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2023年端午節節日的意義

端午節9.37K

2023年端午節節日的意義1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再過幾天,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就要到了!端午時節,千家品糉,萬戶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賽龍舟、辦詩會。“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注。”這首唐代詩人劉禹錫寫的《競渡曲》,記敘的就是一次端午賽龍舟時的場景。

2023年端午節節日的意義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民族精神的家園。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厚,每一個節日都留存着我們華夏民族獨特、厚重的文化印跡。歡度每一次傳統節日,其實就是整個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與洗禮。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應該怎樣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傳統節日呢?讓我們把糉葉輕輕展開,將愛國情包入。兩千多年前,屈原情繫百姓,心憂天下,投江殉國。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把用五色絲線包裹的糉子投到水中,表達悼念之情。屈原的愛國精神,影響和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讓我們把糉葉輕輕展開,將文明包入。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源,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和延續基因。作爲新時期的少年兒童,作爲光榮的少先隊員,我們有責任使其發揚光大,源遠流長。讓我們把糉葉輕輕展開,將責任包入。建設小康社會、和諧國家是我們的目標和方向,讓我們肩負責任,勇於承擔。

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是每一箇中炎黃子孫的責任。也是我們走向世界,立足世界的基礎,因爲民族的纔是世界的。

2023年端午節節日的意義2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可多了。在那天人們要包糉子、吃糉子,還要賽龍舟……這些風俗都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我們家的端午節是這樣過的:愛睡懶覺的媽媽這天特意起個早,剛想出門去市場釆購艾草,一開門發現門頭己經掛好了一束艾草,上面還綁着一頭蒜。哈哈!還是起晚了,原來是鄰居奶奶一大早幫我們掛的。然後媽媽去廚房準備“涼糕”,也就是和糉子的意思一樣,因爲我們的家鄉在老一輩一直傳下來的就是這樣做,所以媽媽至今也不會包一個一個的糉子。首先,媽媽在蒸籠裏鋪了一些綠蔥蔥的糉葉,接着把前一天泡過的糯米撒了一層,然後把紅彤彤的大棗擲入在糯米上,最後又像蓋被子似的.在大棗上鋪滿了糯米和糉葉。大火燒開,等待三十分鐘就熟了。

屋裏飄滿了香氣十足的糉葉味,終於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嚷嚷着讓媽媽紿我盛一塊嚐嚐。只見碗裏的米被大棗染成了紅色,輕輕地咬了一口,甜絲絲,好吃極了!

這是我過的最有意義的一次端午節。

2023年端午節節日的意義3

端午節,可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因爲我們可以吃到甜甜的糉子,看精彩絕倫的賽龍舟比賽。今年老師在班裏爲我們過了一次端午節!

上午第四節上課,老師讓我們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各式各樣的香噴噴的糉子!我們一邊欣賞着精彩的沙畫:愛國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就要滅亡,故鄉就要被佔領。楚王不聽自己的勸告,實行改革計劃。楚王不但不聽,而且還取消了屈原的官職。看到老百姓整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受苦受難。自己改革的抱負卻不能實現,屈原就懷恨跳江自殺。

屈原死後,人們立刻劃着船來到汨羅江裏尋找他的屍體。還紛紛把糯米以及其他的食物丟進江裏,不讓魚蝦去吃屈原的屍體。大夫,百姓還拿着雄黃酒倒盡大江,爲了保存好屈原的屍體,動物們喝了雄黃酒,就會被暈倒,不會再吃去屍體了。

屈原真是“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一次有意義的端午節,我不僅嚐到了甜甜的糉子,還更深一層瞭解了端午節爲什麼要喝雄黃酒,吃糉子。

2023年端午節節日的意義4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們家端午節也會吃糉子。媽媽是個包糉子的能手。星期天,媽媽準備了包糉子的材料:糯米、蘆葉、肉、棗子、繩子。我在旁邊觀看着,只見媽媽拿起三張蘆葉,頂端對齊,大約二分之一重疊排列起來,順勢捲成一個漏斗形,漏斗得尖沒有一點縫隙,加上糯米,大約放到一半,就該放餡了,喜歡吃甜味的就放棗子,喜歡吃鹹味的就放些肉。媽媽夾上一大塊肉,繼續放入糯米,媽媽左手握着“大漏斗”,右手將蘆葉輕輕地按着沿“漏斗”的大口折起來,“大漏斗”在媽媽的手裏來來回回轉動,我都看得眼花呢,可是媽媽都準備拿線紮起來了,一圈兩圈,“咔嚓”一剪刀下去,一個活生生的糉子好了。沒多久,二十多隻糉子包好了。

接着,媽媽把剛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煮了起來。半天過去了,媽媽把煮好的糉子燜在了鍋裏,不時飄來陣陣清香,饞得我直流口水。我終於按耐不住自己的饞勁,打開鍋蓋,迅速地拎起一個熱氣騰騰的'肉糉,剪開捆住的繩子,迫不及待地一片一片剝開葉子,真香啊!一口下去,香香的鹹鹹的,媽媽包的糉子可真好吃!

端午節可真是個有意義的節日!

2023年端午節節日的意義5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在傳統節日當中,論民俗之繁多複雜,或只有端午節能和春節可比擬,兩節都有着祈福、消災等禮俗主題,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願望。

端午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爲一體,端午習俗甚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端午節期間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羣衆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文化作爲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端午節別稱

1、糉子節:自古以來,吃貨從來不會缺席,提到端午就想到糉子,因此也就有了這個直截了當的名字咯。

2、端陽節:午爲“陽辰”,午月中的第一個午日,這一天時爲仲夏,也是登高踏青的好天氣,因此也有“端陽節”之稱。

3、龍舟節:端午節也是上古時代,先人以龍舟競渡的形式祭祀龍神的節日,來源於部族的圖騰祭祀。

4、正陽節:端午節從中國傳入到越南以後,在越南,五月初五就稱爲“正陽節”。

5、屈原日:端午也是紀年屈原在這一天投江的日子,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懷,因此也有屈原日之稱。

6、解糉節:這源自於端午的小遊戲,端午食糉,糉葉長短各不相同,解下糉葉長者爲勝,因此有“解糉節”之稱。

7、夏節、五月節:這個名稱就與端午的時節密切相關了,五月五日爲仲夏之日,過後氣溫上升,因此得名。

8、重午節:古時以天干地支爲紀年,端午節最初爲干支歷的五月五日,第五月即爲“午”,雙午爲之“重”,因此端午節也稱“重午節”。

9、端禮節:在湘南地區,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上艾葉,驅除蚊蟲,洗禮身心,古代因蚊蟲而感染瘧疾的機率非常高,而且難以醫治,古人相信這樣可以驅除疾病,安全度過夏季。因此端午也稱端禮。

10、五黃節:古時,端午節除了吃糉子以外,還有食五黃的傳統,即: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黃酒。因端午一天,陽氣至盛,天氣悶熱,氣血不暢,因此食五黃調順理氣,健脾潤肺,讓心脈暢通。

11、龍日節:龍日節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稱呼,與龍舟有關,最開始端午節是源於吳越部族紀念龍神的日子,龍是吳越的部族圖騰,而仲夏五月五日,既是蒼龍飛天的時節,蒼龍主火,次日陽氣鼎盛,因此也被稱爲龍日節。

12、沐蘭節:端午時爲仲夏,也是熱病高發的一個季節,而端午也是一味中草藥,沐浴可去溼除熱驅邪

13、浴蘭節:民間有用端午草沐浴的風俗,因此端午又稱“浴蘭節”。

14、菖蒲節: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因爲民間風俗,菖蒲被認爲有驅邪鎮宅的作用,古時端午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上菖蒲,以求福澤平安。

15、躲午節:古時少數地區,認爲五月爲不祥之月,因此在端午這一天,父母都會把家中孩童送至遠方親戚躲避災厄,因此稱“躲午”。

16、地臘節:道教學術中,一年分爲五臘,五月五日即地蠟,《赤松子章歷》“五月初五名地臘,此日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在道教學說裏,臘日屬良辰吉日,適合祭祀先祖,以求去福報平安。

17、當五汛:當五汛這個別稱,是從古代沿海城市流傳下來的,在現代上海地區,還保留着這個對端午的別稱,五月當午,潮汐高漲,因此這個名字也保留至今。

18、女兒節:“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往日出嫁的女子在這一天都會紛紛回孃家探親,因此端午節也稱“女兒節”

19、天醫節:古人以天醫節祭奠黃帝、岐伯,相傳黃帝詢問岐伯,因此有了醫術,中醫也有“岐黃之術”的別稱,這一天,民間會用露水和硃砂混合,點於孩童的額上或腹部,用以驅邪祈福之意,後來到端午也有這樣的習俗,這個名字也因此成爲端午的別稱。

20、天中節:《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是因爲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爲天中節”。而端午傳到日本,也被成爲“男兒節”,因此天中陽氣旺盛,因此得名。

端午節來歷和傳說

一說端午起源於春秋時,爲紀念晉人介子推。春秋五霸之一的重耳(晉文公)曾落難逃亡,介子推跟隨。沒有食物了,介子推割自己的股肉煮食予重耳。重耳復國後,賞賜隨從,介子推獨無所得,與母親隱居綿山(今山西介休東南)。重耳請他出山,他終不肯出。於是重耳燒山,介子推抱木而被燒死。於是重耳爲紀念他,規定晉國以五月五日爲寒食(不用火)之節。

東漢邯鄲淳《曹娥碑》則說,端午節是起源於吳人紀念伍子胥:“五月五日,時迎伍君。”伍子胥盡忠於吳,反被吳王夫差殺害,拋屍於江,靈魂不死,化爲錢塘江江濤之神。故吳越人民以其死之“五月五日”爲紀念節日。

《會稽典錄》則記浙人之俗,認爲端午是爲了紀念漢代之孝女曹娥:“女子曹娥,會稽上虞人,父能絃歌爲巫。漢安帝二年五月五日於江沂濤迎波神溺死,不得屍骸。曹娥年十四,乃緣江號哭,晝夜不絕聲七日,遂投江而死。”浙人爲紀念曹娥,乃稱端午爲“女兒節”。

但是流傳影響最廣的,自然還是端午節紀念屈原說。此說始見於樑吳均《續齊諧記》:“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

端午節的習俗

1、吃糉子

端午吃糉子也是一個重要習俗,糉子又被稱爲“筒糉”、“角黍”,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每個地方的糉子口味和餡料都有所不同,糉子最初爲了祭祀祖先神靈,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們不忍心江中的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便向江中的魚蝦投入糉子。糉子的起源遠早於屈原時期,爲了紀念屈原,後人才堅持端午吃糉子,慢慢就形成了這樣的習俗。吃糉子的習俗在中國各地都盛行,也是對偉大詩人屈原的懷念。

2、拴五色絲線

傳統之俗,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頸項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孃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還有一說,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個雨天,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雨中,意味着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謂之可去邪祟、攘災異,會帶來一年的好運。

3、佩香囊

端午節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習俗據說有避邪驅瘟的含義,而在南方,年輕男女還會通過香囊來表達各自的愛意。香囊形狀萬千,小巧可愛,但它不僅僅是裝飾品而已。香囊內通常會裝有中草藥、香藥、硃砂、雄黃等,具有驅蟲防病的功效。外面由絲布包着,再用彩色絲線纏繞固定,最後再用綵綢刺繡,五顏六色的香囊十分炫彩奪目。

4、飲雄黃酒

雄黃酒有驅蟲解毒的功效,多喝還能養顏美容。端午節喝雄黃酒,寓意驅除病魔。人們浸入酒後再用菖蒲艾蓬蘸灑牆壁角落、門窗、牀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這些活動,從衛生角度來看,還是有科學道理的。雄黃加水和酒灑於室內可消毒殺菌,飲蒲灑也頗有益。

5、懸艾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葉是一種藥用植物,它的葉片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以驅趕蚊蟲、提神醒腦。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會把家裏打掃乾淨之後,將艾葉插在門楣上。艾葉代表招百福,可以使身體康健,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南方北方都有端午掛艾葉的習俗,但是區別於作用不一樣,南方利用艾葉祛邪祛病,而北方進行避毒避惡,其藥理相通,都起到殺菌防病的作用,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

6、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重大習俗,至於賽龍舟這個習俗從何而起,還是來源於歷史典故。根據古時傳說,屈原含冤投江之後,楚國人十分悲傷,他們相信楚原是忠心賢臣,便划船去拯救屈原。然而當他們奮力到達洞庭湖時卻不見屈原的蹤跡了,他們擔心湖中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便借划龍舟來驅散湖中的魚。後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有賽龍舟活動,賽龍舟之習俗盛行於當時的吳、越、楚三國。之後人們以端午賽龍舟的方式來祈禱風調雨順。

端午節爲什麼吃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當秦軍攻破楚國都城之後,因無力救國而痛心不已的.屈原選擇了寫下絕筆《懷沙》,抱石投江自盡。人們得知此事,紛紛來到江邊划船打撈,卻一無所獲。爲了不讓江中的魚蝦吃掉他的身體,人們紛紛拿來米團投入江中。後來,就形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糉屬於“籺”的一種,籺是人們在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逢年過節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的傳統習俗。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糉籺是端午節拜祭神靈祖先的貢品。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即爲廣東鹼水糉。

“糉”字本作“糉”,歷史上跟糉子沾邊兒的文字記載,最早大概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將之解釋爲“蘆葉裹米也”。西晉新平太守周處所寫的《風士記》,則明確提到了“角黍”一詞:“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糉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糉子成爲端午節的節慶食物。

端午節吃糉子代表什麼寓意

1.寓意中舉

在古代的時候,想要出人頭地,就一定要參加科舉考試,並且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也叫做中舉,中舉之後就可謀得一官半職,能夠取得事業上面的成就。因此在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吃糉子,其實有一舉高中的意思,因爲糉子的“糉”和“中”諧音,所以端午節會吃糉子,尤其家裏高科考的人,一定會吃糉子。

2.光宗耀祖

在古代家庭顯赫,如果有一些政績的話,是能夠光宗耀祖的。而糉子的“糉”和光宗耀祖的“宗”是諧音,有些相似,所以希望吃了糉子以後,家族的人能夠獲得一些成就,一些名利,能夠做到光宗耀祖。所以端午節吃糉子,不僅是品嚐它的美味,更重要的是取個好兆頭,希望吃了糉子之後,能夠帶來好運,能夠有所作爲,能夠光宗耀祖。

3.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就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當年屈原因爲國家滅亡所以就投江自殺了,非常的悲壯,世人也覺得十分可惜痛心。爲了能夠紀念這個偉大的詩人屈原,於是家家戶戶都用糉葉和糯米包成糉子投入江中,讓魚兒去啃食,這樣就不會侵害屈原的屍體,保護屈原的軀體。所以端午節這天大家都會包糉子吃糉子,來紀念先人。到了今天仍舊不會忘記祖先的付出。

2023年端午節節日的意義6

今天是端午節,不僅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還是我媽媽的農曆生日,所以我們做了很充分的準備。

一大早我迷迷糊糊的對媽媽說了聲:“媽媽生日快樂,節日快樂!”就又睡過去了,媽媽耐心地等我睡到自然醒。爸爸給媽媽發了感人的“生日快樂”歌,媽媽的同事、朋友都給媽媽發來了生日祝福語,武燕阿姨給媽媽送來了漂亮的蛋糕、美味的糉子,康阿姨給媽媽炸了甜甜的糖糕,媽媽感動極了。那我應該怎麼表現一下呢?我對媽媽說:“媽媽您放心吧,我不會讓您失望的'。”媽媽高興地親了我一下。

我們準備去吃飯時,我碰到了一個賣紅繩、香包的老奶奶,看着她滿頭白髮,被太陽曬得眼冒金星,雖然我已經有好幾個香包和紅繩了,但我還是很想幫她,讓她早點回家團聚。於是我問媽媽要了零錢,買了奶奶的東西,能幫人我感覺開心極了。

來到餐廳,聽着音樂,吃着美味,給媽媽過了一個溫馨浪漫的生日。端午節對我來說太有意義了。我懂得了感恩、關愛、紀念。

2023年端午節節日的意義7

今天是端午節,首先祝大家端午節快樂,做什麼事情都萬事如意。據說,舉行端午節是因爲要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每到端午節的時候人們都會包好糉子往河裏扔,這是因爲不讓魚蝦吃他的遺體,所以人們纔會這樣做!今天我給大家講一件我在端午節發生的有趣事情吧!

今天早晨起來,我發現已經八點多了,我趕緊刷牙洗臉,洗漱完畢之後我就開始吃早飯,爸爸已經早早的給我準備了一桌豐盛的糉子飯,我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吃完以後我的心裏就想:“今天早晨爸爸給我做了那麼好吃的菜,肯定下午一定也很好吃,”正在我想得最高興的時候爸爸說今天要帶我去姥姥家,我非常興奮,趕緊換上衣服就跟爸爸出發了,到了姥姥家我看見大家都來那裏等着我們,我高興極了!今天中午我和姐姐一起玩了很好玩的`遊戲,今天我和哥哥一起看了有意思的電視。到了下午我的叔叔給我們做了一桌豐盛的晚餐,裏面有魚、肉、糉子、蔬菜……讓我們都大飽口福。回家的時候我們都非常依依不捨,可是心裏還是非常高興的。

這個端午節可真有意義!

標籤:端午節 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