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通用

端午節1.83W

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通用1

就在公無前221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不懷好意的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說其中的利害,可是楚懷王不但不聽,而且還將屈原逐出郢都。之後楚懷王按時赴會,果然不出屈原所料,他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的不得了,憂鬱成疾,三年後便客死於秦國。後來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就這樣攻佔了郢城。而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國家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便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通用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個個都拿來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目的是爲了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不被傷害。

之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爲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就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糉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通用2

自從屈原投河以來,人們就一直這樣說他。祖先們專門設立了一個節日來紀念一個人,持續了20xx年,這在中國至少是獨一無二的。屈原以其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對邪惡的憎惡和崇高的氣節贏得了後人永遠的敬仰。

屈原之死,天地之感,空氣瀰漫長虹。

每次到端午節。每次讀到《屈原列傳》裏的那句“我寧願去正則流,被埋沒在河魚肚子裏,卻願白暖人間”,都會被屈原感動得熱淚盈眶。不難想象,做一個“真的一往直前,用盡忠與智”,屢遭詆譭,直至被貶的忠臣是多麼痛苦。作爲一個愛國主義很強的國家的頂樑柱,就是看到祖國的山河破碎了他卻無法無天。在極度的痛苦中,尋求永恆的解脫,保護自己的清白,用死亡爲祖國服務,真的是對世界的同情,感動,尊重。

然而,當我被感動和欽佩的時候,我經常會有一些疑問。死亡當然是一種保持純真,對抗世界的方式,但其中摻雜着懦弱和無奈。當一個人的理想破滅,到了生命的盡頭,死亡是不是唯一最好的選擇?屈原的死真的很悲慘,很能勾起人的回憶。但相比之下,孔子那種“知其不可而爲之”的'頑強鬥志豈不更令人敬佩?人生怎麼可能沒有挫折?生活怎麼可能沒有幻滅?死不瞑目是不是太消極了?

屈原的死對我們國家也是有害的。當強秦來到楚國時,他死了。自然,他再也不能擔心破碎的山川了。自然,他可以尋求永恆的和平。然而,垂死的民族呢?侵略者鐵蹄下的土地呢?

我同情屈原,我敬佩屈原,我歌頌屈原,但我並不深深嘆息:

唉屈原之死!惜哉!

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通用3

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是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屈原的事蹟,主要見載於司馬遷的《史記》。根據《離騷》“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於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於是年正月十四誕生於丹陽,即今湖北秭歸,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

屈原生活的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嫺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爲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於其手。

屈原爲實現振興楚國的'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羣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上官大夫靳尚出於妒忌,趁屈原爲楚懷王擬訂憲令之時,在懷王面前誣陷屈原,懷王於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職後,轉任三閭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負責宗廟祭祀和貴族子弟的教育

懷王十五年(前304年),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南、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

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屈原力勸不可,然而懷王的小兒子子蘭等卻力主懷王入秦,懷王亦不聽屈原等人勸告,結果會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後客死異國。

在懷王被扣後,頃襄王接位,子蘭任令尹(相當於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斷絕。但是頃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與秦結爲婚姻,以求暫時苟安。由於屈原反對他們的可恥立場,並指斥子蘭對懷王的屈辱而死負有責任,子蘭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造謠詆譭屈原,導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帶,時間約爲頃襄王十三年前後。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時,楚國的形勢愈益危急。到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預示着楚國前途的危機。次年,秦軍又進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無望,也曾考慮過出走他國,但是最終還是愛戀故土,於悲憤交加之中,自沉於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死日,可能是五月初五,或距這一天很近的一個日子。五月初五原來是楚地的傳統節日,後來人們就把這一天作爲紀念屈原的日子,論其本來意義,反而鮮爲人知了。

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通用4

這種說法在全國流傳很廣,老百姓也最爲認可。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於是選擇以死明志,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

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通用5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去姥爺家吃午飯。一開飯,姥姥就端上來一盆自己包的糉子。我見後很高興,急忙伸手拿了一個大的,剝開糉子葉就咬了一大口。姥姥包的糉子裏有蜜棗、花生和紅棗,非常好吃。

這時,姥爺說:“先別忙着吃,誰能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呢?” 我忽然想起了前幾天看過一本關於端午節傳說的書,於是我便脫口而出:“我知道!我知道!”。

原來,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是“春秋五霸”之首。因爲楚國的實力最強大,有雄兵百萬,戰馬無數,戰車千乘。

屈原就是楚國的一個大臣。屈原給楚王獻了許多有利的`政策,昏庸的楚王都沒有采納。有些大臣對楚王說:“大王,如果你聽了屈原的話,楚國將毀在屈原的手裏,連您都活不成了!”

楚王便將屈原削職爲民,逐出京城。從此以後屈原便被流放在一個小村莊中。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屈原也老了。在屈原晚年時,楚國被秦國滅亡了,屈原很傷心,便來到汨羅江邊,發出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感慨。

人們聽說屈原投江了,便跑到江邊,往江水裏仍許多糉子,以免江裏的魚把屈原的屍體給吃了。屈原昇天以後,玉皇大帝便將屈原封爲“江神”。因爲屈原投江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人們每年這天都包糉子來紀念屈原,這就是現在的端午節了。

我邊吃着糉子,邊給大家講屈原的故事。這時,媽媽又問:“那屈原身上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和紀念的呢?”

我冥思苦想,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

姐姐則若有所思的說:“我們要學習屈原寧死不屈的精神。”

我忽然心頭一亮,接着說:“還有堅持真理的精神。”

大家紛紛說對屈原的故事。姥爺又說話了:“過端午節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糉子,更重要的是要把屈原的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

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通用6

小朋友,你們都吃過糉子吧?糉子使用蘆葦葉包上糯米做成的,又粘又甜,可好吃了。咱們國家的人民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吃糉子,賽龍船,可熱鬧啦。人們把這天叫“端午節”,也叫“糉子節”。人們爲什麼要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吃糉子呢?這裏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等我講完了,你們就知道了。

古時候,咱們中國是由好多好多小國組成的,有一個小國叫楚國,楚國有一個叫屈原的人。屈原從小就特別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家鄉的人民。那時候,人民的生活特別苦,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屈原的心裏非常難過。怎麼才能讓窮人吃上飯,過上好日子呢?他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什麼好主意呢?在屈原他們家鄉附近,有個大石頭叫米倉口,跟流泉水的小洞那樣,從那裏邊往出流沙子。有一天,忽然從米倉口裏邊流出來好多大米,有一戶窮人發現了,就把大米揹回家,做成大米飯吃了,這件事一下子就傳開了,這時候,屈原的爸爸發現家裏的糧倉裏大米一天比一天少了,這時怎麼回事?他打算夜裏藏在糧倉旁邊,看個明白。

那幾戶背了大米的窮人也覺得挺奇怪,怎麼一下子米倉口不流沙子,流出大米來了呢?他們也想弄清楚這是怎麼回事兒。

一天夜裏,他們悄悄地來到米倉口旁邊藏了起來。天快亮的時候,忽然,他們看見有個人朝米倉口走過來,身上還揹着一個大口袋,那個人來到米倉口,把口袋裏的東西往裏邊一倒,倒完了轉身就走。那幾個窮人趕忙走過去一看,原來是白花花的大米。有個人說:“快,咱們追上去看看他是誰。”那幾個窮人追上以後,一齊跪下,連聲喊着“謝謝恩人,謝謝恩人!”這時候,只見那個人回頭來說:“快起來,千萬別吱聲。”他們擡頭一看,這個人是屈原,大家感動得不知說什麼好。正在這時候,屈原的爸爸也趕來了,屈原看到爸爸,把頭低下了,小聲地說:“爸爸,孩兒把這件事告訴您,我,我……。”屈原的爸爸看到屈原這樣熱愛人民,心裏非常高興地說:“孩子,你做的對啊。可是你想想,你就是把咱家有的米全弄來,也只能幫助幾戶窮人。你現在還小,應該好好讀書,學習知識,將來把我們國家管理好了,天下的窮人不就有飯吃了嗎?”

屈原聽了爸爸的話,覺得爸爸說得有理。從那以後,屈原更加用功讀書了,早晨起得很早,晚上很晚很晚才睡覺。幾年以後,屈原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楚國的國王看他很有才能,就讓他來當官,管理國家大事。

那個時候,還有一個叫秦國的小國很強大,他們老想着把楚國和別的效果消滅了,咱家通知整個中國。屈原非常熱愛他的祖國,熱愛楚國的百姓,他就給國王出了好多主意,怎樣抵抗秦國,保衛自己國家的安全。屈原還讓一些有本事的人來管理國家的一些事情,爲國家出力。這下子,楚國一些有錢有勢的壞蛋,看到屈原這麼有本事,又得到國王的重用,就特別恨屈原,經常在過往的面前說屈原的壞話。

楚國的國王本來就糊里糊塗,不分好壞,這麼一來,就不讓屈原爲國家做事了。從那以後,國王和那些壞蛋每天吃喝玩樂,什麼事多不管。楚國一天比一天糟了,這事讓秦國知道;以後,就派軍隊來攻打楚國,楚國的國王沒有辦法,只好也派了好多軍隊跟秦國的軍隊打仗,結果,被秦國的軍隊打敗了。這時候,楚國的國王后悔了,馬上派人找到屈原,讓他接着爲國家做事。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高興極了。可是,沒過多少日子,國王又聽了那些壞蛋的話,又不讓屈原爲國家爲人民做事了,還要把他趕到很遠的地方去。

楚國的人民聽到這個消息,非常傷心,他們都來爲屈原送行。屈原看着楚國人民,看着楚國的山,楚國的水,想到不久就會被秦國佔領,眼淚就刷刷地流下來。屈原懷着悲痛的心情,離開了楚國人民。他騎着馬想到別的小國住些日子,可是走了幾天,他的嗎叫着不肯往前走。屈原像,連馬都捨不得離開楚國,我爲什麼要離開楚國啊,我是楚國人,不能離開自己的祖國,就好似死,我也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

屈原來到了湖南省的`汨羅江邊的時候,得了病,身體慢慢不行了。後來,他又聽楚國的首都也讓秦國的軍隊佔領了,心裏更加悲痛。他每天吟唱着他寫的詩歌,在汨羅江邊走來走去。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汨羅江邊上,颳着冷風,屈原對着明亮的江邊,看着自己滿腦袋的白頭髮:“唉!自己已經老了,不能再爲楚國做事情。”他恨楚國的那幫壞蛋,更恨秦國佔楚國。屈原不願意看到自己的祖國讓別人糟蹋,就抱着一塊石頭,用盡全身的力氣,跳進了汨羅江。就這樣,屈原爲了自己的祖國爲了祖國的人民,悲憤地死了。

屈原死了以後,楚國人民都非常悲痛,家家戶戶把糉子,煮熟後,划着船把糉子扔到江裏,讓魚吃,爲的是不讓它們傷害屈原的身體。打這以後,每年到了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划着龍船,吃着糉子,紀念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屈原。

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通用7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楚國自從被秦國打敗以後,一直受秦國欺負,楚懷王在秦國被押了一年多,追捕了回去,沒有多久就死在秦國。楚國人因爲楚懷王受秦國欺負,死在外頭,心裏很不平。特別是屈原,更是氣憤。他勸楚頃襄王蒐羅人才,遠離小人,鼓勵將士,操練兵馬,爲國家和懷王報仇雪恥。可是他這種勸告不但不頂事,反倒招來了令尹子蘭和靳尚等人的仇視。他們天天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他們對楚頃襄王說:“大王沒聽說屈原數落您嗎?他老跟人家說:大王忘了秦國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們不主張抗秦,就是不忠。

楚國出了這種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兒能不亡國呢?大王,你想想這叫什麼話!”楚頃襄王聽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

他到了湘南以後,經常在汨羅江(在今湖南省東北部,汨音mì)一帶一邊走,一邊唱着傷心的詩歌。

附近的莊稼人知道他是一個愛國的大臣,都挺同情他。這時候,有一個經常在汨羅江上打魚的漁父,很佩服屈原的爲人,但就是不贊成他那愁悶的樣子。有一天,屈原在江邊遇見漁父。漁父對屈原說:“您不是楚國的大夫嗎?怎麼會弄到這等地步呢?”屈原說:“許多人都是骯髒的',只有我是個乾淨人;將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還醒着。

所以我被趕到這兒來了。”

漁父不以爲然地說:“既然您覺得別人都是骯髒的,就不該自鳴清高;既然別人喝醉了,那麼您何必獨自清醒呢!”屈原反對說:“我聽人說過,剛洗頭的總要把帽子彈彈,剛洗澡的人總是喜歡撣撣衣上的灰塵。我寧願跳進江心,埋在魚肚子裏去,也不能拿自己乾淨的身子跳到污泥裏,去染得一身髒。”

由於屈原不願意隨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終於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裏自殺了。附近的莊稼人,得到這個信兒,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兒。大夥兒在汨羅江上撈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漁父很難受,他對着江面,把竹筒子裏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

後來就有了端午節包糉子、賽龍舟的節氣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通用8

大約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戰國時代,屈原出生在楚國的一個貴族家庭裏。他青年時代就有着出色的才幹,踏進楚國朝廷不久,便受到賞識,當了[左徒]這一僅次於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始終不能實現,終於被削職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現在湖南、湖北的許多地方,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憂民感情的.詩篇。後來楚國亡了,屈原心裹有說不出的痛苦,便來到汨羅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入江裏自盡了。

屈原死後,人們爲他建廟築墳,長久地敬仰他、懷念他。他死在農曆五月初五日,人們把這一天當作一個節日,即端午節。屈原的家鄉和中國南方廣大地區有個風俗,每到這一天就要舉行盛大的划龍舟比賽,據說劃龍船就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人們每到端午節就要吃糉子,據說也同屈原有關。最初是汨羅江邊的老百姓爲了祭祀屈原,把米包成糉子投進水裏去餵魚,使魚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後來這習俗傳遍了全國,甚至還傳到了朝鮮、日本、東南亞各國。

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通用9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爲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汪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屈原與端午節的故事通用10

端午節,最爲人們所知曉的一段事蹟,是爲紀念20xx多年前,我國偉大詩人屈原投江之死的。

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22歲時,就已官居左徒、三閭大夫,輔佐楚懷王。屈原救國的願望破滅了,他在極度悲慟的心境下,於公元前278年(詩人62歲時)農曆五月五日縱身投入波濤洶涌的汨羅江。當時楚國人民因捨不得這位賢臣的死去,聞訊後紛紛趕着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見蹤影。這便形成了每年此日競賽龍舟的起端。南朝梁時吳均《續齊諧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江之後,人們每年這個時候,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據說東漢初年,長沙有個名叫區曲的人,曾夢遇一位自稱屈原的賢士,他對區曲說:“多年來人們祭我的米,都讓蛟龍吃掉了,今後你們要把楝葉和米塞在竹筒裏,或用蘆葉包裹好,再用五彩絲纏好,因爲蛟龍是害怕楝葉、蘆葉和五彩絲的。”

後來人們改用楝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糉子,據說就是這一緣故。此後,歷代沿襲下來,便演變成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