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冬至節

有關冬至日記9篇

冬至節1.43W
冬至日記 篇1

在墓前祭祀祖先謂之掃墓或掃拜,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的齊人篇也曾提及1個爲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間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詘定寒食掃墓爲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隸傭丐,皆得上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爲社會重要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2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拜拜掃墓的日子定爲寒食節。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併爲一了)

有關冬至日記9篇

而在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廟」的就要合族舉行祭祀典禮,稱爲「祭冬」。有的在冬至前十天舉行,儀式隆重,祭後設宴招待親友,深具敦親睦鄰的功能。

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也就逐漸延伸爲掃墓。

冬至日記 篇2

×月×日星期×天氣×

“冬至”就是人們所說的”小年”,是我國廿四節氣之一,俗稱”冬節”。在這一天,因爲太陽剛好直射在南迴歸線(又稱爲冬至線)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根據以前的傳統,人們在冬至這一天,會畫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紅筆或黑筆塗染一朵花瓣,花瓣塗盡了,九九八十一朵花出來了,春天也就到了,所以稱爲”九九消寒圖”;也有的是橫十畫、豎十畫,製成一個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塊圖表。每天塗抹一格、九盡格滿,稱爲”九九消寒表”,民間還留有九九消寒圖民諺:“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最文雅的是”九九消寒迎春聯”,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真是絕妙佳聯!

今天也是冬至,我吃了甜甜的湯圓,根據民間的說法,我又長了一歲。我按古人的方法,做了一張”九九消寒表”,等我把”九九消寒表”填完,那時候就會是百花盛開,百鳥爭鳴,一幅春天的景象又展現在眼前了。

冬至日記 篇3

冬至(一)

12月22日星期四晴(太陽公公微微笑)

今天,王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地理課。我知道了,地球這個球體每天都圍着太陽轉,今天太陽照射到了南迴歸線,今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從今天以後太陽會往地球的北邊照射,照到赤道的時候我們這裏就是春分,越往北來天氣越暖和,照射到北迴歸線我們這就是夏天了。老師讓我們回家做實驗,看看

同一時間陽光的位置會不會有變化。我一回到家就奔向我的臥室,可找了幾分鐘也沒找到陽光,可把我急壞了,又找了廚房、衛生間、書房,最後在陽臺和大臥室找到了,我來到大臥室,一拉開窗簾,陽光就像一隻只飢餓的老鼠來偷吃油一樣聚到一起。“現在時刻,中午12點整,現在時刻,中午12點整。”是鐘錶報時了,就選12點吧,我趕緊拿起筆在陽光照到的位置畫上了線,牢牢的記住這個位置。爲了保險起見,我又到陽臺光線的位置畫了條線。要是爸爸下午回來給我擦了怎麼辦?我想到了,爸爸回家晚,我有時間把我的實驗告訴他,相信他會支持我的。看着這條線,我真希望明天快點來,好看看老師是不是說謊。

冬至(二)

12月23日星期五晴(太陽公公真歡喜)

今天放了學,我邁着焦急的步子往家趕。

路上,媽媽要去買菜,我不情願的跟着去,買了些茄子和水果,我們就跑回家,進門一看錶,11時59分55秒,還有5秒鐘就12時了,險些晚了,我趕緊拿起筆朝大臥室走去,拉開窗簾,關好門,找到昨天的記號,看看新的光線,果然移動了位置,看來老師沒撒謊,光線向南走了一大塊,約有2釐米,我趕緊又畫了個記號,原來的記號擦不掉怎麼辦?我怕兩個記號弄混了,換筆又來不及了,對了,

畫一條交叉線吧,這樣就不會混了,還能鮮明地對比,我太聰明瞭,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冬至(三)

12月24日星期六晴(太陽公公露笑臉)

今天沒去上作文課,我昨晚數學作業11時半了,等着12時去畫記號。

我找好彩筆,盼着,望着,盼望着,終於盼到了十二時,我趕緊跑向大臥室,拉來窗簾,陽光照到地面上,果然朝南移動了,不過一小塊,我很奇怪,就問媽媽,媽媽說:“地球圍着太陽公轉時,也在不停地自轉,今天可能是往赤道照射時有些慢了,所以只移動了一小塊,或者是不動。”“哦,是嗎?”我似懂非懂的答道。“我說的也不一定對,你查查網上,也許會有更大的發現。”

冬至(四)

12月25日星期日晴(太陽公公眯眯笑)

昨天,我查閱了電腦,有了許多新發現。在太陽往南迴歸線照射時,每一天都不會重合。今天我有些急躁,剛到12時,還沒報時我就想畫,仔細觀察了一下,第一天用的橙色,第二天橙色的交叉線,第三天黑色,今天拿的是紫色,跟黑色有些相似,換彩筆?來不及了,再畫一條交叉線?不行,會分不清的。對了!畫條波浪線吧,我趕緊照着光線畫上,沒耽誤時間,真的,光線跟昨天的沒重合,雖然只動了一點點,看來知識不是光從課本上學來的,電腦、電視、課外書等都會交給我們更多的知識。

冬至(五)

12月26日星期一晴(太陽公公不休假)

今天12時,我又準時畫了線,今天這條線比昨天又向南移了一釐米半,也不知道明天光線會走幾釐米,上午聽有的同學說“我家的光線移了七釐米。”我有些不相信,也太長了吧?都趕上我們的中指長了,我跟媽媽說了,媽媽也不相信,我們又把這幾天的線量了量,最長的才間隔三釐米啊,是他們沒量好,還是各家的光線不一樣?我一定要親自探個明白。

冬至(六)

12月27日星期二陰(太陽公公請假了,烏雲奶奶來加班)

因爲急着回家畫線,一放學我就衝出教室,路上走的也很快,到家時才11時52分,還好,沒到時間,這次我找了個綠顏色的筆,來到大臥室等着報時,怎麼沒有陽光?拉開窗簾,沒有,打開窗戶,沒有,怎麼回事?我急得團團轉,“現在時刻,中午12點整”怎麼辦?都12點了,快找,窗戶底下,門後面,牀底下……都沒有,這時候媽媽走進來,笑着說:“傻孩子,今天是陰天,你找不到陽光的。”啊?陰天,怎麼會陰天?那我的線怎麼辦?我心裏空落落的,連吃飯都沒了興趣。好不容易見了點陽光已經一點了,沒什麼可對比性了,哎,早知道當初選下午一點這個時刻好了。

冬至(七)

12月28日星期三晴(太陽爺爺回來了)

一回到家,我就選了一個黃色的筆,畫下了今天光線照射到的位置,我量了一下只比上條線南移了一釐米,不對啊,我同學說他家的線移了五釐米,我的怎麼才移了一釐米?再說昨天沒陽光沒法測量,不可能兩天才長一釐米吧?我越來越糊塗了,再量了一下前天和大前天的線的差是兩釐米,這次地球怎麼轉的這麼慢啊?我想起陽臺也有陽光,我就在陽臺光線的位置畫了條線,好在第一天測量的時候陽臺也畫了線,我把兩條線之間的距離測量了一下,是8。2釐米,用計算器平均一下,每天移動1。17釐米,我又計算了一下臥室測量的平均值是1。10釐米,這麼不相等呢?媽媽說測量是存在誤差的,這個誤差不大,可爲什麼我與同學的測量結果差距那麼大呢?

冬至(八)

12月29日星期四晴(太陽爺爺初上班)

今天,那條線向南移了兩釐米,昨天是半釐米,今天成了兩釐米,地球轉的又快了?這麼越來越沒有規律?我本來以爲,光線是以每天兩釐米的速度向南移的,可結果不是,我還以爲,光線是以每天快幾釐米或者慢幾釐米的速度移動的,可也不是,甚至沒有規律可言,哎,地球你是怎麼了?人類亂砍亂伐,污染嚴重,把你的腳步也整亂了嗎?

冬至(九)

12月30日星期五晴(太陽爺爺很高興)

今天中午那條線又朝南移了兩釐米,和昨天一樣,莫非地球運轉規律了?我又想起了一個新問題,老師說冬至過後太陽的光線慢慢朝北赤道的方向照耀,那我們觀察的光線也應該朝北移動啊,怎麼是朝南移呢?我問媽媽,媽媽說我得推理對啊,她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原來大人也有

不明白的問題,真是學無止境啊。

冬至(十)

12月31日星期六陰(太陽爺爺生病了)

回到家,正好12點,我急忙去畫線,又找不到陽光了,噢,今天陰天啊,我想驗證今天是不是兩釐米,看來沒法畫線沒法驗證了,只好明天了,祈求明天不要陰天了。

冬至(十一)

1月1日星期日晴(太陽爺爺露笑臉了)

今天是個大晴天,雖然天很冷。我懷着喜悅的心情靜等着12時的到來,時間一到我就衝進大臥室,在光線的位置畫了條直線,拿尺子量而來一下,比前天的動了3釐米,這兩天平均動了1.5釐米,不是兩釐米了,地球運轉又不規律了,那明天會是多少呢?會不會是4釐米?目前還是個謎,神啊,請賜給我力量吧!

冬至(十二)

1月2日星期一陰(太陽爺爺舊病復發,不能上班,烏雲奶奶來幫忙)

昨天沒有祈禱上帝,今天又陰天了,不能畫線不能測量了,好好做作業吧。上帝啊上帝但願明天是個晴天,一定要晴,不然又不能畫線了。

冬至(十三)

1月3日星期二晴(太陽爺爺被上帝治好了重新上班,看來祈禱有效哦)

今天上午,那條線南移了六釐米,是上次的兩倍,也可以這樣想,昨天光線向南移了三釐米,今天向南移了三釐米,比前幾天快了點啊。但依然沒找出規律。

冬至(十四)

1月4日星期四晴(太陽爺爺眯眯笑)

中午12點,我又準時在老地方畫下了一條線,這段時間,畫線已經成了我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連媽媽每天中午都嚷嚷:畫槓了嗎?畫槓了嗎?甚至在我還沒到家時,她都準備好筆替我畫,可見畫線多麼重要!我測量了一下,今天向南移動了三釐米,和前兩天是一樣的,感覺又有點頭緒了,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啊,那明天會是幾釐米呢?我經常這樣想,也經常這樣猜,可總是猜不中,我猜明天是三釐米,那我就能從實踐中得出規律了。看看我猜的準嗎?oh,上帝保佑!

冬至(十五

1月5日星期五晴(太陽爺爺笑眯眯)

今天那條線向南移了,竟然是六釐米,我的天,太多了,太快了,太不可思議了!今天是測量畫線的最後一天了,我也沒從畫線中得出什麼結論,也沒找出光線移動的規律,老師會不會批評我呢?地球有時快有時慢,有時一天挪一點點,有時又邁一大步,是不是這樣吸引着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地球的奧祕呢?

冬至日記 篇4

今天是2015年12月22日,是農曆的冬至。冬至這天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這一天太陽處在北迴歸線上,以後就會漸漸地向北移動。在我的家鄉,就有“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的說法。意思就是過了冬至這天,婦女納鞋底用的線,逐日就得多用一根,也就是說白天變得越來越長了。

立冬是一年中冬天的開始,冬至的意思則是表示冬天過了一半。冬至實際上表明北方寒冷的冬天纔剛剛開始。古人云:“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就說明一九、二九之後的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冬至剛好是頭九的第一天,過了九九八十一天,氣溫就會漸漸升高。九九就是九個九天。具體來說,就是從冬至這天算起,向後數九個九天。第一個九天稱“一九”,最後一個九天稱“九九”,一共是八十一天。在每個九天中,氣溫的冷暖變化不一樣。在豫東,流傳着這樣一首冬九九歌: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擡頭看柳,七九、八九狗伸舌頭,九九八十一,老狗臥陰地。冬至過後,就是小寒和大寒。在大寒這個節氣過後,接下來就是立春。立春意味着冬天過去,春天已經來臨。立春是在六九的第一天。農諺有“春打六九頭”的說法。即使過了立春,北方的天氣還會再冷上一陣子,“九盡花不開”嘛!

立冬在二十四節氣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和接下來的一年中的天氣和收成有着密切的聯繫。勤勞的華夏先民在與大自然朝夕相處的過程中,通過冬季、春季的物候現象,發現和總結出一些規律,爲我們留下了一些寶貴的經驗。“頭九好天,九九好天”,說的就是冬至這天要是晴天的話,在九九這天也必定是好天氣。“頭九一場雪,九九像六月”的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天氣冷得很,就說明天氣冷得比較早,那麼到了九九的時候,也就是驚蟄的時候,天氣就會很熱。“冬至溼了老鴰毛,麥從水裏撈”中的老鴰就是烏鴉,這句話就是說冬至這天如果是雨雪天氣的話,烏鴉的羽毛會被打溼,那麼來年的麥收季節,也就是在芒種節前後,必然是陰雨連綿的天氣。有經驗的老農會在冬至這天關注天氣,如果是晴天的話,他們會很高興;如果是陰天,他們會企盼天公千萬不要下雨雪;如果這天恰好是雨雪天氣,他們一定會唉聲嘆氣。不過,時代變了,老歌子也不是那麼靈了。

在我的家鄉,有在冬至這天吃餃子的習俗。民間有冬至這天不吃餃子的話,耳朵會被凍掉的說法。在豫東平原,節日往往會和吃聯繫在一起。過春節自然就不用說了,正月十五要吃元宵。我們這裏還有“十五圓,十六扁,十七、十八擀蒜面”的順口溜。意思就是在正月十五這天晚上,人們要吃湯圓;在正月十六這天中午,大家要吃扁食(餃子);到了正月十七、十八中午,家家戶戶就該吃撈麪條了。農曆的二月八年級早上,大家吃煎餅,出嫁的女兒在上午的時候還要給孃家人送去一些。農曆五月初五這天,人們吃糉子。農曆的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節,家家戶戶要吃小米飯。在八月十五這天吃月餅。在我們這裏,農曆的十月七年級也是一個節日,這是一個祭祀去世親人,給他們上墳、燒紙的節日。我們這裏有“早清明,晚十一”的說法,就是說每年給去世親人上墳的時間有兩個:上半年要在清明節之前的幾天,下半年得在農曆十月七年級以後,一般就在八年級或者初四,再晚也不會晚於十月初六。在清明節這天,沒有說吃什麼東西,但在十月七年級這天要吃上一頓餃子。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冬至十天陽曆年”,在陽曆年,也就是元旦這天,家家戶戶中午也通常包餃子。臘八這天,大家中午吃大米飯,晚上喝臘八粥。臘月二十三是祭竈,又到了吃祭竈糖的時候了。現在想來,這些習俗的形成大概與豫東人民勤勞睿智、善良淳樸、順應自然有關吧!

我是一位七零後,在我的記憶中,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時候,我們當地剛剛解決了溫飽問題,一部分農村家庭還不能夠每頓都吃上小麥面。像我這樣的'大多數的小孩,冬天就單穿一身棉襖和棉褲,裏面也沒有秋衣秋褲。上國小的時候,每到下課我們一到教室外面,便凍得瑟瑟發抖。男孩子們便順着牆站成一排,互相擠來擠去地來禦寒。即便到了每年的春節,家長也不能保證給每個孩子都添上一件新衣服。一件衣服,往往是老大穿過老二穿,一直往下面愛心傳遞。父母給我們幾分錢讓去買水果糖吃,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平時能吃一頓撈麪條就是改善一次生活。因此,我們小孩子對過節都充滿了期盼,吃上一頓餃子往往會高興上幾天,儘管平時吃的大多是素餃子。進入八十年代後期,農村的經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吃餃子和吃撈麪條已經成爲家常便飯。近十年以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天天就像過去過年過節一樣,現在反而有很多人想吃雜糧了。

我今年正好四十歲,對於祖國三十幾年來迅速的發展,我是一位見證者,更是一位受益者。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富強、民主,我們的日子過得會越來越好。

冬至日記 篇5

今天早上,我剛剛走下樓梯,就聽見奶奶對媽媽說道:“要過冬至節了,得要吃糯米飯,今天一定要早點回家!” 冬至節?我心裏一陣納悶,有這個節日嗎?冬至只不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呀,難道它也有個節?真是稀奇!這是怎麼回事?我連忙問奶奶,奶奶回答說:“心宜啊,難道你不知道?冬至節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是從冬季到夏季的一條明顯的分界線,要吃糯米飯,就是因爲怕晚上肚子餓了,所以要多吃點,特別是像你這樣的人!”“哦。原來是這樣!”我若有所思,停!奶奶話中有話,竟然說我胖!我氣極了,腮幫子鼓鼓的,滿臉通紅。

中午,爸爸問我:“你知不知道世上爲什麼有個冬至節?”我搖了搖頭,接着,爸爸給我講了個關於冬至節的傳說: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老爸講完後,停了一會,又接着說道:“可是,這畢竟還是一個傳說,真正的冬至節由來是人們認爲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爲“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爲“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哦,現在我總算明白了,原來在冬至吃糯米飯不是爲了躲避災禍,而是在這天裏休息,祭拜祖宗。”又學到了一個知識,心裏可真高興。

晚上,媽媽如約早回家。奶奶在廚房中不停地忙碌着,燒了香噴噴、紅白相間的糯米飯,便招呼我們來吃飯,雖然我還是對早上那件事耿耿於懷,但我還是在糯米飯中放了點糖,足足吃了兩碗,吃的肚子滾溜溜的,因爲吃飽了晚上纔會做個好夢了哦!

冬至日記 篇6

×月×日星期×天氣×

今天是冬至,媽媽說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是我家鄉的風俗,早上吃過飯媽媽和我就去超市買包餃子用的材料。有雞蛋和韭菜……買完菜回到家媽媽就沒閒着,就開始剁餡,然後我就學媽媽以前的樣子,開始和麪。因爲是第一次和麪,首先我把一碗麪倒到盆裏,澆上溫開水就開始和起面來,看起來有模有樣的,可是完全不像想象的那麼簡單,不是水少了,面太乾了,就是水倒多了,和的面就變稀了,反覆了好多次才把面和好,但是和的面卻太多了,恐怕我們一中午都吃不完,這時,媽媽的餃子餡也剁好了,我們就忙活起來,開始包餃子了。

餃子在媽媽的教導下,似像似不像的都包好了,最後終於吃上了,我自己包的餃子。

真是開心的一天呀!

冬至日記 篇7

×月×日星期×天氣×

冬至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個地方的習俗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包餃子,有的是做冬至圓。今夜是冬至夜。叄九嚴寒,外面寒氣徹骨。我家裏卻溫暖如春,洋溢着節日的喜慶氣氛。

“吃了湯圓大一歲”。今晚要吃湯圓了,這是冬至的傳統習俗,而且媽媽又特赦,批准我和表妹、表弟可以一起搓湯圓。我們高興得在大廳裏歡呼雀躍。

只見媽媽先打來幾勺白花花的湯圓粉,接着加了些溫水與湯圓粉一起用力和麪,把湯圓和成了一團。我用手一捏,覺得它像橡皮泥,又像棉花糖,軟滑有彈性。我們照着媽媽和奶奶的樣子,有模有樣地揪些小麪糰,先把小麪糰搓成一長條,接着把長條分成寸長的一段段,然後拿起一小段放在手掌心,兩手輕輕揉搓,一個小圓子的湯圓就誕生了。

水開了,我們把一個個潔白的小圓子放進鍋裏,一個個湯圓像愛睡的小娃娃靜靜地躺在鍋底。不一會兒,水又開了,湯圓像一個個打着哈欠、調皮小的娃娃慢慢地浮起來。媽媽連忙把火力關小,個個湯圓在鍋裏不斷地翻滾着。又過了一會兒,湯圓皮軟了,熟了。

在冬至,天氣變得更冷,而人們的心卻會走得更近。心與心的溫暖,讓整個冬季從冬至開始溫馨。所以,我喜歡冬至。每一年的冬至都是如此,每一年的冬至都相同快樂。在冬至,我們收穫得很多,同時,我們也收穫了一份等待,等待春天的到來。

冬至日記 篇8

今天是冬至可是一家人團聚的節日。 傍晚爸媽都在燒香包,餃子。只有我納悶。我問媽媽我有事幹嗎。媽媽說你去買東西吧。我走啊走啊商店都關門了。我回來說媽媽商店關門了。媽媽說傻孩子冬至當然關門啦。然後我們就燒香。到了精彩的時候了就是吃飯了。就連樓上的叔叔都來我家吃飯我家可有獎了。吃完許多人說;我家的冬至可幸福了。我們就上樓上聊天。我看見一顆星星很亮很亮就像我們一家人一樣幸福,安康。回去睡覺了我在夢裏有無數個冬至,都是美好的。過冬至日記200字:

這時,火鍋開了。阿姨把肉丸和羊肉放進鍋裏。不一會兒,羊肉熟了,阿姨幫我撈出羊肉,我立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一眨眼的工夫,一碗羊肉被我吃個精光。媽媽還怕我吃不飽,又給我撈了一大碗肉丸。我不顧三七二十一,捧起碗就吃。阿姨看到我這副狼吞虎嚥的模樣,便開玩笑說:“我的小饞貓,吃慢點,當心噎着。”我回答說:“貓的喉嚨大,整條大魚都能吞下,哪會噎着呀。”阿姨聽了我的這番話,哈哈大笑起來,媽媽也被我給逗樂了……

晚上,在溫柔的月光下,我們一家人坐在陽臺上聊天、講着笑話,齊樂融融……

冬至日記 篇9

我今年10歲了,常聽老人講,過去吃餃子是過年過節的事。現在吃餃子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可是,以前我只會吃餃子,卻不會包餃子。

今天是冬至,放學回家,正趕上媽媽包餃子。我就湊上去學着包。只見媽媽包出的餃子一個個的,活像一排排小元寶。我怕包不好,就先拿擀麪杖擀餃子皮。我從桌子上取個麪糰,先往桌子上摁了一下,麪糰變扁了,再用擀麪杖把它擀成圓片,雖然不那麼圓,也能把麪糰擀薄了,再往面片上放一些餡,用手把面片對角一折,從頭到尾?I到一起,哈哈,像新月一樣的小餃子包成了。

但是,它的形像與媽媽包出來的餃子比可醜多了,不行,再來一個!這回我多加了餡,餃子也變得豐滿一些!我一個個不停地包了起來,一個比一個漂亮,花邊整齊,亭亭玉立……我心中那高興勁就不用提了,媽媽也表揚我學的快,包得好。

餃子下鍋了,蓋蓮上的餃子像一羣大白鵝撲騰騰地飛入水中。我站在鍋邊,看媽媽煮餃子。媽媽一會兒蓋上鍋蓋,一會又打開。鍋裏的水開了幾個開後,餃子漂起來了,一個個都鼓滿了氣,活像一個個小舢板在沸水中游。當一陣陣香氣鑽到我的鼻孔時,我急不可耐地先嚐了一個,嗬,這餃子比哪天包的都香,真像我吃的是大白鵝肉餡的餃子呢!

後來,我悟出來一個道理:自己親手包出的餃子比吃現成的更有滋味,自己親手做的事比別人代替幹更有意義。

標籤: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