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2016年龍頭節

文化1.18W

龍頭節 龍擡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八年級,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擡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那麼,2016年龍頭節有哪些內容呢?一起和聘才小編來看看吧!

2016年龍頭節

2016年龍頭節

2016年龍頭節於公曆(陽曆)2016年3月10日,農曆(陰曆)2016年二月八年級,星期四。干支爲:丙申猴年 辛卯月 辛卯日。

【宜】祭祀、會友、出行、就職、簽約、交易

【忌】祈福、訂婚、納采、結婚、理髮、求醫、動工、醞釀、修路、拆卸、伐木、栽種、破土、安葬、啓攢

二月八年級,龍擡頭,相傳二月八年級是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夏曆二月八年級,傳說天上掌管降雨之神龍王擡頭。意味今後雨水就會多了起來,有利於耕種。一種說法是龍王因思念失去的女兒,因此總是在農曆二月八年級這天從海底擡頭出來,望着失去女兒的方向,以寄思念。

淺談二月二龍擡頭

二月八年級,龍擡頭,相傳二月八年級是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夏曆二月八年級,傳說天上掌管降雨之神龍王擡頭。意味今後雨水就會多了起來,有利於耕種。一種說法是龍王因思念失去的女兒,因此總是在農曆二月八年級這天從海底擡頭出來,望着失去女兒的方向,以寄思念。

中國民間認爲,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爲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着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擡頭”之說。

在民間,二月二的習俗五花八門。如二月二,被稱爲“農事節”。農諺有:“二月二龍擡頭,大家小戶使耕牛。”“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二月二,也稱爲“剃頭節”,寓意“龍擡頭”交好運,給小孩理髮叫“剃龍頭”。此外,這天婦女不許動針線,恐傷“龍睛”;人們不能從水井裏挑水,怕觸動了“龍頭”等等。過去,二月二也被稱作“開蒙節”。家長在這天送小孩入學,讓私塾先生“開蒙”,私塾先生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佔鰲頭”。

“二月二,龍擡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擡頭”

那麼,爲什麼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這和我們民俗中喜歡雙數有關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爲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裏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祭龍

在過去,龍擡頭節是祭祀龍神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到龍神廟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龍神,祈求龍神興雲化雨,保佑一年五穀豐登。不過,在很多地區,特別是南方,人們也把二月八年級作爲“土地公生日”,舉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撒灰

這一節俗,由來已久,直到今天,許多鄉村地區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體做法,各地不同,大致爲:將灰撒在門前,謂之“攔門闢災”;將灰撒在牆角,意在“闢除百蟲”;將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圓圈,並象徵性地放置一些五穀雜糧,稱做“圍倉”或“打灰囤”,以祝豐年;將灰撒在井邊,呼曰“引龍回”,以求風調雨順。撒法各地不盡相同,一般是從井邊開始,一路逶迤撒來,步入宅廚,環繞水缸,灰線蜿蜒不斷,甚爲有趣。

薰蟲

進入農曆二月,天氣漸暖,各種昆蟲開始活動,有些昆蟲對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這一天,人們紛紛攤烙煎餅、燃燒薰香,希望憑藉煙氣驅走毒蟲。

擊房樑

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擊房樑,以驚走蛇、蠍等毒蟲,毋使爲害。有的地方流行敲擊炕沿,目的與敲擊房樑相同。

理髮

漢族民間有種說法,曰:正月剃頭(理髮)死舅舅。此說雖無根據,也很荒謬,但影響卻極深,因此,在春節前無論多忙,人們都要抽出空來理一次髮,然後就要一直等到 “龍擡頭”的日子了。二月二理髮,俗稱“剃龍頭”,據說可以帶來一年的好運,因此,“是日,多剃髮”。

炒蠍豆

這天比較盛行的風俗是炒蠍豆。濰縣、萊州等地稱作“報捷”,諧音爆蜇,據說吃了炒蠍豆,一年不被蠍子蜇。鄆城等地稱作“炒蠍子爪”,孩子們邊吃邊唱道:“吃了蠍子爪,蠍子不用打。”蠍豆一般用黃豆炒制,有的蠍豆還粘上糖面,有的在鹽水中泡過,香脆可口,還有的把面棋子和蠍豆一塊炒,花樣甚多。吃蠍豆不僅可以闢蠍,還有人說誰要是吃了七家的蠍子爪,誰就能長命百歲。除膠東部分地區外,其他各地的二月二都流行此俗,不過,在蠍豆之外又加上了瓜子、爆米花等,這是炒蠍豆風俗的一個新發展。

二月二日,俗謂龍擡頭,原濟南府所屬地區,稱爲青龍節或春龍節、龍頭節。山東其他地區多稱爲二月二,梁山稱龍頭節。唐代之前,二月二不算令節,中唐時此日始有挑菜、迎富、踏青等活動在川陝之地流行,時稱“挑菜節”、“迎富日”。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又聯繫驚蟄增加了龍擡頭的內容,並逐漸演變成以驅蟲害和祈豐收風俗爲主的節日。明清以來,山東此日有引龍、打囤、煎餅薰蟲、擊樑闢鼠、炒豆報捷等風俗活動,挑菜、迎富等已不多見。

二月二日的節日風俗,許多都與龍擡頭有關。鄆城等地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把石磨的上扇支起來,這就叫作龍擡頭,據說只有這樣,才能“細雨下得滿地流,一年吃穿不發愁”。威海等地早起蒸糕,以祀春龍起蟄。滕州等地這天蒸饃饃,名爲“蒸龍蛋”;吃麪條,名爲“龍鬚麪”。有的地方吃餅,名爲“龍鱗餅”;吃菜糰子,名爲“龍蛋”。但也有的地方這天不吃麪條、不喝小米飯,因爲麪條叫龍鬚,小米叫龍籽,吃了怕影響龍的健康。舊時多在龍擡頭這天理髮,小孩子這天入學謂佔鰲頭,以圖吉利。海陽等地用白麪或豆麪做成小龍,謂神蟲,放在糧囤和麪缸裏,祝願糧面用之不盡。威海、龍口等地,以成串的圓形色布掛在小孩的帽子上,稱小龍尾;有些地方還有耍龍燈等娛樂活動,以應節序。

農曆二月八年級,大小算是個節日,但說到爲什麼定今天爲節,這節日還有什麼官名、來由之類,是統統不清楚地。老家的人根據日子稱呼,把今天就叫“二月二”,所以“二月二”便是節名。從我能理解節日爲何等神奇東東的時候,就理所當然地認爲今天就是“二月二”節。

農村不給節日排三六九等,凡是有傳統的節日都得走走過場,奶奶信奉鬼神,對此類有明碼標識爲節日的日子由爲看中,因此我們家是逢節必過。

過了二十來年的節日,也揣摩出了點門道,節日不論大小,必定與吃食多多少少有些聯繫。“二月二”也是如此。

在這天,玉米除了給人吃,還得拿去喂烏鴉。一般家裏有小孩子的纔會這樣做。給孩子一碗煮熟的玉米粒,讓他們插在房子附近的樹枝、圪針上待烏鴉吃。這一做法的由頭是烏鴉吃了誰的玉米誰就聰明,日後是能做狀元的。

中午大部分人家都吃餃子,我們這地方,餃子就是節日主食,凡過節,其必不能少。觀晉東南一區,大多也是這一習俗。恐怕晉菜未能跽身中國八大菜系多少與這個傳統有點關係吧。

“二月二”這個節日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沒什麼活動,節日的主要內容就是吃點與平常不同的食物,晚飯還是煎餅加米粥,吃過以後節日就算順利過完了。所以這節過的有些莫名其妙。


標籤: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