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文化苦旅新版》讀後感

文化2.67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文化苦旅新版》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化苦旅新版》讀後感
《文化苦旅新版》讀後感1

這本新編的《文化苦旅》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中國古代精神文明,中西方文化對比與近代中國對文化的阻礙。後兩部分分別來自餘秋雨老師的《千年一嘆》、《行者無疆》、《吾家小史》。因爲三部分寫作時間不同,文筆、內容均有較大差異性。

就文學性來說,剛開始讀時覺得行文對仗、詞藻優美,但過多的堆砌顯得有些膩,特別是《天人對話》最後一段,很優美但有些多餘。我想將文化苦旅的第一部分(至《風雨天一閣》)推薦給即將大學聯考的學生,會對考試的行文有很大幫助。

就內容來說,這本書在文化方面帶給我很多啓發。書裏一些超前的觀點也在現在得到了印證。我本是衝着傳統文化而來,但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在當今社會文化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原《文化苦旅》中的《牌坊》《寺廟》讓我們看到文化是如何通過時間的洗刷去粗取精流傳下來的;《道士塔》讓人體會到文物遭到竊取的心痛;《都江堰》《陽關雪》《寧古塔》更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堅韌和血性。可是反觀現在,部分文人和作爲文化傳播介質的媒體似乎無法認清自己的職責,讓文化傳播變了味。精華被人慢慢淡忘,粗劣的卻被部分保留了下來。這種潛移默化溫水煮青蛙般的影響跟一次大型文化災難又有什麼區別呢?

除了文化方面的思考外,我也從本書的第二、第三部分得到一些別的感悟。比如:媒體的作用是什麼?是掀起輿論增大關注度還是如實報道做溝通的橋樑?還有,什麼是言論自由?一些沒經過驗證且危害到他人的言論也是自由的麼?再如,在社會大環境下,是隨大流順應社會還是維持心中的一把秤勇於做自己?

總體來說,第一部分讓人從各個方面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和精神;第二部分昇華文化,通過與其他國家文化的對比,瞭解自身文化的特殊性;第三部分通過文化引出現代社會爭論熱點。推薦想進行文化薰陶的朋友讀第一、二部分;推薦想進行深度思考的朋友讀第二、三部分。選擇需謹慎,越往後越累,累腦又累心。

《文化苦旅新版》讀後感2

第一次讀餘秋雨的書,文筆很優美常常感覺自己寫東西都是語言蒼白無力,詞不達意,細讀餘老和沈老先生的書必定能提高不少。

但受益最大的並不在此,讀的過程中真的再次受到暴擊:可不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而如果條件不允許,那就讀萬卷書,讓百度助我行~畢竟,我有一顆躁動不安的心想追隨作者~先遊遍中國大陸,再走出我大天朝

同時,這本書也改變了我很多刻板印象,比如說寧夏、甘肅、西藏、新疆等這些deserted areas(差異在哪要保密[捂臉]);大清朝那段也是很有說服力,雖然我好像還是覺得後期被滅期間做的那些事真的很對不起我種花家;

besides,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範欽創建的藏書樓天一閣;推動文藝復興的`美第奇家族;百年巴金;劇作大家謝晉、黃佐臨;流放犯人的神祕東北寧古塔(才知道寧古塔沒有塔,這三個字完全是滿語的音譯,意爲“六個”(“寧古”爲“六”,“塔”爲“個”));康熙皇帝的承德避暑山莊;那時富得流油的山西(略微瞭解走西口),開封現在還保留着他們烙下他們經商痕跡的山陝甘會館作爲供大家參觀的景點;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蘇東坡的烏臺詩案和文革時期的隨大流現象,讓人唏噓不已~這個世上從來不缺少隨聲附和的人,你敢語衆不同(與衆不同)嗎?

正如泉靈所說,我有自己的觀點、想法去捍衛、去盡力闡述、去說服觀衆,但我不會去剝奪別人的話語權,他們所持的論點不見得和你的三觀吻合,但我要維護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