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冬至節

【推薦】冬至作文集錦九篇

冬至節7.24K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冬至作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冬至作文集錦九篇

冬至作文 篇1

在冬至夜,我家準備吃火鍋,但不是去外面吃,而是買了菜,自己做火鍋!

我們一坐到餐桌旁,爸爸媽媽就開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卻邊吃邊觀察冬至夜的夜空,過冬至作文650字。我突然叫道:“爸爸媽媽,冬至夜的夜空是深紫色的!”媽媽聽了有了興趣,一看,果然,冬至夜的夜空是深紫色的!

又過了一會兒,我再看看,哈!冬至夜的夜空又成了深紅色。媽媽和爸爸也發現了,都覺得很有趣!慢慢地慢慢地,深紅裏出現一點檸檬黃,一點一點,檸檬黃慢慢變多,和深紅搭配起來,特別漂亮!爸爸說這樣的夜空是因爲空中有霧,家家戶戶的燈光和路燈的燈光映襯着夜空纔出現的。

吃着吃着,我想起了“二十四節氣歌”,就背給媽媽聽——“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650字作文《過冬至作文650字》。我想:節氣歌裏有兩個“冬”字,其中一個冬字應該就是“冬至”的意思吧?背完節氣歌,我又問爸爸媽媽座右銘。爸爸怎麼也想不出來,媽媽讓我開個頭提醒一下。我說:“先來三個:一個‘少’,一個‘欲’,一個‘書’吧!”媽媽一口就回答上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爸爸卻一個都沒答上,反應真慢!

這時,爸爸的手機響了,原來是爸爸單位的一個叔叔發來的:“剛纔買了一把菜刀,想殺你那天釣到的魚,結果第一刀就切在了自己的手上。”我、爸爸、媽媽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這頓火鍋吃得可真香啊!

冬至作文 篇2

在我的家鄉,冬至是一個很重大的節日。冬至前夕,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磨成米粉做圓子。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圓”意味着“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和諧、美滿。母親總說,圓子是最團圓吉祥的食物,能把牽掛和幸福都包裹進去。兒時的冬天總是異常的寒冷,常常清早起來被凍得哇哇哭。此時母親都會憐愛地把我攬在懷,安慰我說:“冬至那天多吃圓子,就不覺得冷了。”冬至節,母親早早起來搓圓子,她把米粉加入適量開水揉捏成圓形長條,再切成一隻只圓坯,然後用手掌把它搓成一個個如核桃大小的圓子。煮圓子要等水開了後才能下鍋,不然會化掉。湯圓浮上水面,嫋嫋的香氣也升騰瀰漫,讓人垂涎三尺。搛一個湯圓急急地送進嘴裏,輕輕咀嚼,軟軟的,甜甜的,滑滑的,溫潤綿長,食後脣齒留香、繞頰三日,我們個個吃得肚兒圓,母親看我吃得特別香,欣慰地笑了。清香的湯圓寄寓的是對我們未來的希冀和願景。後來走出家鄉到外地求學,冬至這天總會想起母親煮圓子的情形。熱騰騰的氤氳霧氣,猶如水袖般悠悠飄逸的精靈,母親用濃濃愛意將寒冷的世界柔化得溫暖馨香,使我懂得自己的根永遠隨着母親的身影眷戀着故土。

冬至這一天,太陽到達南迴歸線,對北半球來說,這是一年中白日最短夜最長的一天。漫漫長夜,北風呼嘯,寒氣襲人,大人小孩都睡不着,一家人就圍爐夜話。我的父親文化程度雖不高,但古文基礎紮實,他娓娓道來的《西遊記》等古典文學是文化荒漠歲月裏的一股清泉,溫潤着我們乾涸的心。但我記憶最深的是《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說的是黃香小時候,家境困窘,冬天鋪的還是草蓆,爲讓勞作一天的父親不再挨凍,黃香讀完書便悄悄鑽進父親的被窩裏,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叫父親睡下。那時,我總是很遺憾父親的牀上有棉被墊着,讓我連“溫席”的機會都沒有。

霜雪凝野、一年將終,作客他鄉的遊子,在這個漫長的冬夜,誰人不起故園情呢?唐代詩人杜甫的《至後》說:“冬至至後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在古代,冬至那一天,在外的人必須趕回家過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可詩人想回家又脫不開身,於是吐露出離鄉背井的酸楚。白居易在《邯鄲冬至夜思家》又道:“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着遠行人。”孤身羈旅,恰逢冬至,詩人揣想家人牽掛他的心情,這般思念就流注於親心與己心之間,顯得格外溫婉、深淳。唐代詩人殷堯藩《冬至酬劉使君》亦云:“異鄉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夢遙。漸喜一陽從地復,卻憐羣沴逐冰消。”詩人出門在外,冬至夜思家而不能眠,故鄉是那樣的遙遠而又親近。

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節氣循環,“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臘梅含笑時,春天的腳步近了。

冬至作文 篇3

當雪花飄落在寂靜無聲的大地上,你是否已經感覺到,一個純淨的冬季已經來臨?或許大多數人只是嫌冬天把火熱的激情帶走,而搬來了寒風和飄雪。但是,誰又注意過冬日的一個重要的節氣——冬至呢?

冬至,在我們眼中,或許只是一個在地理書上記過的日子,一個平淡的12月22日。但是在中國古代,我們的老祖先們對這一天卻極爲重視。

古時,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足見人們對冬至的重視。人們認爲:冬至過去,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吉日,應該慶祝。許多地方在冬至這一天,都有“九層糕”祭祖的傳統:即用糯米粉捏成許多動物的形象,放入蒸籠,蒸好後將其放在祖祠的牌位前,以示祭祀。祭祀之後,親戚們還要一同舉杯暢飲,聯絡感情,稱爲“食祖”。

但是,冬至的一些風俗習慣並沒有被人們完整地保留下來,尤其在今天,冬至可以說是無影無蹤了。而在上文中提到地“九層糕”也只能在史料中才能看見了。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擔心。作文

傳統節日作爲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一直被人們高度重視:從除夕春節,到元宵清明端午節,再到七夕重陽,冬至,每個節日都有着各異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內涵。

而在今天,全球化的浪潮正席捲着改革中的中國,中國傳承了數千年的民俗節日也受到了外國洋節的猛烈衝擊,正一步步走向社會的邊緣。更多的年輕人喜歡過聖誕節,情人節這樣的西方節日,而春節,冬至一類的節日正在淡出年輕人的視野。作文

“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尋找冬至,尋找的不僅僅是冬至這個節日,而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只有每個人時刻銘記着句話,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血脈纔不會中斷。

冬至作文 篇4

在江南,在我老家,有冬至祭祖的習俗。與清明掃墓有所不同,冬至祭祖主要是以修葺墓地,立碑等方式進行祭奠活動。修葺主要是指整理墓冢,除去墓冢上的雜草雜物,並在墓冢上添加適量的新土,使墓冢始終保持原有的形狀。倘若墓主人沒有後人的話,墓地就會雜草叢生,墓冢也會慢慢的與周邊的地形成爲一體,久而久之墓冢也就不復存在了。從中也可以看出墓主人家是否人丁興旺,後繼有人。立碑是指下葬時沒來得及立碑的墳墓,可在冬至這天爲之立碑,其他時間都不便進行此項活動。由此可見,冬至祭祖也是很有講究的,馬虎不得。

又逢冬至,我們兄弟四人帶上子侄輩去老家祭祖。像往常一樣,爲祖先的墓除草,培土,燒香,祭拜。特別是站在父親的墓前,心中感慨無限。想想父親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民,靠着自己的一雙手,起早歇晚,辛勤勞作,把我兄妹五人養大成人。並先後爲我大哥,二哥娶妻,爲我姐出嫁。一大家子人,全靠父親的肩膀,父親的付出,纔有了後來的我們以及今天的生活。是何等的不易啊。我甚至覺得與父親相比,自己真的是很無能。在科學沒有今天這樣發達,物質生活沒有今天豐富的年代,他一個沒有文化的農民怎麼就能養活我們這麼一大家子人呢。而今天的我們養一個孩子都是那麼辛苦,那麼艱難,那麼犯愁。我真的好想知道父親那一代人,心裏是怎麼想的,有沒有感到愁苦甚至是絕望的時候。我依然還清楚的記得,在我五歲時的一個農忙季節的傍晚,月亮已經升了起來,我站在村口,等收工回家的父親,我看到父親見到我時臉上浮現出的慈愛和笑容,全然沒有一點疲勞的感覺。我還得父親用他那沾滿泥土的雙手,把我從地上抱了起來,並用他那沾滿灰塵和汗水的臉,貼到我的臉上。那時的我還不知道什麼叫幸福和感動。只知道好開心,好踏實。既不用自己走路卻又可以藉助父親的高度看到遠處。彷彿自己一下子變得也像父親一樣的高大起來。心裏除了開心還是開心。這樣的開心就像種子,灑在我的心裏,一直到今天,沉澱爲一種感動和感恩。每次站在父親的墳前,我都會默默地對父親說些感激和感恩的話。

我沒有理由不感激我的父親。他雖沒能活着爲我娶妻成家。但他把我這樣一個農村的孩子送進了大學。爲我鋪起一條有別於他自己的生活道路。他不僅教會我很多生活技能,還使我懂得要想有所收穫就得有所付出這樣一個道理。是的,我感謝我的父親。不僅要感謝他給了我生命,還要感謝他給了我健全和健康。我感謝我的父親,因爲他愛我們,他爲我們付出很多很多。懂得感恩這也是我父親教會我的一個最基本的道理。

謝謝您,我親愛的父親。

冬至作文 篇5

母親抱着我,在冬至的陽光下走。我的頭靠在她的額頭上,在衣物的重重包圍之下,只露出一張小臉,呆呆地看着路邊慢慢向後退去的枯木。

陽光發出慘白的色彩,我能聽到母親的呼吸,能感受到她額頭的冰涼,但是我的小身軀在她有力的擁抱中,懸在半空中,徐徐的走。

我聽得到吹過的風,也聽得到不遠處傳來的隱約的啼鳴。路上的塵土飛揚,落葉款款飄落,那灼目的燦爛陽光,匯聚成一片金黃及蒼白。我看到路邊樹上爬行的螞蟻,也看得到遠方天空的一朵潔白的雲。那雲,在跟隨着我們。

我被衣物厚厚的包裹起來,我感覺不到冷,只感到近乎悶熱的溫暖。母親的手不時拍過來,似乎想哄我睡去。但是,我分明的精神起來,想扭轉頭來,看看前面的風景,但我的頭剛想動,隨即被母親的右手扭轉過來,說:別動,有風,冷。媽媽給你買肉肉,包餃子吃啊!然後她伸出一隻手來,把籠罩我的那一個圍巾重新摁了一下,確保沒有風跑進我的脖子中。

陽光蒼白呵,我們就在那陽光下走,像走進陽光中,走進溫暖的年關裏。那條路上沒有一個人,只有風和路旁隱隱的麥田。我只在那一個包裹着的襁褓中,被母親抱着,行走在那樣一個平靜的午後。

20xx年冬至,在他鄉,同樣的陽光慘白的午後,我一個人走在車水馬龍的路上,與一位孩子的目光偶遇,他在母親的懷裏,被包裹的只露出一張臉,那個孩子面無表情,呆呆的看着我——好像我只是他眼中看到的一棵樹而已,之後,他們與我擦肩而過……

我站在陽光裏,看着那位母親的背影消失在枯樹林立的街道上,覺得這風景是那麼的似曾相識。忽然覺得自己像一位走失了的孩子,城市之大,敞開多少門窗,卻找不到一個可以吃餃子的家,我轉過頭來,邊走邊安慰自己說:沒餃子的冬至,也挺好的吧?

冬至作文 篇6

冬節潮屬有上墳掃墓的習俗。按潮汕習俗,每年上墳掃墓一般在清明節和冬節,謂之“掛春紙”和“掛冬紙”。一般情況下,人死後前三年都應行“掛春紙”俗例,三年後纔可以行“掛冬紙”。

但人們大多喜歡行“掛冬紙”,原因是冬節氣候較爲乾燥,與暮春鶯飛草長、常有紛紛細雨的清明不同,道路易行,也便於上山野餐。冬節掃墓的祭品,普通是五牲或三牲,添以鮮蚶、柑橘等物及粿品。鮮蚶是必要的,意謂取其吉利的意義。拜墓之時,還須拜墓旁的土地爺,即所謂后土之神。祭拜儀式過後,人們就在墓前聚餐。野外的聚餐輕鬆又熱鬧,兒童嬉鬧,長者舉杯閒談,山野間盪漾着家族的融洽與和諧。祭品中那盤鮮蚶一定要吃完,並把蚶殼撒在墓堆上。潮人把蚶殼稱爲“蚶殼錢”,撒在墳頭,是將它作爲冥錢之用。

另外,祭品盤中的大魚,全尾或截分兩段的',照例是留給辦理飲酌者的家屬。所以成爲規例,野餐時什麼人都不許吃它。如果你不明規例,錯吃了,人們會怪你不曉情理。

冬至作文 篇7

冬至大如年,再再於是“怎不憶冬至”

冬至成爲一個傳統節日,人們都以冬至爲歲首;冬至雖然不是“一歲之始”,不過老人們仍將冬至改爲“冬節”,民間至今尚有“冬肥年瘦”、“交冬便交歲”、“冬朝大如年朝”以及“冬至大如年”之俗諺。據長輩們說;這個月,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時候,陰氣和陽氣互相消長,各種生物開始萌動。君子齋戒,居處不可暴露身體,安靜少動,摒除聲色,禁絕嗜慾,安定性情,遇事要冷靜,以靜待陰陽之消長。芸草開始生長,荔挺草開始萌芽,蚯蚓開始盤結,麋鹿的犄角開始脫落,水泉開始涌動。“冬至之日蚯蚓結,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動“天時長短:每年小滿後,累日而進,積三十日爲夏至,而一陰生,天時漸短。小寒後,累日而進,積三十日爲冬至,而一陽生,日晷初長。冬至日在牽牛,景長一丈二尺;夏至日在東井,景長五寸。”常言“冬至不過不冷,夏至不過不熱”,時至冬至,天寒日短,正是人們進補攝養的好時機。俗話說:“冬至日,吃塊肉。”又說:“冬至不吃肉,凍爛腳指頭。”還說:“冬至不吃兩角翹(餃子),兩個耳朵要凍掉。”不過,一過了冬至節,白晝便逐漸長起來了。諺雲:“冬至當日歸。”又說:“冬至夜回頭,夏至日回頭。”還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曾經看到過有一網絡文;唐杜甫《小至》詩云:“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一般在陽曆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今年是12月22日(即農曆十一月十三日)14時2分交冬至。在二十四節氣中,只有冬至和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

每年的冬至;長輩們總是張羅着回老家上冬至墳,今年也不例外;唯一不一樣的是,往年各自回家,今年的冬至,正好休禮拜;一大早的,幾個弟弟就開始電話不斷的聯繫;一起回家,這樣的話,他們商量着就不再去麻煩老家的鄉親們了,準備上了墳就各自回家,沒有想到;到了目的地以後竟然發現這麼多人沒有一個帶火機的,在這個時候弟兄幾個七嘴八舌的說開了,這個弟弟說回村裏找火機,那個弟弟說;打個電話讓一個遠房叔叔給送來,我在他們議論怎樣做的時候,我就徑直往村裏走去了,剛到村頭就看到我的同學的爸爸在那邊往我們這裏張望,更確切的說是,我同學加戰友的爸爸,我看到他老人家;心頭一顫;我本想說我們來上冬至墳的,忘了帶火機,正準備進村裏便利店買火機的。但是看到我戰友的爸爸以後,我的話鋒轉了,我說成了要跟老人家一起去戰友的墳上看看,老人家一路沒有說什麼話,只是眼睛裏嵌着淚。有生以來。我這是第二次看到老人流淚的樣子,第一次是看到我爸爸在我奶奶去世的時候,我爸爸哭的樣子。第二次就是昨天,我看到了我戰友的爸爸他老人家哭的樣子,老人哭的樣子,當時老人的臉,真的像滄桑的老槐樹。皺巴巴的痛苦表情無以言表;我違心的勸老人家說,時隔開撲越戰前線已經過了30多年了。還請老人家保重自己的身體。老人家老淚縱橫,我當時不知道怎樣做、才能夠讓老人家安靜下來,沉默了許久,老人家要我去他家裏,爲了不希望老人家再繼續這麼悲傷,我回絕了他的邀請。我目送着老人家回家。最後還是沒有忍住淚水。

回過頭來看見我的那些弟弟們都早已準備好了,都各自坐在車上就等我一個人了,我三步兩回頭的看着這生我養我的地方,在回來的路上,幾個弟弟,沒有一個說話的,沒有誰來打破這寂靜。我閉上了眼睛,陷於了無盡的遐想中;每年的習慣就是;各自帶着禮物到我們的遠房叔叔家裏,剛開始叔叔、嬸嬸們很是感謝,久而久之便習慣了。習慣了,便理所當然了。於是,就是在去年我回去的時候只准備了一份禮物,一進村頭就遇上了另一家的叔叔,自然的就沒有去原來的那位遠房叔叔家。也就是從那時起那位遠房叔叔就不爽了。就這一點、足足證明了今年爲啥沒有像每年回家時候的前呼後擁的情景。其實他們忘記了禮物本來就是我的,我想給誰都可以。爲此,是他們自己的心態驅使他們整的不愉快,道理很簡單;每天給他一塊錢,只要有一天不給,他便會記恨。每天給他一巴掌,只要有一天不給,他便會感激!!別人幫你!那是情分!別人不幫你!那是本分!藉此節日寥寥幾筆;獻給那些佔便宜沒夠,吃點虧就難受的人!!

同樣是鄉親;我記得有一年,很熱的夏天,我跟同學們出去漂流。有一個女同學的拖鞋在玩水的時候,把拖鞋掉下去了,沉底了。到岸邊的時候,全是曬的很燙的鵝卵石,我們要走很長的一段路。於是,那女同學就向別人尋求幫忙,可是誰都只有一雙拖鞋。女同學心裏很不爽,因爲她習慣了向別人求助,而只要撒嬌就會得到滿意地答覆。可是這次卻沒有。她忽然覺得我們這些人都不好,都不心疼她。後來,有一個男同學將自己的拖鞋給了她,然後自己赤腳在那曬得滾燙的鵝卵石上走了很久的路。還自嘲說是鐵板燒。女同學表示感謝,男同學說,你要記住,沒有誰是必須要幫你的。幫你是出於交情,不幫你是應該。女同學記住了男同學的話,自此以後學會了對施以援手的人銘記在心,並給以更大的回報。這位男同學就是我從小一起長大,又一起參軍,又分在了同一個師裏,一起去了對越自衛還擊戰場,到了邊防前線我們的分工不同,直到他犧牲的時候,我們也沒有見上面。這是我一生中的遺憾,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想起了這些,對感恩又有了一些認識,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好。一開始,感激不盡。可是久了,便是習慣了。習慣了一個人對你的好,便認爲是理所應當的。有一天不對你好了,你便覺得怨懟。其實,不是別人不好了,而是我們的要求變多了。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還記得有一次;就是發生在去年的這個冬季的事情;我們家屬院裏有一位鄰居;下班時間開車往家走,跟行人在院門拐彎處發生兩車刮擦,開始發生了口角、最後大打出手,我在樓上看着他們打起來了,急忙往下跑,我的隔壁鄰居也往下跑,幾乎在同時,更有幾個往樓上走的,還嘴裏唸唸有詞的說;‘看那樣會出人命的,我嚇的趕忙走了’還有一個更像箭一樣的回到了家中,我跟隔壁鄰居一起跑出去,把他們制止住了,但是已經晚了,鄰居整的滿頭滿臉的都是血,如果,那倆鄰居像我倆一樣的,開始就勸說一下的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受傷的鄰居回到家,他們都來了,七嘴八舌的,全是虛僞的言語,在這鬧嚷嚷的一羣人中間,唯獨沒有我的隔壁鄰居的影子。真正的友誼,不是花言巧語,而是關鍵時候拉你的那隻手。那些整日圍在你身邊,讓你有些許小歡喜的朋友,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而那些看似遠離,實際上時刻關注着你的人,在你快樂的時候,不去奉承你;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爲你付出、關心你的人,那纔是真正的朋友!

冬至作文 篇8

下雪了,西方的雪。他靠在落地窗前的躺椅上,感覺不到絲毫快樂,因爲這樣的雪不是他記憶中的雪。

“唉。”他嘆了口氣。

這偌大的別墅,裝潢講究,可終究只有他一人,這是公司爲了把他留下來而給他的房子,他曾數次勸母親搬來同住,可母親每次都只是搖搖頭。

“叮咚,叮咚……”門鈴響了,他連鞋也忘了穿直奔門口,他開了門,郵遞員遞給他一個箱子,他看見箱子上有他熟悉又久違了的中國漢字,他衝着郵遞員一直說:“謝謝你,謝謝你啊!”他忘了這裏不是中國,忘了郵遞員聽不懂漢語。他關上門,在門後席地而坐,他想知道是誰給他寄的快遞。“中國,吉林”,這四個字映入他的眼簾,他的手在這幾個字上不停地撫摸着,他並不急着打開箱子,因爲他知道,這是母親寄給他的,他也知道箱子裏會有什麼。

今天,是冬至。他真的太忙了,以至於他忘了。他打開箱子,箱子一開,撲面而來的是記憶深處熟悉的味道,不出所料是一些他愛的土特產和一雙鞋。那雙鞋是母親一針一線納出來的,那些食物是中國纔有的,他試了試鞋,很合適。他拿起鞋,向一個落滿灰的櫃子走去,打開櫃子,有大半個櫃子的布鞋,這是每年母親爲他納的。他捨不得穿,也捨不得母親爲他納鞋。

他把箱子中的食物都拿了出來。唉,還有一張照片,看出了神,這白衣少年不正是他嗎?想起來了,全都想起來了,他戀的、思念的是飛雪彌天的情景,是一腳沒膝蓋,一腳一雪窩的過癮之大雪!是吉林纔有的大雪,是中國纔有的味道。

一個人與錢的地老天荒,不要也罷。他打開電腦,毫不猶豫地訂了最快的機票,收拾好行李,回家去。

冬至作文 篇9

南國的冬至時節,便是風與雨的相聚,是孤獨與家的團圓。冬至,在每一個人心中,都代替了難以言表的溫暖。

踩着雨窪,聽着雨點拍在傘邊,揹着略重的行囊,尋找回家的路。車水馬龍之間,我長嘆一口氣。熱煙於空氣中漂游,瞳孔聚焦着空中密佈的雨珠,恍惚間竟以爲是湯圓下鍋。於是,我的心底又泛起微微期待。

邁着輕快的步伐走進家門。溫暖的黃色燈光瞬間充盈着整顆心。我趕忙從沉重的書包裏抽出身來,將滿身疲乏扔向角落。我來不及套上棉鞋,便踢踏着腳步奔同廚房。母親在廚房裏來回奔走,但我卻絲毫不見冬至的那道菜。

我的心逐新黯淡下來,就像佛房中逐漸燒盡的殘燭。我失望地跨出廚房的門檻,也不願意直視餐桌上幾盒現做的湯圓。我試圖理解父母口中的“工作忙”,但兒時一起做菜頭粿的回憶終究讓我無法脫身。

一頓比以往略微豐盛的午餐在沉默中結束。桌上自是素葷皆有——豆腐流油、烏魚醬看、菜蔬結露。素菜經醬汁淋洗,自是直去味蕾。但這些在我心裏已經過濾成黑白。似乎心裏那個漏洞,是永遠沒有合適的針線縫補了。

我一直等待着,等母親心血來潮喊一句:“搓圓啦。”可惜現實卻恰恰相反。那碗涼在書桌上的、沒有情感的湯圓,在燈光昏中顯得苦澀而不近人情。

距離冬至僅餘三十分鐘。我鑽進被窩試圖在夢中找尋記憶中的美味。就在我閉上雙眼的那刻,母親輕輕推開門,望着悶悶不樂的我和那碗湯圓,似乎是明瞭,凝思半晌。“快,包湯圓了。”剛解開結的眉頭瞬間揚起,我從開始升溫的被窩中跳起。

廚房裏,一隻空碗,一杯燙水,一鍋熱爐,和着兩顆熱忱的心,在冬夜裏燃燒着。

母親精細地進行每一個步驟,精準有略。說是幫忙,我只不過是像兒時一樣,把糯米粉往母親臉上抹,或是將糯米糰捏成五花八門的形狀。母親一邊責怪我的不懂事,一邊把粉往我鼻尖蹭。歡聲笑語,集於心臟。

下鍋了。距離冬至還餘十分鐘。趁着母親收拾殘局的空擋,我和獨在他鄉的姐姐通了通電話,向她發出味蕾信號。不知姐姐坐在電腦前,是否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父親在我身邊悄悄地說:“冬至,你媽媽生日!”聽聞如此,我從冰箱拿出三顆雞蛋。

“媽,下三顆雞蛋吧。”母親有些詫異,她知道我素來不喜歡如此搭配,但還是接過我手中的蛋。她一顆一顆放入熱鍋中,其樂融融。

勺子擺上了,三個裝滿姜薯和湯圓的瓷碗端上了。蛋黃圓鼓鼓地,飽滿而金黃。我們三人分享着不同形狀的湯圓,雨水踩着笑聲的節奏趕來,煙大聲地在窗外此起彼伏。

冬至,吃上一嘴湯圓,饜足了胃,與久違的溫暖來一場有預謀的邂逅。冬至亦冷,湯圓飽滿,惟有親情滾燙。

標籤:集錦 九篇 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