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有哪些美麗傳說

端午節2.03W

導語:隨着端午節的臨近,我們對端午節的記憶越發的清晰了。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一些關於端午節的傳說,這些傳說是不是打動了你?端午節有哪些美麗傳說?小編爲您講述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故事。

端午節有哪些美麗傳說

端午節有哪些美麗傳說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

端午節

一、愛國詩人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五月五日,屈原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二、濤神伍子胥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龍的節日說、惡日說、夏至說等。如果從時間和史籍上考證,則首推紀念伍子胥說。

伍子胥,名員,春秋時期楚國人。根據歷朝官修地方誌書記載,其出生地位於現在的湖北省谷城縣冷集鎮常家營村,也有湖北監利縣之說。

伍子胥的先祖伍舉是楚國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師。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親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殺,而避難逃奔吳國。後結識吳公子光,並幫助公子光奪得王位,是爲吳王闔閭。伍子胥忠心耿耿幫助吳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吳國國力達到了鼎盛之勢。吳王闔閭去世後,他繼續輔佐夫差即位,幫助吳國打敗越國。伍子胥分析吳越兩國由於自然條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張一定要滅掉越國。但是吳王夫差自矜功伐,聽信伯??讒言,允許越國保全下來,並將伍子胥賜死。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後三年,吳國被越所滅,夫差掩面自殺,吳國百姓更加懷念國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來江浙一帶相傳伍子胥死後忠魂不滅化爲濤神,端午節即爲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

三、孝女曹娥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大都對第七十一回楊修解讀曹娥碑的故事印象深刻,這個故事也使得不少人注意到了曹娥的故事。這故事也與端午有關。

根據這一傳說,曹娥是會稽上虞樑湖曹家堡人,從小沒了母親,父女相依爲命,她是一個十分聽話懂事的孩子,敬老愛幼,勤勞淳樸,小小年紀就學會了當家,深得鄰里的喜愛。父親曹盱是一位巫師,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在迎潮神的活動中,不幸落入水中。這天風急浪高,滔滔江水一下把他吞沒了。曹娥得知消息後,趕到江邊,哭着呼喊自己的父親。她一邊號哭,一邊尋找父親的屍體,整整找了七天,後投江而死,五天後揹着父親的屍體浮出水面。這一年,曹娥只有14歲。

曹娥的孝心感動了上天,更感動了四周的鄉親,他們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父的江邊造了廟,塑了她的像,尊她爲“孝女娘娘”,還把漁村叫做曹娥村,把這條江改名曹娥江。據說波濤洶涌的江水在流經曹娥廟時總是平靜的。當地百姓認爲,那是因爲江水自覺愧對孝女曹娥。

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將端午節視作懷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四、忠臣介子推

說起介子推,人們大都將其與寒食節聯繫在一起。不過有說法認爲,端午吃糉子的習俗原本與紀念介子推有關。

據說,介子推是晉文公重耳的大臣。晉文公重耳曾經流亡在外十九年,介子推曾偷偷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給重耳吃。後來重耳回國稱君,封賞所有隨他流亡的王公大臣,惟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便做《龍蛇之歌》以感悟晉文公,然後就揹着老母親跑到綿山隱居起來。《龍蛇之歌》的意思爲“有一條矯健強壯的龍,遭到了上天的譴怒,卷角棄甲,遁跡於下土。志願不能實現,蛇也和他同伍,龍蛇一齊行走,在草野中仍有分別。龍等到了昇天之日,安居於他的龍庭,唯有蛇依然蹉跎失意,沉滯在灰色的泥土。擡頭望着天空滿懷怨恨,纏繞於心的是無限悲苦。並非樂於與龍爲伍,憂心如焚是因爲他沒有絲毫的關心和眷顧。”重耳讀此文後,悔之莫及,親自到綿山尋訪,但介子推拒不出山。重耳無奈下令放火燒山,想以此逼他出來。誰知火燒了三日,介子推竟抱着大樹和母親被活活燒死。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五月初五不得生火。

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爲“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糉子爲寒食的一種,五月初五端午食糉子就作爲一種傳統民俗慢慢流傳了下來。

標籤:端午節 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