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冬至節

【實用】冬至的作文集錦八篇

冬至節2.55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冬至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冬至的作文集錦八篇

冬至的作文 篇1

冬至,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節日,我國古代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可以看出古人對這個節氣的重視程度。每個地方的習俗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吃餃子,有的吃湯圓,我們家冬至吃補雞、赤豆飯和桂圓糖氽蛋。

一大早,爺爺起來殺雞,奶奶拿出赤豆來浸泡。到了晚上,廚房裏就忙的不可開交啦。砂鍋裏燉着雞湯,電飯鍋裏燒着赤豆飯。我很好奇的問爺爺:“爺爺,爲什麼今天要燒這些菜呢?”爺爺說:“今天是冬至呀,我們這裏有一種說法‘逢九一隻雞,來年好身體’。冬至是進補的好時節。至於赤豆飯呢,是民間有個傳說,據說是防災祛病的哦。”“哦,原來是這樣啊,那我今晚一定要多吃一些,把身體補得壯壯的。”晚飯時,我喝着雞湯,還背起了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初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惹得全家人都給我鼓掌。

到了睡覺時間,奶奶又端上來一碗熱騰騰的桂圓糖氽蛋。奶奶笑呵呵的說:“今晚是最長的一夜,所以吃了糖氽蛋,溫暖一晚上,半夜還不會餓醒。”我似懂非懂的聽着奶奶的話,沒一會兒就把蛋給吃掉了。

我覺得冬至好幸福呀,有我喜歡喝的雞湯,還可以有一個甜甜的好覺。霎時,我靈機一動難道這是我們人的“冬眠”?

冬至的作文 篇2

“冬至”爲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提起過“冬至”,我就會想起“窮過渡”那陣子,因爲這天可以改善伙食“打饞蟲”——吃水餃了。那時豬羊肉是奢侈品、稀罕物,連想都不敢想。但祖母心靈手巧,會包地瓜面皮的兩種素餡水餃,白菜芝麻鹽和蘿蔔豆腐的隨意挑着吃。那時肚子裏沒有半點油水,每人最少能“嗆”吃兩大盤。我二弟個頭大,能裝三大盤,非撐個肚兒圓不可。

直到我初小畢業,才知道,鄉村農戶普遍都有當做吉日盛節的習俗。民間俗稱冬至三刻陽氣上升,有冬至陽生壽即歸之說。章丘繡惠、寧埠鄉鎮一帶村落,百姓便將攤煎餅、熬黏粥燒竈的秫秸灰,冷卻後裝入竹筒內,盛滿後表面糊上一層白紙封嚴,隔夜查看白紙會自動撐破,以此法證明陽氣升騰。

根據《漢書》中記述:“冬至陽氣起而君道長,乃亂而復活之機,故賀。”鄉村皆舉辦隆重禮儀慶典。冬至前後三日,君不聽政,百官朝賀。鄉村、城鎮、官府內絲竹管絃合鳴,輕歌曼舞;官衙外則鑼鼓嗩吶齊奏,龍騰獅舞,一派熱鬧非凡的盛景。民間則三日歇市,學子休假,舉辦鄉間娛樂活動共慶同賀。

冬至這天恰逢“交九”,有“冬至三九冰最堅”之說。這時,酷冬已臨,寒風似刀,雪蝶紛飛。古人曾戲作“打油詩”雲:“山河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犬變白犬,黑狗身浮腫。”鄉間還廣泛流行“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順河看柳(枝色泛青欲萌芽);七九冰開,八九雁來;九九八十一,竈間做飯坡裏吃(春耕在田間吃飯,爲爭分奪秒);九九加一九,耕牛滿坡走。”《九九歌》至今仍廣爲流傳,成爲耳熟能詳、婦孺皆知的歌謠。

舊時冬至,至親密友要互贈禦寒棉衣,以示親情關照。

在章丘北部刁鎮、寧埠,南部胡山、曹範一帶,土地寬滿肥沃,農家多以男耕女織過活度日,莊戶人家便紛紛舉辦“消寒會”。從冬至早飯後,當家人便開始洗菜做餚、殺雞蒸饃、浸茶燙酒、置辦酒席。每年冬至傍晚,我家堂叔便盛情邀集四鄰八舍的開墒犁田的巧把式、推車擰水的壯勞力匯聚一堂、開懷暢飲、猜拳行令,姑嫂妯娌們則在火爐旁說說笑笑。一直熱鬧到夜半時分,一個個酒足飯飽,方纔散去。俗說:“冬至笑鬧夜無眠,吃香喝辣如過年”,所以冬至又稱爲“亞年”。

冬至的作文 篇3

冬至是什麼?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表示寒冬到來,這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還有吃餃子的習俗,南方有吃湯圓的習俗。

“冬至要吃餃子,可我從來沒有包過餃子,今天我就來學如何包餃子”先把麪粉放進一個大盆裏,將面和水揉成一團,開始揉麪啦!因爲面太粘,所以每次面總把盆擡起來。在媽媽的幫助下,一個麪糰揉好了。我的兩隻手也感到了痠痛。我們將面放在盆裏開始醒面。下來我們該下一個工作了,媽媽把白菜洗好,我開始切菜了,媽媽告訴我:“要將白菜切成細長條,再將白菜切碎。”我把白菜剁的碎碎的,白菜剁好了,放進一個小盆子裏,放上鹽把白菜裏的水都煞出來;然後放進肉裏拌餡,拌好了;接下來我們就開始下一個工作。

媽媽把醒好的面切下一小塊,然後把面搓成長條,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而我切的有大有小有薄有厚,我將切好的面劑子壓好,開始擀餃子皮,媽媽教我左手拿着面劑子,右手拿着擀麪杖,媽媽說:“將擀麪杖往前一壓往後一退,隨手帶着劑子轉動,一進一退反覆幾次,一個面劑子就擀好了。”

聽了媽媽的話我開始幹起來,媽媽拿起我擀得皮說:“你看你擀的餃子皮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形狀各異。”哈哈!我說:“怎麼就是不行呢?”

擀了些皮,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將擀好的餃子皮放在手上,將肉餡放在餃子皮中間,再把兩邊的皮捏合在一起。媽媽說:“皮一定要捏好,要不會從捏的地方破的,那樣餡會漏出來。”我按照媽媽說的做了,我包了幾個餃子,餡少,餃子看上去扁扁的;而媽媽包得胖胖的。媽媽看我包的笑了,騰出手來手把手的教我包餃子,我試着包了幾個有一點像媽媽包的意思了。

我們忙了一下午,總算完成了。可把我累壞了,我們現在終於可以吃上我們的勞動果實了。一鍋香噴噴熱騰騰的餃子下好了,我嚐了一個,非常香也非常好吃。

這次包餃子我體驗到了媽媽幹家務的辛苦,以後我要幫媽媽做些我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冬至的作文 篇4

冬至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個地方的習俗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包餃子,有的是做冬至圓。今夜是冬至夜。叄九嚴寒,外面寒氣徹骨。我家裏卻溫暖如春,洋溢着節日的喜慶氣氛。

“吃了湯圓大一歲”。今晚要吃湯圓了,這是冬至的傳統習俗,而且媽媽又特赦,批准我和表妹、表弟可以一起搓湯圓。我們高興得在大廳裏歡呼雀躍。

只見媽媽先打來幾勺白花花的湯圓粉,接着加了些溫水與湯圓粉一起用力和麪,把湯圓和成了一團。我用手一捏,覺得它像橡皮泥,又像棉花糖,軟滑有彈性。我們照着媽媽和奶奶的樣子,有模有樣地揪些小麪糰,先把小麪糰搓成一長條,接着把長條分成寸長的一段段,然後拿起一小段放在手掌心,兩手輕輕揉搓,一個小圓子的湯圓就誕生了。水開了,我們把一個個潔白的小圓子放進鍋裏,一個個湯圓像愛睡的小娃娃靜靜地躺在鍋底。不一會兒,水又開了,湯圓像一個個打着哈欠、調皮小的娃娃慢慢地浮起來。媽媽連忙把火力關小,個個湯圓在鍋裏不斷地翻滾着。又過了一會兒,湯圓皮軟了,熟了。

吃完晚飯,爸爸興高采烈地帶着媽媽和我奔向村裏那戶打麻餈的人家,一進那戶農民伯伯的家裏,我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看見火爐上正用木桶蒸着熱氣騰騰的糯米飯。過了一會,他們把蒸熟的糯米飯倒進石臼裏,幾個大人輪流用木槌擊打這個糯米糰,一個大人的手一邊沾着水一邊不斷的翻動着這個糯米糰,直到把這個糯米糰打糊了,才把這個糯米糰放到竹匾上,我還發現竹匾的底面上鋪了一層粉,爸爸說這是玉米粉和黃豆粉,兩個大人迅速地用雙手把這個糯米糰攤成薄薄的一張大圓餅,然後在上面灑了一層芝麻和紅糖,再用菜刀把大圓餅切成一塊一塊的麻餈,主人很客氣的把多放了些紅糖的麻餈分給傍邊的小朋友每人一塊,我也分到了一塊香噴噴的麻餈,我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比上次媽媽買來的麻餈好吃多了。

在冬至,天氣變得更冷,而人們的心卻會走得更近。心與心的溫暖,讓整個冬季從冬至開始溫馨。所以,我喜歡冬至。每一年的冬至都是如此,每一年的冬至都相同快樂。在冬至,我們收穫得很多,同時,我們也收穫了一份等待,等待春天的到來。

冬至的作文 篇5

“家慧家曉,快來吃餃子了。”

“來啦來啦,我先洗手!”

這天晚上,媽媽又包了白菜豬肉餡的餃子。我正吃着,不禁鼻子一酸,想起了獨自身在故鄉的她。

她的頭髮有一半已經變銀了,剩下的,也都是半黑半白了。她的手粗糙得像樹皮,但這並不影響她包餃子的好手藝。她走路、做事時都喘着粗氣,感覺比我跑完八百米還累,一有時間就停下來喝水(她總說自己嘴巴幹)。她,就是我最親愛的人——和藹可親的奶奶。

奶奶一個人住在老家的舊房子裏,由於路途遙遠,坐車不方便,我們也只有過春節時纔回一次家。記得我有一次問奶奶:“您爲什麼不來杭州,和我們一起生活啊?”“那邊空氣不好,我也不習慣,在家裏晚上還能看見星星哩。”奶奶笑着說,“而且我對杭州也不熟悉,不會坐電梯,呆在樓上都出不去。”“那我可以教您乘電梯呀,你來杭州,我也可以更好的照顧你呀。”我堅持要讓奶奶來杭州。“不了,不了”奶奶擺擺手說,“我要是走了,羊還有母雞誰來養啊,你下次回來還怎麼吃肉啊。”我看出奶奶是真的不願意來,便也不再強求。但她這麼做,不就是怕給我們添麻煩?唉,算了,說不定奶奶是真的不願意來,我不再多想。

在去年冬至的前一天,奶奶來了個“突擊”,來到了杭州。記得那天,我們一家正在吃飯,聽見有人敲門,打開門一看,竟然是奶奶!只見奶奶還在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氣,身上揹着一個大麻袋,裝的都是奶奶親手種的菜,用來包餃子的。見了我,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剛開始,我還以爲是我太想奶奶,出現了幻覺。直到後來,爸爸讓我給奶奶倒水,我才知道這是真實的。奶奶的到來讓我又驚又喜,與此同時,我又有些擔心奶奶,平時我們回家都要坐至少8個小時的車,奶奶心臟不好,這對她來說,一定很不舒服。我也看出奶奶又衰老了許多,就連銀髮也多了不少。

第二天早上,奶奶六點鐘就起來包餃子。剁餡兒、擀皮兒,全都是她自己弄的。等我起牀後,餐桌上已經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餃子,有柳葉餃,月牙餃,花邊餃,還有一隻小母雞。奶奶告訴我,這是她來之前特意學的,雖然樣子不是十分的精美,但也是有模有樣了。

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餃子,是白菜豬肉餡的。還記得小時候我非常不喜歡吃大白菜,於是奶奶就偷偷的把白菜放進餃子裏,我還吃的津津有味。從那以後,我便也愛上了大白菜。

奶奶和餃子一樣,是一個外表粗糙,內心細膩的人。她不識字,但喜歡聽我念書。每年回家過年,一有時間我就會念書給奶奶聽。她雖然沒上過學,但每篇文章的好,她都能很清楚的說出來。讓我十分敬佩的,還有奶奶安排時間的能力。奶奶雖然年紀大了,但記憶力可不差。每年春節,按照我們那邊的習俗,既要炸麻葉子,又要蒸饅頭,煮粉雞湯。這些事怕老人糊塗了,做不清楚,一般都要兒女來做。但因爲工作原因,我們一般臘月二十八纔到家,這時再做這些事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奶奶都是在我們回家之前,把這些事都乾淨利索的做好,年貨都上街買齊,從不讓我們操一點心。

不僅如此,奶奶還不讓我們爲她操心。奶奶得哮喘病已經很久了,經常難受的晚上睡不着,一夜起來好幾次吃藥。爲了更方便的照顧奶奶,我晚上都和她睡一個牀。睡覺前,我都會和奶奶說:“您夜裏要喝水、吃藥叫我就好,別自己起來啊。”“好的',我知道,家慧真是我的好孫女。”雖然奶奶口頭上這麼說,可心裏還是不願意讓我起來的。連續兩天,奶奶夜裏都沒喝水,我很奇怪,於是在第三天夜裏我假裝睡着,想看看奶奶是不是真的好些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只見奶奶輕輕掀開被子,爲了不吵醒我,她連燈都沒開,只拿了一個小手電筒。小心翼翼走下牀去,拿起茶壺,倒了一碗水。我站起來,給奶奶找藥,奶奶驚訝的問:“家慧,你還沒睡啊?”我的眼淚一下子從眼眶裏流出來,“奶奶,你爲什麼不叫我呀?”“奶奶自己可以,你快點睡覺,別哭了,快躺下。”隨後,奶奶也躺回了牀上。

奶奶已經七十三歲了,但在我心裏,她就是一個樸素而又華麗的餃子。記得奶奶曾經和我說過,餃子的外表怎麼樣不重要,重要的是裏面的餡剁的夠不夠細………

冬至的作文 篇6

“冬至不端餃子碗,耳朵凍了沒人管”,今天,我們要在橙子作文班裏包餃子,我的心裏非常開心。

爲了包餃子,我特意從家裏帶來了碗、筷子和勺子,教室裏擺放好了香噴噴的餃子餡和一個個疊放整齊的餃子皮,同學們一個個興高采烈,興奮地交流着怎樣才能包出好看的餃子。

終於開始包餃子了,我們分了小組,把小手洗淨,老師給我們分了餃子皮和餃子餡兒,先讓我們自己動手包一個。我拿起一個餃子皮,又用勺子挖了一點兒餡兒填到裏面,然後把餃子皮對摺,兩邊捏緊,哇,我的第一個餃子包好了。

我趕緊把包好的餃子拿給老師看,老師笑着說:“你包的餃子不錯,就是太小了,肚子扁扁的,像一個沒有吃過飯的小豬一樣,你應該往裏面多填一點兒餡兒”。我按照老師說的方法,把手指並緊,手指彎曲呈勺子的形狀,餃子皮放在中間的三個手指裏,把餃子餡兒往裏面填滿,用力壓實,然後對摺餃子皮,邊緣捏緊,這樣一個胖胖的餃子就包好了。老師看到了,誇我是個心靈手巧的小姑娘。

不大一會兒,我就包了許多餃子,老師說:“廚房裏的水已經燒開了,把我們的餃子都端進去,下到鍋裏吧!”老師教我們怎樣下餃子,只見老師輕輕地拿起兩個餃子,離鍋近一點兒,小心翼翼地放進鍋裏,千萬不能離得太遠,不然熱水會濺到手上呢!我們按照老師的方法,把一個個餃子輕輕地放進鍋裏,餃子剛開始沉在鍋底,一會就浮上來了,一個個緊緊地挨着,像一條條魚兒在游泳。我拿起勺子推了幾下,蓋上蓋子,水沸騰了還要不停地推餃子,老師說這樣防止餃子粘在一起。

大概有5。6分鐘左右,餃子的香味兒飄了出來,我的口水也快流出來了。又過了兩三分鐘,餃子成熟了,老師給我們每個人的碗裏舀了幾個餃子,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好香呀!好像有一股玫瑰花的香味,又咬了一口,滿嘴流油,真好吃,自己動手包的餃子吃着就是香。

我們邊吃餃子,邊聽老師給講冬至吃餃子的來歷:漢朝時,醫聖張仲景在冬天看見許多老百姓的耳朵都凍爛了,他就把羊肉剁碎,用面把羊肉包成耳朵的樣子讓老百姓吃。後來人們爲了紀念他,每年冬至都要包餃子!

這一節課我真的好開心,因爲我們吃到了香噴噴的餃子,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包餃子。

冬至的作文 篇7

聽老人們常說,冬至一到,一年中最冷最難熬的日子就到了,數九寒天的日子就開始了。可今天並不算冷,但真的是冬至節.古老的節氣,遙遠的由來,卻是今天的好節日!

冬至,俗稱冬節,在二十四節氣中,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

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爲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爲“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爲“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俗話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天文學角度看晝夜長短變化的依據是:冬至日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太陽幾乎直射在南迴歸線上。過了冬至後,隨着太陽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時間漸漸長起來,所以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爲一個節日來過。北方人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人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冬至吃餃子,你知道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嗎?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爲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裏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裏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麪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裏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爲“餃子,也有的稱它爲“扁食”和“燙麪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呢。呵呵。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朋友,今天你吃餃子了嗎?

冬至的作文 篇8

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冬至又到了,我很興奮,又可以搓湯圓了。

那天早上,媽媽一大早就起來做湯圓,我和姐姐也跟着起來了。媽媽把糯米粉放進盆裏,讓姐姐把溫開水倒進粉裏,就開始和糯米糰了。媽媽還告訴我,要是太乾了,就再加進一些溫開水。過了十多分鐘後,媽媽把糯米粉揉成了一團,我想拿一點糯米糰來搓湯圓。姐姐說:“妹妹,你太小,不要搓湯圓了,去睡覺吧!”我說:“我會認真搓的。”於是,媽媽拿一小塊糯米糰給我搓,我搓的湯圓有大有小,姐姐看了不興奮說:“叫你別搓你就不聽,看你把湯圓搓成這樣子!”媽媽說:“沒關係,這是祖孫父子圓,這樣纔像一家子嘛,圓圓滿滿的。”聽了媽媽說的話後,我自得地向姐姐扮了個鬼臉。

湯圓搓好了,媽媽拿到廚房去煮。不一會兒,湯圓煮熟了,媽媽把兩顆湯圓放在門的上面。我問媽媽:“爲什麼要這樣做呢?”媽媽說:“湯圓又甜又圓,表示團團圓圓,甜甜蜜蜜。”媽媽舀了幾碗湯圓給我們吃,說:“吃了湯圓又長一歲了,你們可要更懂事啊!”

冬至吃湯圓是我們潮汕的民俗,我喜歡吃湯圓,更喜歡搓冬至圓!

標籤:集錦 八篇 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