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農業機械化中農業生產的積極作用論文

我國是農業大國,一直以來,我國的農業發展始終相對落後,勞動作業中人力、畜力占主導地位,勞動生產率低,勞動負荷大,耗用勞力衆多,集體經濟力量薄弱,儘管建國後,我國大力發展現代化工業進程,農業機械化實業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由於我國的基本國情的限制,農業生產仍沒有大的跨步。直至21世紀,黨和國家對“三農”的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促進了農業生產飛快發展。於此同時農業生產逐步形成區域化、專業化和社會化的大農業生產,更多、更先進的農機裝備應運而生,不僅發展了農村經濟,也帶動了農業工業及其他產業的進步,形成了農工商相結合、共發展的經濟體系,由此構成了良性循環。

農業機械化中農業生產的積極作用論文

1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趨勢

農業機械化是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改善農業生產的經營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過程,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標誌。現代農業要想發展,必先發展農業機械化,這是必由之路。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農業機械也得到廣泛應用,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農村富餘勞動力逐步向其他產業轉移,又進一步擴大了對農業機械購買使用的需求,逐步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預計,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將從45%提高到70%左右,因此,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趨勢必然,並會加快速度,向更高的質量、更寬的領域不斷前行。

2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的積極作用

若要談及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的積極作用和重要地位,就要結合實際情況,充分了解農業機械相較人力、畜力的優勢和取得的成就。下面就近幾十年來農業機械化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所做的貢獻逐條分析。

2.1提升農田勞作的效率

據數據顯示,採用農業機械裝備替代人畜力勞作,可大大提高農田作業效率。如在耕田作業中,採用一人一牲合作的傳統方式,工作10小時的作業量爲5000平方米;而使用耕地作業機組的話,相同時間的作業量高於60萬平方米,其勞作效率爲前者的100倍以上。除此以外,還可在選用良種、科學灌溉、合理施肥等方面,比傳統方式更爲優化有效。農業機械不僅可以減輕勞動者的勞動強度,改善艱苦的農作條件,還可以降低勞作疾病的發生,改變農民羣衆的生存狀況。

2.2提高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

我國地理條件複雜,自然災害頻繁,一年四季,幾乎總有災害發生。北方偏乾旱,南方多雨水,而乾旱和洪澇則是對農業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如在1998年的洪澇災害中,全國共29個省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據統計,農田受災面積爲2229萬公頃,成災面積爲1378萬公頃。而傳統農業的不足是種植經營規模小,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因此大力增強農業的物質基礎建設,改善農業的生產條件和作業環境,一直是擺在農業生產者面前的一道難題,也是黨和國家始終關注的重點問題。農田水利建設的發展和排灌機械的增加應用,極大地增強了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如果在乾旱地區和季節,利用機械化灌溉技術和節水設施,進行噴灌、滴灌、滲灌等方式灌溉,可大約節省農業用水50%,有效地緩解了缺水地區水資源匱乏的困難。另外,農業機械的使用還可以實現精耕細作、增產增效、降低糧食損失,從而滿足廣大農民羣衆創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在農產品的加工、乾燥、貯存等工序中,利用農業機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從而降低農產品腐爛變質率,提升農產品品質;農業機械的推廣使用,實現規模作業,可降低農作成本,同時擁有農業機械的農戶,可以通過農機租賃服務獲得合理報酬;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大面積應用,降低了對勞動力的需求量,大量的剩餘勞動者釋放出來並從事第二、三產業,爲農村人口的增收拓寬道路,同時能夠促進社會其他產業的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的進步。

2.3提升土地產出率

農業機械可以實現深耕作業,疏鬆土壤,加深耕作層,將地表的雜草、作物的殘體掩埋到底層,待其變質腐爛後,可增加土壤中有機物質含量。不僅如此,還可使潛伏在土壤中的害蟲遭受機械損傷,同時暴露出地表的蟲卵在天敵捕殺、陽光暴曬的方式下得到剷除,降低病蟲害的發生,促進農作物增產;先進高效的農業機械裝備爲保護性耕作、化肥深施、節水灌溉等農業生產領域提供技術支持,也可提升土地產出率。

2.4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傳統農業種植爲一家一戶分散的小農經營模式,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打破了這個相對落後的傳統方式。如在我國一些地區,許多農戶通過組建生產合作社的方式,集資購買大型農業作業設備,擴大農業規模,集中生產,再通過合作辦廠,統一訂單,統一銷售,實現產銷一體化,提高了農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有利保證,在提高耕作效率的同時,促進了農業的產業化的快速發展。

2.5改善和保護農村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

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可不斷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如通過加強水利工程一體化建設和科學耕作,改善農業生產方式,可有效地減少了水土流失;通過利用農作物秸稈回收、粉碎、還田一系列技術,能降低秸稈焚燒造成的污染和化肥流失,增加土壤有機化合物質;通過機械化處理畜糞,能有效減少畜糞污染,提高有機肥的利用率。由此可見,農業機械化是促進農村生態環境改善和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2.6改善農民的精神面貌,促進社會文明發展

相較於傳統農業,現代農業中的機械設備的使用需要農民操作者不斷地加強學習和操練,因而需要其在農閒時進行自我學習或參加培訓活動,進而改變以往農閒時聚衆的不良習慣,降低犯罪發生率,形成積極向上的農村生活氛圍,穩定文明社會的發展。

2.7積極有效促進農業科技創新

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能夠促使其不斷更新進步。農業市場對先進機械設備的需求不斷促使農業機械科研人員加大對先進機械設備的研究和製造,而農業機械的生產企業爲了獲取更好的經濟效益,就會將研究的新成果轉化爲實在的機械設備產品,投放市場,將其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提升我國農機科研和製造水平。同時,機械設備的廣泛使用也會對農機制造業的市場產生優勝劣汰的效果。目前,就全國農機制造業的整體水平來看,研發製造企業多爲規模小、結構散亂、競爭力不強,而國際化的領軍企業寥寥無幾。通過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的應用,穩定高效的機械裝備必定會受到農民羣衆的喜愛及推廣,從而長期站穩市場,這樣的良性循環就會促使在農機市場佔有率高的一部分生產企業做大做強,再加大力度投入研發生產中,構建出具有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精專高質的產業集羣,形成專業化分工、社會化協作,大而強、小而專的行業結構,對農業科技創新和發展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

3結語

農業機械化不僅是我國農村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技術保障,而且是新農村建設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是使農業由弱勢產業轉變爲強勢產業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國的農機化發展雖取得了大跨步的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較,整體技術水平和推廣使用範圍的差距還很大。如若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農業相對落後的面貌,就必須積極地、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農業機械化,不斷地縮小和消除與先進國家農業科技上的差距,真正成爲高科技的農業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