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農業

讀《布魯克林有棵樹》有感(5篇)

農業1.41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布魯克林有棵樹》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布魯克林有棵樹》有感(5篇)
讀《布魯克林有棵樹》有感1

“原諒是一份價值不菲的禮物。而且一分錢都不要花。”這句話出自美國著名作家貝蒂·史密斯的《布魯克林有棵樹》。

《布魯克林有棵樹》是一本關於成長的書,講述的是一個生活在貧窮地區的小女孩——弗蘭西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在生活中,總有這麼一些人:他們的身世或許很不幸,他們的父母或許不寵愛他們,或許過早去世,他們總是受到別人的嘲笑······弗蘭西就是一個這樣的女孩,她的童年如同打翻了的五種調味料:母親偏愛弟弟,父親深愛她卻英年早逝,家境貧寒,在學校飽受輕鄙······面對如此坎坷人生,她也曾苦悶、憂愁,卻始終保持着那份尊嚴和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人生的另一扇大門終於爲她打開。

古人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弗蘭西就如同這樣,她勇敢的去面對一切,不怕困難,對於別人的輕視,則會讓她給她變得更堅強。弗蘭西把一切挫折變爲動力,讓她慢慢的成長,讓她養成了堅韌的性格,同時這種性格使她終身受益。

我覺得整本書的內容就如同一首現代詩,既有悲傷的部分又有高興的部分,又教給人一種哲理,但這首詩絕大部分都在講悲傷,所以讓人看了又有同情,又有悲恨,又有悲傷,想爲弗蘭西改變命運,讓人越讀越有味道。

這本書中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段落是:“弗蘭西的星期六,是從去垃圾回收站開始的。和其他布魯克林小孩一樣,她和弟弟尼雷會在外頭撿些布頭、紙張、金屬、橡膠等破爛,藏在地下室的箱子裏,上着鎖,或是藏在牀底下。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弗蘭西會慢慢走,邊走邊看排水溝,希望找到煙盒的錫紙,或是口香糖的包裝紙。回頭她會將這些放在一個小罐子的蓋子裏頭熔化。垃圾站不收沒有熔化的錫球,是因爲很多孩子會將鐵墊圈放在中間抵重量。有時候,尼雷會找到一個蘇打水壺。弗蘭西會幫他把壺嘴弄下來,熔化出其中的鉛來。垃圾站的人怕蘇打水公司的人找麻煩,不敢回收完整的壺嘴。壺嘴是好貨。化掉後,能賣五分錢。

弗蘭西和尼雷兩個人把破爛裝進一口麻袋裏,一人拎一隻角,在街上拖着走,沿着曼哈頓大道,路過茂吉街、藤·艾耶克街、斯塔格街,最後來到斯科爾斯街。這都是些醜陋的街道,名字倒是很漂亮。每條偏街陋巷都會有衣衫襤褸的小孩子鑽出來,匯入破爛大軍,前往卡尼的垃圾站。他們去的路上,會遇到空手而歸的孩子們。這些孩子已經把破爛賣掉,錢也都花得一個子兒都不剩了。現在,他們大搖大擺走回來,還嘲笑起其他小孩來。”這兩個自然段形象的表現出了弗蘭西與弟弟尼雷一天艱苦的生活,他們是多麼的可憐,他們畢竟是孩子啊!現在的孩子沒有一個向他們一樣的可憐啊!

這本書,似乎讓我感覺到弗蘭西的言行動作彷彿都在我眼前閃過,讓我體會到了窮人家孩子的種種堅韌不屈的精神!有時候我還總是思考《布魯克林有棵樹》這裏的這棵“樹”指的是什麼?是那棵種在弗蘭西家的天堂樹嗎?我想不是的。這棵“樹”代表的是一種精神,一種自強不息、不怕困難、奮勇拼搏的精神,一種滋長在窮困孩子心中的精神,一種在貧民區中也可以頂天立地的精神!自強不息的精神在我們的思品書上曾經提到過,書上說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所以我們應該發揚這種精神,使這種精神發揚光大。因此我們更應該向這本書的小主人公弗蘭西學習。

我覺得這種精神不需要有多麼優越的條件,也不需要他人的教育,只要自己的心中有這樣的一方土地,“樹”就會茁壯成長,努力的實現自己的理想與追求,使自己變得更加堅強,使自己自強不息、不怕困難、奮勇拼搏······我想在我們的心中,是否也應該有這樣一棵“樹”。

讀《布魯克林有棵樹》有感2

《布魯克林有棵樹》是貝蒂史密斯的自傳體小說,這部書講述的是一個貧民窟女孩逆襲成長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角弗蘭西,成長在一個貧民家庭,弗蘭西和弟弟尼雷拖着垃圾拿去回收站賣掉,他們生活在美國布魯克林窮人區,從小她就要撿垃圾,賣垃圾,購物,存錢。日子雖然拮据,但是她的精神世界卻無比豐盈。

每個星期六的下午,弗蘭西都會去圖書館借書,然後抱着書在自家天梯上,一邊喝着冰水,一邊吃着零食,徜徉在書的海洋裏。弗蘭西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原於母親凱蒂。弗蘭西的外祖母沒讀過什麼書,辛苦積讚的幾十元,被人騙了。爲了讓後代不吃不識字的虧,她建議女兒凱蒂每天給孩子讀《聖經》和莎士比亞,培養孩子想象力,讓他們的精神世界不匱乏。這樣的祖母真的是一個好的榜樣啊。

於是閱讀成爲了安撫弗蘭西孤獨心靈的良藥,讓她日後可以不卑不亢的表達自己。七歲那年,媽媽讓弗蘭西帶弟弟去打疫苗,因爲姐弟倆都害怕打疫苗,於是在院子裏玩泥巴緩解焦慮,弄得手和胳膊都是泥巴,打針時,醫生和護士說怎麼能這麼髒啊,窮人家就不能清洗一下嗎?他們根本就不配生孩子。七歲的弗蘭西抑制不住內心的憤怒,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我弟弟的胳膊和我一樣髒,請不要吃驚,他是男孩子,你說他髒,他也不在乎。醫生和護士嚇了一跳一個小孩子雖然貧窮,骨子裏有一種不容侵犯的'氣勢,可以捍衛自己的尊嚴。

所以多讀書,可以構建一處隨身攜帶的避難所,那裏有各種各樣可以遇到的境況,可以解決任何問題。隨着歲月飄散,那些知識會潛伏在你的氣質裏。閱讀讓卑微的生命變的高貴。

弗蘭西上學了,讓她意想不到的是新學校遠沒有她想象的好,學校裏面充斥着不平等,輕視,惡意,但弗蘭西總能找到讓自己舒服的方式,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她計劃每天讀一本書。她央求父親給她轉學到她喜歡的環境學習,但是父親的死去讓他們家陷入窘境,值得慶幸的是酒吧老闆麥克加里蒂讓姐弟去他的酒吧打工。麥克加里蒂很喜歡這兩個孩子,待人接物有禮貌,溫良和善,自己的孩子疏於管教,蠻橫無理。麥克加里蒂總是回憶弗蘭西的父親和他相處的美好時光,和談論教育孩子時候的幸福表情,自己也能得到片刻慰藉。

當母親生下妹妹勞瑞後,家裏的重擔讓姐弟倆無法上學。沒辦法弗蘭西輟學了。十四歲的弗蘭西找了一份工作,長期的閱讀積累,讓弗蘭西成爲閱讀工裏讀報最快的一個,很快升職加薪,家境慢慢變化,她的工資超過了父母工資的總和。讀報工作開闊了弗蘭西的視野,讓她重新燃起考大學的夢,在母親的鼓勵下,她利用空閒時間努力考上大學,成了一名作家。

溫暖的爸爸和堅強的媽媽讓弗蘭西和弟弟順利畢業,家庭的力量,是弗蘭西實現夢想的源泉。

讀《布魯克林有棵樹》有感3

活着,奮鬥着,愛着我們的生活,愛着生活饋贈的一切悲歡,那就是一種實現。――題記

天堂樹在萌芽

寧靜的布魯克林有一種特別的樹――同樣生長在弗蘭西院子裏綠傘一般的,有人稱之爲天堂樹。不管它的種子落到什麼地方――垃圾堆、水泥地,都會長出一顆樹來,向着天空,努力生長。天堂樹,喜歡窮人。因爲有它在,那些像弗蘭西一樣的男孩女孩們,心中有了一棵樹――承載着年輕的胡思亂想,逐漸地成熟,成爲了一生的夢想。

在貧窮中堅強的人總是能創造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故事。我並不是這樣的人。從我記事起,我希望當個不用拿手術刀的醫生;再長大些的時候,我常夢想當一名主持人;到現在了,我還只是一個平凡的國中生,夢想成了夢,我們就不想了。我們並不十分貧窮,所以我們常常做夢,長大後才發現,一切都按照軌跡發展着。

在我們的夢還沒有醒的時候,弗蘭西和尼雷一起撿破爛去賣,她忍着讓收破爛的老頭捏一下臉蛋而多收穫一分錢,她知道什麼時候有便宜的麪包,她會因爲把咖啡倒進洗碗池的浪費而暢快。然而在弗蘭西心中一直有一棵繁花似錦、豔麗無比的天堂樹,她熱愛着生活。她每天都會去圖書館借書,計劃把圖書館裏的所有書按A到Z的順序全部看一遍。於是,這個女孩的人生便像樹上的綠色枝條從樹幹向四周發散,沒有規律地,充滿驚喜地。點點滴滴積累下來的知識幫助她成爲了諾蘭家史上第一個大學生。

我想我的心裏應該同樣有一棵樹,只是沒有天堂樹的堅忍不拔,沒有天堂樹的吃苦耐勞,但這棵樹依舊獨一無二;這棵樹沒有生長在紐約布魯克林的繁忙街頭上;這棵樹沒有生長在塵土飛揚的水泥地上;這顆樹沒有生長在幽靜森林的肥沃泥土上,但這棵樹依舊健康強壯。它生長於我的心中,因爲布魯克林的天堂樹,因爲弗蘭西的天堂樹,我的這棵樹在萌芽,它會使我愛上生活。

咖啡仍舊濃郁

媽媽二十九歲,黑色頭髮,褐色眼睛,手腳麻利,體形也不錯。他總是那麼漂亮,那麼苗條,性情開朗,總是那麼喜洋洋的。這是弗蘭西的媽媽,約翰尼的妻子。這是一個美麗的女人。因爲她相信教育的力量,她智慧;因爲她懂得愛情,她不離不棄;因爲她有生存的慾望,她頑強。她不像任何紅顏薄命的女子那樣成天怨天尤人,她始終保持着自己的可愛,但我並不覺得輕鬆,我爲她感到辛苦。在我印象中,她永遠淡定從容,我喜歡她那又濃又苦的咖啡,她說:“我們這樣的人家,偶爾能有點東西浪費也不錯。”這是她和弗蘭西都滿意的奇怪視角,更奇怪的是,我很喜歡。也許是自嘲,但我認爲這是這一家子人愛上生活的其中一種方式。

華爾茲進行時

這是一個可愛英俊的爸爸,是一個有才華男人,因爲凱蒂能容忍他的軟弱和逃避,所以他擁有了一個非常非常愛他的女兒。雖然他酗酒成性,但從始至終,我都相信他愛弗蘭西。書中有這麼一個小細節,約翰尼去世以後,弗蘭西國中畢業了。按照學校的傳統,畢業這天,學生會收到家長贈送的鮮花。弗蘭西心情低落,因爲她知道沒有人會給她送花。然而,當她走進教室低頭來到自己的課桌旁時,卻萬分驚訝地發現面前擺放着兩打玫瑰,送花人竟是死去的父親。原來,約翰尼擔心自己哪一天酗酒耽誤了弗蘭西的畢業典禮,便事先寫好了賀卡,連同買花的錢一併交給孩子的姨媽,請她在必要的時候代勞。捧着父親親筆書寫的卡片,弗蘭西百感交集,淚如雨下。

也許約翰尼並不如妻子那樣堅強,他在用酗酒逃避艱苦的生活――也許該稱之爲生存,但他並不是不負責任,他在生前生後都沒有讓以他爲榮的弗蘭西失望。弗蘭西愛他,無論是風度翩翩的華爾茲,還是最後的驚喜。那個穿戴得整整齊齊,收拾得一絲不苟,吸引姑娘們目光的約翰尼,適合華爾茲,適合浪漫,並不適合生存。他若和凱蒂或是弗蘭西一樣熱愛生活,也許他也不會英年早逝。偏愛着弗蘭西的父親應該永遠會在她心中高貴帥氣地跳着華爾茲吧。

弗蘭西告訴我,苦難是財富,若利用好了,便是奇蹟的原料;凱蒂告訴我,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可以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約翰尼告訴我,生活是在和自己打仗,就算失敗了,也絕不是敵人過於強大。

生活,生下來,然後活下去,怎麼活呢?愛上生活,我們會得到很多。生在可憐陰暗的角落,活在光明浩瀚的天空,源於知足。

讀《布魯克林有棵樹》有感4

《布魯克林有棵樹》是美國作家貝蒂史蒂芬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43年。這本書多次入選美國中學課本,是美國各地書店假期推薦必讀圖書,有着紐約公共圖書館“世紀之書”的美譽。書中精彩的內容後來被改編成一部電影《天堂樹》,一舉奪下奧斯卡獎。

《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本書的書名一語雙關,一方面指書中提到的天堂樹,這種樹是唯一能在水泥地裏長出來的樹。不管它的種子落到什麼地方,它都會長出一棵樹來,向着天空努力地生長;另一方面象徵着主人公弗蘭西所具備的一種精神,一種熱愛生活、樂觀向上、自強不息、奮勇拼搏的精神。

20世紀早期,生活在美國布魯克林的小女孩弗蘭西諾蘭出生在一個貧窮普通的家庭。父親性情溫和又多才多藝,在一家酒吧做侍唱者,可惜是個酒鬼,沒有養家餬口的能力。母親精明,勤儉持家,靠幫人擦洗地板和當看門人維持家用,她是全家的經濟支柱,沒有她,弗蘭西不知道自己該怎麼活。

他們苦苦掙扎在社會的最底層,日子過的十分艱苦。但母親賦予她的那份作爲窮人小孩的尊嚴以及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的信念,深深地影響到了弗蘭西。她始終抱着堅強的生存意願,如飢似渴地從書本中汲取知識。不顧同學的嘲笑與歧視,社會上的不公平更讓她堅定。終於憑着堅韌不拔的意志朝着夢想奮起直追。幾經周折後,走出了她生活了十幾年的貧民區,考上了大學,過上了自己理想的生活。

弗蘭西承擔了那個窮困的年代不可避免的生活磨礪,讓人讀起來心涌感動相對於現代主義文學剖析人物心理活動和精神世界,《布魯克林有棵樹》關注於小說人物的行爲選擇和行爲方式,迴歸於人的本我和生命存在的客觀本身。困境時代的生活該如何面對,該怎樣生活,弗蘭西已經給出了詮釋,平平淡淡,坦然面對,沒有虛妄,踏踏實實,執著追求自己的夢想。

天堂樹不擇環境,它何時何地都有可能萌芽,生長。在你我心裏種一顆天堂樹吧。它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一種支撐。或許有一天,你焉然發現在你身邊也有着許多棵天堂樹。你也是其中一棵——鬱鬱蔥蔥。

作者簡介:大家好,我是東華國小610班的曾紫薇,愛好閱讀和寫作,希望能結交到更多的有共同愛好的朋友。

讀《布魯克林有棵樹》有感5

昨晚居然看到凌晨,好久沒有這樣看書了,《布魯克林有棵樹》真的是本好書,正好趁着暑假,在家裏一邊享受着涼爽,一邊走進布魯克林,一種久違的靜與感動!

《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是一本講述成長的書,講述一個個卑微的生命如何走向高貴,在貧窮、飢餓、寒冷、輕蔑中不低頭,不屈服,保持尊嚴,種下天堂樹。

貧窮,沒有人希望自己貧窮,但貧窮不是一無是處,在苦水中泡大的弗蘭西和尼雷非常堅強,堅韌,特別是佛蘭西和尼雷,非常堅強。他的堅強超過他的外婆,她的母親,她的姨媽,她的堅強讓他超越困難,實現家族夢,以致後來,弗蘭西和尼雷談到他們的妹妹不用再吃苦時,既然說“可憐的勞瑞”因爲他體會不到苦中的那傷甜和樂趣。

這是一本關於生存的書,講述閱讀如何讓卑微的生命變得高貴,講述閱讀如何讓卑微的生命變得堅不可摧,講述知識如何改變人的修養,講述家族的力量如何支撐孩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