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精選《關於端午節的試卷》範文十篇

端午節4.21K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20分)

精選《關於端午節的試卷》範文十篇

1.在對工業企業的生產設備進行普查時,調查對象是 A 所有工業企業 B 每一個工業企業

C 工業企業的所有生產設備 D 工業企業的每臺生產設備

2. 一組數據的均值爲20, 離散係數爲0.4, 則該組數據的標準差爲

A 50 B 8 C 0.02 D 4

3.某連續變量數列,其末組爲“500以上”。又知其鄰組的組中值爲480,則末組的組中值爲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 已知一個數列的各環比增長速度依次爲5%、7%、9%,則最後一期的定基增長速度爲 A.5%×7%×9% B. 105%×107%×109% C.(105%×107%×109%)-1 D.

5.某地區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樣多的人民幣可多購買5%的商品,則物價增(減)變化的百分比爲

A. ?5% B. ?4.76% C. ?33.3% D. 3.85%

6.對不同年份的產品成本配合的直線方程爲 , 迴歸係數b= -1.75表示 A. 時間每增加一個單位,產品成本平均增加1.75個單位 B. 時間每增加一個單位,產品成本平均下降1.75個單位 C. 產品成本每變動一個單位,平均需要1.75年時間

D. 時間每減少一個單位,產品成本平均下降1.75個單位

7.某鄉播種早稻5000畝,其中20%使用改良品種,畝產爲600 公斤,其餘畝產爲500 公斤,則該鄉全部早稻畝產爲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兩個車間工人日加工零件數的均值和標準差如下: 甲車間: =70件, =5.6件 乙車間: =90件, =6.3件 哪個車間日加工零件的離散程度較大:

A甲車間 B. 乙車間 C.兩個車間相同 D. 無法作比較 9. 根據各年的環比增長速度計算年平均增長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環比增長速度連乘然後開方

B 用各年的環比增長速度連加然後除以年數 C 先計算年平均發展速度然後減“1” D 以上三種方法都是錯誤的

10. 如果相關係數r=0,則表明兩個變量之間 A. 相關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關關係 C. 不存在線性相關關係 D.存在非線性相關關係 二. 多選題 (每題2分,共14分) 1. 下列數據中屬於時點數的有

A. 流動資金平均餘額20萬元 B. 儲蓄存款餘額500萬元 C. 商品銷售額80萬元 D. 固定資產300萬元

E. 企業職工人數2000人

2. 在數據的集中趨勢的測量值中,不受極端數值影響的測度值是 A. 均值 B. 衆數 C. 中位數 D. 幾何平均數 E. 調和平均數 3.普查是

A 全面調查 B 非全面調查 C 一次性調查 D 專門調查 E 經常性調查

4.根據分組整理後的數據計算加權均值 A. 受各組變量值和權數兩個因素影響 B. 假定各組數據在各組中均勻分佈

C. 結果不如根據原始數據計算的簡單均值精確 D. 實際數據呈均勻對稱分佈時計算結果比較準確 E. 結果不受極大值和極小值影響

5. 平均差與方差或標準差相比其主要缺點是 A. 沒有充分利用全部數據的信息 B. 易受極端值的影響

C. 數學處理上採用絕對值,不便於計算 D. 在數學性質上不是最優的 E. 計算結果不夠準確

6.指出下列指數中的拉氏指數

7.若變量x與y之間存在完全線性相關,以下結論中正確的有 A.相關係數r=1 B.相關係數|r|=1 C.判定係數r =1 D.估計標準誤差Sy=0 E.估計標準誤差Sy=1

三. 填空題 (每空1分,共10分)

1. 實際中常用的統計調查方法和方式主要有 、 和統計報表等。

2. 採用組距分組時應遵循 原則,爲了解決“不重”的問題,統計分組中習慣上規定 . 3. 四分位差是說明 代表性高低的測度值,異衆比率是衡量 代表性程度的測度值. 4.影響時間數列的因素通常可以分爲 、 循環波動和不規則波動四類。

5.作爲綜合指數變形的加權算術平均數指數的權數是 ;加權調和平均數指數的權數是 。 四. 簡答題 ( 每題8分,共16分)

1. 簡要說明在對兩組數據差異程度進行比較時,能否直接比較兩組數據的標準差.

2.企業有技術工和輔助工兩類職工,而且技術工的平均工資高於輔助工。假設本年與上年相比,各類職工的平均工資水平沒有變化。試問:全廠職工的平均工資是否會發生變化?如果會發生變化,請說明原因。

五. 計算題 (共40分)

其收購價格和收購額資料如下:

,計算過程,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要求: (1) 計算兩種商品的加權價格指數及由於價格變動而增加的銷售額; (2) 計算兩種商品的加權銷售量指數及由於銷售量變動而增加的銷售額. [些出公式,計算過程,指數百分比保留2位小數]

3.(14分)甲、乙兩個生產車間加工相同的零件,甲車間工人日加工零件的均值爲150件,標準差爲13.2件,乙車間工人日加工零件的分佈如下;

(寫出公式、計算過程、結果保留2爲小數) 答案

一、單選題

1 C 2 B 3 A 4 C 5 B 6 B 7 A 8 A 9 C 10 C 二、多選題

1 ABDE 2 BC 3 ACD 4 ABCD 5 CD 6 CE 7 BD 三、填空題

1 普查,抽樣調查

2 不重不漏,上組限不在內 3 中位數,衆數

4 長期趨勢,季節變動

5 基期變量值總量,報告其變量值總量 四、簡答題 1.答題要點:

當對比的兩個事物是同屬性,並且平均水平相同時,可以直接比較兩組數據的標準差。 在兩組數據屬性不同時,或平均水平不等時,需要通過計算離散係數說明其平均數的代表性強弱。

2.答題要點:

有可能發生變化,儘管報告期和基期相比,工資水平均沒有變化,但其人員結構若有變化,也會導致總體工資水平的變動。 五、計算題 1、答題要點:

乙市場的平均價格高於甲市場的主要原因是,乙市場高價格的商品銷售量大,由於銷售量結構不同導致兩市場平均價格不等。 2、答題要點:

3、答題要點:

所以,乙車間日常零件數離散程度小於甲車間。

一、判斷題 (每題1分,共5分)

1.若兩組數據的平均數相等,則標準差大的其平均數代表性就小。( )

2.當數據分佈右偏時,則有:均值

4.在由三個指數構成的總指數(加權指數)體系中,兩個因素指數中的權數必須是相同時期的。( )

5.隨機抽樣調查時產生的偶然的代表性誤差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因此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調查方式。( )

二、單項選擇題 (每題1分,共10分) 1.重點調查中的重點單位是指( )

A.處於較好狀態的單位 B.體現當前工作重點的單位

C.規模較大的單位 D.在所要調查的數量特徵上佔有較大比重的單位

2.根據分組數據計算均值時,利用各組數據的組中值做爲代表值,使用這一代表值的假定條件是( )。

A.各組的權數必須相等 B.各組的組中值必須相等

C.各組數據在各組中均勻分佈 D.各組的組中值都能取整數值

3.已知甲、乙兩班學生統計學考試成績:甲班平均分爲70分,標準差爲7.5分;乙班平均分爲75分,標準差爲7.5分。由此可知兩個班考試成績的離散程度( )

A.甲班較大 B.乙班較大 C.兩班相同 D.無法作比較

4.某鄉播種早稻5000畝,其中20%使用改良品種,畝產爲600公斤,其餘畝產爲500公斤,則該鄉全部早稻平均畝產爲( )

A.520公斤 B.530公斤 C.540公斤 D.550公斤

5.時間序列若無季節變動,則其各月(季)季節指數應爲( ) A.100% B.400% C.120% D.1200%

6.用最小平方法給時間數列配合直線趨勢方程y=a+bt,當b<0時,說明現象的發展趨勢是( )

A. 上升趨勢 B.下降趨勢 C.水平態勢 D.不能確定

7.某地區今年和去年相比商品零售價格提高12%,則用同樣多的貨幣今年比去年少購買( )的商品。

A.10.71% B.21.95% C.12% D.13.64% 8.置信概率表達了區間估計的( )

A.精確性 B.可靠性 C.顯著性 D.規範性

9.H0:μ=μ0,選用Z統計量進行檢驗,接受原假設H0的標準是( )

A.|Z|≥Zα B.|Z|-Zα

10.對居民收入與消費支出的幾組不同樣本數據擬合的直線迴歸方程如下,你認爲哪個迴歸方程可能是正確的?( )

A.y=125-10x B.y=-50+8x C.y=150-20x D.y=-15-6x 三、多項選擇題 (每題2分,共10分) 1.抽樣調查的特點有( )。

A. 抽選調查單位時必須遵循隨機原則

B.抽選出的單位有典型意義 C.抽選出的是重點單位

D.使用部分單位的指標數值去推斷和估計總體的指標數值 E.通常會產生偶然的代表性誤差,但這類誤差事先可以控制或計算

2.某種產品單位成本計劃比上年降低5%,實際降低了4%,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單位成本計劃完成程度爲80%

B. 單位成本計劃完成程度爲101.05%

C.沒完成單位成本計劃 D.完成了單位成本計劃

E.單位成本實際比計劃少降低了1個百分點

3.數據離散程度的測度值中,不受極端數值影響的是( ) A.極差 B.異衆比率 C.四分位差 D.標準差 E.離散係數

4.下列指標屬於時點指標的是( )

A.增加人口數 B.在校學生數 C.利潤額 D.商品庫存額 E.銀行儲蓄存款餘額

5. 兩個變量x與y之間完全線性相關,以下結論中正確的是( ) A.相關係數 |r|=1 B.相關係數 |r|=0 C.估計標準誤差Sy=0 D.估計標準誤差Sy=1 E.判定係數r2=1 F.判定係數r2=0 四、填空題 (每空1分,共10分)

1. 有10個人的年齡資料:10,20,15,20,25,30,15,20,30,25歲。由該資料確定的中位數爲 ,衆數爲 ,極差爲 。

2.平均指標反映總體分佈的 趨勢,標誌變異指標反映總體分佈的 趨勢。

3.某地國民生產總值1988年比1980年增長了1倍,若計劃到2005年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1980年的5倍,則1988年以後的17年間與1988年相比總增長速度應爲 %,年平均增長速度應爲 %。

4. 某地本年與上年相比糧食總產量增長了10%,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增加了7%,則糧食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增長了 %。

5. 相關係數r是說明兩變量之間 的方向和緊密程度的統計指標,其取值範圍是 。 五、簡答題 (5分)

加權算術平均數受哪幾個因素的影響?若報告期與基期相比各組平均數沒變,則總平均數的變動情況可能會怎樣?請說明原因。

六、計算題 (共60分)

1.某茶葉製造商聲稱其生產的一種包裝茶葉平均每包重量不低於150克,已知茶葉包裝重量服從正態分佈,現從一批包裝茶葉中隨機抽取100包,檢驗結果如下:

要求:(1)計算該樣本每包重量的均值和標準差;

(2)以99%的概率估計該批茶葉平均每包重量的置信區間(t0.005(99)≈2.626); (3)在α=0.01的顯著性水平上檢驗該製造商的說法是否可信(t0.01(99)≈2.364); (4)以95%的概率對這批包裝茶葉達到包重150克的比例作出區間估計(Z0.025=1.96); (寫出公式、計算過程,標準差及置信上、下限保留3位小數)(24分)

2.某商業企業商品銷售額1月、2月、3月分別爲216,156,180.4萬元,月初職工人數1月、2月、3月、4月分別爲80,80,76,88人,試計算該企業1月、2月、3月各月平均每人商品銷售額和第一季度平均每月人均銷售額。(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0001萬元/人)

(6分)

3.某地區社會商品零售額資料如下: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零售額(億元) 21.5 22.0 22.5 23.0

2002 24.0

2003 25.0 合計

要求:(1)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線趨勢方程; (2)預測2005年社會商品零售額。

(a,b及零售額均保留三位小數) (14分)

4.某企業生產A、B兩種產品,有如下銷售資料: 產品 名稱 A B 合計

銷售額(萬元) 以2000年爲基期的2000年 2002年 2002年價格指數(%) 50 100

60 130

101.7 105.0

要求:(1) 計算兩種產品價格總指數;

(2)從相對數和絕對數兩方面對產品銷售總額的變動進行因素分析。 (列出公式、計算過程,百分數和金額保留1位小數) (16分) 一、判斷題 (每題1分,共5分) 1.√ 2.× 3.× 4.× 5.×

二、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10分) 1.D 2.C 3.A 4.A 5.A 6.B 7.A 8.B 9.B 10.B 三、多項選擇題 (每題2分,共10分) (每題錯1項扣1分,錯2項及以上扣2分) 四、填空題 (每空1分,共10分)

1. 20,20,20 2. 集中,離散 3. 150,5.54 4. 2.8

5. 線性相關關係,-1≤r≤1(或0≤︱r︱≤1,或[-1,1]) 五、簡答題 (5分)

加權算術平均數受哪幾個因素的影響?若報告期與基期相比各組平均數沒變,則總平均數的變動情況可能會怎樣?請說明原因。

答:加權算術平均數受各組平均數和次數結構(權數)兩因素的影響。若報告期與基期相比各組平均數沒變,則總平均數的變動受次數結構(權數)變動的影響,可能不變、上升、下降。如果各組次數結構不變,則總平均數不變;如果組平均數高的組次數比例上升,組平均數低的組次數比例下降,則總平均數上升;如果組平均數低的組次數比例上升,組平均數高的組次數比例下降,則總平均數下降。

六、計算題 (共60分)

3.某茶葉製造商聲稱其生產的一種包裝茶葉平均每包重量不低於150克,已知茶葉包裝重

要求:(1)計算該樣本每包重量的均值和標準差;

(2)以99%的概率估計該批茶葉平均每包重量的置信區間(t0.005(99)≈2.626);

(3)在α=0.01的顯著性水平上檢驗該製造商的說法是否可信(t0.01(99)≈2.364); (4)以95%的概率對這批包裝茶葉達到包重150克的比例作出區間估計(Z0.025=1.96); (寫出公式、計算過程,標準差及置信上、下限保留3位小數)(24分)

答:(1)表中:組中值x(1分),∑xf=15030(2分),∑(x- )2f=76.0(2分)

(3分) (2)

(4分)

(3) 已知μ0=150 設H0: μ≥150 H1: μ<150 (1分)

α=0.01 左檢驗臨界值爲負 -t0.01(99)=-2.364

∵t=3.425>-t0.01=-2.364 t 值落入接受域,∴在α=0.05的水平上接受H0,即可以認爲該製造商的說法可信,該批產品平均每包重量不低於150克。 (4分) (4)已知: (1分) (3分)

∴ 0.6102≤p≤0.7898 (1分)

4.某商業企業商品銷售額1月、2月、3月分別爲216,156,180.4萬元,月初職工人數1月、2月、3月、4月分別爲80,80,76,88人,試計算該企業1月、2月、3月各月平均每人商品銷售額和第一季度平均每月人均銷售額。(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0001萬元/人)(6分)

答:1月平均每人銷售額=216/[(80+80)/2]=2.70萬元/人 (1分) 2月平均每人銷售額=156/[(80+78)/2]=2.0萬元/人 (1分) 3月平均每人銷售額=180.4/[(76+88)/2]=2.20萬元/人 (1分) 第一季度平均每月人均銷售額

=[(216+156+180.4)/3]/[(80/2+80+76+88/2)/3] =552.4/240=184.13/80=2.3017萬元/人 (3分) 3.某地區社會商品零售額資料如下: 年份 零售額(億元)y t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合計

21.5 22.0 22.5 23.0 24.0 25.0 138.0

1 2 3 4 5 6 21

t2 1 4 9 16 25 36 91

ty 21.5 44 67.5 92 120 150 495

t -5 -3 -1 1 3 5 0

t2 25 9 1 1 9 25 70

ty -107.5 -66 -22.5 23 72 125 24

要求:(1)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線趨勢方程; (2)預測2005年社會商品零售額。(a,b及零售額均保留三位小數,14分) 答:非簡捷法: (1)Σy=138 (1分), Σt=21 (1分),

Σt2=91 (2分), Σty=495 (2分)

b=(nΣty-ΣtΣy)/[nΣt2-(Σt)2]=(6×495-21×138)/[6×91-(21)2] =72/105=0.686 (3分)

a=Σy/n-bΣt/n=138/6-0.686×21/6=23-0.686×3.5=20.599 (2分) =a+bt=20.599+0.686t (1分)

(2)2005年t=8 2005=20.599+0.686×8=26.087(億元) (2分)

簡捷法:(1)Σy=138 (1分), Σt=0 (2分,包括t=-5,-3,-1,1,3,5),

Σt2=70 (2分), Σty=24 (2分)

b=Σty/Σt2=24/70=0.343 (2分) a=Σy/n=138/6=23 (2分) =23+0.343t (1分)

(2)2005年 t=9 2005=23+0.343×9=26.087(億元) (2分) 4.某企業生產A、B兩種產品,有如下銷售資料: 產品 名稱 A B 合計

銷售額(萬元) 2000年 p0q0 50 100 150

以2000年爲基期的2002 年價格指數(%)

p1q1/Kp =p0q1 59.0 123.8 182.8

2002年 Kp=p1/p0 p1q1 60 130 190

101.7 105.0

要求:(1) 計算兩種產品價格總指數;

(2)從相對數和絕對數兩方面對產品銷售總額的變動進行因素分析。 (列出公式、計算過程,百分數和金額保留1位小數) (16分) 答:(1)Σ(p1q1/ Kp)=182.8 (2分)

Σp1q1/Σ(p1q1/ Kp)=190/182.8=103.9% (2分) (2)分析產品銷售總額變動:

Σp1q1/Σp0q0=190/150=126.7% Σp1q1-Σp0q0=190-150=40(萬元) (4分) 分析價格變動的影響:

[Σp1q1/Σ(p1q1/ Kp)=103.9% 此式與前述有重複不單給分] Σp1q1-Σ(p1q1/ Kp)=190-182.8=7.2(萬元) (2分) 分析銷售量變動的影響:

Σ(p1q1/ Kp)/Σp0q0=182.8/150=121.9%

Σ(p1q1/ Kp)-Σp0q0=182.8-150=32.8(萬元) (4分) 三個指數的關係:126.7%=103.9%×121.9% 三個差額的關係:40=7.2+32.8

說明:由於價格變動使銷售總額2002年比2000年增長了3.9%,增加7.2萬元;由於銷售量變動使銷售總額增長21.9%,增加32.8萬元;兩因素共同影響使銷售總額增長26.7%,增加40萬元。 (2分)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20分)

1.在對工業企業的生產設備進行普查時,調查對象是 A 所有工業企業 B 每一個工業企業

C 工業企業的所有生產設備 D 工業企業的每臺生產設備

2. 一組數據的均值爲20, 離散係數爲0.4, 則該組數據的標準差爲

A 50 B 8 C 0.02 D 4

3.某連續變量數列,其末組爲“500以上”。又知其鄰組的組中值爲480,則末組的'組中值爲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 已知一個數列的各環比增長速度依次爲5%、7%、9%,則最後一期的定基增長速度爲 A.5%×7%×9% B. 105%×107%×109% C.(105%×107%×109%)-1 D.

5.某地區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樣多的人民幣可多購買5%的商品,則物價增(減)變化的百分比爲

A. ?5% B. ?4.76% C. ?33.3% D. 3.85%

6.對不同年份的產品成本配合的直線方程爲 , 迴歸係數b= -1.75表示 A. 時間每增加一個單位,產品成本平均增加1.75個單位 B. 時間每增加一個單位,產品成本平均下降1.75個單位 C. 產品成本每變動一個單位,平均需要1.75年時間

D. 時間每減少一個單位,產品成本平均下降1.75個單位

7.某鄉播種早稻5000畝,其中20%使用改良品種,畝產爲600 公斤,其餘畝產爲500 公斤,則該鄉全部早稻畝產爲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兩個車間工人日加工零件數的均值和標準差如下: 甲車間: =70件, =5.6件 乙車間: =90件, =6.3件 哪個車間日加工零件的離散程度較大:

A甲車間 B. 乙車間 C.兩個車間相同 D. 無法作比較 9. 根據各年的環比增長速度計算年平均增長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環比增長速度連乘然後開方

B 用各年的環比增長速度連加然後除以年數 C 先計算年平均發展速度然後減“1” D 以上三種方法都是錯誤的

10. 如果相關係數r=0,則表明兩個變量之間 A. 相關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關關係 C. 不存在線性相關關係 D.存在非線性相關關係 二. 多選題 (每題2分,共14分) 1. 下列數據中屬於時點數的有

A. 流動資金平均餘額20萬元 B. 儲蓄存款餘額500萬元 C. 商品銷售額80萬元 D. 固定資產300萬元

E. 企業職工人數2000人

2. 在數據的集中趨勢的測量值中,不受極端數值影響的測度值是 A. 均值 B. 衆數 C. 中位數 D. 幾何平均數 E. 調和平均數 3.普查是

A 全面調查 B 非全面調查 C 一次性調查 D 專門調查 E 經常性調查

4.根據分組整理後的數據計算加權均值 A. 受各組變量值和權數兩個因素影響 B. 假定各組數據在各組中均勻分佈

C. 結果不如根據原始數據計算的簡單均值精確 D. 實際數據呈均勻對稱分佈時計算結果比較準確 E. 結果不受極大值和極小值影響

5. 平均差與方差或標準差相比其主要缺點是 A. 沒有充分利用全部數據的信息 B. 易受極端值的影響

C. 數學處理上採用絕對值,不便於計算 D. 在數學性質上不是最優的 E. 計算結果不夠準確

6.指出下列指數中的拉氏指數

7.若變量x與y之間存在完全線性相關,以下結論中正確的有 A.相關係數r=1 B.相關係數|r|=1 C.判定係數r =1 D.估計標準誤差Sy=0 E.估計標準誤差Sy=1

三. 填空題 (每空1分,共10分)

1. 實際中常用的統計調查方法和方式主要有 、 和統計報表等。

2. 採用組距分組時應遵循 原則,爲了解決“不重”的問題,統計分組中習慣上規定 . 3. 四分位差是說明 代表性高低的測度值,異衆比率是衡量 代表性程度的測度值. 4.影響時間數列的因素通常可以分爲 、 循環波動和不規則波動四類。

5.作爲綜合指數變形的加權算術平均數指數的權數是 ;加權調和平均數指數的權數是 。 四. 簡答題 ( 每題8分,共16分)

1. 簡要說明在對兩組數據差異程度進行比較時,能否直接比較兩組數據的標準差.

2.企業有技術工和輔助工兩類職工,而且技術工的平均工資高於輔助工。假設本年與上年相比,各類職工的平均工資水平沒有變化。試問:全廠職工的平均工資是否會發生變化?如果會發生變化,請說明原因。

五. 計算題 (共40分)

其收購價格和收購額資料如下:

,計算過程,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要求: (1) 計算兩種商品的加權價格指數及由於價格變動而增加的銷售額; (2) 計算兩種商品的加權銷售量指數及由於銷售量變動而增加的銷售額. [些出公式,計算過程,指數百分比保留2位小數]

3.(14分)甲、乙兩個生產車間加工相同的零件,甲車間工人日加工零件的均值爲150件,標準差爲13.2件,乙車間工人日加工零件的分佈如下;

(寫出公式、計算過程、結果保留2爲小數) 答案

一、單選題

1 C 2 B 3 A 4 C 5 B 6 B 7 A 8 A 9 C 10 C 二、多選題

1 ABDE 2 BC 3 ACD 4 ABCD 5 CD 6 CE 7 BD 三、填空題

1 普查,抽樣調查

2 不重不漏,上組限不在內 3 中位數,衆數

4 長期趨勢,季節變動

5 基期變量值總量,報告其變量值總量 四、簡答題 1.答題要點:

當對比的兩個事物是同屬性,並且平均水平相同時,可以直接比較兩組數據的標準差。 在兩組數據屬性不同時,或平均水平不等時,需要通過計算離散係數說明其平均數的代表性強弱。

2.答題要點:

有可能發生變化,儘管報告期和基期相比,工資水平均沒有變化,但其人員結構若有變化,也會導致總體工資水平的變動。 五、計算題 1、答題要點:

乙市場的平均價格高於甲市場的主要原因是,乙市場高價格的商品銷售量大,由於銷售量結構不同導致兩市場平均價格不等。 2、答題要點:

3、答題要點:

所以,乙車間日常零件數離散程度小於甲車間。

一、判斷題 (每題1分,共5分)

1.若兩組數據的平均數相等,則標準差大的其平均數代表性就小。( )

2.當數據分佈右偏時,則有:均值

4.在由三個指數構成的總指數(加權指數)體系中,兩個因素指數中的權數必須是相同時期的。( )

5.隨機抽樣調查時產生的偶然的代表性誤差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因此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調查方式。( )

二、單項選擇題 (每題1分,共10分) 1.重點調查中的重點單位是指( )

A.處於較好狀態的單位 B.體現當前工作重點的單位

C.規模較大的單位 D.在所要調查的數量特徵上佔有較大比重的單位

2.根據分組數據計算均值時,利用各組數據的組中值做爲代表值,使用這一代表值的假定條件是( )。

A.各組的權數必須相等 B.各組的組中值必須相等

C.各組數據在各組中均勻分佈 D.各組的組中值都能取整數值

3.已知甲、乙兩班學生統計學考試成績:甲班平均分爲70分,標準差爲7.5分;乙班平均分爲75分,標準差爲7.5分。由此可知兩個班考試成績的離散程度( )

A.甲班較大 B.乙班較大 C.兩班相同 D.無法作比較

4.某鄉播種早稻5000畝,其中20%使用改良品種,畝產爲600公斤,其餘畝產爲500公斤,則該鄉全部早稻平均畝產爲( )

A.520公斤 B.530公斤 C.540公斤 D.550公斤

5.時間序列若無季節變動,則其各月(季)季節指數應爲( ) A.100% B.400% C.120% D.1200%

6.用最小平方法給時間數列配合直線趨勢方程y=a+bt,當b<0時,說明現象的發展趨勢是( )

A. 上升趨勢 B.下降趨勢 C.水平態勢 D.不能確定

7.某地區今年和去年相比商品零售價格提高12%,則用同樣多的貨幣今年比去年少購買( )的商品。

A.10.71% B.21.95% C.12% D.13.64% 8.置信概率表達了區間估計的( )

A.精確性 B.可靠性 C.顯著性 D.規範性

9.H0:μ=μ0,選用Z統計量進行檢驗,接受原假設H0的標準是( )

A.|Z|≥Zα B.|Z|-Zα

10.對居民收入與消費支出的幾組不同樣本數據擬合的直線迴歸方程如下,你認爲哪個迴歸方程可能是正確的?( )

A.y=125-10x B.y=-50+8x C.y=150-20x D.y=-15-6x 三、多項選擇題 (每題2分,共10分) 1.抽樣調查的特點有( )。

A. 抽選調查單位時必須遵循隨機原則

B.抽選出的單位有典型意義 C.抽選出的是重點單位

D.使用部分單位的指標數值去推斷和估計總體的指標數值 E.通常會產生偶然的代表性誤差,但這類誤差事先可以控制或計算

2.某種產品單位成本計劃比上年降低5%,實際降低了4%,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單位成本計劃完成程度爲80%

B. 單位成本計劃完成程度爲101.05%

C.沒完成單位成本計劃 D.完成了單位成本計劃

E.單位成本實際比計劃少降低了1個百分點

3.數據離散程度的測度值中,不受極端數值影響的是( ) A.極差 B.異衆比率 C.四分位差 D.標準差 E.離散係數

4.下列指標屬於時點指標的是( )

A.增加人口數 B.在校學生數 C.利潤額 D.商品庫存額 E.銀行儲蓄存款餘額

5. 兩個變量x與y之間完全線性相關,以下結論中正確的是( ) A.相關係數 |r|=1 B.相關係數 |r|=0 C.估計標準誤差Sy=0 D.估計標準誤差Sy=1 E.判定係數r2=1 F.判定係數r2=0 四、填空題 (每空1分,共10分)

1. 有10個人的年齡資料:10,20,15,20,25,30,15,20,30,25歲。由該資料確定的中位數爲 ,衆數爲 ,極差爲 。

2.平均指標反映總體分佈的 趨勢,標誌變異指標反映總體分佈的 趨勢。

3.某地國民生產總值1988年比1980年增長了1倍,若計劃到2005年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1980年的5倍,則1988年以後的17年間與1988年相比總增長速度應爲 %,年平均增長速度應爲 %。

4. 某地本年與上年相比糧食總產量增長了10%,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增加了7%,則糧食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增長了 %。

5. 相關係數r是說明兩變量之間 的方向和緊密程度的統計指標,其取值範圍是 。 五、簡答題 (5分)

加權算術平均數受哪幾個因素的影響?若報告期與基期相比各組平均數沒變,則總平均數的變動情況可能會怎樣?請說明原因。

六、計算題 (共60分)

1.某茶葉製造商聲稱其生產的一種包裝茶葉平均每包重量不低於150克,已知茶葉包裝重量服從正態分佈,現從一批包裝茶葉中隨機抽取100包,檢驗結果如下:

要求:(1)計算該樣本每包重量的均值和標準差;

(2)以99%的概率估計該批茶葉平均每包重量的置信區間(t0.005(99)≈2.626); (3)在α=0.01的顯著性水平上檢驗該製造商的說法是否可信(t0.01(99)≈2.364); (4)以95%的概率對這批包裝茶葉達到包重150克的比例作出區間估計(Z0.025=1.96); (寫出公式、計算過程,標準差及置信上、下限保留3位小數)(24分)

2.某商業企業商品銷售額1月、2月、3月分別爲216,156,180.4萬元,月初職工人數1月、2月、3月、4月分別爲80,80,76,88人,試計算該企業1月、2月、3月各月平均每人商品銷售額和第一季度平均每月人均銷售額。(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0001萬元/人)

(6分)

3.某地區社會商品零售額資料如下: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零售額(億元) 21.5 22.0 22.5 23.0

2002 24.0

2003 25.0 合計

要求:(1)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線趨勢方程; (2)預測2005年社會商品零售額。

(a,b及零售額均保留三位小數) (14分)

4.某企業生產A、B兩種產品,有如下銷售資料: 產品 名稱 A B 合計

銷售額(萬元) 以2000年爲基期的2000年 2002年 2002年價格指數(%) 50 100

60 130

101.7 105.0

要求:(1) 計算兩種產品價格總指數;

(2)從相對數和絕對數兩方面對產品銷售總額的變動進行因素分析。 (列出公式、計算過程,百分數和金額保留1位小數) (16分) 一、判斷題 (每題1分,共5分) 1.√ 2.× 3.× 4.× 5.×

二、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10分) 1.D 2.C 3.A 4.A 5.A 6.B 7.A 8.B 9.B 10.B 三、多項選擇題 (每題2分,共10分) (每題錯1項扣1分,錯2項及以上扣2分) 四、填空題 (每空1分,共10分)

1. 20,20,20 2. 集中,離散 3. 150,5.54 4. 2.8

5. 線性相關關係,-1≤r≤1(或0≤︱r︱≤1,或[-1,1]) 五、簡答題 (5分)

加權算術平均數受哪幾個因素的影響?若報告期與基期相比各組平均數沒變,則總平均數的變動情況可能會怎樣?請說明原因。

答:加權算術平均數受各組平均數和次數結構(權數)兩因素的影響。若報告期與基期相比各組平均數沒變,則總平均數的變動受次數結構(權數)變動的影響,可能不變、上升、下降。如果各組次數結構不變,則總平均數不變;如果組平均數高的組次數比例上升,組平均數低的組次數比例下降,則總平均數上升;如果組平均數低的組次數比例上升,組平均數高的組次數比例下降,則總平均數下降。

六、計算題 (共60分)

3.某茶葉製造商聲稱其生產的一種包裝茶葉平均每包重量不低於150克,已知茶葉包裝重

要求:(1)計算該樣本每包重量的均值和標準差;

(2)以99%的概率估計該批茶葉平均每包重量的置信區間(t0.005(99)≈2.626);

(3)在α=0.01的顯著性水平上檢驗該製造商的說法是否可信(t0.01(99)≈2.364); (4)以95%的概率對這批包裝茶葉達到包重150克的比例作出區間估計(Z0.025=1.96); (寫出公式、計算過程,標準差及置信上、下限保留3位小數)(24分)

答:(1)表中:組中值x(1分),∑xf=15030(2分),∑(x- )2f=76.0(2分)

(3分) (2)

(4分)

(3) 已知μ0=150 設H0: μ≥150 H1: μ<150 (1分)

α=0.01 左檢驗臨界值爲負 -t0.01(99)=-2.364

∵t=3.425>-t0.01=-2.364 t 值落入接受域,∴在α=0.05的水平上接受H0,即可以認爲該製造商的說法可信,該批產品平均每包重量不低於150克。 (4分) (4)已知: (1分) (3分)

∴ 0.6102≤p≤0.7898 (1分)

4.某商業企業商品銷售額1月、2月、3月分別爲216,156,180.4萬元,月初職工人數1月、2月、3月、4月分別爲80,80,76,88人,試計算該企業1月、2月、3月各月平均每人商品銷售額和第一季度平均每月人均銷售額。(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0001萬元/人)(6分)

答:1月平均每人銷售額=216/[(80+80)/2]=2.70萬元/人 (1分) 2月平均每人銷售額=156/[(80+78)/2]=2.0萬元/人 (1分) 3月平均每人銷售額=180.4/[(76+88)/2]=2.20萬元/人 (1分) 第一季度平均每月人均銷售額

=[(216+156+180.4)/3]/[(80/2+80+76+88/2)/3] =552.4/240=184.13/80=2.3017萬元/人 (3分) 3.某地區社會商品零售額資料如下: 年份 零售額(億元)y t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合計

21.5 22.0 22.5 23.0 24.0 25.0 138.0

1 2 3 4 5 6 21

t2 1 4 9 16 25 36 91

ty 21.5 44 67.5 92 120 150 495

t -5 -3 -1 1 3 5 0

t2 25 9 1 1 9 25 70

ty -107.5 -66 -22.5 23 72 125 24

要求:(1)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線趨勢方程; (2)預測2005年社會商品零售額。(a,b及零售額均保留三位小數,14分) 答:非簡捷法: (1)Σy=138 (1分), Σt=21 (1分),

Σt2=91 (2分), Σty=495 (2分)

b=(nΣty-ΣtΣy)/[nΣt2-(Σt)2]=(6×495-21×138)/[6×91-(21)2] =72/105=0.686 (3分)

a=Σy/n-bΣt/n=138/6-0.686×21/6=23-0.686×3.5=20.599 (2分) =a+bt=20.599+0.686t (1分)

(2)2005年t=8 2005=20.599+0.686×8=26.087(億元) (2分)

簡捷法:(1)Σy=138 (1分), Σt=0 (2分,包括t=-5,-3,-1,1,3,5),

Σt2=70 (2分), Σty=24 (2分)

b=Σty/Σt2=24/70=0.343 (2分) a=Σy/n=138/6=23 (2分) =23+0.343t (1分)

(2)2005年 t=9 2005=23+0.343×9=26.087(億元) (2分) 4.某企業生產A、B兩種產品,有如下銷售資料: 產品 名稱 A B 合計

銷售額(萬元) 2000年 p0q0 50 100 150

以2000年爲基期的2002 年價格指數(%)

p1q1/Kp =p0q1 59.0 123.8 182.8

2002年 Kp=p1/p0 p1q1 60 130 190

101.7 105.0

要求:(1) 計算兩種產品價格總指數;

(2)從相對數和絕對數兩方面對產品銷售總額的變動進行因素分析。 (列出公式、計算過程,百分數和金額保留1位小數) (16分) 答:(1)Σ(p1q1/ Kp)=182.8 (2分)

Σp1q1/Σ(p1q1/ Kp)=190/182.8=103.9% (2分) (2)分析產品銷售總額變動:

Σp1q1/Σp0q0=190/150=126.7% Σp1q1-Σp0q0=190-150=40(萬元) (4分) 分析價格變動的影響:

[Σp1q1/Σ(p1q1/ Kp)=103.9% 此式與前述有重複不單給分] Σp1q1-Σ(p1q1/ Kp)=190-182.8=7.2(萬元) (2分) 分析銷售量變動的影響:

Σ(p1q1/ Kp)/Σp0q0=182.8/150=121.9%

Σ(p1q1/ Kp)-Σp0q0=182.8-150=32.8(萬元) (4分) 三個指數的關係:126.7%=103.9%×121.9% 三個差額的關係:40=7.2+32.8

說明:由於價格變動使銷售總額2002年比2000年增長了3.9%,增加7.2萬元;由於銷售量變動使銷售總額增長21.9%,增加32.8萬元;兩因素共同影響使銷售總額增長26.7%,增加40萬元。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