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實用】端午節日記模板集合七篇

端午節2.38W

一天即將完結,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篇日記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日記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端午節日記模板集合七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四,明天就是端午節了。

吃過早飯,我和媽媽搭乘爸爸的摩托車去街上湊熱鬧。路上,交通顯得有點擁擠。行人比平日裏增加了不少,車流也時斷時續的。交警爲了特別保證節假日裏的交通安全,在交叉路口增設了崗哨。我們只能緩慢地行進。我沿途看見不少的婦女手提着大把小把的我叫不上名來的藥草往家裏趕。這是往常所沒有的景象。端午節時,不少的人家都要買很多的藥草,曬乾後存放在家裏,平日裏用來泡澡或沏茶用。至於艾葉、蒲草之類的買回家後就直接插在門窗上,用來避邪驅五毒。我們好不容易來到了MM廣場,停好車後,準備去採購一些過節用的東西。因爲人多,一不留神,我們就走散了。我和爸爸不知不覺地來到了集貿市場附近的路段。這裏比平時添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路兩邊,一字兒排開,地面上擺放滿了各種各樣的藥草。那些從鄉下上來的農人們今天忙得是不亦樂乎。他們覺得這些東西比他們栽種的農產品似乎搶手得多。路口處,有一個老太婆在賣一小包一小包的東西。我對此頓生了好奇心。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買了一小包,從中取了一小點,撒放在了我的頭頂上,並告知我這種東西叫雄黃。據傳說,人們在端午節時帶上它就能避邪。呵!天下竟然還有這等事。我越發地對端午節感興趣了。

我們轉悠了大半個上午,才戀戀不捨地回家的。

端午節日記 篇2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一說到這兩句詩,大家馬上會想到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就是我們爲了紀念屈原而設的傳統節日—端午,我知端午。

公元前229年,戰國時代楚秦奪霸權,詩人屈原列右大夫,很受楚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爲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昌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能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懼灰,仰天長吧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5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糉子,從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午”也就如稱“初五”;“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五。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大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怕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爲蛟龍所食,後因爲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糉子樣。

儘管端午年年都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一是紀念屈原說;二是迎濤神說;三是龍的節日說;四是惡月惡日京;五是夏至說。由於屈原的格藝超羣,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所以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糉子,賽龍舟”等等。

端午節是家家戶戶口團圓、是最幸福的時候,到了這一天早上天不亮的時候,爸爸媽媽在門上掛上艾葉、香囊,媽媽會爲我係上五彩線,保平安。我會和哥哥、妹妹、小弟一起玩耍,做遊戲。吃飯的時候到了,我來到飯桌前給大家都分上一個糉子,自己最後拿一個,把繩子解開,剝開葉子,就可以吃到裏面香香、軟軟的糉子了。大家有說有笑,非常開心。

這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我知端午。

端午節日記 篇3

XX年06月04日星期六天氣:晴

端午節,春光明媚,在別人高高興興慶祝端午;在別人懷着悲傷的心情紀念屈原的時候,我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去慶祝,去紀念。全中國都爲這一節日踏上了各自的路途,而我們也不會例外。

我們懷着喜悅的心情來到了小河九龍的黃山。在九龍廟裏,有種很陰森的感覺,裏面空蕩蕩的,只有幾位住在寺裏的人,他們護着廟,守護着這個傳說。在房屋的周圍總會看到那些有愛心的人的名字,他們捐的'錢或多或少,只要他們獻出自己的愛心就行。貴在付出,不求數量。在屋裏,我們看到的只有佛祖們,他們個個神采飛揚,見到他們,心裏就會有種慾望,那就是買只香拜拜。其實每進一間屋子,自己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慾望,有時我會控制自己,保持這廟的寧靜。我們在這拍了照留做紀念。

唉!說來慚愧,身爲小河人,竟不知有這麼美麗的景觀,要不是這次活動,我恐怕一輩子也看不到這麼壯觀的風景。我們繞着黃山轉起來了,原來黃山這麼大,突然,我們的視線集中到了一起,哇,好美的風景線啊!在這個角度看山腳下,真是一覽衆山小。不轉不知道,一轉嚇一跳,那山腳下的房屋整整齊齊排列着,莊稼也別具一格,還有那河水,碧清碧清,有幾位大小孩在河裏嬉戲,想象的出他們應該玩的不亦樂乎。這樣一個別有風味的景色當然不能錯過,留下作紀念這個是必須的。

每年清明,九龍是人山人海,有的拜佛,有的爬黃山,把整個九龍圍得水泄不通,就像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也不會少一個,因爲人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一個古老的傳說:曾經唐太宗在此數龍,可他數來數去永遠只數到九條龍,他偏偏把自己是條龍給忘了,因此這裏被稱爲九龍

要說歷史悠久,那還是青城那邊的銀杏樹,聽說那裏本有兩棵銀杏樹,有一棵非常大,需要五個大人手拉手才能圍一圈,可惜在不久前被雷劈成兩半了。另外一棵現在已有八十幾年了,長的那麼高大,它的存在伴隨着洪福寺的存在,洪福寺在明朝就有了,現在的是重新改造了。雖然未能進去,但我能感受得到它裏面的風氣。

這次活動給我們帶來了快樂,他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氣氛中得到放鬆,讓自己變成一隻小鳥,自由的飛翔。

感謝學校,感謝老師組織這次活動,在放鬆的過程中,我們學到了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瞭解了世界的美好,萬物得由每個人去珍惜,去愛護。

端午節日記 篇4

今天是端午節,陽光明媚,不時還吹起陣陣涼風真是涼風拂面的好天氣。早上我早早的起了牀,和哥哥一起坐上公共汽車外婆家過端午節。

一路上我看到了家家戶戶都掛上了艾草,買來了五黃——黃酒,黃瓜,黃鱔,黃魚,蛋黃。一進外婆家我看見了這些可防五毒的中藥。

外婆拿出了一些材料—糉葉,糯米,肉,豆沙和線。我們看的很納悶,外婆拿這些東西幹嗎?難道要我們包糉子嗎?我們可不會包呀!不過外婆是耐心的教包糉子:了首先把糉葉包成漏斗的樣子,然後放入糯米和自己喜歡的餡,再把糉子抱起來用線綁好,糉子寶寶就做好了,馬上就可以下鍋了。

聽了外婆的講解我和哥哥的糉子寶寶都包好了,和外婆包的糉子寶寶一起下鍋了,我們看着糉子寶寶在鍋裏跳舞,滾動。終於糉子寶寶出鍋了。那糉子寶寶散發出陣陣誘人的香味讓我們直流口水。

糉子寶寶燒好了,我說要送給最敬愛的媽媽;哥哥說要送給外婆;弟弟說要送給外公。算我們的一份敬愛吧!

在晚飯後我們三兄弟進行了一場滑板大賽由外婆外公做裁判,我們各自用處自己的“絕招”來“殺敵”。最後哥哥第一個被淘汰弟弟第二個被淘汰而我拿到了冠軍獎勵西瓜一個,而哥哥弟弟獎勵西瓜半個。

到了深夜11點我們才戀戀不捨地回了家。

今年的端午節,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日記 篇5

哇!今天奶奶家怎麼這麼熱鬧?走,過去瞧瞧。一打開車門,我便興奮地衝向奶奶家。

“喲,我的乖孫孫,你來了呀!”奶奶圍着圍裙,滿臉笑容地迎了上來。“奶奶,今天你們家怎麼這麼熱鬧啊?”“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端午節呀!我請了廚師來幫忙,等下有許多客人來我家吃飯呢!來來來,裏邊請~”奶奶笑着做了請的手勢,還故意把請字拖得特別長,可把我樂得。

剛坐下來,爺爺便過來說:“給,寶貝小孫孫,不不不,應該叫大孫孫了。這是你上次讓我給你買的鞭炮,走,去放吧,放個痛快!”“耶!媽媽?”我邊叫邊用哀求的目光看着媽媽,媽媽無奈地點點頭,說:“好吧好吧,去玩吧,本來還想讓你做會兒作業哩。不過,一定要小心哦!”“一定,一定”,話音未落,我人已衝出門外。

端午節日記 篇6

今天是端午節。天下着零星小雨,路上行人提着大包小包的糉子,趕着回家過端午節。我也拎着書包急急忙忙的趕回家。一打開門,迎面撲來的是二個香噴噴、油膩膩的糉子。我迫不急待的咬上一口,香味立刻瀰漫了整個房間。

我問媽媽:這糉子是從哪來的?媽媽說:是對面的鄰居送的,他家自己包的”。以前我家衣服被風吹掉到樓下,是對面的鄰居幫我們撿回來;以前有好吃的東西,也是對面鄰居送我們的,媽媽經常送給他們一些好吃的東西。媽媽常說:“鄰里之間相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相愛護。”

這個端午節媽媽雖然沒有給我包糉子,沒有給我準備端午節的食物,家裏也沒有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過節氣氛,但是鄰居老爺爺讓我們感覺到了一絲溫暖,讓我們過了一個不一樣的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 篇7

我國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傳統"端午"佳節。端午節又叫"重五節"或"端陽節"。

端午節家家戶戶包糉子吃糉子。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當時的國王並不願意採納的建議,再到後來國土淪喪,屈原滿懷憂憤,跳入汨羅江自盡。人們爲了懷念他。兩千年來,每年在端午節,人們把糉子投入江中,不讓小魚小蝦吃屈原的屍體。四面八方的人划着龍舟前來汨羅江打撈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形成端午賽龍舟的習俗。

有一首兒歌是這樣唱的: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我每年都到爺爺奶奶家去過端午節。我最喜歡他們家端午節的那種氣氛,滿屋梔子花香和着棕葉、艾草的香味,寓意着生活美滿幸福。最絕的是奶奶包的糉子,不僅式樣好看,而且有很多中口味。蜜棗味的、紅豆味的、牛肉味的、豬肉味的、豆沙味的……。今年端午節,我一下吃了七八種口味的糉子,把我肚子漲的連路都走不動了。

現在,中國人過端午節不光是爲了放假休息,一家人團圓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時刻牢記屈原偉大的愛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