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故事50字(通用9篇)

端午節1.28W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故事50字(通用9篇)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關於端午節的故事50字(通用9篇)

  端午節的故事篇1

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因苦勸楚王無果,憂憤投江自盡。楚國百姓懷念這位爲人清正的大夫,於是將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魚羣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屍身。後世延續爲傳統,漸漸演化爲端午節。

  端午節的故事篇2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它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的中國人還在延續這一習俗,甚至還有一天的法定節日。

  端午節的故事篇3

包糉子爲了保護屈原,不讓大魚吃屈原,就包了許多大糉子,想讓魚一吃把嘴粘住,這樣它就吃不了屈原了。以後,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爲端午節,以吃糉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故事篇4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的節日,它最吸引人的也就是包糉子,一家人在一起歡樂的包着綠糉子,這是最讓人開心的事。

  端午節的故事篇5

記得往日農村裏的端午節,我是感覺到很新鮮的,不僅要包糉子,外婆還會從哪兒摘來一些菖蒲還是什麼藥草,折成一把劍的樣子(我感覺很像劍),掛在大門前兩個門神上。我也不知道是做什麼用,聽說是可以驅邪避諱的。

  端午節的故事篇6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爲了不讓屈原的`身體被魚龍蝦蟹吃,人們紛紛往江裏扔飯糰、倒雄黃酒。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端午節的故事篇7

離端午節還有一段時日,各式各樣的糉子便隨着初夏的腳步迫不及待地閃亮登場了。其實,糉子現在隨時都可以吃到,而且不侷限於紅棗的一種,八寶、豆沙、肉、胡蘿蔔等各種陷的糉子,纏了不同顏色的絲線,躺在超市的冰櫃裏,或定點的被溫熱着。

  端午節的故事篇8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爲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爲之立碑,讓他的弟子作辭頌揚

  端午節的故事篇9

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古人五月採摘蘭草,盛行以蘭草湯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禮記·夏小正》:“五月,……煮梅,爲豆實也,蓄蘭爲沐浴也。”屈原《九歌·雲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懍《荊楚歲時記》雲:“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此俗流傳至唐宋時代,又稱端午爲浴蘭之月。

標籤:端午節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