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春節

春節的來歷講解

春節6.37K

春節是我國最主要的傳統節日,很多人都會放下繁忙的工作,回到家,舉家歡慶,慶祝團圓。下面小編帶來的是春節的來歷講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春節的來歷講解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

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爲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來歷--傳說

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候,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說)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關於春節的來歷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春節。因爲當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爲整個春季。據說,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爲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曆,爲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曆正月七年級改名爲“春節”。

由於春節過後不久,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來載歌載舞迎接這個節日。於是,節前就在門聯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當春姑娘來到門口時,會念一遍寄託新一年美好願望的句子,這一念好運真的來了。同樣寓意的事情還有掛大紅燈籠和貼“福”字及財神像等。

春節習俗:

①過年全家人一起吃的年夜飯是春節每年必須的團圓飯,時間點是除夕晚上。

②除夕晚上有守歲的習俗,全家人一起吃各類茶點瓜果,而這些食物寓意要吉祥。有關要守歲的傳說有三,迎接竈王奶奶、抵抗一種名爲年的猛獸、燈火通明驅逐邪氣瘟疫。

③壓歲又名壓祟,最初壓歲錢是用來驅逐鎮壓邪惡的,長輩們爲了防止小孩子被靈異侵害,所以用壓歲錢放在枕頭下幫助孩子過一個平安年。現在只是長輩分給晚輩的紅包了,成了小孩子“收入”來源了。

標籤:講解 來歷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