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5篇

生物2.69W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並改正,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那麼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5篇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

1、穩態的調節: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

2、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3、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內環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鹼度、溫度。

6、血漿中酸鹼度:7.35—7.45

調節的試劑:緩衝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

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

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內環境穩態指的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於動態平衡中。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2

無機物

存在方式生理作用

結合水4。5%

自由水95%部分水和細胞中

其他物質結合。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絕大部分的水以

遊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

1、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2、參與細胞內許多生物化學反應;

3、水是細胞生活的液態環境;

4、水的流動,把營養物質運送到細胞,並把廢物運送到排泄器官或直接排出;

無機鹽多數以離子狀態存,如K+、

Ca2+、Mg2+、Cl——、PO2+等

1、細胞內某些複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如Fe2+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

2、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細胞的形態和功能;

3、維持細胞的滲透壓和酸鹼平衡;

小結

化合有機組合分化

化學元素化合物原生質細胞

○原生質

1、泛指細胞內的全部生命物質,但並不包括細胞內的所有物質,如細胞壁;

2、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三部分;其主要成分爲核酸、蛋白質(和脂類);

3、動物細胞可以看作一團原生質。

○細胞質:指細胞中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質。

○原生質層:成熟的植物細胞的細胞膜、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爲一層半透膜。

(三)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植物特有):纖維素+果膠,支持和保護作用

成分:脂質(主磷脂)50%、蛋白質約40%、糖類2%—10%

細胞膜

作用:隔開細胞和環境;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間信息交流;

真核基質:有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種酶等

細胞細胞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分工:線、內、高、核、溶、中、葉、液、

細胞器

協調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生物膜系統

核膜:雙層膜,分開核內物質和細胞質

核孔:實現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流和信息交流

細胞核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一、細胞器差速離心:美國克勞德

線粒體葉綠體高爾基體內質網液泡核糖體中心體

分佈動植物植物動植物動植物植物和某

些原生動物動植物動物

低等植物

形態橢球形、棒形扁平的球形或橢球形大小囊泡、扁平囊網狀橢球形粒狀小體

結構雙層膜,有少量DNA單層膜,形成囊泡狀和管狀,內有腔沒有膜結構

嵴(TP酶複合體)、基粒、基質基粒(類體)、基質(片層結構)、酶外連細胞膜,內連核膜液泡膜、細胞液蛋白質、RNA、和酶兩個互相垂直的中心粒

功能有氧呼吸的主場所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細胞分泌,

成細胞壁提供合成、運輸條件貯存物質,調節內環境蛋白質合成的場所與有絲有關

備註在覈仁

形成

△細胞器是指在細胞質中具有一定形態結構和執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結構單位,

二、協調配合分泌蛋白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羅馬尼亞帕拉德

有機物、O2

葉綠體線粒體

能量、CO2

基因調控初步合成加工修飾

細胞核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胞外

氨基酸肽鏈一定空間結構

○生物膜系統:細胞器膜+細胞膜+核膜等形成的結構體系

三、細胞核=核膜(雙層)+核仁+染色質+核液

美西螈實驗、蠑螈橫縊實驗、變形蟲實驗、傘藻嫁接與移植實驗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代謝活動和遺傳特性的控制中心。

○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物質在細胞週期不同階段相互轉變的形態結構。

DNA螺旋

○+=核小體(串珠結構)染色質30nm纖維

組蛋白非組蛋白

螺旋化

0。4um超螺旋管(圓筒形)2—10um染色單體(圓柱狀、桿狀)

四、樹立觀點(基本思想)

1、有一定的結構就必然有與之相對應功能的存在;

○結構和功能相統一

2、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

3、各種細胞器既有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的差異,又相互聯繫,相互依存;

○分工合作

1、細胞的生物膜系統體現細胞各結構之間的協調配合。

○生物的整體性: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只有在各部分組成一個整體的時才能體現出生命現象。

1、結構:細胞的各個部分是相互聯繫的。如分佈在細胞質的內質網內連核膜,外接細胞膜。

2、功能:細胞的不同結構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卻是協調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

3、調控:細胞核是代謝的調控中心。其DNA通過控制蛋白質類物質的合成調控生命活動。

4、與外界的關係上:每個細胞都要與相鄰細胞、而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的細胞都要和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轉換。

五、總結

細胞既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

(四)細胞物質的運輸

○科學家研究細胞膜結構的歷程是從物質跨膜運輸的現象開始的,分析成分是瞭解結構的基礎,現象和功能又提供了探究結構的線索。人們在實驗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假說,又通過進一步的實驗來修正假說,其中方法與技術的進步起到關鍵的作用

成分:磷脂和蛋白質和糖類

結構:單位膜(三明治)→流動鑲嵌模型

細胞膜特性結構特點:具有相對的流動性

生理特性:選擇透過性(對離子和小分子物質具選擇性)

保護作用

功能控制細胞內外物質交換

細胞識別、分泌、排泄、免疫等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3

【生物學習方法】

1.通過複習舊知識的方式導入新課。

從舊知識導入新知識,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明確探索的目標,是生物教學最常用的導入方法。教學過程中,講授新課之前,從新舊知識的聯繫中,抓住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對舊知識加以概括,提出即將研究的問題,這樣既促進了舊知識的鞏固,又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的、任務和重點,而且也能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好奇心,產生積極尋找問題答案的強烈願望。這種方法能使學生掌握問題的實質,給學生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如在講“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一節時,通過複習莖的結構以及韌皮部、木質部的構成導入新課,爲學習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作鋪墊。

2.利用直觀演示,讓學生從觀察實物和教具的方式導入新課。

採用直觀教學,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爲學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過渡的橋樑。教師若在教學中運用實物、標本、掛圖、模型等直觀教具導入新課,可以使學生通過視覺心領神會,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活躍課堂氣氛。如在講授骨的結構時,先發給學生縱剖的長骨,讓學生觀察,在觀察時,教師提出觀察的重點,提出思考的問題:骨端和骨中部的結構是否一樣?長骨骨質的外面有什麼樣的結構?這種結構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些什麼物質?這種導入方法,在讓學生觀察實物的過程中,既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又突出了重點,很自然地爲講解新課《長骨結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3.利用實驗操作的方法導入新課。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自然科學。在新教材中把強化實驗、通過實驗手段探索知識,培養能力提到重要位置。新教材中的實驗探索穿插在正式課文之中,是課本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實驗操作的方法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知識,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通過分析問題,探索規律。既長了知識,又學到了技能。同時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既動腦又動手,拓寬了學生的思路,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上“根對水分的吸收”時,就運用“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這個實驗引入新課,在課前讓學生自己用蘿蔔進行實驗,上課時讓學生講述自己觀察的現象,並說明兩個蘿蔔條爲什麼一個更加硬挺,另一個卻軟縮了。利用這一實驗,就很容易引入新課“根對水分的吸收”。

4.從生產實驗和生活中的一個實際問題出發導入新課,啓發學生懂得學習積極性。

通過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現象導入新課,能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和實用感,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講到“葉片的結構”時,把學生帶到室外去,叫他們輕搖小樹,注意觀察葉子的下落情況,重複幾次後,把他們帶回教室,問國小生“葉片下落時,是正面向下,還是反面向下?”學生齊聲答“正面”。教師問,這是爲什麼呢?稍停後,接着說,這與我們今天學習的“葉片的結構”有關,就這樣很自然地轉入新課。再如講授心臟和血管的生理功能時就要講到心率、心動週期等有關知識,就可以從實際問題導入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用右手手指輕按左手腕橈骨頭尺側,摸到脈搏後,說明這是橈動脈,它的搏動和心臟的跳動是一致的。讓學生數一數自己脈搏跳動的次數,半分鐘後停止,統計每分鐘80次的人數,每分鐘70—79次的人數,60—69次的人數,然後提出問題:爲什麼大家都靜坐在教室裏,而每個人的脈搏次數卻不完全相同呢?心臟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停的跳動爲什麼不會疲勞呢?……從而導入新課。再如講述“植物的營養繁殖”,通過了解不少學生對果樹嫁接有一點感性知識,據此可以設問:“要使一棵蘋果樹上既結出國光蘋果,又結出富士蘋果兩種果實,應採取什麼方法?”學生頓時情緒激昂,躍躍欲試,齊答“嫁接!”接着問:“這是爲什麼呢?”學生對此回答不上來,我們這節課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4

1、演替: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個羣落被另一個羣落代替的過程。

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2、種羣密度的測量方法:樣方法(植物和運動能力較弱的動物)、標誌重捕法(運動能力強的'動物)

3、種羣: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稱。

羣落: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所有生物種羣的集合。

生態系統: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與無機環境。地球上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4、種羣的數量變化曲線:

(1)“J”型增長曲線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2)“S”型增長曲線條件: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

5、K值(環境容納量):在環境條件不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羣的數量,選擇在K/2時捕撈資源,在K/2之前進行蟲害殺滅(降低環境容納量)

6、豐富度:羣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一、細胞與穩態

1、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2、內環境的組成及相互關係

(1)毛細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細血管沒有盲端,這是區別毛細淋巴管和毛細血管的方法。

(2)淋巴來源於組織液,返回血漿。圖示中組織液單向轉化爲淋巴,淋巴單向轉化爲血漿,這是判斷血漿、組織液、淋巴三者關係的突破口。

3、內環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質

(1)存在的物質主要有:①營養物質: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維生素等。

②代謝廢物:CO2、尿素等。 ③調節物質:激素、抗體、遞質、淋巴因子、組織胺等。

④其他物質:纖維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質主要有:①只存在於細胞內的物質:血紅蛋白及與細胞呼吸、複製、轉錄、翻譯有關的酶等。 ②存在於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4、在內環境中發生和不發生的生理過程

(1)發生的生理過程①乳酸與碳酸氫鈉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實現pH的穩態。 ②興奮傳導過程中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 ③免疫過程中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地結合。 ④激素調節過程,激素與靶細胞的結合。

(2)不發生的生理過程(舉例) ①細胞呼吸的各階段反應。 ②細胞內蛋白質、遞質和激素等物質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環境所發生的澱粉、脂質和蛋白質的消化水解過程。

技法提煉

內環境成分的判斷方法

一看是否屬於血漿、組織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漿蛋白、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脂質、O2、CO2、激素、代謝廢物等)。若是,則一定屬於內環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屬於細胞內液及細胞膜的成分(如血紅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載體蛋白等)。若是,則一定不屬於內環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屬於外界環境液體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淚液、汗液、體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則一定不屬於內環境的成分。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

(1)滲透壓:

血漿滲透壓: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主要與Na+、Cl-有關。

溶液滲透壓:溶液濃度越高,溶液滲透壓越大。

(2)酸鹼度:正常人血漿接近中性,PH爲7.35-7.45。與HCO3-、HPO42-等離子有關。

(3)溫度: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

易錯警示與內環境有關的2個易錯點:(1)內環境概念的適用範圍:內環境屬於多細胞動物的一個概念,單細胞動物(原生動物)以及植物沒有所謂的內環境。(2)血漿蛋白≠血紅蛋白:血漿蛋白是血漿中蛋白質的總稱,屬於內環境的成分;而血紅蛋白存在於紅細胞內,不是內環境的成分。

6、內環境的穩態

(1)穩態:正常機體通過神經系統和體液免疫調節,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

(2)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

(3)內環境穩態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7、組織水腫及其產生原因分析

組織間隙中積聚的組織液過多將導致組織水腫,其引發原因如下

1、染色質:在細胞核中分佈着一些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在細胞分裂間期,這些物質成爲細長的絲,交織成網狀,這些絲狀物質就是染色質。

2、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期,細胞核內長絲狀的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就形成了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見的染色體。

3、姐妹染色單體:染色體在細胞有絲分裂(包括減數分裂)的間期進行自我複製,形成由一個着絲點連接着的兩條完全相同的染色單體。(若着絲點分裂,則就各自成爲一條染色體了)。每條姐妹染色單體含1個DNA,每個DNA一般含有2條脫氧核苷酸鏈。

4、有絲分裂: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的體細胞,以有絲分裂的方式增加數目。有絲分裂是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親代細胞的染色體複製一次,細胞分裂兩次。

5、細胞週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爲止,這是一個細胞週期。一個細胞週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後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間期。分裂期:在分裂間期結束之後,就進入分裂期。分裂間期的時間比分裂期長。

6、紡錘體:是在有絲分裂中期細胞質中出現的結構,它和染色體的運動有密切關係。

7、赤道板: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的着絲粒準確地排列在紡錘體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無絲分裂: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的變化。例如,蛙的紅細胞。

公式:1)染色體的數目=着絲點的數目。2)DNA數目的計算分兩種情況:①當染色體不含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只含有一個DNA分子;②當染色體含有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含有兩個DNA分子。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5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一、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

二、穩態

(1)概念: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做穩態。

(2)意義:維持內環境在一定範圍內的穩態是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

(3)調節機制: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

第二章動物體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一、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

1、神經調節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神經元。

神經元的功能:接受刺激產生高興,並傳導興奮,進而對其他組織產生調控效應。

神經元的結構:由細胞體、突起[樹突(短)、軸突(長)]構成。軸突+髓鞘=神經纖維

2、反射:是神經系統的基本活動方式。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動物體或人體對內外環境變化作出的規律性應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和功能單位。

感受器:感覺神經末稍和與之相連的各種特化結構,感受刺激產生興奮

傳入神經

神經中樞:在腦和脊髓的灰質中,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彙集在一起構成

傳出神經

效應器:運動神經末稍與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4、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興奮: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後,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爲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2)興奮是以電信號的形式沿着神經纖維傳導的,這種電信號也叫神經衝動。

(3)興奮的傳導過程:靜息狀態時,細胞膜電位外正內負→受到刺激,興奮狀態時,細胞膜電位爲外負內正→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間由於電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電流(膜外:未興奮部位→興奮部位;膜內:興奮部位→未興奮部位)→興奮向未興奮部位傳導

(4)興奮的傳導的方向:雙向

5、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就是通過突觸實現的

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後膜

(2)興奮的傳遞方向:由於神經遞質只存在於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內,所以興奮在神經元之間

(即在突觸處)的傳遞是單向的,只能是: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後膜

(上個神經元的軸突→下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

6、人腦的高級功能

(1)人腦的組成及功能:大腦:大腦皮層是調節機體活動的級中樞,是高級神經活動的結構基礎。其上有語言、聽覺、視覺、運動等高級中樞;小腦:是重要的運動調節中樞,維持身體平衡;腦幹: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如呼吸中樞;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滲透壓感受器、是調節內分泌活動的總樞紐

(2)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

語言中樞的位置和功能:書寫中樞(W區)→失寫症(能聽、說、讀,不能寫)運動性語言中樞(S區)→運動性失語症(能聽、讀、寫,不能說)聽性語言中樞(H區)→聽覺性失語症(能說、寫、讀,不能聽)閱讀中樞(V區)→失讀症(能聽、說、寫,不能讀)(3)其他高級功能:學習與記憶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6

1、生態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

2、生物多樣性: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3、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4、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易地保護(動物園)

5、全球問題:酸雨、、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7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種羣有哪些特徵?

包括種羣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等。

2、什麼是種羣密度?

指種羣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量。種羣密度是種羣最基本的數量特徵。

3、種羣密度調查方法有哪些?

⑴、標誌重捕法(調查取樣法、估算法):

①、在被調查種羣的活動範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後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後

再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佔總個體數的比例,估算種羣密度。

②、種羣數量=第一次捕獲並標誌數×第二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中有標誌數

⑵、樣方法:

①、在被調查種羣的分佈範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算每個樣方內個體數,求得每個樣

方的種羣密度,以所有樣方種羣密度的平均值作爲該種羣密度的估算值。

②、常用取樣方法:五點取樣法、等距離取樣法。

4、什麼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⑴、出生率:單位時間內新產生的個體數目佔該種羣個體總數的比率。

如:1983年,我國年平均千人出生18.62人,即1.862%

⑵、死亡率:單位時間內死亡的個體數目佔該種羣個體總數的比率。

⑶、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種羣大小和密度變化的主要決定作用。

是預測種羣發展趨勢的主要依據。

5、什麼是遷入率和遷出率?

⑴、遷入率:單位時間內遷入的個體數目佔該種羣個體總數的比率。

⑵、遷出率:單位時間內遷出的個體數目佔該種羣個體總數的比率。

⑶、遷入率和遷出率是種羣大小和密度變化的次要決定作用。

遷入率和遷出率是研究城市人口變化不可忽視的因素。

6、什麼是年齡組成?

⑴、年齡組成是指種羣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比例。

①、增長型:幼年個體較多,年老個體數目較少的種羣。

②、穩定型:各年量期個體數目比例適中的種羣。

③、衰退型:幼年個體數目較少,年老個體數目較多的種羣。

⑵、年齡組成預測種羣密度變化趨勢的重要指標。

7、什麼是性別比例?

⑴、性別比例是指種羣中雌、雄個體數目比例。

⑵、性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種羣密度。

二、應會知識點

1、種羣密度調查有什麼必要性?

農林害蟲的監測和預報、漁業捕撈強度的確定、草原載畜量的確定等都依賴種羣密度的數據。

2、種羣密度調查方法注意事項

⑴、標誌重捕法(調查取樣法、估算法):適用於活動能力比較強的生物種羣密度的調查。

重捕時間的確定要注意:間隔不可過長,以免因種羣內部個體的出生和死亡引起誤差。

⑵、樣方法:適用於活動能力較弱的生物種羣密度調查。

樣方多少、大小的確定:要有代表性,不可偏重過密集或稀疏。

⑶、具有趨光性的昆蟲,可以採用黑光燈燈光誘捕的方法。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8

  伴性遺傳

一、概念:

遺傳控制基因位於性染色體上,因而總是與性別相關聯。

二、xY型性別決定方式:

染色體組成(n對):

雄性:n-1對常染色體+xY雌性:n-1對常染色體+xx

性比:一般1:1

常見生物:全部哺乳動物、大多雌雄異體的植物,多數昆蟲、一些魚類和兩棲類。

三、三種伴性遺傳的特點:

(1)伴x隱性遺傳的特點:

①男>女②隔代遺傳(交叉遺傳)③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顯性遺傳的特點:

①女>男②連續發病③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遺傳的特點:

①男病女不病②父→子→孫

附:常見遺傳病類型(要記住):

伴x隱:色盲、血友病

伴x顯:抗維生素D佝僂病

常隱:先天性聾啞、白化病

常顯:多(並)指

生物怎麼複習

一、不放棄課本

無論是生物成績好壞的學生,都一定要研究生物課本,你會發現也許一輪複習的時候你還處於生物練習題的轟炸中,但是到了二輪複習的時候班裏的同學就都捧着一本生物必修書了。

怎麼合理運用生物課本呢?每當你看見一道題的時候,在做完後將四個選項中的關鍵詞都找出來,有的時候只會考一個知識點,不管是否正確,都要翻開書,找到這一頁,仔細看看這個知識點,和題目相對照。堅持這個習慣會讓你在後期的讀書中,佔到絕對優勢。在別的同學熬夜看生物課本時,你能複習你自己薄弱的其他科目。

二、練習冊

建議學生買一個專門記錄知識點的小本子,可以把數理化生的知識點放在一起,不需要特別大的那種。這是爲了你查找知識點方便,也是爲了方便你被基礎重要的知識點。大的練習冊建議還是根據學校或是老師的建議購買即可。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知識點

一、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

二、穩態

(1)概念: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做穩態。

(2)意義:維持內環境在一定範圍內的穩態是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

(3)調節機制: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9

減數絲

同點1.染色體複製一次,細胞連續次1.染色體複製一次,細胞只次

2.同源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出現聯會、四分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等現象2.有同源染色體,但不發生聯會

3.一個精原細胞形成4個精子或一個卵原細胞形成1個卵細胞+3個極體(退化)3.一個體細胞形成2個體細胞

4.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比親代細胞減少一半4.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與親代細胞相同

相同點1.細胞程中均出現紡錘絲

2、染色體在細胞程中都只複製一次

3.都出現有同源染色體

5.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的異同

精子的形成卵細胞的形成

不同點1個精原細胞可形成4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變形作用形成4個精子由於細胞質不均等1個卵原細胞只形成1個卵細胞,3個極體逐漸退化消失;無變形作用

相同點染色體的行爲變化相同:即染色體複製發生在減數第一次間期;在減數第一次,同源染色體發生聯會,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減數第一次束時,同源染色體分開,染色體數目減半;減數第二次着絲點姐妹染色單體分開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0

一、染色體結構變異:

實例:貓叫綜合徵(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

類型:缺失、重複、倒位、易位(看書並理解)

二、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1、類型

個別染色體增加或減少:

實例:21三體綜合徵(多1條21號染色體)

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減少:

實例:三倍體無子西瓜

染色體組

(1)概念:二倍體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體組成一個染色體組。

(2)特點:

①一個染色體組中無同源染色體,形態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個染色體組攜帶着控制生物生長的全部遺傳信息。

(3)染色體組數的判斷:

①染色體組數=細胞中形態相同的染色體有幾條,則含幾個染色體組

3、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

由配子發育成的個體叫單倍體。

有受精卵發育成的個體,體細胞中含幾個染色體組就叫幾倍體,如含兩個染色體組就叫二倍體,含三個染色體組就叫三倍體,以此類推。體細胞中含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叫多倍體。

三、染色體變異在育種上的應用

1、多倍體育種:

方法: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原理: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分離,從而引起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

原理:染色體變異

實例: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

優缺點: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產量高,營養豐富,但結實率低,成熟遲。

2、單倍體育種:

方法:花粉(藥)離體培養

原理:染色體變異

實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

例:在水稻中,高杆(D)對矮杆(d)是顯性,抗病(R)對不抗病(r)是顯性。現有純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純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兩個品種,要想得到能夠穩定遺傳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應該怎麼做?

高中生物的學習技巧

1、做作業時一定要提高效率,因爲你不能把時間都用在一科作業上,考前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態並且要把基礎掌握好。最重要的意義是幫助你讀透高中生物課本。這種基本知識歸納只不過是把書上的要點和例子抄在一起,但這個過程你要翻書,幾本書一起翻,就可以對同一個知識點不同的表述做比較,這可以幫助你更透徹的瞭解這個知識點;

2、想做一個比較完整、美觀的高中生物知識歸納,就必須知道什麼知識點放什麼位置,這就要弄清楚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係,這個過程又幫助你更好的掌握這些知識點,理清思路。最後再抄寫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

3、與老師儘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如果一個學生了解喜歡這個老師,那麼這個老師所教的這門功課成績他肯定不會差。他可以成爲你們學習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心人。能使你的高中生物學習事半功倍。

4、要避免上高中後弦鬆口氣的做法:我們要從高一抓起。高一是起點,是基礎。打好基礎,循序漸進,學習就不困難,就象登一座山,看上去很高,有些怕,等到沿着階梯一步步上來,其實並不困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認爲學習的最重要的習慣就是堅持。

生物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知識點

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1、生態系統的概念:由生物羣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2、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

3、生態系統類型:

可分爲水域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水域生態系統主要包括海洋生態系統和淡水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有凍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等自然生態系統,以及農業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人工生態系統。

4、生態系統的結構

(1)成分:

非生物成分:無機鹽、陽光、熱能、水、空氣等

生產者: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最基本、最關鍵的的成分),還有一些化能合成細菌

和光合細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生物成分消費者:主要是各種動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細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動物。它們能分解動植物遺體、糞便等,

最終將有機物分解爲無機物。

(2)營養結構:食物鏈、食物網

同一種生物在不同食物鏈中,可以佔有不同的營養級。植物(生產者)總是第一營養級;植食性動物(即一級/初級消費者)爲第二營養級;肉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所處的營養級不是一成不變的,如貓頭鷹捕食鼠時,則處於第三營養級;當貓頭鷹捕食吃蟲的小鳥時,則處於第四營養級。

二、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定義課本P93

1、過程

2、特點:

單向流動:生態系統內的能量只能從第一營養級流向第二營養級,再依次流向下一個營養級,不能逆向流動,也不能循環流動

逐級遞減: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減少,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營養級越多,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1)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如農田生態系統中,必須清除雜草、防治農作物的病蟲害。

三、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1.碳循環

1)碳在無機環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鹽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羣落的各類生物體中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存在,並通過生物鏈在生物羣落中傳遞;碳循環的形式是CO2

2)碳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羣落的主要途徑是光合作用;碳從生物羣落進入無機環境的主要途徑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燒產生CO2

2、過程:

3、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係:課本P103

四、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

1、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是進行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信息傳遞

2、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聲、熱、電、磁、溫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學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爲信息:動物求偶時的舞蹈、運動等

3、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生物種羣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係,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4、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農、畜產品的產量,如短日照處理能使菊花提前開花;

二是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如噴灑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類似物干擾害蟲交尾的環保型防蟲法。

五、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概念: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

2、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定,是由於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是負反饋。物種數目越多,營養結構越複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大。

3、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具有相對性。當受到大規模干擾或外界壓力超過該生態系統自身更新和自我調節能力時,便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破壞、甚至引發系統崩潰。

4、生物系統的穩定性: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生態系統成分越單純,結構越簡樸抵抗力穩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較強,草地破壞後能恢復。而森林恢復很困難。抵抗力穩定性強的生態系統它的恢復力穩定就弱。

留意:生態系統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穩定性,使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5、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措施:在草原上適當栽種防護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風沙的侵蝕,提高草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如圖)。再比如避免對森林過量砍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護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有效措施,一方面要控制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和能量的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1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於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係。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爲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爲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繫.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複製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細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

如何提高生物成績

學生想要提高生物成績,就需要在學習的時候,經常用腦去思考問題。生物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而帶着問題去學習,纔會事半功倍。生物是一門實驗的科學,探究生物學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需要學生自己去實驗,在實踐中學習,這樣對於生物知識的掌握會更容易,也會更加全面,成績也會更容易得到提升。

高中生在學習生物的時候,要學會制定計劃,對於熟練掌握的知識,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時間,但對於不理解或是生疏的知識則需要學生投入更多的時間。學生的學習方法,對於生物成績的提升有很大的影響。合理安排生物的學習,纔是最明智的選擇。

生物成績的提高同樣離不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學生在學習生物的時候,一定要將知識在頭腦中形成網絡,這樣才能在考試和做題時靈活運用。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知識點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有神經節)→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還包括肌肉和腺體)

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靜息時外正內負

靜息電位→刺激→動作電位→電位差→局部電流

2.興奮傳導

神經元之間(突觸傳導)單向傳導

突觸小泡(遞質)→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後膜(有受體)→產生興奮或抑制

3.人體的神經中樞:

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調節中樞.生物的節律行爲

腦幹:呼吸中樞

小腦: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大腦:調節機體活動的級中樞

脊髓:調節機體活動的低級中樞

4.大腦的高級功能:除了對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大腦S區受損會得運動性失語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聽懂別人說話.但自己不會講話

5.激素調節: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

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體液調節還有CO2的調節

6.人體正常血糖濃度;0.8—1.2g/L

低於0.8 g/L:低血糖症高於1.2 g/L;高血糖症.嚴重時出現糖尿病。

7.人體血糖的三個來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質的轉化

三個去處: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轉化成脂肪蛋白質等

8.血糖平衡的調節

血糖濃度升高

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A細胞分泌)

血糖濃度降低

9.體溫調節

寒冷刺激下丘腦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垂體→促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甲狀腺激素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

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又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作用,這就是反饋調節。

人體寒冷時機體也會發生變化;全身發抖(骨骼肌手縮).起雞皮疙的(毛細血管收縮)

10.激素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人體各個部位).作用於靶器官或靶細胞

11.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

①:不少內分泌腺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

②: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12.免疫第二道防線:體液中殺菌物質.吞噬細胞

特異性免疫(獲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線: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

13.免疫系統的功能:防衛功能.監控和清除功能

14.抗原: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如:細菌.病毒.人體中壞死.變異的細胞.組織)

抗體:專門抗擊抗原的蛋白質

15.免疫分爲;體液免疫(主要是B細胞起作用).細胞免疫(主要是T細胞起作用)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2

  一、減數分裂的概念

減數分裂(meiosis)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細胞過程中所特有的細胞分裂方式。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複製一次,而細胞連續分裂兩次,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體細胞減少一半。

(注:體細胞主要通過有絲分裂產生,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複製一次,細胞分裂一次,新產生的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

  二、減數分裂的過程

  1、的形成過程:精巢(哺乳動物稱睾丸)

減數第一次分裂

間期:染色體複製(包括DNA複製和蛋白質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稱聯會),形成四分體。

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常常交叉互換。

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排列在赤道板上(兩側)。

後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末期:細胞質分裂,形成2個子細胞。

減數第二次分裂(無同源染色體)

前期:染色體排列散亂。

中期:每條染色體的着絲粒都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後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爲兩條子染色體。並分別移向細胞兩極。

末期:細胞質分裂,每個細胞形成2個子細胞,最終共形成4個子細胞。

  2、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卵巢

與卵細胞相同點:和卵細胞中染色體數目都是體細胞的一半

  三、注意:

(1)同源染色體:①形態、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

(2)精原細胞和卵原細胞的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因此,它們屬於體細胞,通過有絲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們又可以進行減數分裂形成生殖細胞。

(3)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體分離並進入不同的子細胞。所以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無同源染色體。

(4)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的變化規律

(5)減數分裂形成子細胞種類:

假設某生物的體細胞中含n對同源染色體,則:它的精(卵)原細胞進行減數分裂可形成2n種(卵細胞);

它的1個精原細胞進行減數分裂形成2種。它的1個卵原細胞進行減數分裂形成1種卵細胞。

  四、受精作用的特點和意義

特點:受精作用是和卵細胞相互識別、融合成爲受精卵的過程。的頭部進入卵細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的細胞核就和卵細胞的細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體的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的數目,其中有一半來自,另一半來自卵細胞。

意義: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圖像辨析步驟:

1、細胞質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減數分裂中的卵細胞的形成

2、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若爲奇數——減數第二次分裂(次級精母細胞、次級卵母細胞、減數第二次分裂後期,看一極)若爲偶數——有絲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

3、細胞中染色體的行爲:有同源染色體——有絲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聯會、四分體現象、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減數第一次分裂無同源染色體——減數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一極無同源染色體——減數第二次分裂後期一極有同源染色體——有絲分裂後期

注意:若細胞質爲不均等分裂,則爲卵原細胞的減Ⅰ或減Ⅱ的後期。

基因在染色體上

薩頓假說:基因和染色體行爲存在明顯的平行關係。

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現代解釋

生物常考知識點

1、體液:體內含有的大量以水爲基礎的物體。

2、體液之間關係

3、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

內環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別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鹼度、溫度。

6、血漿中酸鹼度:7.35———7.45

調節的試劑:緩衝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內環境穩態指的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於動態平衡中。

9、穩態的調節: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學好高中生物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1、學習生物學知識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2、要重視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認真進行觀察和實驗。

3、要重視理論聯繫實際。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3

體液調節(激素調節)

人體內主要內分泌腺及分泌的激素

[解惑] (1)激素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調節作用。

(2)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各種消化酶;又有內分泌腺——胰島分泌調節血糖的激素。

(3)體液調節並非激素調節:在體液調節中,激素調節起主要作用,但不是的,如CO2、H+等對生命活動的調節也屬於體液調節。

易錯警示動物激素化學本質的歸納

下丘腦:促激素釋放激素、抗利尿激素??(1)多肽和蛋白質類激素?垂體:促激素、生長激素

??胰島: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2)氨基酸衍生物: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

(3)固醇類激素:性激素。

7、激素調節的實例

(1)血糖平衡的調節

?血糖的來源和去路?參與調節的主要激素有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2)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

(3)反饋調節: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爲信息調節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方式稱爲反饋調節。

反饋調節是生命系統中非常普遍的調節機制,它對於機體維持穩態具重要意義!

8、體溫調節

(1)人體熱量的主要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放能。

(2)主要的產熱器官:骨骼肌和肝臟。

(3)炎熱環境中體溫調節的效應器:汗腺、毛細血管等。

9、水鹽調節

(1)調節中樞:下丘腦。

(2)調節途徑

①渴感的產生與飲水: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大腦皮層→產生渴感,主動飲水。

②水分的重吸收: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作用於,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減少。

10、激素調節的特點

①微量和高效;②通過體液運輸(故臨牀上通過抽取血樣來檢測內分泌系統的疾病) ③作用於靶器官、靶細胞

注:(1)靶器官、靶細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細胞即爲該激素的靶器官、靶細胞。

(2)激素一經靶器官、靶細胞接受並起作用後就被滅活了,因此體內需要源源不斷地產生激素,以維持激素含量的動態平衡。

11、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

體液調節:激素、二氧化碳等調節因子,通過體液運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的調節。(激素調節是其主要內容)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4

1.同源染色體: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母方。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作聯會。聯會後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作四分體,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經常發生交叉互換。

2.減數第一次_減數第二次_間通常沒有間期,染色體不再複製。

3.男性紅綠色盲基因只能從母親那裏傳來,以後只能傳給女兒,叫交叉遺傳。

4.性別決定的類型有XY型(雄性:XY,雌性:_和ZW型(雄性:ZZ,雌性:ZW)。

5.艾弗裏通過體外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6.因爲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7.凡是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其遺傳物質是D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

雙螺旋結構的主要功能特點是:(1)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2)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鹼基排列內側。(3)兩條鏈上的鹼基通過氫鍵連接成鹼基對,並且鹼基配對有一定的規律:A一定與T配對;G一定與C配對。鹼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係,叫作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5

1、研究細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

2、細胞膜主要成分:脂質和蛋白質,還有少量糖類

細胞膜成分特點:脂質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複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

3、細胞膜功能:

①將細胞與環境分隔開,保證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

②控制物質出入細胞(選擇透過性膜)

③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4、與生活聯繫:

細胞癌變過程中,細胞膜成分改變,產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5、細胞壁

植物:纖維素和果膠(原核生物:肽聚糖)作用:支持和保護

6、細胞膜特性:結構特性:流動性舉例:(變形蟲變形運動、白細胞吞噬細菌)

7、功能特性:選擇透過性舉例:(醃製糖醋蒜,紅墨水測定種子發芽率,判斷種子胚、胚乳是否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