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5篇

端午節4.51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作文15篇

端午節作文1

曾經,有一位叫屈原的詩人。他身爲一個楚國人,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國被秦國攻破,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附近楚國百姓得知,紛紛前來憑弔屈原大夫的死,漁夫划起漁舟來打撈屈原大夫的真身。

一個漁民把糯米制成的飯糰拋向水中,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據說糯米可以粘住魚的嘴,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划龍舟分遊江、招魂、競渡、回舟四個程序,有一整套的鑼鼓和唱腔,其中競渡雖然熱烈,但招魂最爲感人。端午節這天,屈原故里人們主要的活動就是看龍舟,吃完早飯,便身着節日盛裝,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往西陵峽“屈原沱”彙集,傾城出動,爭看競渡。端午陽的屈原沱兩岸,人山人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江上七條龍舟飛渡,岸邊數萬名羣衆觀戰。場面之壯觀,氣氛之熱烈,令人驚歎。

每當這時,我不禁在心裏默唸起屈原大夫的絕作:

《懷沙》:懷沙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

?兮杳杳,孔靜幽默。

端午節作文2

端午節吃糉子,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我們一家人圍在一個方桌前等待着即將出爐的糉子。

今年端午節,我們只包了一個豆沙味糉子,誰吃掉就代表那個人會十分幸福,好運不斷。

終於,糉子出爐了,我先搶了一個黃色線的,也是唯一的一個,其他都是白線的,早在下鍋之前我就把豆沙味的白線換成了黃線,心想着:今年總算能吃到了。

打開糉葉,我大口大口吃着,可直到要吃完了也沒有一點豆沙餡,我火冒三丈,跑到廚房,對媽媽小聲而又憤怒的吼道:“我上午換線的糉子怎麼不是豆沙味的。”“啊!你是說黃色的那個嗎?我還沒下鍋呢,再等等。”而客廳這邊的一盤糉子已經吃完,無一個人吃到豆沙味。

緊接着,媽媽端來第2盤,黃線糉子在底下,我就先吃了個白線的,媽媽往下一撈,撈到了黃線的,也沒在意,就吃了,到最後,我雖然知道結果,但還是忍不住問:“什麼味?”她看了我一眼,吞吞吐吐地說:“豆……豆沙,抱……抱歉,我……我也沒想到。”“我再也不理你了!”

公佈結果,奶奶說:“兒媳勝!”“不,不,是女兒拿給我的,應該是她贏了。”什麼?媽媽,你竟然……謝謝!媽媽對我笑了。

媽媽,你是我最愛的人了,這個調包的糉子是我們之間的小祕密。

端午節作文3

光陰似箭,轉眼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五月初五,每年端午節的前三天,人們就忙着包糉子,掛艾草,賽龍舟等,到處都是熱鬧的場景。我媽媽會包好多香甜的糉子,走親訪友送祝福。可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沉浸在恐慌中,你能體會到這種絕望嗎?

今天上午,老師在網課上給我們線上開了班會,主題是“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從中我瞭解到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吃糉子與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自古傳承,至今不輟。2009年9月,端午節被列入《人類生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爲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班會上,老師和我們交流端午節的由來,我和同學們朗誦端午詩詞,而且每個同學都做了一份兒端午節的手抄報,雖然在上網課,可同學們都非常認真的把班會開完,因爲我們就要畢業了,就要分開了,所以我們格外珍惜最後相聚的日子。同學們是那麼的高興,雖然是網課但也能近距離感受同學們參與的熱情。

因新冠肺炎病毒再次出現,我們畢業班的集體照都拍不成了,真遺憾了。在六月份,我們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學校,見到了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在學校僅僅上了不到三週的課,就被可惡新冠病毒再次來襲,我們不得又在家學習,新冠病毒打亂了所有的生活節奏。每年的端午節,本來應該一家人包着各種餡的糉子,吃着飄有葦葉香甜的糉子,其樂融融的過端午節,今年呢,由於疫情,我們一家人沒有出門,媽媽也因做了手術沒有包糉子。所以今年我沒有往年幫媽媽包糉子開心的場景。熱鬧的端午節因此沉寂而冷清,不斷確診的人數,讓人觸目驚心,這讓多少家庭不能一起過端午節啊?

今天的端午節讓我有了更深的認識,也領會到了疫情給我們帶來的各種不便,我相信今年的端午節大家一定不會忘記,我盼望疫情早點兒過去,我希望明年還我們一個祥和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4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了,街上的小販們開始賣糉葉,紅棗和江米。老人們經常用五種不同顏色的繩子擰在一起,給小孩子們帶在手腕上,表示吉祥。每到端午節,媽媽就帶我去霸王河山上面用河水洗臉,也是爲了吉祥

記的有一次,姥姥讓我幫她們包棕子,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火速跑到廚房。只見姥姥把棕葉弄成陀圓形的,把江米放進去,放幾顆紅棗,再把棕葉包緊了,拿馬蓮往上一系,就包好了。我覺的也不難,於是,也就裝模做樣的包了起來。看花容易,鏽花難。我剛把江米放進去,下面就漏了出來。我把這裏的洞補住,那個洞就漏開了。我有點兒灰心,但是媽媽和爸爸可不這麼認爲。對我說:“加油,無論幹什麼事情都不能灰心,那樣你就永遠都不會成功的!”結果,我包出來都是大的。晚上,爸爸挑了一個最大的糉子給爺爺吃,爺爺剝開一層又一層,最後,那小小的糉子向大家展現出來。因爲我包的糉子老漏米,所以用了好多的糉葉才包好的。

瞧!我鬧了一個大笑話!端午節可真有趣呀!

端午節作文5

週末媽媽帶我去超市,我發現超市很多地方掛滿了各種各樣的棕子。我問媽媽這是什麼啊?媽媽說:“端午節要到了,所以有好多的棕子。“我問媽媽什麼是端午節。媽媽告訴我說:”端午節是這樣來的:幾千年前,有一位名爲屈原的愛國詩人。他自己的國家被敵國打得奄奄一息。爲了喚醒大家,他抱着一塊石頭,自投汨羅江而死。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我明白了端午節的來歷。媽媽說完給我買了個荷包,紅紅的、香香的棕子,上面還寫了一個字;龍。我把它掛着脖子上,可好看了!

端午節作文6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爲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爲什麼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醜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後自投於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後,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每年一到這天,我一大早就能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於是就會急不可待地坐到餐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爲什麼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後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爲祖國做貢獻的人。

端午節作文7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它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它是怎麼來的呢?通過查資料,我瞭解到:原來,端午是爲了紀念屈原一樣的愛國人士的,而且,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包糉子、賽龍舟、做香囊等。我喜歡吃糉子,這次也不例外,我和媽媽一起包糉子。

我們準備了許多材料:有糉葉、糯米、紅棗和鹹肉等。

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把糯米浸泡在水裏,再把糉葉和紅棗放入水中清洗一下,將棗核去掉;然後,把浸泡好的糯米放入鋪平的糉葉裏,包成三角狀,不封口;接着,將處理好的紅棗放進去,又在上面撒了一層糯米,封上口;最後,在糉子外面繫上腰帶。我也跟着做。很快,一個一個口味不一的小糉子做好了,它們排成一排,可愛得很!媽媽把它們放入鍋裏,用中火蒸。我開啓了等待之旅。

不大一會兒,美味的糉子就要出鍋了。那香噴噴的氣味勾引我來到了鍋前,打開鍋蓋,抓起一個糉子:“哎呀!呼呼!好燙!”我慌忙扔掉糉子,把伸出去的手又抽了回來。媽媽轉個頭來提醒我:“小心點兒,你這個小貪吃鬼!別添亂了,還是讓我來吧!”說完,媽媽拿來筷子,把糉子一個一個夾到盤子裏,端到桌上。這些三角形的糉子,像一座座小山,堆在盤子裏,真好看!我耐心等了一會兒,等糉子不燙了,拿起一個糉子,解開它的帶子,脫掉它的綠衣服,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一旁的爸爸見我吃得這麼香,笑了,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像屈原一樣的愛國人士,我們可不能忘記他們。”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爸爸說得對,絕對不能忘記這些爲國付出的人。

這次的端午節,我覺得自己又長大了一歲:作爲中國人,我定要向屈原他們學習,做一個熱愛祖國的好男兒!

端午節作文8

在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中秋節、元宵節、重陽節……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令人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這一天的早晨,我和媽媽去採艾蒿掛到門上,我對媽媽說:“媽媽,爲什麼要把艾蒿掛在門上,這樣有什麼用呢?”媽媽回答道:“這樣可以驅邪,每到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掛上這艾蒿。”

到了中午的時候,我和媽媽一起包糉子。媽媽從冰箱裏把紅豆、花生、糯米和糉葉都拿了出來,然後媽媽把所有材料都放進水裏用清水泡上一會兒,等到紅豆、花生更飽滿了,糯米更白了,糉葉更綠了就開始包糉子。我首先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形,接着用勺子小心翼翼地舀了一勺糯米放進剛卷好的漏斗形糉葉裏,用糉葉在上面封口之後,再用繩子把糉子層層纏繞起來,終於,我包好了第一個糉子,我非常得意。等我包第二個糉子時,糉子就開始不聽話起來,我捏住左邊,右邊就開了;我捏住右邊,左邊又開了;我捏住中間,兩邊都開了。這時我恨不得自己一下子變成章魚,把逃跑的米粒都抓回來。媽媽走過來幫我把糉子包好了。就這樣,我和媽媽一起合作,包了很多糉子。

媽媽把糉子放進鍋裏,開始煮了起來,調皮的我一直在那兒跳來跳去,口水都快流下三千尺了,不一會兒,糉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端上餐桌吃了起來,糯米既香甜又柔軟,讓我流連忘返。

端午節不僅僅讓我吃到了美味的糉子,還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更多的是讓我感受到了媽媽對我滿滿的愛。

端午節作文9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因爲古代楚國被滅掉後,楚國大詩人屈原因爲國家被滅,在該日抱石跳淚羅江自盡。統治者爲樹立忠君愛國標誌,將端午節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所以纔會有端午節,端午節通常有插艾葉,賽龍舟,佩香囊,吃糉子的習俗。我在每個端午節,都會插艾葉,佩香囊,吃糉子,但我唯獨沒有看過賽龍舟,在這個端午節,我去看了賽龍舟。

到了那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龍舟招景的河面,首先聽到的是鑼鼓喧天的鑼鼓聲,其次聞到的是得飄十里的龍船餅的味道,真是讓人心清氣爽啊!一條條來回遊動的龍船彷彿就是天上的天龍在現,現江就是一條天上的銀河分支,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天上的事銀河上,龍船就是一條條飛龍,令人應接不暇。我還發現了劃龍船的人沒有一個是穿着鞋子的,問當地的人才知道,穿鞋子划龍舟,是一種不尊重屈原,不尊重龍船和端午節的表現。據我瞭解,賽龍舟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如在淚羅江畔,年年龍舟競渡前,都要先祭屈子廟。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擡着龍頭,在屈原像下,叩拜,弔唁,以糉子,包子,酒水等祭尊。然後由主祭人將一條紅綢繫到“頭龍”的頭上,由“頭橈”高爾夫龍頭扛到江邊洗澡,洗完後將龍頭安於船首,這纔開始賽龍舟名日“下水”。上岸送神,稱作“撥龍頭”。在賽龍舟時,有一條黑色的“小龍”劃得特別快,彷彿是真龍在現,它一出來,一下子就把其它幾條“龍”遠遠地甩在了後面,沒有一條“龍”的速度能比它快!

快樂又美好的一個上午不知不覺的過去了,但我想我不會忘記這次端午節,因爲這次端午節我去看了人生中第一次划龍舟。

端午節作文10

從甜甜的睡夢中醒來,我伸了伸懶腰,一想到今天是端午節。我興奮得從牀上蹦了起來,衝到廚房裏找媽媽。

“媽媽,今天是端午節,我可是要吃糉子的呀!”一進廚房,我就嚷到。只見媽媽像變魔術似的,從袋子裏“變”出了一串又肥又大的糉子。那糉子散發出陣陣濃香,把我饞得“口水直流三千尺”,巴不得馬上就拿一個來解解饞。

媽媽就像我肚子裏的小蛔蟲,指着我的小鼻子說:“小饞貓,我現在就弄點給你吃。”媽媽用剪刀剪開扎着糉子的繩子,剝開包着的兩層竹葉片。糉子像跳水運動員翻了個身,落在媽媽早已準備好的碗裏。一塊色香味俱全的糉子呈現在我眼前,只見那糉子是黑紅黑紅的,上面點綴着黑色的蘑菇,又白又紅的肉,白色的雞蛋,粒粒糯米,就像顆顆小小的珍珠。這些糯米你粘着我,我粘着你,就像七兄弟。

我秋風掃落葉般,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糉子就被我掃了個精光。

我還覺得不過癮,還想再吃一個,就對媽媽說:“媽媽,再來一個糉子。”媽媽看了看我,突然哈哈大笑起來,笑得連眼淚都流了出來,我看媽媽笑成了一團,摸不着頭腦,跑到鏡子前一看,呀,我就像馬戲團裏的小丑,成了個大花臉。甚至連眉毛也不能“倖免於難”。我連忙用毛巾把臉洗了一乾二淨。

我又重新回到桌子上,津津有味地吃起第二個糉子。

這個端午節真有趣!

端午節作文11

今天是端午節,在莆田這算是個大節。從農曆5月七年級開始,過節的氣氛就濃郁得讓人期待。“七年級糕、八年級棕、九年級螺、初四艾、初五吃一天”呵呵,也不知道我用譯得準不準。在莆田,這樣的節日總是讓人感到非常的溫馨。

吃過糕吃過棕,今年的螺就沒得想啦。呵呵,都是環境污染惹的禍,今年的“麥螺”也就是大家在報紙上看到的”織紋螺”因環境污染而成爲含毒的食物之一。可惜啊可惜!

今天是初五,在莆田的每一個院落裏,每一條巷子裏都飄着濃濃的“五味草”的清香。按照咱們這的風俗,今天是要用“五味草”煮出的水洗頭洗澡換上新衣服的。很慚愧,直到現在我還沒弄清楚是由哪些品種的草組成的。但那味道實在是好,洗過澡留在身上那芳草的清香,遠勝於任何品牌的沐浴露。

聽說今天涵江還有龍舟賽,真是嚮往極了!可惜,要上班,只能留一個永久的念想啦!

覺得在莆田這地方生活也不錯啦!若是在大城市裏,或許忙碌會讓我們不再爲傳統節日而用心,那麼生活的樂趣也將會隨之淡去許多哦!

小城自有小城的快樂,不是嗎?

端午節作文12

端午節自古是中國的節日,可聯合國卻將它定爲韓國的節日,這毫無道理!荒謬!

中國古代用十二天干、二十四地支來計年,而端午正是從中取出二字拼湊而成。這個節日的名稱正是中國特有的計年法,這端午節怎麼不是中國的呢?

再來說說屈原。屈原是兩千年前戰國時期楚國的宰相,因爲被奸臣所害,被貶到了汨羅江當縣令。後來楚國滅亡,愛國的他投江自殺了。當地老百姓很想念屈原,划着獨木舟將糉子投進河中,由此來紀念屈原。屈原是中國人,戰國也是中國的歷史時期,這麼明顯的事例指向一個答案——端午節是中國的!

每逢端午節,我們都會包糉子,各式各樣的糉子很是惹人喜愛。有肉餡的、蛋黃餡的、豆沙餡的……幾千年來,吃糉子早已成爲端午節的標誌性活動。而韓國在當時還只是遊牧民族,並沒有這習俗。中國人開始過節時,韓國還未成型,這端午節當然是中國的啊!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頭戲。每逢端午,全國各地的人都會賽龍舟。在江上奮力拼搏的青年,岸邊觀賽叫好的觀衆,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賽龍舟是體現中國人團結的運動,因此,賽龍舟是個很好的證明,端午節就是中國的。

這麼多證據都可以證明,端午節本來就屬於中國。聯合國怎能將它定爲韓國的呢?

歷史告訴我們:韓國的年輪只有七八百年而端午節的起源是戰國時期;

雖然幾十年中國的'確沒有放假,可端午節肯定是屬於中國的啊!無論從前,現在,還是以後,端午節都是中國的!歷史是不會改變的!

端午節作文13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咸和甜,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歌謠多好聽啊!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端午節的事情。

端午節有很多的習俗。比如吃糉子,賽龍舟,飲雄黃酒,插艾草等等。這裏我覺得包糉子最有趣。包糉子首先要準備糯米、竹葉和餡料。把竹葉洗乾淨,撒上一點點調和油,再把糯米放在水裏浸上一小時,而後就可以開始準備餡料了。包糉子的餡料需要的比較多,先要把瘦肉切成細片,再把香菇泡水剪成碎末,還可以準備一些乾貝,鵪鶉蛋等。準備就緒後,可以開始炒肉調餡料,然後把浸過的糯米撈出來,瀝乾後再炒下,就可以開始包了。糉子可以包成三角形、四方形和棱形等,不過我媽媽只會包成長方形的糉子,還好我媽媽包的糉子味道是挺香的。

聽老師介紹說,我們包糉子原本是爲了不讓愛國詩人——屈原的屍體被江裏的魚蝦吃掉,也爲了屈原在汨羅江裏不會捱餓。據說戰國時期的楚國,有個飽讀詩書又滿腔愛國熱情的居大夫——屈原,他三番五次勸說楚王,要實施救國方法,可是楚王一點也聽不進去。後來屈原想不出更好的勸說方法,而自己的國民危險卻越來越臨近了,所以他決定以死明志,用他的生命喚醒國民奮起保衛祖國。

屈原捨身救國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呀!據說當時楚國的老百姓一聽說屈原投江自盡了,國民們紛紛划着船到江裏去搜救,爲了早點救出屈原,大家團結一心,奮力划槳在汨羅江裏忙碌着……這也是我們後來端午節要舉行賽龍舟的起源。

端午節時,人們還會在家門口插上艾草葉,用一些雄黃酒撒在家裏的房前屋後,因爲端午節是在農曆的五月,那時天氣炎熱,蚊蟲特別多,所以人們要用一些有香味的艾草葉和雄黃酒來驅趕蚊蟲,也有辟邪保平安之意。

說完端午節的習俗,我不由得想起老師前階段教我們的一首詩:“悠悠艾草香天下,甜甜糉子美名揚。端午悼念屈大夫,中國傳統代代傳。”我要永遠記住屈原的愛國情懷。

端午節作文14

糉香填充了我的端午節,艾香溢滿了我的心頭。端午,勾起了我與它的回憶。

今年的端午節,我又迎來了一個人生的第一次——包糉子。一盆白而淨的生糯米,許多片洗好的糉葉,一盆牛肉餡和十幾顆大棗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和奶奶把手擡在半空中,生怕手又弄髒了,令人興奮而又激動的包糉子即將開始。

陽光灑在糯米上,變得有些微黃。用勺子舀一勺糯米,放入奶奶捲好的糉葉中,再放上一粒大棗,再填滿糉葉口,包住,用線繫上,一個完美的大棗糉子便做好了。牛肉糉子也是一樣,卷葉,填米,放餡,填口,包口,系線,入鍋。看着鍋冒出的蒸氣徐徐上升,糉香已溢滿廚房。

一掀開鍋蓋,一股股清水從鍋蓋上順勢而淌,突然升空的蒸氣一下子呵的我睜不開眼,小小的廚房,滿滿的蒸氣,彷彿在仙境一般。用大勺子一個一個把糉子舀到盤子中去,擺的整整齊齊,端着剛蒸好的糉子,一路糉香,去與家人一起分享。

用牙咬斷纏繞着的線,用手剝開那已變成深色的糉葉,糯米與糉葉粘着,食慾油然而生。一個白白胖胖的大糉子現在赤裸裸的在我面前,一大口,塞滿口腔,紅色大棗的外皮瞬間被我咬破,一股甜甜的汁流入我的嘴中,心中……

與奶奶一起去集市挑艾葉,我並不懂得改怎麼挑艾葉,便常常讓奶奶拉着小手在後面走。買回艾葉,插入門框窗框和角落,滿屋散發着我並不喜歡的艾香味。

風,不涼與不暖,快速劃過我的臉頰,我和弟弟奔馳在小公園裏,手裏拿着小風箏,一邊跑,一邊回頭望。風箏在空中真的好似一隻燕子,跟隨着我們,隨風上下起伏,訴說這個端午節應有的快樂!

手上的彩繩,腰間的香囊,門口的艾葉,桌上的糉子,空中的風箏,輕筆淡描着我與端午節的故事,似一場夢。

端午節作文15

每年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我家也不例外。

端午節前幾天,爺爺在菜場買來了幾片糉葉,泡在水裏。終於等到端午節這天了,爺爺把水倒掉,洗了一遍糯米,於是我們就開始包糉子了。糉子的形狀很特別,它是一個立體的三角形。只見大人們把糉葉編成一個漏斗形,再用碗盛些糯米放進去。接下來可以放又甜又香的紅棗、鼓鼓的肉團……再用紅線裹緊,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就做好了。爺爺在煮的時候,廚房裏總是飄來陣陣棗香和糯米香。我已迫不及待地在廚房門口,一次又一次地詢問爺爺是不是快要熟了。

過了好久,終於聽到爺爺說:“小炎,好了,可以吃了!”“啊!太好了!”我興奮地叫起來。爺爺用筷子挑起一隻,我焦急地去用手拿,還沒等爺爺說當心燙,我就真的被燙到了,唉,還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終於等到涼了,咬上一口,嘴裏的糯米黏黏的、香香的,紅棗的甜味從口中一直甜到心裏,真好吃呀!我津津有味地吃着,爺爺笑眯眯地問:“你知道吃糉子的由來嗎?”我邊吃邊好奇地說:“我不知道,爺爺你給我講講吧。”爺爺有聲有色地講起來:“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他戎馬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君王不採納。後來,君王淪喪,他就韓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爲了懷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每年的端午節,人們就把糉子投進江中,作爲敬獻給他的祭品。這就是糉子的由來。”

聽完後,我想:中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我要做個有心人,多去了解一下祖國的傳統與文化。

標籤: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