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影樓設計師的分享

設計9.66K

文字套版設計和自主創意設計到底哪一個速度更快?效益更高?效果更好?各有優劣。隨着中國數碼影樓的數碼技術不斷深化,對數碼後期技術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更多的後期美工們卻有相當一部分的技術水平還停留在幾年以前,他們因爲套版而思路匱乏,信息閉塞,有的甚至沒有基本的審美感覺,除了機械性的套版製作以外,毫無創意可言。如何突破這種現狀,儘快地運用Photoshop技能來更好更快地表達數碼照片的前期拍攝及後期創意的意圖呢?在這裏,我根據自已從事影樓數碼後期工作幾年來的個人心得,總結整理了這篇簡明扼要的文章,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具有一定的專業審美觀是我們做創作設計的最基本的前提。首先我們要了解數碼照片的基本構成要素。一張合格的數碼照片,它當然首先是有人有景有思想,它需要通過比如:光的對比及明暗關係、畫面的構圖方式、畫面人物的美姿形態、畫面的整體照片色彩的運用、甚至小到眼神光的合理與否?都直接影響到一張數碼照片的質量好壞。所有這些因素,實際上都反映了一個攝影師在給顧客拍片時的最終作品效果的前期想象,也是數碼後期人員在接到一個作業時,瞭解攝影師拍攝意圖的主要認知來源。只有瞭解了這一點,才能在整個工作過程中和攝影師有密切的配合,設計出讓人滿意的作品。如何培養提高自已的審美認知呢?很簡單,從生活中汲取。藝術來自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我們數碼後期是一個創造美的工作,雖然有其普遍商業性,談不上純藝術。但是很多觀念和對美的感覺,其實主要還是來自於每個人的身邊。網絡時代,我們可以上網查找到無以計數的相關內容,也可以留心自已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比如去逛超市的時候,請注意一下你想買的CD盒的包裝,或者某化妝品的外形設計,再或者擡頭時見到掛着的POP吊牌。這些東西里面往往包含了很多你需要的信息,並可以給你靈感,加以利用。有看電視嗎?一場引人入勝電視連續劇放到一半的時候,廣告突然插進來了,這是件很煩人的事。別急,某化妝品廣告製作得很漂亮,是不是正好是一個數碼照片的創意版面?王菲的MTV我喜歡看,不是她歌唱得好我喜歡,而是她的MTV製作真的很一流,給了我很多靈感。學過美術嗎?學一點吧。沒有誰想讓你成爲畫家,但是學一點素描、水彩什麼的,只會對你有好處。不是說要懂一點審美嗎?如果你不懂得美術的基本概念,就更談不上用內行的眼光去欣賞別人的好作品了,因爲你不知道一張好作品好在哪裏,爲什麼好。充其量你只能說:這張照片很好看,僅此而已。學習方法是:每天花一個小時的時間,畫一張畫,可以是素描,也可以是水彩。當然不是亂畫,有條件的可以去上專門的培訓學校。如果想自學?容易!你只需要買一個蘋果放在燈光下,然後按照你抽空買來的有關的教學書籍,再用你手中的筆把它畫出來。只有通過這種方式,你才能真正體會到明暗對比的關係、色彩搭配的原理以及構圖的方式,並因此種種而最終所表達的思想內涵。用內行的眼光去欣賞幅好作品又是如此重要!這是你源源不斷的創意靈思的來源渠道。學會模仿我每一次給影樓做培訓都會一再強調學會模仿。從一個剛開始學習製作數碼後期的美工人員到一個設計高手,一定是需要經過模仿這一階段的。可以這樣說,沒有模仿,就沒有日積月累的創作經驗,光是有一個很好的審美價值觀,沒有具體的表達意圖的手法技巧,最多也只能做一個眼高手低的評論家。模仿有方法。我有一個習慣,就是收集別人的作品。不僅是別人的好作品,別人不好的作品我也會收集,因爲我覺得就算是別人做的不好的作品,它總有一兩處優點是值得我學習模仿的。成功學裏有一句很經典的話:每天進步百分之一!我想這就夠了。我會把收集來的作品分門別類地存放在計算機的某一個文件夾裏。工作的時候,我會隨時打開它,邊做邊瀏覽這些作品,並把我認爲適合的東西運用到我的作業中去。我運用這種方法,在學習數碼後期設計初期很短的一個月之後就設計出了自已的第一套數碼婚紗樣片,並在中國婚紗攝影網論壇數碼版塊發表後得到同行的廣泛認可。模仿不是簡單的複製,而是在模仿的過程中不斷消化各種製作手法,並且在運用這些手法的同時不斷地整合變化,把它變成適合自已的東西。要在模仿的同時,努力製作比你所模仿的作品更好的作品。這是完全可能的!因爲他人的作品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你在模仿時去糙求精,並加進你自已的改進,爲何就製作不了比他更好的作品呢?第三,瞭解數碼後期設計製作的主要構成要素色彩有光的地方就有色彩的存在。我們所設計的每一張作品,能讓人產生美感的第一印象就是色彩。所以色彩是設計的重中之重。色彩作爲我們社會的一門專業的學科博大精深,千變萬化的色彩元素構成了我們生活的全部內容。我無法在這篇簡短的文章裏把它全部敘述清楚,我也不打算這麼做。爲了能讓我們的後期美工們能儘可能地迅速使用好它的合理搭配,我自已很主觀地總結了一些規律,希望對大家會有所啓發。

影樓設計師的分享

1.使用一種色彩的明暗色來進行搭配。很多後期美工缺少色彩基礎知識,但由於工作需要,又必須完成影樓所交待的設計工作任務。因此,我採用了一種非常保守的方法,使用一種色彩進行配色。所謂的單色配色,其實就是利用一種色彩的明暗色來進行配色。使用一種色彩的明暗色來進行配色在大多情況下是不會出現太大的讓人不滿意的效果。而且會使畫面更有統一感、整體感和諧調感。2.一個設計版面都會存在很多種色彩,爲了再次加強我們上面所說到的“統一感、整體感和諧調感”,我們不能在同一個版面使用太多的色調。而只使用三種色調就基本能夠滿足需要了。這裏面一個主色調,一個次色調,一個點綴色,有時候點綴色會再多幾種。3.色調的確定來自於數碼照片的本身。特別是版面主色調的確定,通常來自於數碼原始片的人物的衣服或者背景以及某一個有特色的東西。只要你能覺得你所選取的主色調能充份表達這張數碼原始片的主題,你就可以確定它。背景1.背景色就是版面的主色調。所以選取什麼樣的色彩來處理背景非常重要。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我在上面的色彩中已經講到過。2.背景的表現手法也有以下幾種:(1)單一色背景。我個人不是很提倡這種背景,特別是在我們對婚紗數碼進行設計時,這種背景給人的`感覺不具有空間感,顯得平板而死氣,不夠靈活。(2)漸變式背景。這種背景表現形式能讓整個版面瞧上去清爽簡潔,增加了版面空間感和變化。通常方法是在背景上用PS的漸變工具進行漸變處理,這種漸變處理可以是多樣性的,沒有誰會反對你對各種漸變的靈活運用,但是有一個事項需要注意,就是在任何漸變的使用中,要同時考慮到版面的構圖問題,要懂得首尾呼應、輕重得當。(3)對比式背景。對比式背景個性時尚,凌角分明,如果和漸變式背景處理方法相結合使用,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謂對比式背景,實際上是用一些色塊來表現背景。(4)添加背景素材。我從不指定需要用什麼樣的背景素材來做。在我看來,數碼原始片本身所具有的風格纔是最重要的,任何背景素材的使用目的都是爲了襯托主題(人物)。基於這一點,我們只需要把一張將要使用的背景素材處理成我們需要的背景就行了,哪怕這張背景素材是你閉着眼睛找到的。背景素材的合適與否不在於這張背景素材的本身內容,而是在於它被處理後的效果。通常來說,背景在版面中是主題的襯托者,在任何時候都不建議它太過搶眼,多數時候以虛景的方式來表現會更保守一些。除非你有把握對背景的處理能夠得心應手。除了要以虛的形式來表現背景以外,我們還要注意對背景的美化。數碼原始照片中的人物如果是一朵紅花,當然需要好的綠葉來配的。不然的話,就算顧客的照片拍得再好,也有可能讓有缺陷的背景所破壞。在後面的快速入手做設計的具體步驟中,我會講到背景的具體處理方法。構圖我在很多地方看到一些專家對畫面的構圖進行過詳細的分析,並具體到構圖的分類:比如說對比式構圖,光是這一類就可以分成:面積對比、疏密空白對比、大小對比、動靜對比、冷暖對比、虛實對比、明暗對比、補色對比等等。還有的人給構圖定了三大原則:1、平衡構圖;2、簡潔構圖;3、多元構圖。如此種種。他們其實都沒有說錯。但是我個人覺得,構圖不應被某種框架所束縛,在任何有關構圖的理論中,有一個話題是不會少的,就是平衡。只要在二維平面上達到畫面組成各元素之間的平衡,隨你什麼構圖都是科學的。平衡讓人產生心理諧調,和諧就是美。平衡在設計中只需要做到兩點,也就是平衡的構成要素:重心點重心點其實就是整個版面的支點,它並不要求在整個版面的中心位置,而且支點的存在是不可見的,它和我們下面談到的槓桿作用相互作用纔會發生效應的。沒有這個重心點,也就不存在槓桿作用了。槓桿作用不得不再回到學生時代來溫習一下我們的物理槓桿作用。因爲在我們的平面設計構圖上它至關重要。如果我們在設計時不能考慮到這一點,作品很可能是失敗的。假如在你的面前放着三張數碼照片,現在需要進行排版,通常情況不會是三張照片都是一樣大小的,不然會顯得很呆板。而三張不同大小的照片組合排放,也不可能是在一條平行線上(不然要不呆板要不太工整),一定是不規則地排放,並加進文字及其它設計元素。在排放的過程中,如果把它們比作天平上的物體,是不是把這種物體在天平的兩端都要放上一樣的重量?問題是不可能所有的物體在天平兩端的重量都正好是一樣的,這樣會導致天平兩端發生傾斜。對了,就是傾斜,傾斜了就能平衡,這就叫槓桿作用。也就是說,當我們進行照片在版面上的排放時,可以按照這種思路去做,把你手中的三張照片在版面中按一種傾斜的角度去排放,以圖得到一種平衡,只要做到這一點,如何構圖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文字及設計元素的作用在我看來,數碼設計中的文字和設計元素的功能是差不多的,當然不可否認,文字本身就具有它的內容和表達的意思。只是在影樓商業化的數碼設計中,面對大量的照片處理,對於文字本身所表達的內容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只要能夠表示很詩意、浪漫、美好和祝福的意思就可以了。當然,這也需要配合版面的內容才比較恰當。文字以及設計元素在我們數碼設計

標籤:影樓 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