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長恨歌 教案

教師1.21W

教學目標:

長恨歌 教案

1、知識與能力:瞭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詩歌風格,瞭解長恨歌的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創作風格,熟讀成誦《長恨歌》,把握長恨歌的思想內容及主題,品味作者的語言,鑑賞詩歌的表現手法

2、過程與方法:以讀促思,以品帶讀,以賞提高誦讀能力首先是全面的對詩歌的閱讀,理清敘事的線索;其後讓學生挑選段落朗讀,談自己讀的感受;在此基礎上點撥表現手法,賞析詩歌語言,以提高誦讀的表現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把握《長恨歌》的主題,對統治者荒淫誤國的批判,對李楊愛情的同情,同時提高學生對於複雜歷史的辨別能力,激發對經典詩歌的興趣

教學重點: 把握長恨歌的思想內容及主題,品味作者的語言,鑑賞詩歌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把握長恨歌的思想內容及主題,鑑賞詩歌的表現手法

教學安排: 二課時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預習安排:課前全文閱讀,注音生字,瞭解白居易生平創作,瞭解安史之亂前後唐朝社會面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習《琵琶行》時,介紹的唐宣宗挽白居易的對聯嗎?

“孺子解吟長恨曲,胡人能誦琵琶篇”

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悲劇,因與“安史之亂”緊相聯繫,有着相當嚴肅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離奇、曲折,又極富傳奇色彩,因而倍受歷代文士的關注自唐至清,出現了不少以此爲題材的文學作品,著名詩人如杜牧《過華清宮絕句》、李商隱《馬嵬》、蘇軾《荔枝嘆》、白樸《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N《長生殿》等自居易的《長恨歌》則是其中翹楚

二、概述背景:

請學生介紹唐代安史之亂前後的社會狀況

1、教師補充介紹李楊之間的關係

楊玉環是蜀州司戶楊玄琰的女兒,隨叔父楊玄?入長安,及笄,嫁與玄宗第十八個兒子壽王李瑁爲妃,時楊氏年16歲,李瑁也年約16歲後爲李隆基看中李欲將楊佔爲已有,又礙於名分,於是,讓她出宮做女道士,號太真,住於太真宮;而後再迎歸宮中,掩耳盜鈴李隆基早先勵精圖治,晚年逐漸鬆弛得楊玉環後,更是沉湎酒色,荒廢朝政楊玉環則不僅自己得寵專房,身封貴妃,“聲焰震天下”,而且滿門親族也跟着沾光,遠房堂兄楊釗,原爲市井無賴,因善計籌,玄宗與楊氏諸姐妹賭博,令楊釗計算賭賬,賜名國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餘職,位居宰相,操縱朝政楊?官鴻臚卿,楊?官侍御史,大姐封韓國夫人,三姐封虢國夫人,八姐封秦國夫人如《長恨歌》所說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天寶後期,朝廷內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對楊家的偏倖,更促進了矛盾的激化天寶十四載(755),手握重兵的范陽節度使安祿山打着討伐楊氏、以清君側的幌子,發動了叛亂,兵臨長安李隆基偕楊玉環等倉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陝西馬嵬驛(今陝西省興平縣西),扈從禁軍發難,求誅楊氏兄妹以謝天下迫於情勢,李隆基只得如請,“命高力士縊貴妃於佛堂前梨樹下”,楊時年38歲

2、寫作背景:

天寶十四載(755),手握重兵的范陽節度使安祿山打着討伐楊氏、以清君側的幌子,發動了叛亂,兵臨長安李隆基偕楊玉環等倉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陝西馬嵬驛,扈從禁軍發難,求誅楊氏兄妹以謝天下迫於情勢,李隆基只得如請,“命高力士縊貴妃於佛堂前梨樹下”(李肇《國史補》)“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爲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議下,白居易寫下了此詩,而陳鴻則寫了一篇傳奇《長恨歌傳》

三、初讀:讀出詩歌大意,讀出詩歌的線索層次

要求:同桌的三個同學互相朗讀欣賞一個人讀,兩人聽,分段輪流讀交流看法

本篇是白居易根據唐玄宗和楊妃的愛情悲劇所創作的長篇敘事詩,與陳鴻的傳奇小說《長恨歌傳》互相映襯,各具特色

詩篇可分爲四個層次:(學生劃分段落)

(1)楊妃入宮受寵,明皇迷色誤國;

(2)馬嵬生離死別,蜀中傷心斷腸;

(3)還都觸景生情,回宮綿綿相思;

(4)仙山尋得楊妃,遙寄信物誓詞

詩篇既有對李、楊真摯愛情的歌頌,也有對明皇迷色誤國的諷喻敘事曲折婉轉,抒情纏綿悱惻,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烘托氣氛,刻劃心理,是古代傑出的敘事詩篇全詩語言流麗,聲調和諧,適於反覆吟誦

四、評讀:詩歌爲什麼能帶來人們全然不同的感受,那是詩人把歷史真實藝術化了,那麼我們就從藝術的角度來欣賞詩歌中對李楊愛情的表現,以及對他荒淫誤國的批判吧。

討論:

1、詩中那些句子表現了楊玉環的美貌?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楊玉環到底長得如何,我們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她美,國色天香,絕世姿容兩位詩人都是從虛處落筆,把人比喻成花,達到虛實相生的境界,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和聯想的空間

2、詩中那些地方表現了唐玄宗對楊玉環的寵愛?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3、哪些句子表達了君王對玉環的深深思念?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4、哪些詩句表現了楊貴妃的癡情?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裏夢魂驚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教師總結: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又導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製造者最後成爲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

白居易用他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手法的結合給了我們最大的美的享受

五、課文分析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譯文:漢家的皇上看重傾城傾國的容貌,想找一位絕代佳人可惜在位多少年來一直沒有找到

詩歌開卷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看來很尋常,好像故事原就應該從這裏寫起,不需要作者花什麼心思似的,事實上這七個字含量極大,是全篇綱領,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又喚起和統領着全詩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譯文:楊家有位剛剛長成的姑娘,養在深閨裏,沒人見過她的容顏與生俱來的美麗是難以埋沒的,她終於被選到皇上身邊她回頭嫣然一笑,百般嬌媚同時呈現出來六宮的粉白黛綠啊,立刻全都黯然失色春寒時節,皇上恩賜她到華清池洗浴,溫暖的泉水沖洗着她潔白細膩的肌膚侍女扶她出浴,正嬌懶無力,初次承恩就在這時花一般的容貌、雲一樣的鬢髮,金步搖在頭上顫動美好的春宵啊,可惜太短了!太陽已經高高升起,皇上才睜開眼,從此再也不早早去上朝追陪歡樂,伺候宴席,她總在皇帝身旁轉春天隨從春遊,夜晚也是她獨佔後宮美人三千人,皇上把對三千人的寵愛都集中在她自己身上深宮的夜晚,她妝飾好了去伺候聖君春天她去玉樓赴宴,喝得醉眼微醺她的姐姐和弟兄都得到了分封,真是令人羨慕啊,一家的門戶都綻放出光彩於是,天下的父母都覺得生男兒還不如生個女郎

緊接着上一層,詩人用極其省儉的語言,敘述了安史之亂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終於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描寫了楊貴妃的美貌、嬌媚,進宮後因有色而得寵,不但自己“新承恩澤”,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覆渲染唐玄宗得到貴妃以後在宮中如何縱慾,如何行樂,如何終日沉湎於歌舞酒色之中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譯文:避暑的驪宮高插雲霄宮中仙樂飄飄,人間到處都能聽到宮裏緩歌曼舞,徐徐地彈琴,慢慢地吹簫皇上整天看,總也看不飽誰知道漁陽反叛的戰鼓會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驚破了!

所有這些,就釀成了安史之亂這一部分寫出了“長恨”的內因,是悲劇故事的基礎詩人通過這一段宮中生活的寫實,不無諷刺地向我們介紹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個重色輕國的帝王,一個嬌媚恃寵的妃子;還形象地暗示我們,唐玄宗的迷色誤國,就是這一悲劇的根源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譯文:皇家城闕煙塵滾滾,天子帶着大隊的車馬逃往西南天子的旌旗飄飄搖搖,走走又停停,才走了百來裏六軍不肯前進,怎麼辦?美麗的楊貴妃死在皇上馬蹄前她的花鈿丟在地上沒人收,還有她頭上的翡翠翹,她的金雀,她的玉搔頭皇上掩着臉,無法相救,回頭看看,眼淚和血一起流下來

這一節,詩人具體地描述了安史之亂髮生後,皇帝兵馬倉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別是在這一動亂中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的毀滅“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寫的就是他們在馬嵬坡生離死別的一幕“六軍不發”,要求處死楊貴妃,是激憤於唐玄宗迷戀女色,禍國殃民楊貴妃的死,在整個故事中是個關鍵性的.情節,在這之後,他們的愛情才成爲一場悲劇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譯文:棧道插雲,彎彎曲曲上劍閣,風颳起黃塵格外蕭索峨眉道上沒有多少行人,天子的旌旗也沒了光彩,陽光是那樣淡薄蜀江水這麼碧綠,蜀山這麼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思念着心愛的人,情思難斷絕在離宮裏看見月光是傷心的顏色,夜裏聽雨打棧鈴也是斷腸的聲息

這一節,寫楊貴妃死後,唐玄宗的思念之情詩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裏揪心的“恨”,用酸惻動人的語調,宛轉形容和描述了楊貴妃死後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傷

“天旋日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譯文:總算有一天,天旋地轉聖駕得回京城,又走到這裏──叫人徘徊不忍離去馬嵬坡下的泥土中已經空無痕跡,美人當年白白死去的那塊地方已經無法尋覓君臣面面相對,眼淚灑滿衣襟,向東望望,信馬由繮回京城回來看看宮苑園林,太液池的芙蓉和未央宮的翠柳依舊媚人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臉,那柳葉多像她的眉,此情此景,怎叫人不落淚?這春風吹開桃李花的日子,這秋雨敲打梧桐落葉的時辰(都浸染着相思)!太極宮和興慶宮的草長得很深了也無人拔,樹葉落滿了臺階也無人掃當年的梨園弟子,如今已生出白髮女官和宮女們也都已衰老晚上螢蟲飛過宮殿,皇上悄然憶想夜裏挑殘了孤燈也難以入睡宮中鐘鼓遲遲敲響夜這麼長,看看天上銀河還在發光霜這麼重,房上鴛鴦瓦這麼冷,翠被冰涼,有誰同擁?你死去了,我還活着,此別悠悠已經隔了多年,從不見你的靈魂進入我的夢境

這一節仍是寫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刻骨思念此“恨”經年,可謂長矣唐玄宗在還都路上追懷憶舊,回宮以後睹物思人,觸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感觸萬千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使人覺得迴腸蕩氣正由於詩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這樣的程度,後面道士的到來,仙境的出現,便給人一種真實感,不以爲純粹是一種空中樓閣了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譯文:京城有位修煉過的臨邛道士,能以精誠招來亡魂他感動於皇上輾轉懷念的深情,於是派遣方士殷勤地去尋覓楊貴妃方士御氣排雲,像一道電光一樣飛行,天上地下都找了個遍上了九天,又下了黃泉,可是都沒見到她的蹤影忽然聽說海上有座仙山,那山在虛無縹緲中間仙山樓閣精緻玲瓏,似朵朵彩雲,有許多曼妙的仙子出沒其間其中有一位叫太真,雪樣肌膚、花樣容貌,聽來好像是要找的人方士到了仙宮,叩西廂的門,報捎息的是仙人小玉和雙成她聽說漢家天子派來了使臣,不由得從九華帳的夢中驚醒推開枕頭、穿好衣服、下得牀來,銀屏與珠簾都依次打開只見她剛剛睡醒,頭上雲髻半偏,花冠還沒整好便走下堂來風吹着她的仙衣飄飄旋舉,還像當年她的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眼淚縱橫,好似春天一枝梨花帶着雨她含情凝目,感謝君王:自從生離死別難見面,音信兩茫茫昭陽殿裏的恩愛從此斷絕,蓬萊宮裏的日月這麼漫長!俯瞰人間,只看見雲霧,看不見長安只有用舊物表達我的深情,把金釵鈿盒兩樣東西帶回金釵留一股,鈿盒留一扇,我們倆各分一半隻要我們的心像金和鈿一樣堅牢,雖然遠隔天上與人間,總還能相見!臨走叮嚀還有一句要緊的話,這句誓言只有他和我知道七月七日長生殿,半夜裏沒人我們兩個說的悄悄話:在天上我們但願永做比翼鳥,在地上我們但願永做連理枝天長地久也有一天會終結,這恨啊,亙久不斷,永不會有消逝的那一朝

這一段寫道士幫助唐玄宗尋找楊貴妃詩人採用的是浪漫主義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後來,在海上虛無縹緲的仙山上找到了楊貴妃,讓她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現,殷勤迎接漢家的使者,含情脈脈,託物寄詞,重申前誓,照應唐玄宗對她的思念,進一步深化、渲染“長恨”的主題詩歌的末尾,用“開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結筆,點明題旨,迴應開頭,而且做到“清音有餘”,給讀者以聯想、回味的餘地

六、課文難點討論

《長恨歌》是白居易的最著名的感傷詩之一,因它描寫了唐玄宗與愛妃楊玉環的故事,千百年來,人們吟詠不絕,並憑據它所提供的情節改編爲說唱、雜劇、傳奇、電影、電視等等然而這首長歌的作者想要表達什麼樣的思想,卻衆說紛紜自50年代中期以後,討論不斷,即在今日,仍有人在苦苦地較索歸納起來,主要有三說

(1)諷諭說

認爲:作者白居易通過對唐明皇和楊貴妃愛情悲劇的描寫,對他們的荒淫生活作了諷刺和暴露持此說的理由是:

① 李、楊是統治者階級中的最高層人物,不可能有真正的愛情

② 長詩的首句“漢皇重色思傾國”,是籠罩全篇的綱,明確標出諷刺的對象和內容,點出此詩創作的主旨

③從白居易一貫的政治觀點看,他對李隆基和楊玉環的荒淫誤國是譴責的白居易在寫《長恨歌》的前幾個月,在準備應制舉考試擬的刺問中曾明確指出:“羣之作爲,爲教興廢之本”“若一肆其心,而事有以階於亂”懷有這樣的政治觀點,對以荒淫誤國導致禍亂的李隆基和以色感君的楊玉環不可能抱同情態度

④再從白居易創作《長恨歌》的背景來看,白居易作此詩之目的是勸諫憲宗不要重蹈玄宗的覆轍憲宗即位之初,有志改革弊政,朝政出現一線希望,但他驕奢淫佚,宮中多內寵爲了能放肆淫樂,他竟然久久不立皇后

(2)愛情說

該說認爲,長詩通過對李楊悲劇的描寫,歌頌了他們真摯和專一的愛情其理由主要, 有以下幾點:

①從長詩的結構來看,貫穿全詩內容的是李楊的愛情詩的前半部是對楊妃生前與明皇相愛的描寫,後半部是表現楊妃死後李楊對愛情的堅貞和追求從詩歌整體內容上考察,表現的是愛情的歡樂、動亂中的死別、沉痛的悲傷和懷念以及對婚煙重現的憧憬全詩用最大的篇幅、最多的筆墨、最深的情感,寫他們的結合、分離與懷念

②長詩爲了突出李楊愛情,使讀者感受到愛情的美質,有意識地剔除了那些歷史現實材料中荒淫的、愛而不純的東西,選擇和集中了那些最能表現李楊真誠和專一的愛情情節,如楊妃曾爲壽王妃,爲玄宗看中,先轉爲女道士,後再入宮,詩歌卻把她描繪成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天生麗質的少女;楊妃曾與安祿山有暖昧關係,因忌妒兩次被遣出宮,玄宗在專寵楊妃的同時又私召梅妃詩歌對這些材料也都棄而不用

③詩的前半部分的有些內容,雖然含有諷刺或譴責的意思,但這僅是爲了交待李楊愛情悲劇發生時的的情形,以顯示悲劇結局的必然性所以,這種諷刺或譴責的含意,表現得不顯着,客觀效果很微弱,它們並沒有掩蓋全詩的主要傾向,即對李楊遭遇的同情和對他們愛情的歌頌

④白居易對歷史人物唐玄宗與楊貴妃是讚美、同情大於批評

(3)雙重主題說

所謂“雙重主題”說,意爲《長恨歌》對李楊愛情悲劇的描寫,既有諷刺批判,又有同情歌傾此說的理由是:

①《長恨歌》的內容側重於兩個方面:一方面寫玄宗溺於女色,不顧國家大事,招致安史之亂;另一方面寫貴妃慘死,玄宗思念,楊妃成仙詩歌對李楊愛情及其悲劇賦予了很大的同情,同時對釀成悲劇的原因作了嚴肅的批判詩歌將同情與批判集中在玄宗一人身上

②對李楊愛情既同情又批判的矛盾態度是由帝妃的愛情特點所決定的其特點有兩個,既政治性與殘酷性客觀上,楊妃愛玄宗不是出於干政的動機,玄宗過愛楊妃,也不是把婦女當作玩物然則,李楊溺於情愛之中,必然會荒廢政事,並且由於爲了博得妃子的歡心,必然會給予姻親楊氏很高的政治地位和很多的物質利益,從而產生了一個干預朝政的具有特權的楊氏集團,加速了政治的危機白居易既歌頌他們愛情的熱烈、真摯,也批判他們的愛情所帶來的誤國害民的後果

白居易到底想通過《長恨歌》來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思想,學界仍在苦苦地探索着當然,這個問題不必得出答案,也沒有唯一的答案這種探索的過程正是《長恨歌》得以長存的生命力

七、小結

《長恨歌》首先給我們藝術美的享受的是詩中那個宛轉動人的故事,是詩歌精巧獨特的藝術構思

全篇中心是歌“長恨”,但詩人卻從“重色”說起,並且予以極力鋪寫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等等,看來是樂到了極點,像是一幕喜劇,然而,極度的樂,正反襯出後面無窮無盡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又導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製造者最後成爲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過去許多人說《長恨歌》有諷喻意味,這首詩的諷喻意味就在這裏那麼,詩人又是如何表現“長恨”的呢?馬嵬坡楊貴妃之死一場,詩人刻畫極其細膩,把唐玄宗那種不忍割愛但又欲救不得的內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由於這“血淚相和流”的死別,纔會有那沒完沒了的恨隨後,詩人用許多筆墨從各個方面反覆渲染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但詩歌的故事情節並沒有停止在一個感情點上,而是隨着人物內心世界的層層展示,感應他的景物的不斷變化,把時間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來開拓和推動情節的發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別之後,內心十分酸楚愁慘;還都路上,舊地重經,又勾起了傷心的回憶;回宮後,白天睹物傷情,夜晚輾轉難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於夢境,卻又是“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詩至此,已經把“長恨”之“恨”寫得十分動人心魄,故事到此結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詩人筆鋒一折,別開境界,藉助想象的彩翼,構思了一個嫵媚動人的仙境,把悲劇故事的情節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環曲折,有起伏,有波瀾這一轉折,既出人意料,又盡在情理之中由於主觀願望和客觀現實不斷髮生矛盾、碰撞,詩歌把人物千迴百轉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故事也因此而顯得更爲宛轉動人

《長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敘事詩,詩人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採用了我國傳統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敘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詩歌抒情上回環往復的特點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周圍富有特徵性的景物、事物,通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內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蘊蓄在內心深處的難達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處是黃塵、棧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無光,秋景淒涼,這是以悲涼的秋景來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對着青山綠水,還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傷心,大自然的美應該有恬靜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卻沒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內心的痛苦這是透過美景來寫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層行宮中的月色,雨夜裏的鈴聲,本來就很撩人意緒,詩人抓住這些尋常但是富有特徵性的事物,把讀者帶進傷心、斷腸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見一聞,一色一聲,互相交錯,在語言上、聲調上也表現出人物內心的愁苦悽清,這又是一層還都路上,“天旋地轉”,本來是高興的事,但舊地重過,玉顏不見,不由傷心淚下敘事中,又增加了一層痛苦的回憶回長安後,“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白日裏,由於環境和景物的觸發,從景物聯想到人,景物依舊,人卻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淚下,從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宮的垂柳彷彿看到了楊貴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極其複雜微妙的內心活動“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從黃昏寫到黎明,集中地表現了夜間被情思縈繞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這種苦苦的思戀,“春風桃李花開日”是這樣,“秋雨梧桐葉落時”也是這樣及至看到當年的“梨園弟子”、“阿監青娥”都已白髮衰顏,更勾起對往日歡娛的思念,自是黯然神傷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迴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覆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迴環,層層渲染,使人物感情迴旋上升,達到了高潮詩人正是通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覆抒情,迴環往復,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蘊蓄得更深邃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有藝術的感染力。

“一篇《長恨》有風情!”白樂天如是說。

標籤:長恨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