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科技

中小銀行信息科技日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科技3.04W

中小銀行信息科技日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現狀與問題

(一)對信息科技風險認識不到位,管理體系不完善

以村鎮銀行爲例,其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水平還處在風險管理的初級階段。有些村鎮銀行雖然制定了發展戰略,但缺乏與業務發展戰略相一致的信息科技發展戰略,同樣也缺乏信息科技風險戰略來指導信息科技風險管控工作,信息科技風險管理尚未納入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首先是信息科技風險認識上不到位。在作爲小銀行的村鎮銀行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問題,例如對信息科技風險瞭解的不夠細緻,對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相對薄弱,信息科技的風險管理缺乏業務、風險管理、內部審計等部門甚至更高級管理層的有力支持。其次,信息科技管理體系不完善。大部分村鎮銀行雖然制定了相關的信息科技管理制度,但制度建設、人員管理、崗位設置缺少整體的風險管理概念,缺少完整的信息科技安全管理體系。

(二)科技投入水平普遍較低

目前,中小商業銀行的科技收入整體能力偏低。科技投入主要包括項目建設費用、日常運行維護費用、科技人員成本、其他費用等項目。以村鎮銀行爲例,很大數量的村鎮銀行尚未自行開發業務系統,多是租用發起行的業務系統。這部分村鎮銀行從本質上可以看作是發起行的一個支行,業務系統運維的重頭戲一般都由發起行信息科技部來實施。同時村鎮銀行高級管理層對科技的重視程度不夠,信息科技的投入佔運營成本的比重較小,大多在2%以下,該資金份額難以完全滿足業務系統運行的維護需要,導致村鎮銀行部分硬件投入不足,常用易損設備備份不足,一些重要設備達不到雙機熱備的要求,出現設備損壞無備用設備,無法及時更換,影響正常業務開展的問題。更有一部分硬件設備超壽命運行,做不到及時更換,給信息系統的後期維護帶來較大的負擔,在銀行業務開展的同時也暴露出較大的信息科技風險。

(三)科技隊伍建設嚴重滯後,人才儲備不足

信息科技發展的核心是科技人才,銀行的信息化建設和發展離不開科技人員的支持。據統計先進銀行科技人員平均佔銀行總人數的比例爲3%—4%。然而對於現階段的村鎮銀行而言,信息科技人員的配比卻嚴重偏低,人員配備嚴重不足,存在着較大的人員缺口,從這個角度來看,農村金融機構的信息化能力不足與信息科技人員不足有着必然的聯繫。現實的情況不免讓人感到憂慮,無法滿足科技管理的整體要求。

除了科技人員配備不足外,村鎮銀行的科技人員專業程度偏低,專業技能素質普遍不高,缺乏相應的技能培訓和項目實踐。由於人員不足和崗位設置的不合理,存在着非全職科技人員,科技人員身兼它職,身兼數職的現象,導致了科技人員的勞動強度增大,無法專注於日常的信息科技工作管理,難以對一些新的技術知識進行學習,長此以往導致了科技人員的工作能力下降。

同時一些村鎮銀行還存在着科技人員職責定位不明確的問題。就村鎮銀行而言,科技人員的職責主要包括幾點:一是對銀行業務系統的穩定運行提供運維保障。二是負責本行計算機設備、網絡設備及其附屬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和調配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檢查設備的管理和使用情況。但由於部分村鎮銀行科技人員職責不明確,造成了科技人員成了“萬能工”。只要是銀行業務開展所需的設備出現問題,即使是超出科技人員職能之外,

員工第一時間冒出的想法都是“找科技”。這種情況大大耗費了科技人員的工作精力,導致對科技本職範疇內的各項工作帶來了很大影響,鉗制了科技工作的開展的質量和效率。

二、對策與建議

(一)強化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提升風險抵禦能力

1、以滿足業務需求爲目標,切實加強信息科技風險管理。

作爲小銀行的村鎮銀行雖“起步晚,底子薄”,信息化建設“先天不足”與先進商業銀行存在很大差距,但一旦出現風險,造成的影響卻並不比先進商業銀行小。所以,村鎮銀行在信息科技風險管理上應該像先進的商業銀行看齊,強化信息科技風險防範,建立有效風險防控體系,推進信息科技風險管理與先進水平接軌,着力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在指導原則方面將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納入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當中,貫穿於銀行各個經營領域,做到信息科技風險管理“不掉隊”。同時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信息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逐步建立起信息科技風險管控的日常化、流程化、持續化機制。

2、建立信息科技風險監測體系。作爲小銀行的村鎮銀行應

結合自身業務發展建立直接、高效的信息科技風險監測體系,做到及時識別風險因素,排查隱患,徹查風險問題根源。要將信息科技風險控制前移,做到防患於未然。要將風險管控貫穿於銀行業務的整個過程,加強跟蹤控制。要有“剩餘憂患,死於安樂”的風險意識,做到“常摸底,勤過腦”,要在準確瞭解自身信息科技實際情況,在充分分析信息科技方面可能出現的風險對銀行業務影響的基礎上,建立良好的風險分類分級制度,實施重點監控。同時進一步完善風險報告機制,加強信息科技部門與業務管理部門、高級管理層以及監管機構之間的溝通協調。

3、強化運維體系建設,提升系統服務水平。要進一步完善運維管理流程,健全運維管理制度和標準,確保配置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來維持安全、穩定的信息科技環境,提升信息科技運維保障能力。在高度上做好管理流程整合,在深度上做好業務流程分解,強化事件分級制度,建立起一個有效的事件分級及響應機制,加強對業務連續性的管理,保障金融服務持續穩定。

(二)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信息科技發展水平

1、加大科技隊伍建設投入。在科技人員需求缺口較大的情況下,主動面向社會招聘專業技能過硬,實踐經驗豐富的科技人員,及時充實現有的信息科技力量;積極組織針對科技人員的外部專業技術培訓,或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對科技人員進行必要的內部培訓,使科技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及時得到補充和更新,做到在新技術、新知識面前不落伍,能夠及時的瞭解和掌握。

2、增加設備投入。對銀行業務必須的一些常用易損設備進行充足冗餘備份,如打印機、業務終端等,保證在設備發生故障且無法及時修復時能夠做到第一時間更換,確保業務辦理持續進行。對機房內關鍵設備進行冗餘備份,包括UPS、交換機、路由器等。機房是銀行業務開展的核心,如果機房內設備放生故障,會導致業務系統終斷,銀行業務停滯。所以要做到機房內關鍵設備雙機熱備,確保在設備出現故障後第一時間更換備份設備,最大程度上降低對銀行業務造成的影響,保障業務的連續性。

(三)加強科技隊伍建設,爲提高信息科技管理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1、進一步提高信息科技人員履職能力。採取有效方式和途徑,通過求助發起行或聘請其他外部專業技術人員對現有科技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信息科技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

2、引進專門人才。面向社會招聘能有效開展信息科技工作的專業人才,加強信息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儲備,以解決由於現有信息科技人員匱乏出現的一人多崗,一崗多責的問題。

3、開展內部培訓。針對銀行一線員工,集中開展關於銀行業務所需的相關設備的操作和維護的培訓,使一線工作人員掌握基本的相關設備耗材更換,灰塵清理等一些簡單維護技能,這樣一來既能縮短業務等待時間,提高工作的效率,又能節省科技人員的工作精力,使信息科技人員得以專注信息科技日常管理工作。

村鎮銀行作爲近幾年成立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雖然在諸多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的實際情況,但不能因爲成立晚,底子薄而遷就自身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在信息科技工作方面,村鎮銀行不應滿足現狀“混日子”,過度的依賴發起行。而應着眼未來,以發起行爲依託,注重自身的信息科技發展,制定健全的信息科技相關制度,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加強信息科技隊伍建設,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信息科技管理流程。當問題發生時,能做到敢於接觸問題,能夠解決問題,快速解決問題。爲村鎮銀行業務開展保駕護航。

1、對各業務部門來說

數據治理絕不是“與己無關”的一項工作。數據治理工作貫穿於數據產生、使用和銷燬等全生命週期中的各個環節。作爲主要的業務數據輸入端,業務及一線部門扮演着重要的數據質量控制角色。數據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數據分析結果的準確性,而銀行層面數據標準是否建立,各業務和管理領域的數據標準是否一致,也將影響在使用數據時需要花多大的代價來進行數據標準的統一。

2、對信息技術部門來說

數據治理的工作涉及到信息系統建設的方方面面。信息科技部門在考慮銀行整體信息系統架構的同時,還需考慮數據架構如何設計,IT領域的數據治理工作如何配套開展。例如數據管控平臺如何定位,數據管控平臺與各源系統、數據加工分析平臺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什麼樣的信息系統建設流程是符合數據治理要求規範的。

3、對數據治理歸口管理部門來說

數據治理是一項長期的、動態的工作,而且是類似“裝修”的隱蔽工程,是一項“髒活、累活、苦活”。如何將數據治理的價值和成果顯性化、將數據治理工作拆分爲不同的模塊和任務,逐步的推進和落實,如何將數據治理從管控式理念模式向服務式理念模式轉換,是一項智慧工程。

4、對合規和審計部門來說

如何規範化標準化地開展數據治理評估與審計工作是一個新的課題。從哪些方面進行評估,評估的維度有哪些,評估的標準如何定義,評估的範圍如何選擇,都急需業內專家共同探討,逐步細化,明確標準。

總體來說,一般銀行在數據治理實踐過程中主要面臨的難點:

數據管理各項工作龐雜,如何體系化的規劃開展?

數據治理組織架構如何有效運行和落地?

如何通過數據資產的盤點工作開展數據認責?

如何通過系統化工具減少數據管理的手工工作?

如何通過內控和審計促進數據治理工作的開展?

銀行數據治理的應對方式

1、體系規劃

銀行需要充分結合自身發展戰略的要求來制定數據戰略,例如一家旨在發展零售業務的銀行,其數據戰略應圍繞零售業務進行開展:統一零售客戶數據,提升零售客戶服務水平,從而建立對零售客戶做精準營銷、行爲預測等等一系列的能力,結合這些內容再對數據戰略進行思考;一家將金融科技作爲戰略的銀行,則需要將開放能力、服務生態的數據基礎作爲數據戰略的要點進行定義。

銀行應結合戰略發展,體系化的設計數據治理各項工作,通過搭建完整的數據治理體系框架,整合聯動數據管理各項工作,服務業務,實現數據價值。體系化的建設內容可以包括四個層面。

數據治理層面:數據治理的模型,管理的組織架構,崗位要求,制度辦法,管理流程等;

數據管理層面:數據架構與共享,數據模型管理,數據標準管理,數據質量管理,數據安全管理,主數據管理,元數據管理等;

數據應用層面:數據與應用開發管理,數據需求管理等;

技術工具層面:管理流程工具。

2、頂層設計

有效的組織架構是數據治理成功與否的有力保證,爲達到數據戰略目標,建立體系化的組織架構、明確職責的分工是非常必要的。

銀行根據數據戰略、自身組織架構特徵,構建數據治理組織架構,不同的方式其數據管理分散和集中程度各有不同。組織管理分散且數據需求較少或複雜程度較低的銀行,一般採用“分散模式”,各部門負責本領域的數據管理和應用;數據需求較多且複雜程度較高的銀行,可採用“歸口管理模式”、“集中+派駐模式”、“全集中模式”。具體選擇哪種方式,取決於銀行數據發展的階段,同時也取決於歸口管理部門的人力投入與專業能力。專業能力主要涉及組織溝通、業務理解、技術開發等方面。

從銀行發展的一般趨勢來看,伴隨銀行數據積累及數據需求的增加,數據分散管理模式逐漸變得不能滿足用數需求,數據質量問題頻發、未得到有效解決,銀行需要從全行整合資源投入,更爲有效地改善數據管理局面。因此,銀行在數據相關工作的早期形成了“數據管理工作小組”,作爲歸口管理的形式,由相關業務部門骨幹和IT人員組成,按需召集會議,共同討論解決方案並呈報管理層決策。無論出於自身發展所需還是應對外部監管壓力,小組議事形式固有的部門間推諉和資源投入不均/不足等弊端不斷顯現,其效力和效率已均不能滿足數據管理的急切需要。獨立統一的“歸口管理部門”應運而生,作爲全行數據治理的`牽頭部門,明確並落實其職責,要求其牽頭實施數據治理體系、協調落實運行、組織推動工作。

由哪個部門作爲歸口管理部門是業界關注的熱點與話題。各家銀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考量,確定的部門也各有不同。從銀行實踐來看,因爲巴塞爾協議三的實施,有從風險出發歸口風險管理部門的;也有因監管統計報送、《銀行監管統計數據質量管理良好標準》實施而歸口在計劃財務部門的;還有因爲考慮科技屬性較強,與各信息系統強相關而歸口在信息科技部門的;此外有越來越多的銀行獨立一個數據部門來對數據相關的工作進行歸口管理;當然還有一些由業務部門和技術部門共同作爲“歸口管理部門”也是銀行的實踐方式之一。

不同的設計方式下優劣勢也各有不同,銀行根據自己實際情況權衡利弊、得出最優解決方案。一般來說,歸口管理部門設置的課題均需要多長的決策過程與時間,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決策層對於數據治理的決心。

3、釐清家底

銀行已經認識到將數據作爲資產管理的重要性。部分銀行提出要樹立“數據作爲資產,資產主動管理,管理產生價值”的理念。逐步改善銀行對數據缺乏主動管理的現狀。要將數據作爲資產管理的第一步是需要釐清銀行究竟有哪些數據。

一般來講,銀行可以從業務和技術兩個不同的視角分頭開展梳理盤點工作。業務視角是自上而下的演繹,包括從業務價值鏈,數據應用場景進行業務說數據的梳理分析。技術視角則是自下而上歸納,以銀行現有信息系統爲基礎,整理相關信息表和信息項的情況。最終兩者整合,形成銀行的數據資產清單目錄。

釐清了數據資產清單以後,還有很重要的步驟:數據認責。數據管理職責認定在實際操作和應對過程中可以通過對業務流程的責任進行拆解。如根據不同流程節點,對應不同業務部門對信息項的新增或者修改時,從而確定該業務部門對數據資產信息項的歸口管理。此外,也可根據數據錄入部門、數據需求提出部門、數據標準管理部門、信息系統業務主管部門等不同的方式進行依次認責,保障所有的數據都可以認責到部門。

4、工具落地

高效的數據管理系統化工具,是數據治理工作落地開展的保障。數據管理工作內容覆蓋全行的方方面面,無論是新產品建設,信息系統改造,都會涉及到相關的數據管理工作。一般來講數據管理工具會有以下的三種建設方式:

1)整合數據門戶建設,統一數據入口。該方式整合數據應用,數據分析工具入口,將數據管理的內容作爲服務提供給業務部門,同時在應用中嵌入管理的要求。

2)構建社區論壇,倡導數據文化建設。基於數據資產和數據管理的各項成果,採用全行數據社區化管理,引入社交的方式,用戶可對內容進行點贊,點評和討論。

3)數據流程管控,強調績效考覈。該方式關注流程落地,關注績效數據,通過報表平臺化的方式管理標準落標,質量水平,問題整改情況等。

5、審計評價

基於監管機構的最新指引和銀行數據管理制度要求,銀行內部應開展數據治理審計工作,識別數據治理違規、薄弱的控制環節與執行缺陷。

審計作爲銀行數據管理工作的第三道防線,應構建銀行的數據治理審計框架,通過審計促進數據治理工作的開展,保障數據價值的實現。審計的過程中,除了關注數據管理的各項流程之外還應關注和檢查“數據”本身。需要根據數據與流程現狀,以銀行的管理目標,風險導向的方式確定審計框架,保障審計內容的覆蓋面。

除了三道防線的建設,銀行還應在二道防線上開展數據治理自評或他評的工作。例如定期開展數據治理各項工作的評估,建立評估機制,落實評估程序,積極對評估過程中的不足進行改進。銀行高層應對評估結果採取積極的措施,推進問題整改。

銀行數據治理如何實施

數據治理領域包括但不限於數據標準、數據質量、元數據、數據模型、數據分佈、數據存儲、數據交換、數據生命週期、數據安全等內容。數據治理領域是隨着銀行業務發展變化的,領域之間的關係也需要不斷深入挖掘和分析,最終將形成一個互相協同與驗證的領域網,全方位地提升數據治理成效。

1、數據架構管理—規劃並管理數據從產生端到使用端的分佈、傳輸與存儲的邏輯框架;

2、數據模型管理—企業的信息模型是企業數據標準的圖形化展現;

3、數據標準管理—規範化企業重要活動及對象的數據記錄格式;

4、數據質量管理—對數據的規範性、準確性、一致性、完整性、時效性進行持續監控和評估;

5、元數據管理—對企業數據資產的登記造冊,並記錄其相關性;

6、數據安全管理—對數據設定安全等級,保證其被適當地使用;

7、主數據管理—對企業關鍵的,跨系統共享的業務數據進行統一定義、集中保存、發佈、更新及刪除的過程;

8、數據生命週期管理—是對數據產生、存儲、傳輸、使用和銷燬全過程進行管理。

億信華辰作爲國內領先的智能數據產品與服務提供商,在長期的數據應用建設過程中積累了海量的數據治理案例和經驗,已推出一站式數據治理管理平臺—睿治,由元數據、數據標準、數據質量、數據集成、主數據、數據資產、數據交換、生命週期、數據安全等多產品組成,形成了一套從數據質量分析、問題發現、數據補錄、流程管理到最後的績效分析的全流程管理系統,幫助客戶快速搭建起數據治理的全套管理流程和分析架構。

數據治理是一項長期動態的過程,銀行不應抱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與態度,而應從戰略指導、組織架構、管理流程等從上到下的思想轉變,合理規劃,穩紮穩打,同時也不能畏難而止步不前。

標籤:中小銀行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