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七年級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

生物6.36K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爲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麼樣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1

(1)血管

1、三種不同的血管: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

2、動脈是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彈性大,管內血液流速快。

3、靜脈是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輸送到心臟去的血管,管壁薄,彈性小,管內血液流慢。

4、毛細血管是連通於最少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細胞間物質交換的場所,管壁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液流速最慢。

(2)耳和聽覺

1、耳是人的聽覺器官。

2、人耳由外耳、中耳、內耳組成。

3、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耳道傳到鼓膜,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敏感細胞,通過視覺神經傳到大腦,就形成了聽覺。

(3)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1、人類活動對生物的影響:(1)亂砍濫伐,開墾草原,使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加重,還會引起沙塵暴。(2)空氣污染會形成酸雨。(3)水污染會破壞水域生態系統。(4)外來物種入侵會嚴重危害本地生物。

2、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到大氣中,容易導致酸雨的產生,酸雨對生物有極大的危害,被稱爲“空中死神”;過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還會導致全球的溫度的提升,形成“溫室效應”。含有貢、銀、鎘的固體廢物和工業廢水,會引發各種疾病:水俁病、痛痛病等。

3、爲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採取以下措施:植樹造林、保護鳥類、建立自然保護區、實施計劃生育、退耕還林還草。

4、生物隨着商品貿易和人員往來遷移到新的環境中並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叫做生物入侵。

生物進化的歷程知識點

科學家們通過對不同年代化石的縱向比較,以及對現存生物種類的橫向比較等方法,推斷出了生物進化的大致過程。

(1)即比較不同類型動物的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順序,從而判斷動物的脊椎動物進化的順序是: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

(2)通過對始祖鳥與現代鳥和爬行動物的形態和解剖特徵的比較,說明鳥類起源於古代爬行類,始祖鳥是爬行動物向鳥類進化的中間過渡類型。

(3)利用組成生物體的一些重要物質的差異性來比較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親緣關係最近。

七年級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2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

1、加了抗凝劑(檸檬酸鈉)的血液會出現分層的現象。血液可分爲血漿和血細胞。血漿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漿主要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送營養物質和廢物。血細胞可分爲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數量功能相關病症

紅細胞男:5.0ⅹ1012個/L(血紅蛋白120-160g/L)女:4.2ⅹ1012個/L(血紅蛋白110-150g/L)運輸氧和部分二氧化碳。過少:貧血病

白細胞(4—10)ⅹ109個/L吞噬病菌,防禦、保護作用。過多:炎症

血小板(1—3)個ⅹ1011個/L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過少:流血不止

2、血紅蛋白是一種含鐵蛋白質,呈紅色,決定了血液的顏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與氧分離。

3、貧血是指紅細胞的數量少或血紅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營養不良,後者的原因是缺鐵,應多吃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4、動脈血:含氧量豐富,顏色鮮紅。動脈: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位的血管。

靜脈血:含氧量較少,顏色暗紅。靜脈:將血液從身體各部位送回心臟的血管。

5、血漿:加抗凝劑,血細胞在下,血漿在上,淡黃色半透明液體,含纖維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劑,血液凝固後在血塊的'周圍出現的黃色透明液體,不含纖維蛋白原。

6、血液的功能:1)運輸氧和二氧化碳、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的作用

2)防禦保護作用3)體溫調節

7、ABO型系統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種血型。輸血的原則是:輸同型血。

8、比較三種血管的管壁、彈性、血流速度、功能、分佈及出血護理?

9、毛細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佈最廣4)數量最多5)管腔最小。

10、心臟可分爲四個腔,四腔的關係是:同側心房心室相通,異側心房心室不相通。心臟由心肌構成,當心肌收縮時,血液送到全身,當心肌舒張時,血液迴心髒,此時心臟處於休息狀態。

11、心臟四腔與連接的血管:見書38頁圖

左心室——主動脈右心室——肺動脈左心房——肺靜脈右心房——上、下腔靜脈

12、每分輸出量=每搏輸出量χ心率

每分輸出量也叫心輸出量,它是衡量心臟工作能量的一項指標。運動員主要通過提高每搏輸出量來提高心輸出量。

心動週期=60秒(一分鐘)÷心率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爲一個心動週期。

13、在一個心動週期中,舒張期比收縮期長的好處在於:

1)有利於血液流回心臟2)使心肌有充分的時間休息

14、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

七年級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3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藻類、苔蘚、蕨類植物

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裏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

苔蘚植物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爲假根。根不能吸收水分,也不能不能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所以苔蘚植物的生命活動不能離開水,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專門運輸物質的通道——輸導組織。蕨類植物不結種子,它的葉片背面有孢子囊羣,可產生孢子,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在溫暖潮溼的地方萌發和生長。

2、種子植物

包括裸子植物(種子是裸露着的)和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

(1)種子的結構(有的種子還有胚乳)

(2)子葉和胚乳裏有營養物質,供給胚發育成幼苗。

(3)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3、被子植物的一生

(1)種子的萌發

種子的萌發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2)植株的生長

根尖的結構(從上到下):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長區。成熟區的表皮上有根毛,根毛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幼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3)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幼葉發育成葉,芽軸發育成莖,芽原基發育成芽。植株的芽按照着生位置可分爲頂芽和側芽。芽中有分生組織,芽在發育時,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條。枝條是由幼嫩的莖、葉、芽組成的。年輪反映了莖加粗生長的過程,加粗生長是莖的形成層細胞不斷分裂和分化的結果。

(4)肥料的作用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無機鹽。

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水、無機鹽、有機物

(5)開花和結果

花的結構:一朵花由花托、萼片、

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組成

(6)傳粉和受精

傳粉:花粉從花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頭

上的過程,叫做傳粉。植物傳粉的類型: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胚珠裏面的卵細胞與來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稱爲受精。

(7)果實和種子的形

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受精卵發育成

七年級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4

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

2、糖類、脂肪、蛋白質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並且能爲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3、人體需要含鈣、磷、鐵、碘、鋅的無機鹽。

4、人體缺乏維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維生素A:皮膚乾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東西)、乾眼症等。

缺乏維生素B1:神經炎、腳氣病(維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

缺乏維生素C:壞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維生素D:佝僂病、骨質疏鬆症等。維生素D可以促進磷、鈣的吸收和骨質發育。

人體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內分解成可以被細胞吸收的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

1、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

2、消化道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內有牙齒、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沒有消化作用也沒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暫時貯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質的作用。

(4)小腸——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的起始部位爲十二指腸)

(5)大腸——暫時貯存糞便,既沒有消化作用也沒有吸收作用。

(6)肛門

3、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澱粉酶能初步消化澱粉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質

(3)腸腺——分泌腸液,腸液含有多種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種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5)肝臟——分泌膽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1、酸雨:又被稱爲“空中死神”,人爲地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質造成的。我國的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使土壤酸化,從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使水質酸化,從而使水生生物生長髮育受到影響,甚至死亡;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葉,嚴重時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通過淨化裝置,減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減少煤、石油等燃料的使用,開發新型能源。

2、排入水中的有毒物質接觸人體,可能會增加基因突變概率,誘發癌症。水中、土壤中很多重金屬污染物,如汞、鎘、砷,會通過食物鏈積累,最終危害人體健康。

3、溫室效應形成:由於全球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形成的。危害:全球氣候變暖,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漸上升,颱風更加頻繁,土地更加乾旱,造成世界各地農作物的減產和多種生物的生存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