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春節

春節的故事

春節2.02W
春節的故事1

立春的習俗: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長安就有。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容。還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願之詞,表示迎春的志願。如果會繪畫的人,常給門楣上畫一幅《臘梅圖》。

春節的故事

春節的故事2

今年過年外婆家可熱鬧了!因爲我們全都回外婆家過年,我兩個可愛的表弟也回來了。媽媽給我小表弟買了汽車,給大表弟買了一個機器人,阿姨給我買了一套大長今的衣服,我們幾個小孩子高興極了,興奮得晚上睡不着覺。

一天早上,我的小表弟把汽車拿出來玩,可是大表弟看見了就一把搶過小汽車,他還說:“小汽車是我的了。”我當時覺得大表弟很自私,我也很生氣。

後來,外婆帶着我們帶姨外婆家拜年,我和小表弟還有大表弟在外面玩。小表弟玩什麼大表弟就把他推開不准他玩,我就很生氣,也不準大表弟玩。然後大表弟就和我吵了起來,他說:“你不是我的姐姐。”我說:“你不是我的弟弟!”然後,兩人都哭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個大表弟一直沒有說話,大人們都和着急,怕我和表弟一直不講話。回到家我們又和好了,我心裏想:我和大表弟一年才能團聚一次,我不應該和他吵架,我是姐姐,應該做個好榜樣。這就是發生在我家,春節的故事。

春節的故事3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這年的除夕,大家又要收拾東西到深山躲避,突然來了一個白髮老人,他說他一定能將“年”怪獸驅走,大家不信,仍然去深山,老人堅持留下。

當“年”怪獸像往年一樣闖進來發威時,突然傳來白髮老人然響的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抖,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爆竹聲。這時,一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朝“年”獸走來,“年”獸大驚,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來時,發現家裏安然無恙,這才知道,白髮老人是來幫助大家驅趕“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發現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 。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穿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爲感謝白髮老人救命之恩,大年七年級,人們早早起來,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出門相互拜年,祝福新年愉快,恭喜發財等吉祥的話語,於是拜“年”之風綿綿相傳。拜年成爲中國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現在,大年三十,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吃完飯,去樓下放煙火,晚上8時,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全家人坐在沙發上,品嚐着央視給我們帶來的豐盛的“年夜飯”,那幽默的小品相聲,動聽的歌聲,優美的舞姿,都逗得我們哈哈大笑。能和家裏人一起過年,是多麼幸福的事,我每年都盼望這一天的到來。

“當———當———”新的鐘聲敲響,這時,周圍的鞭炮聲也隨之響起來,照亮了外面漆黑的夜空,鞭炮聲,笑聲響成了一片,簡直就是一曲有聲有色的“交響樂”。我看着窗外,把劃過的煙火當做流星,許下了新年裏的願望:我相信,在新的一年裏,我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更大的收穫。

春節的故事4

春節,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或許會有人說我們一年一度都有個次春節的無什麼特別,你知道春節代表什麼嗎?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誌農曆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人們祈禱一個好的開始,人們將告別寒冷單調的冬季,迎接生機盎然的春天。 你看!家家戶戶貼春聯,擺年花,馬路旁彩旗飄飄,到處都是喜氣洋洋的景象,年三十晚,煙花的禮炮聲此起彼落,銀光閃閃,我們也不甘落後,手舞着煙花,參與其中,直到凌晨三四點。

年七年級大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四海公園運,爸爸說吸收新鮮空氣個好運氣。一路上,我們被涼颼颼的風吹着,看着天空白乎乎而又胖胖的雲,真是美極了。我們雖然被吹着風,但我們有說有笑的,那種溫暖的情感使我們一點都感覺不到冷,我們出了公園,爸爸說我們碰好運氣了,你瞧,前面有兩對獅子迎過來給你拜年了,鑼鼓聲聲迎新年,迎春接福,兩個笑佛開路,雄獅和雌獅緊隨其後,開始了各種高難度表演真是精彩極了。

我的春節現在已經介紹完了,那你們的春節是怎樣過的呢?

春節的故事5

春節這幾天氣候很冷,天空一直飄着雪花,但寒冷不能阻隔人們之間的新年祝福。按照我們老家的習俗,三十與大年七年級是不出門的,八年級就開始出門拜年了。

這天(八年級)早上,我對妻子說:“我們去父母家拜年去吧!”,還不等妻子說話,躺在牀上的女兒就急忙答話:“恩,好的!媽媽,我們去吧!我早就想去爺爺奶奶家了!”侍侯女兒吃完早飯,我就帶上新年禮物,領着妻子女兒打車去了鳳凰山。

一路上,女兒都很興奮。看着車窗外路邊的積雪,我在回味着過年的心情。因爲每次過年都遇上妻子做透析的時間,所以我已經有好多年沒有回家陪父母,過一個開心的除夕之夜了。也不知道父母春節過得是否快樂?雖然除夕的當天,女兒已經打過電話給爺爺了,但我也想去看看老人家,陪父母說說知心話,聊聊生活中的事情。

經過40多分鐘的顛簸,我們終於來到了鳳凰山父母的家。下了車,女兒就筆直地往爺爺家跑。見到爺爺,女兒就撲進爺爺的懷抱,“爺爺,新年好!”女兒嬌嫩的話語,好讓爺爺激動!爺爺抱着女兒,一個勁地說:“你怎麼纔來看我啊?我都想死你了!”我與妻子站在一旁,看着他們親密的樣子,我們也很感動!這就是親情的魅力啊!

進了家門,我的媽媽就忙着爲我們煮餃子、剝茶葉蛋,妻子也去廚房幫忙,我則陪着父親與女兒說話。有了女兒的到來,父親也就不怎麼理睬我了,只顧着爲女兒拿這拿那,忙得是不亦樂乎!我也不閒着,既然他們不願意陪我說話,我就自己看電視吧,欣賞春節的快樂氣氛!

日子雖然是一天天地好了,但是聯繫我們的親情也一天天地濃厚了。我們春節來父母家,不是爲了吃點什麼,而就是爲了感受一下平常很難獲得的好心情!什麼是生活的快樂?在喜慶的日子裏,能安心陪陪父母妻子女兒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事情!

今年的七年級與西方的情人節恰巧是同一天,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看望父母。因爲在我與妻子的眼裏,只有春節是最重要的。情人節只是一種象徵性的意義,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相愛的人能有一份真誠的愛就可以了,何必在乎什麼情人節呢?有愛的人,天天都在過情人節;如果沒有了愛,即使天天擁有情人節,也是枉然!

在吃飯的時候,我纔有機會與父母說話。在與父親的交談中,知道他老人家近期的身體還很好,我也就放心了。看着父親花白的頭髮,我也很慚愧!因爲平時爲了照顧妻子女兒,我就很少有時間回家探望父母了。好在父母都是很通情達理的人,他們對我的要求就是照顧好妻子女兒,希望我們一生平安幸福!

下午我們又去了岳父家,岳父是個很隨和的人,他善於與我們相處。我也很喜歡岳父家的氣氛。自從妻子生病後,岳父母一直對我有份歉疚,總是感謝我的辛苦與付出。在閒談中,我對岳父母說,“你們放心吧!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顧好你們的女兒,不會讓她感到半點委屈的!”對我的承諾,岳父母很感動!

家是什麼?在我的眼裏,家就是一種快樂的氣氛。我不會因爲生活的艱難,就對家失去信心與希望。雖然健康快樂離我還有點距離,但我會盡力去做的,爲家人爲親人爭取到幸福的笑容。

春節很快就過去了,迎接我的是漫長的日子。在這些遙遠的時光裏,如果我能用百分之百的熱情,去贏得或許只有百分之一的開心,我也就滿足了!我幸福,因爲我的家人與我在一起;我開心,因爲我的家人理解我做的一切!

春節的故事6

1、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有一年從山東老家移居到浙江紹興,此時正值年終歲尾,於是王羲之書寫了一付春聯,讓家人貼在大門兩側。對聯是:

春風春雨春色, 新年新歲新景。

可不料因爲王羲之書法蓋世,爲時人所景仰,此聯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訴王羲之後,王羲之也不生氣,又提筆寫了一付,讓家人再貼出去。這付寫的是: 鶯啼北星, 燕語南郊。

誰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七年級,眼看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了春聯,惟獨自己家門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個辦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付,寫完後,讓家人先將對聯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張貼於門上: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夜間果然又有人來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見這付對聯寫得太不吉利。儘管王羲之是書法名家,可也不能將這付充滿兇險預言的對聯取走張掛啊。來偷揭的人只好嘆口氣,又趁夜色溜走了。

七年級早晨天剛亮,王羲之即親自出門將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別貼好,此時已有不少人圍觀,大家一看,對聯變成: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衆人看了,齊聲喝彩,拍掌稱妙。

2、傘鋪酒館合寫春聯

山西有兩兄弟雙合門面開了一家鋪子,長兄經營紙傘,老弟經營汾酒。商店開張營業那天,兄弟倆特意請當地名流寫了一副對聯:

問生意如何,打得開,收得攏 看世情怎樣,醒的少,醉的多

春聯貼出後,看的人特別多,都誇這聯寫得好。上聯以“打得開,收得攏”惟妙惟肖地描繪了雨傘的形狀,又詼諧地展望了店裏的生意行情;下聯用“醒的少,醉的多”繪聲繪色地摹寫酒館的熱鬧場面,又勸諭人們保持清醒頭腦,聯語寓意深刻,因此招徠了不少顧客。

3、巧借春聯度過年關

舊時代常有“過年如過關”的說法。某年除夕,一窮困長工怕債主上門糾纏,一大早在家門貼了一副春聯:

米無面無油鹽醬醋皆無,如此貧寒,哪個小子敢討賬

筆有墨有琴棋書畫俱有,徒然富貴,何愁老子不還錢

而另位寒士爲了過個安穩年,門上春聯爲:

是君子容我過年;乃小人找咱討債。

這副對聯還配了“看刀子”的橫批。“看刀子”三字用得好,萬一逼得無路可走,不是自殺,就是殺人。按舊時代的慣例,春聯一貼出,討債的就不能再要賬了,只能把債務推到下一年。

4、兩副奇特的春聯

綜觀千百年來,人們寫春聯,總是些吉祥如意之言,祈禱祝頌之語。但也有與此相反內容的奇特春聯。

清代寧波有位著名的老中醫,名範文甫,他就寫過兩副奇特的春聯。一副貼在自家大門上,曰: 但願人常健, 何妨我獨貧。

另一副貼在自己臥室門上,曰: 何必我千秋不老; 但求人百病莫生。

這位老中醫,在除舊迎新之際,不求自己的富貴康寧,卻一反常情俗態,虔誠地去祝願別人的“常健”,高風亮節,令人敬仰。

5、巧寫春聯“討”來年貨

明朝時候,福州有個叫徐英的屠夫,因排行第五,人們都稱呼他爲徐五。他家一貧如洗,四壁懸空,淒冷之清,難於言狀。但他很有文才,深得鄉里稱讚。

一年除夕,家裏無米過年,他面對窮困生活,徐英發出了感慨,寫出一副絕妙對聯,一大早就貼到房門上。那對聯是: 鼠因糧盡潛蹤去; 犬爲家貧放膽眠。

對聯一經貼出,衆人議論紛紛,同情的人們將家裏準備過年的食物拿出一些送給徐英。這一年,徐英過了一個好年。

6、九九迎春聯

我國有數九的風俗,從冬至日算起,每過九天算一個“九”,算到八十一天,稱爲九九,到時,九九寒盡,春暖花開。有個農民創作一副“九體”對聯:

故城秋荒屏欄樹枯榮; 庭院春幽挾巷草重茵。

上下聯各九字,每字皆九劃。把這對聯寫成空心字,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全聯填完,即八十一天,“九”已盡了,已到花紅柳綠、春光明媚的時候了。

7、“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朱元璋爲屠夫寫的春聯

春節的故事7

立春的習俗:有用以桑木爲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牛”風俗活動用的“牛”。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於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後由縣執事(縣長)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開始。接着由羣衆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牛”,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等吉祥話語。

春節的故事8

年,在中國人的心中總有一種割捨不下的情懷。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今年的春節,單位提前放假,於是我背起行囊踏上回家的路,心想讓自己在家鄉過一個愉快的新春佳節。

親情難卻

今年萌發回家的意願,主要還是因爲我的的哥哥一家回家過年。年前哥哥就多次提醒,他們一家在臘月27號回家,希望我們一家子在一起吃個團圓飯,給父母一份慰籍,藉着單位放假時機,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以便順利啓程。

2月15日,忙碌完假前最後一天的工作,下班後纔想起回家的事情,於是趕緊跑到巴扎市購買回家探親禮品。在琳琅滿目的巴扎內,爲買點什麼禮品傷透腦筋,禮品盒太大太沉,衣服鞋帽又怕不合身,思來想去,覺得還是買一些地方特產較爲合適,於是讓銷售員打包了不巴旦木、杏幹、核桃等,滿滿裝了一大箱子。

回家路上

2月15日,從麥蓋提縣動身,我和單位同事從喀什飛往烏魯木齊,從烏魯木齊到濟南,山水相隔萬餘里。由於大雪,飛機延誤嚴重,原本只需2個小時的航程,我們坐了4各小時小時纔到達烏魯木齊;接着轉戰火車。

回程趣聞

回程的路上,爲圖方便照樣乘坐的是火車。火始發點爲烏魯木齊,目的地爲蘭州、西安、鄭州、濟南等地,在這個常住人口來自四面八方的城市區,發車時車上就上滿了回鄉的人。途徑兩個小站之後,抵達吐魯番市,搭乘這趟列車的乘客已將左右兩條走道擠滿,男女老少,原本100座臥鋪,裝了整整120人。嚴重超載引起車上不少乘客的憤怒,一位中年男子大聲訶訴司乘人員,不能爲了掙錢滅了自己的良心,把一車人擠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裏。他的責備也得到不少乘客的附和,但也有不少急於回程的乘客發出反對聲音,認爲乘車是自願行爲,列車員並沒有強迫誰搭乘,有本事的自己買車去······

車上的鋪位分三排,每排上下鋪共6個牀位,由於人多混雜,車上氣味雜陳。幸好提前買票上車,有個寬約尺許的鋪位,有鋪位的乘客均由一條小被子禦寒。沒位置的乘客只好擠在車裏的兩條通道上,用行李當枕,走道地毯當牀。我的鋪位居於車身中間第三排的下層,後上車的兩位中年夫婦將我位置的左右通道佔領,一位身材肥大的大哥在我右邊坐下後,很主動地與我打招呼,說他在克拉瑪依油田工作,原本還可以多休息幾天,避開春運高峯期,只因家裏有事,讓她提前回去,所以就提前了幾天返回。左邊這位大姐似乎比較沉默,坐下後,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行李袋和醫務,就勢躺在了走道上。車行駛四五個小時之後,去鄭州的這位大哥,將他帶的一些零食拿了出來,並招呼我們一同享用,並說他就是要吃飽才能睡。在這麼一個狹小的'空間裏,大家似乎沒有了任何忌諱和戒備,同是天涯淪落人。因此我們也不客氣,一起邊吃邊聊了起來。

夜晚十點左右,許多人已經昏昏欲睡,我也靠着墊枕開始眯上了雙眼。朦朧中,感覺身上的被子在向右移,腳底涼風習習,於是用力將被子撤了回來;過了不久,上半身感到寒冷,醒來一看,原來左邊這位大哥將我的被子拖過去了一個角蓋在他身上,還正打着呼嚕呢。被子本來就小,一個人蓋還勉強可以,兩個人蓋就捉襟見肘了。

火車經過32個小時的顛簸,終於抵達目的地,下了車終於鬆了口氣,因爲已到家門口啦!這個春節雖然過的輕鬆愉快,但在春運列車上的感受,卻令我永遠難忘。

春節的故事9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傳統節日更是多姿多彩,萬音和鳴。共同演奏出一曲國泰民安,閤家歡樂之歌。衆多節日中我最喜歡中秋節。因爲這是一個閤家團圓,充滿神話色彩的節日。

農曆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正當秋季正中故作“中秋”。夜晚來臨月圓桂香,家家戶戶準備好各種瓜果月餅,全家一起在庭院賞月。仰望天空,每當看到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高高掛起,就會情不自禁的想到遠在他鄉的故人。背井離鄉的遊子也藉此作詩寄託自己濃厚的思鄉之情。李白的《靜夜思》、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張九齡《望月懷遠》……膾炙人口,流傳至今。

吃月餅是中秋節另一個節俗,月餅象徵着團圓。月餅酥香可口、老少皆宜。月餅的種類有很多:如五仁、豆沙、棗泥、椰蓉等,甜甜酥酥的讓人垂涎三尺、口口留香。

我最難忘的就是我七歲那年的中秋節了。爸爸答應我中秋節一定回來和家人團聚一起賞月並給我講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我滿心期待,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到了中秋節的夜晚。我將月餅和水果擺放在陽臺的桌子上,焦急的等待着爸爸回家,擡頭望月,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圓格外耀眼,星星像一個個頑皮的孩子,稚氣而執着地注視着大地,彷彿用那一閃一閃的眼睛在向人們講訴着一個個動人的神話故事。時間過的真快,不知何時,我在月亮公公溫柔地注視下進入了夢鄉。第二天一起牀,我急忙問媽媽:“爸爸昨晚回來了嗎”?媽媽說:“爸爸回來時你已經睡着了,就沒有忍心叫醒你,一大早他又去上班了。”我聽後心情十分沮喪。埋怨爸爸只知道工作沒時間陪我。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漸漸長大了也懂事了。媽媽爲了更好地照顧我辭掉了工作,專心做起了全職媽媽。因此,爸爸就成了家裏的頂樑柱。我驚訝的發現,不知何時爸爸兩鬢斑白,從一個帥氣挺拔的年輕小夥變成了一個大腹便便的中年大叔。爸爸每天起早貪黑的忘我工作都是爲了我們這個家,爲了給我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

又逢一年的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來了,我祝願家家戶戶都可以閤家歡聚!幸福美滿!

春節的故事10

又是一年春節到,我國民間叫過大年。這是我國曆史最悠久、活動內容最豐富、禮儀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因爲春節裏親人要團聚,離家的孩子會不遠千里回到父母的身邊。

此時,車站內外的千萬張面孔,或興奮或焦灼,都在訴說着回家的渴望。哪怕千里迢迢,縱使一票難求,也擋不住一往無前的身軀,去圓心中一年的牽掛。

每年春節,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過年就是要和親人在一起,沒有親人的地方,只是我們棲息的房屋而不是可以讓我們有歸屬感的家。

爲了回家,我們可以披星戴月到車站排隊買票;爲了回家,我們可以忍受車站、車廂裏的擁擠混亂,不怕長途旅行導致的身心疲憊;爲了回家,我們捨得花費平時不捨得花的錢高價買票和爲親友購置新年禮物。雖然,春節在家待的時間可能還沒有來回路上耗去的時間多,可是畢竟是和父母妻兒在一起辭舊迎新了,也就了無遺憾了。和父母妻兒一起過年,縱然辛苦,也很幸福。

在家和工作的城市之間如候鳥一樣飛來飛去,恐怕是快速城市化的這個時代我們這一代人乃至幾代人無法逃避的宿命。儘管城市需要我們,卻沒有敞開心扉完全歡迎、接納我們。儘管我們爲之奉獻青春和激情,卻依然有嚴格的戶籍制度把我們阻攔在城外;儘管我們也期待能把父母都接進城市過一個特別的新年,卻發現狹小的蝸居根本無力爲他們安放一張牀。在這樣的城市裏,每到過年,就會讓我們感到陌生和孤獨,每到過年就會想要快速地逃離。

回到家,全家要在過年的前一夜團聚,吃豐盛的團圓飯。還要相互爲家人守歲、祈福。

回到家,必須完成醞釀了一年的禮儀:上墳,祭祖,總要告慰先人,一年了,沒有愧對他們在另一個世界的期盼。今天的努力一定是想讓墳頭的蒿草一年一年長得更旺。

訪親,串友。把互相聆聽的故事,訴說給對方,讓他鄉和故鄉兩個世界的天地接軌,不一樣的生活習慣,來自同樣的對生活的感恩。

看看兒時池塘着生了亂草,欲釣無處下浮子。幾近荒蕪的農田,缺少了冬雪,來年豐收可有?父母畢竟老了,幹不動了,盤算着今年再添上一臺什麼樣的農機,今年在土地上種上什麼樣的經濟作物。

看看村頭村裏鋪就的水泥路,許多的曲折和坎坷,被水泥路拉直整平。故鄉像個待嫁的姑娘,羞答答地裝點着自己的摸樣。村裏婦女、老人和兒童是現代鄉村一座最美麗感人的畫廊。

一年的心事需要和愛人交待,一年的收穫必須和家人分享,一年的不安份的思想定然重新過濾。

看着拔地而起的山村新樓,錯落有致,不覺還要想把自己的小家如何像城市的小區一樣做一個全方位的規劃。空巢只能是暫時的,總有一天,新農村的家園裏囤積起多年漂泊的夢幻。

還要重新思考和審慎城市文明,可以肯定地說,城市文明不只是高樓大廈、柏油馬路和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城市文明還需要人文關懷,要每個生活在其中的人都能找到家,而不是時時處處把自己當成過客。讓闔家團圓不再是隻有春節才能圓的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春節,給了我們一個巨大的幸福和安慰。然而爲了生活,我們必須把幸福縮小,把奮鬥放大。

爲了一個夢幻,我們不得不再次離鄉,向遠方的城市,發出我們誠摯的呼喚。我們用巧手正在裁剪都市的繁華,一定會有一天,那繁華最精彩的部分應該是我們未來的故鄉。

春節的故事11

正月七年級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爲“頭”,後引申爲“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爲“三元”;因爲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爲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七年級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爲“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開門炮仗

拜年

新年的七年級,男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爲“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衆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爲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佔歲

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佔本年年成。其說始於漢東方朔的《歲佔》,謂歲後八日,一日爲雞日,二日爲犬,三日爲豬,四日爲羊,五日爲牛,六日爲馬,七日爲人,八日爲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後代沿其習,認爲七年級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爲吉。後代由佔歲發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

春節的故事12

過年啦!過年啦!家裏打掃一新,準備待客啦!

大年三十,我們家來了許多客人,有我的叔叔嬸嬸、伯伯伯母,還有我的小夥伴們堂哥堂姐們……中午,爸爸把蘋果、香梨、砂糖橘、櫻桃等分別放在不同的盤子裏,讓大家吃。大家有的玩遊戲,有的看電視,還有的則在聊家常。過年了,我總會收到一些壓歲錢,這不外婆給了我壓歲錢,爺爺也給了我壓歲錢。媽媽說:“你現在已經長大了,應該自己合理安排一些事情,壓歲錢應該用在有意義的地方。”我眼珠子咕嚕嚕一轉,跟媽媽說:“要不把壓歲錢用來交今年的學費,再買一些課外讀物。”媽媽聽了,笑着說:“孩子,果然是大了一歲,懂事了。”這時,爸爸已經做好了飯,燒了滿滿一大桌菜,大家齊聚一堂,開開心心地吃着年夜飯。

不過,對我們小孩來說,最開心的當然是放鞭炮了。等大家吃好飯,我和姐姐都興高采烈地拿着“魔術棒”,爸爸手裏拿着打火機。一起準備就緒!只見爸爸撲哧一聲打開了火,把“魔術棒”頂端的小紙片燃燒起來,瞬間,“魔術棒”的火花四處逃竄,我的手不停的搖晃着,五顏六色的煙火在半空中像綻開的花朵。最後“呼”的一聲,煙花消失殆盡了,可火焰還燃燒着……

下一種鞭炮是一小顆的,還是老規矩,我們拿着它,爸爸負責點火,點着火後,我們便立馬丟了出去。只見那小鞭炮一落地,便“噼裏啪啦”地響了起來。別看它個子小,聲音卻震耳欲聾,我經不住捂住了耳朵。我們興致勃勃地玩着,直到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我們才嘻嘻哈哈地踏着節日的喜氣回屋了。

吃着團圓飯,看着春晚,再來點水果零食,迎接新年的鐘聲。這就是春節,一個傳統的節日,一個屬於我們中國人的節日。

春節的故事13

春節的故事一:驅趕年獸

從前,有一種怪獸的名字叫“年”。它的頭上長着角,非常厲害。平時,年獸躲在海底下,快過春節了,年獸就會從海底下爬出來,吃牛羊雞豬,甚至人。

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獸要來了,都帶着牲口進山裏躲避,這時候,來了一位白鬍子老爺爺。一位老婆婆勸白鬍子老爺爺趕快躲一躲。白鬍子爺爺說,我住在這裏,不會怕年獸的,只會是年獸怕我。

原來,年獸最怕紅色,響聲和火光。

從那以後,大家知道了敢走年獸的好辦法。春節快到的時候,都會在門口貼上紅對聯,紅福字,在窗子上貼上紅窗花,還會放起“砰砰啪啪”響的爆竹,煙花。

春節的故事二:貼春聯和門神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着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爲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後來就形成了春節貼門神的傳統習慣。

春節的故事三:爭花治天下

在陝西關中一帶民間,流傳着有關春節的傳說故事。傳說,玉皇大帝爲了治理人間,就派天宮的彌勒佛下凡幫忙探查。這事被如來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爲啥不讓我去呢?於是,就找玉皇大帝論理,玉帝聽了,無言可對,只好說:“商量商量再說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個解圍的方兒。

他請來彌勒佛和如來佛,將兩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說:“這兩盆花你二位各務一盆,誰的花先開,誰就下凡去管理人間。”如來佛心眼多,點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彌勒佛,因爲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難收,才以務花爲藉口來行此事。面前這兩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於是也想出個小計來。他借彌勒佛合目謝恩的機會,悄悄地把兩盆花換了個位置。第二天,如來佛的花就開了,因此彌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間,這天就是正月七年級。傳說彌勒佛心善,這天他讓人們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七年級人們就歡歡喜喜,興高彩烈的過了一天。

春節的故事14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一天,他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啓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啓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萬年帶着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祖乙,對其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爲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曆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爲歲首,就叫春節吧”。

春節的故事15

從小年說起吧,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過小年的那天晚上,把新買的竈王爺貼到廚房裏,桌前貢着糖瓜,核桃等各種水果。其實這些都是有講究的,比如糖瓜,是爲了粘住竈王爺的嘴,省得他到了天上,說你的壞話,竈王爺兩邊的對聯就是: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二十四“大掃除”,一般講究的人家都在這一天把房子清掃、粉刷一下,打扮一新等過年。

二十五開始蒸饅頭、烙餅,過年的饅頭有時都要做上百個,可以吃到正月底,還可以拿來送給回家過年的外地親友,這種綠色饅頭現在越來越受城裏人歡迎了。蒸完饅頭,做豆腐,做年糕,炸丸子,煮豬肉,趕大集,買年貨,因爲在早時候,過了年,不出正月,什麼都沒有賣的,所以年前都得備好,不像現在,大年七年級,商場超市照常營業。

大人們忙得團團轉,小孩子就扯着勁的玩,而過年,最好的玩物就是鞭炮,按習慣,過小年放一支鞭炮,大年放一支大點的,另外大年三十上祖墳還要放一支。

大年三十那天一早煮“百年飯”,就是用小米煮半生不熟的,只要米飯不要湯裝成尖尖的一碗,再在米飯上面點綴上紅棗,還要在碗中央插上一棵搖錢樹,掛上不同面值的紙幣,顧名思意就是家有搖錢樹,財源滾滾來。從上午開始家人就要開始“做供碗”,就是把過年用來擺供的熟食炒的炒,煎的煎,還要貼對聯,貼門箋(門箋,俗稱“攔門錢兒”“過門錢”、“門吊子”或“花紙”,是我國傳統的年節門(窗)

楣吉祥裝飾物。在山東集中流行於臨沂、濰坊、棗莊等地。“門箋”一詞最初見於《後漢書·禮儀志》,到了南宋,開始把春幡勝與元旦(既春節)懸掛於門首。從幡勝到門箋,從絲絹到五色紙,走過了千餘年的漫長歲月,由“過門錢”改稱“門箋”。

門箋,一般都用紅棉紙或其他彩紙裁製而成,呈長方形,長約一尺左右,寬約七寸左右,四周鐫有圖案,鏤空的背飾有方孔錢紋、萬字紋、水波紋等。

上爲吉語題額,中爲“吉慶有餘”、“五穀豐登”之類吉祥語或吉祥圖案,下呈多種多樣變化的穗狀。每逢春節(舊曆新年),粘貼於門楣上,稱作“喜箋”。還要準備紅燭,供香,一家人忙裏忙外很有年味。

下午男子要隨整個家族的人去隆重的祭祖,女人開始包水餃,這個水餃也是有講究的,要是素餡的,還不能太大,說大了家裏容易出大腳女。餃子裏還要包上錢(寓意來年發財)棗(越過越好)年禚(生活節節高)糖(生活甜蜜)。

天黑之前還要迎財神,掛燈籠。之後同一支的家人就在一起炒菜喝酒,看晚會。春節是中華民族一個傳承了幾千年歷史,有着深深文化根基的節日,隨着社會不斷進步,年味卻越來越淡了。

鞭炮聲越來越少,禮儀越來越簡化,過去對穿新衣、戴新帽、壓歲錢、年夜飯的渴望也越來越淡……相反,與春節相近的聖誕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卻大行其道,搞得紅紅火火。

標籤: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