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中學教師教學的隨筆(彙編8篇)

教師1.17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學教師教學的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教師教學的隨筆(彙編8篇)

中學教師教學的隨筆1

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已經進入到了全面實施階段。新的課程標準爲我們教育工作者在今後的教學實踐指出了明確的方向:“改變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改變課程過於注重傳授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作爲教師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更新觀念。觀念是思想,觀念是生命,教學過程的本質是催生新觀念的過程,而不是傳遞現成知識的過程,任何學生都會帶着自己的觀念進入教學過程,而教師觀念是課堂生命力的源泉。因此更新觀念就是更新課堂教學。

一、創設寬鬆的環境,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凸現學生的個性

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關係,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互、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爲學生創造一個自然、和諧、平等的環境,營造一個寬鬆的創新環境。給學生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爲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不同意見,對學生解題有創新的,即使在萌芽狀態,都要積極扶持,千萬不能有意無意的否定學生大腦中冒出的各種神奇的.創新性火花;考試鼓勵創新,凡是新穎的解法和獨特的見解即使答案不完整、不全面也要給予及時的讚揚;鼓勵學生科學探究的冒險精神,樹立敢爲天下先的思想,強化進取精神,以激發創新意識和創新慾望;糾正“唯分數至上”的評價觀念,尤其是肩負大學聯考壓力的高中化學教學過程,我們對學生應實行多元、發展性的積極,給予不同發展機會。這樣,我們不僅拓寬、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而且還能求異,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例如,學習用焓變說明化學反應的方向時,讓學生們自由組合在實驗室探究溫度對加酶洗衣粉洗滌效果的影響。課前,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動腦思考,得出實驗的設計方案;課堂上,學生們暢所欲言,相互之間交流經驗,而老師根據具體情景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學習。這樣,學生的個性不僅得到張揚,而且教學氣氛活潑、民主、平等,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

二、更新教學設計觀念。

1、更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對教學過程及教學結果的整體構思,新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以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所確定的課程目標爲宗旨的,立足於學生適應現代生活的未來發展的需要,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爲根本依據,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更新教學目標是適應新教材教學改革的靈魂。教學目標設計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重結果、重書本教材和重現成結論的不良傾向,重視直接體驗和探究過程。在傳授知識技能教育的同時,強調“過程與方法”的學習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也就是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把“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擺到“技能與知識”同等重要的位置。

2、更新對教材的處理。

新教材的知識容量大,無論在形式、內容、觀念上都給我們全新的感覺,如:增設很多插圖、圖文並茂等。教材中安排大量的閱讀內容和選學資料。如:資料在線、拓展視野等。並融入了大量的新知識,甚至有些知識是老師和學生同在一個起跑線上,這就給我們教師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因此,作爲教師必須以一個全新的觀念去審視新教材,要創造性的運用教材。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把握好深度和廣度。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結合教材內容與自己所處地區的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教材,樹立起面向全體學生和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新觀念。改變傳統的重視“教教科書”的觀念,提倡“用教科書”的新的教學觀念。

三、更新實施課堂教學觀念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改變過於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中學教師教學的隨筆2

1、運用地圖獲取知識

國中地理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各種地理事物、現象的空間形象,如大洲、大洋、國家、地區的輪廓、界限,某地的地形區、氣溫的高低變化等,它們是難以用語言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的。藉助於地圖,便能一目瞭然,要求學生身邊時常備有地圖,對各地理事物、現象能形成準確、牢固的印象,避免了諸如世界各國名稱、氣候類型等的混淆現象,嚐到運用地圖好處的同學是對地圖常看常新,新知越積越多。在七年級新生第一節地理課時,我就要告訴學生運用好地圖是學好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要養成經常讀圖的習慣。地理學科的另一重要特徵是它的綜合性,我們可以從一張地圖中採集大量的地理信息,如一個地區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湖泊、資源等自然知識,再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該地區人口、工農業、交通、商業等人文狀況,從整體上把握該區域的綜合特徵。因此,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就應該多運用地圖來指導學生獲取知識。

2、聯繫實際內化知識

把日常生活中學生比較熟悉的問題引入課堂,如在學習《中國的行政區劃》一節時,記住各個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是非常困難的,新授課時,教師要求學生辨認車輛牌碼上的字,由此說明學習省級行政區劃簡稱的實際用途。然後讓全班同學各說出自己知道的車牌上的字,教師寫到黑板上(不重複),問:“在全國範圍內,還可能有哪些字出現在車輛牌上呢?”學生此時急切地想知道,翻開書細細地找,並且已經體驗到它在實際中的應用,找到後積極主動地結合省級輪廓、簡稱由來去記憶,誰也不甘落後,學習氣氛非常濃厚。這樣不僅順利地解決了教學難點,同時使學生學會了自己獲取知識的途徑。這種方法就是聯繫生活實際學習地理法。

3、分析-歸納-綜合昇華知識

學生的思維過程中少不了分析、歸納與綜合,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緊密結合的,爲此,地理教學中應遵循“分析-歸納-綜合”的規律,使所學知識得以活用。分析應從各類地理事物本身內容的系統性入手,從個別到一般,把個別分散的`地理事物聯繫在一起,找出它們的共性,總結出規律,再從部分到整體把具有相關信息歸納綜合起來,這樣能加深理解各地區域的特徵,獲得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新授完國中地理教材後進入複習階段,師生先一起研討,將國中地理知識歸納爲自然和人文兩大類,自然地理再劃分爲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湖、資源等,人文地理可劃分爲人口、民族、工農業生產、交通、商業等;有的專題還可分爲若干項,如地理位置可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兩方面分項,氣候可以從氣候名稱、分佈地區、氣候特徵以及對當地植被、農業的影響分項,工農業可分別從各自發展的條件、分佈地區、生產的產品(工業部門、農作物)分項;工業發展的條件又可從資源、交通、人力、科技等分項,農業發展的條件可以從地形、氣候、勞動力等分項。再運用整體指導局部的學習方法,大到國家,小到鄉鎮、村莊都要從上面這一知識結構中進行系統地回顧、整理、探討。在地理會考複習時,我常運用這種方法,學生複習積極性高,複習效果不錯。

中學教師教學的隨筆3

著名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長”。人的一生應該是一直在生長,不管做企業員工,做企業領導,做學生,還是做教師,都應該是時時在生長,時時在進步,不斷完善自我。不學習不生長,就會被更多不斷學習,不斷生長的人超越,就會被更多優秀的人替代,就會被環境所淘汰。管理企業如此,管理班級也如此。所以在管理班級中“和學生一起成長”成爲伴隨我的座右銘。

一、和學生一起有目標的成長。

我給自己的班級選定了班級Logo—牛,即我們要做“牛”人。班旗上的“忠”“實”“勤”“善”是我們的班魂:忠,忠誠服從;實,誠實可信;勤,勤快守時;善,與人爲善,班旗掛在班級的後牆上,時刻告訴學生要做忠實勤善的人,也是每個人的成長目標,,也是塑造學生成長的模板。班徽在班級的正前方,擡頭就看見,時刻給學生以警示。我們的班徽也製成了胸標佩戴於胸前,讓學生時刻有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着自己,對學生的成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們的班訓:忠誠榮譽,服從團隊,勤奮守時,終極目標。這既是學生的生長方向,也是我的教育目標,也是我個人的奮鬥指向標,我們要做到:努力向前,沉默爆發。

二、 和學生一起全面成長。

學生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的目的很簡單,讓孩子學習好,能考一所好大學僅此而已,這是因爲孩子父母對教育瞭解的不全面或懂得不多,而作爲職業教書育人的我們就絕不能僅此而已,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學到知識,還要有健康的體魄,還要有全面的人格,更要有更多的優秀習慣。

對於知識的學習,我們班學生都能做到擡頭聽課,低頭思考,正課跟着老師走,自習課自己練。在學生體能的訓練上,是一次和一位家長的談話啓發了我。他說:暑假期間和孩子閒着一起鍛鍊一下,讓孩子跳一下繩,可結果讓他大失所望,只跳了三個;打一下羽毛球吧,結果孩子一個也接不住。這孩子學習沒搞好就連身體也搞垮了。這話讓我無地自容。爲了孩子的健康,開學後我立刻爲孩子們購置了十幾副跳繩,讓孩子在大課間進行跳繩練習,並且定期進行比賽。現在每位學生至少能跳到100多個。我自己也在練習,我也能跳500下左右。在我校運動會期間,我將我們的'跳繩運動拿到了我校運動會的開幕式上,並獲得了成功,這是我們平時的練習,而不是臨時的準備。後我又給孩子們購置了毽球,讓他們進行練習,以強健身體,等來年運動會時再次派上用場。

數看成功人士只有優秀的學習是不夠的,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優秀的習慣,爲此我在教室的文化建設上,在每次的主題班會上,在每次與學生的談話中都將好的人格和習慣滲透其中,這就是“潤物細無聲”。一開始我班有一學生經常說謊,總是將別人沒有的不好說成有的,把自己有的不好說成沒的。讓他調查班裏學生吸菸的情況,結果他把不吸菸的同學說成吸菸的,把吸菸的說成不吸的,其中包括他自己。當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將事情搞明白了,並單獨和他談話,指出他的謊言,最總他承認了。據該生說,有一段時間他看見家裏放着煙,就偷偷吸了起來,結果有點上癮。後來我與他的爸爸談了一次,證實了他說的是真的。經過幾番努力,這孩子已經戒掉了吸菸,並且也不撒謊了,做事也踏實了。

優秀的習慣成就了無數的企業精英,李嘉誠一直在學習,據說他的牀頭總有書;惠普第一女CEO朱莉也一直在學習,她從祕書走到CEO;麥當全球勞董事長兼執行官貝爾靠的是勤奮,他是從掃廁所開始;童文紅現實版的杜拉拉,馬雲的合夥人,她是從前臺做到了億萬富翁,也是憑藉着踏實,誠懇,執行力,團隊意識。這些優秀的習慣已經張貼滿了教室。成功不僅需要業務水平好,更需要個人的軟素質,服從,榮譽,目標,責任,團隊,自制力,執行力,勤奮,好學,守時等。學生這樣成長,我也要這樣成長。

同學們和我的目標正在由小到大,由近到遠一點一點的實現,同學們一定會成爲優秀的人,我也會帶出一隊優秀的人才和一個優秀團隊。讓我們一起前行,一起實現共同成長的目標吧。

中學教師教學的隨筆4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一直有個積累備課的習慣。這些年下來,自己用過的備課本,就裝了整整一個大紙箱。週末,閒暇無事,搬出來,沏一壺新茶,翻兩本舊教案,算是回顧、算是學習,也算是一種別緻的休息吧。

最下邊現在已經變得發黃的那摞,是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剛參加工作時用的,那時的備課本就是一摞厚厚的白紙,稍微高級一點的,也不過是加了些暗紋罷了。當時的備課沒有固定的格式,也沒有固定的欄目,可長可短,一頁行,兩頁也可以,一頁用不了,還可以接着寫下一課。細看備的內容,也幾乎全部是教科書上的知識,另外就是應該教給學生的那幾道例題。幾本看下來,沒有一處涉及到“爲什麼這麼教”的教法問題和“爲什麼這麼學”的學法問題,更不要說什麼“教學反思”、“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等內容了。那時,用到的教具,也只是一塊小黑板罷了。想想當時,若不是上邊的領導來聽課,恐怕連小黑板也沒有人去用。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爲了紮實推進“雙基”、落實“兩全”工作,當時的萊城區教育局教研室,根據全區教學的實際,結合一些先進教學模式,在全區推行了“目標教學”的模式和教法,並相應設計了與之配套的教案模板。按“課題、課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達標檢測、板書設計、教學後記”等項目將備課紙劃分成幾個欄目,由教師根據上課的內容進行填充。

與原來的備課相比,這時的備課要求顯然要高了,需要教師用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備課前根據教學大綱要求認真地鑽研教材。只有對教材的知識體系、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難點、突破策略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較好的把一節合格的備課寫出來。這樣的備課避免了隨意性和盲目性,更加有利於青年教師的成長,我,還有當時的很多同事就是在這樣的備課環境下迅速成長起來,成爲當時的教學骨幹力量。

更重要的一點,這時的備課第一次將“學生活動”作爲一項獨立的內容從教學過程中分化出來,雖然寥寥數字,在實際上課中也沒有過多的要求和強調,但已經初步體現了在教學中需要關注學生個體的發展,這在當時已經算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這時的課堂,已經有了投影儀,我們在備課時就將“學習目標”“典型例題”“同步訓練題”“達標檢測題”事先用小毛筆寫在投影膠片上,後來,爲了方便,也不知是誰率先用上了一塊塊割得方方正正的小玻璃板。上課時依次投影在幕布上,供師生觀察和練習。與原來的小黑板相比,投影儀的使用,節省了教師課堂板書的時間,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的容量和效率。作爲除了錄音機以外的唯一一種現代化電化教學手段,投影儀是當時提供優質課的必備器材,進城參加教學能手、優質課評選,一定得抱着臺笨重的投影機,投影玻璃板的替換也是當時上課教師最忙亂的一件事。

轉眼進入了新的二十一世紀,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終身教育實踐的深入,學習化社會的構建,作爲教育事業重中之重的基礎教育,承擔起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掀起了新一輪課程改革。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強調以人爲本,注重學生主體性發展;就是指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就是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新課程所強調的以學生髮展爲中心,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必將引起教師授課方式的轉變,“洋思模式”、“衡水模式”、“杜郎口模式”等一些教育改革先行者的理念衝擊着傳統的課堂。我們在學習、借鑑中摸索前進,開始逐步推進新課程改革實驗,表現在備課上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爲強調情景教學,增加了“情景引入”;用“指導學生自學、交流、展示”取代了原來的“教學環節”;原來的“重點難點”變成了“重難點突破策略”;與“教法設計”對應的是“學法指導設計”……所有這一些,都無不體現了“以圍繞學生的學來組織教”,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在這時的整個課堂中,教師所從事的全部教育、教學活動,所施加的全部教育、教學影響,都是針對學生的,都是爲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縱觀整篇備課,都是在準備如何在課堂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啓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和學習,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交流,如何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昇華。從中可以看出,新時期的教師不再是課堂上的灌輸者,而成了學生學習的諮詢者、督促者和組織者,學生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爲知識的主動探究發現者,實現了教師、學生角色的徹底轉變。

同時,隨着新課程的實施和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多媒體技術也隨之引入了課堂教學。多媒體課件、校園網、北大附中、附小遠程教學……每一樣技術的引入都會引起一次教學和學習手段的革新和提高。多媒體技術,實現了人、機的交互學習;網絡整合,實現了資源共享;遠程教學,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的雙向、互動……現在的課堂,不再是“黑白”(指黑板和粉筆)的,而是“多彩和有生命”的,相應的,這時的備課上,增加了“多媒體課件內容”的欄目。

短短十幾年,從“白紙”到“課件”,從“小黑板”到“多媒體”,從“講解”到“指導”,從“怎樣去教”到“怎樣去學”……

我想,中國教育、教學幾十年的改革和發展歷程或許就濃縮在這幾十本備課裏了吧。

我在想,明天我會怎樣備課?

或許,有一天,是我和學生坐在一起共同備課……

也可能,是我的學生來告訴我:老師,這節課您應該這麼上……

中學教師教學的隨筆5

在化學教學中,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講解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多引導、啓發,學生自主的找到化學規律,這樣不僅減輕了課堂上教師的負擔,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啓發了學生的思維。下面是我幾點教學體會。

1、化學教學中的很多定義、概念學生在掌握和區分時都有一定的困難,因此爲了便於學生的理解,在講解某些定義時採用先舉例,再讓學生找出共同點,進而得出定義的方法,更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如在講解物質的分類時,可以讓學生舉出一些物質,而教師板書的時候有意識的分類書寫,把金屬單質寫到一起,非金屬單質寫到一起,金屬氧化物寫到一起,非金屬氧化物寫到一起,兩大類寫到一起,再引導學生總結他們的共同點與不同點,從而得出定義。

2、序言的講授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序言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化學,因此培養其興趣是關鍵。在這一部分應多引入一些圖片、影像材料等,多介紹一些科技發展史,再通過幾個小實驗來吸引學生的眼球,培養其學習興趣。

3、實驗基本操作在化學的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加深學生的印象是非常關鍵的。例如,在講述如何正確聞氣體氣味的實驗操作時,我採用的方法是先講述正確的操作方法,再讓學生演示,第二天肯定有學生忘記,那怎麼辦呢?第一天我們聞的是空氣的氣味,因爲空氣無色無氣味,他們的印象不一定深,那麼第二天讓他聞氨水的氣味(少量氨氣毒性不大,不會對人體造成太大傷害,但氣味卻很大),挑一個學生演示,很可能他直接去聞,那麼他一定一輩子也忘不了聞氣體氣味的正確方法。

4、在做《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時,可以先做一個演示實驗,讓學生明確結論,再讓學生做一個實驗,在這裏可以做一些手腳,讓其不成功,再引導學生找出其失敗的可能原因,這樣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總比我們灌給他們要好。

5、講解稀有氣體和氮氣的用途時,應引導學生看書並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他們的用途,並引導學生警醒對比,比較其相同點與不同點(個別題也考其共有的性質),得出其用途相似的原因是“化學性質穩定“,從而樹立“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的思想觀念。

6、在做《硫燃燒實驗》與《鐵絲燃燒實驗》時,集氣瓶底均需留少量水,但鐵絲也可以放少量細沙,做完實驗可以提出設問:“硫燃燒可不可以也用細沙來代替水?”引導學生放它們的原因:鐵絲燃燒是爲了防止紅熱的生成物濺落炸裂瓶底,而硫燃燒是爲了吸收污染大氣的二氧化硫,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

7、講解雙氧水製氧氣實驗時,可以順便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將書中的兩個實驗增加一個加熱雙氧水的實驗,引導學生猜想,加熱雙氧水也能產生氣泡,那麼產生的氣體到底是什麼呢?學生各抒己見,最終可能有三種答案,即:水蒸氣、氧氣、兩種氣體的混合物,那麼該如何驗證呢?引導學生思考回答。當然,學生剛學習化學,回答肯定不到位,此時教師的引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爲了驗證到底有沒有氧氣,該用什麼進行檢驗呢?學生肯定知道是帶火星的木條,但事實是木條並不復燃,相反可能熄滅,再進行分析其中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這裏要做的是提供一些信息,及時進行引導。

8、講解元素符號時,爲了增加趣味性,可以先不提元素符號,直接在黑板上寫一個單詞“gold”,問學生的意思,學生肯定都認識,反過來在黑板上寫出漢字“汞”或其他的你認爲學生不會寫的讓學生回答,學生肯定不會並期待你的答案,此時你出乎學生的意料,說自己也不會,課堂的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然後趁機引出元素符號的重要意義──通用,那麼這節課一定會很順利的上完,學生的印象也會很深刻。

8、分子、原子是學生學習化學中的難點,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微觀世界,因此樹立一個微觀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才能讓他們更好的理解呢?適當的藉助於電教手段進行演示可以使微觀的結構、變化變成宏觀的影像,有利於學生對微觀世界的.理解。

9、關於符號表示的意義,可以反過來進行講解,如設問氫元素怎麼寫?一個氫原子符號怎麼寫?從而得出元素符號既可以表示該元素,也可以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在通過提問鐵的元素符號怎麼寫?一個鐵原子的符號怎麼寫?鐵物質的符號又怎麼寫?引導學生得出“Fe”,反過來,氫氣又怎麼寫?由於學生學過氫氣的化學式,會寫其化學式,再通過幾組例子進行對比得出結論:分子構成的單質其對應的元素符號只能表示兩種意義;原子構成的物質其對應元素符號可以表示三種意義。

10、核外電子排布:先教給學生如何畫原子結構示意圖,再讓兩名學生到黑板分別畫金屬原子結構示意圖、非金屬原子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最外層電子數少於四的多爲金屬元素,在化學變化中容易失電子形成相對穩定結構,表現其金屬性;最外層電子數多於四多爲非金屬元素,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電子形成相對穩定結構,表現其非金屬性;最外層電子數等於8(氦爲2)是相對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多爲稀有氣體元素。當然,這些結論都應該是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書寫、思考而得出得結論。

12、書寫化學式應先講解規律,即根據化合價進行書寫,等學生差不多會寫了,再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即化合價絕對值交叉以加深學生的印象。爲什麼要等到寫得差不多再找規律呢?主要目的是爲了以後求算化合價打基礎。書寫練習時要由簡到難,如先寫氯化物化學式,再寫氧化物化學式,再寫“幾氧化幾某”,再寫酸、鹼、鹽的化學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每類書寫時教師先演示幾個,然後在找學生到黑板寫,其他在下面寫,讓學生對黑板學生進行講評。

現在我們正在進行着課程改革,在我理解課程改革的精髓就是改掉以往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思想,取而代之的是教師引導,以學生爲主的教學方法,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多將一些,這樣即減輕了教師課堂上的負擔,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考能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意識,何樂而不爲呢?

中學教師教學的隨筆6

對於中學生來說,“早戀”早已不是什麼神祕的名詞,而應該是積鬱在心中的千百個“結”之中最特別的一個“結”,一個 “情結”。

首先,我認爲,“早戀”一詞是個錯誤概念,戀愛就是戀愛,沒有早晚之分,所謂早戀,只是成人意識中的一種判斷,從青少年的經驗來看,它就是“戀愛”,就好比花朵自然要開放,陳酒自然要溢香一樣。我無意從生理、道德、教育等角度來闡釋老師或社會的正統觀念,我只想從一個教師、一個成年人、一個渴望得到青少年理解的.教師的立場出發來談談我如何看待中學生的“情”和“愛”。

戀愛,是一個神聖的字眼,是人生中必行之路,必涉之水。當異性之間感覺到來自對方心靈力量的撞擊之時,雙方的情感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那個世界的確很美。玫瑰是愛情的象徵,它美麗、濃豔、高貴、浪漫,但是,如果我們採摘它的時候一心只盯着花朵,而忘記了花下的“刺”,也許就會受到傷害。所以我們要關注“花”,但卻不應該忽略了“刺”的存在。

中學教師教學的隨筆7

記得清代袁枚在《隨園詩話》說過:“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觀?惟壑谷幽深,峯巒起伏,乃令遊者賞心悅目。或絕崖飛瀑,動魄驚心。山水既然,文章正爾。”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寫文章要象山一樣起起伏伏,不要平淡無味,要寫出點波瀾,有曲折起伏,那才吸引人。其實,行文應追求章法佈局,既要形式上不拘一格,更要內容上高低起伏。固然,平鋪直敘是需要的,但至始至終若以一種形式展開,那隻會讓讀者產生寡淡無味之感。同樣,生活中的語言表達除了醞釀好內容之外也應該考慮好以恰當的形式,這樣才能把意思積極傳遞給別人,使他人樂於接受以至產生共鳴之感。

趙憲宇老師在《怎樣表達》一文中說:“世界上的道理往往是相通的,只是由於表達方式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表達目的和效果。我們要研究表達方式,研究如何表達。”細想之餘,果不其然,表達方式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就拿子女如何表達對父母的愛意來說吧。有直截了當表白的,把對父母的愛意用言語以直接的方式傳遞出來。這樣的'方式或許效果一般。若是子女能學會讚美父母的優點,哪怕是真誠讚美父母平日裏做的飯菜也會讓他們感到欣慰。這樣的一種愛的表達方式會讓父母找到一種幸福感。還有在父母的生日精心準備好一份小禮物,哪怕是一張卡片或是遠方的電話問候都會在父母心中產生溫情的漣漪。趙老師在文中說:“要表達‘我愛你’直接張開大口是一種表達,這適合熱血沸騰型的。

中學教師教學的隨筆8

筆者從教十年來,主要從事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過去,有許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政治課是老師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特別是在國中階段,上思想政治課的老師要教育、啓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爲此,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思想政治課的改革與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新,學校德育工作的加強等等,都與老師的才能與素養的提高分不開的。思想政治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爲此淺談點滴體會。

一.政治老師要自覺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老師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1. 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隨着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爲政治老師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 的需要。老師也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才能使教學生動風趣、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育調動學生求知的慾望。但是,面對知識爆炸時代,老師所掌握的知識往往難以跟上形勢的發展。老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其他學科知識,合上時代的節拍。不斷進行教育反思,記取和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少走彎路,讓學生樂意接受。曾聽學生說過:“老師,我本來對思品課沒興趣,我喜歡你上課,我纔對思品課產生興趣”。我經常買書,不管是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還是雜誌,電視新聞,心理訪談等。常與學生及社會上不同層次的人交往,在教學中加以運用。豐富課堂教學,加之我本人的經歷豐富,常以我自身的經歷說給學生聽,纔有如此效果。

2.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老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我每上一節課後,都對自己本節課寫上那麼一兩句,不斷反思時時提醒自己,本節課學生反映情況怎樣?上課時學生的一句話我都很在意。記得那天,我上倮時學生悄悄地說了一句:“老師,不能再這樣了”原來我上課時,備課的內容在上課有時不能按時完成,我聽了這句話後,把這句話寫在備課本上時時提醒自己。的'確不能再這樣了。這是教學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學存在不足。“吾日三省吾身”我儘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還是能做到。特別注意學生的言行,說話較爲恢諧,學生不反感,有時就是一個眼神,學生都很在意。幾乎每上一節課,只要有不如意時,會多寫一點,如果覺得這節課有興奮點也記下。

3.爲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爲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老師做到(1)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2)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爲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記得有一次,社會實踐時,要求學生走路,我一直與學生在一起。學校要求師生說普通話,我一直堅持說,有學生當第一次聽我說地方話時都覺得彆扭.當我有錯別字時,學生能立即幫助我改正.當我說普通話發音不準時,學生能及時指出.這些都是我這幾年的收穫.我每隔一段時間,讓學生提建議,凡是學生提意見的我評作業時,寫一句“謝謝你給我提出這麼好的建議。”學生有什麼意見纔會直接說。正因爲我能正確對待我所範的錯,學生也深受影響。一次學生在課堂上違犯紀律了,當時我也不能準確知道是誰,但我說了一句,犯錯誤沒關係,只要承認錯誤並改正,我們大家都會原諒他的,說完,有同學站起來了。當時我真的很高興,不用我去一個個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尷尬。

4.老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有的老師總是一廂情願替學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學生的權利,認爲自己爲學生好,而學生的權利微不足道。於是,上課經常拖堂,擠佔學生的課間活動時間,隨便把學生的副課挪用,作業沒完沒了,久而久之難免學生厭倦、反感。有一次上課時,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覺得聽這課沒興趣,便抄寫英語筆記,當時我特生氣,將她的筆記本當着同學的面撕成兩半,頓時,教室很安靜,因爲我一般情況是不會生氣的。繼續將內容上完,課後與學生談話瞭解她的想法,我給她道歉,“我不應該撕筆記本,畢竟你花了那麼多心血”。學生也承認了她的錯,後來我上課時,當着全班的面給學生道歉,有學生不理解,我解釋教師也有犯錯誤時。就這樣我迎得了學生的信任,於是學生有什麼心理話都與我說。請我爲她們出主意。我尊重了學生,學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課的學生,還是沒上課的學生對我都很親近。我在學校哪怕在累,只要與學生相處,煩惱就沒有了,學生只要看我臉色不好,都會說,教師別太累着了,多休息,保重身體。

5.老師要保持快樂心態。只有老師的輕鬆快樂教學,才能使學生樂於接近老師樂於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學生快樂情愫。當然,老師也是人,在現實生活中,有種種的煩惱和不如意,要保持快樂的心態好難。但只要本着以學生爲重,以教書育人爲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對學生時摒棄懊惱,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帶給學生。常到學生中間看看,關心學生的痛癢,和學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課時,兩位學生在座位上因一點小事吵起來。當時我也很生氣,臉沉下來,流露出不高興的情緒。學生都說,老師請別生氣,生氣會老的。我一聽,立即調節好情緒繼續上課,課後單獨找學生談話。事後我還對學生說謝謝。就這樣我與學生的關係相處融洽。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國中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根據<<中學德育大綱>>中規定:“思想政治課是學生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課程”。使學生較好地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測”是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老師要指導學生讀,提高讀的質量。結合實際把握好重難點,提出讀的提綱。同時要精讀,讀懂,掌握基礎知識;“議”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老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地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是老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老師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對學生糾偏,解疑。“練”是知識鞏固、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測”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測試,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覺得在課堂上將所學知識及時鞏固,對教學及時反饋,及時補缺。使學生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形成知識樹。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我們應根據不同課題,結合學生實際,採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總之,要體現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達到傳授知識,提高學生政治理論知識水平,又發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覺悟和政治素質,使知與行統一。期會考試後,讓學生結合學習實際總結經驗與教訓。學生在晚自習時我有意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環節。在後半期學生的進步很大。每學完一節內容,只要是與學生活學習有關的,作業是讓學生反省自己的得與失,例如,七年級學生剛進入國中學習,很多不適應,自從上“學習新天地後”,我時時問學生學習情況,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引導。幫助她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難題,成爲她們的良師益友。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

三、 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繫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國中政治課推行素質教育重要途徑。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走出去,要根據課題的需要,組織學生到工廠參觀訪問,到農村調查採訪,通過到社會訪問調查,開闊學生的視野,進一步認識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改革開放推動着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請進來,是根據課題需要,請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做出貢獻,有代表性的人員到學校講課,作專題報告。同時結合實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行時事演講,辯論賽、政治小論文。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政治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從而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追求慾望和創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 素質教育效果。我針對學生厭學,浪費現象嚴重問題。我帶學生去縣城較近的一所學校,與學生交流,聽課,讓她們感受農村學生不容易,學習條件不好,生活環境艱苦仍然努力學習,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求知慾。學生回來後感受很深。

反思帶來的快樂我感受頗深,如今嚐到了甜頭。“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樂老師就是教育教學的快樂,就有學生學習生活的快樂。這就是新型師生關係要求做到的,儘管做得還不好,還需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