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春節

(必備)關於春節的來歷

春節2.6W

關於春節的來歷1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傳說早在新石器時期堯舜時就有過“春節”的風俗。

(必備)關於春節的來歷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一種傳說是: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獸(又名“年”),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夕”長年身居海底,沒到特定的一天(現在說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慌忙景象,只有村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的些食物,並勸他趕緊上山躲避“夕”獸,那老人把鬍子撩起來笑道:“老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趕走。”老婆婆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夕”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夕”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裏忽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夕”渾身站慄,再不敢往前湊。原來“夕”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老婆婆的'家們打開,只見院內一位身穿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曦”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

春節的由來是那麼的有趣,但還有許多我不知道到的有趣事情,所以我們以後要多多看書!

關於春節的來歷2

春節爲什麼要燃放鞭炮

“春節”這一中國最盛大、最熱鬧的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

“年”是什麼呢?是一種爲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傳說中“年”是遠古時代的`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裏。“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

“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

雖然近年來各地城市紛紛出臺了禁放煙花爆竹的法律,在城市中這一古老的習俗曾經沉寂,但並沒有成爲歷史。

隨着人們對此民俗的日益重視,各地城市又紛紛改禁放爲限放,使城市裏的鞭炮聲又響了起來,濃濃的節日氣氛又回來了。

過年人們爲什麼相互拜年

還是因爲年這種動物,它在臘月三古晚上的鬧騰,要直到七年級早上。“年”飽餐後揚長而去,人們纔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

所以大年七年級,人人都早早起來,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關於春節的來歷3

春節,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節日。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

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着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爲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

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裏一瞧,只見裏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着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另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爲歲名了。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做春節。因爲那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爲整個春季。據說,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爲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曆,爲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曆正月七年級改名爲"春節"。 由於春節過後不久,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來載歌載舞迎接這個節日。於是,節前就在門聯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當春姑娘來到門口時,會念一遍寄託新一年美好願望的句子,這一念好運真的來了。同樣寓意的事情還有掛大紅燈籠和貼“福”字及財神像等。

春節是個親人團聚的節日,離家的孩子要不遠千里回到父母家裏。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餃子的做法是先和麪,“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了。 節日喜慶氣氛要持續一個月。正月七年級前有祭竈、祭祖等儀式;節中有給兒童壓歲錢、親朋好友拜年等典禮;節後半月又是元宵節,其時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盛況空前,元宵節過後,春節纔算結束了。

標籤:來歷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