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教案彙編六篇

端午節1.48W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端午節教案彙編六篇

端午節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端午節對中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看圖片、視頻、遊戲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目標

一、瞭解划龍舟的人員的及其工作。

二、知道只有講規則,團結合作才能劃好龍舟。

三、體驗規則的重要性及規則遊戲帶來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划龍舟這一運動。

難點:知道規則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一、划龍舟視頻。

二、圖片:龍舟、劃手、鼓手、掌舵人。

三、紙折的船、塑料門洞。

活動過程

一、出示紙折的小船,激發幼兒興趣。

1、“小朋友,看這是什麼?”

2、“你們知道它在哪裏行駛嗎?”(幼兒回答:河上、海里、水裏等)

3、“你們還見過哪些不一樣的船呢?”(幼兒回答:冒煙的木頭、輪船、很長很長的船、兩層的船等等)

二、出示圖片認識龍舟。

1、教師出示龍舟圖片,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1)師:“老師今天給你們介紹一條船,你們知道它是什麼船嗎?”

(2)告訴幼兒圖片上船的名字叫龍舟。

2、引導幼兒認識龍舟。

(1)“仔細看看,它是什麼樣子的?”(幼兒回答:長長的、前面有一個龍頭、後面還有一個尾、有船槳)

(2)“你知道它是用來看什麼的嗎?”(幼兒回答:划船的,比賽的)

(3)教師小結:每年端午節的時候,人們都會舉行划龍舟比賽。

三、觀看視頻,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及瞭解龍舟上三種人的分工,及其重要性。

1、教師播放視頻,幼兒觀看划龍舟比賽。

2、教師提問,引導幼兒觀察並瞭解龍舟上三種人的分工。

(1)師:你們看到船上有哪些人?(幼兒回答:有戴帽子的人,敲鼓的人,還有坐在後面的人等。)

(2)他們在幹什麼?(幼兒回答:在敲鼓、在划船)

3、出示圖片進一步認識龍舟上三種人的名稱、分工及重要性。

(1)分別出示三張圖片,一一介紹龍舟上的三種人,分別叫:鼓手、劃手、掌舵人

(2)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龍舟上三種人是做什麼的。

教師小結:在龍舟上面,“鼓手”坐在龍頭前敲鼓給划船的人發號口令;“劃手”聽着鼓點拿着船槳划船;“掌舵人”站在船尾拿着舵掌握方向。

(3)引導幼兒用動作模仿三種人不同的工作。

(4)和幼兒一起談話,瞭解各自分工的重要性。

師:“如果有的劃手不按照鼓手的節奏來划船,會怎麼樣呢?”

“划船的時候鼓手敲鼓的節奏忽快忽慢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如果掌舵的人控制不好方向船會怎麼樣呢?”

(5)教師小結:在龍舟上有划船的、有敲鼓的人、有掌舵的人,在划龍舟的時候他們需要團結合作各盡其責才能到達終點。

四.遊戲體驗

1、教師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規定做不同的動作。(第一組:拍手第二組:拍膝蓋第三組:跺腳)

2、教師講遊戲規則

規則:聽音樂看教師指揮,該哪組做動作或哪兩組做動作,其它組則休息,如有人犯規則音樂重新開始。

3、教師和幼兒一起遊戲,體驗規則的重要性。

4、師幼討論:

(1)在剛纔的節奏遊戲中,我們重新開始了幾次,爲什麼會這樣呢?

(2)後來我們是怎樣成功的?

五、談話小結,將規則意識延伸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1、划龍舟的時候怎麼做才能又快又穩到達終點?

2、剛纔的節奏遊戲中,怎樣做才能完成遊戲?

3、小朋友在喝水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4、在玩滑滑梯的時候我們要講什麼規則呢?

活動反思

作爲一節社會課,重點放在讓幼兒通過了解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的基礎上,知道划龍舟的人員的及其工作,從而體驗規則的重要性及規則遊戲帶來的樂趣。在教案的設計上,整個教學內容安排緊湊,條理清晰。

端午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動作“搓、捏、轉、敲”。

2、對小手遊戲感興趣。

活動準備:

小手能幹的照片活動過程:

1、引入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魔術,現在先請小朋友把小眼睛閉起來。變變變(變出小手)提問:我變出來什麼呢?(小手)我的小手很厲害的小朋友們看我會讓我的小手轉起來,那我請小朋友跟我一起轉一轉小手吧。咚咚咚拳頭互敲提問:我的小手在幹嘛,敲東西。拿出你們的小手跟我一起敲一敲,敲敲小腿敲敲臉蛋等。

2、哇。小手真神奇,神奇的小手會有什麼本領呢,我們一起來看看2、小手的本領出示圖片(玩玩具、畫畫、剪東西、洗手)總結:你們的小手真能幹,會用勺子,會穿褲子,會穿衣服,會穿鞋子,會畫畫,會用剪刀,還會做遊戲。等我們小朋友再長大一些,小手會做更多的事情的。

3、小手遊戲下面,我們用小手玩個手指遊戲,看看誰的小手最能幹。

一根手指頭變成毛毛蟲啾啾啾二根手指頭變成剪刀剪剪剪三根手指頭變成扇子扇扇扇四根手指頭變成烏龜爬呀爬呀爬五根手指頭變成大老虎啊嗚啊嗚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做的手指遊戲好不好玩?(好玩)下次我們再一起玩這個好玩的遊戲。

4、反覆遊戲,遊戲結束。

端午節教案 篇3

第一階段:聯結與建構

教學目標:能對端午節的習俗理解圖畫的含義;能朗讀兒歌,感受兒歌朗朗上口的特點;能理解“掛”、“纏”、“系”等詞語的含義;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出完整的故事;知道端午節要吃糉子、掛香蒲、划龍舟等。

教學過程:

導入活動:教師說一個掛於糉子的謎語,請幼兒猜猜謎底。示範:“四個角、四個面、六條棱;外面穿着一件綠大衣,中間繫着一條白腰帶;摸上去軟綿綿,掂一掂沉甸甸。”(向幼兒展示綵線紙糉子)這個糉子是老師用綵線和紙做的,你還見過什麼樣的糉子?你吃的糉子是什麼味道的?前幾天,我們一直在聽一首兒歌《端午節》,下面我們一起再來聽一遍吧。(播放兒歌的VCD,只播放聲音,不播放畫面。)兒歌中說過端午節的時候要做什麼呢?我們一起看看大書。

閱讀圖畫:

封面:封面上有誰?揹着的揹簍裏有什麼?她手裏拿着什麼?她會用這些葉子做什麼?她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爲什麼?我們看看書名叫做《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時哪天嗎?對,封面上寫着呢,端午節是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

第一頁:桌面上有什麼?是用來做什麼的?桌面的左邊是誰?表情如何?心理怎麼想的?(揭示文字,將文字讀給幼兒聽,同幼兒討論桌面上是什麼,用來做什麼。)

第二頁:小女孩在做什麼,表情如何?媽媽在做什麼?這頁對應的兒歌中的`哪一句?爲什麼?(揭示文字,將文字讀給幼兒聽,請幼兒指出香蒲和糉子。)

第三頁:媽媽和小女孩在做什麼?這頁圖畫對應的是兒歌中的哪一句?爲什麼?(揭示文字,將文字讀給幼兒聽,請幼兒在畫面上指出五色彩線。)

第四頁:這幅畫對應的是兒歌中的哪一句,你是怎麼知道的?(揭示文字,將文字讀給幼兒聽。)小女孩腰間掛的是什麼,手裏拿的是什麼?學一學她的表情和動作。我們爲什麼要掛香包呢?

第五頁:圖畫上有誰?他們的表情和動作是怎樣的?他們爲什麼要這麼高興呢?她們要去做什麼?(把文字讀給幼兒聽)她們要去看什麼呢?小姑娘手裏拿的是什麼?畫面右上角是什麼?

第六頁:她們要去看什麼呢?你能用兒歌中的話把這頁的內容概括一下嗎?你見過賽龍舟嗎?

第二階段教學:閱讀與反思

 教學目標:初步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如賽龍舟、戴五色彩線、掛香鋪等;補充關於端午節的背景知識;能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教學過程:

閱讀文本和小書:教師爲幼兒朗讀幾份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的端午節的背景知識,可以請幼兒補充自己知道的部分,也可以請幼兒提問不清楚的地方。

教師出示大樹,和幼兒一起完整朗讀兒歌一次;教師將小書發給幼兒,請幼兒自行閱讀幾分鐘,然後和幼兒一起觀察小書:書中有隻動物每頁都出現,它是誰,它在做什麼?請你在每頁上找出來;教師帶領幼兒逐頁翻看大書,討論關於端午節的背景知識。

第一頁:端午節在什麼時間?我們說過是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它是在什麼季節呢?

第二頁:我們爲什麼要吃糉子、掛香蒲?你知道還要帶什麼東西嗎?

第三頁:爲什麼要佩戴五色彩線(五色即青赤黃黑白)?爲什麼要掛香包?爲什麼端午節會賽龍舟?

教師再完整帶領幼兒朗讀兒歌數次,提示幼兒注意朗讀的語氣和節奏。

端午節教案 篇4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瞭解端午節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活動準備:

1.掛圖30號;《小朋友的書·我愛夏天》

2.ppt,糉子;香袋;長命縷;雄黃酒;龍舟圖片。

3.建議家長事先爲幼兒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

活動過程:

1.瞭解端午節有關物品。

師:(教師出示糉子,龍舟,香袋,長命縷,雄黃酒圖片)小朋友看看圖片,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他它們叫什麼名字呢?

幼:糉子,龍舟(船),香袋、、、、、、

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看到糉子,有龍舟,有香袋,還有的師什麼東西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師:圖片中的東西一起復述一遍

你見過這些東西嗎?在哪裏見到的?

幼:見過。家裏,商店裏、、、、、、

師:現在,我們在家裏,店裏很容易看到這些物品,那小朋友們知道這些東西是在哪個節日裏要用到的嗎?

幼:端午節

師:老師聽到好多小朋友說端午節,你們是怎麼知道端午節的呢?

幼:我爸爸/我媽媽、、、、、、給我講的。

師:小朋友們很認真,把爸爸,媽媽告訴你們的節日記下來了。沒有錯,這些東西呢,都要在端午節用的。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小朋友告訴老師,端午節是每年的什麼時候?

幼:6月6日(公曆) 五月初五(農曆)(給幼兒分析公曆,農曆)

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幼:屈原、、、、、、

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啊,和我國以爲著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

(教師講故事、、、、、、完)

師:端午節和誰有關?

幼:屈原

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現在人們過端午節是爲了紀念誰?

幼:屈原

師:小朋友們都很聰明,人們爲了紀念屈原過端午節;小朋友們想想,爲什麼人們要紀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愛國家、、、、、、(表達了人們對屈原怎樣的感情)

師:因爲屈原愛自己的國家,他聽到自己國家滅亡了,心裏很難受,跳進了汨羅江,小朋友們說屈原怎麼樣啊?

幼:很偉大、、、、、、

師:屈原很偉大,當時人們聽到屈原死的消息,他們怎麼做的?

幼:劃小船,拿糉子、雞蛋、、、、、、把雄黃酒倒進江裏。

師:人們划來小船打撈屈原的身體,爲了不讓魚蝦們吃屈原的身體,把糉子、雞蛋扔進河裏,把雄黃酒倒進江中,讓水裏的動物罪暈,不去傷害屈原的身體。

師:人們對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

師:因爲屈原愛國家,愛人民,所以人民也熱愛他。爲了懷念他,以後農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就是、、、?、、、端午節。所以在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呢,包糉子,賽龍舟也成了我們的習俗了。

師:現在小朋友們清楚了沒有,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啊?

幼:紀念屈原。

師:在什麼時候?

幼:農曆五月初五

師:我們都要幹什些什麼事呢?

幼:賽龍舟,包糉子、、、

師:我們現在呢,在完整的欣賞一下這個故事,體會一下大詩人屈原的心情,和人們對他的熱愛與懷念。更多端午節相關教案推薦:

1.20xx最新小班端午節活動教案

2.20xx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端午節的由來

3.20xx年國小端午節班會教案

4.20xx端午節幼兒園小班教案:迎端午,憶屈原

5.20xx年端午節教案:屈原的故事

6.幼兒園端午節優秀教案範文20xx

7.幼兒園中班端午主題教案

8.幼兒園中班端午節教案範文

9.端午節的由來教案

10.端午的鴨蛋創新教案

端午節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火災發生時如何撤離、躲避、求救等多種自救方法。

2.能正確撥打火警電話119,面對火災不慌張,積極動腦想辦法,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3.感恩消防員的辛苦,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情。

二、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活動前請幼兒製作"發生火災怎麼辦"安全宣傳畫。

2.物質準備:視頻(亮亮家失火報道、消防員救火、火災求生法)、課件"遇到火災怎麼辦"、快樂成長宣傳片、溼毛巾與幼兒人數相等、安全出口標誌若干。

三、活動過程

1.通過講述"亮亮家火災"事件,引導幼兒感受火災給生活帶來的危害。

(1)播放亮亮家失火的視頻。提問:亮亮家發生了什麼事情?你有什麼感覺?

(2)通過實地演練,鞏固幼兒逃生撤離的已有經驗。

① 用溼毛巾捂住口鼻,引導幼兒從安全通道撤離。

② 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法迅速撤離。

(3)創設情境,引導幼兒瞭解無法撤離時,如何正確躲避。

① 提問:當火勢很大無法撤離時,應該怎麼辦?可以用哪些方法躲避?

② 演示課件,引導幼兒判斷分析躲避在哪裏是正確的。

(4)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懂得發生火災要沉着冷靜,積極動腦想辦法。

① 教師講述"婷婷火場自救"小故事。

② 提問:面對險情時婷婷是怎樣自救的?還可以用哪些方法自救?

③ 運用兒歌,全面總結火災中的自救方法。

4.觀看公益片"我們快樂成長",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

請幼兒觀看公益片,談一談:如果你是受災的小朋友,你現在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引導幼兒感受火災無情、人有情的美好情感。

端午節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有着豐富的民俗文化。《綱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端午節》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是兒歌,以淺顯的語言表達了端午節的地方風俗習慣。本此次活動從引導幼兒回憶端午節習俗入手,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感知端午節的民俗文化,引導幼兒大膽運用有節奏的朗誦,體驗兒歌的韻律美。

教學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以及地方風俗習慣。

2、學習兒歌,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3、嘗試仿編兒歌,體驗創作的快樂。

教學準備

經驗準備:瞭解端午節來歷和習俗物質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1、談話交流,回憶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提問:端午節就要到了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節的?爲什麼要過端午節?

小結:每個節日都有各自各的習俗與傳說,這些習俗和傳說不僅代表了我們的文化,也流傳下來許多的節慶活動,像現在端午節舉行的包糉子、插艾蒿、掛香囊、龍舟比賽等。

2、結合教學課件欣賞詩歌,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兒歌內容。

(1)組織幼兒交流傾聽兒歌后的感受。提問:兒歌裏說了什麼?你的心情怎樣?

(2)根據幼兒的回答,播放相應的課件,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3、結合課件,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1)教師再次朗誦兒歌,引導幼兒理解,加深印象。提問:剛剛的兒歌裏面,你聽出哪些音比較像?

小結:小朋友聽的很仔細,聽到了陽(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師發現兒歌裏還有一些你們沒有發現,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

(2)引導幼兒和老師一起念讀兒歌,重點念准以下發音:陽(yang)、囊(nang)、妝(zhuang)、香(xiang)。

提問:爲什麼這些音聽起來很像?

小結:原來人們爲了讓兒歌更好聽,讓最後一個音都聽起來很相似,這便是運用了押韻的方法。

(3)引導幼兒朗誦兒歌,感受作品的節奏感。

提問:第1段兒歌前兩句有幾個字?最後一句話有幾個字?第2段、

第3段呢?這樣朗誦起來有神們感覺?

小結:這首兒歌每一段第1、2句都是3個字,最後一句都是7個字。這樣的兒歌朗誦起來既整齊又有有節奏感,給人美的享受。

4、引導幼兒有節奏的朗誦兒歌,體驗兒歌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5、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嘗試仿編兒歌。

端午節還有哪些活動?我們一起把這些活動也編到兒歌裏吧!鼓勵幼兒用兒歌裏的句式結構進行仿編活動,體驗創作的快樂。

附兒歌

端午節

端午節,豔陽照,家家門上插艾蒿。

掛絲線,戴香包,娃娃樂得蹦又跳。

吃糉子,劃龍船,紀念屈原永記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