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經典5篇

端午節2.4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的作文經典5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早晨,媽媽早早的就起牀了。她去了菜市場,買回來一些糉葉、肉、蜜棗、和糯米。

媽媽一回到家,先把糉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把蜜棗、肉和糯米放在一個鍋裏,再把一些醬油倒入鍋裏,緊接着把它們拌在一起,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後,媽媽便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媽媽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糉葉,圈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接着放一些餡在裏面o然後再用一片糉葉包起來,最後用一根線紮起來,這樣,一個糉子便包好了。

我學着媽媽的樣子也包起糉子來。糉子包好了,媽媽立刻把糉子放在鍋裏煮,過了不久,糉子煮好了,媽媽拿起一隻糉子,剝開糉葉,細細地品嚐o我看着媽媽臉上的'表情,忍不住笑了,媽媽見了,被我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但看我開心的樣子也笑了。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中國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源於華夏人紀念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於世間早已民俗文化共享,更是人們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

臨近端午,家家戶戶有包糉子、吃糉子的習慣。包糉子的技藝還停留在我兒時熟悉的記憶中,奶奶外婆包過、母親也包過,到我這輩兒會的人估計已不大多,更多的是從超市、商店買來現成的.吃。前幾日,朋友從上海給我寄來一盒五芳齋肉糉,發微信道:“時間近端陽,糉葉又飄香。低頭思好友,福瑞送遠方。”我嫣然一笑,回想起大學時同窗讀書、品詩的美好時光,感嘆時間的流逝,小小的糉子在當地雖隨處可買,但此物此時於我而言,更知吃的是文化,品的是友情。

楊絳先生近日仙逝,她一直是我喜歡的作家、學者。找來很多她的資料、著作卒讀細思,很欣賞她在歲月裏“以冷峻對狂熱,以不變應萬變”的風骨。在她的身上,更多的是對歲月的誠摯、對人生的從容。回顧她的一生,素有中國老一輩文人的氣骨,她的智慧和超然正是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積澱和承續。願世間多一些這樣的文人,先生一路走好。

今日的端午,已不僅僅是吃糉子緬懷屈原那般簡單。人們競龍舟搏出高漲的熱情,做香包體驗民俗,朋友們忙裏偷閒喝一杯雄黃酒,互道一生平安、幸福。今日的中國人,正以輕盈的姿態來承擔生活的重量,我們吃着香甜的糉子,珍惜身邊的美好,活出歲月的質量。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同學們,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你會包糉子嗎?你想用

什麼有趣的方式來迎接端午節呢?每當我聞到糉子的香味,就會想起去年的端午節。

去年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坐在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書,這本書裏寫有一副對聯

包糉子,舉國歡宴聚親友,賽龍舟,把酒吟詩慰聖人。我問媽媽"媽媽,這副對聯寫的是什麼東西?”媽媽說:“描寫的是端午節的情景呀。‘'我說:‘媽媽,你給我講一講端午節的來歷吧。’’媽媽說:‘‘好吧。’’於是便講起了端午節的來歷:‘‘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曰節、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配香囊,處處洋溢着人們的歡歌笑語,歡度節日的`快樂。’’

第二天一早,我被一陣喧鬧聲吵醒了。我從門縫裏看到舅舅一家和姨媽一家都到我家來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這時我看見桌上放着幾個盆子,還有很多葉子。他們要幹什麼呢?哈,我知道了,他們準備包糉子,我麻利地穿好了衣服,衝出了房間。婆婆笑着對我說:‘‘羊羊,你起來了,快去洗漱吧,待會來包糉子。’’我先招呼了一下客人,然後去洗漱了。洗漱完畢,見婆婆先把糉葉放進鍋裏煮一煮,然後把準備好的糯米和臘肉分別洗一洗,等糉葉涼了以後,把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的模樣,然後往裏面放進糯米和臘肉,最後再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也學婆婆的樣子包了起來,可我包得糉子又肥又大,很難看,於是我向婆婆請教,在婆婆耐心地指點下,我包了一個像模像樣的糉子。當我們把糉子都包完時,我已累得滿頭大汗。婆婆把糉子放到鍋裏去煮,過了一會兒,糉子煮好了,大家一塊兒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呀,好香啊!’’我說,‘‘糉子可好吃!’’大家都開心地笑了。

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端午節香噴噴的糉子!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爲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爲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糉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糉子。姥姥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糉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姥姥的樣子,拿了一張糉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姥姥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糉葉。

接着,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糉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糉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糉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糉子像點樣子了。

然後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糉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糉子了。把綁好的糉子逐一放到鍋裏,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糉子1釐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裏上下糉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着,轉眼間,五年的風雨匆匆溜走。光陰如一支離弦箭,轉瞬即逝。

端午前夕,老師爲我們精心準備了一個“端午茶話會”。這一天,同學們都開心的忙碌着,精心佈置着我們的教室。收到請柬的老師已經來了,氣氛一下活躍起來。每個老師都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社會老師語重心長的演講,耐人尋味;數學老師的話,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學校領導的話包含着對我們的關心和希望。這些話會一直陪伴着我們,會讓我們在中學生活中充滿信心,會一路激勵着我們。

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品糉子。這糉子是我們幾個女生和老師一起完成的。而糉子就是中的意思,也就是考好的,充滿了老師對我們的期望。香味迷人的糉子、可口的西瓜是我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濃情,別樣精彩,誰都珍惜這依依惜別的“茶話會”。我們國小時代的最後一個“茶話會”使我們終身難忘。五年的風雨從我們腦海靜靜閃過,不會忘記母校對我們的期望,不會忘記老師對我們的關懷,不會忘記老師鼓勵我們的話。

陽光會走,花兒會謝,唯有我和母校、老師的友誼,纔是永恆!我們畢業了,花兒會代替我們繼續成長、學習;我們走了,鳥兒會代替我們繼續歌唱;我們離開了,風姑娘會代替我們繼續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