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農業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推薦】

農業2.3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推薦】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1

暑假裏,我拜讀了《走進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教師的典範,做人的榜樣,世界教育大師。他的“盡義務”、“給予”、“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奉獻”思想,他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爲優秀人才”、“培養真正的人“、”我把心給了孩子們“等思想讓我在暑假裏時時反思自己兩年教書生活裏的點點滴滴。他經歷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記錄、總結自己的教育實踐,形成了豐厚的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經驗。通過遍遍閱讀,我一次次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的精神洗禮,接下來從以下兩方面進行闡述。

一、人是財富

每個人都可能成爲優秀人才,“如果讓每個人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那麼任何人都可以達到全面發展的最高階段——不僅在創造物質財富方面,而且在創造精神財富方面,成爲一個無與倫比的優秀人才“。作爲教師,我們應該接受並將無私的愛奉獻給每個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有可能成爲下一個愛因斯坦。

我認爲,在當今的大環境下,做到真正意義的“愛學生”,不摻雜任何雜念,這真的是一種教育理想。坦誠的說,我覺得我沒做到。我經常因爲學生不良行爲屢教不改而費解進而怒火沖天,經常因爲學生一道題“百講不得其解”而憤怒。雖然多數時候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大發雷霆,不去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但做到這樣是遠遠不夠的,不傷害他們和發自內心的愛他們,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這兩種心理狀態所表現出來的直接行爲哪怕是一個眼神都是完全不同的。我真的.會因爲這些而對他們有條件反射的不喜歡。因爲學習不好的孩子往往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協調,經常會做出讓人憤怒的事情。我覺得這樣真的不應該,其實這種憤怒正是對發展中的孩子不能正確對待的表現。每個孩子每天都是新的,因爲他們每天都在變化,正在成長的孩子很容易被改變。“我們也曾經是孩子”這麼淺顯的道理,當我面對孩子的時候往往被拋在了腦後。這就是與真正的“好教師”的最大差距。自己真的還需要深刻的反思與“修煉”。

二、遊戲與休息篇

遊戲在兒童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遊戲既能給兒童帶來快樂,也能展現出兒童的創造才能。沒有遊戲,兒童就沒有完滿的智力發展。孩子們在遊戲中邁上認識階梯的第一級,他們的智力生活受着美、故事、音樂、幻想、創作和遊戲的鼓舞。凡是激動了他們情感並因美而吸引了他們的,都深深地印在了記憶中。關於休息,一天中的幾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是一個人精神生活最爲複雜的時間。使學生在學習和體力勞動以外的幾小時,充滿着活躍的、令人振奮的思想以及深厚的道德情感、智力情感和審美情感。兒童在休息時間的精神興趣越濃厚,那麼學習、上課時的腦力勞動便越能吸引他。而現在的兒童,每天滿滿的輔導班生活充斥着孩子們的生活,只能說現在的孩子離休息與遊戲越來越遠了。

此書的開頭,“一個好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時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恩呢該成爲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值得我們每個年輕教師去領悟。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2

讀一本好書能夠發人深省,是讀者產生共鳴。學生時代,常會在寢室裏和室友分享自己喜歡的書籍,如今踏上社會,瑣碎的事情多了,那些我想要看本好書的心情也漸漸的少了。本學期,園領導給我們創設了專用的閱覽室,投入資金購買了很多關於幼兒保健、飲食營養、學前教育方面的書籍,當然還有很多富有人生哲理的書籍。每週一中午空班的時候,我們幾個同事就會約好一起去看書,這又彷彿回到了校園時代與同學一起看書的日子。這次我又細細的品了品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又使我有了新的體會。

蘇霍姆林斯基撰寫的寫本書中,一共對教師有100條建議。其中第二條就是在論述教師的時間的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書中舉例說一位女教師的來信中表示:“是的,沒有時間!”——這是教師勞動中的一把利劍,它不僅傷害學校的工作,而且損及教師的家庭生活。作者又舉例,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公開課,由於他上的太出色,聽課的教師與視導員聽得太入迷竟然忘記了記錄。課後,聽課的教師對他說:“你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的每一句話都是那麼有感染力,你花了多長時間準備這節課?”那個老師老師回答:“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但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說現場準備只用了15分鐘。”讀到這我產生了很大的疑慮,什麼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呢?爲什麼那個老師說我準備了一輩子?”繼續往下讀,我才知道“終生的備課”原來是讀書,他不是爲了上一節課而去準備,而是將自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閱讀過程中所積累的知識告訴給他的學生。再想想自己的備課,我只是在單純的爲準備一節課在備課,單純的在備學習活動中的素材點,怎麼樣和這個老師一樣,將自己所知道的東西與教學結合起來了,這是我要思考的東西。聯想到大教研中觀摩佳佳老師的一節活動《小兔找太陽》,一節原本簡單的`語言課《小兔太陽》竟上成了一節綜合活動,活動中包括語言、計算、科學,充分發揮了孩子的想象力與記憶力。當孩子說道月亮有時也是“圓圓的、紅紅的”這個現象時,她也應將月食這個現象應答自如。活動後還留給幼兒探索的機會,讓孩子們思考“爲什麼太陽能熱水去需要太陽”使整個活動有了延伸,有了新的知識點。能上出這樣好的優質課離不開教師的實踐經驗,更離不開教師本身的知識水平,纔會在孩子提出疑慮的時候應答自如。

書中表明,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的讀書,不斷的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裏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爲10:1,那麼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爲20:1,30:1,50:1。這一切都歸功於讀書。現在回想,爲什麼園領導和組長讓我們看《教師成長手冊》、《課程綱要》,給我們創設閱覽室、讓我們多看書,這都是有原因的。在沒有弄懂原理知識、不掌握孩子年齡特點的基礎上去盲目的備課、上課是不會產生優質課的。

作《給教師的建議》,真的讓我受益匪淺。我知道作爲一名新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一定要多看書。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閱讀過程中吸取他人的教學經驗,叢中取長補短使自己的頭腦更加的成熟。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3

讀完以後真的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我們一讀的好書。書中的建議和勸告看似淺顯,實際上是蘇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後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啓發。每一條建議都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爲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啓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反思。

在這科技飛速發展與教育改革進行的大潮中,身爲新時代新型教師的我深感自己的身上的責任和壓力。繁忙的工作之餘我抽出時間來閱讀教育書籍,來不斷充實自己、豐厚自己。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每一位老師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議:他從基層教師身邊出發,由一些普遍現象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給我的教學起到了指導和借鑑作用。我感受到了一個教師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是多麼重要;認識到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感悟到寬容也是一種精神……使我對教師這個形象漸漸清晰起來,並明確目標:

1、不斷學習以提高自我有位名師曾經說過:“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甚至擁有一條潺潺的小河。”而在這二十一世紀的新時代,作爲教師更要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時代與潮流的發展,在不斷地學習中提高自己,發展自己。蘇霍姆林斯基說到:“一旦教師停止了學習,他的工作便如同機械的運作,在機械枯燥的活動中教師會覺得生活毫無意義,會沮喪而沒有活力。這一切都將使教師工作另人厭惡。因此,學習還能拯救教師自己。”這一些至理名言更是值得我們深思與體驗。

2、寬容待人作爲教師應以“寬容”的心來面對學生,再寬容之中瞭解孩子;當我們在批評學生時,我們常會看到孩子難過的表情和無辜的眼神,我也常會有捨不得的感覺,但時常在心軟後,往往感覺自己太苛刻。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大人都會犯錯,何況一個小孩。我們應當以學生的發展爲本,以“平常心”“寬容心”對待孩子犯的錯誤,並巧妙合理地把學生的錯誤當作教育資源,機智靈活地引導他們從正反不同角度改正錯誤,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學生,我們要允許學生出錯,因爲在錯中他們可以獲得更多更精彩的人生體驗,在錯中可以學會發現和創造。

我們作爲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這份職業,如果只是把它當作一份謀生的差事,那你永遠都無幸福可言。我深深體會到作爲一名教師,“珍惜自己”、“賞識學生”、做一名理性的教育者,那麼我就是快樂的,我也會是幸福的,我更會是一位深受學生愛戴的教師。

3、反思常態化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我建議每一個教師都要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並不是什麼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獻,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我也建議每一位教師都要寫教育日記,“面向教育事實本身”來記錄自己的閱讀日記、觀察日記和行動研究日記,通過這些日記和反思來改進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實踐。

以上只是我閱讀後獲得的一些粗淺的體會,遠不能透視這部著作的全部內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和思想,還有待於廣大的同行們通過精心地閱讀、細細地品嚐,在應用實踐中體驗、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觀念,堅持在上課時積極運用這些知識,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童年。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4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選集。這是一部論文集,涉及內容很廣,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論文,也有勞動教育、情感教育、語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論文;有論述學校教育的論文,也有論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各種教育有機結合的論文。可以說,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結晶。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讚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爲的嚴厲批判。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從17歲即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巴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失去的一天》和《給女兒的信》《學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兒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專著都收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裏。

蘇霍姆林斯基在該選集中從多角度論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養共產主義建設者”、“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聰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個觀點是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爲“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而培養這種人需要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任務,即應使“智育、體育、德育、勞動教育和審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滲透和相互交織在一起,使這幾個方面的教育呈現現個統一的完整的過程”。關於德育,他明確指出,“和諧全面發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別強調要使學生具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認爲“精神空虛是人的最可怕的災難”。要求教師和家長尊重兒童的人格,全面關心兒童。他說:“如果有人問我,生活中什麼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回答說‘愛孩子’。”他提出了“要讓每個學生都擡起頭來走路”的主張,並努力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學校的牆壁也說話”。他同時指出愛不等於無原則的溺愛,應該用嚴格的紀律和道德規範去要求兒童,並注重通過集體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是啊,我們的學生是一本豐富的書,是一個多彩的世界,是一具活潑的生命體,每個人的成長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爲教師必須愛他的學生,相信他的學生,尊重他的學生,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發揮學生巨大的學習潛能,培養他們無限的創新能力。

讀了這部專著,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衝擊着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覆錘鍊,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爲,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爲蘇霍姆林斯基爲了學生成長不惜餘力的精神而感動。他對學生充滿了無限的愛,而他的這愛,來自於他的人格的魅力;來自於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毅的奮鬥精神;來自於虛懷若谷,刻苦學習,頑強拼搏,不斷求實、不斷創新的精神;來自於勇攀科學高峯,不滿足於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在教學中實踐活動中不斷充實、完善和發展自我的頑強毅力。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我作爲一名教師所學習所要做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教育之路漫漫而修遠,讓我們懷揣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解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相信經過我們不懈地努力,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5

這學期我參加了班主任培訓班,我讀了方老師推薦給我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一書,真是獲益匪淺,作爲一名班主任,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尤其與學生的相處中,更是摸不着頭緒,但看了這本書後,在某些方面,有了一些啓發,書中的每一個章節,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故事,無不在教育着我們,如何當好一個班主任,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家長放心,學生喜愛的班主任。

蘇霍姆林斯基把老師熱愛學生視爲“教育的奧祕”,他的座右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他認爲師愛是教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望、賞識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當學生感悟到這種師愛後,便會激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他提出:“如果每個兒童的喜悅和苦惱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關懷和擔心,那你就勇敢地選擇崇高的教師工作作爲自己的職業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創造的喜悅。”正因爲愛,所以會有創造的喜悅,正因爲有創造的喜悅,所以對教育、對學生更加充滿愛的情感。正像書中自序中寫的那樣:我想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做一名這樣的老師。

一、做一個讓學生喜歡自己課堂的老師。

課堂教學除了傳授一定的知識,還要啓發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啓發他們努力跳出課堂的範圍去閱讀、研究和思考。這就在於老師的教育素質,以前自己對看書沒有多大的興趣,讀完這本書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條。只有這樣,課堂纔不會成爲現成真理的灌輸與接受的地方,纔會成爲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實現心靈自由交流的地方。總覺得自己平時上課缺少一種東西,那就是激情。我覺得要在今後的課堂上,讓課堂成爲自己表現得舞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他們的教育技巧的最主要的特徵就是表現自我,即把自己的精神財富展示在學生面前”。

書中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樣一段話:孩子們所喜歡的是那種本人就喜歡孩子、離開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們交往是一種幸福和快樂的人。要想讓學生喜歡自己,首先自己必須先愛學生。課堂上,把自己的關注面擴大,關注每一位孩子在課堂上的種種表現,及時地表揚好的,指正差的,讓每位學生充分利用課堂上的40分鐘,學到更多新知識。課餘時間,不能吝嗇自己的關心和愛心,蹲下身子來多與孩子們聊聊天,多與孩子們做做遊戲,讓自己融入到孩子們的童真世界中,讓孩子們覺得自己的老師像個大姐姐,像個大朋友。當我們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一個孩子,我們就會以最博大的愛與理解去對待孩子,從而成長爲一名真正的教師。

二、做一個讓孩子擁有良好健康的心態,對學生負責的老師。

教師的責任感,體現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體現在平時工作的細節之中。對學生負責,就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關心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在校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發現問題,及時耐心地進行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對學生在校的每一天負責,對學生的一生負責。

三、做一個懂得堅持的老師

以上內容如果缺少了“持之以恆”,那麼無論你付出多少努力終究不會成爲一名優秀的班主任的。我認爲,做班主任不需要多麼聰明,智商一般就夠用,重要的是“一要認真,二要堅持”,其實這是做人做事要做好的基本要求。什麼是成功呢,“成功就是將簡單的事情重複做”。教師一時或一天踏實認真去做並不難,難的是節節、日日、週週、每個學期、每個學年都達到踏實認真,勤奮用心。認識育人是一個具有長期性、複雜性的工程。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因此,對於學生的成長,我們只能循循善誘,耐心培養,而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長。我們所強調的.只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加傳統的優秀做法纔是有效的就是這個道理。教師沒有耐心的、與學生面對面的、精心和經常的輔導,是不可能取得理想成績的。即使是做指導者也必須深入學生,去指導才行,不付出勞動,天上不會掉餡餅。

特別在轉化後進生的過程中,教師更要耐心細緻,在尊重、理解基礎上提出可接受的要求,使其有反思的餘地,有改正缺點或錯誤的機會,促使他們克服各種困難,衝破各種阻礙,履行自己的義務從而在某方面取得進步。同時,老師還要加強養成教育,不斷激勵,使學生把老師的要求轉化爲自覺的行爲,這樣才能使學生不斷進步。

班主任的工作複雜而又多面,我的片面之詞也許根本不能概括我對本書的所有感慨與感激,在繁雜而勞累的班主任工作中他就像一盞明燈引領着我得到更多的收穫和啓發,從而經常審視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蘇霍姆林斯基的遺囑中說:用知識哺育自己。教師只有不斷進修提高,不斷洗滌自己逐漸被世俗雜務蒙塵的心靈,用自己的真心換得孩子的真情,此時,我相信,你就是一名真正成功的班主任!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6

茫茫書海,幸得廣東省彭才華名師工作室的贈送,我終於擁有了一本適合自己的書——《給教師的建議》。剛拿到這本書,我簡直就像是一頭跋涉在沙漠裏的駱駝遇到了綠洲,如飢似渴地吮吸着書中的養分。

對於這本書的作者蘇霍姆林斯基,相信所有教師們都能或多或少地背誦他的教育名言,他的名言更是衆多教師論文論著的支點。看完這本書,我不禁感嘆蘇霍姆林斯基不愧是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書中的100條建議幾乎能解答教師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產生的疑惑——總是抱怨學生調皮、不專心上課的教師們,細細品讀《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你就會發現,原來問題出現在自己沒有因材施教;經常說自己工作忙、沒時間的教師們,好好閱讀《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你就會慚愧,原來是自己缺乏教育技巧;經常教低年級的教師們,好好看看《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裏》,你就會讓你的學生把知識的“地基”牢固地保持在記憶裏;面對學生水平存在明顯差異而感到頭疼的教師們,請讀讀《“兩套教學大綱”,發展學生思維》,你就要進行自我反省,是你沒有盡力爲你的學生創造一個智力背景;埋怨學生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的教師們,讀讀《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你就會知道如何想方設法去點燃學生“思維的引火線”;準備接手一年級的教師們,讀讀《給準備教一年級的教師的建議》,你就會深切體會到家校溝通的重要性;認爲識字教學是老大難的教師們,讀讀《識字教學應當與圖畫緊密結合起來》,你就會帶領學生們到“詞的源泉”那兒去“旅行”……對於急需給自己“充電”的我,不管隨手翻開書中的哪一頁,都如同磁鐵般把我的'目光、思緒深深吸引住。

蘇霍姆林斯基雖說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但我在品讀書中的建議時,絲毫沒有感覺到自己拜讀的教育經典理論過氣了,反而還覺得特別接地氣,可以拎來就用。其中《識字教學應當跟圖畫緊密結合起來》讓我感悟頗深。印象中,俄語應該如“(你好)”這樣,更接近英文的寫法,怎麼會跟圖畫結合呢?而我們漢字中的象形字與實物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山、石、田、土等,藉助圖畫來識記,會記憶深刻。哪怕是會意字,如休、樑、岸等,也可以藉助圖畫來識記。雖說有些字的偏旁在整個字裏沒什麼作用,但是隻要通過老師的聰明才智,再牽強的理由都可以解釋得合情合理。俄語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的漢字呢!

《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提到,教師的教育素養是指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深刻的認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科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爲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真正的教育能手知道的東西,要比學校裏學習的東西多得多,因爲他們備課是按照教學大綱,而不是按照教科書來備課的。爲什麼有的老師會在課堂上手忙腳亂?這是因爲,教師注意的只是教材的內容,而不是教育過程的各種細節。教師使足力氣去回想講述的過程,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思考和教材內容上。而學生的領會是比較困難的,因爲老師的講述和語言裏沒有情感,所以學生就不感興趣。如果老師能夠運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麼他的講述就會就會情感鮮明,學生就能津津有味地聽課。如果在教師的講課裏沒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如果他掌握教材的程度,只能供學生體驗他所知道的那一點東西,那麼學生的心靈對於知識的感觸就是遲鈍的,而在心靈沒有參與到精神生活裏去的地方,也就沒有信念。所以教師對教材有深刻的理解,這是教育素養的基本方面之一。教育素養還體現在教師的語言修養問題。如果教師的語言是混亂的,沒有邏輯順序的,他講的教材的意思是模糊不清的,以至於第一次感知知識的學生不得不用全部力氣才能聽懂一點點,孩子感到疲勞、煩悶的原因正在於此。“讀書,讀書,再讀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正是取決於此”。作爲教師,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的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希望在《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的陪伴之下,讓教育的困惑雲開霧散,成爲一名快樂的教學工作者。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7

幾年以前,曾經拜讀過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站在語文教師的角度領略了蘇霍姆林斯基著作的風采;今年寒假,讀的還是與蘇霍姆林斯基有關的書,不過,不再是單槍匹馬,而是跟隨着閆學老師的腳步,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恢弘鉅著前,擷取一朵朵小花,和閆老師一起《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是閆老師繼《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後出版的又一力作。之所以稱之爲力作,自是書中有別處見不到的精彩。首先,閆學老師作爲一名特級教師,而且還是一位曾經擔任過班主任的特級教師,她所站在的理論高度,所瞭解的班主任工作現狀,都是許多人所無法比擬的。其次,在書中,我們可以分享到閆老師梳理、提煉的蘇霍姆林斯基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種種做法,可以學到閆老師分析整理的蘇霍姆林斯基在班級管理、道德建設、師生交往、習慣養成等方面的經驗和價值,我們還可以有幸聆聽到閆老師結合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困惑、困難,以生動形象的案例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作出的詮釋。蘇霍姆林斯基的理論、經驗加上閆老師的細緻的詮釋,讓班主任這個千頭萬緒的工作變得形象生動起來。所以,這樣的好書我們爲什麼不讀呢?

現在就讓我們開始跟着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吧!

閆老師認爲,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體系中最偉大的莫過於“主張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而這也正反映了蘇大師不唯知識、更強調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基本理念。所以,蘇霍姆林斯基制定的評價學生的標準纔會那麼與衆不同——能進行自我教育,能認真勞動,尊敬父母,尊重老人,尊重婦女等等。除此之外,蘇大師從不給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數,他力求使孩子明白教師評價的不光是他的成績,還有他對待學習的態度和努力程度。他還主張一定要讓每一個孩子在某一個領域某一門學科方面取得成績……所有的這一切做法,都讓我受益匪淺。原來蘇大師在很早之前就告訴我們:教育,絕不是隻教知識,在教書的同時更要育人。在如今這個比較功利性的時代,在很多家長看重分數,教學效果以分數定結果的年代,這樣的'理念更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時時爲我們敲響警鐘:以全面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孩子,孩子需要知識,更需要成爲一個活生生人的所有美好的存在。

翻開書,我們還會看到這樣的一章:莫讓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閆老師指出在學生感受不到你教育他的時候,纔會得到最好的效果。是的,教育本應是無痕的,是細水長流,在流動的旅程中,自然而然地澆灌了花草樹木。但是,由於班主任工作的繁忙複雜,所以班主任常常把很多事情以簡單化處理,批評、講道理成了班主任最常用的武器。在書中,閆老師舉了一個例子:有位苗青的孩子,一直罵前面的女同學,班主任汪老師把他叫來當面告訴他,這樣做不對,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無奈,把他前面的女孩子調到別的位置,換了另一個女同學,誰知他還是死性不改,開始欺負這一個女孩子,還理直氣壯地說,看不慣她。面對這樣的孩子,兩次教育失敗,讓汪老師感到教育的無奈。如此棘手的事情,最後卻以這樣的結局完美收場:汪老師通過各種辦法接近學生、瞭解學生,從電腦老師中知道苗青很有電腦天賦,於是讓苗青幫着自己做公開課的課件。當公開課成功時,汪老師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揚了他。從此,苗青也改掉了罵人的毛病。確實,此事無聲勝有聲。孩子是多麼敏感的一個羣體啊!當班主任老師以平等的心態同他交談時,孩子早已卸下了那道心牆,收起了全身的小刺。怪不得蘇大師如是說:應當像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樣會見孩子,應當跟他同享勝利的喜悅,共擔失敗的憂傷。這樣簡單的行爲,試問班主任們做到了嗎?

隨着閱讀的深入,我越來越感受到,愛是這本書的主旋律。蘇霍姆林斯基因爲愛孩子、愛教師這個職業,纔會十年如一日地爲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留下大量優秀的著作;閆老師,一個特級教師,永遠不停下自己前進的步伐,研讀蘇大師的鉅著,以書的形式來表達對蘇大師的敬仰,對一線教師的關懷。我們也唯有心中充滿愛,在孩子面前灑下更多的愛,來展現教書育人的風采。

這樣,當有一天,我們站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我們才無愧於我們的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8

暑假期間,我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教育選集。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讚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爲的嚴厲批判。

讀了這本書,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衝擊着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覆錘鍊,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爲,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爲蘇霍姆林斯基爲了學生成長不惜餘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爲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讀完全書後,我對蘇霍姆林斯基談到的這幾方面內容深有體會:

一、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

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立志從教,並取得了如此偉大的成就得益於他的啓蒙教師安娜·薩莫伊洛英娜。這位女教師在教育工作中,不僅是孩子們的老師,也是孩子們親密的夥伴。她講課時學生們都有濃厚的興趣,所教的知識常被學生銘刻在記憶之中。她常帶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引導學生思考許多問題,學習了不少東西,明白了許多道理……這使幼小的蘇霍姆林斯基不僅愛上了書本,愛上了同伴,愛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這位老師。他嚮往着自己的知識能同老師一樣淵博,嚮往能象老師一樣。從這時起,蘇霍姆林斯基逐步樹立了從事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學校畢業時,他毅然決定報考師範院校,後來一步一個腳印,從一個普通的教師成長爲一名偉大的教育家。教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學生健康成長直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對學生的影響、發展作用極大。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對他們的教育做到“愛心、耐心、恆心”,直到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爲止。

二、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

蘇霍姆林斯基在《寄語後來人》一文中,對後輩的教育同行們寄予了無限厚望,他把自己對教育未來的期望整理成八條教育遺囑,對影響學生髮展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細緻地囑咐。其中有一條,蘇霍姆林斯基特別講到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他說,要當作最寶貴的珍寶一般,保護兒童的信賴這朵最嬌柔的鮮花。它是很容易折損,憔悴和被不信賴的毒汁毒死的。作爲一名教師,很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作爲學生的家長,也極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儘管有時我們爲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點也不比大人小。作爲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爲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爲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爲公民的自尊感,作爲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爲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三、反思造就了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實踐中也曾有過這樣的失誤。那時,他剛參加工作,一個名叫斯捷帕的男孩,由於過分活潑、頑皮,在一次玩耍中無意把教室裏放着的一盆全班十分珍愛的玫瑰花給碰斷了。對此,蘇霍姆林斯基大聲斥責了這個學生,並竭力使這個闖禍的孩子觸及靈魂,吸取教訓。事後班上孩子們又拿來了三盆這樣的花,蘇霍姆林斯基讓孩子們用心輪留看護,唯獨斯捷帕沒有獲准參加這項集體活動。不久這個學生變得話少了,也不那麼淘氣了。年輕的蘇霍姆林斯基當時想,這倒也好,說明自己的申斥對這個學生起了作用。可是不愉快的事件在他斥責這位學生的幾周之後的一天發生了。這天放學後,蘇霍姆林斯基因事未了,還留在教室裏,斯捷帕也在這裏,他準備把作業做完回家。當發現教室裏只有老師和他倆人時,斯捷帕便覺得很窘,急忙準備回家。蘇霍姆林斯基沒有注意到這種情況,無意中叫斯捷帕跟自己一起到草地上去採花。這時斯捷帕表情迅速變化,先苦笑了一下;接着眼淚直滾了下來,隨後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跑着回家了……這件事對蘇霍姆林斯基觸動很大。此時,他才明白了,這孩子對於責罰,心裏是多麼難受。他開始意識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自覺地對孩子的一種疏遠,使孩子感到了委屈。因爲孩子弄斷花枝是無意的,而且對自己的行爲感到後悔,願意做些好事來補償自己的過失,而自己卻粗暴地拒絕了他這種意願。對這種真誠的、兒童般的懊悔,報之於發泄怒氣的教育影響,這無疑是對孩子的當頭一棒。

此後,蘇霍姆林斯基吸取了這一教訓,在以後的工作中很少使用責罰。通常,他對由於無知而做出不良行爲後果的兒童,採取寬恕態度。他認爲,寬恕能觸及學生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

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自己,造就自己,完善自己。這正是做教師的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讓反思成爲教師成長中的好習慣。

讀了這本書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爲有用的人才。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9

科學方法是通向知識海洋彼岸的捷徑,是能力要素構成要素之一。正如達爾文所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因此,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關於教學方法作了大篇幅很有指導意義的論述。茲介紹如下:

一、初次感知識和技能的方法

1、直觀法。一是創設情境學習方法,即運用放影機、幻燈機、遊戲、講故事手段進行教學。二是上專門的“思維課”。帶孩子們到自然界去,到那裏去展示各種現象之間的因果關係,這有助於提高感知的技能。

2、做中學。智力發展須實現勞動與思維的統一,活動與詞語的統一。初感知,要把看見、觀察和動手和諧地融爲一體來進行設計,設法讓學生自己去發展真理。

3、初學“三要”:一要重視自學激疑。如設法刺激學生利用前預習多發現問題。二要概念清晰。即第一次學新知識,需要特別的明確性--一點點進步也好。三要掌握學習技能。要教會學生使用工具--讀、寫、算、觀察、表達等。

二、理解、發展、深化知識的方法

1、理解性學習。知識記的基礎是思考,思考知識的“接合點”和線索。運用新舊聯繫方法學習新知識,更易於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是接納新知識的可靠基礎比如教解應用題,應重在理解題意,把一道應用題看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找出其中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依存性。教定理,要努力使學生理解構成這一定理的實質的那些因素、事實、現象、規律之間的意義上的依存關係等。

2、研究性學習。應盡力引導學生去研究和分析那些沒有明確闡述過的似乎隱藏着的因果關係和規律性。如果學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分析而獲得一些能概括大量事實、現象和事件的知識,這些知識就是極寶貴的。

3、獨立思考。教師要多引發學生熱烈的爭論,深入地思考。學生拿着書爭論,援引資料證明自己的觀點。在這種竟賽的氣氛中,天才才能得到發揮,集體的智力生活纔會變得豐富多彩,也會促使差生躍躍欲試。一定要迫使學生獨立學習,養成獨立檢查作業的`習慣。

4、高超的教學藝術。教師要有駕駛學生思維的世術。如採用把某些東西故意保留不講,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要特別關懷“差生”,堅持不打不及格分,不要讓“差生”感到自己是一個能力低、智力差的人。

三、豐富智力背景

兒童應從入學後的最初幾天起,就着迷一樣東西,有自己心愛的角落,心愛的活動;形成一定的生活志趣,發展自己的創造才能。要重視智力活動的陣地建設,專爲學生設立“思考之角”、“幻想之角”、“難事之角”、“科學活動小組”、“創造節”等等。要保證他們有足夠的自由支配的時間,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這些關於教學方法的論述給我們的啓示是:

1、有效的教育應該是建立在和諧、融洽而又充滿樂趣的基礎上的。

2、“情感”是“和諧教育”的動力;教學方法是“和諧教育”的橋樑。

3、激發動力與改善學法密切結合,定能促進知識與能力的同步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10

大師曰:“不隨意識記是減輕腦力勞動的一條極其重要的途徑。不隨意識記的效果,取決於學生在認識某一理論問題的過程中所完成的是什麼樣的腦力勞動。兒童不通過專門記誦而獲得的知識越多,那麼他在記誦那些非經記誦就不能識記的東西時就越容易記住。不隨意識記是智力發展的極爲重要的`條件,它能把腦力解放出來用於思考,用於深入地理解事實和現象的本質。不隨意識記可以預防最大的弊病之一——死記硬背。”

蘇霍姆林斯基談的這些,對於我們從事教學的第一線的老師來說非常有指導意義。他告訴我們什麼是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隨意識記,又稱有意記憶,是指事先有預定目的,並經過一定意志努力的識記,它具有主動性特點,適宜完成系統性和針對性的識記任務,是學習活動最主要依靠的識記類型。不隨意識記,又稱無意識記,是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沒有經過任何意志努力的識記,這類記憶是數量最多的。它的特點是不易疲勞,但有很大的被動性、偶然性和片斷性。

反思自己的教學生涯,我在教學中採用的“隨意識記比不隨意識記”多,常常給學生布置去讀背課文,記憶詞語的解釋等等。現在,我應該多讓孩子們學會不隨意識記。比如,生字的教學,我會交給孩子們記憶生字的方法:做動作,猜謎語,換偏旁,加一加,減一減等,教會孩子從故事中去理解詞語,從圖畫中去記憶課文的內容……爲了防止死記硬背,就要加大不隨意識記的比例。對要求識記的知識,一要理解,二要思考,三要趣味化,四要擴大智力背景。

我會記住大師那智慧的光芒:“所謂學習知識,首先意味着要善於運用知識。”杜絕讓學生死記硬背。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11

前不久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它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B·A·蘇霍姆林斯基著。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也有許多心靈感觸,在此談談我的體會。

“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溼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爲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書中提到這個問題就是興趣的培養,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變得枯燥無味,產生厭學心理,從而影響數學教學的效果。

“追求知識的願望,是靠兒童的雖不輕鬆然而快樂的、誘人的、出於自願勞動所創造的千萬條根鬚日以繼夜、不知疲勞的工作來滋養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兒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時候,他的勞動才能成爲快樂的、誘人的、自願的勞動。必須使兒童感到自己是一個勞動者,使他爲自己的努力所達到的勞動成果而感到自豪。培養自豪也就會意味着在兒童心靈中樹立一種要成爲思考者的願望。”數學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重要的一環,從教學心理學角度上講,如果抓住了學生的某些心理特徵,對教學將有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興趣的培養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興趣能激發大腦組織加工,有利於發現事物的新線索,並進行探索創造,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劑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學習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維活動是最積極最有效,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學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外,更重要是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作爲數學老師應努力使學生熱愛數學,才能對學習有興趣,只要有興趣,才能學好數學。因爲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祕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慾望的基礎,我在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激發學生興趣。我認爲人們對知識的認識和積累,都是通過觀察實踐而的不到的,沒有觀察也就沒有豐富的想象,也不可能有正確的推理、概括和創造性,所以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去觀察、去思考,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即增加了數學的趣味性,又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數學教學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主動積極的學習,纔能有效的培養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知識智力興趣關係密切,有意識的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熱愛學習與情感,並對所教學科產生興趣,因此,老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順利掌握知識,體驗成功後的樂趣,增添學習興趣,使設計的教法符合學生的學法,持之以恆地結合知識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引和訓練,使學生掌握求知識的鑰匙,可以增添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12

可以說這是一本讓我百看不厭的一本書,也可以說從來沒有像這樣一本書深深打動我。這本書的作者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在這本書中他每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現實作爲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給予合理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書中告訴教師:教學並不是機械的把知識從教師的頭腦裏疏導到學生的頭腦裏,這是一種極其複雜的道德關係,在這種關係裏起主導的決定性作用的特徵,就是培養兒童的榮譽感和自尊感。我們教師的任務就在於,要敏銳而巧妙的、堅持不懈而嚴格要求的'培植兒童的智力和道德力量。幫助兒童把學習看做一種要求做出很大努力地勞動,這種勞動只有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難而取得成果的時候纔是愉快的。在此他又給孩子劃分三個階梯:做出自己的努力,靠勞動取得成果,享受到腦力勞動的歡樂。我們教師可以據此評價學生,讓學生感覺到熱愛勞動的樂趣,讓孩子的一生中都在追求“我比今天知道的多”的不可動搖的願望。從此我們可以正確的評價學生,讓孩子擁有一個正確的道德觀。

他還告訴我們讓孩子學會在集體中交往,因爲“唯一真正的美是人與人交往的美”。

是呀,一個人將成爲怎樣的人,這裏有賴於他與人交往中的表現,有賴於這種交往會激起他什麼養的思想,以及這種交往會把他的知趣引向何方。他爲了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讓孩子去發現美,他和孩子們把一些地方稱之爲“童話角”、“美麗角”。讓孩子在那裏體驗美、感知美、發現美。因爲這樣孩子纔會有美的心靈,纔會用美去對待他人。回想我們的教育確實也注意到此方面,但我們與作者卻不能同比。反思之,不由讓自己又充滿力量前進。

可以說這邊兒本書的點點滴滴都存在着教育,可以說讀它可以排解煩惱,可以指點迷津;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予以幫助,讓每個人充滿信心……所以我會反覆讀之。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13

《育人三部曲》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讀他的書,我覺得幾乎句句都是經典。蘇霍姆林斯基作爲教育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從教三十五年,研究過很多的教育難題,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爲我們留下了深遠的教育遺產。這部《育人三部曲》,就是其中閃亮的一筆。

他認爲,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心靈決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

他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地發展;而且,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

他還十分注重“集體”這個有力的教育工具,特別強調集體中“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一。他一方面指出,“集體是在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智力、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組織這幾個基石上建立起來的”;另一方面又指出,“如果學生沒有個性,那就不會有集體”.

要想用三言兩語概括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認爲,他全部理論的基石無非就是一個樸素而富有人情味的願望: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幸福的人!他說,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定給予學生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他的教育信念就是:“要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他手裏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這就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

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是那樣的通俗,語言是那樣的親切,連書名也充滿了“人”的魅力。可以說,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縷金色的霞光。

蘇霍姆林斯基對我影響最大的幾個教育觀點:

(一)“教育——這首先是人學”

和一般的教育家不同,蘇霍姆林斯基不是以“學者”或“研究家”的身份去冷峻、“客觀”、孤立地研究教育,而是充滿真誠的人道主義情懷,把自己的一腔激情灑向他的每一位學生。他的深情的目光首先對準的是一個個人的心靈而不只是具體的教學環節或手段,()他一生所關注的始終是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的發展。這就使他的教育境界遠遠超過了一般側重於研究教育技術的教育家,而使教育真正進入了人的心靈的宇宙。

在蘇霍姆林斯基所生活的五六十年代,蘇聯流行的`說法是,當今是“科技時代”、“數學時代”、“電子世紀”、“核子世紀”;而蘇霍姆林斯基則旗幟鮮明地提出,當今首先是“人的時代”、“人的世紀”!他進而預言,21世紀將是人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世紀!

蘇霍姆林斯基把教育視爲“人學”,這首先基於他對學生作爲“人”的深刻理解與認識。我可以這樣大膽說,他的學生觀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思想與真正的人道主義精神的完美統一。

(二)“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所謂“教育”,並不教師單方面地往學生空蕩蕩的大腦中灌注“美好的思想道德”,而是儘量設法點燃兒童心靈深處“想做好人”的願望;甚至他認爲兒童心中本身就蘊含有許多美好善良的道德萌芽,而教育者的任務就是扶持,讓其茁壯成長。

培養具有共產主義理想的一代新人,是蘇霍姆林斯基崇高的教育使命。但是,在他那裏,這種教育決不是教條口號式的灌輸,而是針對學生的心理由近及遠、由淺入深、“潤物細無聲”一般的潛移默化。比如,他教育孩子愛祖國從愛母親做起,而愛母親又應從瞭解和體貼母親的憂傷和難處做起,併力所能及地分擔母親的家務瑣事,以及在宅旁種植“母親樹”、第一批果實獻給母親品嚐、以優秀的在校表現讓母親滿意、高興、自豪等等;由此推而廣之,爲爺爺、奶奶、父親、兄長、弟妹獻出愛心,付出愛行;再推而廣之,爲其他一切素不相識但值得尊重的普通人獻出愛心,施以善行;在此基礎上,爲學校、爲家鄉獻出愛心,作出貢獻;最後把這種愛心昇華爲對親愛祖國的責任感。

我們應該學習蘇霍姆林斯基,不能把科研的目光老盯着“上面的精神”,而應該把教育科研的目光對準具體的學生,對準學生的心靈。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14

10月是讀書月,在上級部門的引導下,我們系統全面的通讀了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專著,感觸頗深。

要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必須提高教師素質。教師的素質如何才能提高,教師的觀念如何才能轉變,或者說,和時代相通的先進教育理念、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念從哪裏來?廣大教師要多讀書讀好書——讀書就是最好的辦法。通過閱讀教育專著,我獲益匪淺,認爲閱讀教育專著是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幫助教師提高的有效途徑。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蘇聯近二十年來在國內外享有盛名而且影響極大的一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十七歲國中畢業後,就當農村國小教師,二十九歲起擔任一個農村完全中學的校長,直到五十二歲去世,始終沒有脫離學校的實際工作。在並不算長的一生中,這位有心人立志教育改革,潛心科學研究,寫出了四十多本書和六百多篇論文,理論上自成體系。蘇聯中央級和地方級的出版社,分別爲他出版了兩套多卷本的教育文集。他在蘇聯教育界的地位,不亞於過去的馬卡連柯,而他的教育實踐和理論成就,甚至比馬卡連科還更豐富,更有現實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著,像一面鏡子,字裏行間真誠地表述着作者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着。因爲它充滿了精氣神,這種東西瀰漫在課堂上,會把學生的心緊緊抓牢;這種東西存在於教師心靈深處,使它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蘇霍姆林斯基用真誠的筆調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來說,一點也不顯過時。在今天教育的問題是具有共性的,它不會因爲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或消失。

教師要多讀書,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讀書可以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應當成爲書籍的王國。”“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爲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着思想的江河。”愛好讀書應該是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習慣。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愛玩具一樣,教師的第一至愛應該是書籍,只讀教材和教參兩本書的教師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爲優秀教師。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愛心育人”不僅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爲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

通過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著,從中悟出生動真實的道理,通過這些去更好地指導我們去教學。像這樣有價值、有意義的書籍今後還要多看、常看、反覆看。爲了我們的工作更加有意義,我們有這個必要去學習書本上的精華。不斷地反思自己,總結自身不足等原因。作爲老師,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去點燃學生心靈中“想成爲一個好學生”的火花,愛護好這點火花,使他能熊熊燃燒起來。

這是一次讀書的交流,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更是一次心靈的交流。我將帶着這份收穫,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學中,爲教育的明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15

孩子們不應當把我視爲老師,而且應當把我視爲一個普通人,他們同這個人即使在教室以外也有很多共同的樂趣,只要求掌握知識,並打上分數——不,這是不夠的,這樣做只會產生隔閡。教育好學生的祕訣在於尊重他,指責的越多,缺點說得越多,教師的話越會失去價值……”

每次想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都在反思我的課堂,反思我在課堂中的言行,它也時刻提醒我怎樣做一個讓學生信任、尊重的老師。

“教育要切實以學生爲中心”這是我們做教師的最熟悉不過的話了,但是真正落實起來,我們跟蘇霍姆林斯基還有很大一段差距。反覆咀嚼、品味蘇霍姆林斯基的精彩語段和教育事例,讓我們的教育更加充滿人性、充滿藝術、充滿技巧、充滿激情。

在讀這本書和我的長期工作中,我不斷認識到,作爲教師在日常工作中要勤於發現、善於發現。應多動腦子,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善於捕捉自己的靈感,並能全身心的投入。以“發現”的眼光去與孩子接觸、交流,必然會對孩子產生積極地影響,激發學生的樂趣。因此我總是想成爲讓學生喜歡自己課堂的老師。課堂教學除了傳授一定的知識,還要啓發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啓發他們努力跳出課堂的範圍去閱讀、研究和思考。這就在於老師的教育素質,以前自己對看書沒有多大的興趣,讀完這本書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條。只有這樣,課堂纔不會成爲現成真理的灌輸與接受的地方,纔會成爲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實現心靈自由交流的地方。總覺得自己平時上課缺少一種東西,那就是激情。我覺得要在今後的課堂上,讓課堂成爲自己表現得舞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他們的教育技巧的最主要的特徵就是表現自我,即把自己的精神財富展示在學生面前”。

我們縱觀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他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怎樣對孩子們的教育上了,其執着和頑強的毅力,讓我們不得不佩服。當年自己進入教育這一行業時,也曾滿懷信心、雄心勃勃……可隨着時間的推移、挫折的打擊,使我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這本書的出現,讓我對自己的過去有了一個反思,有了對教育新的感悟,那就是要讓孩子擁有良好健康的心態,對學生負責的老師。我認爲教師的責任感,體現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體現在平時工作的細節之中。對學生負責,就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關心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在校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發現問題,及時耐心地進行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對學生在校的每一天負責,對學生的一生負責。

蘇霍姆林斯基有這樣一段話:孩子們所喜歡的是那種本人就喜歡孩子、離開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們交往是一種幸福和快樂的人。這也就是告訴我們要成爲一個愛學生、讓學生喜歡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喜歡自己,首先自己必須先愛學生。課堂上,把自己的關注面擴大,關注每一位孩子在課堂上的種種表現,及時地表揚好的,指正差的,讓每位學生充分利用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鐘,學到更多新知識。課餘時間,不能吝嗇自己的關心和愛心,蹲下身子來多與孩子們聊聊天,當我們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一個孩子,我們就會以最博大的愛與理解去對待孩子,“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全面的瞭解學生,對他們做細緻入微的觀察,指導他們的一言一行,從而成爲一名真正的教師。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可以讓我們進步,也可以讓我們明理,書籍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作爲教師這一職業,應該多與書籍打交道,更應該多讀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並且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只有這樣我們纔會不斷地學有所獲,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的成長,才能更好地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

在一次次地閱讀蘇氏語錄時,都會被他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所感染,作爲我們教師,只有日益深入地研究教育和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細節,只有不斷地將學習過程融入到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之中,才能成爲真正的教師,才能成爲學生所信賴、尊重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