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彙總5篇

文化2.35W

演講稿是爲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彙總5篇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1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華文化永流傳》。

我們的祖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有着極其深厚、悠久的文化。

兩千多年前,我國的文化已遙遙領先,”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中,孔子講的頭頭是道,來表現人與人之間的禮儀。再說說唐、宋朝,這是詩詞最興旺的時期。詩人們用詩詞表達心中的一切情感,”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宋朝末,看着破碎的山河,岳飛百感交集,寫下了氣壯山河的《滿江紅》,以表達重整乾坤的壯志。”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杜甫向嶽而望。可見,那時的詩人、詞人,有多麼深厚的文化底蘊啊!

不僅中國的詩詞文化中外聞名,陶瓷文化也得到了外國人的一致好評。

在中國,製陶技藝的生產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形成時代非常典型的技術與文化特徵。再說說瓷器,早在歐洲掌握製陶技術之前一千年,中國已能製造出相當精美的瓷器:在博物館,一件件瓷器都別具一格,線條與比例,都是那樣的和諧,那些人物、景物、動物,甚至線條裝飾,都畫得淋漓盡致,彷彿要從上面跳出來。這種精湛的技術,是外國人永遠制不出來的。所以,瓷器在海外廣受歡迎,再一次拍賣中,一個清乾隆仿掐絲琺琅粉彩壽山福海雙龍耳蓋瓶,以1792萬元成交,是國際瓷器拍賣之最!

我想除了這些,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國的飲食文化了,俗話說:民以食爲天。就連皇上都是”天子“,所以中國人把吃,看作頭等重要。就連外國人看作是”垃圾“的,中國人也能做出花樣兒來:涼拌的、清蒸的、白水的、紅燒的、糖醋的、粉蒸的、油燜的……數都數不過來。餃子、糉子、元宵、月餅……都是我國特有的食品。現在,我們中國人做什麼都離不開一個字——”吃“。打招呼:”吃了嗎?“家人團聚,吃一頓;朋友見面,吃一頓;過節,吃一頓;換季,吃一頓;應酬,吃一頓……看來我們的祖國別有一番飲食文化啊!

現在,我們的祖國雖然繁榮昌盛了,但越來越西方化,許許多多傳統文化漸漸淡忘、失傳了,我們新世紀的孩子正在與社會接軌,保護、傳承中國的文化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在我們的手裏,一定要讓中華文化永流傳!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因爲我們中國最著名的經典之一——茶,所以中國有很濃厚的茶文化。中國地廣物博,所以我們的茶的種類也是必須很多的,下頭就讓我來爲大家介紹幾種名茶吧!

第一種名茶:西湖龍井。這種茶居中國茶之冠,生產在杭州西湖畔的高山之中。在杭州,不僅僅西湖美,這種茶更美。西湖龍井有四百年的歷史了。龍井茶外形扁平俊秀,泡後香氣清高持久,喝後令人回味無窮。

第二種名茶: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是我國最著名的綠茶之一,它產於冬暖夏涼、空氣清新的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碧螺春條條纖細,捲曲成螺,穿着一層茸毛,泡後清香芬芳。第三種名茶:安溪鐵觀音。它是茶中之王,出生在雍正年間。如果想得一壺好的鐵觀音,就必須經過曬青、涼青、做青(搖青一攤置)、炒青、揉捻、初培、復培、復包揉、文火慢烤、揀簸等工序才製成成品。

這些名茶讓茶文化誕生,茶文化是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完美環境、領略等多種品茶過程。茶文化不僅僅是中國的經典文化,在世界其他國家影響也很大,每年都有很多的外國遊客到中國品茶。你想呀,全世界的人一齊來品茶,大家會彼此更瞭解並且成爲好朋友。

我們有那麼好的茶文化是因爲有勤勞智慧的中國人,這些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機智的人。所以我們中國也是四大禮貌古國之一。正因爲這樣,所以我們更加要好好學習,繼續傳承併發揚中國的優秀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不久前,有一則傳言:一批諾貝爾獎得主一起開會,會議結束時宣言: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汲取孔子的智慧。聽到這裏,我樂了,再往下聽:但是,經過多位學者反覆覈查,這個會議最終並沒有宣言,沒有提到孔子,甚至沒有提到中國。回想起剛纔自己的樂,我思考了很多。

中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他卻擁有着五千多年深厚淵博的文化積澱。朝代衍替,文化一聲一聲強有力的脈搏,像從容不迫的鼓點,從過去走向現在,從現在走向未來。未來,該是一條怎樣的路?

中國傳統文化,做好真實的自己,像例子中,我們有時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反過來一想,何必呢?文化成長在特定的歷史,人文,環境背景中,別人無法理解,但那適合我們。就像黃河水不可能餵養出萊茵河的人民。中華文化不必那麼着急的關注自己對世界的影響,時間會給出文化智慧的答案。因爲文化也是優勝劣汰的,中華文化能夠久久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必然有其優勢所在,所以我們應該正視文化,還原真實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做修養的自己。當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許多極具中華特色的象徵正一點點淡出人們的視線,褪去它本來樸素的光環。政治經濟的全球化使我們不得不接受器物的變化,但是,文化不應該走向全球化!如果文化都“全球化”了,那麼,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又從何而來?中華文化的獨特和無可替代,使我們更應該珍惜它。這種珍惜並非來自他人的`認可,而是來自每個華夏兒女發自內心的尊重!

中國傳統文化,做發展的自己,我們不僅要保護傳統文化,珍惜祖先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更應該放眼世界,緊跟時代潮流,以積極的心態接納學習洋文化,再綜合使其成爲中國特色文化。畢竟中國文化還年輕,還需要經過許多磨難和歷練,但是,只要我們一直在路上就好。況且還有幾千年的文化遺產在支持着我們呢。

《道德經》說:“道可道,非常道。”換個斷句方式,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可見,中華文化早已深諳輿論之理。那麼,中華文化,做好自己,這樣,才能在全球化的海潮中,完善自己,發展自己,總會成爲別人接受和學習的楷模,久久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4

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叫x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國學像一陣春風吹進我們的校園,吹進我們的課堂,吹進我們的心靈,瞭解傳統文化,提高自身修養,弘揚傳統文化,美麗情滿中華。

神州大地,國家傳承千年,何爲國學?那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歷史長河中中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深沉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還能給人以深刻啓示,從中受益的精神財富,文化深沉。

《弟子規》教導我們人們生活的規範,教導學生爲人處世的規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句雖短,意深刻。

孔子關於學習和交友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三人行,必我有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一句意爲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第二句告訴我們要勤奮努力學習,多向別人請教,第三句告訴我們要真誠對待朋友,這些話雖出自二千年的孔子之口,但至理名言,意義深刻。

正所謂:“海納百川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雄偉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點滴。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國學裏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我慶幸洪小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刻感到濃濃傳統文化的薰陶,我明白學習國學經典,就是要以史爲鑑,以古爲鏡,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實現人生夢,實現中國夢!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5

各位同學:

大家好!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滲入到社會生活的過程。它和社會的發展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和天文、曆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這從文獻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後來的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爲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題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爲節日憑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衝擊與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永恆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裏,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

到漢代,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後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神祕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爲娛樂禮儀型,成爲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采,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爲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爲一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被廣爲傳頌,使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賞。

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標籤:演講稿 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