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服裝設計論文

設計8.96K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服裝設計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服裝設計論文

服裝設計論文1

摘要:“卓越計劃”是我國教育領域一次突破性的嘗試,也是我國在工程教育領域從大國到強國邁進的重要措施,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對於我國的工業體系的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學科,同樣也是在我國這麼多年的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一個領域,本文將其與卓越計劃進行聯繫,對其培養與課程進行詳細的分析,並對目前的現狀做出建議。

關鍵詞:服裝設計與工程;卓越工程師;課程

1前言

服裝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衣食住行是我國一直以來都有的生活理念,而其中的“衣”在第一位,我國經濟自上個世紀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處於一直告訴發展的狀態,人們的生活質量在提升,對服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社會對複合型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爲高校能夠輸出更具有創新能力的設計人才,課程體系的改革勢在必行。

2如今人才培養的需求

社會經濟在發展對於人才的要求也在發展,如今對於服裝設計人員的要求並不是那麼容易達到的,單純的知識教育自然是不夠的,理論也不是企業真正看中的能力,當然基礎理論是必須要掌握的,這是如今人才要求的第一點,專業理論和技能掌握熟練,然後就是創新能力,創新型人才是如今全球範圍內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對於企業來說創新能力纔是真正決定企業潛力的因素,然後就是對專業軟件的掌握,隨着網絡時代的發展,服裝設計早已轉變爲電腦設計製作,這是對於設計效率的要求,其次就是綜合素質,這也是目前企業比較重視的一點,綜合素質往往決定着職業素養,對於員工的敬業精神起到決定性作用,至於外語等方面也隨着社會發展標準不斷提升,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要求。

3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能力要求

3.1熟悉服裝產品的生產。對於企業服裝的生產過程,例如從服裝的設計、生產、產品的檢驗等步驟,由於服裝設計的來源往往是人們的生活需要,所以對於整個生產的過程都需要有所瞭解。這是新型人才的標準[1]。也體現瞭如今企業對人才實際能力的要求,熟悉整個生產過程才能對企業提出有效的建議。3.2對服裝行業的發展由敏銳的嗅覺。如今企業需要的是綜合性的人才,對市場有一定判斷能力才能讓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佔得先機,尤其是服裝行業的生產方式以及技術的發展方向,對於服裝企業來說決定着未來市場的競爭力,因此工程師不僅僅要有過硬的設計能力,對於生產的發展方向也要有判斷。況且生產與設計始終是有關聯的[2]。3.3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作爲工程師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已有的條件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是能力的體現,也就是依靠企業已有的技術以及設備來完成生產目標,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讓企業的經濟效益達到最大。3.4熟悉服裝面料開發方面的流程。面料與服裝設計永遠地分不開的,因此要求工程師要有足夠的創新能力,能夠獨立完成對服裝面料的設計,同時熟悉服裝面料在生產過程中經歷的各個步驟,對服裝面料的加工技術以及設備方面都要有足夠的瞭解,在面料的測試方面對於所有的儀器以及方法也要有所掌握,並且能夠對各項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完成對面料的評價。提出自己的改善意見[3]。3.5熟悉行業相關規定。對服裝行業的相關規定也要有足夠的瞭解,例如服裝產品實驗的相關規定,如今企業對於服裝設計實驗方面的要求是要求工程師能夠獨立操作一項實驗研究,對於相關的數據以及技術等要進行專業的點評,並分析實驗的最後結果對企業提出有效的建議。3.6熟悉服裝加工管理。對於管理方面的要求是工程師能夠掌握服裝行業的一些法律規定,如此才能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展開工作,在生產與設計方面要能夠完成相關項目的管理工作,例如人員的分配、各部門的協調等,能夠快速建立起一套合理的管理體系,並保證工作質量達到標準,要求其具備一定的領導能力。

4課程體系的革新

4.1培養學生商業意識。這是與以往教育最大的區別,一切教學目的都以商業價值爲衡量,因爲社會生產的主要目標就是創造經濟價值,而學生畢業後的出路也是爲企業服務,因此課程的配置就是以市場爲基礎進行教學,讓學生對經濟市場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將服裝設計與商業需求聯繫到一起,使學生提前積累一定的企業工作能力。4.2與企業合作辦學。主要是講學校的課程與企業的項目聯繫到一起,將課程直接加入到企業的項目任務之中,使學生與企業的合作達到一定的深度,同時由專業的教師團隊制定科學的企業工作流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同時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商業意識,從而培養出綜合能力更強的人才。4.3實踐教學模式。實踐教學其實說到底就是將理論用於實際的一種模式,而如今與企業合作的模式將使實踐教學更具有實際意義,這也是工程師真正能力的培養,在這一環節學生要完成全部的課堂教學任務,然後直接進入企業完成實踐任務,學生將在短期內成爲企業的一名員工,以跟班的身份加入到服裝的設計及生產過程中,通過實踐將自己掌握的理論真正變爲自身能力,並且可以瞭解企業的運作模式,增加學生的工作經驗,與企業員工的實際接觸也能讓學生提前感受到企業的正規化以及氣氛。

新的人才培養方式要想形成科學的模式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教育就是不斷實踐不斷模式的過程,根據現實服裝業的發展形態將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相結合,建立以實際能力爲標準的教育模式,這就要求教學要與企業相合作,在課程的安排方面吸取企業的意見,同時時刻關注企業的人才需求,將學生的培養目標建立在實際需求的基礎上,讓學生的綜合能力上達到社會需求的標準,同時增強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

作者:陳文婧 單位:鄭州工商學院

參考文獻:

[1]孫文福,王玲玲,何彥廷.校企合作培養卓越工程師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輕工科技,20xx,(02):158-159.

[2]匡小軍,方亮,韋春,張發愛.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課程建設[J].文學教育(中),20xx,(01):120-121.

[3]徐文華.新建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xx,(03):57-60.

服裝設計論文2

論文關鍵詞:高職;服裝設計;教育體系

論文摘要:進入新世紀,服裝產業已逐步在工業化技術的基礎上發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正在悄然進駐到蓬勃發展的服裝產業中,服裝是以科技爲依託,以美學爲規範,以肢體語言爲形態,以市場價值創造爲目的。那麼我們在確定服裝設計教育辦學方向,明確辦學思路上,必須充分了解目前服裝行業的現狀以及服裝行業發展趨勢。

服裝教育也要與時俱進,緊跟飛速發展的服裝產業變化、絕不能閉門造車、紙上談兵使服裝設計教育體系,與服裝產業發展以及市場脫軌。

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通過“產、學、研”逐步形成具有高職高專院校服裝設計教育體系,特色化的發展思路,所謂特色就是優勢,特色因體現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獨特風格,作爲高職高專服裝設計教育,應立足於“技術與設計並重”走一條特色服裝設計教育發展之路,逐步形成特有的“學院與市場”的辦學特色,“技術與藝術”的教學特色,“設計師與企業家”的育人特色,“傳統與國際”的發展特色。

一、將嶄新的教學理念貫穿於教學始終

必須在社會需求及服裝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完善更新學科,完善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服裝市場和服裝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即是培養人才的方向和目標,現代的服裝設計教育與未來的人才關係,愛德華牛頓曾有過精闢的論述:“服裝產業是一種‘今天’的事業,‘今天’的人穿什麼衣服就做什麼賣什麼就可以了,而教育則是‘明天’的事業,他左右着這個國家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並最終決定其在世界的地位。”在這段論述講述了教育具有前瞻性、長期性、重要性之外,還說明了設計教育與人才質量、設計教育與企業發展乃至國家未來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擯棄以往“大統一、大而全”的服裝教育模式,這種服裝教育模式所顯現的突出問題就是學不致用,學生一旦走入社會適應性、實用性較差,他們在專業上好像什麼都懂,卻什麼都不能勝任。這種較長且痛苦的磨合期,使學生面臨的選擇不是跳槽就是改行。歸其根本就是現有的教育模式以呈現出“僵化”,服裝教育體系遠遠不能適應對服裝產業、服裝市場靈活多變、多層次、多方面、多類型、有特點的人才需求,所以對教學內容(專業設置)必須不斷的進行及時更新、調查和修正。這也是服裝產業和服裝專業自身的屬性和特性所決定的。

對專業設置應該突出針對性、專業性、科學性、避免大而全、力求精而專,設置的重點應是智能、技能及創性能力的培養,開拓學生的應用及動手能力。服裝教育應與學生爲本,以學生未來的生存和發展爲本,積極地探索和解決教育與實踐的脫節、教育與市場的脫節,打破固有模式,在學科的交叉和更新,在社會實踐方式的選擇等方面,重新進行優化組合。

二、服裝教育的市場化之路

從開辦服裝專業以來,我們高等服裝教育,爲社會、爲企業輸送了許多人才,但許多企業仍在疾呼,服裝真正人才的需求太難,讓人可悲的是現在的畢業生連市場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更讓人遺憾的是一些學生,甚至還自我陶醉在單純的“藝術設計”迷戀中不能自拔,他們崇尚藝術,鄙視技術,不清楚設計與產品的關係,不關心市場對設計的需求和內涵,在加之學院和社會結合上的誤導,使學生們只熱衷於毫無目的的行空大賽和紙上談兵,缺少動手能力更沒有市場意識,這樣的人才培養智能是扭曲的,不合格的,作爲高職高專院校更應及時對現在服裝設計專業作出調整,特別是在教育的方向和定位上,一定要堅決的向實用性上轉移,充分的突出服裝技術的掌握和技能的應用,改變我們在服裝教育上的偏差和教學結構上的不合理。在服裝教育中共性是基礎、個性風格,沒有基礎談何風格,同時服裝也不是純藝術,它是實實在在的商品,現在服裝院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重設計輕工藝,他們誤認爲服裝設計纔是“陽春白雪”而工藝並未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認可,高職高專院校服裝教育應與企業、市場並軌銜接,真正的面向市場,走學以致用的辦學渠道。

三、師資結構的調整

高職高專院校服裝專業的教師不僅要有一定的學術水平,更需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他不僅是一名教師,還更是服裝產業的實踐者、職業人、或開拓者,這是新時期服裝教育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所以我們要把服裝行業的名師戰略引入高校,形成名師效應,在整個服裝教育中,既有教授又有名師,這樣就形成了特色而具有鮮活力,特色往往產生於特色的人才之中,同時讓我們服裝專業的教師努力走向產業、走向市場、走向品牌、融入社會、打造自我、實現自我。將社會需求、市場需求、產業目標和項目帶回院校、搬進課堂、融入教學之中,使校園與校外、課本與實際有機的結合。教師利用暑期停崗實踐,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努力擴展自己的視野,所以極具特徵的教師隊伍,名師羣體,對我們高職高專服裝設計教育體系的進一步修正、完善和更新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塗順強《特色化發展乃民辦高等教育發展之重》香港國際服飾文化出版社

[2]徐青青《重新定位——中國服裝教育》20xx深圳國際服裝設計教育論壇文集

服裝設計論文3

1童裝人性化設計的途徑

人性化設計理念不僅滿足人體結構和人體特徵的生理需要,更追求滿足人們深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服裝設計過程把人、人的心理、人的視覺和人的審美及人的情趣等諸多因素考慮到產品的設計中去,強調個性,通過富有隱喻性的色彩和審美情調的設計,關注人們的生活方式,關注人們的精神追求。要想設計出舒適實用、人性化的服裝,除了對生活充滿熱愛,設計者必須要了解服裝的使用者、使用環境,着裝者的觀念和生活方式等。因爲孩童是特殊羣體,很多情況下,大人不能自己的觀念去解釋孩童的需求,孩童更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必須通過不同場合與途徑去了解他們。

1.1觀察法

任何產品的人性化設計都必須要關注使用對象,童裝的設計也是如此。創造最佳的用戶體驗就要研究使用者,一定要避免先入爲主的偏見。不同的年齡段兒童的身體、心理髮育是不同的。因此,設計者深入貼近研究對象的本土生活,鎖定目標人羣所在的真實環境,解讀使用者的行爲和動機,抱着尊重之心,不能任意加以干擾。瞭解不同年齡段孩童起居飲食、活動場所、活動項目、活動特點等,這要求研究者不同程度的參與到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中去,在自然真實的情景下觀察並收集素材,以描述性方式記錄資料,從而推斷出服裝與人的外在關係。

1.2訪談法

通過面對面、打電話、各種電子平臺交流方式,瞭解個體對自己的使用過程和使用經歷的回顧,間接獲得報告。這是設計者和使用者形成的一種交互關係。訪談中就比較忌諱提出帶有研究者自身傾向性的建設或者對某種選擇表現出個人好惡等的暗示。研究者與使用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及使用者對研究者的信任程度決定着使用者提供所知數據的程度。然而學齡前兒童的特殊性,訪談變爲訪問者通過孩童的家長、監護人方間接瞭解情況。從而,引發設計師超越自己原來所致思索,指引更真實、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設計概念浮現出來。

2童裝人性化設計的準則和方法

人性化設計所考慮範疇是有層次、有深度的。既要考慮作爲社會的人,也要考慮作爲羣體的人,還要考慮作爲個體的人。孩童自由行爲受到限制,在生活中只能依靠別人幫助。如能從以下幾方面審視童裝的設計,童裝不僅能給孩童生活帶來方便,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孩童與服裝之間的融洽關係。

2.1環保安全設計

從根本上說,人性化設計應該是功能主義的。對於弱勢人羣的兒童,服裝對身體的意義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嬰幼兒時期,服裝對身體的保護是第一重要的。面對嬌嫩的皮膚、柔軟的骨骼,服裝面料、輔料、色彩的選擇以及結構的設計稍有疏忽可能對嬰兒造成的就是傷害。隨着孩童着裝過程中事故的發生,各個國家對童裝的安全問題都提出了各自法規標準。童裝的設計與生產必須嚴格遵循各地區的安全標準執行,以減少對兒童的傷害。

2.2耐用設計

學齡前兒童身體成長速度較快,服裝着用年限太短,淘汰速度太快,許多童裝只能穿一季,資源浪費嚴重。另外兒童生性好動,服裝容易發生磨損、撕裂等現象。人性化設計理念即要解決服裝淘汰太快,儘量延長服裝使用壽命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需要在調節服裝長短、胖瘦的部分進行巧妙的設計,使服裝能夠隨着孩子的成長而適當的“成長”。在易磨損的部位考慮特殊結構或使用特殊面料進行局部處理。

2.3簡樸便利設計

童裝的使用年限相對較短,淘汰速度較快,由此決定着童裝應減少產品繁複和不切實際的功能,降低成本。不應該僅爲追求商業利益生產奢華嬰童產品,要準確發展企業品牌文化,從使用者、監護人的角度考慮童裝設計,增加產品的認同度。總體來看,除了考慮孩童的生活能力,服裝的設計要方便穿脫,在結構上還要結合兒童的體型特徵及運動規律性,以寬鬆、舒適、便捷的設計爲主。可利用彈性纖維面料保持服裝合體性的同時增加運動舒適性。面料選擇上應符合安全標準,柔軟舒適、易於洗滌。

2.4體現童趣

家長對童裝的消費自主性意識比較強,這是造成近年童裝“成人化”趨勢的一個重要原因。兒童所穿着的服裝在設計、價格乃至市場運作等方面都呈現成人服裝的特徵和傾向,這可能導致孩子失去應有童真,在孩童身體、心理生長的需要上欠考慮。如:爲了模仿成人服裝,不少童裝完全沒有從孩子身心健康和安全着想,在面料的選用上或者對時尚元素的運用上缺少考慮兒童與成人的差異,直接應用在童裝上。兒童的社會化過程應該是循序漸進的,不恰當地跳躍性發展,過早靠近成人心態,會失卻兒童的率真本色。因此,童裝設計要考慮到家長對童裝的選擇傾向性,更要尊重兒童爲獨立的人,遵循兒童世界的需求。

3結語

產品想要喚起用戶的認同、對品牌情有獨鍾,增加品牌的忠實度,產品設計的理念必須貫穿濃厚的人情味。未來的童裝設計應該符合兒童身體、心理、智力成長的特點,遵循兒童休閒、自然、環保、健康的生活習慣,探索純真、甜美、陽光、歡樂的童心。最大限度地使服裝遷就孩童的行爲,體諒孩童的感情,使孩童感到舒適,而不是讓孩童去適應服裝、理解服裝。

服裝設計論文4

摘要:現代社會發展新時期,服裝產業快速發展,對服裝設計人才也提出了多樣化要求。但就當前我國服裝設計教育的整體情況來看,其發展的步伐並未與服裝產業發展及企業需求同步,使得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的效果並不理想。本文簡要探討如何面向企業需求開展服裝設計人才培養,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企業需求;服裝設計;人才培養

我國服裝高等教育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隨着時代的進步,服裝產業得以快速發展,服裝設計人才涌向市場,爲服裝企業發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在由於服裝企業呈高縱深方向發展,但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卻出現緊缺問題,且服裝企業對服裝設計人才的要求也明顯提升。在此種情況下,加大力度探討面向企業需求的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1.服裝產業現狀及服裝企業人才需求

1.1服裝產業現狀分析。

隨着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這就爲服裝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服裝企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類型也更爲豐富,促進了單一型生產向多品牌、國際化發展的轉變,市場範圍不斷擴大,不少服裝企業致力於打造自主品牌來增強企業競爭力。此種形勢下,服裝企業對服裝設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於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尤爲緊迫。

1.2服裝企業人才需求分析。

在全面把握社會及服裝企業對服裝設計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的基礎上,高校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的力度也不斷加大,與此同時,企業對於服裝設計人才的要求也明顯提升,不僅要具備服裝設計專業基礎知識與實踐技能,還應當具備一定的藝術審美與繪畫技能,要能夠把握史上潮流,靈活設計服裝,並完成整體藝術設計操作,要能夠運用現代計算機技術與現代工具進行服裝設計。不僅如此,服裝企業還要求服裝設計人才具備優良的心理素質,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與美學修養,可見當前企業對於服裝設計人才的專業水平以及綜合能力都有着較高要求。

2.面向企業需求的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策略

2.1基於企業需求出發,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在現代社會發展新時期,爲全面提高服裝設計人才培養質量,就必修要基於企業對服裝設計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出發,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找準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方向,就當前服裝企業人才需求開展綜合分析,明確當前服裝設計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採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圍繞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目標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戰略,確保學生掌握服裝設計專業知識,並具備優良的實踐技能。在當今社會形勢下,基於企業需求出發的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應注重知識與技能相結合,設計與藝術相結合,管理與技術向結合,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服裝設計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創新意識,從而爲服裝行業發展提供優質的服裝設計人才。

2.2堅持與時俱進,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時代在進步,服裝產業快速發展,企業對服裝設計人才的要求也明顯提升,爲提高服裝設計人才培養質量,在科學定位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需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服裝設計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效果。具體來講,基於企業需求的服裝設計人才培養過程中,可採用項目教學法,也就是說,將服裝設計教學與項目活動相結合,在項目任務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所學服裝設計理論知識得以鞏固,並且在無形中鍛鍊其實踐應用能力,並且在完成服裝設計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被激發,服裝設計水平也得到明顯提升。比如在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可組織開展專業化的服裝設計大賽,在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與學生開展良性溝通,適時點撥,以提高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的整體效果。也可採取工作室教學及訂單式培養的方式來提高服裝設計人才質量,結合企業需求及市場環境來培養服裝設計人才,實現服裝設計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的有機結合,切實提高服裝設計領域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效果。

2.3組建優良師資隊伍,高效開展人才培養。

基於企業需求的服裝設計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優質的師資力量支持,因此在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組建優良的師資隊伍,以高效推進人才培養工作。服裝設計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要求服裝設計專業教師不僅要具備牢固的專業素質,還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院校應積極組織開展豐富的師資力量培訓活動,鼓勵教師參與到服裝企業實際工作中,以更爲準確的把握企業對服裝設計人才的需求,以便開展有針對性的服裝設計人才培養工作。服裝設計專業需致力於打造一支優質的師資隊伍,保證高知識水平、強實踐技能,從而推進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的高效開展。

2.4增進校企合作,科學設置課程。

在全面把握企業對服裝設計人才需求的基礎上,在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積極增進校企合作,爲服裝設計專業學生提供優良的實踐平臺,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服裝設計水平。與此同時,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科學設置專業課程,基於企業需求,專業能力要求以及學生綜合素養等因素出發,增強課程的實用性,妥善安排教學課程內容,從而推進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的高效開展,滿足企業對服裝設計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結語

總而言之,爲全面提高服裝設計人才培養質量,應把握企業對服裝設計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把握時代發展特殊形勢,優化服裝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組建優良的師資隊伍,推進服裝設計人才培養工作的高效開展,在此基礎上,增進校企之間合作,科學設置服裝設計課程,以滿足學生的差異化學習需求,全面提高服裝設計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康強.基於校企合作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紡織教育,20xx(05).

[2]劉獻君,吳洪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內涵、制約與出路[J].中國高等教育,20xx(12).

[3]李莉莎.高校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的探討[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03).

[4]周雯婷.我國服裝消費與服裝產業升級[J].經營與管理,20xx(02).

服裝設計論文5

消費羣體最先對一個服裝企業或者對一個服裝品牌的瞭解、接受與認可,是在認知其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進行的。對於一個服裝企業、服裝品牌,其文化內涵對應企業形象的塑造、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慾乃至讓消費者產生購買行動等方面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服裝設計中的文化在內容上一般包括如下幾點:

(一)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任何一種服裝設計,不管是中國的服裝設計,還是西方國家的服裝設計,都是在它的傳統民族文化的繼承上孕育、成長、發展起來的。中國有五千年文明的歷史,中國服裝設計在文化內容上主要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帶有明顯的中華民族特色。

(二)優秀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爲企業員工普遍認可併爲之努力奮鬥,它是企業的精神支柱,是企業、員工的行動指南。企業的形象、企業的標語、企業的品牌都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通過企業的形象、標語以及品牌去深入瞭解一個企業的文化和整個企業狀況。在這一點上,爲什麼國內很多知名服裝企業如波司登、七匹狼等,要比國內的很多普通服裝企業知名度要高呢?很多程度上是因爲它們的企業文化更具有文化韻味,更加具有影響力和吸引力,在服裝界能引領一個時代潮流。中國服裝設計的文化,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服裝企業的企業文化來呈現,企業文化是中國服裝設計中的重要文化元素。

文化在中國服裝設計中的作用

(一)良好的文化內涵可以促進中國服裝設計的發展中國服裝的發展一般受到如下因素的影響:服裝企業的形象塑造、服裝企業的服裝產品系統、產品的推廣與營銷系統、產品的服務跟蹤系統、企業所處的外在社會環境、企業所在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企業產品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和及消費理念、企業所處的外在投資環境以及品牌的文化歷史等。中國服裝企業要想獲得良好的發展,應該處理好企業所處社會環境,正確地分析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深入地瞭解產品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和消費心理,總而言之,企業的各種因素會直接影響到中國服裝設計的發展。而這些因素中,文化內涵是最爲關鍵的樞紐中心,對中國服裝企業的發展起着最爲重要的作用。

(二)良好的文化內涵可以昇華服裝設計形象:在中國的服裝設計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在設計方向上直接統領着服裝企業形象設計的方向、風格和格調,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是服裝形象設計的方向盤。可以說,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服裝設計的藝術源泉,是服裝設計的重要力量依據,也是服裝設計的重要素材和參考。服裝設計師,進行服裝設計時,在設計理念上,首先考慮的都是把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元素融入到服裝的設計之中。良好的文化內涵可以使服裝設計形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昇華。

文化在中國服裝設計的應用策略

(一)在服裝設計上積極引入傳統文化元素: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很多元素可以給我國現代服裝設計很大的啓示。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歷史文化發展的潮流中起着不可低估的影響,對一個時代的服裝設計起到導航的作用。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融入到現代服裝設計理念中,可以使我國現代服裝的設計更具文化內涵,更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古典元素和古典氣息。正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國服裝在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上,獨具民族風味和民族風情。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藝術元素,爲服裝設計師設計服裝提供了良好的設計素材和設計靈感。

(二)在服裝設計上堅持正確的文化理念:各種傳媒技術的發展,爲各種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更大的便捷性,當今社會正處於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各種時尚信息正在快速地傳播。各種流行服裝雜誌、時裝表演以及時裝晚會,不斷地涌入人們的眼簾,衝擊着人們的視野。由於大衆傳媒對消費者服裝審美偏好的導向作用,人們的服裝審美偏好和消費意識正在不斷地發生着變化,這就要求服裝設計師要根據消費者的審美心理和消費意識,對自己的設計思路及時地作出調整,以設計出滿足消費者心理需求的服裝作品。服裝設計在滿足人們在服裝穿着的實用性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要滿足人們視覺上的審美享受。

(三)借鑑後現代文化,提倡服裝設計上的新穎獨特:後現代文化思潮在文化價值觀念上,追求文化的不確定性、多元性以及新異性。在後現代文化思潮的影響下,服裝設計師們在設計理念上,也開始打破常規,不拘一格,靈活地採用各種設計方法和設計風格,打破了傳統的美學規則,顛覆了服裝的設計傳統,創造出了各種個性新穎、風格各異、造型誇張、獨具民族風情的服裝作品。

結語

服裝設計是一門融設計、藝術於一體,極具人文氣息的綜合性應用學科。我國的服裝設計在文化內容上具有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和企業文化,文化在中國服裝設計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文化內涵可以促進中國服裝設計的發展,也可以昇華服裝設計的形象。因此,在服裝設計中,應該採取各種策略,積極引入傳統文化元素,堅持正確的文化理念,借鑑後現代文化,提倡服裝設計上的新穎獨特,促進中國服裝設計的發展。

服裝設計論文6

一、服裝設計中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側重

由於人們對服裝穿着的目的、需求不一樣,所要求服裝發揮的社會性作用和物質性作用也不盡相同,因此產生了不同類型的服裝。服裝的藝術性程度不等地存在於不同種類的服裝中,不同的人在各種場合對服裝的藝術性也有不同的要求,並且服裝的藝術性在材料和款式方面也大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服裝體現出不同程度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即有所側重,就以下三種服裝總類爲例:

1.時尚流行服飾

時尚流行服飾是具有一定的流行時尚引導趨勢特點的服裝。這種服裝要求其設計思想和設計技藝具備一定的超前性和時尚性。正是因爲這種特質決定了它的藝術性要遠遠超過實用性。一件樣式過時,顏色落伍的服裝,即使再怎麼合身,也不過是一件遭到淘汰的產品,肯定不會被人們喜愛和追捧。由於時尚流行服飾設計師的設計理念、設計風格、設計主題不相同,市場需求不同,最終會導致成衣風格效果也不一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時尚流行服飾最吸引人之處就是它的風格多樣化,效果多變化。

2.都市休閒服裝

生活在快節奏都市裏的人們,在外界一片喧囂和吵鬧的環境中,總是希望追求一種自然狀態下的舒適和休閒的心境。通過選取純天然面料,設計出結構寬鬆,樣式簡約的都市休閒裝,恰好滿足人們尋求迴歸自然,返璞歸真的心靈訴求。因此,對於都市休閒服裝來說,相對於藝術性,實用性佔據了絕對優勢地位。但是也不能這樣簡易的分析,當今社會變化迅速而紛繁,人們對服裝的選擇已經不再侷限於面料,剪裁,色彩等因素了,一切與科技,文化,社會現象,市井百態等各種元素都已融入到都市服裝的設計思維中。服裝的消費顯示出個體的突出性,強調成衣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意義,人們希望通過服飾的文化符號來突出個性,凸顯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兼顧舒適和隨意。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現代都市休閒服裝也十分強調藝術性。

3.制服(職業裝)

制服是企業形象和社會團體形象的代表,制服的穿着體現着不同行業的精神風貌,警服的英姿颯爽,護士服的溫文婉約,職場制服的簡潔幹練等,無一不體現着各個行業的良好的企業形象。職業裝是實用性、功能性和標誌性相結合,雖不完全同都市休閒服裝一樣注重自然和舒適體驗,但是實用性特質仍然佔據主導地位。制服的藝術性也是在實現其實用性和功能性的基礎上再加以體現的,這種藝術性體現出的也正是企業文化和企業訴求。

二、服裝設計中藝術性和實用性的關係處理

人類的生產生活需要服裝的實用性,而人類對於美的追求,對於文明進步的需求心理又產生了服裝的藝術性,二者的聯繫是天然的,客觀的。社會的飛躍,文明的速進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要求服裝不能只用來遮蔽防寒,以實用性爲前提,應包涵一定的審美價值。因此,服裝設計中實用性和藝術性的關係是和諧統一的。

然而中外歷史上,服裝設計中只注重單一特質而忽略另一特質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歐洲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緊身胸衣,只注重服裝的藝術性而忽視實用性,過分追求穿着的美觀而不關心穿着是否舒適,不惜殘害身體健康,以達到所謂的美;再比如解放初期中國人因爲服裝式樣的單一和色彩的沉悶被西方人形容爲“藍螞蟻”。簡單的款式,單一的色彩正是當時社會只注重服裝的實用性而漠視藝術性的表現。因此,當今服裝設計師,在培養自身藝術思潮的同時,也應十分注重對服裝科學性和藝術性的把握,即要注重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兩者不可偏廢。

總的來說,從服裝設計的發展趨勢來看,今後的服裝設計師們對服裝設計的認知和領會已不應再單純地將實用性和藝術性一分爲二地對待,也不應在設計中單單隻考慮服裝的實用性而忽略其藝術性,或注重服裝設計的藝術性而不考慮其實用性。兩者必須放在服裝設計這一整體中思考,因此,現代服裝設計中實用性與藝術性一個都不能少,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依存,互相滲透。而現代實用主義突出實用性應作爲藝術性的前提,值得思考和學習。

服裝設計論文7

人們追求服裝面料的創新,一方面要滿足人們對服裝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服裝設計本身也應該滿足人們的內心訴求。所以對面料進行創新實際上也是爲服裝設計注入新的血液。服裝設計不僅僅體現在款式的變化上毛孩表現在材料的再創造上。材料的不斷創新確實可以豐富設計師在服裝設計方面的思路,既能夠提高服裝本身的實用性能,同時也能夠帶給人們更多的審美享受。

一、在服裝設計中進行面料再造的意義

1、增添服裝的美感且擴展服裝材料適用範圍

對服裝面料進行再造設計,實際上是爲了符合實際需求並且增強服裝藝術自身的感染力。所以通過對原有的服裝面料進行再造,實際上就是賦予材料全新的外貌,進而形成全新的藝術風格。這樣的面料再造一方面增添了服裝本身的美感,另一方面也使得傳統布料本身的使用範圍不斷擴大,增加了表現空間的同時,促進了面料向實用性方向邁進。

2、設計觀念轉變的重要體現

因爲服裝是設計師設計理念傳達與表現的重要載體,所以伴隨着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對個性追求腳步的不斷進步,面料再造已經成爲設計師設計理念轉變的重要表現。對於設計師而言,對服裝面料進行再造實際上是對其設計空間擴展的展示方法。這樣將會充分發揮出面料本身的可塑性,當設計師對傳統面料進行塑造時,可以改善面料的質感,進而在外觀上實現創新。此外這樣的做法還可以體現對資源的節約,比如一些裁衣之後的碎布條,都可以作爲面料創新的材料,融入到新的材料製作中,這樣的舉動可謂一舉多得。而服裝公司選擇再造服裝面料,也可以利用舊的布料進行服裝設計。一方面降低了服裝製作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服裝本身的附加值,對於公司或者企業而言,從經濟角度來看是非常正確的做法。

二、在服裝設計中進行面料再造的應用與對策

1、手工印染

手工印染是當前對服裝面料進行創新與再造的重要手段。其主要是指利用傳統的手工藝,對布料進行染色或者印花處理。此外根據不同的風格、要求與特點,往往會有不同的印染手段出現。常見的手工印染手段包括:扎染、蠟染、繪染。現代服裝設計過程中,常見的一些迷彩服飾,或者是漸變色服裝,都是通過印染方式,在純色或者白色布料上面進行暈染的,並且這類面料製作的服裝得到了年輕人的一致好評。這樣的手工印染方式在當前已經非常普遍,是服裝面料再造的重要手段。

2、面料空間造型

對面料的空間造型進行改變,也是通過工藝手法,使得布料本身平鋪的平面狀態,轉變爲立體造型。實際上這樣的面料空間造型變化,也就實現了二維空間向三維空間的轉變。常見的造型手法包括褶皺、抽褶、編織,這些都是通過改變原有面料的形態,形成了相對立體的效果,並且使得人們觸摸起來具有明顯的觸摸感。不同的造型手法適合於不同的布料之上,例如常見的褶皺法,實際上就是通過人爲的外力,將平面的布料變爲立體。而面料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縮性,所以在進行褶皺拿捏的時候,可以選擇有規律的褶皺形式、無規律的褶皺以及手工褶皺和機械褶皺。很顯然若想打造規則的褶皺,就應該選擇規律的打褶方式並且輔以機械手段進行褶皺處理。不同的打褶方式必然會產生完全不同的視覺效果,而選擇打褶這樣的處理方式確實可以對一些早已過時的面料進行煥然一新的處理,從而實現面料的再利用。這一做法在著名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的代表作中比較常見,其通過摺疊以及褶皺等方式營造出不了表面凹凸的效果,甚至使得服裝看起來出現浮雕的感覺,

3、破壞面料原有形狀

通過破壞與改變原有形狀對面料進行再創造,也是實現面料再造的重要方式。常見的改變面料表面形狀與結構的方法是鏤空、磨洗、撕破、剪切。比如常見的鏤空蕾絲衣裙,或者常見的磨洗破洞牛仔褲,都是當今比較時尚的服裝藝術代表。這種若有若無,甚至略有破爛的殘缺美,往往可以給人帶來一種莫名的美感。因爲現代人對服裝的追求不僅停留於實用方面,同時也注重服裝的樸素簡潔,個性獨特。通過利用一定的手段對面料進行在創作,確實可以營造出完全不一樣的面料藝術感,進而使得服飾出現從前所不具備的另一種美。

4、在面料上進行飾物添加

在之前原有的面料上進行飾物添加,也是對面料進行藝術再造的重要方式。而在面料之上進行飾物的添加,主要是通過縫補、貼合以及熱壓等方式對材料進行處理。一般而言不同的材質往往會形成不同的對比效果,而通過改造之後的服裝,也會因爲不同的處理方式體現不同的特點。比如若想體現雍容華貴的風格們往往會通過飾物的疊加,營造出很強的立體感與體積感。而疊加的內容可以包括印花、絲線、貼布等,這將使得本身暗淡無光的布料瞬間容光煥發。若加以設計師獨特的審美以及設計理念,將會隨意所欲打造出更多與衆不同的服裝,實現服裝設計藝術的再創造。

三、結語

對服裝設計中的布料進行再創造,實際上是對布料進行整合的過程。通過獨特的藝術手段加工布料,一方面可以實現對布料的節約與回收,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碎布浪費。其次通過對本以淘汰的布料進行再創造,更能體現其藝術價值,彰顯設計師獨特的設計理念,進而提升服裝設計本身的藝術效果,將落後淘汰的面料進行最大程度的回收與利用。

服裝設計論文8

巴洛克風格是歐洲歷史上最鮮明的風格之一,在歷經四個世紀後的今天,仍能歷久彌新並在當今服裝流行界中佔據着越來越高的地位。其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是歐洲傳統審美對現代服裝設計影響的結果。隨着設計師們對巴洛克情懷熱衷程度的越來越深,國際時裝之都、時裝秀場出現了越來越多鍾愛巴洛克元素的時尚達人以及街頭潮人。

一、巴洛克藝術風格含義

巴洛克(Baroque)最開始源自葡萄牙語”barroco”或西班牙語”barrueco”,原意是指外形詭異、有瑕疵的珍珠。也被引用作爲脫離規範的形容詞。巴洛克成爲獨特的風格,主要由於與盛期文藝復興的平衡、嚴謹、節制、含蓄、並且充滿理性與邏輯性這些古典主義特徵相反,巴洛克藝術風格的特點是動態的、標新立異的、熱衷於無窮、不安和對比、以及各種藝術形式的大膽融合。二、巴洛克風格服飾的特徵十七世紀初期,荷蘭由於資本主義的迅速崛起,經濟得以飛速發展服裝的流行也同樣迅速蔓延,誕生了巴洛克的荷蘭風時代。十七世紀後半葉,由於法國皇室擁有穩固的經濟基礎,隨着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對服裝的要求越來越瑰麗、奢華,法國風時代便應運而生,這樣就把十七世紀的服裝風格劃分成了是荷蘭風時代和法國風時代。

1、荷蘭風時代

由於荷蘭統治者歷經征戰擺脫了西班牙的統治,所以在服裝上也力求對前一時期進行突破,一反西班牙時期的僵硬、過度的裝飾。所以荷蘭當時的服裝大都寬鬆也都相對簡單,變得更加市民化和實用化。

(1)荷蘭男裝的特點荷蘭時期的男裝擺脫了文藝復興時期過度臃腫膨脹的襯墊和填充物,帶有明顯的荷蘭民族特色同時更加幹練,更具有功能性。在裝飾方面則是由漿硬的拉夫領而變成了柔軟、可以披在肩上的拉巴領,並且用大量的緞帶和花邊取代文藝復興時期的金、銀、珠寶。

(2)荷蘭女裝的特點由於在1628年威廉。哈維發現了人體血液循環後人們開始放棄緊身胸衣,同時西班牙式的裙撐也不再被使用,荷蘭時期的女裝以圓潤、豐滿、腰線上移的造型爲主,羅布長袍裙成爲了貴婦們的最愛,這種長裙分爲三層,最裏面的顏色最豔麗鮮亮,中間的那層顏色稍沉重,最外面的裙子是半透明的,行走時隱約透出裏面裙子的鮮亮色彩,裙子的重疊穿着顯示出了荷蘭女性的優雅和低調。

2、法國風時代

1650年以後,繼荷蘭之後法國風格開始興起,當時的法國國力昌盛藝術繁榮,國王路易十四獨特的服裝嗜好使巴洛克風格得到了持久和繁榮的發展,同時也奠定了巴黎作爲世界時尚中心的領先地位。

(1)法國風格的男裝的特點法國風時代男裝開始從荷蘭風時代的實用化轉向裝飾化,呈現出女性般的陰柔之風,出現在女裝上的刺繡、緞帶、蕾絲、在男性身上隨處可見。普爾波萬消失鳩斯特科爾開始出現,並且在前襟飾有大量華麗的扣子和金緶子,面料也使用高貴的天鵝絨,男人造型浪漫浮誇,達到了人工的極致美。

(2)法國風格的女裝的特點法國風女裝追求的是富有動感、氣勢宏大、富麗堂皇的`藝術境界,體現在服裝上是細腰、凸臀,還有絢爛明亮的色彩上裝飾的活潑生動的緞帶、荷葉邊、刺繡。十七世紀下半葉,緊身胸衣重新迴歸到了時尚舞臺,明顯的收腰把女性的身材被勾勒的平緩、柔和而自然。由於裙撐的不再使用,最外層的裙子就從腰間開叉向外翻,有時還用花結或者釦子系起來達到臀部蓬鬆的效果,以致後來出現了專業的臀墊。

二、巴洛克風格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

裝飾主義代替極簡主義,華麗浪漫而反覆的巴洛克風格應運而生。巴洛克風格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服裝的圖案、面料、款式三方面。當下流行的復古大朵印花圖案、重層出不窮的荷葉邊以及繁複高貴的金線刺繡無一不是設計師們對巴洛克風格的解構、重組後的設計成果。通過新的形式、新的技術和新的視角詮釋後的巴洛克是當下流行與古典的創新性融合。

1、巴洛克風格圖案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獨具動勢的波浪狀曲線紋樣和繁複的大朵花、果實圖案是巴洛克風格獨立於其他風格的顯著特徵之一,這也是被現代服裝設計師運用得最多最廣泛的巴洛克特徵之一。巴洛克圖案應用在現代設計中的手法多爲印花、鏤空、刺繡、釘珠、編織等創新方式,這些創新運用方式連接了四個世紀前的巴洛克風格和現代服裝設計中的巴洛克風格。中粗獷、奔放的大團巴洛克紋樣搭配在簡約、流暢的款式和帶有光澤感的柔軟面料上,體現出了女性的灑脫和氣派的同時也不失優雅與華貴。中鏤空圖案是巴洛克典型的波浪狀曲線,創新手法的採用和色調的和諧統一營造出不一樣的細緻、婉約之美。

2、巴洛克風格服裝面料邊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在衆多面料中最能體現巴洛克風格的主要是天鵝絨和蕾絲面料,它們不僅有有獨特的光澤、手感還有獨特的手工製作方式,十七世紀的法國皇宮中隨處可見身着閃閃發光的天鵝絨和領口袖口裝飾着白色蕾絲的王公大臣,因爲只有非常稀有的面料才能凸顯出他們尊貴的貴族氣質。中裝飾在袖口蕾絲材質的荷葉邊運用的是巴洛克時期在男裝袖口或領口裝飾蕾絲的手法,這種手法運用在女裝中凸顯了女性風情萬種的浪漫氣息,黑白兩色蕾絲的對比搭配使女性具有知性的氣質,同時蕾絲的間接分佈和荷葉邊的運用使整體視覺效果富有動感和層次感。

3、巴洛克風格服裝款式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現代服裝設計中經常會看到在前襟處以刺繡金線裝飾的作品,這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巴洛克男裝中的鳩斯特科爾,其前襟飾有大量華麗的扣子和金緶子,如今,無論男裝還是女裝都可見到這樣的裝飾現象。除了金線的刺繡部位和刺繡圖案有了變化外,高貴、華麗的視覺效果與巴洛克時期的前襟裝所體現出的如出一轍。華麗的金絲線在奢華的天鵝絨面料上展開繁複的手工刺繡、釘珠,借用巴洛克宮廷男裝鳩斯特科爾中的前襟的同時又對其進行款式上的創新和圖案上的再創造,弧線型下襬取代了直線形下襬,擴大了圖案的分佈面積和分佈方式,在大面積黑色天鵝絨的襯托下巴洛克的貴族氣質得到了集中的強化,整體洋溢着富足矜貴、宮廷華服般的的視覺效果。

三、結語

經濟昌盛、思想自由的社會環境產生了氣勢磅礴、自由活潑、絢麗浪漫的巴洛克之風,現代設計中的巴洛克風格是嶄新的時代精神和古典精神的密切交融,是人類視覺思維和審美思維的不斷昇華。我們在把握時尚的脈搏同時要充分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從傳統服裝中尋找借鑑,這樣才能設計出具有時代意義具有高附加值的設計作品。

服裝設計論文9

摘要:伴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服裝也有了新的要求。智能服裝開始成爲各國服裝領域的研究熱點,從目前的研究現狀來看,智能服裝在設計模式方面還有待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本文主要對智能服裝的設計模式及其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期爲智能服裝的發展提供些許的借鑑。

關鍵詞:智能服裝;設計模式;發展趨勢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服裝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物品。服裝不但可以幫助人們抵禦寒冷的天氣,也能裝飾人們的外表,這些都是服裝的基本功能。在智能服裝的設計中,不但要兼顧服裝的基本功能,還應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使其能在不同的環境中都能作出快速的反應,滿足不同情況下的需要,例如感知不同時期的溫度差異、運用新型的服裝材料、融入新的科學技術等,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人們對服裝的多方面的要求,才能更快、更好地進入消費市場。本文主要對只能服裝的設計模式及其發展趨勢做出簡要分析。

一、智能服裝的設計模式

智能服裝的設計理念從提出至今所經歷的時間還不長,從其設計模式來看,難度較大。未來智能服裝設計應在現今設計模式的基礎上,以當前的設計模式要求爲依據,並與智能服裝市場的發展趨勢相結合。1、科技技術有效地與服裝設計結合在智能服裝的設計中,爲了確保智能服裝的智能化設計模式安全,往往會在設計的後期加入功能服裝的設計模式,這樣不但可以確保智能服裝的安全性,而且還可以免去重新探索的過程。以下將從兩個方面來對科技技術與服裝設計結合進行分析和研究。[1]2、多樣性的結構造型目前,在智能服裝的研究上,研究人員側重於對功能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而對其結構造型方面的研究卻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但結構造型又是智能服裝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在智能服裝設計的過程中,應在考慮滿足需要的同時,兼顧其結構造型。而要同時兼顧滿足需要和結構造型對相關的工作人員有較高的要求,它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對面料的分層結構系統有一個非常清楚的瞭解,這是因爲,在不同的服裝設計模式中,其所具有的特殊性質也存在着差別,從而需要充分考慮面料的分層,使其服裝壓能夠保持在舒適的範圍內。從當期智能服裝的設計現狀來看,市場行銷服裝設計模式仍然是設計的重點。在市場已有服裝的造型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和創新。並結合市場原有的服裝設計模式與功能服的優點,這樣不但可以滿足智能服裝綜合性設計模式,還能起到了保險的作用。[2]3、設計模式的個性化在智能服裝的個性化設計中,其設計模式是否與服裝市場的發展趨勢相契合是一個重要的考慮方面,只有契合服裝市場的發展趨勢才能將個性化設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例如,在設計柔軟性智能服裝的過程中,其設計面料中要嵌入不鏽鋼材料,然後再利用微型轉接頭來實現數據的傳輸。再如設計警報類的救援服裝時,需要在智能服裝中融入GPS系統,在不同的區域中,智能服裝的傳感器會對所接受的區域信息進行分析,當使用者遇到特殊清況時就會發出警報。總而言之,智能服裝的個性化設計模式應從人們的需要出發,依據人們的需求進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使設計出來的智能服裝受到人們的歡迎,最終佔領服裝市場。

二、智能服裝的發展趨勢

伴隨着智能服裝的發展,智能服裝設計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出來。設計是製造的第一步,也是最爲關鍵的一步,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必須要對智能服裝設計形式的要求有一個清楚的瞭解,並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瞭解智能服裝的發展趨勢是做好其設計的第一步,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滿足人們需求、適應時代發展的智能服裝。以下將對智能服裝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和研究。1、注重性能的開發智能服裝的主要設計理念是智能化,因此,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在滿足設計形式要求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其個性化,開發服裝的各種性能。在現階段,智能服裝主要側重於智能功能的開發和應用,而對服裝的舒適性和美學效果的要求卻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鑑於此,在智能服裝的後續設計中,應以人們的需求爲依據,充分協調功能和舒適性等方面的關係,最終使智能化服裝設計既能滿足商業需求又能爲人們所接受。另外,在服裝設計行業中,傳統設計形式仍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因此,必須從這一限制中掙脫出來,確定製造流程,從而系統地爲智能服裝設計提供保證。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當兼顧設計形式和發展趨勢,只有這樣才能使設計出來的智能服裝滿足人們的需求,才能展示出智能服裝的優勢。[3]。2、以用戶的需求爲中心的設計理念如今,以用戶需求爲中心以成爲設計行業的中心設計理念,智能服裝也是在這個理念下實現了最佳的平衡機制。在服裝領域中,科學技術與智能服裝的研究已成爲相互促進的產業。在智能服裝設計中,問卷調查是一種瞭解用戶需求的主要方式。問卷調查所體現的就是以用戶爲中心的設計理念,通過給不同年齡段的用戶發放調查問卷,來了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與使用高技術產品有關的各種信息,進而瞭解人們對智能服裝的潛在需求。並且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建立滿足用戶需求的科學技術電子產品。[4]3、交互作用明顯從設計形式上來看,智能服裝的設計和電子設計有一定的聯繫,都是以用戶需求爲設計理念。在服裝設計中,除了以用戶需求爲設計理念之外,還應合理應用交互作用,及時對開發產品進行評價,使其與服裝設計的發展趨勢相契合。在服裝設計的過程中,很多因素都會對其產生影響,鑑於此,應當爲服裝設計建立一個統一的設計標準。在未來的智能服裝設計中,除了要兼顧技術、面料以及結構形式等方面的要求外,還應充分應用設計間的交互作用,最大化地利用設計形式。另外,在智能化服裝的設計階段,應使設計符合服裝市場的要求,並根據交互作用設計形式的要求,詳細分析服裝設計模式,以使其更加完善。

三、結語

由於智能服裝的設計形式與普通服裝的設計形式有着較大的差別,因此,在其具體的設計過程中應對其設計形式進行充分的分析,明確其設計體系的要求。從智能服裝的發展來看,前景比較樂觀。由於不同的人對服裝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爲了保證智能服裝設計的有效性,需要及時準確的瞭解人們對服裝的理念,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不斷地優化智能服裝的設計形式,最終使其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適應發展形式。

參考文獻

[1]劉媛.芻議智能服裝的設計模式及其發展趨勢[J].藝術品鑑,20xx(7).

[2]田苗,李俊.智能服裝的設計模式與發展趨勢[J].紡織學報,20xx(2).

[3]李曉露.智能服裝的設計模式與發展趨勢分析[J].科學中國人,20xx(2).

[4]陳凡,鄧明慧.智能服裝的設計模式與發展趨勢[J].藝術品鑑,20xx(5).

服裝設計論文10

摘要:本文闡述了服裝設計中創意思維的來源,並對服裝創意的思維方法進行了初步總結和論述,提倡服裝設計師多角度、全方位地運用各種思維方法獲取靈感以設計更多優秀作品。

關鍵詞:服裝設計;創意;思維;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xx)21-0172-02

一、前言

隨着時代的發展,作爲人類創造性活動重要體現的藝術設計已經不再是文化或藝術的簡單再現,而是功能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對此,服裝設計不僅應具備市場價值,更應展現其內在的藝術價值。這就要求廣大服裝設計師們要充分利用創意思維,運用全新、全方位的視角進行考量,從不同角度與方式出發去探索複雜事物,最終通過服裝形象,完美展現自己的創作思想與創作意念。

二、服裝設計中創意思維的來源

一般來說,在服裝設計之初並沒有什麼具體的目標,而是由於受到某種事物的啓發而萌生設計靈感。靈感是一種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卻是很困難、很神祕的突然產生的創造性想象,它來源於自然、藝術、民族文化甚至是普通生活。

1.靈感來源於大自然。

大自然中一切資源都可以是服裝設計師靈感的來源,對自然中色彩及風格元素的創作和運用是服裝界永恆的設計思潮,更是人類返璞歸真的心理展現。例如英國服裝設計師麥克奎恩就以森林爲題材,以猛獸爲創作背景,並大膽地將牛仔服、迷你裙以及硬朗誇張的夾克服飾等現代化元素進行結合,旨在實現迴歸自然之意。又例如西方盛行的燕尾禮服正是對燕子尾部進行模仿而設計出來的;孔雀舞中所使用的孔雀裙正是依據孔雀造型而設計出來的。設計師們來源於自然的靈感不僅體現在衣服的造型上,還體現在袖型方面,像蝙蝠袖、荷葉袖、馬蹄袖等;體現在領型上,像葫蘆領、花瓣領、燕子領、青果領等;體現在服飾面料上,像仿生裘皮、仿虎皮、仿鹿皮、仿金錢豹皮等,這些面料不僅手感良好,而且形象逼真。

2.靈感來源於藝術。

靈感同樣可以來源於藝術領域,像繪畫中的色彩、攝影中的光線、舞蹈中的動感與節奏、音樂中的和聲與旋律等都可以成爲激發設計師創意思維的重要源泉。例如,服裝設計大師聖羅蘭將藝術大師蒙德里安的著名繪畫融入到自己的服裝設計之中,創作出了經典的蒙德里安風格時裝,即在針織短款連衣裙上用黑色的線與紅、白、黃原色塊組成,展示了強烈的視覺效果,在時裝界寫下了劃時代的一筆。又如意大利著名的服裝設計師費雷,由於他早年是學習建築,所以在此影響下形成了一種立體化的服裝風格,其設計特色在於清晰的線條與非對稱的戲劇化比例。

3.靈感來源於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服裝設計師靈感以及創意思維產生的重要源泉,不同的宗教、風俗習慣、文化藝術都有着不同的個性特徵,都可以成爲設計師創作的基本因素。歷年來,民族化的服裝作品都備受喜愛,所以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的民族文化來進行設計。除此之外,每一季度或年度的流行資訊也可以是服裝創意思維的靈感來源,設計師在正確把握流行脈搏的基礎上,確定服裝設計主題,再加上自己的創造設計同樣可以成就大量的優秀作品。

三、服裝創意的思維方式

1.發散思維與輻合思維。

發散思維是創意思維的基礎成分之一,它不受人類思維活動中任何條框的限制,以所要解決的問題爲中心,通過想象、探索、推測等手段由一點向四面八方展開,不斷提出問題解決方案,最終實現突破原有領域的目標。發散思維是一種具有探險性質的思維方式,而且是服裝設計過程中創意思維的典型方式之一,在創意思維開始之時,它一般起着主導作用。在服裝創意的構思過程中恰當地運用發散思維往往能得到更多更好的選擇方案,例如:在題材創意方面,我們可以有音樂題材、繪畫題材、民俗題材、自然題材、科技題材等等;在造型創意方面,我們可以有圓形輪廓、方形輪廓、A形輪廓、H形輪廓、X形輪廓等等;在色彩創意方面,我們可以有對比色調、大自然色調、中性色調、宇宙色調、近似色調等等;在面料創意方面,我們可以有皺褶面料、印花面料、天然面料、皮革面料、混紡面料等等。充分利用發散思維,我們就可以得到各種不同的設計形式、設計手段以及設計成果。

輻合思維是將多種信息有效合併爲一個新的創意信息的思維過程,從量的角度來看它是一個減少的過程,但其結果卻是產生一種新生事物,所以它也是一種頗有效果的創意思維方式。比如,給一件普通的無領、直襟襯衣鑲上牙邊,同色異質或者異質同色,另外有選擇地添加一些裝飾性較強的鈕釦,便可呈現出一種全新的藝術特色。

只有發散思維與輻合思維共同發揮作用才能獲得創意思維的成果。發散思維與設計者的靈感、想象力密切相關,是一種開放性的思維,而輻合思維則與設計者的審美能力、設計能力以及設計語言的表達能力密切相關。它們二者是內在統一的,恰有殊途同歸之意。只有將二者有效結合才能得到最好、最合適的設計方案。

2.橫向思維與縱向思維。

橫向思維,就是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去認識和分析事物,就是研究一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聯繫特徵的一種思維過程,從實質上來講,它是一種同時性的橫向比較思維。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設計者需要以分析研究事物爲基礎,對其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對比研究,找到事物之間最根本的聯繫,以有效解決問題。

縱向思維,是一種以事物的產生、發展爲線索的歷史性的比較思維。通過對事物不同發展階段的對比與比較,讓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事物發展的反覆性與複雜性。服裝的演變歷程就是一個周而復始的複雜過程。例如英國的一位時裝專家在多年觀察與研究的基礎上,根據人的審美心理和服裝樣式的興衰規律設計出一個時裝樣式規律表,以表明服裝演變的不同階段以及人們在服裝穿着中的迥異心理狀態。

3.側向思維與逆向思維。

所謂側向思維,是指在服裝設計過程中暫時把思維重點轉向其他事物,在獲得啓發之後,再將重點轉移回設計主題之上,以獲得優秀設計方案的思維過程。一般來說,人們習慣在原有環境、空間及範圍內依據已有經驗進行分析和推測,這種思維方法常常帶有侷限性,不利於視野及思維的開拓。所以設計師就應該有意識地轉換視角、擴大範圍、突破傳統觀念,善於從不熟悉的角度去觀察和剖析事物,以獲取新的設計靈感。

逆向思維就是從所研究問題的對立面、反面、逆轉等角度對原問題進行思考和探討,從而創造性地解決所研究問題。這種思維方法要求設計師們從習慣性的思維中解脫出來,站在其對立面進行思考,有利於設計師標新立異、獨闢蹊徑並逐步突破傳統觀念。

4.類比思維與聯想思維。

類比思維是一種從相似或形似的事物中獲取啓發的思維方法。它是依據不同對象或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屬性,不斷開拓設計者的思路,爲其提供更多新線索,促使設計者獲得啓發而實現靈感的迸發。對此,許多設計師在面料肌理的創新方面都巧妙運用了類比思維,在保持面料相似性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創新,既維持了統一又產生了對比變化,體現設計美感。所謂聯想思維就是由此事物聯想到彼事物的一種思維過程,它依據事物之間相反、相近或相似的特點,由此及彼而展開的思考問題的方法。

四、結語

作爲一名服裝設計師必須要正確掌握和運用各種思維方式,要善於觀察生活,善於在生活中積累素材,充分利用生活賦予我們的靈感與創意來進行設計,以創作優秀的服裝作品。

參考文獻:

[1]張娟.淺析服裝設計中的創意性和實用性[J].藝術生活,20xx,(01):65-66.

[2]劉施序,蔣卓君.談服裝設計中的創意思維[J].遼寧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xx,(04):52-53.

作者簡介:陳楠(1982-),女,本科,講師,遼寧職業技術學院就職。

服裝設計論文11

[摘要]爲了增強服裝設計課程的活力,提高學生上崗就業的能力,我國很多中職院校的服裝設計課程都引進了“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是存在很大的問題。從現代學徒制的內涵入手,借鑑其他各國的有效經驗,對現代學徒制在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索和實踐,根據我國服裝設計的特點提出了符合我國實際狀況的現代學徒制構建方法。

[關鍵詞]中職;服裝設計;現代學徒制;研究

一、現代學徒制的解讀

現代學徒制是相比較於傳統學徒制而言的。德國、英國的現代學徒制模式早在20世紀就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了。這爲我國現代學徒制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鑑。傳統的學徒制中,學徒學習的目的是爲了某一個特定的技能與工作,他與師傅之間的關係只是學徒與個體經營者或者企業之間的協議關係,既沒有政府介入也沒有法律保障。現代學徒制度是傳統學徒制度與學校教育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它是現代經濟發展的產物,其發展過程中伴隨着創新、自我實現和終身學習等教育理念,其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科技教育水平息息相關。因此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如果要實施,必須政府、企業、學校三方共同合作來實現。近年來,隨着我國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中等職業院校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越來越重視。因此,完善現代學徒制成爲我國現階段教育部門以及職業院校的一項重要工作。

二、發達國家現代學徒制經驗借鑑

發達國家實行現代學徒制的時間比較早,發展也比較完善,因此,我國應該積極借鑑有利經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通過對發達國家現代學徒制的研究分析,可以總結出兩條經驗,首先,應該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來保障現代學徒制的順利實施。其次,學校應該制定學徒屬性的管理方式,合理安排學生的理論學習時間和企業工作時間,使學生在學好理論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到企業進行實習。

三、我國中職服裝設計教學模式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服裝設計專業採用的人才培養還是以比較單一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爲主來進行的,教學缺乏創意,並且課程的教學內容也比較單一,一般都是圍繞教材進行,教師在講臺上照搬課本,學生在課上或者課下在作業本上進行練習,學生的思維受到極大的限制,知識面比較狹窄,缺乏創新思想。另外,學校的教師雖然擁有比較專業的理論知識,但是缺乏實踐能力,導致學生在僅有的一點點實踐的機會中得不到專業的實踐指導,使實踐教學在中職服裝設計專業應有的比重和地位被削弱,學生的動手能力都比較差,只會紙上談兵。而且,在校學生缺乏直接參與服裝設計實踐的機會。雖然中職學校已經很重視學生的實習工作了,但是由於各方面工作的缺失,導致學生的實習工作不到位,實習時間少,並且企業考慮到商業利益問題,並不會讓實習學生親自參加到工作中,學生只能夠在旁邊看着,這都不利於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和上崗就業能力的提高。

四、服裝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培養方式中國特色的設想

現代學徒制度有利於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同時提高,但是如何使之發揮其最大的效果最重要的就是探索出符合我國社會制度和經濟社會的實施方法。

1.更新理念。我國職業教育一直以來的觀念都是,學校是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負主要責任,企業只需要進學校進行招聘就可以,這種傳統的教育理念阻礙了現代學徒制的發展。因此,要想使現代學徒制有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更新理念,認識到職業教育中企業實踐纔是命門的事實,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夠真正獲得技能,提高就業能力。

2.依託校企合作平臺進行教學。帶領學生進入企業現場觀摩學習,採用師帶徒的模式,邀請企業專業技師人員指導學生學習,有利於現代學徒制的發展。同樣,在服裝設計教學中帶領學生進入企業也可以促進學生設計水平的提高。學生親自到企業,由專業人員帶領、指導,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生實踐能力欠缺的問題。例如:在進行面料認知的學習,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面料市場,由專業的面料辨別人員給學生介紹,學生通過觀察、觸摸的方式可以增加他們對面料知識的認知。總之,現階段我國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發展比較緩慢,不夠完善,沒有形成系統的、符合我國中職院校實際情況的教學理論。因此,教育各界以及中職院校的教師必須將現代學徒制的發展研究作爲工作的一個重點,努力進行實踐探索,提出符合我國服裝設計專業和服裝企業特點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劉曉剛.服裝設計管理中的幾個問題[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5).

[2]熊麗麗.基於現代學徒制的高職英語校本課改研究[J].職教通訊,20xx(18).

服裝設計論文12

1服裝設計中面料再創造的意義

服裝是最能體現當季流行趨勢的一種要素。在社會不斷髮展的過程中,人們對個性化的追求越來越明顯,面料再創造已經成爲服裝設計的一個新方向。它不僅與服裝時尚化的發展要求相適應,也體現了設計觀念的轉變。面料再創造爲設計師提供了更爲廣闊的創作空間,使其可以更加淋漓盡致地展現自身的設計思路,充分發揮面料的可塑性,打造出一種全新體驗的服裝創作效果。就社會生活層面來說,面料再創造可以讓一些細碎的面料得到再次利用,實現了節約社會資源的目的,同時也滿足了面料創新的要求,可謂一舉多得。從服裝公司的角度分析,舊材料再改造改變了原有服裝材料的質感、觀感和使用性能,實現了成本降低和服裝產值增加的目的,而讓服裝變成了一種獲取高利潤的產品;從我國傳統設計工藝的層面分析,面料再創造傳承和發展了傳統工藝的內在精華。

2面料再創造的方法

面料再創造的方法多種多樣,使用概率較高的有印染、編織和刺繡,其中,最能夠體現設計師創造力的是使用適當的手段對已有的面料進行二次藝術加工。面料二次藝術加工的核心思想在於將面料的紋理、性能和樣式等元素打散,之後重新組合,形成一種全新的紋理樣式。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面料再創造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2.1加法原則

加法是指運用排列組合的方式將一些相同材質或者不同材質的材料組合成立體、和諧、有創意的服裝面料的再創造方法。加法能夠實現強化服裝表現力和渲染力的目的,爲服裝帶來豐富、立體的視覺效果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加法原則的使用方式包括繡、印、染、繪、拼、貼、縫、堆和疊等。

2.2減法原則

減法是指將原有的面料使用抽、燒、烙、磨、撕、剪等方式,將局部去除或者破壞,從而達到一種特殊的肌理表達效果。減法原則與加法原則表現出的風格完全相反——減法原則給人一種含蓄、簡潔的感覺。

2.3變形法

變形法是指在原本整齊、單一的基礎面料上,用抽褶、皺縮、擠壓等方式進行變形處理,賦予面料更加豐富多樣的浮雕表現效果的一種再創造方法。

2.4綜合法

綜合法是指在面料的再創造過程中,聯合兩種及以上面料的再創造手法。爲了滿足服裝設計的個性化要求,設計師可以依照服裝的具體風格和造型特徵選擇面料。採用綜合法創造出的面料,其外形表達更加豐富、生動,能夠呈現出一種亮眼的視覺表達效果和紋理顯示效果。不管採用以上哪一種面料再創造方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則不變,即爲了讓服裝產生和諧的美感。再創造後的服裝給人一種畫龍點睛的感覺,而非畫蛇添足。服裝設計的面料再創造爲的就是給服裝創造全新的設計點和創意點。

3面料再創造和服裝設計的一體化表達

3.1面料再創造和服裝款式

設計師在設計、創作服裝的過程中,會特意突出已完成的服裝設計成衣面料的表現力,甚至會將服裝造型款式以弱化表達的形式突出面料的表達,依託經典款式的基本形態將人們的目光吸引到服裝面料上,那些大同小異的服裝款式會因爲不同的面料而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不管本身的面料多麼單一,只要設計師將其合理搭配,再使用各種創新技術和手段,就會表達出不一樣的色彩模式和紋理狀態。

3.2面料再創造和服裝風格

服裝風格包含了整個民族的精髓、整個時代的特徵或者某種思想流派。服裝風格用單獨的作品或者成組的作品表達了各種設計風格的要素,不管是服裝獨立展示的部分,還是其整體組合呈現模式,都能讓人感受到藝術的個性化特徵。如今的設計師們都在找尋創意突破點,其實質是在找尋獨具自身風格的定位點。在追求服裝設計風格的過程中,設計師們會加入時代化和社會化的審美情趣,將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融於服裝中。在服裝設計中,即使是同樣一種服裝款式,只要更換了面料,其成衣風格是完全不一樣的。正是因爲服裝面料這種多變的特點,設計師們纔會創造出無數的服裝設計風格。

4結束語

服裝面料的再創造屬於現代服裝設計的核心思想,它表達的是一種理念。在對服裝面料進行再創造的過程中,巧妙使用各種面料,將面料再創造、再設計融入服飾的多方面,將服裝設計以多樣化、創新化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帶給人和諧的美感。

服裝設計論文13

【摘要】在服裝設計上,中國與西方的設計思維之間存在的差異可以通過裝飾思維以及“形的生成”兩方面來闡述。而中國現代的服裝設計教育要從三個角度入手進行深化認知,即服裝史教學、美學教學、設計教學。本文將就此展開分析,旨在區分中西方服裝設計上的思維差異,並從中獲得關於現代服裝設計專業教育方面的啓示。

【關鍵詞】中國現代服裝設計教育;設計思維;中西差異;啓示

”隨着山本耀司、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等日本本土設計師憑藉他們各自對服裝獨到的哲學理念征服了西方時尚界,凝聚東方哲學思想的藝術理念開始在國際上受到關注。

一、源自東方的空間感受

空間是藝術探討永恆的主題,通過分析藝術作品空間的表現方式,人們可以解讀出藝術家對外界事物的感知方式。基於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東西方藝術對空間的感知和再現方法存在着本質區別。“物派”藝術關注的是存在於物體中的空間,日本美術批評家千葉成夫用陸地與航行在海上的船隻的關係來說明“物派”的思想。在這裏,陸地與海洋是相互依存的,陸地與陸地的關係是藉助海洋向外圍無限擴展延伸而連接起來的。在西方觀念中,人們要創造出具有獨立空間的存在物,而在東方文化語境中,自然空間是原本就在那裏的東西,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在原本就存在的空間裏存在着包括人們自身在內的一切。用韓國物派藝術家李禹煥的觀點來說就是,“所有的東西在太初都已經實現了,世界就是這樣向我們開放着,我們還能到哪裏去呢?”

二、物派藝術的空間觀

(一)物派藝術概述

物派是日本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的一個重要藝術現象。物派的作品風格特徵是以大量使用未經加工的木、石、土等自然材料,將製作程度降到最低的限度,在遵從重力法則及其他自然法則的前提下,對普遍存在物進行組合。物派注重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普遍的物在特定空間中的特殊存在,並將空間以及由此產生的“場”的變化作爲作品因素之一加以考慮,消解概念的物的存在,從而揭示世界的本來面貌。

(二)神祕的空白—“間”

“間”字在日文的發音爲“MA”,日語《巖波古語辭典》中將其解釋爲“連續的物與物之間當然存在的間隔,由此產生休止的觀念”。“間”包含了主客觀兩方面的知覺範圍,大致與漢語“之間”的意義相近,意味着“時間的休止”和“空間的空白”。因此,“間”也具有時間與空間兩方面的意義。“間”中包含着事物之間的間隔、停頓與虛空。日本的枯山水中用白沙與石塊營造空白與距離,以高度象徵的手法營造了一個精神空間,如繪畫中的留白,詩歌中的休止等。值得注意的是,這裏的空白以“間”的觀念來理解,是指一種狀態或“機前”—空白處必須予人以期待,即事件或現象發生的可能性。“間”的關鍵在於不可分離的空間,強調相互對應的兩方面或兩種力量間的關係,並通過“間”的作用進一步強化雙方的力量。賦予虛無的空間以某種意味,是日本人特有的思考方式,是體驗感與傳統審美價值觀結合後形成的。“間”就像一條長河流淌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其影響力不言而喻。

(三)物派藝術中的“間”

物派藝術家菅木志雄認爲,物體在與其他物體產生相互關係的狀態下存在。他的作品注重表現物與物之間的存在關係,通過揭示這種關係來揭示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存在方式。他的作品《無限狀況》由方木塊與窗臺相互依存構成,觀者會看到美術館的室內空間與外面的空間連接在了一起,形成一體的景象。原本封閉的空間,在這件作品裏與外面空間連接起來,觀衆的視線以及周圍的空氣似乎由內(作品)集中轉向到外(外部空間),並向周圍擴散開來。在這裏,木塊作爲“間”的中介位置融化在周圍開放的“氣場空間”中,並引導觀衆去觀看、感受這個“氣場空間”的整體氛圍。木塊的位置暗示了處於自然空間中的人是無法脫離自然的存在。由此可看出,物派展示的是一個縫隙般的“氣場空間”,使人與自然空間之間的“間”以及“氣場空間”成爲可視、可感的東西。另一位日本藝術家榎倉康二的作品《壁》,是在兩棵樹之間用混凝土築起了一面牆,處於兩樹之間的牆使觀衆更注意周圍特殊的空間分割與自己的關係,並通過周圍的空間關係來強化自己的存在。榎倉康二通過觀衆身體的介入來探索自身與外界空間的關係。

三、物派空間觀中的服裝設計表現

自江戶時代起,日本產生了許多新的審美價值觀,如通(高超的鑑賞能力)、粹(風流倜儻)、伊達(俠義氣概)、灑落(時髦)等。後來,審美開始關注物與物之間的空隙:屋頂使用宅瓦的話,房子面向街道那一側的格柵就要選用大的;如果和服的腰帶較寬,則只需加上一個裝飾性的半領來達到平衡……幾乎所有設計都開始關注起處於中間位置的“空隙”和空間。

(一)對主體的“空置”—三宅一生

1993年,三宅一生創造了PLEATPLEASE系列。該系列是三宅一生對布料進行獨特的工藝處理,使之成爲不會消失的褶皺形態。這個系列最大的特點是帶褶皺的布料可以隨着人體任意造型,予人體以極大的變化空間。從設計的角度來說,三宅一生並沒有把人體放在設計的主要位置,而是把精力投入到怎樣處理布料上。因此,這個系列可以使人看到“人體的抽離”,進一步發散,即人性的抽離,使其具有了一種超越時空的抽象美。三宅一生對“空”的理解是“使其消失”。在作品132.5摺紙系列中,他通過複雜精密的邏輯結構和對布料的鑽研精神實現了通過摺疊使服裝的內部空間消失。在A-POC系列中,三宅一生借用現代科技使傳統制作過程消失,用新型的技術製造出服裝和家居系列產品。BAOBAO系列是一款可摺疊的、由反光材料構成的、具有菱格紋結構的手提袋,他再次將載物功能空置,把目光從袋子本身轉移到了都市周圍的景象,使用反光材料使手提袋周圍的環境投射到袋子上。這個系列的作品使三宅一生不僅瓦解了作品的內部空間,同時還實現了其對外部空間的映射。三宅一生將主體和核心部位的“空置”,正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要特質。這種“空”的方式,使設計整體的結構充滿了神祕的力量。同時,主體的“空置”的存在必須依賴於周圍的“邊際”的存在,三宅一生依靠布料或反光材料劃定作品所要展現的“空間氣場”,再利用這一氣場引導人們去感知周圍邊際的存在。這裏衣服或者手袋連接了人與周圍的環境,當人們穿上衣服、提着手袋時就與周圍的空間建立起了一個整體的關係。

(二)細節中的時空意境—山本耀司

根據德國美學家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的美學觀點,服裝是否具有藝術性,主要看是否能成爲精神、心靈的表現形式。山本耀司注重對衣領、衣釦、衣袖、衣兜等處的設計,人們可以從這些細節中感受到設計師對時間與空間的意境體驗。山本耀司的設計喜歡使用整塊布料,以肩膀爲基點自頸部最下方起自然下垂。如何達到頸部和下垂的布料間的和諧,則是山本耀司的興趣所在。他較爲注重在領口處營造一種流動感,有時鬆垮,有時收緊,山本耀司希望衣領的感覺可以根據穿衣者當時的心境自由變換。衣袖應根據肩部與臂的結構設計,在空間上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山本耀司認爲設計中要將肩斜、袖口和袖山(衣袖最上部的摺疊線)這三處同時考慮到。添加衣袖的方法是決定款式的關鍵因素。衣袖的構思需要在最初的設計階段開始,因爲在身體的所有部位中,肩膀是支撐衣服的關鍵部分,所以袖子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肩斜的角度決定着衣服所有的功能性。服裝的細節決定着服裝最終的形態,山本耀司在處於流動狀態的細節中把握着服裝與人體微妙的內部空間,在細節的處理上實現了服裝與身體之間的承上啓下的聯接、布料的緊繃與鬆弛的平衡。不僅如此,山本耀司還特別注重人穿上衣服時的感受與狀態,因此,他對細節的處理是對狀態、關係和空間的探索。

(三)內外空間的翻轉—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的設計建立在東方以及現代服飾審美理念的基礎上,一直在尋求個性的解放,形式上不再一味地追求誇張的立體層次所帶來的外觀效果,而是注重穿衣服的主體—人的外在和內在精神。與其他的設計師不同,川久保玲常常把身體放在衣服之外,例如在CommedesGarcons1995年春夏系列中,像圍裙一樣掛在身體前面的西裝外套,以及將“反穿”帶入的服裝設計。從反過來穿的衣服到跑到身體之外的衣服,川久保玲一直在探索服裝與身體之間的內外、表裏關係。日本哲學家鷲田清一認爲,身體作爲人存在的一部分的同時,也是一個外部的對象。衣服雖然接觸人的身體表面,但也可以說它是處在外部的。如果把衣服的表面看作是人的外部,衣服和皮膚之間的空隙就是內部;如果把皮膚看作是人的外部,平常被看作衣服的裏面,同皮膚接觸的部分就變成了外部。如此說來,反穿的衣服則是身體跑到了衣服的外部,也就是說把身體放在了向着內部的衣服的表面之上。本來應該在內部的東西來到了外部,而本來的表面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裏面,服裝與身體的空間關係不停地被改變着。川久保玲通過解構服裝,創造斷裂、分割、破舊的布料形態,翻轉了表裏內外,在一定程度上是對身體內部與外部空間關係的探索。

在物派藝術的空間觀念中,山本耀司、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等日本服裝設計師都開始關注起處於中間位置的“空隙”與空間。三宅一生通過將主體“空置”,使作品散發出更神祕的力量;山本耀司在服裝的細節中把握微妙的內部空間;川久保玲更是大膽地翻轉了內外空間。他們的設計使人們可以感受到源自東方的、對於空間的獨特情感,在“空隙”中追求人與物、衣與體、心理與精神的自在與圓融。

參考文獻:

[1]潘力.間—日本藝術中獨特的時空觀—訪日本當代建築大師磯崎新[J].美術觀察,20xx(1).

[2]千葉成夫.日本美術尚未生成[M].範鐘鳴,譯.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xx.

[3]鷲田清一.古怪的身體:時尚是什麼[M].吳俊伸,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xx.

[4]黃篤.意大利“貧窮藝術”與日本“物派”比較研究[J].中央美術學院,20xx(6).

[5]王玉萍.凝練東方哲學思想的藝術表現—中日代表性本土品牌服裝的設計取向[J].中國藝術,20xx(2).,河南鄭州。

服裝設計論文14

摘要:隨着我國人均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的穿衣理念也上升到了更高的一個層次,對穿着打扮體現出了不同的追求,這便給服裝設計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此外,國家經濟正處於全球化發展的時代,服裝設計不能再以滿足某一國或某一區域的服裝需求爲主要設計方向,而應該朝着國際化、全球化的方向發展,以更好地滿足全球化背景下人類的服裝需求。從當前服裝設計行業來看,面臨着諸多問題和挑戰,服裝設計需要推陳出新,從教育理念入手對服裝設計加以革新,以有效解決合理改善服裝設計的現狀。

關鍵詞:全球化;服裝設計;現狀;轉變策略

1前言

社會經濟一體化、全球化是當代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重點發展方向,服裝設計師必須及時瞭解並掌握全球化背景下服裝市場所發生的變化,換而言之,服裝設計的教學思路應當與當前服裝市場環境的變化相適應,致力於培養能夠把握住市場走向,創新服飾文化並創造出更多新穎、潮流作品的應用型人才。因此,當前全球化背景下的服裝設計教育,應當始終掌握服裝發展的趨勢,以文化全球化和教育全球化爲核心,不但進行反思和創新。

2全球化背景下服裝設計教育的現狀

2.1教育背景

當前世界已經出現了經濟文化的高度全球化發展趨勢,特別是文化的全球化,將各種文化元素推動到國際間進行交流,不斷碰撞融合造就了新的文化潮流。在這樣的趨勢下,一方面糅合了世界各地的文化、風俗等各個因素,改變了原本地域文化籠罩下的審美價值取向,導致服裝設計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服裝市場對創新型作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對傳統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影響,爲了提高教育成效緊跟時代的步伐,必須對教育工作本身進行改變,以適應新的教育需求,譬如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的搭配、教學評價標準的設計等。

2.2教育問題

從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可以分析得出,目前的服裝設計存在較爲明顯的滯後性,這對於服裝設計教育工作的持續發展存在較大的阻礙,主要表現在:①教育特色不足。不同的國家和地域存在不同的文化,特別是自“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產生以來,讓人們看到了“民族”與“世界”相結合的可能性和可塑性,換而言之以民族、地域文化爲基調對在服裝設計中尋找靈感絕對是未來服裝設計的發展主流。②談及教育問題,就不得不面對理論與實踐,在服裝設計教育中,關於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大環節仍舊難以掌握,以教師爲主導的說教式授課已經逐漸使教育本身與社會脫離。理論、藝術、文化如何通過實踐設計和實踐創新與社會接軌將逐漸成爲一大難題。

3全球化背景下服裝設計教育的有效轉變策略

全球化營造了一個廣闊的視域空間,讓教育、經濟、文化等發展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一些中西方的文化相互交匯,造就了新的流行審美元素,服裝上的中文或英文字符就是最爲直接的表現之一。這就意味着服裝設計需要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對自身的內涵做出調整,以確保教育的先進性與實用性,對服裝行業以及教育事業的發展而言,這是相當重要的工作。

3.1教育方向的轉變

在過去的服裝教育中,更多是對學生關於服裝的基本設計能力進行培養,侷限了學生的思維和人才培養更多的可能性。現代化的服裝設計教育,應當將教學方向重新定位。一是要打造特色教育,例如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民族在服裝、裝飾等方面的審美觀念是不一樣的,但並不意味着單一民族的審美觀就得不到其他民族的認同。二是要更多地培養學生解讀文化和流行元素,並用設計的手段展現創新過程的能力,因此必須對既往的理論引導實踐或者是實踐與理論分立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活學活用。例如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參與相應的設計競賽、深入服裝企業實地鍛鍊、組織或者鼓勵學生自發到社會中獲取創作靈感等。

3.2教育內容的轉變

①增加以民族文化元素爲主的內容設計,例如中外歷史、文字、圖騰、民族特點、服裝發展、市場變化等,讓學生接觸更加豐富的世界,開拓其視野。②增加交流能力的訓練,包括學生的外語能力、審美解讀能力、美學元素的提煉和構建能力等,讓學生擁有獲取創作靈感、交流設計經驗、認知和解讀設計作品的綜合能力。③加強實踐能力的訓練,如平面設計能力、作圖及手工能力等,努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掌握更多的實踐精要,提高其社會適應力。

3.3教育過程的轉變

通過對教育過程的轉變,提高教育效率。一方面是可以合理運用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培養等形式,增加服裝設計教育的實踐性,增加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機會。同時,由學校帶動學生以競賽、工作室、興趣社等爲形式,讓學生相互之間擁有更多的溝通和合作機會,營造互助、互動的學習環境。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到國際合作當中,嘗試開展多國家和地區的聯合辦學,不斷對自身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等進行改良,學生在不同的教育模式下獲得的啓發更多,也能對學校的教育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反饋。此外,在教學方式方法方面,應當嘗試更多的可能性,例如設計出相應的問題或教學要求,讓學生帶着任務和疑問去實踐和學習,通過對任務的有意選取,培養學生專研、探究的能力,這實際上就是培養服裝設計人才舉一反三的創新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

4總結

總而言之,作爲與時尚潮流緊密聯繫的教育工作,服裝設計必須始終堅持以市場走向爲方向,不斷改革自身的內容和手段。在全球經濟飛速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各個國家、地域之間的文化形成了快速交流和相互學習的趨勢,因此全世界人們的審美觀和價值取向都在發生改變,只有掌握這種變化,才能打造新形勢下最具活力的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張靜.淺論服裝設計基礎教育的現狀及改革措施[J].開封大學學報,20xx,(2).

[2]楊琳.淺析文化大融合下的服裝設計教育改革的傳承與創新[J].藝術科技,20xx,(9).

[3]黎蓉.全球化背景下服裝設計教育的思考[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xx,(2).

服裝設計論文15

摘要:全國高職院校服裝設計與工藝技能大賽至今,舉辦了好幾屆了。隨着賽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和賽制的不斷改變,讓更多的高職院校有機會從省級技級大賽中脫穎而出參與到全國技能大賽中。通過技能大賽改進辦學思路,加快專業教學改革。

關鍵詞:技能大賽實踐教學教學改革

全國高職院校服裝技能大賽由教育部組織,以弘揚“工匠精神”,堅持工學結合,培養應用型拔尖人才提供很好的平臺[1]。各個高職院校都非常重視這項比賽,已經把它看作展示辦學實力和專業特色的最好的實力證明。從大賽賽制內容來看,主要體現對專業技能的實踐操作上。所以院校在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實操教學高低會成爲專業發展的制約,在技能大賽中名列前茅的職業學院大多是國家級示範校。他們教學質量高,專業招生好,專業發展快。通過以下幾點,淺析以賽促教進行高職服裝專業在教學上的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革創新。

1高校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教學現狀

1.1專業培養方向與課程設置不配比

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主要針對的是服裝工程方面的課程,因專業名稱有“服裝設計”,很多中職學生都會認爲是服裝設計方向。而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纔是真正的培養服裝設計師方向的專業,生源來自藝術生。而在課程設置上面,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是設計和工程都兼有專業,雖偏向於服裝工程,在學分上兩者佔有的比重也差不多。而專業實踐上學分本來就不多的情況下還分成了設計和工程各佔一半。每個學期只能製做一兩件服裝,大學期間最多製作過十多件服裝,導致學生就業無法與企業接軌;而在設計上面,他們不是藝招生,在繪畫和色彩上功底差,在設計靈感也缺乏。再加上課程設置上非設非工的,學生只能學到皮毛,各方面都不專業。

1.2教學內容跟不上市場要求

大部份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偏重於理論[2],十幾年不變的教着同樣方法和工藝手法,從不走訪工廠和一些高訂加工作坊。每隔兩三年新版型和新工藝就會發生改變。在工藝上例如一些西裝雙嵌袋袋蓋不粘襯,讓袋蓋更粘服於衣身;開衩在結構和工藝改變也比以前更快捷方便。只有老師不斷的進步,才能讓學生就業跟得上市場的要求。

1.3教學方法過於傳統保守

在一些專業實踐性強的課程中,有些老師通過期末閉卷考理論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而且閉卷成績佔70%,平時成績佔30%進行統分。部分學生平時不認真實踐,到了期末通過死記硬背矇混過關心理嚴重。服裝結構課程要求學生能夠靈活應變通,但大多數老師在教學上還是在黑板上畫一筆,學生在下面照貓畫虎跟着畫,一學期學生才學到一兩件結構款式。

1.4在學生生源上專業技能參差不齊

近幾年,高職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學生生源來自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兩個地方。他們通過單招或統招同時進入高職院校學習,而中職學校學生在中職時期已經學習過一些服裝方面的相關課程。進入高職學院學習,他們會同普通高中同學又要從零開始學習服裝方面的課。雖然同一個課程高職會比中職有一定的深度,但前期必竟會跟普通高中的同學一起學些重複的服裝相關知識務必惡殺了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以賽促教對高職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改革創新

2.1按學生興趣組建課外工作室

在校學習期間,學生通過對服裝專業學習,會對專業課程學習的重點和興趣都有一定的偏重,可以根據他們喜好分成幾類興趣小組[3]。他們可以通過所學,在校外自己承擔一些小的業務,通過老師課下指導獲得更多的經驗技能。比如:有些學生喜歡營銷可以拉一些小訂單並組成服裝營銷團隊;喜歡結構和工藝的同學可以承接營銷團隊的訂單;喜歡立裁的同學,可以承接做一些小禮服。學校給他們一個開放式的工作室,他們可以利用課外加工製作,老師只承擔某個興趣小組的指導老師。

2.2中職和普高學生專業課程分層開課

中職學生跟普高生一同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由於前期很多課程都跟中職所學的差不多,讓他們學習上出現停止不前,以致喪失學習的興趣。現在很多學校都在積極參與服裝技能大賽。在選擇服裝工藝這塊的選手時,老師喜歡從中職的學生中選擇,因爲他們在服裝工藝上比普高生更快更好,但培養這類的選手必竟是少數人,也不是一朝一夕。從以賽促教的方式,中職學生可以與普通高中的學生分班或分組上課,在教學內容上增加難度、廣度和提高作業的要求等等。這樣教學不僅可以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他們還是學校技能大賽的種子選手。

2.3對教學計劃和課程進行調整

全國高職院校服裝設計與工藝技能大賽,賽制內容不管是設計還是工藝都要求學生要具有立裁技能。但很多一些高職院校還是重平面結構輕立體裁剪,導致學生在大賽中沒能取得很好的成績。可以在教學計劃中,將立體裁剪課程代替服裝結構,通過立裁拓成樣板,與後續服裝成衣工藝銜接。

2.4教學方法與時俱進

通過全國高職的服裝設計與工藝的技能大賽中,優秀選手在現場的表現和操作手法,都運用的新知識,新工藝,也結合了市場企業的的技能培訓方法[4]。例如,在20xx年的高職全國服裝技能大賽的工藝賽項中,十個小時要求縫製一件女西服,優秀的選手可以提前四個小時完成,而另一些選手十個小時都沒有完成,選手之間差距很大,也體現出教學方法,培訓方法的落後,從女西服的立裁或結構方法的技術不熟練,服裝工藝的過時老套。

3結語

高職服裝技能大賽是培養應用型拔尖人才的重要途徑,在比賽中教師要不斷的改進提高專業技能,不斷與企業交流學習,專業上不斷的進行教學改革。學生才能在專業技術水平得到提高,成爲企業所需要的具有綜合素質的複合型技術人才,縮短校與校之前的差距。

標籤:服裝設計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