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實用】端午節的作文

端午節1.23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端午節的作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的來源是由於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賽和吃糉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沒錯,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聖的節日。說起端午節,還得從屈原的故事說起。

先用一些新鮮的糉葉包住糯米,在裏面放各種配料,然後用線捆紮好;包好的糉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着糉子香的時候就可以吃了。吃糉子的時候,要先把線解開,剝開糉子葉,裏面藏着紅紅的糉肉,升騰着熱氣,散發着一種特有的糉香,兩個糉子用盤子裝着,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照耀下晶瑩剔透,散發着濃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個糉子,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味道真是棒極了。

故鄉的端午節啊,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別有一番滋味。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糉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糉子葉,準備開始包糉子。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糉子葉疊成一個漏斗。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糉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糉子葉把糉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糉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糉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糉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糉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在我的印象中過節大多是孩子們喜歡的事,因爲我小時候就喜歡過節。

大人們一大早就開始忙碌起來,有包糉子的,有做綠豆糕的,還有炸油糕的,大人們一見到我們孩子就往我們的身上掛一個香包,有幾次我們幾個孩子爲了那個香包香,那個香包好看而鬧得不可開交,大人們不管我們的吵鬧,看着我們只是在一旁笑,但他們的手腳是不會停下來的。

我那是時搞不清人爲什麼要結婚,端午節剛過不久,我們幾個孩子就問大人,來友哥什麼時候還結婚呢?大人們說:人一輩子只能結一次婚,你來友哥不再結婚了,那還有誰要結婚呢?大人說:你們問誰結婚幹什麼,結婚就有好吃的,好喝的,還有好多好多的小朋友和我們玩,大人們笑着逗我們說:等你們長大了就可以結婚了,我們就問大人:我們什麼時候長大,我們什麼時候能結婚。

我記得那天的晚上,來友哥的爸爸還給我們這些孩子們講起屈原的故事,也許我是從那時起喜歡上了屈原,後來又喜歡上了屈原的(橘頌),特別是經過郭沫若改編的新橘頌,更使我永遠記住他。

中國有很多端午的故事,比如水漫金山,白娘子喝雄黃酒。這是一個很悠遠的民族的節日。屈原選擇在端午節殉國,把端午節的人文精神提升了。本來這是一個伸張正義的節日,表現的是對龍的圖騰崇拜,是出於人們對自然的恐懼;而屈原,賦予了這個節日新的意義,《離騷》是千秋絕妙詞,“若無澤畔行吟苦,哪得千秋絕妙詞”。這個古老的民族的習慣,因爲屈原,得到了新的意義。拿今天來說,現在講究和諧社會,所以每個戰鬥都是爲了和諧。

屈原,生於戰國時期,楚國人,有一段時間深得楚懷王的賞識。楚懷王對他言聽計從,百依百順。而屈原此時就有了一個實施美政的計劃:上有一位舉賢任能的君主,下有一羣竭智盡忠的臣子,國家就能富國強兵,而且屈原認爲他一定能實現他的政治理想。看到這裏,我不禁敬佩他遠大的志向和無比耿直的.性格。然而好景不長,不久便遭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從而在楚懷王面前造謠,說屈原的壞話,令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屈原絕望了,流落江湖。但是他依然關心着楚國的一切。

楚懷王死後,頃襄王把屈原徹底流放了。可憐的三閭大夫,身形憔悴,面容枯槁,然而還是一片赤誠,把整個的心思放在了對國家的挽救上。可是事情並不像他所希望的方向去發展。結果是,不久秦國便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看到楚國已經無可救藥了,在絕望和悲憤之下,高聲呼喊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投進汨羅江,自盡了。這更令我悲傷不已,感動不已。悲傷的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就這樣去世了。感動的是因爲屈原一顆火熱的愛國心!

我同情屈原,我敬仰屈原,我歌頌屈原,又一個端午節來臨之際,我不由得深深感嘆:屈原之死,悲哉!壯哉!惜哉!真可謂是: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划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糉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淨,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糉子了。在永昌吃糉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

不知怎的,每次吃糉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爲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爲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複着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糉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國小端午節作文一:端午節

每一年的端午節都搞得非常的,雖然天氣很熱,但是人們的的心情卻很興奮,過節的氣氛很濃。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來紀念屈原。端午也是我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

在我國大多數地方端午節都是吃糉子和賽龍舟,而在我的家鄉會吃一種用麥餅包餡的東西,餡料多得很,有黃蟮,有肉片,有雞蛋,有炒麪………都會被裹在麥餅裏面。在那一天,外婆做了一桌子好菜,飯桌上,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聊,屋子裏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瀰漫着香噴噴的味道,我開心級了!外婆還會在門前掛艾草,聽說用來避邪驅蚊的,好講究啊!

我想:過端午節真好,我真想每天都過端午節,天天吃好吃!

國小端午節作文二: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我聽姥姥說,吃糉子,賽龍舟都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當年把糉子扔下水,是爲了讓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屍體。“那賽龍舟呢?”我迫不及待的問。“那當然也是爲了驅趕江中的龍、蝦、魚,以免傷害屈原的屍體。”姥姥回答說。

不一會兒,姨媽來了,手裏還拎着一袋糉子。我接過糉子,剝開皮,只見裏面的餡兒黑黑的顏色,姨媽告訴我,這是黑米做的,裏面還有蜜棗呢!我趕緊把糉子遞到姥姥手中,並笑着說:“祝願姥姥端午節快樂!”

姨媽說:“端午節可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世宇,你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嗎?”我慚愧的說:“還真不知道呢。”姨媽接着說“‘端五節’又叫‘重五’、‘夏節’、‘女兒節’、‘玉蘭節’、‘天中節’、‘地蠟’、‘詩人節’等等”。姨媽還說“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我搶着說:“這個我知道,有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葉、戴五絲線、香包等。”我一邊說一邊又拿起一個糉子,大口大口的吃起來。“哇!”真好吃。我津津有味地一連吃了好幾個,沒想到我自己竟變成了一隻大臉貓。

這個端午過得真快樂!

國小端午節作文三: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最傳統、最古老的節日。我們小區到處喜氣洋洋,一派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比如:劃龍船、吃糉子、系五絲線等等。當然,我媽媽在太陽出來之前已經把五絲線系在了我的手腕和腳脖上了。聽媽媽說,五絲繩也叫長命縷,是爸爸、媽媽希望孩子能長命百歲,多麼美好的期望啊!

晚上,媽媽買回來一包糉子。糉子用竹葉包裹着,彷彿一個個綠娃娃似的,老遠就聞到一股甘甜的清香沁入肺腑。剝開竹葉咬一口,糯米發紅,再咬一口,香甜潤滑,真是又香又甜,好吃極了!一邊吃着糉子,我一邊想起了屈原這個歷史人物。當年屈原因被小人出賣,含冤投江自殺。當地百姓去汨羅江打撈屍體也沒成功,就向汨羅江中扔了雞蛋和熟米。據說這樣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

媽媽還熬了草莓湯,紅紅的草莓襯着那濃濃的湯,真是一道美味呀!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過得很開心。

國小端午節作文四:端午節

大家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這可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所以每逢端午節,人們都要把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這個小常識大家要知道哦!

但是今天端午節的衆多活動更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戰國時代,詩人屈原不但其愛國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等守舊派的反對,而且糊塗的懷王也因聽信讒言疏遠屈原。痛心疾首的屈原在寫下《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後的公元前278年,終因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難,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詩人來到了長江東邊的汨羅江,抱石自沉……聞訊趕到的楚國百姓紛紛划船到江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餵食魚魚蛟蝦蟹,使它們不再啃咬屈原的屍體。

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端午節那天(農曆5月5日,屈原的忌日),人們仍要在江河裏划龍舟,把糉子繫上五彩絲線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

國小端午節作文五:端午節

一提起端午節,人們就會想起吃糉子,划龍舟。可是,同學們你們知到“端午”是什麼意思,端午節的風俗又是怎麼來的嗎?

“端午”。“端”是“初”“始”的意思,所以陰曆五月初五稱爲“端午”。到了唐代,因爲唐朝皇帝唐玄宇的生日是八月五日,爲了避用“五”字,就用迴音“午”替換了“五”字,從此,“端五”便改稱“端午”了。

爲什麼五月初五這一天會成爲“端午”呢?民間流傳着很多種說法。其中最流行的說法,就是爲了紀念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楚國的大官,楚國不採納他的治國主張,反而將他免職流放,他在流放途中看到楚國衰亡,人民遭受苦難,自己又無力挽救老百姓,他心中悲憤難忍,便於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入汩羅江自盡。楚國百姓知道後,竟相划船前去相救,但已來不及了,百姓們擔心江中的魚,鱉,咬食屈原的遺體,便用竹殼裹米投入江中餵魚。從此,划龍舟,包糉子就是我們中國的風俗了。

我很喜歡端午節,我每年都盼望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端午節,我們會吃糉子、賽龍舟。

你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古代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被小人誣陷。楚懷王聽信讒言而將屈原流放。後來出國滅亡,在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最終投汨羅江而死。人們想把屈原的遺體打撈上來,但最終沒找到。人們爲了讓屈原的身體不被魚蝦吃掉,於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包糉子投進汨羅江。端午節就是這樣產生的。

端午節可不能少了糉子,我喜歡包糉子,更喜歡吃糉子。我們準備了糉葉、糯米、紅棗和粗線,糯米需要提前浸泡幾個小時。首先取3-4片糉葉疊整齊,再把糉葉捲成圓錐形,然後往裏面到糯米並放入幾顆紅棗,最後把糉葉折下來並用線捆好。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煮,1個多小時後,香噴噴的糉子味道就會填滿屋子。打開煮熟的糉子,咬一口,又香又甜,真好吃。

糉子吃完了,龍舟比賽要開始了。“3、2、1,開始”裁判喊道,一條條龍舟像離線的箭,在水面上飛馳。你聽“咚、咚、咚”,還有鑼鼓加油呢。一號龍舟快到終點了,其他幾條龍舟也加快了速度,鑼鼓聲越來越急促,最終五號龍舟獲得了冠軍。

端午節可真有趣!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畔,滔滔清浪重重碰撞着岸邊,意欲緊擁着碣石,無奈卻濺落,墜去,隨滾滾江水東逝大海。浪聲鏗鏘,執著也毅然,不僅使人浮想翩躚想到你,。你與激浪一般想攥住荊楚的疆土,楚地的鼎盛,故都的繁榮,但你找尋了一輩子,卻伴着你的綺夢葬身汨羅。

淌過亙古的江水溯游而上,在黯淡的燭光中望見了你。你無奈地脫去的衣胞,恨得咬牙切齒,揚起筆鋒疾書,狂嘯出你滿腹的怨恨與牢騷。昔日任左徒圖議國事,接遇諸侯的年華不再,你粲然笑顏亦鬢微霜,大楚聯齊抗秦的修明盛世漸漸地也被一心貪享貴族特權的投降派的排擠讒言所腐蝕,吞噬。回首有恨無省的往事,你便怒火中燒,恨徹心扉。但寫完橫世的後,你卻長嘆,熱淚縱橫悽然望楚。“,吾將上下而求索。”你清楚,爲了找尋理想的美政,“亦餘心之所善”,它必將履行,“雖九死,其猶未悔!”

歷史重重地行進着,不曾停輟,無論多少橫屍碾死在它的車轍上。那一年,懷王聽信奸言,念私利而不顧大局,縱虎歸山而爆發了又一場殺戮。怎奈黃鐘廢棄,瓦釜雷鳴,混亂不堪的`楚國大廈將傾。數十萬的將士血灑刑場,載着猩紅的幽嘆匯成了賁張的波濤。號角嘶鳴,黃沙漫天,你在風雨飄搖中舉步維艱,潸然涕下。“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目睹了遍野衰頹後,羸弱的你掩面低泣,一腔熱忱苦心化作篇篇,“魂魄毅兮爲鬼雄”以奠國殤。秋冬之緒風,蔽日之旌旗,在你痛碎了的心上刻盡傷痕,但你對荊楚富強的赤誠,對庶民安泰的追尋卻在累累傷痛中潛滋蔓延,汩汩噴涌。痛哭數日,你炯然的瞳仁依舊如炬,“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帝王朝代的更迭並沒使你還官,在頃襄王的殘杯冷炙旁,你找尋的夢想更像那浮浪激起的金輝薄霧,縹緲得虛無,美好得令人心碎。“被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你深知仕途無望,仍死死堅守着平生找尋的綺夢,行吟江畔如墜痛淵。有人勸誡你要與世推移,你卻笑笑,笑顏如蘇世獨立的清溪,在濁水中亦不濯足而苟活。是啊,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最終,你還是懷石孑立於畔。如血般的殘陽拉長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是猿猴啼血般的哀鳴。汨羅清清清幾許,你,,找尋了一輩子清白與安泰卻終究不得志,載着汨羅清水的蕩地下,夙願得以在理想中彰顯,人格得以在長眠中永生。

,你找尋了一輩子,雖只展現墜江時的絢爛,只泛起清漪,只留下輕息,但也足夠了,畢竟江岸的青草知曉,畢竟後代的世人爲你嘆息,畢竟舉世的志士向你景慕。勿需頌“魂歸來兮”的悲吟,只求你在江底靜靜安睡,夢中一享找尋一世的歌舞昇平的頌歌。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祖母。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

我也想親手嘗試一下包糉子的樂趣,便向祖母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早上當我趕到祖母家的時候, 祖母已經準備好包糉葉的東西,有糉葉、有糯米、餡料、還有一些扎糉子的線。糯米雪白雪白的 ,像白雪一般。我學着祖母的樣子,拿起幾片糉葉把它們按順序排好,再把這些葉子折成一個蛋筒型。我放了許多糯米,這時祖母說:“你放的太多了,蜜棗往哪裏放呢?”我連忙倒回一些米,然後選 了一顆圓圓的、晶瑩透亮的.蜜棗放了進去。祖母又說:“你還可以放一些紅豆呀。”我一想,這可是最好吃的紅豆蜜棗糉呀。我連忙放了很多紅豆進去,然後開始包糉子了,可是這時我才發現,我放的 米和紅豆太多了,根本包不起來,灑了很多。我都有點灰心喪氣了,這時祖母安慰我說:“不要放棄,倒掉一些米和紅豆,再試試你就會成功。”在祖母的幫組下,我的第一個糉子終於包好了。我再接 再厲,又接二連三的包了幾個糉子。雖然,這些糉子不像祖母的包的那麼精美,但是我心裏還是很喜歡。你瞧,有的像肥肥的小豬,有的像瘦瘦的猴子,有的像圓鼓鼓的青蛙,大小不一,簡直就是一個 動物糉子展覽嘛。

糉子包好了,有紅豆蜜棗糉、有豆沙糉、有蛋黃糉、還有豬肉糉。祖母把它們放入鍋中煮。不一會兒,清香、誘人的糉子香味從鍋裏飄出來,我不停地咽口水,心裏想:糉子煮好以後,我是先吃那個 小肥豬?還是那個小瘦猴呢?我想來想去決定還是先不吃了。我要把我的勞動成果送給爺爺祖母爸爸媽媽吃,讓他們體會一下我的孝心。雖然,糉子不好看,但是他們一定會吃在嘴裏,甜在心裏。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 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連綿不斷的山,綠陰如蓋的樹,書聲朗朗的校園,古色古香的農家小院,你們猜這是哪兒啊?這就是我們岢嵐的美麗鄉村——宋家溝。

清晨,我們早早地到達了宋家溝。我走進一戶農家小院,院中瀰漫着花香,聽着雞鳴犬吠聲和小蟲的呢喃聲,好一支悅耳動聽的交響樂啊!院中有一塊地,種樹,種菜,種花,雖然不是什麼奇花異草,但又是一道好景。真所謂"院中桃花始盛開,青天白日映樓臺。綠樹碧檐相掩映,好似仙境天上來。"這樣的生活怎能使人不向往呢?

正在陶醉之時,"嵐漪書社端午節詩文朗讀會"開始了,社員們心潮澎湃,繪聲繪色的分享着自己的作品。趙陽老師和小白的《一起成長》讓我感受到了父女之間那份無微不至的`愛;任宇陽小朋友的《保護地球媽媽》讓我知道保護地球,世界纔會更美好;安昱熔小朋友的《少年中國說》讓我領略到了中國少年的壯志豪情:李子阿姨的原創作品《水土如畫》更是讓我感受到了岢嵐人對這片熱土那份深沉的愛。

但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宋家溝國小的那些默默無聞的老師和純真可愛的學生。這些老師把自己的心血和無私的愛都傾注於孩子身上,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燃燒於偉大的教育事業。我記得有一位女教師說,她住在學校裏,平常很少回家,每次兒子給他打電話都會問"媽媽,你什麼時候回家啊?",每當他挎起包包正準備回家時,孩子們都會問"老師,您去哪兒?什麼時候回來啊?"我想這位老師的心中是舉棋不定的,因爲這些都是她的孩子。在這個小小的學校裏,有着許多這樣的老師,他們雖然渺小,但他們的愛可以感化這裏的孩子,改變這裏的孩子,他們希望孩子們越來越好,長大以後成爲一代棟樑。這些純真可愛的孩子們這麼小就離開父母生活自立,在他們的小世界裏,老師就是父母,他們聽老師的話,努力學習,用這種老師最喜歡的方式來感恩老師,不想讓老師失望。在他們小小的身體裏賦有着滿滿的正能量。

那連綿不斷的山,綠樹如蓋的樹,書聲朗朗的校園……一切都印在了我的記憶之中。在靜謐的中午,人們正在午休,雞、犬、小蟲也不再鳴叫,只有樹葉在颯颯作響,也許它是在歡迎我們下次再來吧!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在中國衆多的節日裏面,我最欣賞的便是端午節了。每當端午節來臨,不僅家家戶戶會包糉子,有些小區或者單位還會會組織大夥兒進行包糉子比賽,很多水鄉城市會組織划龍舟比賽,聲勢浩大,場面壯觀。

小的時候,媽媽告訴我,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起先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漸漸的人們就將這一天當成了一個節日。爸爸告訴我,屈原是生活在距今20xx多年的楚國,他是一個偉大的詩人、愛國者,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大臣。爲了老百姓能過上幸福日子,他敢於指出楚王做得不對的地方,因此老百姓都很愛戴他。可是當新國王上臺後,他昏庸無度,不聽屈原的建議與主張,從而輸掉了與秦國的一場重要戰役,楚國的國都都被秦國佔領,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後,悲痛萬分,投汨羅江而死。當地的老百姓怕江中的魚兒吃掉屈原的遺體,所以向江中投放糉子等食物。當地傳說屈原死後,乘着龍舟去了天上。所以後來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上,包糉子、划龍舟就成了重要活動。

在中國,人們十分喜歡過端午節。現在城市裏面的人由於工作繁忙,沒法自己包糉子過節,就紛紛到各大超市去購買。超市裏糉子的種類有很多種,有白米糉子,鹹肉糉子,蜜棗糉子等等,花樣挺多的。將糉子放在鍋裏煮熟以後,打開鍋蓋聞上一聞,滿屋子都飄着糉葉的清香,嘗上一口,滿嘴裏都是糯米的'香甜,不由得食慾大開,非吃個飽不可。除了吃糉子,人們還可以去觀看龍舟比賽。江面上,龍舟前部的龍頭高高揚起,活靈活現。整條龍舟又窄又長,前面擺着一張大鼓,後面一個接一個的坐着許多精壯的小夥子,他們隨着鼓點聲,整齊的划着槳,在水面飛馳着。一時間水花四濺、鼓聲、號子聲與江岸上觀衆的加油聲此起彼伏,場面宏大壯觀,熱鬧非凡。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僅因爲能吃到好吃的糉子,看到精彩的龍舟比賽,更喜歡它的歷史內涵,每次過端午節,我總是能想起屈原,想起他峨冠博帶、身背長劍,口中吟誦着《離騷》,行走在江湖之間的樣子,他的忠誠、堅貞,他的文采,影響着一代一代的中國人。如果將中國的傳統節日比作一段貼着寶石的絲綢,那麼,端午節就是絲綢上面一顆璀璨的夜明珠。

標籤: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