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冬至節

【精華】冬至的作文集合10篇

冬至節1.47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冬至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冬至的作文集合10篇

冬至的作文 篇1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冬至”,每年冬至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又稱“冬節”,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在我們溫州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前一晚,家家戶戶都要圍坐一起,用雙手搓湯圓叫“冬節圓”,象徵團圓。 冬至早上要吃湯圓,吃過“冬節圓”後,你就又大一歲了。所以,你要是問一個溫州人今年多大了,他告訴你吃了湯圓就幾歲了,你可別感到奇怪。因爲別的地方都是在正月十五吃湯圓的,過了除夕才大一歲的。聽媽媽說,她小時候最怕自己冬至沒湯圓吃而長不大。真好笑呀!

冬至的作文 篇2

冬至已至,在這個最冷的時節,兒子還會記得他六歲時那場雪嗎?

——小引

我靜靜的看着被歲月斑駁已是不堪的木門,想着懷裏剛摔傷胳膊的兒子,還有沒有長出稻穗的秧苗,心中甚是擔憂。妻子撫摸着兒子疼得發抖的兒子對我說,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麼的泥濘,這裏始終是你的家。我點了點頭,用衣服更加裹緊兒子。我不想兒妻承受太多,但他們依然承受着。我沒有選擇生活的能力,只能這樣默默的被生活選擇着。

列車一路北上,肆意的在隧道里穿梭,帶着時光和黑暗的蕭瑟吹進人的腦海,家鄉的風景一次次被拉長的光影覆蓋。我抱着兒子靜靜的靠着窗口,時而還能看

見自己的影像出現在玻璃上,我看着玻璃中頹廢的自己,用着已長出很長的鬍鬚輕輕的蹭着兒子的臉。這個只有六歲的孩子承受的太多,我現在還記得扶起兒子時那根從他胳膊穿出的白骨,上面的血絲刺傷了我已經被淚抹殺的瞳孔。

醫生告訴我兒子的胳膊骨折兩個地方,斷裂的骨頭直接穿過了肌膚,情況緊急,必須要儘快做完手術。在兒子躺在手術檯的時候,已是夏末時節,醫院的白色牆壁讓我想起家裏快要變黃的稻穗,家裏的一切是否安好,妻子還那麼年輕,那些農活不是她一個人可以承擔的。

恍惚中我從窗口看到六歲的兒子安靜的睡在手術檯上,小手還沒有從麻醉劑中輕鬆下來,依然緊緊的攥着。我的心猛地被抽了一下,窗口已被一張藍色的簾子所覆蓋,我靜靜的蹲在牆角,看着外面漸次灰暗的天空,突然就覺得兒子要與世隔絕。我撕扯這自己的頭髮,是呀,我沒有做好一個當父親的職責,也沒有讓兒妻過上好日子的能力,命運賦予我的我會去承受,我希望上輩子或這輩子所犯下的錯誤我自己去償還,不要加在兒子身上。

我不知道那四個小時是怎樣渡過的,當兒子被醫生推出來時,我看到兒子那蒼白的臉和一個護士拿着一個裝滿我兒子的血和肉的盤子時,我失色痛苦,他才六歲呀,爲什麼要承受這些?

手術完成後,在最後調養的半年中,我一直靜靜的坐在兒子旁邊,由於我沒有足夠的錢讓兒子在手術後有很好的營養補給,兒子的身體很虛弱,但也只能這樣帶兒子回家,回家至少有兒子想要吃的米飯吧。我小心的抱起兒子,在回家之前決定帶兒子出去走走。轉眼外面的景色好像步入垂暮之年,馬路旁邊的燈光照着兒子幼小的臉,發覺兒子瘦了好多,我把兒子背在背上,對兒子說,手還疼不?兒子沒有回答,他已爬在我的肩頭安靜的睡着了。夜幕中突然飄起了雪花,才發覺已經到了冬至。

我記得兒子六歲時的那場雪淹沒了我的腳印,兒子的'胳膊的繃帶和雪一樣蒼白。街邊的霓虹燈透過飄落的雪依稀反射在已在我肩頭熟睡的兒子嫩稚的臉上,我突然想起了家裏的小桔燈,想着兒子在燈光下認真寫字的樣子,像斑斕的煙火劃破了年關寂寥的天空……

冬至的作文 篇3

爲了能包上這頓有夢的冬至餃子,放學後我扛着一捆希望向家園一路飛奔。

與其說向家園飛奔,倒不如說我急於與冬至擁抱。在喜悅的瞬間,難免有一絲憂傷。小時候吃母親的餃子是一種享受。每年的冬至,母親都由着我的性子,細緻地爲我包素餡餃子。在餃子上,母親從沒有應付過我。最後一次吃母親的餃子,是去年春節回200多公里外的母親家。低着頭吃着母親包的餃子,吃着吃着,總感覺到哪裏不對勁兒。細細一品,原來是餃子餡兒不如原來精細了。剛想說出來,擡頭卻被見母親正慈愛地打量着自己。我心一顫,詳裝津津有味的樣子,繼續吃着。母親顯得很蒼老,卻依舊不失一種期待。看我喜歡吃她包的餃子,母親一定很知足。想到這,我掩飾着心中的不安,哽咽地說了一聲:“媽,明年春節等我回來時,我來幫你剁餃子餡兒。”可是,當我再想吃母親包的餃子,她已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風在我耳邊掠過,鳥兒在我身後驚鳴。我失去了母親,讓我在漫長的跋涉中多了一份撕心裂肺的疼痛。母親不在了,我包餃子的夢少了許多快樂。爲了不使自己失魂落魄,爲了能堅強地度過母親辭世後的第一個春節,我儘量埋藏着心中的傷痛,堅持不讓淚水流出來,默默地陪着妻子和麪、擀皮,提前細心地包着這頓神聖的餃子,這頓飽含我與妻子、兒子對未來所持有的憧憬和美夢的迎春餃子。爲了新春的到來,我在歲月的山樑上,我翻來覆去,一路風塵。我知道,母親走後,我心力憔悴,精神疲憊不堪。在就要擁抱新春的一瞬間,已步入中年的我,還有什麼需要再回首的呢?如果說有,那麼除了記憶,我想,就是這頓使我振作起來、增添信心的新春餃子。

妻子說,她只喜歡一年中包的這一頓餃子。我說,那我就陪你包吧。爲了這頓不可或缺的歲月之宴,我打起精神,和妻子一起提前準備起來。我知道,與新春相約,沒有這頓美好的餃子,是難以想象的。我也知道,爲了包好這頓餃子,在母親去世後,我的身心已經修養200多天。爲了這頓餃子,我翻散了一本臺歷,早晚洗了兩次臉,在心中醞釀了上中下三種品嚐方案,備好了春夏秋冬四套衣衫。我寄希望於自己在新春的腳步聲臨近時成爲一個堅強的旅者,在一浪高過一浪的追憶中,把自己武裝成一個堅毅的精神巨人。我和妻子不怕累,起早貪黑,精心準備,細緻安排,我們希望這頓有夢的餃子在母親辭世後,給我們帶來一絲吉祥。我問妻子,包餃子時你想到了什麼?是期盼還是懷舊?是雲,是月,還是光陰中的每一束芬芳?妻子說,包餃子時心中就多了許多夢。

爲了實現一次圓滿,在趕往新春的途程上,我學會了淺吟低唱,學會了擁抱與飛奔。我知道,即使我把腳步放慢下來,新春的日子還是會離我越來越近的。越是這樣,我越發感到有些緊張。一年又一年,一頁又一頁,我除了多掉下幾根頭髮外,多添幾絲疲憊外,還會丟下許多難忘的時光。我知道自己爲何喜歡期盼?倘若心中沒有夢,我不會執着得義無反顧的。文字始終提醒着自己,每一次醒來,夢都很潮溼。晨鐘、雞鳴、薄霧、陽光,瑞雪、樓宇、街道、時尚,我就這樣在一次次的匆忙中清點着,似乎很多,似乎要我遺落下什麼。我知道,自己就像一個獵人,在趟過流失的河流後依然不會放棄原有的獵物。雖然獵物只是一種飄忽不定的虛幻,但爲了讓夢不流失不冰冷,我依然執着地追趕着。即使有些跌跌撞撞,有些步履蹣跚,但我不踟躕,更不彷徨。

冬至的作文 篇4

冬至一到,三九嚴寒開始了。冬至的前夜,我們叫冬夜,是一年中最漫長的寒夜。在農村常聽老人說:“冬至大如年。”“有的吃,吃一夜;沒的吃,凍一夜。”所以每年冬夜,家家戶戶都要準備花生、葵花子、炒豆子……吃得開心,睡得也香。

我是住校生,沒事又不好請假回家,看來冬夜要在學校裏過了。冬夜那天,北風呼呼地刮在臉上,像刀割一般。前一天還在樹上飄零的幾片梧桐葉,再也停留不住腳步,紛紛逃離那凌風的高高枝頭,投入大地媽媽溫暖的懷抱。從中午開始,就陸續有家長來校看孩子、送東西。我想:今天爸媽都上班,家裏不會有人來看我了,我真的得凍上一夜了。

晚自修時,同學們再也沒有心思看書寫字,紛紛拿出自己家裏送來的食品,那份喜氣早已流露在臉上。只有我和幾個路遠的同學坐着發呆,班長凱玲走過來,手上捧着瓜子,送到我面前說:“章夢婷,這些瓜子給你嚐嚐吧。”沒等我說謝謝,同伴宇芳和林平也送來了她們父母買的花生、炒熟的玉米粒……我感動得要掉眼淚。這時,我們的班主任王老師來了。雖然圍着圍巾,但她的臉被寒風吹得通紅。我知道王老師她昨天剛值過班,今天晚上不用來學校的呀?只見她一手拿着手電筒,一手提了一大包東西,同學們的這一幕早已映入老師的眼簾,她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老師走上講臺,放下手裏的東西,對同學們說:“今天是冬夜,我們大家一起來吃花生,過過節吧!”老師特意給我捧了一大捧花生,再給四十多個住校生每人分了一大把,隨後又表揚了那幾個關心別人的同學。我們吃得津津有味,邊吃邊猜老師給的謎語:“麻屋子,紅帳子,裏面住着白胖子。”那種特有的熟花生的香氣瀰漫了整個教室,窗外雖然寒風襲人,教室裏卻暖氣十足。

那一夜,我覺得特別暖和,睡得也特別香、特別甜。多麼難忘的冬夜。老師啊!您就像冬夜裏的火爐,把自己燃燒得旺旺的,然後給我們無盡的溫暖。

冬至的作文 篇5

晚上,我們全家去太婆家吃飯,媽媽說等會有冬至圓子吃,我一聽,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終於等到了吃飯時間,舅公把香噴噴的圓子端上來,圓溜溜的圓子外面裹着黃黃的豆粉,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香甜的芝麻餡在我嘴裏翻滾着,太好吃了,我大口大口地吃,豆粉沾滿了我的嘴邊,媽媽笑着說:“好吃吧,饞貓。”

我問媽媽:“爲什麼要吃冬至圓子啊?”媽媽說:“冬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我們這兒白天最短,晚上最長,如果冬至晚上睡眠好,那這一年都會好夢連連。另外,我們南方人在冬至都要祭拜祖先,吃冬至圓子象徵着團團圓圓。”

我點點頭:“原來圓子不但好吃,還有這麼多的含義啊。”

冬至的作文 篇6

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冬至。媽媽說冬至來了,天氣會更冷了。一大早我就起來了,果然氣溫很低,我硬着頭皮穿上衣服刷牙、洗臉、梳頭、吃飯。然後就背上書包去上學了,今天週一要唱國歌升國旗,我特意帶了紅領巾。走到教室門口的時候,值周生不讓我進去,於是我只好站在門口等我們班的同學出來排隊,等到同學們出來了,我就回歸了隊伍。中午放學回家,就聞到了餃子味,媽媽正在包餃子,媽媽說每年的冬至都要吃餃子,和大年三十一樣。俗話說:冬至不吃餃子凍掉耳朵沒人管!哈哈,今天吃到熱乎乎香噴噴的餃子,真開心!

冬至的作文 篇7

隨着天氣日漸寒冷,南方的白天越來越短,人們在一派安詳和樂的景象中迎接冬至的到來。

如果今年冬至跟以往一樣,我也許會很高興,但我面前擺着一個難題:做湯圓。我想在做湯圓之前,先講一下我跟湯圓的故事。

我六歲那年的冬節,第一次吃到了湯圓。那時的餡料只有花生和芝麻,我至今都忘不了那美味——咬下去的那一瞬間,餡料從裂口流進我的口腔,花生甜中帶澀,芝麻甜中帶甘的滋味衝擊我的味蕾,再喝上一口湯,心裏盪漾着說不出來的滿足。從那時起,我與湯圓結下了不解之緣。

說完了我和湯圓的故事,接下來就是解決做湯圓這個難題了。我只知道湯圓的做法跟包子差不多,但真要動起手來,我也不知道從哪下手。好在我有一個會做飯的老爸,不多時,他便把所需的材料——糯米粉和水準備好了。他還告訴我:“接下來的步驟就是把糯米粉揉成團,然後再搓成小球,實心湯圓的製作就完成了。”但單單第一個步驟,我就費了好大力氣,揉着揉着手就沾上了,還一直弄不下來,用另一隻手去扯,結果另一隻手也粘上了,怎麼弄也弄不掉,還把手弄得滿是糯米粉。老媽看了直叫道:“慘不忍睹啊,面目全非呀!”

風雨過後便是晴天。過了那個揉麪團的環節,剩下的就簡單多了,只需把大面團切成數十個小團,再搓成球就成了。

做好的湯圓被老爸放進了鍋中煮,不一會兒,一家人就享受起這甜甜軟軟的湯圓了。吃過了湯圓,我們來講一下中國人與湯圓的故事。

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現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味。因爲這種糯米湯圓在鍋裏煮時,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湯糰。

漸漸地,湯圓走進千家萬戶,在南方的冬至,家家戶戶都吃湯圓,象徵團團圓圓。

今又冬至,搓湯圓,煮湯圓,吃湯圓,續着一份未盡的緣分。

冬至的作文 篇8

“奶奶,我回來了!”

“回來的正好!來,剛出鍋的餃子。快點趁熱吃吧!”我一看,果不其然——是速凍餃子。“奶奶,這速凍餃子一點兒也不好吃!我想吃您包的!”我向奶奶撒嬌道。奶奶嘆了口氣,略顯悲傷地說:“喜喜呀,奶奶老了!包餃子也沒力氣……你爸爸媽媽都不在你身邊,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你會不會生氣啊?”我苦笑了着說:“奶奶,我不生氣。我只是覺得太孤單了……我好想讓媽媽給我做一碗雞蛋韭菜的餃子,然後陪着我一起吃……”說到這兒,鼻子一酸,淚便涌了上來。我急忙低下頭,用胳膊蹭了蹭,不想讓奶奶發現。“奶奶知道你心裏一直很苦。你從小就……唉,算了,不說了,你快吃餃子吧……”奶奶的眼紅紅的,哽咽着說完,就上樓了。

我呆呆地望着奶奶單薄的背影,又看了看碗里正冒着熱氣的餃子——我沒有吃那碗餃子,因爲—因爲它不是用“心”做出來的,她沒有“愛”的味道……奶奶囑咐我吃了,可我真的吃不下,也咽不下……心裏的這種酸楚,別人是不會懂得。

冬至,一家人應該和和睦睦地坐在餐桌上其樂融融地吃餃子,笑着,唱着……那種“家”的快樂,“家”的溫暖,“家”的幸福纔是我想要的……可是它真的好難好難,我怎麼也得不到呢……

冬至的作文 篇9

我會包餃子,而且包得很好,可是卻沒湯圓,但我相信包湯圓肯定與包餃子一樣簡單透頂。

冬至那天,媽媽說:“街上賣的湯圓都不好吃,不如我們自己包,而且更有過節的氣氛。”我一聽,興奮勁兒就來了。因此,我就屁顛屁顛地跑去。把雙手洗得乾乾淨淨。然後,就摘了一小團糯米粉放在兩手心,輕輕地揉啊揉,不一會兒一顆像鵪鶉蛋大小的潔白無瑕的粉團就揉好了。接着,我用左手四個手指托住粉團,再把拇指插進粉團,使粉團在手指間不停地旋轉。不久粉團就變成了一個像小酒杯似的小窩窩,然後將麻沙餡兒放進窩裏,用右手拇指與食指一邊輕輕地將窩邊往裏夾,一邊用左手指慢慢地轉動粉團,直到把窩口封死,這樣湯圓就做好了。

這時,鍋裏的水開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湯圓放入鍋裏,等湯圓都浮起來了,媽媽說:“快來吃吧,湯圓熟了。”我第一個衝上去撈了一碗,急急忙忙將一顆湯圓往嘴裏送……哎呀!不好,湯圓的味道還沒嚐出來,卻把舌頭給燙着了,疼的我哇哇直叫,眼淚都冒出來了。可爸爸卻在一旁幸災樂禍地說:“這就叫心急吃不得熱湯圓。”哎,真倒黴,直到現在我的舌頭還有點疼呢!

冬至的作文 篇10

我出生在美麗的花城——廣州,悠悠珠江水伴我成長,精美的南粵飲食成爲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我的爸爸媽媽卻都成長於祖國的北方,雖然由於工作的原因已在廣州定居二十多年,也欣然接受了許多當地的風俗文化,但固有的北方情懷早已深入他們骨髓,也影響着他們對一日三餐的選擇。因此,我家的餐桌就是典型的南北方飲食文化交會融合的縮影。

冬至,無論在我國的南方或北方,都是很受重視的節氣。在北方,冬至後就要進入“數九寒天”,大家要爲迎接寒冬做好準備。每年冬至,我家必然要包餃子,當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餐桌,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總會對我說:“今天不吃餃子會把耳朵凍掉哦!” 儘管記憶中有幾次我甚至是穿着短袖吃餃子的,但不爲了耳朵我也無法抗拒它的美味。

而在廣州,當地人常常把冬至稱爲“冬節”,甚至有“冬大過年”的說法。每逢冬至,廣州人通常會舉家團圓在一起,除了傳統的拜祭祖先儀式外,少不了的便是要吃一碗熱騰騰的湯圓,預示着來年團圓安順。

所以我家的冬至,既少不了象徵團圓幸福的湯圓,又有保佑着我的耳朵安安穩穩待在原處的餃子。爸爸媽媽說,這叫“入鄉隨俗”,也是對不同文化的一種尊重。

就這樣,湯圓“混搭”餃子的方式,伴隨着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幸福的冬至,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去年的冬至。像往年一樣,冬至那天,媽媽一大早就給我們煮了湯圓。在餐桌上她宣佈:“今天晚上我們吃羊肉粉湯餃子。”

原來,媽媽出生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聚居在那裏的回族同胞過冬至時,會用鮮美的羊肉臊子粉湯做澆頭,淋在煮熟的餃子上,用一碗鮮美多汁的羊肉粉湯餃子迎接即將到來的嚴冬。

吃完早餐,媽媽從冰箱裏取出舅舅寄來的寧夏灘羊肉解凍,然後又去菜場買回了其他需要使用的菜和配料。看着她手裏提着紅紅綠綠的各色蔬菜和軟糯滑彈的涼粉,我不禁嚥了幾口口水,惹來爸爸一陣哈哈大笑。

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廚房裏慢慢飄出了羊肉湯的鮮香味。媽媽和奶奶開始在廚房裏忙着包餃子,偌大的麪糰在擀麪棍的不斷快速擀壓下變成一張張圓圓的餃子皮,媽媽的巧手又將它們填滿肉餡變成了一隻只“小耳朵”整齊地圍坐一起。我和爸爸也把弟弟帶到廚房裏,一家人開開心心地笑着、聊着……

奶奶把餃子煮熟,媽媽趁熱把預先切好的北方涼粉倒入羊肉臊子湯中,澆在撈入碗中的“白胖子”上,羊肉粉湯餃子就做好了。鮮美的羊肉配合着各式蔬菜,裹挾着滑爽的涼粉與鮮美的餃子,一口咬下去,口口流汁。濃郁的、清爽的、清甜的、香辣的,各種口感神奇地交織在一起,成就了無與倫比的美味。

吃完餃子,看着大人們高高興興地聊天,我被一種溫暖幸福的感覺包圍着。

標籤:冬至 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