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村級文化振興典型彙報材料(通用6篇)

文化1.09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在越來越多的地方看到各種不同形式的彙報,彙報可以以某個具體項目爲單位進行彙報,也可以以某個階段的工作爲單位進行彙報,怎麼樣才能完成優秀的彙報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村級文化振興典型彙報材料(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村級文化振興典型彙報材料(通用6篇)

村級文化振興典型彙報材料(通用6篇)1

20xx年,縣人社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中,緊緊立足部門職能,突出鄉村就業創業、鄉村社會保障、鄉村人才振興、農民工權益保障等工作,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實現農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今年6月,我局“三農”工作獲“縣先進集體”稱號。

(一)實施“鄉村就業創業提升行動”惠民生。

大力推薦外出就業。先後舉辦“春風行動”等各類招聘會12(場)次,組織企業1836餘家,提供就業崗位12.8萬個,達成意向性協議1.32萬人,城鎮新增就業562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不斷滿足了農村不同羣體的就業意願。積極推動回引就業。充分利用同城化、雙城經濟圈等契機,大力推進區域勞務合作,紮實開展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春風行動”,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52.5萬人,幫助技能人才本地回引就業,促進農民工縣內就業1.24萬人,支持大學生、返鄉人員回鄉創業653人,協助園區鴻星爾克、三寶、季茜等企業招聘員工4000餘人,順利復工復產。全面落實就業扶貧任務。創建就業扶貧基地3個、就業扶貧車間10個,安置貧困勞動力369名;開發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1514個。今年6月,縣農民工轉移就業工作獲省委、省政府表彰。

(二)實施“鄉村社會保障提升行動”增福祉。

有效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目前,我縣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全縣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累計參保約8.4萬人,按時足額爲6.6萬養老人員發放養老待遇,月發放金額爲1.19億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繳費24.22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3.09萬人、工傷保險參保4.76萬人、失業保險參保2.96萬人。積極落實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爲665家企業減負近20xx餘萬元,預計全年減負2160餘萬元,爲19500名靈活就業人員減少社保繳費1800餘萬元。切實發揮失業保險在穩就業中的作用。截止目前,爲159戶企業發放穩崗補貼,涉及職工人數9122人,補貼金額595.03萬元,爲企業不裁員、少裁員發揮了積極的助推作用;爲102人發放技能提升補貼,補貼金額12.2萬元;爲10696人/次發放失業人員臨時價格補貼,金額93.74萬元。有序開展社會保險扶貧工作。與扶貧辦、民政局建立“建檔立卡未脫貧人員、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三類困難羣體信息共享機制,確保所有扶貧對象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截止目前,爲符合條件的困難羣體26573人代繳保費265.73萬元,參保率、代繳率均達到100%。

(三)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撐行動”激活力。

建強培訓陣地。開展農業技能培訓項目,依託全縣9所公民辦職業培訓機構,採取集中授課與生產實習相結合的方式,確定柑橘栽培、水產養殖等多項農業產業技能培訓項目,同時開展農村轉移勞動能力職業技能培訓,共培訓農村轉移勞動力5000餘人。實施人才保障。爲鄉鎮(街道)服務所、原區所在地10箇中心鎮以及人口較多的鎮所轄社區專項配置一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人員87名,招募3個“三支一扶”大學生,進一步提升了服務基層水平,提高了基層羣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加強人才培育。組織參加第四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賽區選拔賽暨第五屆創新創業大賽,選手獲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2名。不斷壯大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隊伍,招聘鄉村教師341名、鄉鎮涉農崗位30名、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21名。

(四)實施“農民工權益保障提升行動”促穩定。

強力推進農民工根治欠薪工作。發放各類宣傳材料3500餘份,主動檢查各類用人單位85戶,督促補籤勞動合同510份;下達問詢通知書6份,爲720名勞動者追回拖欠工資795.6萬元;建立農民工工資專戶企業16家,涉及7460人次,累計發放農民工工資2.74億元。妥善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堅持公平公正調裁,截止目前,受理各類勞動仲裁案件61件,涉及企業、事業單位41家、勞動者61人,涉及金額224.25餘萬元。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組織工作專班遠赴雲南、福建等地,切實維護因工傷亡貧困農民工合法權益,爭取撫卹金、賠償費等282餘萬元。

村級文化振興典型彙報材料(通用6篇)2

根據培訓班安排,6月8日至11日,第三組學員赴浙江先後考察了杭州桐廬縣荻浦村、環溪村,建德市齊平村、戴家村,淳安縣下姜村,富陽區東梓關村、龍門古鎮,湖州安吉縣橫山塢村、碧門村、餘村等地,通過現場觀摩、入戶調研、研討交流等方式,對所到村莊的產業發展模式、工作推進方式、市場運作形式等進行深入瞭解,基本達到了開闊視野、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學習經驗的目的。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經驗

考察過程中,我們親身體會到,浙江各地以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爲目標,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所到之地村村如畫、處處皆景,文化底蘊深厚,產業興旺發達,一派生機盎然景象。客觀來講,xx在經濟基礎、資源稟賦、人文積澱等方面同浙江各區縣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但經過深入思考,我們與浙江最大的差距還主要體現在發展理念和推進方式上,這方面更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一)規劃引領標準高。各考察點所在的市縣(區)把規劃放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首要位置,依託高水平設計團隊,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在規劃理念上,充分結合實際,發揮自身優勢,不貪大求洋,注重打造個性特色,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桐廬縣荻浦村邀請浙江省美院參與村莊規劃設計,孝義文化成爲貫穿古村落建設的主題。富陽區東梓關村委託綠城設計團隊(GAD)打造的“杭派民居”,成爲山水相映、入鄉隨俗、就地取材、低碳環保的詩畫江南樣板。在規劃體系上,以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爲龍頭,全面制定涵蓋縣域村莊佈局規劃、土地綜合整治規劃、中心村建設規劃、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規劃以及產業發展規劃的規劃體系,實現了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思路規劃化,規劃項目化,項目資金化。在規劃執行上,嚴格按照規劃進行施工建設。所到之處,沒有發現有私搭亂建等行爲,很少有與整體環境不協調的建築,做到了一張藍圖繪到底。安吉縣餘村以“竹海景區”定位納入天荒坪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編制,科學佈局生態、生產、生活空間,堅持一張規劃管到底,關停污染企業,加快舊村改造,實現了村民建房、村莊發展與旅遊開發的有機結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得到了有效實踐。

(二)產業融合業態新。所到村莊在業態發展上都力求創新求異,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遊則遊”原則,突出旅遊與農業、工業、文化的結合,跳出了“景點體驗”這種傳統模式,精心打造多元新業態綜合體,實現了三產的有機融合。建德市齊平村採取引進農業企業、集中流轉土地、統建大棚出租的方式,大力發展鐵皮石斛產業,推出鐵皮石斛文化養生健康旅遊路線,帶動餐飲、民宿、農產品銷售近3000萬元,實現了從經濟薄弱村到“鐵皮石斛特色村”的華麗轉身。安吉縣碧門村以“產居相融悠然碧門”爲定位,利用現有的竹製品產業,突出文創引領,搭建電商平臺,培育網店30餘家,電商銷售年交易總額近1億元,實現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淳安縣下姜村成立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大力發展精品民宿,打造“羣衆觀教育培訓基地、彩色農業觀光體驗基地、旅遊休閒清涼度假基地、傳統手工藝品加工基地”,“下姜逐夢”榮膺千島湖旅遊新十景。建德市戴家村依託下山移民新村,建立民宿接待中心,對村民進行規範化培訓,遵循統一管理、個性化服務的經營模式,年接待遊客近10萬人次。

(三)精細管理環境美。浙江生態環境本來就十分優越。本次考察所到之處,映入眼簾的都是一幅幅生動美麗的畫卷。更難能可貴的是村民在生態環境保護上高度自覺,無論是考察沿線還是所到村莊,不管是河道溝渠還是道路兩旁,視野之內幾乎看不到生產生活垃圾,這與當地政府的精細管理和羣衆的環保意識密不可分。安吉縣餘村早在2015年就率先推行垃圾不落地試點,實行“定點投放、定時收集”,每天早上垃圾清運車到村裏收集垃圾,村民自覺分類傾倒,在收集過程中均做到“垃圾不暴露、轉運不落地、沿途不滲漏、村容更整潔”。桐廬縣環溪村探索“中國式”垃圾分類——將生活垃圾分爲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兩類,村裏大街小巷分類設置黃色、藍色垃圾箱,每家每戶統一配發分類垃圾桶,引導農戶分類傾倒,分類處理。值得一提的是,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環溪村採用太陽能微動力技術,實施自動化控制運行,生活污水經過節水池、無動力厭氧池、三格人工溼地、沉砂池,最後的出水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污水處理與村莊美化、環境綠化得到有機結合。

(四)文化增色底蘊深。文化是一個地方最能夠打動人心、嵌入記憶的符號。浙江各地蘊含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成爲對遊客最具吸引力的“軟實力”。當地政府把地域文化作爲提升內涵的靈魂,不遺餘力的進行精準定位、深入挖掘。桐廬縣荻浦村作爲千年歷史的“孝義第一村”,在建設發展中打造古風荻浦的品牌文化,重點挖掘古孝義文化、古戲曲、古造紙、古樹木四大特色古文化。深澳村着力加強古村落保護和利用,堅持修舊如舊,不搞大拆大建,擦亮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品牌。環溪村以周敦頤後裔族據地爲依託,傳承愛蓮文化,弘揚廉政文化。富陽區龍門古鎮充分利用江南地區明清古建築羣中保存最爲完好的優勢,依託古鎮千年文化積澱和山水資源優勢,發展特色旅遊,建設影視基地,打造運動休閒產業。特別是浙江各地在民居保護和文化展示中既突出原真性,又實現差異性,既在外部改造上展示地方風格和特色,又在內部裝修上融合現代生活方式,做到了簡約而不簡陋,鄉土而不老土,實現了傳統風貌與現代設施有機統一。如荻浦村把豬圈、牛圈修繕改造成具有鄉村特色的豬欄茶吧、牛欄咖啡屋;橫山塢村十二間房民宿利用舊廠房打造充滿後工業主題氣息的藝術民宿,成爲民宿界網紅。

(五)多元參與機制優。縱觀浙江各地鄉村建設,從“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推進,到美麗鄉村建設,再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共建理念貫穿於發展建設之中,是浙江模式成功的主要因素。政府主導,就是在規劃編制、資金整合、項目監管、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綜合整治等方面做好基礎性工作。桐廬縣、安吉縣都充分發揮財政投入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主導和引領作用,實行以獎代補,主導實施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村莊整治、產業培育、改水改廁、下山移民、農居改造等建設項目。農民主體,就是突出發揮村規民約的自治作用,把重大決策、規劃藍圖交給羣衆民主決策,不斷激發農民羣衆、農村集體的主人翁意識和建設主體作用。社會參與,就是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形成全社會共建共享美麗鄉村的新機制。建德市齊平村和戴家村、安吉縣碧門村無不是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產業經營、旅遊開發,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市場運作,就是要尊重市場規律,通過公司與農民或農民合作組織合作等方式建設村莊、經營村莊,讓市場配置資源起決定性作用。安吉縣橫山塢村以村級開發6%留用地入股新建商業樓宇、標準廠房,每年爲村集體增收160餘萬元。

二、啓示和思考

當前,全區上下正在深入推進思想大解放,推動工作大提升。浙江之行,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正確理念的引領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前提。只有摒棄陳舊觀念,釐清錯誤認識,才能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征程中輕裝前行。

(一)克服妄自菲薄的思想,勇於作爲。浙江經濟基礎好、自然稟賦好,鄉村建設起點高、起步早,與之相比我們確有不少差距。但是xx作爲xx主城區,生態環境、地理位置優越,山水特色、人文優勢明顯,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應該更有信心。

(二)克服等待觀望的思想,主動作爲。不能把上級政策傾斜、資金投入作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要條件。要摒棄“等、靠、要”的錯誤思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有限資金,主動謀劃、創新推動,動員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尤其是調動羣衆參與鄉村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有序作爲。鄉村振興非一日之功,不能畢其功於一役;鄉村建設也不是簡單的城市化,推倒舊居建設整齊劃一的移民小區。要將精緻設計、精緻建設、精緻管理貫穿鄉村建設的始終,有序推進,持續發力,久久爲功。

三、工作建議

從這次外出學習考察的情況和浙江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探索與實踐來看,鄉村振興戰略作爲一個全面的、綜合的、統領農村發展全局的系統工程,政策要求嚴、利益關係多、推進標準高,必須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爲統領,緊密結合xx實際,系統設計,協同推進。爲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突出規劃引領。邀請國內一流規劃編制團隊,高起點編制全區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規劃,進一步細化確定全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重點和建設時序。編制規劃要避免走過場、撐場面的形式主義,注重與其它各類規劃融合,努力實現“多規合一”,形成城鄉一體、相輔相成、互促共進的規劃體系和建設思路。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確保規劃執行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對於重點村莊,建議試行農村住房建設帶圖審批制度,提高現有《農宅戶型設計標準圖冊》使用效果,嚴控建築風貌。

(二)堅持示範帶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撒胡椒麪”,一哄而上。要結合全區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規劃,重點做好城區周邊、景區附近、公路沿線、江河沿岸村莊規劃建設。加強與xx本地高校合作,每年選定一批條件較好的村開展規劃建設管理的試驗示範,不追求固定模式,因村制宜,突出特色,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從而以點帶面,形成重點示範、梯次開花、競相發展的鄉村振興生動局面。

(三)加強產業支撐。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要充分發揮xx生態環境良好、人文底蘊深厚的優勢,加強產業培育,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旅遊、休閒養老、文化創意等新型業態,不斷增加羣衆收入。要樹立經營村莊的理念,最大限度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借力社會資本,運用市場機制,把各村所具備的生態環境、鄉土文化的優勢轉化爲發展的顯勢,盤活存量資產,利用閒置資源,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美麗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四)注重生態治理。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農村垃圾、污水處理、村莊綠化作爲鄉村生態治理的重點環節抓實抓好。農村垃圾處理要圍繞推行垃圾分類和建設垃圾終端處理設施開展工作,引進和應用成熟的垃圾處理技術,基本實現對農村垃圾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農村污水力求接入城市污水處理管網,不能接入的,參照桐廬環溪村模式建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村莊綠化重點加強房前屋後、大街小巷、庭院內外的綠化美化。要通過評選美麗庭院、文明家庭,設立“垃圾兌換超市”,引導村民培育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文明鄉風。

(五)促進文化傳承。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要堅持“利用是最好傳承”的理念,注重發揮文化資源經濟屬性,以散落在廣大鄉村的古建築、古民居爲依託,大力發展具有xx特色的文化產業,打造精品民宿、修學研學、攝影寫生、古道穿越等一批新型業態,實現靜態保護向活態傳承的轉變。要深層次挖掘村莊文化元素,加強村莊文化陣地建設,把弘揚傳統美德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起來,讓鄉土文化迴歸鄉村,傳播正能量,樹立新風尚,真正讓人“看得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六)整合各方力量。整合涉農政策、資金、項目,充分發揮財政槓桿的調節和激勵作用。制定農村建設工程以獎代補辦法,本着“村民自籌、財政獎補、項目整合”的原則,對重點村的廁所改造、村莊綠化、民居改造、清潔能源利用、文化建設、污水排放、垃圾處理等項目進行獎補,調動社會各界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充分尊重羣衆意願,引導農民利用村級重大事項民主決策機制等平臺,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達到投工投勞、出資出智共建美好家園的目的。

村級文化振興典型彙報材料(通用6篇)3

爲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中央和省、市、縣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部署,朔良鎮立足區域特色,整合區域資源優勢,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總要求,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爲發展宗旨。現將我鎮在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中幾個方面的情況簡要彙報如下:

一、鄉村環境整治

(一)以“三清三拆”爲抓手開展鄉村風貌提升

朔良鎮總面積394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163個自然屯、209個村民小組,總戶數8312戶,總人口3.51萬人。在開展鄉村風貌提升“三清三拆”百日攻堅行動中,朔良鎮黨委政府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宣傳力度,堅持以“六個一”工作法(一個集中整治日、一張工作任務表、一版整治工作地圖、一個曝光臺、一封信、一評比)爲抓手,紮實推進各項工作並取得良好成效。

據統計,“三清三拆”百日攻堅活動期間,全鎮共投入資金25萬元,清理村莊垃圾206噸、清理亂堆亂放1931處、清除池塘淤泥等149處91噸、拆除亂搭亂蓋370處2701㎡、拆除廣告招牌34個、拆除農村危舊房37棟1246㎡、拆除廢棄豬牛欄及露天茅廁100處、廢棄建築殘垣斷壁3處。

(二)基本整治型村莊建設情況

根據縣委縣政府統一工作部署和安排,我鎮列入基本整治型村莊數量爲13個屯,分別是杏花村百罡屯、那騰 村塘江屯、那騰村那耀屯、寶達村那午屯、寶達村民錦屯、羣敏村塘達屯、羣敏村百最屯、朔良村子貢屯、南立村那朝屯、六羊村巖樂屯、那婁村作月屯、靈龍村街上屯、靈龍村拾拉屯。截止目前13個都已經開工建設,開工率爲100%。13個屯的“三清三拆”工作已經完成,11個屯已經完成村莊規劃編制,剩杏花村百罡屯、南立村那朝屯2個村莊規劃也已經上報住建規劃部門。在工作中,我鎮圍繞“一戶一宅”要求整治宅基地、營造乾淨整潔的鄉村環境、建立完善的長效管理機制。

二、鄉村自治建設

(一)不斷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我鎮始終把建設好的村委會放在首位,嚴格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堅持依法辦事,在全鎮範圍內形成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決策的良好局面。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貫徹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列入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做到開展工作有領導、有組織地實施開展並抓出成效,鎮村分別建立組織機構,明確領導負責、落實各項工作職責。

(二)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

通過開會研討,進一步完善我鎮各村屯村規民約,加大對村規民約制定和實施程序的指導監督,確保村規民約的合法性,可行性。

(三)加強村組幹部管理

一是全面加強黨建引領,強化黨員幹部的黨性意識,力樹新形象,展現新作爲。二是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村級幹部隊伍整體素質。三是健全機制,培養後備力量,儘量吸收農村優秀人才,壯大村級黨組織的人才隊伍,發揮村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探索“黨建+集體經濟+鄉村治理”的運行模式。

(四)進一步規範村務公開

爲保障羣衆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在各村推進村務公開工作,不斷規範村務公開,完善村民自治,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力求公開的內容全面、形式規範、程序合法、檔案齊全。

三、鄉村法治建設

(一)以人爲本,樹立鄉村法治思維

加強村級黨員幹部法治理念和提升羣衆法制意識。定期組織村兩委幹部集中開展法制學習,通過宣傳引導,強化羣衆的法制意識。

(二)依法治村,規範鄉村法治行爲

一是規範村級組織運行管理。加強監督各村落實黨建制度,確保村級黨組織運行規範化;二是落實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嚴格落實“一崗雙責”,要求鎮班子成員加強對聯繫村黨建和法治工作的指導,確保基層黨組織建設制度化形成長效機制。三是嚴格執行“四民主三公開”。進一步強化村幹部工作實績民主評議制度,促進村幹部的依法辦事的執行力。

(三)普治共舉,優化鄉村法治環境

一是創新社會管理,鞏固基層治理防線,深化網格管理工作實效。同時優化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加強人民調解委員會、警民聯調工作室建設,定期開展村級人民調解業務培訓。

二是深化普法教育,建設鄉村法治陣地。積極推廣“民主法治村”創建工作,力爭實現“民主法治村”全覆蓋。

三是貫徹落實“七五”普法,廣泛開展“法律六進”活動。提高普法教育的覆蓋率和針對性、實效性。

四是村級法律顧問進村入企,延伸農村法律服務觸角,滿足村民的法律需求。

(四)完善機制,強化矛盾糾紛化解

一是調處組織網格化建設。嚴格要求網格中各相關部門、人員增強工作責任心,協同配合,提高矛盾糾紛化解的時效性和成功率。

二是排查工作制度化。堅持調處會議制度常態化,定期召開調處工作例會、培訓會和推進會,對排查的矛盾糾紛進行分析、研判,梳理、上報。

三是完善逐級調處制度。從村級開始逐級調處,層層上報。對依法應當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的事項,轉司法部門通過法律程序解決。

四是完善調處排查制度。排查方式採取拉網式、排雷式、布控式的“三排”方式。排查效果以查得準、排得快、上報及時爲標準,真正做到鎮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切實保證了矛盾糾紛信息準,情況明,底數清。

四、鄉村德治建設

一是加強基層文化陣地建設,通過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和整合相關資金,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和農家書屋建設,並配備專職管理人員,保障了羣衆的文化需求。

二是着眼鄉風文明,留住鄉愁記憶方面的建設,進一步發揚艱苦奮鬥、互幫互助、鄰里守望的淳樸民風。強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集中開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文明樹新風”等主題宣傳活動,倡導文明新風,推動優良民風、和諧村風、文明鄉風發展。

三是加強村級文藝骨幹業務培訓,我鎮先後派出3名文藝業務骨幹參加縣文化館舉辦小品、聲樂、嘹歌、舞蹈業務培訓班,有力提高我鎮今後文藝創作和各類表演的指導工作。

五、存在的問題

1、基礎設施薄弱問題。朔良鎮是我縣較爲偏遠的山區鄉鎮,受自然環境、經濟基礎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和制約,農村基礎配套設施比較薄弱。

2、資金制約問題。

3、羣衆環衛、法制、自治等意識不強、還存在不少封建陋習。

六、下步工作方向

1、着力推進產業發展。依託脫貧攻堅戰加快產業轉型,引導扶持現代農業、休閒旅遊業發展,不斷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促進共同富裕。

2、着力改善人居環境。立足區域特色,大力開展村莊環境治理、污水處理、堤岸截污、生態水系等治理和建設,促進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

3、着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抓好農村移風易俗,堅決反對封建迷信、大操大辦的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

村級文化振興典型彙報材料(通用6篇)4

一、鄉村旅遊開發的發展現狀

近五年來,中國鄉村旅遊發展迅速,鄉村旅遊的消費羣體擴大,已成爲國內旅遊的一大亮點。中國的鄉村旅遊開發主要以農業觀光和休閒農業爲主,並正向以觀光、考察、學習、參與、康養、休閒、度假、娛樂等爲一體的綜合型方向發展。當前遊客參與率和迴游率比較高的'鄉村旅遊項目是以“休閒光觀、農事體驗”爲主要內容的民俗風情旅遊,且鄉村旅遊開發已經是我國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採取的重要舉措,鄉村旅遊扶貧作爲新時期旅遊扶貧工作重點之一,充分體現了“造血式”扶貧方式。鄉村千畝基地的打造更大程度也是爲了響應當前脫貧攻堅的號召,以農旅融合發展的方式,帶領羣衆持續脫貧致富,實現全面小康。幅員面積2.3373平方公里,全村10個社,總戶數459戶,總人口1296人,人均純收入1500元左右,村民收入來源比較單一,主要以種植和外出務工爲主。目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人數有41戶112人,以疾病、缺乏勞動力、缺乏資金爲主要致貧原因。貧困戶已全部脫貧,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貧困人口旅遊參與意願強,希望通過旅遊改變現狀。在旅遊開發扶貧的過程中主要是對這部分有意願、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的扶貧。村千畝基地目前已初具規模,但在發展中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二、基地打造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建設緩慢。基地的旅遊基礎設施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一是旅遊可進入性較差。村基地距離縣城區車程約1個小時,公共交通工具班次少,如遇梅花觀賞旺季日均上千人無法滿足遊客需求。而基地現有停車位規劃有限,自駕遊的遊客有時候無法找到停車位而導致小汽車佔用公路停車,從而進一步導致出入基地交通不暢通、摩托車橫衝直撞亂停亂放等交通秩序混亂現象。二是基礎設施與遊客需求不配套。基地內公共廁所、飯店等基礎配套幾乎沒有,如果遇到緊急情況不利於及時解決。三是休閒設施尚未配套規劃。旅遊是一項耗體力的活動。遊客在長時間的步行觀賞美景或參加活動後需要有一個短暫的休息,而在基地環線暫未規劃適合歇腳的長椅、長凳或休息區。這對於老年人、孕婦和小孩等弱勢羣體來說十分不方便。

(二)資金投入力度不夠。鄉村旅遊開發離不開資金的支持,長期以來農村金融發展嚴重滯後,導致農村金融滯後城市金融的非均衡局面出現,缺少投融資渠道制約了鄉村旅遊的發展。目前基地主要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業主參與土地流轉、提供梅花苗木,農戶通過土地入股,可使用的資金量較少,後續的配套建設需要大量資金,但融資力度和吸收社會資本較難,申請項目支持資金力度也不夠,這嚴重影響了基地的打造。

(三)品牌效應不顯著。目前基地的目標客源主要是縣本地居民或者相鄰縣居民及部分學生,均以散客居多。基地還不具備一定的知名度,而且並沒有做過多的宣傳。遊客出遊的目的`以消遣性旅遊爲主而且購買旅遊消費品的意願並不強烈,梅花本身經濟效益也未凸顯,除了季節性觀賞外,沒有打造系列梅花產品供遊客購買。

三、千畝基地打造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旅遊配套設施。鄉村旅遊基地基礎設施功能要儘快完善,“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要配套,並且提高周邊村的可進入性,改善村現狀交通條件,通過加寬提高現有道路等級、修建景觀大道等,從交通上貫穿周邊村,提高村莊可進入性,達到“進的來、散得開、出的去”的效果,加大旅遊景觀交通的規劃力度,實現“行路亦觀景,觀景亦行路”。從而充分發揮其地理位置優越性,依靠德遂高速建設契機帶來的遊客促進村旅遊業發展。

(二)加大融資投入力度。儘快制定整體規劃,可行性方案,按照“多渠匯流”的原則,多渠道解決鄉村旅遊融資難問題。一是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根據政府投資走向,明確重點,做好配套工作,積極籌劃符合上級投資方向,又能體現地方特色項目規劃。二是積極引導當地羣衆投資,在“吃、住、行、遊、購、娛”方面,動員當地羣衆參與投入。三是積極招商引資,與實力雄厚的業主合作,吸收社會資本參加項目開發。

(三)打造品牌形象。樹立旅遊品牌形象必須要認清並解決現存的問題。對內積極加強旅遊配套建設,提升旅遊檔次,對外加大宣傳力度。可製作宣傳手冊從源頭上保護環境,拒絕亂折枝、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爲,爲基地打造一個更加舒適的生態環境。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多媒體集中宣傳擴大知名度吸引更多新鮮的客源市場,打造品牌生態旅遊村,同時政府部門加強指導力度和管理作用,鼓勵當地居民參與發展生態旅遊,切實保障他們的利益,提高並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

(四)統一規範管理模式。鄉村旅遊業的發展要因地制宜統一規劃、通盤考慮。基地作爲村鄉村旅遊打造的重點對象,在統一規劃上,既要體現梅花元素,又要融合當地特色文化“巴蜀養生太極”,在環線配套設施建設風貌上應保持一致,避免建設風貌多樣化,做到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旅遊創收等方面能形成一套完善的體系。同時要注重多樣性和特色性相結合,如可圍繞文化開發景觀、太極表演、太極創意體驗等,形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互動機制。

村級文化振興典型彙報材料(通用6篇)5

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提升到戰略高度、寫入黨章,把農業農村工作擺在更加重要地位,爲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瞭航向。農村的“面子”就是中國的“裏子”,只有讓農業成爲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爲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才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

一、鄉村基礎現狀

1、農業產業競爭弱。縣內蔬菜及其他農產品擁有一些品牌,但由於規模小、市場份額佔有率低,真正有輻射效應的品牌產品不多,知名品牌更少,產品宣傳力度小,申報註冊步伐慢。在產品質量上重視程度不夠,有的有名無牌,有的有牌無名,缺乏市場競爭力。

2、主體作用發揮差。由於多數行政村集體經濟實力有限、農民素質不高,很多羣衆對鄉村振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爲鄉村振興是政府的事,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主人翁意識,參與熱情不高,出現了“上頭熱、下頭冷”的現象。

3、農村環境污染重。生活污水、農藥化肥、生活垃圾和人畜糞便等成爲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農村地區環境狀況日益惡化,大部分行政村未建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亂排亂倒現象嚴重,破壞水體生態,危害人居生存環境。

4、三大產業融合程度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遲緩,農村產業融合型人才缺乏,農業產業規模不大,帶動能力弱,與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低、層次淺,鏈條短,附加值不高。

5、鄉村文化項目貧乏。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整體創建水平不高、活動不深入、載體不豐富、機制不健全、方法較單一,打架鬥毆、聚衆賭博、封建迷信、大操大辦等在一定範圍內存在,鄉村文化項目單一,羣衆文明素養、文明習慣有待提高。

6、基礎設施欠賬多。由於歷史欠帳,以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鄉村道路、供排水、教育、衛生、文化等基礎條件依然與城鎮比、與發達地區比有較大差距,與鄉村振興要求相比更有很大差距。

7、實用人才不足。農業技術人才短缺、大學生村官、村兩委幹部、脫貧致富帶頭人等農村實用人才不足成爲制約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技術服務不到位制約着我縣農業產業的發展,農業部門技術力量嚴重不足,近年來承擔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員減少和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問題始終未能解決。

二、實施鄉村振興,完善鄉村村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側重點放在農村,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發展鄉鎮企業,實現勞動力內部轉移,鼓勵民營企業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民營企業作爲全面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載體,通過政策引導、財政扶持、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引導和支持大型民企投資農村。其次,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全縣學校佈局進一步優化,各鄉鎮建起了鄉村及城鎮化寄宿制學校,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成效顯著,教育公平一盤棋的深度融合,推進了城鄉學校佈局一體化。

最後,完善農村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國家現在對醫保這塊投入越來越大,可報銷比例和範圍不斷擴大,但是目前還有很多人沒有繳納醫保的費用,認爲那是花“冤枉錢”。面對村民的不信任,我們要貼心,細心、耐心地講解醫保的作用,讓每一位村民都可以享受到醫保,不至於“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讓更多人放心看病。

三、實施鄉村振興,厚植鄉村文化底蘊。

一是實施文明培育工程,促進了鄉村文明程度的提高。由縣直單位、鄉鎮政府、各村委會組織開展活動,以城帶鄉,城鄉共建,將移風易俗與“我們的節日”、“三下鄉”活動有效結合起來,在全縣舉辦“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拒絕邪教”科普宣教活動,通過規範紅白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春節送春聯、送吊掛,移風易俗文藝晚會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導廣大羣衆破除封建迷信、樹立文明新風。

二是將文化元素注入鄉村建設。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堅持以文化爲魂,將剪紙、武術、民歌閩南戲曲、薌劇等傳統文化圖文並茂地融入到鎮村建設中,在基層鎮村舉辦戲劇比賽、象棋比賽、廣場舞比賽、農民籃球賽、武術比賽等文體賽事,着力突出公共服務和文化建設,2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進,“村村通”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大力發展文化的產業化,提升文化底蘊,讓鄉村文化真正做到移風易俗。

四、實施鄉村振興,轉變鄉村農業發展導向。

最大化利用資源,培育新型農業主體。面對農村“地多勞動力流失”的情況,可以形成以農戶家庭承包經營爲基礎,以合作與聯合爲紐帶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對於農村閒置土地,一方面應加大土地流轉力度,解決土地碎片化問題,另一方面應成立種植合作社或引入第三方合作,解決勞動力外出流失的問題。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提升農村經濟實力。農民是農村的主體,要擴大農民的參與度,積極引進資源,形成“鄉鎮企業+農戶或專業合作社+農戶”產業化的經營模式。在立足本村優勢的基礎上,注重產品質量,多元化思考提升產品附加值。尋找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的契合點,打造屬於本村的特色經濟產品。

加強一、二、三產業關聯度,着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各村在發展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積極瞭解並順應惠農政策,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到發展中,打破產業之間的界限,形成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發展,開展電商服務,發展“互聯網+”模式,藉助“電商”平臺推廣農產品,引導農民、農業從“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的“新農人”“新業態”。

五、實施鄉村振興,構建脫貧致富長效機制。

着實摸清貧困人口家底,明確扶貧思路。鄉鎮駐村領導、駐村工作隊長和村兩委幹部開展入戶走訪,詳細瞭解貧困戶家庭情況,覈對貧困戶家庭生活情況,做到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應扶盡扶。着力落實造福工程、危房改造,保障貧困戶住房問題。鎮、村兩級通力協作,全力摸排易地搬遷對象,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蹤督查,督促貧困戶加快確定建房地址、抓緊動工、加快建設進度,早日住上新房。着實做好產業扶貧項目,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圍繞鄉鎮產業發展,充分發揮鄉鎮地區優勢和產業特點,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培育特色產業,積極鼓勵和支持貧困戶發展支柱產業,以發展生態養殖、特色種植、辦理小額貸款等幫扶模式將“結對”貧困戶推上了快速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六、實施鄉村振興,培育鄉村實用人才。

加強“三農”工作隊伍的管理,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帶動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增強鄉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讓鄉村成爲人民嚮往的美麗家園,實現新時代鄉村現代化。切實把加強鄉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擺上重要日程,組織部、農業局應聯合舉辦鄉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範培訓班,大力度高頻次培育鄉村實用人才,設置創業富民、新型農業經營、大學生村官能力建設、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等主題培訓班。培訓對象的遴選要具針對性,一是重點面向貧困地區,二是遴選村級黨組織書記及村“兩委”其他成員、大學生村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帶領農民羣衆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等。各地高校要負責培養一批內心真正爲民生爲國家做貢獻、做犧牲的畢業生,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把真正適合農村工作的人選拔進來,在農村這片熱土上,留下踏踏實實在基層服務的幹事人,留下兢兢業業的逐夢者。

七、實施鄉村振興,助力鄉村綠色發展。

沒有完好生態環境的鄉村是病態的,不完整的,鄉村振興,應該綠色先行,這就需要我們加大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開展鄉村垃圾治理,抓好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管理範圍內的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和措施,理順管理機制,制定農村環境管理和督查、環衛設施管理、清掃保潔、垃圾清運等相關配套制度,形成長效機制。開展鄉村污水治理,各鄉鎮主動履職、敢於負責、鎮村聯動、合力攻堅,鄉鎮政府要主動牽頭,自覺履行屬地管理責任,齊心協力,協調配合,凝聚工作合力,嚴格執法,爲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開展村容村貌治理,各鄉鎮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集中清理亂搭亂建、亂推亂放、亂寫亂畫,做好“五清”,提升村容村貌亮化美化。

開展鄉村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各鄉鎮要加大畜禽養殖污染的打擊力度,切實把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堅決將整治落實到位,對違法行爲決不能姑息,切實做到禁養區內養殖場所一律取締;可養區內無證養殖的堅決予以打擊,正在辦理手續的,一律停辦。要狠下決心重拳出擊,合力抓好畜禽退養整治工作,做到零復養、零延伸。開展鄉村礦山及廢棄礦渣整治,持續加大礦山整治力度,落實監管責任,加大打擊力度,加強礦山修復、狠抓專項行動,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鄉村振興關乎全國人民的幸福指數,用富民之美給村民一個富足的生活條件,用生態之美給遊子一個身心休憩的家園,用強業之美給城歸一個勃勃發展的生機,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強業的多贏之路,纔會實現鄉村宜居安康的振興之夢。

村級文化振興典型彙報材料(通用6篇)6

本次對調查過程中農民朋友反映最爲強烈的問題作了必須的探討和分析,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

1、農田斷水頻繁,尤其是在乾旱季節,更爲嚴重。

2、公路等交通設施的建設不是很完善,農民的出行很不方便。另外,由於公路等的不完善給當地的經濟也帶來了必須的影響。

3、農產品的價格較低,農產品給農民帶來的收入甚微。雖然近年來農產品的價格有所上揚,但是農業生產資料也在不停的上漲,與農業》投資相比,農產品的價格較爲低迷,長此以往將對農民不利。關於問題的分析根據當地政府的基本狀況而言,由於在該地區設立的工廠和企業較少,所以稅收來源就不多了,另外又加之中央實施的稅費改革,對農業稅的免除,政府的財政收入就存在必須的問題。農產品的價格持續低迷的問題在全國的範圍內都普遍存在,這主要是由於農產品的供求關係所決定的。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衆多,這勢必會導致農產品的供大於求的情形出現,從而出現“穀賤傷農”。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作爲地方政府如果採用宏觀調控的手段來解決這一問題的話,可能性不大,效果可能也不會很明顯,畢竟地方政府的管轄範圍有限,調控潛力也有限。對於貼合實際狀況的經濟發展之路,有下列幾個:花大力氣招商引資對那些擁有豐富的資源的地區,農民本能夠很好的利用這些資源來發家致富,但是由於資金不足,無力投資而使得資源無法很好的開發,爲了很好的開發利用這些資源,招商引資當爲首選。

另外,招商引資的另一個較大的項目是對農產品的生加工等方面。該地區的農產品在銷售的過程中幾乎沒有產生多大的附加值,然而,該地的農產品質憂、產量佳,所以如果再對其進行生加工,則會有很大的潛力。政府應當制定必須的優惠政策,力爭建立幾個龍頭企業,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用心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用心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爲農民增收注入活力。

一、是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開拓市場、引導生產、加工增值、爲農服務的作用。要採取切實措施,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並致力於組建農業龍頭企業集團,增強龍頭企業的帶動潛力。

二、是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我們要把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與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結合起來,用心引導,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健康發展。要以鼓勵引導廣大農民開展產銷聯合,組建多種形式的技術協會、信息協會、流通協會爲重點,透過這些市場中介組織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實現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政府要適當引導農民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儘快調整農產品品質、品種結構,發展特色產業。要以市場爲導向,以效益爲中心,依靠科技進步,立足資源優勢,突出抓好品種、質量的結構調整,使農業由市場決定產量、需求決定品種質量的軌道上健康發展。同時也應當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爲農民增收創造條件。務必強化市場第一的觀念,下大氣力研究市場信息、市場動態、市場容量和供求關係,超前預測,科學分析,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指導農業生產,利用時間差、地區差,擴大農產品銷售半徑,擴大農產品集散量。突出優質抓特色,狠抓調整促增效在市場經濟的形勢下,有特色,纔能有效參與市場競爭並立於不敗之地。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業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是新時期實現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

(一)抓高效特色種植業。

(二)抓綠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壯大農產品經營隊伍發展壯大農產品經營隊伍,一個產業能不能持續持久活力,還得看產品的銷路是否暢通。農業產品銷售要有超多的農產品經紀人,政府要針對本地區的具體狀況,培養農產品經紀人,擴大流通渠道。隨着農產品的價格上升,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農資市場管理,防止惡意哄擡農資物價,使農民增產不增收的現象防患於未然發展農商經濟合作社現階段,土地全部承包到戶,在土地不能大規模集約經營的狀況下,另闢途徑,透過農商合作社,關鍵要讓農民參與和經營,把一個個單一個體有組織的聯合起來,使某一特色產品構成規模、在規模的基礎上進行產業化經營,才能儘量降低市場風險,在產品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蔬菜、、生豬、家禽、等都能夠透過合作形式構成拳頭產品,在市場上佔一席之地。只有到達產業化、規模化,才能進行農產品深加工,培育品牌農業產品,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另外,在某一產品到達必須規模、知名度後,政府要引導樹立名優品牌,進行註冊保護,以品牌開闢市場、拓展銷路。總結農村的繁榮,經濟發展刻不容緩。“三農”問題的核心在於“農民增收”,這一重大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政府也作了超多的工作已改善農民收入。我就本次的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所調查的資料作了必須的總結和歸納,針對我地的實際狀況做出了發展經濟的幾看法:

1、花大力氣招商引資;

2、用心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3、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

4、突出優質抓特色,狠抓調整促增效;

5、發展壯大農產品經營隊伍;

6、發展農商經濟合作社;期望能夠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盡一番力!

這次早已已結束,但它給我留下了許多思考,使我們這些讀聖賢書的人也開始關心窗外事。它時時刻刻提醒我,在生活着九億多農民的廣大農村中,還存在着許許多多這樣或那樣問題,經濟還不夠發達,政治體制還不夠健全,十分需要我們這些大學生爲祖國的繁榮昌盛,爲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儘自己應盡的一份力,作出自己應做的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