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日記範文集錦10篇

端午節9.34K

忙碌而充實的一天結束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並且記錄在日記裏了。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日記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端午節日記範文集錦10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知道端午節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端午節有美味的糉子;還有龍舟競賽。一太早媽媽就給我吃了美味的糉子,我們還回奶奶哪陪她喝茶聊天,奶奶看到我們非常高興。可是我媽媽接到電話說外婆病了,我們就趕緊去了外婆家,幸好無礙,外婆看到我們衆孫兒就很好就好多了,我上前抱了抱外婆叫她多吃東西身體就會好的。

外婆抱緊我親了一下,笑眯眯的點頭。媽媽說奶奶。外婆年紀大,只要看到我們就會很開心了,所以我會經常去看望老人們的。

端午節日記 篇2

端午節邁着輕盈的步子來到了我們家,昨天媽媽拎回了兩箱糉子,我舔了舔嘴角上的口水,說:“媽媽,今天晚上咱們就吃糉子吧!”“小饞貓!”媽媽滿臉笑容地答道。

今天一大早,我和姐姐就早早地爬起來,大聲地唱:“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媽媽從廚房走出來,手裏拿着一些糉子,讓我們選吃什麼餡的。我選了三個八寶的,兩個豆沙的。而姐姐呢,和我對着幹,選了三個豆沙的,兩個八寶的。我又想起去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同桌告訴我他們家都是吃豬肉餡的糉子,很少吃八寶之類的糉子。我還沒吃過豬肉的呢,所以我隨手拿了兩個豬肉的。媽媽突然微笑着說:“要不我們放上一個蜜棗的吧,誰吃上了這蜜棗糉子,今天就可以許一個願望,當天能夠實現!”說完,我們都拍手叫好。

不一會兒,一個個糉子出鍋了,我們就像蜜蜂似的涌上了餐桌。姐姐冥思苦想起來,用手摸摸這隻,又摸摸那隻。我呢,用手摸着腦袋,兩眼目不轉睛地看着桌子上的糉子。最後我決定拿那隻最小的,我開始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心裏只盼着那誘人的小棗能夠出現在我的嘴裏,可是吃到最後一口,連個蜜棗的皮兒都沒見着。我絕望地嘆了口氣,早知道就慢點吃了,沒吃着棗連那個糉子的什麼味道都沒品出來。“耶!我吃的是蜜棗的!”我們一看,原來“寶貝”在姐姐手裏,姐姐連忙舉起手,說:“我的願望是:給我買漂亮衣服,但是不能買裙子。”姐姐就是這樣的滑稽,我和爸爸媽媽笑得合不攏嘴!

雖然這個端午節我們沒能去參觀龍舟比賽(因爲快期末考試了,作業多),我也沒有得到新衣服,但是今天我們都過得很快樂!

端午節日記 篇3

今年端午節,我過得十分快樂、充實,在家裏我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姥姥包糉子,所以我覺得這一年的端午節十分有意義。

早上,我奇蹟般地起了一個大早,發現姥姥在包糉子,我走上前去問:“要我幫忙嗎?”姥姥笑眯眯地說:“如果你實在要幫也可以。”我十分開心,搬了一個小椅子坐在姥姥身旁,只見姥姥很熟練地把蒸煮過的糉葉拿在手裏圍成一個半圓錐形,把淘過的糯米灌入糉葉裏,迅速地裹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的糉子完成了。我不禁問姥姥,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姥姥說:“包糉子、賽龍舟、做香嚢,還有喝一些黃酒啊,吃“五紅”啊……”“哇!有這麼多”我大叫起來,姥姥一臉笑意地說,我再給你講講包糉子的由來吧。”

五月初五,在楚國即將滅亡之時,屈原是個十他愛國的文人,見到自己的國家即將滅亡,就飲下了最後一杯酒跳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爲了紀念他把糉子扔入江中爲的就是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同時還每年在江河裏舉行隆重的賽龍舟。就這樣人們代代相傳,端午節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我聽得十分入神,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一個不簡單的故事。糉子包好了,滿屋都是糉葉的香味,今年的糉子,姥姥包了兩種口味,有紅豆蜜棗味和鹹肉味的,儘管我沒有成功的包好一個糉子,但是我幫姥姥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所以當我剝開糉子,深深地聞了一下這裹着糉葉香氣的糯米糉子,咬下一口滿口香氣感到真是好吃,因爲這個糉子裏有我勞動的一份噢!

這個端午,讓我足實長了知識,讓我真正體會了這一年的端午節是一個“濃情有趣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 篇4

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今天,我跟爸爸一起樂不可支的去西溪溼地觀看划龍舟競賽。

當咱們走到深潭口時發明有隻碩大的龍舟“矗立”在岸邊。只見“那龍”都長着兩顆像乒乓球似的大眼睛、一排“閃耀着兇光的尖牙”和“尖利的龍角”,身上的龍鱗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

在深潭口那裏很早已是人隱士海,我好不輕易才擠進了擁擠的人羣中,找了個一席之地。跟着三聲鞭炮響比賽開端了,登時,觀衆席上人聲鼎沸,熱烈不凡,我掂起腳向東望去,遠處“活動員”們划着龍舟如很多兇悍的飛龍擦水而過,緩緩的飛龍變成了“一條綵帶”橫貫水面;響徹雲霄的吶喊聲攙雜着震耳欲聾的“雷鼓”聲和着雷鳴般的銅鑼聲構成了一道音牆直逼觀衆席。龍舟越來越近,我終於看清了綵帶的真面目:原來是一艘艘掛滿五豔六顏色旗的龍舟,一個個穿白色衣服、黃色衣服、紅色衣服的“運發動”們拿着槳隨着鼓點的節奏飛快划着。只見他們滿頭大汗,一顆顆黃豆大的汗珠從他們的臉頰上流淌了下來,他們“爆出青筋”的手使勁的用金光閃閃的“龍鰭”劃開繁重的水花,如同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浩浩大蕩地飛馳而來。

觀衆席上忽然發出了歡喜的笑聲,“這是怎麼回事呀,人們怎麼都在鬨堂大笑呢?”我定睛一看本來是一隻龍舟“表演了一個側翻動作”讓船員們都變成了“落湯雞”但他們的臉上仍是露出了殘暴的笑顏,惹得觀衆們都哈哈大笑。

我喜歡端午節的風俗,但我更愛好習俗中的賽龍舟運動呀!

端午節日記 篇5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奶奶家過端午節。

我們來到家和超市,爸爸、媽媽去買東西了,我看見了我們班的同學季官清,我們兩個在超市門口說着話,忽然發現旁邊大樹上的鳥窩裏掉下來一個鳥蛋,但是鳥蛋已經破碎,我們心裏挺難過的。

我們來到了東營奶奶家,一看奶奶正在包糉子,我也去幫忙。我先把竹葉捲成圓筒形的,再往裏面裝上各種各樣的餡兒,然後把糉子包成四個角,再用線把糉子捆好,放在鍋裏煮了一個小時,我們就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糉子了。

端午節日記 篇6

節日生活裏總是充滿了樂趣,它們像繁星點點閃爍,在我美好的記憶中,成爲我心底最珍貴的回憶。那是一年端午節,我和媽媽到外婆家包糉子。

我們來到外婆家,進門一看,糯米和糉葉都準備好了。糉葉泡在水裏,碧綠碧綠的,糯米每顆都圓潤飽滿,潔白純淨。旁邊的盤子裏還有餡料,紅棗,黑米,鹹蛋黃,紅豆,鹹肉。真是應有盡有,把頭伸過去一聞,頓時感覺香氣四溢。再走進廚房,外婆已經坐在那裏包糉子了。糉葉和糯米在外婆靈巧的雙手下沒有多長時間就變成了一隻只飽滿的糉子,那糉子好像在說:“快看我多好看,快來吃我吧!”

我把手洗乾淨,坐在桌子旁邊躍躍欲試。外婆看我那迫不及待的樣子先給了我一片糉葉,又自己也拿了一片,開始手把手地教起我。一開始,外婆正教我怎麼把糉葉疊成一個錐形的時候,我那底下老是有一個小洞,手一鬆,糯米就會流出來,怎麼包也包不起來,外婆教我了一個竅門:把小洞用手堵住,用一小段糉葉在那裏打個小結,糯米就不會露出來啦!我用這個方法做了以後,果然不流出來了。包好之後,再把糉葉上的“蓋子”把“露天屋頂”給蓋上,用繩子捆起來,最後的死結我不會打,只好讓外婆來打。一盤糉子包好後,被我們目送進了蒸爐。過了一會兒,打開蒸爐,只見熱氣騰騰,幾隻糉子來到我們面前。我迫不及待地把繩子解開,撥開糉葉,露出潔白的糯米,我用筷子插着,一邊蘸着白糖一邊吃,那味道真是好吃到沒話說!一進口,糯糯的,甜甜的,還有紅棗的清香。我胃口大開,一下子吃掉了三個!

那次端午節的快樂和甜蜜至今留在我心中。

端午節日記 篇7

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去看賽龍舟,賽龍舟是一種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賽龍舟開始了,我看見賽龍舟的隊員在奮力得向前劃,龍頭有個在打鼓,鼓在“咚咚”不停的響着,我心想:會不會有規律呢?我一看,果然有規律,“咚”的一下,隊員們就劃一下,又“咚”一下,又劃一下,又“咚”一下,又劃一下,龍舟到了關鍵時刻,鼓聲就會立刻加速,“咚,咚,咚,咚,咚,咚,咚”。

龍尾還有一個拿着很長很長的滑竿的人,而且是站在那的,如果我說的沒錯,那就是賽龍舟的規矩。龍頭和龍尾非常漂亮,特別是龍頭,什麼花紋都有,龍尾也很漂亮,龍尾有點翹、彎。賽龍舟一般都是五條一起比賽,有紅的、有黃的、有橙的,特別好看,我好羨慕啊!我以後也要造一臺彩色的龍舟。在賽場上有紅白紅白紅白的氣球連成一排浮在水面,共有六排。有十一排座位,每排有十個座位,座位是紅的。我看見橙色的龍舟優先,紅色的龍舟落後,我就喊道:“紅隊加油!紅隊加油!”最後,我支持的隊,紅隊,勝利啦!

端午節日記 篇8

端午,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到那一天,人們都要賽龍舟,投糉子。賽龍舟是爲了增加節日氣氛。而投糉子,則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出生於一個楚國貴族家中,幼年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被楚懷王得到重用。而屈原性格耿直,得罪了人。那個人便離間楚懷王與屈原的關係,讓懷王把屈原流放國外。

幾年之後,秦國攻佔了楚國,屈原的報國志破滅了,他感到無力迴天,於同年五月份含恨投羅泊江自殺了。

屈原死後,當地的老百姓悲痛欲絕,他們下河去尋找屈原的屍體,卻始終都沒有找到。爲了防止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老百姓們想了一個辦法:用荷葉包住糯米糰投入河中,這樣就會分散魚蝦的注意力,從而使屈原的屍體不被吃掉。這種投糉子的習俗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端午節不僅要投糉子,而且每個人還要喝上一碗雄黃酒呢!

古時候,人們熱媒爲雄黃可以克百毒,於是便釀成雄黃酒喝下,自認爲百毒不侵。於是,喝雄黃酒這個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每家都可以美美的吃上一次糉子。糉子的顏色,口味有許多種。顏色分爲黑米糉子和白米糉子,口味則分爲紅棗的.花生的.豆沙的.水果的··· ···總之,這些糉子可以讓我們大飽口福了。

不光是吃糉子,看賽龍舟也是一種享受。那一條條龍舟,氣勢磅礴,宛如一條巨龍在水面遊動。龍舟所到之處,激起的水花晶瑩剔透,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更加美麗。

快過端午節了,你們一定要觀賞者壯觀的龍舟比賽,往河裏投糉子,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啊!

端午節日記 篇9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我知道端午節就要到了,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吃糉子。

你看,這幾天奶奶又提早忙起來了。正巧,我家門前有個水塘,水塘的灘塗上有一片蘆葦,那糉葉便是出自那裏,奶奶提前掰好糉葉,放在鍋裏煮。煮糉葉也是個技術活呢!如果把糉葉煮脆了,包的時候葉子容易斷;如果煮老了糉葉變黃了,煮出來的糉子又不香了。

每每這時,糉葉飄出的清香,總是饞得我直流口水,盼着快點吃到糉子。奶奶把糯米洗淨瀝乾,放入醬油將糯米均勻攪拌,經過攪拌原本白淨的糯米像穿了一件紅衣裳。奶奶把兩片糉葉重疊起來,熟練地做出一個漏斗形狀,用勺子把糯米放進這個漏斗裏,接着放上一塊臘肉,然後再放一勺糯米,用拇指使勁地塞緊,糉葉封口,把糯米和臘肉嚴嚴實實地包起來,最後用棉線把包好的糉子給紮起來(這樣防止包好的糉子散開),一個糉子纔算是大功告成了。看着奶奶靈活的雙手上下翻飛,我羨慕得不得了,骨子裏的牛勁兒頓時上來了,吵着要學,奶奶無奈,就手把手地教我,可是試了幾次,我的手總是不聽使喚,最後以失敗告終,只能望“棕”興嘆了。

糉子口味多種多樣,有晶瑩剔透的白水棕;有香甜可口的蜜棗糉;還有肥而不膩的鮮肉糉…… 糉子形狀也是千變萬化,有三角糉,小腳糉,枕頭棕……

端午節就要到了,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饞得口水直流三千尺,那我趕緊向奶奶稟報,讓她多多準備,等着你們來嚐嚐“奶奶的味道”!

端午節日記 篇10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 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 “龍頭祭”。 “龍頭”被擡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爲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擡去汩羅江,奔向龍舟 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