說不好吃,不如吃米飯。晚上,我們包了水餃,這是我們全家一直喜歡吃的飯,也算是延續了過端午節吃水餃的傳統了。

端午節演講稿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大家都是知道,紀念屈原的日子,關於屈原的故事,我們都聽了很多很多,知道他是愛國的,知道他是偉大的詩人,同時端午這個歷史悠久的日子,也是可以更好的來讓我們認識到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

愛國,不但是詩人有,其實我們也是有的,可能平時我們的感受沒有那麼的深刻,但是每當在國旗下,在我們的國歌聲中,我們總是會感覺到祖國在那裏,而且我們也是要去培養我們的愛國之情,小時候或許我們不太懂的,但是當我們長大,我們也是更能理會到祖國強大帶給我們的好處,如果和家中的長輩聊聊天,那麼我們也是知道,這幾十年的發展和變化是多麼的偉大,祖國,時刻都庇護着我們,而我們也是要熱愛我們的祖國,像屈原一樣,端午之際,不但是吃糉子,賽龍舟,同時也是要去學習,去感受祖國,去愛着我們的祖國,或者可能同學們說,我們現在也是做不了什麼愛國的事情,其實不然,我們努力的去學習,去把知識學好,其實也是一種愛國,只有此刻把知識學好了,那麼我們以後長大了才能去報效祖國。

端午的歷史很悠久,同樣的我們也是可以好好的去了解我們祖國的歷史,去看看曾經的時代,那些優秀的歷史人物,爲我們的祖國做出了多少的貢獻,越是瞭解,我想我們也是對於我們祖國會愛的更深,我們有着那麼悠久的文化歷史,有着那麼多優秀的先輩爲了祖國的繁榮,爲了祖國的崛起,付出了特別多,同學們歷史是我們要記在心裏的,同時這個節日也是讓我們更加的清楚,國家,不是口頭上的,而是實實在在的,我們也是要在日常更加的努力,只有學好了,才能以後更好的爲祖國而服務。其實不光是端午,還有很多傳統的節日都是我們先輩流傳下來,歷史悠久有內涵的節日,我們多去了解,多去弘揚,來讓更多的人對我們優秀文化的瞭解,去感受那些節日背後的豐厚內涵。

同學們,在我們欣賞着賽龍舟,吃着美味糉子的'時候,也是要多去想想,多去了解這些行動背後的意義,去感受我們悠久的文化傳統,讓我們都有一顆愛國的心,去更加努力的學習,去做好自己此刻該做的事情。謝謝!

端午節演講稿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有首兒歌說得好:“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講的就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端午節的由來》。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了,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關於端午節起源,相關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爲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就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汩羅江。當年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涌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的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爲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xx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這一傳統佳節吧!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謝謝大家!

端午節演講稿10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今天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紀念屈原,慶祝端午節。

衆所周知,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端午節也叫端午,“端午”的意思和“吳楚”一樣。《端午》中“五”字與“午”相通。按照地支的順序,五月是“正午”的月份。還有,端午之所以叫“端陽”,是因爲中午是“陳陽”。5月5日,月,日都是五天,所以我們稱五天,也稱中午。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夏季節、玉蘭節、女兒節、中秋節、圖拉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吃糉子是中國人的另一個傳統習俗。糉子,又叫“姣姣”、“同宗”。歷史悠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人家家戶戶都要泡糯米,洗糉子葉,做糉子,糉子的顏色多種多樣。從餡料上看,北京大棗餃子有許多北方的小紅棗;南方的餡料很多,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糉子就是其中的代表。吃糉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並傳播到了國外。

端午節演講稿11

同學們:

今年的6月16日是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吃糉子、嘗鹹蛋、賽龍舟等形成了端午節獨特的風俗。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在楚國擔任重要職務。因爲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後來,秦*隊攻佔了楚國都城。屈原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心如刀割,他懷着滿腔悲憤,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的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涌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死了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

同學們,屈原因爲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xx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端午節演講稿12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很多同學喜歡節日,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節日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即將到來的端午節的由來嗎?作爲中國的兒女,我們應該更多地瞭解中國文化,慢慢積累,讓我們的思維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成爲一個內涵更深刻的中國兒女。那我們就走進端午節去感受一下吧!

大家一定知道,端午節和偉大詩人屈原有關。屈原是著名的愛國詩人。他愛國,最後投身汨羅江。最後,人們把糉子扔進河裏紀念他,愛他。其實早在端午的時候,大家都祈禱身體健康,擺脫疾病和災難。直到今天,我們仍然繼承着以前的習俗。每次端午節,我們都會帶一塊艾葉在耳後,說不會覺得頭疼。因此,我總是在這一天早早帶上艾葉,爲健康的身體祈禱。

我相信每個人的家庭在端午節都有許多不同的習俗。雖然這些習俗看起來簡單,不太現實,但它們確實讓我們發了大財。文化上,我們需要尊重和繼承,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無論是紀念屈原還是祈福降,我認爲每個人都應該把這樣的風俗文化傳承下去,以免在未來的世界裏失去這些美好的文化。因此,在這裏,我熱烈呼籲大家在端午節包餃子的同時,多瞭解當地的習俗和文化,爲我們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做出貢獻。

端午節的時候,希望大家能在家裏開開心心的包一個糉子,體會勞動的喜悅,體會端午節帶來的成就感。也希望大家用一顆赤誠的心來品嚐糉子,紀念我們屈原詩人的愛國情懷,傳遞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同學們,端午節就這樣到了。在瞭解了節日文化之後,讓我們真誠地祝福我們的端午節,我們的祖國,我們延續的中華文化。這個端午節是你我幸福的節日,祝我們在不久的將來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儘管這是一個紀念性的節日,但我希望它能給未來帶來一些希望,讓你和我在這條路上一起前進,一起健康成長!

端午節演講稿1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糉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爲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x]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爲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此刻已經成爲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盛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爲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異,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愛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爲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x],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x]一書,爲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爲中華文化而自豪!

端午節演講稿1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等等。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必不可少的活動,門上插上艾草、吃糉子、佩帶香囊、賽龍舟等。今年x月x日是農曆五月初五,我們即將迎來中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那麼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據說,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關心人民疾苦,受到人民的愛戴。他投江自盡後,楚國人民紛紛趕到汨羅江邊,向他表示哀悼。人民划着船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遺體,這就產生了賽龍舟的習俗。吃糉子的習俗是人們把包着楝樹葉和彩絲的飯糰扔到河裏,以表達對屈原的祭奠。所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

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掛上艾草,佩帶香囊,賽龍舟,舉行詩會,紀念屈原,慶祝節日。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曾經熱鬧的節日已逐漸被人們遺忘,我們似乎不再關心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轉向西方節日,如“聖誕節”和“愚人節”。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xx年,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端午節爲其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了這些,我們是什麼樣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一些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保留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可以加強中國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是現在,這個我們度過了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卻成爲了其他國家的民族遺產,我們是多麼的尷尬和無助。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保留了先民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應該感激和敬畏祖先創造的歷史和文化遺產。

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中華文明需要共同傳承,發揚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自己的傳統節日,讓中華文明在中國的土地上鑄造輝煌!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演講稿15

老師和學生:

端午節,門口放滿了艾,香香滿滿,吃糉子,灑白酒,把龍舟下水。這些都是端午節最熱鬧的活動。但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規模入侵,中國人不再在意流傳了幾千年的中國保守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等節日。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問端午節是否不再以“鍾”命名。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笑聲中時,據可靠消息稱,“一個亞洲國家將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端午節爲其文化遺產,並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只有驚訝和尷尬,這不僅是一個保守節日的得與失,也少了幾個慶祝。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國一個保守的節日,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保留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保守的節日,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有着20年曆史的保守節日即將成爲另一個國家

不用說,這麼多年來,中國保守的節日似乎總是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糉子,清明節吃綠餃子,元宵節吃餃子,中秋節吃月餅,春節就更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