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春節

春節優秀作文通用【5篇】

春節3.14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優秀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優秀作文通用【5篇】

春節優秀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春節就要到了,我們在春節還沒到來時,在家裏做了一場大掃除,我掃着地,媽媽擦着窗,爸爸擦着電腦,奶奶爺爺擦着花瓶,大家都幹起了活。

春節終於到了,家家戶戶貼着春聯,掛着燈籠,還有熱鬧的煙花和爆竹,我們還穿着新衣吃着年夜飯,等我們吃好年夜飯長輩們就給我們發了壓歲錢,我喜滋滋的`收好了壓歲錢不忘道了祝賀的話。不知不覺以快八點了,我們趕緊刷牙洗臉爭先恐後地跳上牀,選自己最舒服的位置將腳伸進被窩裏,然後打開電視看春節聯歡晚會。聯歡晚會可搞笑了,弄得我們全家曉得哈哈哈哈!

春節優秀作文 篇2

按照老廣州的規矩,過春節從年二十八就開始了。廣州俗話說,“年二十八,洗邋遢”。

到了年二十九,人們第一件事是上街買又叫油角、煎堆、年糕、年桔、糖果,還有鮮花和年畫。

到了除夕可真熱鬧。家家趕做年飯,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裏擺滿年貨。出門在外的人,必定要趕回家吃團圓飯。

聞名的廣州花市張燈結綵,各色各樣的奇花異草琳琅滿目,銀花朵朵,粉紅的梅花,火紅的玫瑰,金黃的菊花。我在花的海洋中轉來轉去。

夜幕降臨,絢麗多彩的`禮花競相開放,有的像鐵水奔流,有的像秋菊怒放。

大年七年級,男女老少穿着美麗的新衣,個個喜氣洋洋,見面拱手互問新年好,我和爸媽帶上禮物到親戚朋友家拜年,還收到許多厚厚的紅包哩!

元宵節是春節的高潮,人們鬧花燈和吃湯圓,滿城花燈,花樣新潮,有冰燈、牛燈、馬燈,數不勝數,火樹銀花,我如入仙境一般。

春節結束了,我又開始了新學期的學習。

春節優秀作文 篇3

“啪啪啪!”隨着鞭炮的響聲,孩子們的笑聲,嶄新的一年來到了——20xx年!

除夕晚上,我們早早地躺在了牀上,看20xx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很快,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更近了。“倒計時!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新年到了!

新年的第一天,我的兩個弟弟從溫州趕過來,還有我那個四年未見的貴州的妹妹也來了。我的小弟弟田田最怕放鞭炮了,人家一放鞭炮,他就逃得遠遠的。而我的大弟弟晨晨卻最喜歡放鞭炮,他買了一大盒鞭炮,讓我和他一起去放,跟我只相差一個月的妹妹青青跟田田在屋裏看電視。

我們到我家樓下的公園玩“鞭炮大戰”,只見公園裏有許多人:小孩、大人、老人......他們有的在放鞭炮,有的`在看放煙花。我和晨晨也不例外,趕緊拿出“沖天炮”點燃後對準一起放炮的“同行”,發炮!“啪”的一聲巨響,那個“同行”嚇了一大跳。他一扭身,點燃了一個擦炮,悄悄地來到晨晨的背後(這時我和晨晨還在爲剛纔的傑作得意地笑個不停呢!)“啪!”“哎喲!我的媽唉!誰把鞭炮放在我的屁股後面的?痛死啦!”而我弟弟卻愣愣地站在原地不動。我看他那憨樣,笑得連眼淚地流出來了,那個剛剛被晨晨“炸”過的“同行”也大笑得咳嗽起來。

就這樣,我們在放鞭炮中度過了一天,在歡笑聲中度過了一天,在鞭炮聲中度了春節。我們家鄉的春節是在鞭炮聲中度過的,是在快樂中度過的!

春節優秀作文 篇4

開門炮:七年級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就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就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並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都響,聲音宏亮清脆,最爲吉祥。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徵今年隨便做什麼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種田人會五穀豐登。有些地方在打開門炮時,還口中念念有辭:"開大門,放大炮;財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裏皮均一色通紅,燃放後紙花滿地,燦中雲錦,形成了滿堂瑞色,喜氣洋洋。現在放鞭炮在城鎮已被禁止,但在農村和漁島上仍可燃放。

拜六神:打過開門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婦燒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種祭品,供於香案。中堂懸掛祖宗圖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竈神、檐頭神、白虎爺、井神、土地神、財神)。民間認爲這六位神祗,就是每家的保護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業興旺。

接三神:拜過六神後,又在中庭擺起小方桌,盛米一碗,蓋以紅紙,周圍粘固,端放桌上,燒香點燭,虔誠膜拜,叫做"接三神"(即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祭後移到室內,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

拜祖:舊時正月七年級中午,在洞頭縣,各家要祭拜祖宗。其儀式由家庭主婦主持。先列供品,擺好酒盅、筷子,在酒蠱裏斟上黃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間要擺一條長椅,然後點起紅燭,並在祖先、三官大帝、土地神、竈神等所有神龕香爐上焚香。待紅燭燃過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將焚完,此時開始燒"金紙"(一種貼着金箔,折成元寶狀的紙錢,俗信經過唸經纔有效),放鞭炮。最後撤饌,撤饌前要先移動供桌前的椅子。拜祖時,供桌上的禮品不準動;凡祭拜過的供品,除糕點果品外,均要重新煮過或經蒸氣熱過才能吃。否則,都認爲就是對神靈、祖宗的不敬。

行香:正月七年級清早,舊有"行香"之俗。全城文武官員,冠帶乘輿,全副執事,鳴鑼開道,到各廟宇行香,威儀甚盛,每家老年人和當家人天未亮,便已沐浴更衣,競先趕到社廟或附近寺院裏開殿門和燒頭香,點香燈,有的甚至索性除夕不睡,在廟宇守等。亥時一過,趕緊燒香,表示虔誠。俗信第一個人趕到點上香最爲吉利,故有爭先點第一雙蠟燭習俗。俗語說:"誰人最早開殿門,今年一定賺大銀。"老年人到各廟宇拜殿神,主要祈禱保佑新年吉利,全家平安。但由於階層、行業、性別、年齡等不同,來拜神者絡繹不絕,有求做生意發財的,有求農業豐收的,有求子續嗣,等等。較大的廟宇如東甌王廟,拜神者要給廟祝紅包,如祈禱靈驗,每年七年級有錢者,要用重達百餘斤的大蜡燭還願。

開正:舊時在洞頭島,每戶人家三十夜守歲到寅卯時左右,都要舉行"開正"儀式。由家中尊長或家庭中生產生活的掌管人主持。主持者要"淨身"(即除夕夜要戒色)並全身沐浴,"開正"前不得接觸污穢之物。案桌擺大門口或天井裏,桌腳上要墊兩條長凳使案桌高地升高。供品有三牲、魚肉、水果、糕點、素面等,兩旁有一對尺長的大紅燭,俗稱"通宵"。"開正"時,主持者點燃"通宵",焚香三柱後,全家跪地,合掌問天,進行虔誠禱告,祈求上天賜福,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裏平安、發財、萬事如意。祈禱畢,全家肅立,默待一會兒,再燒"金紙"鳴放鞭炮。最後撤饌。80年代以來,已把"開正"時間提前到午夜零時,伴着中央電視臺敲響的新年鐘聲進行。儀式也簡便多了,有的只就是鳴鞭炮,放焰火。但鳴放的鞭炮多了,尤其就是"百子炮",甚至幾千響串在一起,聲音響,時間長,熱鬧異常。

拜茶:正月七年級早上,在洞頭島上至今還保留了一種叫拜茶的習俗。拜茶即以紅棗、桂圓、年糕等煮成甜茶謂"紅棗茶",取其吉利之意:紅棗--日子越過越紅火,桂圓--閤家團圓、平安順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兩部分:一就是拜祖宗,盛小碗,供於竈神像前;二就是拜竈神,都要焚香燃燭、燒金紙、放鞭炮。拜茶之後,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就是喝湯的,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裏,或出門在外,或在家幹活兒,若遇雨受阻,人們便會以"正月七年級喝湯的"這話自嘲。喝過茶後,還要再燒線面吃,俗謂"長壽麪",既就是圖吉利,祝願全家老小長命百歲,又因喝茶不夠飽,作爲添食,可收一舉兩得之效。

早點:正月七年級早餐,溫州人喜歡吃鬆糕(一種炊蒸而成的甜年糕)。吃時,把鬆糕切成薄片,再將醬油肉中的肥肉也切成薄片,嵌在兩片鬆糕之間,吃起來甜中帶鹹,別有風味。也有吃湯圓,或者煮一碗粉絲,上面放一個煮熟的蛋。這些食物均含"年年高"、"團圓"的象徵意義。有的人家以過年飯雜煮,兼吃搗糕和鬆糕。在平陽,吃年糕和湯圓,有的先喝紅糖湯,後加面和雞蛋;在泰順,主婦沏糖茶,蒸糖糕,端出菜頭(鹽漬蘿蔔)給閤家"嘴頭甜,彩頭好"。惟樂清雁蕩一帶,則吃糉子。除夕夜,每家要煮一鍋米糉,等歲首之日早起,全家食用。據說,吃糉子有兩義,一就是因爲糉和"宗"同音,取懷念祖宗之意;二就是因爲糉又和"中"字同音,取功名得中之意。在樂清,一般人家用紅棗、柿餅、湯圓。在樂清白石鎮,七年級晚餐吃湯包、糊邋羹、狀元糕。入睡時,牀前擺鞋,求天宮賜福。在市區春節期間,客來有獻元寶茶的習俗,即在茶中放兩枚鮮橄欖,不僅茶味清香,旦見在黃綠色茶湯中漂浮着橄欖,形如元寶,俗稱"元寶茶",含新年吉祥、發財的'彩頭。點心有用圓眼肉或蓮子、紅棗,也有肉丸、雞蛋加粉絲的。

拜年:七年級晨起,先在家內,晚輩按序向長輩叩拜行禮,稱"拜年"。從八年級起,鄰里和親友之間,往來拜節。如相遇於途,長揖道賀(今點頭握手問好),也有彼此合掌胸口稱"拜年"。到各家登門互賀新喜,亦叫"拜年"、"拜歲"。先就是下輩出門到長輩家拜年,然後平輩回拜,則稱"回年"。新婚夫婦初到岳家拜年,稱"拜頭年",後輩到喪事人家拜年稱"拜新年"。

按舊習,溫州人正月七年級不走親戚。拜年時間一般就是八年級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蒼南,叫"探正月",到一般親戚家裏去,都要帶禮品。50年代以前,農產品比較簡單,大多就是桂圓、荔枝、紅棗、元棗、紅糖、柿餅等,用特種草紙包上,上面封有紅紙(有的印有祝賀新年的花邊字樣),故稱"紙蓬包",又名"高包"、"紅包"。每包裝禮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則根據所走的親戚情況所定。舊時南貨店,每逢春節,買紅包的人特多。從十二月二十起,每晚9時後,店員們就忙着包紅包到深夜,每人還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當夜餐。生意好的話,要包到元宵節之後。有的店在一個紅包內只裝二十多個紅棗。說來可笑,經過東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最後,包破了,包中紅棗被孩子們挖個洞摸着吃了,有時只剩一個,還在送來送去。

在永嘉楠溪江中下游一帶,在剛結婚的第一個春節,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要做米餅,俗叫"送上門餅"。用白米磨粉炊熟,放在石臼裏搗膩,揉成米塊,然後放在木雕成的模具內,印成一個個圓而扁的米餅,正面有圖案,如雙仙和合、劉海獻錢、狀元象等人物。數量要做一擔,約50雙到100雙。除此以外,還要有豬肉、鬆糕、長壽麪(索麪)等。

在文成,拜年叫"貌年"。舊時,如帶來滿週歲的小孩去"貌"外婆外公,一般擇三、六、九之日,謂之"三六九無忌"。出門時,在小孩眉心及鼻尖上畫上硃紅或黑墨,意避"小鬼"衝犯。正月初四,民間大都不出行,不幹活,因與"死"諧音,說閩南話的人,對正月初九有忌。因"九"與"狗"諧音。

在樂清,七年級不出本地探親訪友。白溪等地連八年級也列爲禁忌的日子,如有入鄉不問俗者貿然登門,必將受到當面指責。九年級起,未望"年夜"的挑着金盒去望岳父母、舅父母、幹父母,兼行拜年,俗稱"望正月"。禮物以鬆糕或搗糕爲主,其次爲魚、肉和荔枝、魁圓等的紅封元寶紙包,習俗規定老親四樣,新親六樣。上述被望的(包括望年夜的)長輩親戚,一般都在燈期開始前回拜,倘婿、甥、乾兒的祖父母、父母已作古,則可遣兒子前去。凡正月第一次探親訪友,不論輩分高低,都要攜帶紅封紙包兩個;被探望者必須泡茶、煮點心,或設宴款待,否則,習俗都認爲就是失禮。在平陽,外甥第一次回外婆家拜年,外婆家有送小牛犢的。

在洞頭,同樣就是女兒回孃家,則要提"紅桶"給父母親,以示孝敬。所謂"紅桶",就是指雕花或紅漆的小木桶,裏面裝着熟食,還有用大魚大肉爲佐料製成的麪食或糯米飯,一般在2.5-5公斤左右。俗語云:"生兒魂幡竿,生女紅桶寶"。意思就是說,生下兒子,死後有人披麻戴孝,送喪時舉魂幡;生下女兒,正月有"紅桶"孝敬。70年代以後,提紅桶的習俗基本消失,"紙蓬包"也絕跡了,取而代之的送酒、肉和罐頭等食品。

春節期間,對來拜年的親友,主家大多要留飲擺酒款待,俗稱"叫新年酒",即春宴,也有專門設酒宴邀請親友歡飲的。一般酒菜都比較豐盛。如果親友帶着16歲(虛齡)以下的兒女來,那麼,就要給這些孩子壓歲錢,稱爲"壓肚兜"。親友離去時,都要有回禮,一般就是糖果、糕點、荸薺等。舊俗,若拜年不去,就是斷親的表示,所以有些老親(上代親戚)下輩要輪流去拜年,四季八節沒有往來的老親,惟春節時一定要去拜拜年。

廳房佈置:元旦日,有錢人家在中堂上,高掛赤金壽屏(家有長壽老人才可)或大幅書畫,屏前有長條桌,左端萬年青,綴以紅花,右端置一個精細雕刻的插屏,中間或擺時鐘,或擺大元寶。左右有一對大錫臺(有的重百餘斤,高與人齊),插上大蜡燭。長條桌前排列兩張方桌,兩邊除同樣陳列大錫臺、大蜡燭外,還有一對明角燈(俗稱"堂燈"),兩桌中間又有個大元寶(用一斗糯米和紅糖製成),插銀花,纏彩紅,上放幾個橫柑,象徵財源進門。另外則陳列若干江西窯的花盆,上植各種花卉,如梅花、丁香、水仙、佛指甲之類,在花盆上貼着寫有"吉利"兩字的紅紙條,在長條桌和方桌前面,掛着刺繡的大紅緞桌圍,左右兩角配置雕刻精細的金漆欄干,中堂兩旁掛滿書畫。兩邊排列大坐椅和茶几,披上大紅緞繡的椅披,几上放置幾碟茶點。如客來,分賓主就坐,除供茶點外,有以漆繪木盤託江西茶盞進茶或蓮子、桂圓等點心,也有湯圓、紅棗。這日,連房間裏的牀帷、牀額、被褥之類,都洗滌換新,連梳妝檯及鏡子,都披上綢緞繡花的鏡蓋,所有的樑上、檐上了階沿上面,都掛起美麗的宮燈,只有前樑上掛着兩對紅紗燈,以示隆重。

新春開筆:讀書人用大紅紙,書寫吉利辭名,或"一年四季,讀書大吉"這類,這叫"新春開筆",也有寫比較長的,如"新春開筆,大吉大利。一年四季,萬事如意。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六畜興旺,五穀豐登。家門清吉,人口康寧。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寫好後,貼在板壁上。會賦詩的人,則觸景生情,做幾首新自勉的詩。

擺元寶:每戶人家用紅糖和糯米、秈米制成大小元寶,取招財進寶之意,凡就是家中用於貯藏物件的地方,如穀倉、米缸、書櫥、箱籠、衣櫃、抽屜、壇罐等等,都放上一個小元寶。

穿新衣:七年級日,人們都要穿新衣,也含送舊迎新之意。舊時,富紳、富戶呢毛綢緞穿戴一新;貧戶所穿即使就是粗布舊衣,也都整齊清潔,異於平日,以應新春吉日。兒童穿大紅色衣服,年輕婦女當然滿身紅豔,連老婦也繫着大紅裙,因爲民間以紅色象徵吉祥。小兒平時禁忌穿鮮豔衣服,今天卻就是例外,有在紅衣外罩網衣,佩戴虎爪,有的人家還在小兒的腰帶上,掛上小刀劍、貝殼、木刻或銅刻的八卦,就是"抵禦邪惡"的意思。現在人們在穿着上已起了很大變化,顏色、樣式、質料更爲鮮豔多彩,並向高水平發展。但穿新衣迎新年這一點就是不變的。

出行:正月七年級出門,要選方向。先在竈神前燒香,然後拿一空鍋,中放一勺,用力旋轉,根據最後停下的柄首所指方向,由一人持剪前去,然後聽見和記住遇見第一人所講之話,以剪裁之(虛擬動作),意即取其一半,歸來占卜,這叫"香卜",俗叫"卜剪聽"。

喜口彩:每逢過年,溫州一帶民間喜討口彩,只准講吉利話,忌講不吉利話。"親戚酬酢,吉語生馨,即歲時送禮亦必加太平錢、萬年青柏等事,否則指爲一祥。"

春節優秀作文 篇5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最巨大的節日——春節。

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得意洋洋,放鞭炮、貼春聯……我們也不例外。我們清早六點鐘就起牀了,叔叔拿着開門炮,放在了地上。(過年放開門炮,是這裏的風俗。)“準備開端放了”叔叔跟我們說。我聽到後,就和我的表弟躲到左近的房後面了。炮聲振聾發聵,嚇得我的心怦怦直跳,開門炮放完後,我就以最快的速度衝到了屋裏,屋子裏不只伸手不見五指,而且還洋溢着許多的煙,嗆得我又從屋裏跑了出來,表弟看見我這副樣子,就“哈哈”大笑。

放完炮後,我們就一同貼春聯。奶奶從屋裏拿出了膠水,爺爺站在凳子上貼春聯。“新春大吉鴻運開,遍地流金廣財進。”我讀到。“這個春聯寫得多好啊!”貼完春聯的爺爺說,“這個春聯預示着我們以後又有鴻運,又能發財。”

貼完春聯,我們就開端吃中午飯。吃完中午飯,我們就一同包餃子。包餃子的時分,應該在一個餃子裏放上硬幣,誰吃到了誰就有福。但是當餃子都快包完的時分,我也不見奶奶包硬幣,就問奶奶爲什麼,奶奶跟我說:“上次包餃子,我包了一個硬幣,讓你表哥吃到了,他每次吃飯都飢不擇食的.,嚼兩下就嚥了,這次也一樣,他嚥下的時分覺得嗓子咯疼,然後就吐了,把吃下去的全都吐出來了。從今往後,我們包餃子就不放硬幣了。”“哎,哥哥真不幸!”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們普通不睡覺。到了晚上,我們先盛一碗餃子供神,然後我們就開端吃餃子了。吃完餃子後,我們有的聊天,有的看春節晚會,有的打麻將,還有的打牌……可快樂了。

在這新春之餘,我真心的祝福一切的人新春快樂、身體安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