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重陽節

重陽節關愛老人演講3篇

重陽節4.95K

重陽節關愛老人演講1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重陽節關愛老人演講3篇

大家好!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再過幾天,就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節日重陽節,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九九重陽,與“久久”同音,含有長久長壽之意,同時秋季也是收穫的黃金季節,所以人們對這個節日曆來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今天的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我國把每年農曆九月九日定爲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爲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人節。在這個屬於老年人的節日即將來臨之際,我們祝願所有的爺爺奶奶生活愉快、健康長壽!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還有在重陽節祭祖的習俗。老一輩爲了我們國家的強盛,爲了下一代能過上富裕安康的生活,他們艱苦創業、辛勤勞動了幾十年,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精心哺育和照料我們,使我們茁壯成長。如今他們老了,理應受到全社會的尊敬和照顧。所以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

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議,每一位共青團員和青少年學生都要用實際行動向老人們獻上我們的一份心意,爲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鄰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他們洗衣、洗碗、掃地、疊被,多爲他們着想,少讓他們做那些本來應該是我們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讓給他們,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對鄰居長輩有禮貌,外出禮讓老人。

謝謝大家!

重陽節關愛老人演講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

活潑透明的小雨滴攜着涼意飛奔而來,在這金秋送爽之際,我漸漸嗅到一絲溫暖的氣息,聽到了重陽漸行漸近的腳步。重陽節是我國古代傳統節日,人們在重陽節當天佩茱萸,飲菊花酒,登高望遠。"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是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亦是重陽。重陽節寓意爲健康長久,中華民族向來又有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因此,重陽節又被定爲老人節。

今年的老人節將要來臨,我們能爲老人做些什麼呢?我的思緒漸漸回到上年秋天。那天我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剛進庭院,就看到奶奶佇立在風中瘦小的身軀。她的衣襟隨秋風左右擺動,彷彿身子也要隨之傾倒似的。"奶奶!"我大聲喊道。奶奶轉過身,我忙走上前去,奶奶花白的.頭髮在風中更顯凌亂了,黝黑的臉龐彷彿又多了幾條深深的皺紋,高高的顴骨使臉顯得更消瘦了,我微微有些心疼。

跟隨奶奶進了屋,奶奶要洗手爲我做飯,我心裏一動,要幫奶奶洗手,她幾次推卻,我卻執意要洗。我打來溫水,將水潦向奶奶的手,並用手輕輕撫摸着。奶奶的手指彎曲,手背黒黑的,稍稍有些褶皺。再看手心,幾個暗_的老繭一下子映入我眼簾,摸上去硬硬的,手指上還有好幾個小裂紋,這就是我奶奶的手啊,一雙歷經幾十年滄桑的手!過去的時間裏,奶奶受了多少苦累,而我爲什麼以前就沒有多關心體貼奶奶一些呢?鼻子已有些發酸,我匆匆給奶奶洗完手。奶奶似乎察覺到了什麼,臉上寫滿笑意,緊握着我的手說:"沒事孫女,奶奶沒事,只要你好好學習,奶奶就很高興了!"淚眼朦朧中,我緊咬下脣,狠狠地點頭,會的奶奶,一定會的!

現在我已經以優異的成績升入高中,相信奶奶臉上也一定是欣慰的笑。想起那次洗手,我仍是感慨萬分,是它使親情得到了昇華。親情像一粒休眠的種子,當熱情給予其溫暖,淚水給予其滋潤,寬容給予其力量時,它就會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悄然萌發,散發出獨特的魅力。雖然說,冉冉時光留不住,老人們終究會老去,但只要我們每天都關心老人,哪怕只是一次洗手,一個鼓勵的話語,一次滿意的微笑,都能夠使老人們感動許久,使他們蒼老的心靈更歡欣,生活更多彩!夕陽無限好,哪怕近黃昏!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重陽節關愛老人演講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一千三百年前,有一位漂泊在異鄉的遊子低聲嘆息,嘆遠方的親朋遍插茱萸,唯獨缺了自己,這個人就是王維。

本週六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重”者,《博雅》解爲“再也”。九爲陽數之極,九月初九故稱“重陽”。在重陽節這一天,人們會選擇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以此迎接新的季節的到來。

由於“九九”亦含長久、長壽之意,重陽菊花是長壽之草,重陽節便又有了尊老之意。事實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爲老年節。敬老愛老成爲了當下重陽節最廣爲人知的意義。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見,尊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多年來亙古不變的倫理道德。尊敬老人是個人文明進步表現,尊敬老人也是的家庭和諧的保證,尊敬老人更是社會發展必然要求。尊老愛老助老,我們責無旁貸。

但敬老愛老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應當僅僅在重陽節這一天被記起,它應當落實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之中,每一處微小的細節中。可能現在你不一定會扶着老奶奶過馬路、然後驕傲地說一句“我叫紅領巾”了,但你可以在公交車上給不認識的老爺爺讓出一個座位、幫隔壁家的老太太把買回來的蔬菜拎上樓。我國的老齡化日漸嚴重,據預測,到20xx年,我國六十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2。48億,這意味着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給予我們關懷和照拂的角色,轉變成需要我們關心和照料的人。再看看自己的身邊,你是否會在節假日陪伴爺爺奶奶看幾齣小品,每週給外公外婆打去問候的電話?心中是否無時無刻充滿了牽掛與感恩?時光染白了他們的髮絲,呱呱墜地的兒孫們似乎在提醒着他們自己已經老去,夕陽中他們慢慢地走着,是時候讓我們上前攙扶着他們,踏着晚霞細碎的餘暉,聽他們唸叨自己年輕時的'故事,他們的心也許還只有十八歲。他們有那麼多人生的經驗想與我們分享,我們也有那麼多的機會,讓笑顏天天掛在他們臉上。都說陪伴纔是最長情的告白,也許的孝順,不過就是這一天一天簡單的聆聽和守護吧。

我國古代就有“臥冰求鯉”“親嘗湯藥”等的二十四孝故事,高二年級的同學們最近也剛剛學習過李密的《陳情表》,敬老愛老、注重人倫道德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粹,它早已隨着年歲的更迭,化開在我們的骨血之中。當然,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遠遠不止孝親敬長,還有愛國明志、仁愛利義;尊師重教、敏而好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誠實守信、一諾千金……還有那些夾雜在傳統禮儀和節日慶典中的美好祝願,這些都是這個民族文化中的瑰寶,如同敬老愛老一樣,應當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古語有言:“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回到一千三百年後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以實際行動真正地做到尊老、敬老、愛老,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生活中得以傳承!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